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的中东之策

  当前西方国家与中东地区关系较紧张和疏离,正是中国火中取栗的大好机会。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句话是不易的真理。要不是石油,中国在国际关系上便会少了许多问题。   中东这个形势复杂的地区,二战之后,英帝国撤退,美国势力全面填补,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在历史上、地缘上和战略上都与这里无甚关系,除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地支持一下当地的革命组织之外,基本上是无所作为。自1993年开始,中国从石油输出国转变为输入国,便不得不与这里的重要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等打交道,不能不趟这滩浑水,而且越卷越深。   世界上2/3已知的石油是在中东地下,中东国家供应中国超过一半的原油,今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合共供油中国近1/3。而中国的石油,有超过四成来自进口。国际能源组织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中东的石油依存率会高达75%。中国与这些国家从石油探测、开采到提炼,都有多项协议,全面合作,输出大量劳工。这样一来,中国一方面要步步为营,希望不要直接与美国冲突,和损害与以色列的关系,同时又要照顾不同程度亲美和反美的阿拉伯国家与伊斯兰世界的感情。      中国在中东的姿态正逐步提高      中国对犹太人和以色列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在理性上支持巴勒斯坦的斗争,但情感上却崇拜以色列的坚毅不拔和骁勇善战。中国二战前友善地收容大量犹太人,以色列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1956年前,更是中东唯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从未与台湾建交,而在布什政府之前,以色列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军火供货商。但是以色列不产石油。   中东的伊斯兰首先便有什叶和逊尼两大派系,而派系中间的国际关系也不简单。总的来说,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到黎巴嫩、叙利亚,即所谓“什叶新月”,既是重要产油国家,同时也是以色列的死敌,因而是美国需要镇压的地区。中国与这地区的关系,直接影响与中亚国家的关系,除了石油利益之外,更加上反恐的元素和我国西疆的安全。中国因而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和阿富汗政府。伊朗更已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作观察国。      在这样多方掣肘的局势下,中国对中东地区的外交立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便显得模糊、暧昧和被动。有趣的是,在这地区中,中国基本上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八面玲珑,连美国也没有得罪。中国人在中东地区工作的有数十万,很少出问题,前年中国劳工在伊拉克遭绑架,是人家道歉送回来的。去年沙特阿拉伯国王向中国承诺,中国要多少石油,他生产多少。不少中东产油国家,更踊跃来华投资下游石化设施。2005年年底,科威特就签约在广东投资石油化工厂。这是中国外交过人之处,同时也让美国看在眼里,有苦却说不得,牙痒痒的,只能以禁制以色列卖预警飞机给中国,并不为已卖给中国的无人驾驶飞机升级,消消气。   但是无可置疑,中国在中东的姿态正逐步提高。2002年中国首次派出中东和平特使斡旋以巴冲突。中国于2004年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建议美国及盟军撤出伊拉克,最近更与伊拉克政府联合重复提出这要求。通过中国一阿拉伯合作论坛及与海湾合作议会框架协议,中国与中东地区加强经贸合作,并且计划成立自由贸易区。   对中国来说,与中东之间关系,有三大元素:石油、伊朗和伊拉克、阿拉伯与以色列冲突。在前几年大概还可加上军售,但中国近来对此敏感问题十分谨慎,最近国际媒体炒作中国卖F10战机给伊朗,炒了一回,在中国否认之后,也无疾而终。   石油是中国必须趟中东这滩浑水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油价高涨,中国的能源政策整体思路已经大有改变。根据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的数字,每一亿元GDP,中国耗能是日本的7.2倍,这方面改进的空间很大。石油进口大增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数量的激增,每个主要城市每天都有数百辆汽车落地,但再下去发展的主调是轨道运输。目前,中国正致力分散进口来源,从中亚到非洲到拉丁美洲,已经初见成效,只待2015年战略储备四大基地完成,手上有3个月的石油储备,便有本钱对石油进口和中东问题采取一个比较超然的态度。   其次,中国内部又致力于能源使用多元化,在回归以使用煤炭为主,但提高效率和环保之余,全面多元化。中国目前正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电计划,未来一段时期平均每年修建多于一台核电厂。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将陆续普及。到2010年,中国将拥有500万千瓦风能,是全球十大风能国家之一。中国生产全球70%光能电板,要普及还待政策条件配合。中国在生物能源生产和使用,尤其是小型沼气,更走在世界前列。所谓无欲则刚,只要中国不过分依赖进口能源,中东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便可大大降低,中国在中东就更能挥洒自如,反而更能有效达致外交整体战略,更能促进国家利益和理念。      中东现状的维持者      中国从来都是中东现状的维持者,而美国在布什政府尝试打破和重组现状失败之后,也希望现状不要改变得太快和太大。美国反对恐怖主义,希望寻求中东能源安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这三点,同时也是中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中国在中东地区有某种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角色与美国的战略有某种重叠关系,将大大提高中国的讨价还价能力。从中国低调处理美国占领伊拉克、积极参与黎巴嫩维和行动和某程度上默许美国对伊朗的核能政策等举动看来,中国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有默契之处。美国如想从伊拉克脱身,如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作,以及在美国撤出之后积极维和,也肯定会狼狈万分。由于中国在中东利益不深,更重要的是,中国能较客观地看到中东基本上只是美国的问题,暂时不会威胁全球和平与发展,因此也乐得在这里向美国做个顺水人情,以换取美国在东亚地区和两岸关系的善意回报。   中国在处理伊朗问题时,一方面主张伊朗接受国际监督,但亦坚拒美国强权主义,甚至不惜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罕有地使用否决权。中国要逐步让美国了解,为了保障本身利益和理念,中国在中东问题之上,不可能盲从美国。美国的中东政策,如不把中国利益和理念放在考虑之列的话,将很难成功落实。中国仍然需要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外国不应单方面把某些要求强加在中东国家身上。   这一次某种意义上的以“文明冲突”为现代包装的“新十字军东征”,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没有真正打赢;中国因为利益卷入不是太深,基本上能应付自如。现在看来,美国不可能长期赖在伊拉克不走。只要美国一撤走,伊朗和伊拉克这欢喜冤家邻国,很可能就快速修好,美国所恐惧的“什叶新月”很可能陆续连接成功,伊斯兰联盟的形成,以色列会感觉到威胁,欧美国家也因而可能会对局面失控。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了石油也好、地缘利益也好、甚至宗教原因都好,像以往一样,到某一阶段又会再一次介入,一连串的大小战争看来在所难免,那时候整个中东就会翻天覆地。中国如在那个时候被石油拖着后腿,留也不是,走也不是,两面都不讨好,利益也难得以保障,就会真的被动。要是中国不需太依靠中东地区的石油,反而可能跳出与中东国家单纯的经贸关系,通过联合国机制,引入如印度和日本等大石油进口国家的参与,通过多边谈判,成功扮演重要的调停角色,在中东逐渐建立自己的影响力,起码可以尝试防止形势一面倒失控发展。这才是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所应采取的战略。   长远来说,中东地区对中国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不光是石油。单以伊朗为例,中国企业投资铺设宽带光纤网络、制造汽车和电视机,以及地铁系统等。中东国家尤其是迪拜和阿布扎比等近年大量作基建投资,中国取得不少合约,也输出了不少劳工。香港特首最近亲自带团前往中东,吸引石油资金来港投资。当前西方国家与中东地区关系较紧张和疏离,正是中国火中取栗的大好机会。

