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

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

摘要:

本论文通过查询网上资料,经过自己理解及整理,简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种类以及其基本的特点。

关键字:

少数民族 宗教 特点

正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而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并且信仰宗教的情况非常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信仰原始宗教

对汉族来说,对原始宗教的信仰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往事。但在我国有的少数民族中,却还现存着原始宗教信仰。解放前,在东北的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还信仰着一种原始宗教的晚期形式:即萨满教。萨满即巫师之意。这种宗教信仰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神灵。萨满被认为是神的化身,少数民族的人民认为只有他才能给人消灾求福。

在西南、中东南地区,在纳西族、基诺族、佤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中,原始时代形成的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保留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动植物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等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这些民族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信仰佛教

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汉

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统,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较多的信仰者。汉传佛教主要影响白族、彝族、纳西族、拉祜族部分人口,并与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藏传佛教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并影响着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等民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和云南等省、自治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在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传播。 而在这些佛教三大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喇嘛教和小乘佛教。

喇嘛教是唐朝时大乘佛教和藏族的本教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佛教派别。它形成以后,传播到蒙古族、门巴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中,使这些民族和藏族一样,几乎达到全民信仰的程度。

小乘佛教是14世纪时,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以后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并且通过傣族地区传入德昂族、布朗族、拉祜族等民族中。此外,佛教在白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也拥有部分教徒。

3、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和平传入中国,逐渐成为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云南、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些民族中,几乎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

4、信仰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多神教。过去有人认为,道教仅仅是汉族的宗教,与少数民族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教在瑶族、土家族、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的影响较深,在壮、侗、苗、京、土家、彝、黎、纳西、羌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5、信仰基督教

基督教、天主教近代传入中国,在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我国的工具,使基督教的三大教派,都曾对我国少数民族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利用开医院、办学校、给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等手段进行传教活动,逐渐影响云南、贵州和东北等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独龙族、拉祜族、佤族、怒族、苗族、

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由此可见,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情况非常复杂。

我国宗教的基本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特点和我国宗教的特点是一致的。关于这一点,陈毅同志曾把它概括为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1、群众性

中国有多种宗教并存,每种宗教都有相当多的信教群众。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当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在许多民族中,几乎是全民信教。在伊斯兰教、喇嘛教盛行的地区,清真寺、佛庙遍布城乡。在小乘佛教盛行的傣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佛庙,人人都要拜佛,未成年的男子都要到佛庙中当一段时间的和尚,然后还俗,有的则留在庙里,终生为僧。

2、民族性

宗教在我国不仅拥有众多的教徒,而且它的影响深入到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的这种影响,往往又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如不同的民族之间在发生宗教歧视和宗教斗争时,很容易酿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故我国宗教具有民族性。

3、国际性

宗教信仰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众多的教徒,其中有的宗教在一些国家被奉为国教。信奉这些宗教的不同民族,信奉相同宗教的各国信徒,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某种相同的宗教感情。信奉相同宗教的各国信徒,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国际上的联系、交往。例如,我国的伊斯兰教徒,就经常到麦加朝觐,他们与国外的伊斯兰教组织经常有学术上的交流、经济上的合作等等。我国的宗教具有国际性。

4、复杂性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简单地说,从以上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就可以看出我国宗教的复杂性。但我国宗教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宗教既有人民群众信仰问题的一面,又有帝国主义分子、分裂主义分子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的一面;宗教既有反科学的一面,又有保留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面。这就是我国宗教的复杂性。

5、长期性

宗教的长期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如果从原始宗教算起,它已有10万年的历史,即使不算原始宗教,仅算有文字记载的人为宗教,那么,外来的佛教,传入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基本消失。但是宗教还有着得以生存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将按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继续对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我国宗教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b37d4010001pb.html

2、http://iask.sina.com.cn/b/6338310.html

3、http://baike.baidu.com/view/1327059.htm

4

http://www.yindu.gov.cn/yxjb_3.asp?id1=14862&lmm=%D2%F3%B6%BC%C7%F8%BF%C6%D0%AD&dlid=599&xlid=&id=10942

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

摘要:

本论文通过查询网上资料,经过自己理解及整理,简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种类以及其基本的特点。

关键字:

少数民族 宗教 特点

正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而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并且信仰宗教的情况非常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信仰原始宗教

对汉族来说,对原始宗教的信仰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往事。但在我国有的少数民族中,却还现存着原始宗教信仰。解放前,在东北的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还信仰着一种原始宗教的晚期形式:即萨满教。萨满即巫师之意。这种宗教信仰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神灵。萨满被认为是神的化身,少数民族的人民认为只有他才能给人消灾求福。

在西南、中东南地区,在纳西族、基诺族、佤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中,原始时代形成的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保留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动植物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祖先的崇拜等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这些民族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信仰佛教

