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华县2013年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新课程改革部分

1、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课改‛的灵魂。‚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

(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4)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5、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

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6、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7、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

的工具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臵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8、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教育服务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服务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服务对象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尊重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真心真意地看待他们,了解他们,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2)调控。新的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基础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而帮助则更为具体一些,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等。(3)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4)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

9、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尊重教材,超越教材‛

是新的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

10、如何运用教材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

1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1)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

1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位臵上,所以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了自主能力的发展。而新课程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出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要求教师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改进:(1)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2)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3)通过师生、生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应答,达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的。(4)‚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

(5)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1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不再是过分追求结果,而是重视了过程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停留在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讲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对教师来说,要明确以下几方面:(1)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2)只有赋予学生的权力,才能让他们

发展起自主的能力,教师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严重妨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3)教师要警惕自己心中‚糊涂的爱‛,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对学生的控制。(4)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权力的分配与教育资源(时间、资料、场地等)的再分配,关系着教师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

14、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15、如何认识‚课堂吵闹‛的背后隐含着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沮丧等情感。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吵闹‛也正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所产生的表象,也正是勇于课堂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16、教师应怎样管理课堂、驾驭课堂?

(1)要改革课堂的主体定位,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转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团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行人。(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中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体验,共同成长。(3)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确保课堂吵而不乱,闹而不散,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师‚管理课堂,驾驭课堂‛能力的突出表现。

17、如何在师生教学互动中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

新课程理念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色彩。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的广阔泉源,远离就书讲书的教书匠习气。

18、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明确分组、分工。实践证明,异质分组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分组方法,即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

进行搭配。合作小组的人数,可以从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发展到6—8人。恰当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要担任一个角色,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都有不同的职责。小组成员各负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在合作小组成员关系比较融洽的基础上,还可以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2)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是大事小事必合作,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而不是个体性任务。这种由小组之间的竞争所形成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3)指导倾听与互助。因为年龄特点,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针对这一现象,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别人说了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再想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建立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4)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两三分钟的讨论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刚读完课文,最多自学了几个生字、生词,想都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学生无法触及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只能是些肤浅的,甚至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因此,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19、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臵作业。(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臵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20、如何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

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1、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1)关注学生的潜能。通过积极评价,让每个人深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证实,人有七种以上的智能。要关注并鼓励学生发展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智能。(3)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包括学习上的落伍者、智能上的滞后者、家庭条件困难者,一般表现为自信心较弱甚至缺乏自信心。评价不能忽略他们,更不能伤害他们。(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5)关注‚违规事件‛。对学生偶发的‚违规事件‛,要移情、换位,问明情况,跳出框框,贴近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内心,疏导消极情绪,赞赏美好情感。(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教师的‚无意伤害‛常常会推倒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丽,抵消学生所受教育的总和。(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多用‚大拇指‛赞许,不用‚食指‛指责;多用肯定的目光,不用无所谓的眼神;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和学生‚楚河汉界‛。(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比如,要开展评比了,就让学生突击准备,言过饰非;要上公开课了,就让学生反复训练、精心表演……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诚信,另一方面我们却实施着这样不诚信的‚隐性课程‛。当我们以诚信为标准评价学生时,他们早已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并在内心发出强烈的抵触。如何使积极的评价因素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真善美的‚精神大厦‛,学校和教师要做出榜样,摒弃弄虚作假反评价。

22、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增强它的实效,应该注意四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评价的前提,若违背这一原则,即使评价方法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不会产生什么激励功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对象,增强评价的实效。(2)指导性原则。评价应该体现引领、导向作用,使被评价者能明确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从中受到应有的启发,因此,指导性原则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关键因素。(3)探究性原则。评价应该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对自身的知识、能力重新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评价中,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最优的评价方案,最佳的评价效果,最适宜的评价时机等。这是增强评价效果的重要内容。(4)情感性原则。评价不能是冷冰冰的裁定或表扬、批评,必须情真意切,使被评价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教师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都会让学生久久难忘。在评价操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取得学生对评价的认同感。诚挚的情感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23、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1)

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4)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24、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收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

