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谁之错?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谁之错?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 安娜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 以其惊人的美貌, 丰富的内心世界, 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 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真正生活的热情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她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物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然而她的结局却是悲剧的。本文对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作以探究。

一、 社会的错-----追求真爱与虚伪的社会冲突

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是由姑母安排的,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他们的结合只是门第和政治需求。对于追求爱情,渴望真正生活的安娜来说这就是一个错误,为安娜的悲惨结局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所以当她遇到令她倾心的渥伦斯基时,她毅然选择和他在一起。她的坦诚,她的私奔,她的义无反顾,使得上流社会震惊了。虽然在当时婚外情普遍存在,但大家都是私下进行的。而安娜公然和渥伦斯基在一起,公然否定上流社会的虚伪,以其所为突显上流社会的虚伪。因此立即遭到上流社会的攻击。卡列宁拒绝离婚、不准跟儿子见面等冷酷的措施来压迫、折磨她;以培脱西为代表的年轻贵族集团,则对安娜关闭了所有社交界大门,她们自己虽过着既有丈夫又有情人的生活,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安娜,说她是“堕落的女人”、“有罪的母亲”,使她当众受辱。没有社会的支撑, 单枪匹马的安娜在与强大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观念相对抗, 她追求爱情自由的理念渗透的是无穷尽的苦涩, 她寻找幸福的行为收获的只能是无奈与伤感。最后恐惧感、危机感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了她精神崩溃,走向毁灭。

二、 封建思想的错-------情感与理性的挣扎

安娜出身于贵族家庭,受的是正统的贵族教育。尽管后来她也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但事实上,她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由于传统观念的作用, 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她是胡涂的、不清楚的。在她心中既无成熟的思想、坚定的目标, 又无坚强的意志, 她始终动摇在两种意识之间。自己本想走新生活之路, 但却又自己否定自己。而且既是妻子又是母亲的已定事实,构成了安娜爱情追求中特殊复杂的矛盾。传统道德感与对新生活的追求,两种意识的挣扎,使安娜深受精神上的折磨。这是安娜悲剧的内在根源,也是她无法克服的自身局限之一。

她和渥伦斯基相遇后有一种负罪感。她忐忑不安地迎接了爱情的降临,首先品味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她一方面蔑视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感到自己的行为光明正大,公开与丈夫决裂;另一方面,她又对自己的行为充满羞耻和恐惧,自认“有罪”、“堕落”、“不正派”。当她与渥伦斯基开始了爱情生活以后,虽然作为一个女人被压抑了的正常天性得到了满足,但安娜始终是诚惶诚恐的。

因为她丢弃母亲的天职,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悲伤,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咎无可辞”。她一方面厌恶、憎恨卡列宁,忍受不了他的虚伪;另一方面又觉得“他是个好人”,同情他的处境。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自己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意识,她的灵魂一直受到折磨。这里既有一女人冲决礼法堤防而未免内疚的羞耻心,又有一个妻子因不忠于丈夫而问心不安的负罪感。传统观念与道德像锁链似的捆起她的手脚,令其举步维艰。精神上的自我谴责比起言语上的攻击伤害的更为深刻。

