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学案【目标导航,新知预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意识的本质。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的事例,分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人与动物心理的形成区别,分析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自己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前知识准备

依据题纲通读教材,思考后面问题: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看)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⑵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是 的产物, 的产物。它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

1.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⑴人脑是高度发达的 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⑵人脑结构的 性和组织的 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 意识活动的实现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

【点拔】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的本能。条件反射包括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以及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点拔】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4.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结论】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 的,意识是派生的, 决定 。 问题:

1.非生命物质对外来刺激有哪些反应?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对外来刺激又有哪些反应?

2.劳动在促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了怎样的作用?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个“物质世界”是指哪两个方面?

4.什么叫做第一、二信号系统?

5.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内容来看,你对意识的本质有什么认识?

【学教互动 合作探究】

探究一:

1.《人与自然》

第一阶段:

“岩石风化、水滴石穿、踏雪有痕、水中映月、空谷回音„„”

这些都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

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蚯蚓在受到针刺时,其身体自然立即收缩;用手触摸含羞草的

叶片,叶片卷起;变形虫受到食物刺激,就会接近食物„„

这些都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第三阶段:

“猎狗捕猎、猴子表演节目、黑猩猩吃香蕉„„”

这些都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四阶段:人的意识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2.阅读P35最后一段,思考:劳动在促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了怎样的作用?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探究二:

1.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人脑的结构的复杂性,人脑的功能的多样性,人脑与动物大脑的区别。

你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阅读P36“相关链接”。

思考:意识活动是如何实现的呢?你能举例说明第二信号系统吗?

探究三:

1.结合山水画,简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

2.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会不会有鬼神观念?

(2)鲁迅的话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以致用 当堂达标】

知识点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这说明

A.动物也有思维意识

B.高等动物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C.动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D.动物的复杂心理可以发展为意识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4.对于人来说,“谈梅”可能“生津”,“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这是因为

A.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

知识点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些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B.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

C.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6.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C.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D.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告诉我们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8.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

A.意识决定物质

B.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9.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课后拓展 能力提升】

1.教师与学生一起了解历史与生物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起源发展、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加深对意识的含义理解。

2.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科学发展历程”为主题办一期板报,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理解,同时为下节课“意识的作用”学习做准备。

《意识的本质》教学案

(新人教必修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与本质,理解意识的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学习重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涵。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试验:将黑猩猩爱吃的水果摆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围燃有烛火,船的旁边有一个木排,上面有注水缸。同时训练黑猩猩学会拧开水龙头,拿杯子盛水去灭火。当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发现附近水面木排上有带水龙头的注水缸,但水缸与它所在之处相隔一段较宽的水面。只见黑猩猩用自己身边的短竹竿接成长竿,将长竿从这头搭到水排上,然后从长竿爬过去,拧开水龙头,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这杯水灭了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1)无生命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生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形式,黑猩猩等高等动物还有复杂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2)黑猩猩舍近求远而不会直接取水灭火,这一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母狼养大的裸体女孩,大的有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

来觅食。结合材料回答,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探究活动二

人脑与动物脑相比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1)动物能否做到“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探究活动三

鲁迅先生说过,天才们描神画鬼所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人们塑造了各种外星人的形象。这些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形象和我们人类的形象也大体相同,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也时时闪现着人类的影子。

(1)鬼神观念、对外星人形象的想象都属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类能够“描神画鬼”“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主要说明了什么?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以及外星人形象的创造?

【基础自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根源于人脑

2.近几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博客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先于物质而产生

3.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是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花儿也点头;我们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在哭。“移情”现象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D.意识有正误之分

4.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①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②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③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④意识不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回答5—6题。

5.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C.“望梅”确实能“止渴”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

6.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动物来说则不行。这是因为( )

A.人脑有第一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B.人脑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C.人脑具有条件反射活动,而动物则没有

D.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

7.“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受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8.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知识梳理】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从其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上看,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来自客观世界。②正确的、科学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等,即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第一框意识的本质学案【目标导航,新知预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意识的本质。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通过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反映的事例,分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通过人与动物心理的形成区别,分析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自己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意识的本质的学习,感悟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课前知识准备

依据题纲通读教材,思考后面问题: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看)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⑴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⑵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是 的产物, 的产物。它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

1.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⑴人脑是高度发达的 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⑵人脑结构的 性和组织的 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 意识活动的实现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

【点拔】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的本能。条件反射包括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以及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点拔】客观存在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4.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结论】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 的,意识是派生的, 决定 。 问题:

1.非生命物质对外来刺激有哪些反应?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对外来刺激又有哪些反应?

2.劳动在促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了怎样的作用?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这个“物质世界”是指哪两个方面?

4.什么叫做第一、二信号系统?

5.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6.从意识的起源、生理、内容来看,你对意识的本质有什么认识?