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汉

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统,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较多的信仰者。汉传佛教主要影响白族、彝族、纳西族、拉祜族部分人口,并与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藏传佛教主要在藏族地区形成和发展并影响着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等民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和云南等省、自治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在傣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传播。 而在这些佛教三大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喇嘛教和小乘佛教。

喇嘛教是唐朝时大乘佛教和藏族的本教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佛教派别。它形成以后,传播到蒙古族、门巴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中,使这些民族和藏族一样,几乎达到全民信仰的程度。

小乘佛教是14世纪时,从缅甸传入西双版纳,以后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并且通过傣族地区传入德昂族、布朗族、拉祜族等民族中。此外,佛教在白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也拥有部分教徒。

3、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和平传入中国,逐渐成为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云南、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这些民族中,几乎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

4、信仰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多神教。过去有人认为,道教仅仅是汉族的宗教,与少数民族没有多大关系。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教在瑶族、土家族、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的影响较深,在壮、侗、苗、京、土家、彝、黎、纳西、羌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

5、信仰基督教

基督教、天主教近代传入中国,在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作为侵略我国的工具,使基督教的三大教派,都曾对我国少数民族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利用开医院、办学校、给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等手段进行传教活动,逐渐影响云南、贵州和东北等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景颇族、傈僳族、独龙族、拉祜族、佤族、怒族、苗族、

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

由此可见,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情况非常复杂。

我国宗教的基本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特点和我国宗教的特点是一致的。关于这一点,陈毅同志曾把它概括为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1、群众性

中国有多种宗教并存,每种宗教都有相当多的信教群众。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当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在许多民族中,几乎是全民信教。在伊斯兰教、喇嘛教盛行的地区,清真寺、佛庙遍布城乡。在小乘佛教盛行的傣族地区,每个村寨都有佛庙,人人都要拜佛,未成年的男子都要到佛庙中当一段时间的和尚,然后还俗,有的则留在庙里,终生为僧。

2、民族性

宗教在我国不仅拥有众多的教徒,而且它的影响深入到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的这种影响,往往又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比如不同的民族之间在发生宗教歧视和宗教斗争时,很容易酿成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故我国宗教具有民族性。

3、国际性

宗教信仰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家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众多的教徒,其中有的宗教在一些国家被奉为国教。信奉这些宗教的不同民族,信奉相同宗教的各国信徒,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某种相同的宗教感情。信奉相同宗教的各国信徒,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国际上的联系、交往。例如,我国的伊斯兰教徒,就经常到麦加朝觐,他们与国外的伊斯兰教组织经常有学术上的交流、经济上的合作等等。我国的宗教具有国际性。

4、复杂性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简单地说,从以上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就可以看出我国宗教的复杂性。但我国宗教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例如:宗教既有人民群众信仰问题的一面,又有帝国主义分子、分裂主义分子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的一面;宗教既有反科学的一面,又有保留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面。这就是我国宗教的复杂性。

5、长期性

宗教的长期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如果从原始宗教算起,它已有10万年的历史,即使不算原始宗教,仅算有文字记载的人为宗教,那么,外来的佛教,传入我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基本消失。但是宗教还有着得以生存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将按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继续对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我国宗教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b37d4010001pb.html

2、http://iask.sina.com.cn/b/6338310.html

3、http://baike.baidu.com/view/1327059.htm

4

http://www.yindu.gov.cn/yxjb_3.asp?id1=14862&lmm=%D2%F3%B6%BC%C7%F8%BF%C6%D0%AD&dlid=599&xlid=&id=10942


相关文章

  • 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主要政策研究
  • [摘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密围绕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 ...查看


  • 对宗教的正确认识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 [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2-07-31  ] 陈荣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需要增强文化自觉,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因此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就成为文化自觉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以儒.道.释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本, ...查看


  •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
  •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民 ...查看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2月28日 07:08:5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卓新平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今天中国号召在内共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在外共建人类命运 ...查看


  •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定稿
  •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80道题) 1.民族团结教育月是几月份? 答:5月份.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分布局面? 答:大杂居.小聚居. 3.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 ...查看


  • 与法同行万人宣讲稿
  • 弘扬宪法精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每年的12月是国家确定的宪法宣传月.在一个实行法治的国家,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起着核心.基础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法治是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作为与人治相对的一种治国方式,其积极有效的调控作用,曾被 ...查看


  • 民族宗教工作是第一等重要的工作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牟钟鉴 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少数民族中宗教信徒比重较大,民族与宗教联系密切.民族与宗教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巩固和发展战略,因此是第一等的大事,需要全社会 ...查看


  •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四观复习资料
  • 马克思主义四观复习资料 基本知识点: 1. 祖国观: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祖国的情 感.责任感.立场和态度等.是在特定社会历史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又是在社 会实践中形成的特定人群共同体的意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