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

一、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allergens)。过敏原种类繁多,植物(花粉、枯草等)、动物(恙螨、蜂毒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等)、食物(菌类、草莓、牡蛎等)的某些成分都是临床常见的过敏原。过敏原与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接触或进入消化道,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有过敏原与相对应的抗体(主要是IgE)接触。IgE抗体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之变为敏感细胞。其中的肥大细胞广泛而大量的存在于皮下、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粘膜中,细胞质中富含分泌颗粒。当敏感的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遇到过敏原时,便开始大量分泌组织胺(histamine)等具有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大,渗出液体增多,形成局部红肿、灼热、流涕、流泪、喷嚏等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对于频繁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作过敏试验,阳性者应放弃使用。对已知过敏原的过敏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对已知过敏而又不得不使用的药物(如外伤患者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需作脱敏治疗。

二、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临床上常见类型:

1.药物过敏反应。

2.发热反应: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引起,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3.急性肺水肿: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其机制是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4.血栓性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是在输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所致。

5.空气栓塞:输液导管内的空气未排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输液时导管气体未排尽而使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如果气体量小,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但是如果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可造成立即死亡。

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对于过敏反应以及输液反应凭经验作出诊断不难。但有些真正鉴别比较困难。又因为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所以对于正在输液的患儿,突然出现发热、寒颤、咳喘加重、心率增快等表现时,更需注意仔细辨别区分。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种类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有明确的相关性,而非过敏性输液反应与输液的环境、护理操作关联较大。

从症状上分析:过敏反应多见于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等。而非过敏性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呼吸困难、咳喘加重等,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

部分患儿的发热是一些药物所引起的药物热,发生比较缓慢,但很少出现寒战、高热,不停药发热则常持续不退。发生体温骤升机率很低。

作为临床医生,从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些主管印象,比如某某药容易出现过敏,常见症状是什么,某某药很少发生过敏。同时,对于输液反应,临床医生也会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例如某某护士值班,容易出现输液过快等情况。根据这些具体的临床经验,可以在患儿出现某些反应时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当然这些判断只是临床医生个人主管印象,必须加以仔细询问、查体联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决定。

当一个正在输液的患儿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时,临床医生如何机智灵活的处理?

①处理中要注意控制周围人群的情绪: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加重”时,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惊慌,情绪激动,甚至会对医护人员进行言语攻击、辱骂。此时我们应立即处理,淡定面对,不能被病人或家属嚷昏了头,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在仔细查体的同时给以一些必要的治疗。如果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发生休克、心衰、呼衰等严重情况,则可对其家属进行一定的安慰,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的争辩,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则最好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更不要和家属进行争辩。

②必须保持静脉通道: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病人和家属都会很惊恐的要求护士终止输液,拔除静脉针。如果临床经验不足、头脑不冷静、定力不足的护士遇到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做出赶快拔针的反应。但这恰恰是最错误的最不应该的做法。因为严重的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常常导致血管收缩,再次静脉穿刺扎针的难度增大。正确的方法是:越危急越必须保持静脉液路的通畅,以备用紧急药物。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立即撤掉正在输的药物,换上生理盐水,更换输液管道,但需保留穿刺针或留置针。

③“正确”回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发生了输液反应,处理完了,肯定会有家属或者是病人问你这样的问题:这是咋回事,是不是药用错了用反了?怎么回答,比较头痛吧。教你一招:你这样回答:不会是用错药,这样的反应是个别现象,跟病人的体质和原发病有关系。如果病人擅自加快输液速度或者擅自换药或者自己对输液管路进行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处理,你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教训他:输液太快了,自己换液操作不规范等等,病人一下子受不了的,很危险的,下次不能这样了。反正处理成功了,病人安全了,随你说。如果病人不幸牺牲了,只能听之任之了。

④做好早期准备工作:对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或反应的事件可能发生前,我们应该随时准备好可能用到的抢救药物:如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苯海拉明、生理盐水等,并应该熟记各药的小儿用量。

一、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allergens)。过敏原种类繁多,植物(花粉、枯草等)、动物(恙螨、蜂毒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等)、食物(菌类、草莓、牡蛎等)的某些成分都是临床常见的过敏原。过敏原与呼吸道粘膜或皮肤接触或进入消化道,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发生必须有过敏原与相对应的抗体(主要是IgE)接触。IgE抗体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使之变为敏感细胞。其中的肥大细胞广泛而大量的存在于皮下、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粘膜中,细胞质中富含分泌颗粒。当敏感的肥大细胞(和/或嗜碱性粒细胞)遇到过敏原时,便开始大量分泌组织胺(histamine)等具有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大,渗出液体增多,形成局部红肿、灼热、流涕、流泪、喷嚏等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对于频繁引起过敏的药物应作过敏试验,阳性者应放弃使用。对已知过敏原的过敏患者,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对已知过敏而又不得不使用的药物(如外伤患者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需作脱敏治疗。

二、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临床上常见类型:

1.药物过敏反应。

2.发热反应:常因输入了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菌体蛋白,其他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的有机或无机物)引起,其机制是输液过程中某种因素直接或反射性的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导致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3.急性肺水肿: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其机制是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4.血栓性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是在输液过程中没有严格地执行无菌操作,而引起局部静脉感染所致。