  当前西方国家与中东地区关系较紧张和疏离,正是中国火中取栗的大好机会。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这句话是不易的真理。要不是石油,中国在国际关系上便会少了许多问题。   中东这个形势复杂的地区,二战之后,英帝国撤退,美国势力全面填补,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在历史上、地缘上和战略上都与这里无甚关系,除了“君子动口不动手”地支持一下当地的革命组织之外,基本上是无所作为。自1993年开始,中国从石油输出国转变为输入国,便不得不与这里的重要产油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等打交道,不能不趟这滩浑水,而且越卷越深。   世界上2/3已知的石油是在中东地下,中东国家供应中国超过一半的原油,今天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合共供油中国近1/3。而中国的石油,有超过四成来自进口。国际能源组织估计,到2015年,中国对中东的石油依存率会高达75%。中国与这些国家从石油探测、开采到提炼,都有多项协议,全面合作,输出大量劳工。这样一来,中国一方面要步步为营,希望不要直接与美国冲突,和损害与以色列的关系,同时又要照顾不同程度亲美和反美的阿拉伯国家与伊斯兰世界的感情。      中国在中东的姿态正逐步提高      中国对犹太人和以色列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人在理性上支持巴勒斯坦的斗争,但情感上却崇拜以色列的坚毅不拔和骁勇善战。中国二战前友善地收容大量犹太人,以色列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1956年前,更是中东唯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从未与台湾建交,而在布什政府之前,以色列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军火供货商。但是以色列不产石油。   中东的伊斯兰首先便有什叶和逊尼两大派系,而派系中间的国际关系也不简单。总的来说,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到黎巴嫩、叙利亚,即所谓“什叶新月”,既是重要产油国家,同时也是以色列的死敌,因而是美国需要镇压的地区。中国与这地区的关系,直接影响与中亚国家的关系,除了石油利益之外,更加上反恐的元素和我国西疆的安全。中国因而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和阿富汗政府。伊朗更已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作观察国。      在这样多方掣肘的局势下,中国对中东地区的外交立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便显得模糊、暧昧和被动。有趣的是,在这地区中,中国基本上没有敌人,只有朋友,八面玲珑,连美国也没有得罪。中国人在中东地区工作的有数十万,很少出问题,前年中国劳工在伊拉克遭绑架,是人家道歉送回来的。去年沙特阿拉伯国王向中国承诺,中国要多少石油,他生产多少。不少中东产油国家,更踊跃来华投资下游石化设施。2005年年底,科威特就签约在广东投资石油化工厂。这是中国外交过人之处,同时也让美国看在眼里,有苦却说不得,牙痒痒的,只能以禁制以色列卖预警飞机给中国,并不为已卖给中国的无人驾驶飞机升级,消消气。   但是无可置疑,中国在中东的姿态正逐步提高。2002年中国首次派出中东和平特使斡旋以巴冲突。中国于2004年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建议美国及盟军撤出伊拉克,最近更与伊拉克政府联合重复提出这要求。通过中国一阿拉伯合作论坛及与海湾合作议会框架协议,中国与中东地区加强经贸合作,并且计划成立自由贸易区。   对中国来说,与中东之间关系,有三大元素:石油、伊朗和伊拉克、阿拉伯与以色列冲突。在前几年大概还可加上军售,但中国近来对此敏感问题十分谨慎,最近国际媒体炒作中国卖F10战机给伊朗,炒了一回,在中国否认之后,也无疾而终。   石油是中国必须趟中东这滩浑水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油价高涨,中国的能源政策整体思路已经大有改变。根据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的数字,每一亿元GDP,中国耗能是日本的7.2倍,这方面改进的空间很大。