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访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人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25、新课程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26、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27、有效教学理念的内容:(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28、有效教学的策略:

(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3)教学评价策略。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部分

29、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一是时间模式:10+35。教师上课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35分钟。二是组织模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三是教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三个模块和课堂结构的六个环节。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就是将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立体化,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①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预习的主要任务是:达成学习目标,生成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基本问题的解决,提出疑难问题,并由全班合作解决。预习提纲引导:杜郎口中学的预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而是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下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始自学。预习的基本成果: ①学生初步形成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本部分内容的基本框架和相关知识;能够自己解决教材所给出的问题;②经过预习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经过整合带入展示环节集中解决; ③学生通过预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意识;④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

②展示:全员合作,激情互动

展示:‚展示‛与‚预习‛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所要展示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调整,然后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

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③反馈:达标测评,反思提高

反馈的步骤:①让每一名学生梳理自己在‚展示‛中的所得,对自己在‚展示‛前没理解的、没想到的、没掌握的进行查缺补漏,对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错的进行反思;②根据梳理的结果进行拓展和深挖;③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④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同学自由结伴相互提出问题。

(3)课堂结构的六个环节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分别展示情况,对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30、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①‚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②‚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③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

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④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2)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3)‚兵‛教‚兵‛

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在学习上有紧迫感,能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4)‚做‛中学

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

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同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

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⑤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

31、河南永威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永威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挤水分抓效益。一个学校最大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教学工作也要打假,即低效,假学,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就是假学,教学改革就是通过有效的施教,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不放纵,不放流。这里的误区是:1、把先学看成是预习,2、把后教看成是教师的讲解,3 、当堂达标看成是测试。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这里的重点是:

1、在课堂上,不是在课外,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3、是围绕本课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是堂堂清。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具体来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如下:

(1)揭示教学目标

揭示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

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另外,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

(2)自学前的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3)自学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因此,永威中学把这一环节称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二次备课‛。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另外,教师要在‚先学‛这一阶段,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后教‛做准备。再者,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后进生,如果后进生都学会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4)后教

‚后教‛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人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教师在‚后教‛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为保证整体效率,如果只是个别或极少数学生没有掌握,可以采取其他的辅导措施进行补救,而没必要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教学。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永威中学广泛推行的‚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者进行相互的讨论,老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而不满足于只给学生提供具体问题的答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不仅‚知其然‛而且做到‚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在知识的具体运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少走弯路。

(5)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指教师课堂上要留出不小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

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针对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臵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作业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照顾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课题研究学习部分

32、课题的意义是什么?

课题,通俗地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感觉到意识到的问题(经验、体会、困惑等),经过提炼、概括、总结,最终确定为要思考研究解决的问题(问题即课题——即只要对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事件问个为什么?怎么样?就可成为科研课题)。

33、一般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流程有哪些?

(1)确定研究课题;(2)分析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3)选择研究方法;

(4)制订研究提纲,确定研究计划,形成研究成果。

34、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1)确定课题方向——以问题为依托;(2)组建研究团队——发挥集体智慧;(3) 确定课题名称——把握‚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4)查阅课题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课题‚三性‛分析;(5)确定课题研究内容——依据目标和研究类型;(6)选定研究方法——依据课题研究内容;(7)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8)开展行动研究,做好过程记录;(9)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5、课题研究的方向包括哪些方面?

课题方向简单概括为:一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二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三是对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的反思;四是对教师间、师生间和社会等信息交流的启示;五是对课程改革、教育现象的思考;六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概括和思考;七是对班级管理的思考;八是对参考文献资料学习的反思;九是对教师职业的思考,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十是对课标、教材、教辅资料应用的思考和研究;十一是对教学方法技巧的思考、教学基本功要求等。

36、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的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另一类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结果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37、教师如何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整理和描述。即

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这是课题研究要达到和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叙事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的体现。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第三,修订与实践。针对研究方案在实施中存在的偏差或‚失误‛,结合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开展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探索。第四,总结与反思。课题总结一般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报告尽可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副标题注明是什么课题研究报告,然后是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最后是参考文献。在研究报告中,主要阐述清楚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课题提出的背景——为什么选这个课题,陈述要站在已经完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是申报书的重复。

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申报时设定的目的意义,经过研究检验是否达到和实现;

③已有研究成果——研究的基础性和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内容目标实现情况;

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工作报告。

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

38、开展课题研究的程序是什么?

