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之我见

  摘要: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以主题明确的知识点为内容,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课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强调要以“学”为本,突出快速高效、灵活简便的优势,使其成为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微课;教学资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正在从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逐步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转化,与此同时,产生了与快节奏、网络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微”理念及“微”教学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微课”教学资源。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通常译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的特点   1. 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 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在英语教学中,微课很适合将一些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有比较性、有趣味性地进行呈现,这样既精简,又目的突出,学生印象自然就深刻。   3. 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 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三、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课前布置学生观看指定的微课预习,自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的效果,为新课做好准备。   2. 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用微课来导入教学的内容,运用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以及自拍的视频、图片来构建一个语言的环境或情境,互联网的交互功能有利于英语微课自然地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英语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日常交流用语。   3. 知识理解,现在可以把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做成一个个的微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入实质性的内容中去,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针对主题内容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融会贯通所学的新知识,从而方便学生根据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式学习,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单一地去关注所学的词汇、语法和句型,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4. 课后学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不够用的,微课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或混合学习;学习形态可以是正式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学习;教育层次多样,满足社会大众各种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上课所用的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及时地复习和巩固,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四、有关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1. 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在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学科的微课不多。一个微课虽然是短短5-10分钟。但制作一个微课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制作微课教学课件、教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到最后的录制成功”这一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要几天乃至十几天。这样对于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长期自己制作微课使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2.自翻转课堂和微课出现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积极的举行微课比赛以及开发微课,网上的微课形式多样,但对于实际教学来说,网上的微课大多数是为了比赛而作的,能直接使用的不多。那么,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所选择的微课视频不能采用纯粹的拿来主义,而是要对共享平台下载的视频资料加以甄别,找到符合我们学生的特点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视频,必要时对其进行剪辑或自己制作,并且每上完一次课后,都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及时地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3. 微课要有实用性,不能过于注重形式,在进行微课设计要充分的听取有经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微课所承载的内容必须是每一个单元的难点和重点,还必须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论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了给学生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以及自主的构建能力。   4. 我们还要搭建和完善微课平台。微课平台可以实现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复习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和学生互动交流,给出课前预习的指导和课后在线任务的布置,以及得到任务情况的及时反馈,及时地给学生评价,督促学生在课后运用微课平台认真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碎片化的知识点→碎片的知识点系列化→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自主的学习→创新的能力”这样一个过程,运用微课来学习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怎样的微课才能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微课的完整性?目前,有很多学校制作微课是为了参加国家的、行业的比赛,获得奖项来扩大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在这里微课主要是用来当作任务,当作工具来使用,而忽略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有的学校对微课的认识不清楚,只看到这个新东西带来的观念的冲击,而看不到微课的局限性,在建设时一概而上,所有课程都要建设微课,这样会导致盲目建设,反而带来不好的效果;还有的人觉得建设微课就是录视频,供学生课余时间来观看,这种认识太过于片面,很明显,微课与常见的教学视频又有很多不同,包含的要素很多。总之,微课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有优势也有劣势,而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思考,进行修正,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 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3] 刘惠敏,江长冰.微课,要微在何处[J].课程教学研究,2015(2).   [4] 汪晓东.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5] 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4).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二中 832000)