【学教互动 合作探究】

探究一:

1.《人与自然》

第一阶段:

“岩石风化、水滴石穿、踏雪有痕、水中映月、空谷回音„„”

这些都是无生命物质的简单反应形式。

第二阶段:

向日葵总是面向太阳的方向;蚯蚓在受到针刺时,其身体自然立即收缩;用手触摸含羞草的

叶片,叶片卷起;变形虫受到食物刺激,就会接近食物„„

这些都是低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感应特性。

第三阶段:

“猎狗捕猎、猴子表演节目、黑猩猩吃香蕉„„”

这些都是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第四阶段:人的意识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2.阅读P35最后一段,思考:劳动在促使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了怎样的作用?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探究二:

1.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人脑的结构的复杂性,人脑的功能的多样性,人脑与动物大脑的区别。

你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阅读P36“相关链接”。

思考:意识活动是如何实现的呢?你能举例说明第二信号系统吗?

探究三:

1.结合山水画,简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

2.鲁迅曾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会不会有鬼神观念?

(2)鲁迅的话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以致用 当堂达标】

知识点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猎狗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海豚可以担当人类水中作业的助手。这说明

A.动物也有思维意识

B.高等动物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C.动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D.动物的复杂心理可以发展为意识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②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③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④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4.对于人来说,“谈梅”可能“生津”,“谈虎”可能“色变”,而对于动物来说则不是。这是因为

A.动物没有第一信号系统

B.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动物的意识水平比人类差

知识点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是十来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些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不是人脑

B.狼孩的脑子天生就是笨的、不聪明的

C.狼孩的脑子虽是人脑,但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D.狼孩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6.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C.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

D.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告诉我们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8.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对于世界的“统一性”的正确理解是

A.意识决定物质

B.整个世界都是物质的

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9.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课后拓展 能力提升】

1.教师与学生一起了解历史与生物相关知识,从人类的起源发展、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加深对意识的含义理解。

2.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以“科学发展历程”为主题办一期板报,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的理解,同时为下节课“意识的作用”学习做准备。

《意识的本质》教学案

(新人教必修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与本质,理解意识的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学习重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涵。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试验:将黑猩猩爱吃的水果摆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围燃有烛火,船的旁边有一个木排,上面有注水缸。同时训练黑猩猩学会拧开水龙头,拿杯子盛水去灭火。当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发现附近水面木排上有带水龙头的注水缸,但水缸与它所在之处相隔一段较宽的水面。只见黑猩猩用自己身边的短竹竿接成长竿,将长竿从这头搭到水排上,然后从长竿爬过去,拧开水龙头,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这杯水灭了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1)无生命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生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形式,黑猩猩等高等动物还有复杂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2)黑猩猩舍近求远而不会直接取水灭火,这一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母狼养大的裸体女孩,大的有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

来觅食。结合材料回答,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吗?

探究活动二

人脑与动物脑相比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1)动物能否做到“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探究活动三

鲁迅先生说过,天才们描神画鬼所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人们塑造了各种外星人的形象。这些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形象和我们人类的形象也大体相同,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也时时闪现着人类的影子。

(1)鬼神观念、对外星人形象的想象都属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类能够“描神画鬼”“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主要说明了什么?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以及外星人形象的创造?

【基础自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根源于人脑

2.近几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博客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先于物质而产生

3.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是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花儿也点头;我们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在哭。“移情”现象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D.意识有正误之分

4.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①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②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③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④意识不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回答5—6题。

5.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C.“望梅”确实能“止渴”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

6.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动物来说则不行。这是因为( )

A.人脑有第一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B.人脑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C.人脑具有条件反射活动,而动物则没有

D.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

7.“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受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8.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知识梳理】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从其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上看,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来自客观世界。②正确的、科学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等,即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相关文章

  • 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哲学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1999年12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0年1月 论文中文题名:论个体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提升与消解 论文英文题名:Treati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 ...查看


  • 现象学的哲学观
  • 作者:李朝东 哲学研究 2009年10期 胡塞尔早期十分注意探寻所学的任何一门科学的根据,从物理学.天文学转向数学,又从数学转向逻辑学,最后确定致力于哲学研究.胡塞尔为自己规定的一般任务是理性批判,即理论(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普遍价值理性 ...查看


  • 5.1[意识的本质]导学案
  • 5.1<意识的本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识记意识的本质. 2. 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 学会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 [预习梳理]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 ...查看


  • 列宁著作中"定义"的哲学意蕴
  • 作者:赵家祥 党政干部学刊 2014年06期 [中图分类号]A8: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3-0004-08 在学习列宁著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列宁给一些概念.事物下的定义颇具哲理性,有很深的哲学意蕴 ...查看


  • 2013学年高中政治[意识的本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作用 ◇理解: (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一切从实 ...查看


  •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论及其意义_张廷国
  • 第53卷 第1期 2000年1月 WuhanUniversityJournal(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53,No.1 Jan.2000,033-038 ●哲 学 ...查看


  • 自考马克思主义目录
  •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二.马克思广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函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 ...查看


  • 生活与哲学 课时作业:2.5.1[意识的本质]
  • 生活与哲学 课时作业:2.5.1<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1课时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___ ...查看


  • 考研政治哲学
  •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各自的含义 3. 马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