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体差异的原因(基因,环境)之谜

2. 个体差异的原因(基因,环境)之谜

1). 心理学家未能重复著名习得行为,已经出现了“重现危机”。”基因决定论“主导下的心理学研究遇到了麻烦!

科学网 2016/9/27 报道:“心理学家未能重复著名习得行为”,内容如下:

心理学上的“阻塞效应”众所周知,但新研究表明这个概念可能没那么简单。比利时心理学家在15项独立研究中均未能重复这一效应,他们在2013年发表于《实验心理学期刊》的报告中该研究首席作者、鲁汶天主教大学心理学家Tom Beckers说:“在很长的时间里,你会想可能是我做错了什么,或者把实验搞砸了”。他的学生、该文章共同作者Elisa Maes也未能重复该效应,其他实验室团队的重复实验也以失败告终。Becker 意识到“不可能我们都错了”。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条件化(恐惧,奖励)反应习得过程可能比科学家认为的更加复杂。这项研究是在广泛地验证社科研究成果可靠性的一部分,它们让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现在已经出现了“重现危机”,因为很多看似坚固的研究结果不能得到再现。例如,去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放科学中心社会心理学家Brian Nosek带领的一项研究对98篇已发表的心理学论文进行了验证,但其中61%的文章未能被重复。

此报道的震撼处在于A. 提及的习得行为指的是条件化恐惧反应(fear conditioning )和条件化奖励反应(reward conditioning) 的习得过程, 它们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实验。B. 提及的“阻塞效应”就是条件化习得(恐惧 ,奖励)反应的一种变型。(具体内容参见Kamin's blocking effect)C.实验结果能不能重复是这门学科能不能成为科学的基础!所以此报道涉及现代心理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的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问题不在具体实验是否严密上,而是在思想观念上。 是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工作者还处在”基因决定论“的思想主导的观念约索中,不知道习得过程虽然是后天的学习, 但因个体有先天的差异, 会影响后天的学习过程。如果放弃”基因决定论“的观念约索,接受”先天-后天“的观念,那么实验重复性出问题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因此,此报道表明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先天-后天”这个范畴才刚刚接触到,有待起步。相比之下,有的领域在这个”先天-后天“的问题上已经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了。

2). “先天-后天“(Nature vs. Nurture)与“基因-环境”

生物性状由何决定?在经典遗传学牢固确立地位后,基因决定论一时风行;但实验中发现即使是同卵双生子性状也不同,由此人们认为环境也是一个因素 ,经过所谓Nature vs. Nurture翻译为”与生俱来与后天培养“,即”先天-后天“(实验中实为基因vs 环境)之论争后,得到结论是生物性状由基因和环境一起决定,这样似乎争

论告一段落了,然后接下来的探索性研究表明“生物性状由何决定?”这个迷团的探索还没有完结。

3)”生命中有无第三者(因素)“从“推测”到“论斷”

”基因-环境“之争,将“环境”因素加了进来,”性状由何确定“问题想当然的解决了,然后此后的实验结果粉碎了此“想当然”,按正统科学,这一次可没有能加进来的东西了。所以此不可捉摸的因素被称为超越 ”基因-环境“的“第三者”。起初是推测,后来有专家根据长期持续的严格实验结果作出论断“第三者”存在无疑! H .Pilcher在《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 2013, 219(2932):44-47的文章《The third factor: Beyond nature and nurture》超越”与生俱来与后天培养=基因vs 环境(Nature vs. Nurture)”中基于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结果宣称:“如果你的人生可以重来,即便基因组与环境完全相同,每次你都会成长为不同的自己。“,由此可见他已明确提出了存在“第三者”。他的这个论断来自Klaus Gärtner (德国实验动物学家)的研究工作。

Klaus Gärtner(实验动物学家)经五十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个体差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环境外,还存在第三因素。

Klaus Gärtner 在1990年的论文《A third component causing random variability besid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 A reason for the limited success of a 30 year long effort to standardize laboratory

animals? 》(Laboratory Animals 1990;24:71-77.)提出个体差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环境外,还存在第三因素。这是他培养实验动物小白鼠三十年得出的结论。