三、错爱------爱情基础薄弱

安娜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个爱情基础薄弱。安娜漂亮直率、真诚、热情,当渥伦斯基一看到她,便深深地爱上了她。但是渥伦斯基对她的爱是肤浅的,爱的是安娜的美貌,他为安娜的不顾一切都只是因为安娜的美迷住了他,使他失去了理智。他并没有了解到安娜的内涵,没有爱上她的一切。而对于安娜,渥伦斯基冲破了对吉提的爱,冲破了母亲的干扰和威胁,冲破了上流社会舆论的压力,甚至不顾自己的锦绣前程和财产,无所畏惧地把安娜视为“比我的生命还宝贵”。这样的爱是任何有血有肉的女人都承受不住并为之深深感动的,更何况是安娜这样一个有追求的女人。因此,他们的结合是建立在薄弱的爱情基础上的,他们彼此都没有深刻地了解对方。他们结合的初期,都尝到了以前没有的快乐、自由的恋爱,但这样的感觉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这得之不易的爱情,安娜异常珍惜。所以她在爱情上表现出空前的自私和占有欲,她对沃隆斯基的爱是疯狂的、不顾一切的。这种自私和占有欲使得原本开朗、活泼的安娜变得偏执、乖戾、自私、暴躁、怀疑、恐惧。她认为她爱沃隆斯基就应该完全占有他,很多人觉得安娜的悲剧是因为她的性格造成的,是因为她的这种自私和占有欲。她自己临终时所说“我在爱情上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他却越来越冷淡,这就是我们分手的原因,我把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我要求他更多地为我献身,他却越来越疏远我。”而在我看来主要的问题不在安娜,而在于渥伦斯基。因为他唤醒了她,而他却没有给她足够的爱的信心。当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抛夫弃子,遭受社会的唾弃、侮辱,身边除了她爱的男人便一无所有。这样的处境,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像安娜那样变得偏执、自私、怀疑、恐惧。有的人认为安娜的生活圈狭小致使安娜的悲惨命运,其实想一想,自从安娜公开与渥伦斯基的相爱后,上流社会就向她关闭了大门。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无耻、认为她是不道德,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她就只能围着渥伦斯基转,向他诉苦,寻求认同,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渥伦斯基真的很爱她,那么他应当给予安娜爱与支持,让她不会怀疑他是否出轨,让她能感觉到就算全世界都与她为敌,他依然会站在她的身边。而渥伦斯基却没有,相反他开始对安娜感到厌倦,他想重新恢复他原来的样子,一个过着自由、

放浪、追逐名利的上流社会的贵族花花公子。上流社会的大门对安娜永远关闭,但是对渥伦斯基却是一直敞开的。因此,安娜成为了他进入上流社会的绊脚石。于是,昔日甜蜜的誓言变成了今朝冥冥的毒咒。表面上看,是安娜对爱的索取造成了她自身的悲剧,而实质上,渥伦斯基的那种与安娜的寻求真爱的行为相比显得懦弱、消极并且是缺乏勇气和责任感的态度更是一双无形的手推着安娜走向死亡的。不可否认的是,渥伦斯基爱过安娜,只是他给安娜的爱是浅薄的、暂时的。正是因为这种浅浅的爱唤醒了安娜却没有继续支撑她走下去才导致了安娜的悲剧命运。安娜的死,渥伦斯基有着重大的责任。

安娜的一生是不幸的,而造成她人生不幸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面对封建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冷酷无情,安娜没有退缩,没有屈服,始终坚持自己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又在这种执著的追求中一步一步走向毁灭。安娜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安娜的悲剧是对封建社会冷酷残忍的一次勇敢挑战,是对俄国贵族生活腐朽淫乱的愤怒揭露,是对其虚伪无耻的无情鞭挞。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谁之错?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 安娜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 以其惊人的美貌, 丰富的内心世界, 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 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真正生活的热情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她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生命的、生机勃勃的人物对平庸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然而她的结局却是悲剧的。本文对造成安娜悲剧命运的原因作以探究。

一、 社会的错-----追求真爱与虚伪的社会冲突

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是由姑母安排的,他们之间没有爱情,他们的结合只是门第和政治需求。对于追求爱情,渴望真正生活的安娜来说这就是一个错误,为安娜的悲惨结局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所以当她遇到令她倾心的渥伦斯基时,她毅然选择和他在一起。她的坦诚,她的私奔,她的义无反顾,使得上流社会震惊了。虽然在当时婚外情普遍存在,但大家都是私下进行的。而安娜公然和渥伦斯基在一起,公然否定上流社会的虚伪,以其所为突显上流社会的虚伪。因此立即遭到上流社会的攻击。卡列宁拒绝离婚、不准跟儿子见面等冷酷的措施来压迫、折磨她;以培脱西为代表的年轻贵族集团,则对安娜关闭了所有社交界大门,她们自己虽过着既有丈夫又有情人的生活,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安娜,说她是“堕落的女人”、“有罪的母亲”,使她当众受辱。没有社会的支撑, 单枪匹马的安娜在与强大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观念相对抗, 她追求爱情自由的理念渗透的是无穷尽的苦涩, 她寻找幸福的行为收获的只能是无奈与伤感。最后恐惧感、危机感越来越强烈,最终导致了她精神崩溃,走向毁灭。

