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集释档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集释

一、授职荐举:

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史记•吕太后本纪》

召:征召。累召不应。《张衡传》

辟:音b ì, 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举孝廉不行。《张衡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后一例“封”动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 后以军功封定阳子。《后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

为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之传》

补任。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后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銓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 汝若居銓衡,当举如此辈人。”《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选:推选。选广为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之君子进人以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在原官上提拔。“擢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汉书•赵充国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你說的何嘗不是。但事關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是實不忍爲的。”《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三、调动职务:

转、移、调、徙:一般的转任,改任,调动,调迁。

再转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徙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汉书•翟方进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张衡传》

改:改任。后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四、兼代官职:

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宋书•范晔传》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摄司马。”(羊舌鮒,人名。) 权:临时代职。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假:暂时代理。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

行:代理官职。

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曹彰传》

“太祖行备武将军。”欧阳修《泷冈阡表》;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署南平教谕。——《明史·海瑞传》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 请署功曹, 委任政事。——范晔《后汉书·范雎传》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史记•陈丞相世家》

判:高位兼低职。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五、降级免职: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屈原既(黜)绌。《屈原列传》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盘谷序》: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是夕始觉有贬谪意。《琵琶行》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 ì。“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谢庄《上搜才表》;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谢庄《上搜才表》

左迁:降职、贬官。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削:削免。免官削爵。《汉书》

六、到任:

下车:官吏初到任。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张衡传》

就:就任。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到官:官员到任。尝到官,革易前弊。《孟尝传》

仕:做官。仕郡为户曹史。《孟尝传》

宦:做官。世之仕宦于南。《许逖传》

七、主政:

知:主持、执掌。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用事:执政、主事。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钤辖:管辖、管束。荆南钤辖北路兵马。《许逖传》

八、离任:

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致仕:官员由于年老或健康原因而退休。退而致仕。《公单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报社对3 269人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 80.8%的人认为我国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其中52%的人认为,危机的原因是“人们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1日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成为方案的亮点。2016年北京高考总分750分,语文增至180分,英语减为100分。

首届“中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掀起的汉字书写热超出了主办方国家教育部的预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聚焦汉语的现状,第一段是一项民意调查;第二段是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所发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北京市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增加到180分,而英语减为100分;第三段是说汉字书写大赛受到热捧。不管这些材料的着眼点如何,他们都围绕汉语而展开,重点在汉语的危机和补救措施,因此,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⑴保护汉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⑵学习英语,不能忘记母语;⑶学习汉语,人人有责。写作时,可从当

前全民学英语而忽视汉语的社会现象入手,然后就如何保护汉语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联系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来写重视英语,或者重视汉语的故事。当然,不管写什么,观点不可偏激,比如,认为“当前不需要学习英语”,那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就偏题了。

.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画线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所要表达的对象特点,分析时,可结合着具体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其体现的特点。如“浮躁张扬”“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很明显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由“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可知,在内容上,描写春鸟夏蝉冬雪是为了衬托秋虫的特点。故答题时,可先答运用的表现手法,再答出其表达效果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2.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全文的角度来找出描写秋虫之声的语段,然后概括即可。如第二段中“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体现出了自然角度的诗意美。如第四段,“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体现出了文学中的秋虫声具有的文学抒情美。文章第6段“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可直接概括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根据语段内容进行概括,在结构上,可根据与上下文的关系进行分析,如第五段,在内容上,可结合着女子唱曲,来概括出秋虫使萧瑟的秋天变得生动,从而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在结构上,第六段主要是写作者由对第五段的描述进而抒发情感,所以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从主题、结构、文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如在主题方面,可结合着作者对秋虫声的韵美,来暗示人们要感悟生活品味生活的美好;在结构方面,本文一直都围绕着题目来写秋虫声,故起着线索作用;在文体特点上,由第一段可知,题目是引用了王维的《秋夜独坐》中的诗句,为文章增添了诗意美感。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集释

一、授职荐举:

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

拜:授给官职。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史记•吕太后本纪》

召:征召。累召不应。《张衡传》

辟:音b ì, 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晋书•谢安传》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孟尝传》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举孝廉不行。《张衡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提:提拔。“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北史•魏收传》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封: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后一例“封”动作名用)《史记•李斯列传》; 后以军功封定阳子。《后序》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

为平原太守。”《汉书•萧望之传》

补任。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铨:铨选,选拔。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记王忠肃公翱事》

策:策试。尝后策孝廉。《孟尝传》

衡:权衡,比较。銓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 汝若居銓衡,当举如此辈人。”《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选:推选。选广为少傅。《疏广传》

进:引荐、进荐。古之君子进人以礼。《向雄传》

二、提升官职:

擢:在原官上提拔。“擢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汉书•赵充国传》); 升:升官。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 进:用于较高职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史记•孙膑传》

起复:恢复原职务。雨村道:“你說的何嘗不是。但事關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是實不忍爲的。”《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谭嗣同》;“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三、调动职务:

转、移、调、徙:一般的转任,改任,调动,调迁。

再转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徙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汉书•翟方进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张衡传》

改:改任。后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外放,外调。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四、兼代官职:

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宋书•范晔传》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摄司马。”(羊舌鮒,人名。) 权:临时代职。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假:暂时代理。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

行:代理官职。

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曹彰传》

“太祖行备武将军。”欧阳修《泷冈阡表》;

“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署南平教谕。——《明史·海瑞传》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 请署功曹, 委任政事。——范晔《后汉书·范雎传》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史记•陈丞相世家》

判:高位兼低职。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五、降级免职: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屈原既(黜)绌。《屈原列传》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盘谷序》: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是夕始觉有贬谪意。《琵琶行》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 ì。“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谢庄《上搜才表》;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谢庄《上搜才表》

左迁:降职、贬官。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削:削免。免官削爵。《汉书》

六、到任:

下车:官吏初到任。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张衡传》

就:就任。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到官:官员到任。尝到官,革易前弊。《孟尝传》

仕:做官。仕郡为户曹史。《孟尝传》

宦:做官。世之仕宦于南。《许逖传》

七、主政:

知:主持、执掌。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用事:执政、主事。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

钤辖:管辖、管束。荆南钤辖北路兵马。《许逖传》

八、离任:

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致仕:官员由于年老或健康原因而退休。退而致仕。《公单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报社对3 269人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 80.8%的人认为我国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其中52%的人认为,危机的原因是“人们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1日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成为方案的亮点。2016年北京高考总分750分,语文增至180分,英语减为100分。

首届“中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掀起的汉字书写热超出了主办方国家教育部的预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聚焦汉语的现状,第一段是一项民意调查;第二段是北京市教育考试院所发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北京市2016年高考语文分值增加到180分,而英语减为100分;第三段是说汉字书写大赛受到热捧。不管这些材料的着眼点如何,他们都围绕汉语而展开,重点在汉语的危机和补救措施,因此,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⑴保护汉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⑵学习英语,不能忘记母语;⑶学习汉语,人人有责。写作时,可从当

前全民学英语而忽视汉语的社会现象入手,然后就如何保护汉语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联系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来写重视英语,或者重视汉语的故事。当然,不管写什么,观点不可偏激,比如,认为“当前不需要学习英语”,那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就偏题了。

.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画线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句子所要表达的对象特点,分析时,可结合着具体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其体现的特点。如“浮躁张扬”“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很明显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由“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可知,在内容上,描写春鸟夏蝉冬雪是为了衬托秋虫的特点。故答题时,可先答运用的表现手法,再答出其表达效果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2.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全文的角度来找出描写秋虫之声的语段,然后概括即可。如第二段中“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体现出了自然角度的诗意美。如第四段,“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体现出了文学中的秋虫声具有的文学抒情美。文章第6段“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可直接概括即可。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根据语段内容进行概括,在结构上,可根据与上下文的关系进行分析,如第五段,在内容上,可结合着女子唱曲,来概括出秋虫使萧瑟的秋天变得生动,从而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在结构上,第六段主要是写作者由对第五段的描述进而抒发情感,所以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从主题、结构、文体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如在主题方面,可结合着作者对秋虫声的韵美,来暗示人们要感悟生活品味生活的美好;在结构方面,本文一直都围绕着题目来写秋虫声,故起着线索作用;在文体特点上,由第一段可知,题目是引用了王维的《秋夜独坐》中的诗句,为文章增添了诗意美感。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文章

  •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语集释
  • 文言人物传记常见用语集释 以下所列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常用术语,难免挂一漏万,要想较全面的掌握必须阅读大量古代文献典籍.较好地掌握文言文中关于官职变迁的专门动词,对于阅读文言文,丰富自己的古代文化常识大有裨益. 凯,特赏侍郎." ( ...查看


  • 高考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
  • 文言文中表示升官贬官常用词是什么 一(18)苏铭辉 朱韵梦 整理 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迁,而那些表官职变迁的文言词语对文义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这些词语对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 ...查看


  • 速记文言文中表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歌诀)
  • 速记文言文中 表示官职升迁任免的词语 歌诀 大连前程高级中学 段志英 房保昂 刘 影 释褐起家初入仕, 执掌知典宰宦途. 授予官职封拜除, 征召朝觐入国都. 举荐察选推贤才, 荫补嗣位祖功殊. 兼领判充皆兼职, 下车视事到任初. 拔擢陟升真 ...查看


  • 文化常识题目
  •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 ...查看


  • 文言文中官职升迁贬谪之词
  • 文言文中官职升迁贬谪之词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 ...查看


  • 古代官阶等级
  •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 ...查看


  •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 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一.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 ...查看


  •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精编)
  •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1.找出有关官职变化的词语: ①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②拜为上卿 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⑤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⑥所居之官,则积年不徙 ⑦再迁为太史令 ⑧滕于京谪守巴陵郡 ⑨屈原既黜 ⑩上书乞骸骨 表示授 ...查看


  • 文化常识题目汇编
  • 2016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