此文又重载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2) 41 (2): 335-341 。

作者再次肯定了他培养实验动物小白鼠的实验(培养历史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年了)中得出的 ”存在第三者”的结论. 此外他又宣稱”此第三者是在胚胎8细胞期前进入的" 。又该刊同时发表了几位学者支持此结论的论文。由此可见,个体差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环境外,存在第三者已是可靠的事实。看来我们又得改变观念了,从”先天(基因)-后天(环境)“改为”先天(基因-第三者)-后天“。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巴斯蒂安·赫吉曼斯(Bastiaan Heijmans)说:“同卵双胞胎的甲基化模式差异,随着他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不同环境而变得愈发明显。”这正是他领导的一项研究的成果。我们的表观特征似乎与个体、发育路径、环境及经验相映,它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唯一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双胞胎学者杰夫·克雷格(Jeff Craig)和理查德·沙福瑞(Richard Saffery),在怀孕仅32周的同卵双胞胎中就发现了罕见的甲基化情形。

这可部分归因于微妙的生理区别,如他们脐带尺寸的差异,也有可能是由偶然事件引起,如细胞分裂时表观遗传标记复制的失败。发育早期一个细胞的改变,能够影响成年人的许多器官。

4). 第三者(第三因素)是什么?

“动物能够在相同基因组与同样环境的情况下成长为不同个体”的观点已在其他领域中得到证实,如行为遗传学,药物开发。但是第三者 或第三因素是什么依然是个谜!

目前,科学家把第三者归因为“随机“。 有科学家指出作为基因组与环境(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协调者,表观遗传一定是引起这些微小差异的主要因素。表观遗传是解释我们研究结果的潜在机理。表观遗传差异最初可能偶然出现,也可能归因于子宫生理差异,或是二者的综合产物。 这种推测对不对,尚未有定论。不过 ,一说是随机,也就不用去验证了,更不需要重复验证了,显然不令人满意。人们还是希望在“表观遗传”和“子宫生理”差异上进一步研究,找出第三者。

总之,第三者仍是个谜!

主要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家未能重复著名习得行为

2. What ’s wrong with fear conditioning? Biological Psychology 92 (2013) 90–96 Tom Beckers

3. 《The third factor: Beyond nature and nurture》《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 2013, 219(2932):44-47 H .Pilcher

4. 《A third component causing random variability besid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 A reason for the limited success of a 30 year long effort to standardize laboratory animals? 》Laboratory Animals 1990;24:71-77.Klaus Gärtner

5. 《A third component causing random variability besid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 A reason for the limited success of a 30 year long effort to standardize laboratory anim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2) 41 (2): 335-341 4.Klaus Gärtner

6. 《The elusive nature of the blocking effect 》J Exp Psychol Gen. 2016 Sep;145(9):e49-71. Tom Beckers

7. 表观遗传专栏 | 生命之初,新在哪里:我们为何生而不同?2017-01-12 本专栏由《知识分子》特邀复旦大学于文强教授组织策划。

2. 个体差异的原因(基因,环境)之谜

1). 心理学家未能重复著名习得行为,已经出现了“重现危机”。”基因决定论“主导下的心理学研究遇到了麻烦!

科学网 2016/9/27 报道:“心理学家未能重复著名习得行为”,内容如下:

心理学上的“阻塞效应”众所周知,但新研究表明这个概念可能没那么简单。比利时心理学家在15项独立研究中均未能重复这一效应,他们在2013年发表于《实验心理学期刊》的报告中该研究首席作者、鲁汶天主教大学心理学家Tom Beckers说:“在很长的时间里,你会想可能是我做错了什么,或者把实验搞砸了”。他的学生、该文章共同作者Elisa Maes也未能重复该效应,其他实验室团队的重复实验也以失败告终。Becker 意识到“不可能我们都错了”。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条件化(恐惧,奖励)反应习得过程可能比科学家认为的更加复杂。这项研究是在广泛地验证社科研究成果可靠性的一部分,它们让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现在已经出现了“重现危机”,因为很多看似坚固的研究结果不能得到再现。例如,去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放科学中心社会心理学家Brian Nosek带领的一项研究对98篇已发表的心理学论文进行了验证,但其中61%的文章未能被重复。