二、 封建思想的错-------情感与理性的挣扎

安娜出身于贵族家庭,受的是正统的贵族教育。尽管后来她也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但事实上,她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由于传统观念的作用, 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她是胡涂的、不清楚的。在她心中既无成熟的思想、坚定的目标, 又无坚强的意志, 她始终动摇在两种意识之间。自己本想走新生活之路, 但却又自己否定自己。而且既是妻子又是母亲的已定事实,构成了安娜爱情追求中特殊复杂的矛盾。传统道德感与对新生活的追求,两种意识的挣扎,使安娜深受精神上的折磨。这是安娜悲剧的内在根源,也是她无法克服的自身局限之一。

她和渥伦斯基相遇后有一种负罪感。她忐忑不安地迎接了爱情的降临,首先品味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她一方面蔑视上流社会的虚伪道德,感到自己的行为光明正大,公开与丈夫决裂;另一方面,她又对自己的行为充满羞耻和恐惧,自认“有罪”、“堕落”、“不正派”。当她与渥伦斯基开始了爱情生活以后,虽然作为一个女人被压抑了的正常天性得到了满足,但安娜始终是诚惶诚恐的。

因为她丢弃母亲的天职,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悲伤,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咎无可辞”。她一方面厌恶、憎恨卡列宁,忍受不了他的虚伪;另一方面又觉得“他是个好人”,同情他的处境。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自己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意识,她的灵魂一直受到折磨。这里既有一女人冲决礼法堤防而未免内疚的羞耻心,又有一个妻子因不忠于丈夫而问心不安的负罪感。传统观念与道德像锁链似的捆起她的手脚,令其举步维艰。精神上的自我谴责比起言语上的攻击伤害的更为深刻。

三、错爱------爱情基础薄弱

安娜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个爱情基础薄弱。安娜漂亮直率、真诚、热情,当渥伦斯基一看到她,便深深地爱上了她。但是渥伦斯基对她的爱是肤浅的,爱的是安娜的美貌,他为安娜的不顾一切都只是因为安娜的美迷住了他,使他失去了理智。他并没有了解到安娜的内涵,没有爱上她的一切。而对于安娜,渥伦斯基冲破了对吉提的爱,冲破了母亲的干扰和威胁,冲破了上流社会舆论的压力,甚至不顾自己的锦绣前程和财产,无所畏惧地把安娜视为“比我的生命还宝贵”。这样的爱是任何有血有肉的女人都承受不住并为之深深感动的,更何况是安娜这样一个有追求的女人。因此,他们的结合是建立在薄弱的爱情基础上的,他们彼此都没有深刻地了解对方。他们结合的初期,都尝到了以前没有的快乐、自由的恋爱,但这样的感觉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这得之不易的爱情,安娜异常珍惜。所以她在爱情上表现出空前的自私和占有欲,她对沃隆斯基的爱是疯狂的、不顾一切的。这种自私和占有欲使得原本开朗、活泼的安娜变得偏执、乖戾、自私、暴躁、怀疑、恐惧。她认为她爱沃隆斯基就应该完全占有他,很多人觉得安娜的悲剧是因为她的性格造成的,是因为她的这种自私和占有欲。她自己临终时所说“我在爱情上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他却越来越冷淡,这就是我们分手的原因,我把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我要求他更多地为我献身,他却越来越疏远我。”而在我看来主要的问题不在安娜,而在于渥伦斯基。因为他唤醒了她,而他却没有给她足够的爱的信心。当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抛夫弃子,遭受社会的唾弃、侮辱,身边除了她爱的男人便一无所有。这样的处境,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会像安娜那样变得偏执、自私、怀疑、恐惧。有的人认为安娜的生活圈狭小致使安娜的悲惨命运,其实想一想,自从安娜公开与渥伦斯基的相爱后,上流社会就向她关闭了大门。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无耻、认为她是不道德,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她就只能围着渥伦斯基转,向他诉苦,寻求认同,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渥伦斯基真的很爱她,那么他应当给予安娜爱与支持,让她不会怀疑他是否出轨,让她能感觉到就算全世界都与她为敌,他依然会站在她的身边。而渥伦斯基却没有,相反他开始对安娜感到厌倦,他想重新恢复他原来的样子,一个过着自由、