  摘要: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以主题明确的知识点为内容,以短小精悍为特点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课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强调要以“学”为本,突出快速高效、灵活简便的优势,使其成为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微课;教学资源;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开放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正在从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逐步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转化,与此同时,产生了与快节奏、网络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微”理念及“微”教学模式,以及随之而来的“微课”教学资源。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通常译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的特点   1. 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 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在英语教学中,微课很适合将一些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有比较性、有趣味性地进行呈现,这样既精简,又目的突出,学生印象自然就深刻。   3. 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 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三、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课前布置学生观看指定的微课预习,自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的效果,为新课做好准备。   2. 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用微课来导入教学的内容,运用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以及自拍的视频、图片来构建一个语言的环境或情境,互联网的交互功能有利于英语微课自然地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但能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而且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英语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日常交流用语。   3. 知识理解,现在可以把这一个个的知识点做成一个个的微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入实质性的内容中去,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针对主题内容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融会贯通所学的新知识,从而方便学生根据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式学习,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单一地去关注所学的词汇、语法和句型,学生悟透了,解起题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4. 课后学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依靠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不够用的,微课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如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或混合学习;学习形态可以是正式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学习;教育层次多样,满足社会大众各种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上课所用的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及时地复习和巩固,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   四、有关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1. 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在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学科的微课不多。一个微课虽然是短短5-10分钟。但制作一个微课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制作微课教学课件、教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到最后的录制成功”这一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要几天乃至十几天。这样对于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长期自己制作微课使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2.自翻转课堂和微课出现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校都积极的举行微课比赛以及开发微课,网上的微课形式多样,但对于实际教学来说,网上的微课大多数是为了比赛而作的,能直接使用的不多。那么,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所选择的微课视频不能采用纯粹的拿来主义,而是要对共享平台下载的视频资料加以甄别,找到符合我们学生的特点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视频,必要时对其进行剪辑或自己制作,并且每上完一次课后,都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及时地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3. 微课要有实用性,不能过于注重形式,在进行微课设计要充分的听取有经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微课所承载的内容必须是每一个单元的难点和重点,还必须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论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了给学生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以及自主的构建能力。   4. 我们还要搭建和完善微课平台。微课平台可以实现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复习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和学生互动交流,给出课前预习的指导和课后在线任务的布置,以及得到任务情况的及时反馈,及时地给学生评价,督促学生在课后运用微课平台认真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碎片化的知识点→碎片的知识点系列化→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自主的学习→创新的能力”这样一个过程,运用微课来学习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怎样的微课才能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微课的完整性?目前,有很多学校制作微课是为了参加国家的、行业的比赛,获得奖项来扩大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在这里微课主要是用来当作任务,当作工具来使用,而忽略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在有的学校对微课的认识不清楚,只看到这个新东西带来的观念的冲击,而看不到微课的局限性,在建设时一概而上,所有课程都要建设微课,这样会导致盲目建设,反而带来不好的效果;还有的人觉得建设微课就是录视频,供学生课余时间来观看,这种认识太过于片面,很明显,微课与常见的教学视频又有很多不同,包含的要素很多。总之,微课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有优势也有劣势,而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思考,进行修正,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 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3] 刘惠敏,江长冰.微课,要微在何处[J].课程教学研究,2015(2).   [4] 汪晓东.微课的外在特点与核心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5] 王春波.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4).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二中 832000)


相关文章

  • 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
  • 作者:袁顶国刘永凤梁敬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年01期 明确提出教学模式概念并对教学模式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在寻求(课堂)教学优化.提升教学效率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发现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 ...查看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1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查看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查看


  •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 <教学与管理> 2010年2月15日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地位 ■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滨州技术学院 常华锋朱莉 教学策略的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宣布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实验失败后,美国的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教学目标的含义与特点
  • 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 [摘要]教学目标就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应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制定的,是对学生学习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学过程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查看


  • 什么是片段教学
  • 近年来,片段教学几乎与"说课"形影不离,成为教学教研.评估教师基本素质和展示教师教学才华的重要途径之一.遗憾的是目前对片段教学的研究却"门前冷落鞍马稀",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上鲜有成果.因此,我们觉得有必 ...查看


  • 教学设计的概念_对象和理论基础_林宪生
  • 电化教育研究 2000年第4期(总第84期) 论文编号 1003-1553(2000)04-0003-04 电教理论探讨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 林宪生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教学设计是泊来之物,使之成为具有 ...查看


  • 课堂教学行为
  • 课堂教学行为 摘 要:教学行为是教学活动及教学实践的根本,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行为成为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对促进学生的有效的学习行为有积极作用.教学行为可分为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