(1)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2)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究课题开题大会;(3)开展课题研究工作;(4)撰写课题研究中期和结题报告——对研究进行阶段总结,调整后续研究方案和设计,有效开展研究;全部完成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5)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和‚课题成果鉴定书‛,等候结题;(6)课题结题:通讯或者现场结题——一般是通信结题。

‚说课标说教材‛学习部分

39、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就是以演讲的形式,运用知识树对一门学科的一个学段、或一册书、或一个单元(章、组)、或一类知识(一个专题)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解读和整合,并结合课程标准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所以这项活动也简称‚三说一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看演讲)。之所以是说‚教材‛而不是说‚课本‛,是因为教材包括了学生用书(课本)和教师用书,有些学科没有学生用书(如中小学体育学科,幼儿园各科),只有教师用书。

40、‚说课标说教材‛与‚说课‛的区别和联系

说课是对一篇课文(一节教材)或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说明,虽然也有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分析,但更多的是谈教学设计,是在微观层面上。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在中观层面(一个单元)和宏观层面(一册书、一个学段),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特别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把握,对一个学段、一册书、一类知识的整合,是说课达不到的。‚说教材‛活动并不代替说课,可把‚说教材‛的成果运用到‚说课‛的过程中,

赋予‚说课‛新的形式。

41、什么是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四个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个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个体现),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三个规定),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两个建议)。

42、‚说课标说教材‛内容(三说一看)

(1)说课程目标 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说教材: 编写特点; 编写体例和目的(编写每一单元的格式);一册、一单元、一学段的知识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纵向与横向)(3)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三扣(扣课标、扣内容、扣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链接相关的图片等资料)(4)看演讲(脱稿演讲)、看知识树(心中装课标、口中有课标、上课落实课标)、语言、教态、有表情、有感情、有激情。

43、准备说课标说教材的基本流程:

读(读懂课标与教材)、炼(提炼概括课标和教材)、写(写说教材的文稿)、画(制作课件画知识树)、改(反复修改文稿和课件)、背(脱稿背稿)、演(演讲自己的文稿和课件)。

校本研修理论学习

44、校本教研的意义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学研究。

45、校本研修的意义

校本研修—以校为本,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其出发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落脚点是教师的发展。从宏观上讲,校本研修包括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育科研和校本教师培训三大组成部分。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保障。

46、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 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 ‚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47、‚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 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48、教师怎样做研修

(1)确立多种主题。教师要主动去观察,去发现,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思考, 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通过以校为本的研修模式,即‚实堂研讨、同伴互助 -----案例反思(反思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课题大做注重主题活动教学化,日常化,将主题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 研修提升(撰写论文) ---- 创造新经验、以此来促进专业发展。参与课堂教学研讨(抓住案例教学:着重化解教学难点,解除教学困惑,(采取的方式)一是坚持教研组的论坛式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的课堂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后,进行说课、议课,促进了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讲课、议课。二是采取案例评课,将授课教师的教学片断录下来,让教师跳出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2)案例反思日常化: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超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反思,倡导‚讲教师自己的事‛。在叙事化的描述过程中,教师经历了一个感知、分析、判断、决定的历程。这一过程,也恰恰是教师成长的过程。(3)从小抓起,从实抓起。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紧紧抓住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性地进行研究,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课题问题化。

华县教育局

2013年11月29日

华县2013年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材料

新课程改革部分

1、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课改‛的灵魂。‚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4、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

(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4)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5、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

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6、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7、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

的工具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臵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8、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教育服务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服务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服务对象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尊重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真心真意地看待他们,了解他们,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2)调控。新的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基础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而帮助则更为具体一些,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等。(3)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4)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

9、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尊重教材,超越教材‛

是新的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

10、如何运用教材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

1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1)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

12、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位臵上,所以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了自主能力的发展。而新课程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出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要求教师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改进:(1)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2)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3)通过师生、生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应答,达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的。(4)‚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