石油进口大增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数量的激增,每个主要城市每天都有数百辆汽车落地,但再下去发展的主调是轨道运输。目前,中国正致力分散进口来源,从中亚到非洲到拉丁美洲,已经初见成效,只待2015年战略储备四大基地完成,手上有3个月的石油储备,便有本钱对石油进口和中东问题采取一个比较超然的态度。   其次,中国内部又致力于能源使用多元化,在回归以使用煤炭为主,但提高效率和环保之余,全面多元化。中国目前正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电计划,未来一段时期平均每年修建多于一台核电厂。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将陆续普及。到2010年,中国将拥有500万千瓦风能,是全球十大风能国家之一。中国生产全球70%光能电板,要普及还待政策条件配合。中国在生物能源生产和使用,尤其是小型沼气,更走在世界前列。所谓无欲则刚,只要中国不过分依赖进口能源,中东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便可大大降低,中国在中东就更能挥洒自如,反而更能有效达致外交整体战略,更能促进国家利益和理念。      中东现状的维持者      中国从来都是中东现状的维持者,而美国在布什政府尝试打破和重组现状失败之后,也希望现状不要改变得太快和太大。美国反对恐怖主义,希望寻求中东能源安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这三点,同时也是中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中国在中东地区有某种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角色与美国的战略有某种重叠关系,将大大提高中国的讨价还价能力。从中国低调处理美国占领伊拉克、积极参与黎巴嫩维和行动和某程度上默许美国对伊朗的核能政策等举动看来,中国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有默契之处。美国如想从伊拉克脱身,如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作,以及在美国撤出之后积极维和,也肯定会狼狈万分。由于中国在中东利益不深,更重要的是,中国能较客观地看到中东基本上只是美国的问题,暂时不会威胁全球和平与发展,因此也乐得在这里向美国做个顺水人情,以换取美国在东亚地区和两岸关系的善意回报。   中国在处理伊朗问题时,一方面主张伊朗接受国际监督,但亦坚拒美国强权主义,甚至不惜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罕有地使用否决权。中国要逐步让美国了解,为了保障本身利益和理念,中国在中东问题之上,不可能盲从美国。美国的中东政策,如不把中国利益和理念放在考虑之列的话,将很难成功落实。中国仍然需要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外国不应单方面把某些要求强加在中东国家身上。   这一次某种意义上的以“文明冲突”为现代包装的“新十字军东征”,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没有真正打赢;中国因为利益卷入不是太深,基本上能应付自如。现在看来,美国不可能长期赖在伊拉克不走。只要美国一撤走,伊朗和伊拉克这欢喜冤家邻国,很可能就快速修好,美国所恐惧的“什叶新月”很可能陆续连接成功,伊斯兰联盟的形成,以色列会感觉到威胁,欧美国家也因而可能会对局面失控。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了石油也好、地缘利益也好、甚至宗教原因都好,像以往一样,到某一阶段又会再一次介入,一连串的大小战争看来在所难免,那时候整个中东就会翻天覆地。中国如在那个时候被石油拖着后腿,留也不是,走也不是,两面都不讨好,利益也难得以保障,就会真的被动。要是中国不需太依靠中东地区的石油,反而可能跳出与中东国家单纯的经贸关系,通过联合国机制,引入如印度和日本等大石油进口国家的参与,通过多边谈判,成功扮演重要的调停角色,在中东逐渐建立自己的影响力,起码可以尝试防止形势一面倒失控发展。这才是作为崛起中的大国所应采取的战略。   长远来说,中东地区对中国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不光是石油。单以伊朗为例,中国企业投资铺设宽带光纤网络、制造汽车和电视机,以及地铁系统等。中东国家尤其是迪拜和阿布扎比等近年大量作基建投资,中国取得不少合约,也输出了不少劳工。香港特首最近亲自带团前往中东,吸引石油资金来港投资。当前西方国家与中东地区关系较紧张和疏离,正是中国火中取栗的大好机会。


