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 教学课题:正弦定理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二 教材分析:正弦定理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1.1.1的内容,

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

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两个实际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于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探索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先由特殊情况发

现结论,再对一般三角形进行推导证明,并引导学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

关于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简单证明,解决三角形两典型问题

难点:正弦定理的外接圆证明

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探索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

(2)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初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2) 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分类讨论

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由特殊

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本节学习和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学习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进而领会数学的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五 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式教学。

六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1)高考题案例分析:

1.已知Δ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a=c=62且∠A=75°,则b=?

分析:可有两角和的诱导公式求出sinA=sin75°=(62)/4

1 由题意可得∠B=30°sin30°= 2

a 又根据( ? )得b=sinB=2 sinA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关系有,

不难推出 : 正弦定理 sinAabc,sinB,sinC1 ccc

C

abc2R sinAsinBsinC

2.推广探究

(1)在锐角三角形中,

证明:CD=b×sinA=a×sinB

AE=b×sinc=c×sinB 两式联立得:abc sinAsinBsinc

证明:AE=c×sinB=b×sin(180°-C)

=b×sinC

CD=b×sinA=a×sinB

二式联立得:abc sinAsinBsinc (2)在钝角三角形中,

注:钝角三角形情况证明方法和过程先由学生思考,交流。

3.定理证明: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圆O的内接三角形,AE,CD分别为圆的直径。 证明:

aa2R

sinAsinD

bb2R sinBsinADC

cc 2R sinCsinE

三式联立得:

4.剖析定理 abc2R sinAsinBsinC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和角;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可计算出另外两边。

5.解决问题

例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c=10,A=45°,C=30°,求a和b。 (结果精确到0.01)

练习: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b=12,A=30°,B=120°,求a和c。

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c=32,A=75°,C=45°,求a和b。 例2 已知a=16 ,b=163,A=30°求角B,C和边c。

扩展思考:

给出两角一边或两边一角的条件,是否有唯一解即是否能分别固定唯一的三角形?是否有无解的情况呢?这些情况与三角形的那些性质有关?

6.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题的(2)、2题的(2)。

数学102 吴敏 [1**********]5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 教学课题:正弦定理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二 教材分析:正弦定理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1.1.1的内容,

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

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两个实际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于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探索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先由特殊情况发

现结论,再对一般三角形进行推导证明,并引导学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

关于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弦定理的简单证明,解决三角形两典型问题

难点:正弦定理的外接圆证明

四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探索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

(2)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初步解决某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2) 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分类讨论

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体会由特殊

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本节学习和运用实践,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学习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进而领会数学的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五 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启发式教学。

六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1)高考题案例分析:

1.已知Δ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a=c=62且∠A=75°,则b=?

分析:可有两角和的诱导公式求出sinA=sin75°=(62)/4

1 由题意可得∠B=30°sin30°= 2

a 又根据( ? )得b=sinB=2 sinA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数关系有,

不难推出 : 正弦定理 sinAabc,sinB,sinC1 ccc

C

abc2R sinAsinBsinC

2.推广探究

(1)在锐角三角形中,

证明:CD=b×sinA=a×sinB

AE=b×sinc=c×sinB 两式联立得:abc sinAsinBsinc

证明:AE=c×sinB=b×sin(180°-C)

=b×sinC

CD=b×sinA=a×sinB

二式联立得:abc sinAsinBsinc (2)在钝角三角形中,

注:钝角三角形情况证明方法和过程先由学生思考,交流。

3.定理证明: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为圆O的内接三角形,AE,CD分别为圆的直径。 证明:

aa2R

sinAsinD

bb2R sinBsinADC

cc 2R sinCsinE

三式联立得:

4.剖析定理 abc2R sinAsinBsinC

(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和角;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可计算出另外两边。

5.解决问题

例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c=10,A=45°,C=30°,求a和b。 (结果精确到0.01)

练习:1.在三角形ABC中,已知b=12,A=30°,B=120°,求a和c。

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c=32,A=75°,C=45°,求a和b。 例2 已知a=16 ,b=163,A=30°求角B,C和边c。

扩展思考:

给出两角一边或两边一角的条件,是否有唯一解即是否能分别固定唯一的三角形?是否有无解的情况呢?这些情况与三角形的那些性质有关?

6.作业布置:课后练习1题的(2)、2题的(2)。

数学102 吴敏 [1**********]5


相关文章

  • 正弦定理说课稿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说 课 稿 课题正弦定理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指导教师李红霞 班级2012级3班 姓名刘高 学号 2015年4月12日 一. 课题: 正弦定理.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知识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l ...查看


  •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1
  • <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正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中第一章<解三角形>的学习内容,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解三角形这个课题.<正弦定理>紧跟必修4(包括三角函数与平面向 ...查看


  •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 ...查看


  • 1.2.2正弦定理教案
  • 1.2.2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中的一类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 ...查看


  • 解三角形说课稿
  • 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说课稿 魏 步 国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等知识之后安排的,显然是对三角知识的应用:同时,作为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该内容也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伸.也就是说本节内容是在初中& ...查看


  • 必修五第一章
  • §1.1.1正弦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从 ...查看


  • 正弦余弦3
  • 初三几何教案 第六章:解直角三角形 第3课时:正弦和余弦(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 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 值之间的关系.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 ...查看


  • "余弦定理"一课的教学设计
  • 作者:张跃红 数学通报 2007年12期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经成为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共识.本文记录了笔者"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普通高 ...查看


  •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教案
  •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巧妙的设疑,顺利地引导新课,为以后的几节课做良好铺垫.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