5.空气栓塞:输液导管内的空气未排尽或加压输液时无人看守,输液时导管气体未排尽而使气体进入血液循环,如果气体量小,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但是如果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可造成立即死亡。

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对于过敏反应以及输液反应凭经验作出诊断不难。但有些真正鉴别比较困难。又因为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所以对于正在输液的患儿,突然出现发热、寒颤、咳喘加重、心率增快等表现时,更需注意仔细辨别区分。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种类和病人的体质差异有明确的相关性,而非过敏性输液反应与输液的环境、护理操作关联较大。

从症状上分析:过敏反应多见于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哮喘、过敏性休克等。而非过敏性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呼吸困难、咳喘加重等,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

部分患儿的发热是一些药物所引起的药物热,发生比较缓慢,但很少出现寒战、高热,不停药发热则常持续不退。发生体温骤升机率很低。

作为临床医生,从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都会形成自己的一些主管印象,比如某某药容易出现过敏,常见症状是什么,某某药很少发生过敏。同时,对于输液反应,临床医生也会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判断:例如某某护士值班,容易出现输液过快等情况。根据这些具体的临床经验,可以在患儿出现某些反应时作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当然这些判断只是临床医生个人主管印象,必须加以仔细询问、查体联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决定。

当一个正在输液的患儿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时,临床医生如何机智灵活的处理?

①处理中要注意控制周围人群的情绪: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加重”时,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惊慌,情绪激动,甚至会对医护人员进行言语攻击、辱骂。此时我们应立即处理,淡定面对,不能被病人或家属嚷昏了头,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在仔细查体的同时给以一些必要的治疗。如果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发生休克、心衰、呼衰等严重情况,则可对其家属进行一定的安慰,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一定的争辩,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则最好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更不要和家属进行争辩。

②必须保持静脉通道: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病人和家属都会很惊恐的要求护士终止输液,拔除静脉针。如果临床经验不足、头脑不冷静、定力不足的护士遇到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做出赶快拔针的反应。但这恰恰是最错误的最不应该的做法。因为严重的输液反应或过敏反应常常导致血管收缩,再次静脉穿刺扎针的难度增大。正确的方法是:越危急越必须保持静脉液路的通畅,以备用紧急药物。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立即撤掉正在输的药物,换上生理盐水,更换输液管道,但需保留穿刺针或留置针。

③“正确”回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发生了输液反应,处理完了,肯定会有家属或者是病人问你这样的问题:这是咋回事,是不是药用错了用反了?怎么回答,比较头痛吧。教你一招:你这样回答:不会是用错药,这样的反应是个别现象,跟病人的体质和原发病有关系。如果病人擅自加快输液速度或者擅自换药或者自己对输液管路进行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处理,你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教训他:输液太快了,自己换液操作不规范等等,病人一下子受不了的,很危险的,下次不能这样了。反正处理成功了,病人安全了,随你说。如果病人不幸牺牲了,只能听之任之了。

④做好早期准备工作:对一些容易引起过敏或反应的事件可能发生前,我们应该随时准备好可能用到的抢救药物:如地塞米松、肾上腺素、苯海拉明、生理盐水等,并应该熟记各药的小儿用量。


相关文章

  • 护理安全知识竞赛题
  • 2016年护理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1.建立医院"医疗安全文化"新概念的要求是什么? 答:加强职业教育,倡导早预防.早处理.低损失的不良事件处理原则,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并积极整改. 2.交班接制度中的七不接是 ...查看


  •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Fundamental Nursing) (供护理专业本科四年制使用) 学分数:9 周学时:3+2 课程性质: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 ...查看


  • 15 个临床输血问答:输血需要加温吗?输血正确顺序是?
  • 近日,随口向身边的内科医生咨询一个输血临床问题:2U 悬浮红细胞在计算出入量时,计多少毫升? 她脱口而出 200 mL . 不对吧?我们怎么一直以来都是 1 个单位的红细按 200 mL 计算? 唔,是不对,应该是 400 mL 的入量. ...查看


  • 护理学基础实验操作
  • 实验课: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的铺法:平车.轮椅使用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示教(2学时) 二.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4学时),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性实践操作训练. 实验一:铺床法: [操作目的] ...查看


  •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如何鉴别
  • 本帖最后由 帮主 于 2014-8-20 09:28 编辑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一般情况下凭经验作出诊断不难,但有些比较模棱两口,真正鉴别比较困难,两者本身也有重合,输液反应中的一个类型就是过敏反应.两者有许多共同点,所以这个话题颇为 ...查看


  •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
  • 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的鉴别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allergens).过敏原种类繁多,植物(花粉.枯草等).动物(恙螨.蜂毒等).药物(青霉素.磺胺等).食物(菌类.草莓.牡蛎等)的某些成分对于敏感的人都是过 ...查看


  • 2016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试题
  • 2016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试题 科室: 姓名: 护龄: 学历: 职称: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静脉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药物渗出 药物外溢 PICC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导 ...查看


  • 输液反应与速发型过敏反应
  • 输液反应谨慎处理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一,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是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或药品在生产过程中 ...查看


  • 川崎病案例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案例教学查房 地点:儿科一病区护办室 教学对象 :我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 教学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患儿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 理 设计概要 :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分钟 2.主要临床表现 3分钟 3.一般护理 3分钟 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