此报道的震撼处在于A. 提及的习得行为指的是条件化恐惧反应(fear conditioning )和条件化奖励反应(reward conditioning) 的习得过程, 它们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实验。B. 提及的“阻塞效应”就是条件化习得(恐惧 ,奖励)反应的一种变型。(具体内容参见Kamin's blocking effect)C.实验结果能不能重复是这门学科能不能成为科学的基础!所以此报道涉及现代心理学能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的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问题不在具体实验是否严密上,而是在思想观念上。 是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工作者还处在”基因决定论“的思想主导的观念约索中,不知道习得过程虽然是后天的学习, 但因个体有先天的差异, 会影响后天的学习过程。如果放弃”基因决定论“的观念约索,接受”先天-后天“的观念,那么实验重复性出问题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因此,此报道表明心理学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先天-后天”这个范畴才刚刚接触到,有待起步。相比之下,有的领域在这个”先天-后天“的问题上已经有数十年的研究历史了。

2). “先天-后天“(Nature vs. Nurture)与“基因-环境”

生物性状由何决定?在经典遗传学牢固确立地位后,基因决定论一时风行;但实验中发现即使是同卵双生子性状也不同,由此人们认为环境也是一个因素 ,经过所谓Nature vs. Nurture翻译为”与生俱来与后天培养“,即”先天-后天“(实验中实为基因vs 环境)之论争后,得到结论是生物性状由基因和环境一起决定,这样似乎争

论告一段落了,然后接下来的探索性研究表明“生物性状由何决定?”这个迷团的探索还没有完结。

3)”生命中有无第三者(因素)“从“推测”到“论斷”

”基因-环境“之争,将“环境”因素加了进来,”性状由何确定“问题想当然的解决了,然后此后的实验结果粉碎了此“想当然”,按正统科学,这一次可没有能加进来的东西了。所以此不可捉摸的因素被称为超越 ”基因-环境“的“第三者”。起初是推测,后来有专家根据长期持续的严格实验结果作出论断“第三者”存在无疑! H .Pilcher在《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 2013, 219(2932):44-47的文章《The third factor: Beyond nature and nurture》超越”与生俱来与后天培养=基因vs 环境(Nature vs. Nurture)”中基于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结果宣称:“如果你的人生可以重来,即便基因组与环境完全相同,每次你都会成长为不同的自己。“,由此可见他已明确提出了存在“第三者”。他的这个论断来自Klaus Gärtner (德国实验动物学家)的研究工作。

Klaus Gärtner(实验动物学家)经五十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个体差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环境外,还存在第三因素。

Klaus Gärtner 在1990年的论文《A third component causing random variability besid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 A reason for the limited success of a 30 year long effort to standardize laboratory

animals? 》(Laboratory Animals 1990;24:71-77.)提出个体差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环境外,还存在第三因素。这是他培养实验动物小白鼠三十年得出的结论。

此文又重载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2) 41 (2): 335-341 。

作者再次肯定了他培养实验动物小白鼠的实验(培养历史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年了)中得出的 ”存在第三者”的结论. 此外他又宣稱”此第三者是在胚胎8细胞期前进入的" 。又该刊同时发表了几位学者支持此结论的论文。由此可见,个体差异的原因除了基因,环境外,存在第三者已是可靠的事实。看来我们又得改变观念了,从”先天(基因)-后天(环境)“改为”先天(基因-第三者)-后天“。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巴斯蒂安·赫吉曼斯(Bastiaan Heijmans)说:“同卵双胞胎的甲基化模式差异,随着他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不同环境而变得愈发明显。”这正是他领导的一项研究的成果。我们的表观特征似乎与个体、发育路径、环境及经验相映,它们与我们一样,都是唯一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双胞胎学者杰夫·克雷格(Jeff Craig)和理查德·沙福瑞(Richard Saffery),在怀孕仅32周的同卵双胞胎中就发现了罕见的甲基化情形。

这可部分归因于微妙的生理区别,如他们脐带尺寸的差异,也有可能是由偶然事件引起,如细胞分裂时表观遗传标记复制的失败。发育早期一个细胞的改变,能够影响成年人的许多器官。

4). 第三者(第三因素)是什么?