(5)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1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不再是过分追求结果,而是重视了过程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停留在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讲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对教师来说,要明确以下几方面:(1)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2)只有赋予学生的权力,才能让他们

发展起自主的能力,教师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严重妨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3)教师要警惕自己心中‚糊涂的爱‛,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对学生的控制。(4)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权力的分配与教育资源(时间、资料、场地等)的再分配,关系着教师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

14、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15、如何认识‚课堂吵闹‛的背后隐含着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沮丧等情感。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吵闹‛也正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所产生的表象,也正是勇于课堂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16、教师应怎样管理课堂、驾驭课堂?

(1)要改革课堂的主体定位,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转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团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行人。(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中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体验,共同成长。(3)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确保课堂吵而不乱,闹而不散,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师‚管理课堂,驾驭课堂‛能力的突出表现。

17、如何在师生教学互动中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

新课程理念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色彩。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的广阔泉源,远离就书讲书的教书匠习气。

18、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明确分组、分工。实践证明,异质分组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分组方法,即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

进行搭配。合作小组的人数,可以从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发展到6—8人。恰当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要担任一个角色,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都有不同的职责。小组成员各负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在合作小组成员关系比较融洽的基础上,还可以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2)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是大事小事必合作,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而不是个体性任务。这种由小组之间的竞争所形成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3)指导倾听与互助。因为年龄特点,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针对这一现象,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别人说了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再想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建立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4)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两三分钟的讨论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刚读完课文,最多自学了几个生字、生词,想都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学生无法触及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只能是些肤浅的,甚至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因此,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19、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臵作业。(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臵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20、如何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

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1、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1)关注学生的潜能。通过积极评价,让每个人深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证实,人有七种以上的智能。要关注并鼓励学生发展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智能。(3)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包括学习上的落伍者、智能上的滞后者、家庭条件困难者,一般表现为自信心较弱甚至缺乏自信心。评价不能忽略他们,更不能伤害他们。(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5)关注‚违规事件‛。对学生偶发的‚违规事件‛,要移情、换位,问明情况,跳出框框,贴近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内心,疏导消极情绪,赞赏美好情感。(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教师的‚无意伤害‛常常会推倒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丽,抵消学生所受教育的总和。(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多用‚大拇指‛赞许,不用‚食指‛指责;多用肯定的目光,不用无所谓的眼神;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和学生‚楚河汉界‛。(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比如,要开展评比了,就让学生突击准备,言过饰非;要上公开课了,就让学生反复训练、精心表演……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诚信,另一方面我们却实施着这样不诚信的‚隐性课程‛。当我们以诚信为标准评价学生时,他们早已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并在内心发出强烈的抵触。如何使积极的评价因素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真善美的‚精神大厦‛,学校和教师要做出榜样,摒弃弄虚作假反评价。

22、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增强它的实效,应该注意四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评价的前提,若违背这一原则,即使评价方法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不会产生什么激励功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对象,增强评价的实效。(2)指导性原则。评价应该体现引领、导向作用,使被评价者能明确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从中受到应有的启发,因此,指导性原则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关键因素。(3)探究性原则。评价应该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对自身的知识、能力重新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评价中,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最优的评价方案,最佳的评价效果,最适宜的评价时机等。这是增强评价效果的重要内容。(4)情感性原则。评价不能是冷冰冰的裁定或表扬、批评,必须情真意切,使被评价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教师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都会让学生久久难忘。在评价操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取得学生对评价的认同感。诚挚的情感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23、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1)

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4)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24、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收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

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访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人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5)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25、新课程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

26、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27、有效教学理念的内容:(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28、有效教学的策略:

(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3)教学评价策略。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课堂教学模式学习部分

29、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一是时间模式:10+35。教师上课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35分钟。二是组织模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三是教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三个模块和课堂结构的六个环节。

(1)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立体式:就是将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立体化,将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小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产生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如: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倡导全体参与体验。