放浪、追逐名利的上流社会的贵族花花公子。上流社会的大门对安娜永远关闭,但是对渥伦斯基却是一直敞开的。因此,安娜成为了他进入上流社会的绊脚石。于是,昔日甜蜜的誓言变成了今朝冥冥的毒咒。表面上看,是安娜对爱的索取造成了她自身的悲剧,而实质上,渥伦斯基的那种与安娜的寻求真爱的行为相比显得懦弱、消极并且是缺乏勇气和责任感的态度更是一双无形的手推着安娜走向死亡的。不可否认的是,渥伦斯基爱过安娜,只是他给安娜的爱是浅薄的、暂时的。正是因为这种浅浅的爱唤醒了安娜却没有继续支撑她走下去才导致了安娜的悲剧命运。安娜的死,渥伦斯基有着重大的责任。

安娜的一生是不幸的,而造成她人生不幸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面对封建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冷酷无情,安娜没有退缩,没有屈服,始终坚持自己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又在这种执著的追求中一步一步走向毁灭。安娜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安娜的悲剧是对封建社会冷酷残忍的一次勇敢挑战,是对俄国贵族生活腐朽淫乱的愤怒揭露,是对其虚伪无耻的无情鞭挞。


相关文章

  • 浅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悲剧的原因
  • 浅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结局的原因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不仅天生丽质,光艳夺人,而且纯真.诚实.端庄.聪慧.在当时人的眼中她的生活应该幸福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的论文
  •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学成就 内容摘要 列夫·尼古拉耶维厅·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深遂的智慧.无畏的精神.不倦的探索.丰硕的成果将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顶峰,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查看


  •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作者:张晴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情 ...查看


  • 永远的安娜·卡列尼娜
  • 自从开始读书以来,能留印象于心底.能激起我感动的不在少数.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算是其中之一,也是我最喜欢读的一部.或许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讨论这部写于19世纪的小说,多少令人觉得有些落伍,有些沉闷.而且,时至今日,越来越多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推荐阅读: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 ...查看


  • 高一年级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言
  • 高一年级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言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然 ...查看


  • [_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 8.3 张思多娜 人们常说,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应当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查看


  • [影评][安娜-卡列尼娜?]
  • 再见<安娜.卡列尼娜 >:不样惊艳同样凄美 (2012-11-05 12:04:09) 转载▼ 标签: 俄罗斯 安娜卡列里娜 f2 女主角 国产电影 娱乐 分类: 娱乐评论 再见<安娜.卡列尼娜 >:不样惊艳同样凄美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 疯狂的绚丽还是惨淡的悲剧 --读<安娜·卡列尼娜>探安娜一生的悲欢离合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是个鲜活有力的人物,她聪慧自然,真诚又富有激情,与众不同的是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发光的女子 ...查看


  • 永不覆灭的人性光辉--[安娜·卡列尼娜]列文形象分析
  • 永不覆灭的人性光辉 ------<安娜·卡列尼娜>列文解读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最具道德光辉的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他极致的体现了作者"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主题,寻求个人在世界的合适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