“动物能够在相同基因组与同样环境的情况下成长为不同个体”的观点已在其他领域中得到证实,如行为遗传学,药物开发。但是第三者 或第三因素是什么依然是个谜!

目前,科学家把第三者归因为“随机“。 有科学家指出作为基因组与环境(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协调者,表观遗传一定是引起这些微小差异的主要因素。表观遗传是解释我们研究结果的潜在机理。表观遗传差异最初可能偶然出现,也可能归因于子宫生理差异,或是二者的综合产物。 这种推测对不对,尚未有定论。不过 ,一说是随机,也就不用去验证了,更不需要重复验证了,显然不令人满意。人们还是希望在“表观遗传”和“子宫生理”差异上进一步研究,找出第三者。

总之,第三者仍是个谜!

主要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家未能重复著名习得行为

2. What ’s wrong with fear conditioning? Biological Psychology 92 (2013) 90–96 Tom Beckers

3. 《The third factor: Beyond nature and nurture》《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 2013, 219(2932):44-47 H .Pilcher

4. 《A third component causing random variability besid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 A reason for the limited success of a 30 year long effort to standardize laboratory animals? 》Laboratory Animals 1990;24:71-77.Klaus Gärtner

5. 《A third component causing random variability beside environment and genotype. A reason for the limited success of a 30 year long effort to standardize laboratory anim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2) 41 (2): 335-341 4.Klaus Gärtner

6. 《The elusive nature of the blocking effect 》J Exp Psychol Gen. 2016 Sep;145(9):e49-71. Tom Beckers

7. 表观遗传专栏 | 生命之初,新在哪里:我们为何生而不同?2017-01-12 本专栏由《知识分子》特邀复旦大学于文强教授组织策划。


相关文章

  • 生物的进化
  •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00年广东高考题)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 ...查看


  • 第七章 遗传多样性丧失与保护
  • 第七章 遗传多样性丧失与保护 第一节 物种的遗传障碍 一.基因层次的遗传障碍 生物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基因库,基因组成上存在差异,同时都存在着三类基因:有利基因.有害基因和中性基因.前二类基因如果出现问题,就会给物种带来各种各样的遗传障碍. ...查看


  •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doc
  •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 二.复习范围:生物的进化 三.复习目标:⑴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⑵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四.复习重点:⑴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⑵生物进化的历程 五.复习难点: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查看


  •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第五章 重难点 第五章 课文目录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节 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 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知识点详解] 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 1.生物在类型上 ...查看


  • 个体化医疗
  • 个体化医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个体化用药,就是药物治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在充分考虑每个病人的遗传因素(即药物代谢基因类型).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病理特征以及正在服用的其它药物等综合情况的基础 ...查看


  • 人教版高中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含答案)
  •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进化的原 ...查看


  • 进化论复习资料
  • 微生物可能早在35亿年前就进化产生了.(+ ) 2.地球是靠生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岩石圈中,如果地球早期没 有进化产生出蓝菌:就不大可能出现促使高等生物进化的环境条件. ( + ) 3.生物界内部在结构上的最大的不连续是存在于原核细胞 ...查看


  • 基因检测叶酸利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临床观察_魏海青
  • 河北医药2015年7月第37卷第14期 17 Hebei Medical Journal ,2015,Vol 37Jul No. 142133 18 19 Kuang YQ ,Kong B ,Yang T ,et al.Epileptifo ...查看


  • 自然选择与人的适应性进化
  • 作者:干建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7年04期 1 行为与进化法则 我们习惯于将动物机体的体制结构和它所表现的行为区别对待.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源于认识对象的性质.与结构鲜明的直观性和可测度性相比,行为则显得极为复杂和多变.尽管它们都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