相关文章

  • 全世界都乱套了!但我仿佛看见了普京大帝的微笑
  • 凤凰私享会 | 凤凰卫视官网编辑部 出品 凤凰卫视<新闻今日谈> 最霸气的总统 霸气总统:2012年5月7日,俄罗斯总统就职典礼,普京开启了第三任总统生涯.强硬.全能的"普京大帝"全身散发着神一样的气场. 最 ...查看


  • 血饮|中东乱局背后的大国博弈
  • 文章导读 在最近一个月里中东作为世界大国霸权角逐的核心战场风云变化,世界主要大国除了中国以外全部卷入其中,那么中东角力的背后究竟主线是什么?各国出牌要达到什么目的呢?首先我们明确一点大国地缘角力最终目的是为本民族的生存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政 ...查看


  • 正确使用成语
  • 正确使用成语 基本内容及要点: 1.判断成语的组成方式(语法结构类型),了解成语的词性及成语的搭配特点. 2.根据成语的结构特点,学会推测和阐释成语的基本意义. 3.学会区别意义相近的成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4.提高综合判断成语在具体语言 ...查看


  • 高一语文课课练(教师版)
  • 高一语文课课练(1) 一.基础过关 1.根据下列注音写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7分). 百ɡě( ) 方qiú( ) 颓pǐ( ) 浮zǎo( ) 长ɡāo( ) 青xìn ɡ( )团j ī( ) 寥ku ò( ) 深suì( ) 彷徨( ...查看


  • 高二语文 成语练习题选择题及答案
  • 成语练习题 高一语文组 吴秀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 B .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 . D . 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查看


  • 2015广东中考成语运用技巧
  • 中考中易错的成 骇人听闻[释义]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或严重罪行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例]达赖组织不仅在拉萨制造骇人听闻的事件,甚至妄想在中国其它一些地区 也制造类似的事件. [误例]近日,一位自称"经营墙纸6年的老实人& ...查看


  • 摩萨德传奇:以色列生存的情报支柱
  • 以色列特拉维夫,一个美丽的海港城市,很多游客到此后,都会按捺不住猎奇之心,试图观摩世界最神秘的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办公大楼.热衷探秘的网友,也会乐此不疲地用谷歌地图寻找其总部――可这并非易事. 在特拉维夫北郊的临海之地,格利罗特高速路的会合 ...查看


  • 社会热点透析论文
  • 中国解决南海问题诉诸武力是否妥当? [摘要]:当前所谓的" 南海领土争议", 主要是指南沙群岛的争议.南沙群岛在南海的东南角, 分布区域南北长约1000公里.中国最早发现和命名了南沙群岛, 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 ...查看


  • 每日环球时事评论?2011-11-13
  • 每日环球时事评论 2011 (2011-11-14 00:07:34) 转载 分类: 每日环球评论 这两日本博主有点忙,所以每日时事评论发布出了点问题,再则这两日变局不是很明显,依旧围绕利益分配在相互之间的博弈和谈判,后期可能对重点问题,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