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2)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①预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预习的主要任务是:达成学习目标,生成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基本问题的解决,提出疑难问题,并由全班合作解决。预习提纲引导:杜郎口中学的预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而是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下的自主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提纲,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始自学。预习的基本成果: ①学生初步形成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本部分内容的基本框架和相关知识;能够自己解决教材所给出的问题;②经过预习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经过整合带入展示环节集中解决; ③学生通过预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培养自己独立思考意识;④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宽容、理解的良好品质。

②展示:全员合作,激情互动

展示:‚展示‛与‚预习‛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所要展示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调整,然后提供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

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③反馈:达标测评,反思提高

反馈的步骤:①让每一名学生梳理自己在‚展示‛中的所得,对自己在‚展示‛前没理解的、没想到的、没掌握的进行查缺补漏,对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错的进行反思;②根据梳理的结果进行拓展和深挖;③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④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同学自由结伴相互提出问题。

(3)课堂结构的六个环节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内,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即可; 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分别展示情况,对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30、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①‚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②‚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③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

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

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④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2)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①教师‚以学定教‛,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集中解决为什么学,学的效果等问题。

②教师语言准确,三言两语,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内容,自学方法。

③教师行间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④教的原则是: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少讲、精讲,只做点拨性的引导。

⑤对课堂检测题,教师是给答案与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这样,教师真正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答疑当好参谋。

(3)‚兵‛教‚兵‛

①‚兵‛教‚兵‛也体现在‚后教‛的环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

②‚兵‛教‚兵‛也体现在课后,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教师指定同学去帮一帮,单独辅导,优秀生与‚困难户‛搭配坐在一起,同住一个寝室。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成为朋友。

③事实证明,一帮一,‚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困难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能在学习上有紧迫感,能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者提出这就是‚兵‛教‚兵‛的魅力。

(4)‚做‛中学

①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学生做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知识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创新。

③允许差异。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基础。采取不同方法与途径,只要能达到目标就被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创新。

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⑤只有学中做,做中学,才能形成自学习惯。学生不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养成了做事的好习惯,不依赖别人,什么事都自己动手操作,养成勤快、爱活动的习惯。

31、河南永威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永威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挤水分抓效益。一个学校最大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教学工作也要打假,即低效,假学,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就是假学,教学改革就是通过有效的施教,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不放纵,不放流。这里的误区是:1、把先学看成是预习,2、把后教看成是教师的讲解,3 、当堂达标看成是测试。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老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这里的重点是:

1、在课堂上,不是在课外,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3、是围绕本课的目标和任务。这就是堂堂清。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具体来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如下:

(1)揭示教学目标

揭示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之前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

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另外,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

(2)自学前的指导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学生自学前的指导一定要具体、明确,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心中有数,才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3)自学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因此,永威中学把这一环节称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二次备课‛。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给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另外,教师要在‚先学‛这一阶段,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后教‛做准备。再者,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后进生,如果后进生都学会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4)后教

‚后教‛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人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教师在‚后教‛阶段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为保证整体效率,如果只是个别或极少数学生没有掌握,可以采取其他的辅导措施进行补救,而没必要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教学。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永威中学广泛推行的‚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者进行相互的讨论,老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而不满足于只给学生提供具体问题的答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不仅‚知其然‛而且做到‚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在知识的具体运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少走弯路。

(5)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指教师课堂上要留出不小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和作业,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

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练习的形式则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针对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臵的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同时设计的作业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照顾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课题研究学习部分

32、课题的意义是什么?

课题,通俗地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感觉到意识到的问题(经验、体会、困惑等),经过提炼、概括、总结,最终确定为要思考研究解决的问题(问题即课题——即只要对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事件问个为什么?怎么样?就可成为科研课题)。

33、一般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流程有哪些?

(1)确定研究课题;(2)分析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3)选择研究方法;

(4)制订研究提纲,确定研究计划,形成研究成果。

34、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1)确定课题方向——以问题为依托;(2)组建研究团队——发挥集体智慧;(3) 确定课题名称——把握‚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4)查阅课题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课题‚三性‛分析;(5)确定课题研究内容——依据目标和研究类型;(6)选定研究方法——依据课题研究内容;(7)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8)开展行动研究,做好过程记录;(9)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35、课题研究的方向包括哪些方面?

课题方向简单概括为:一是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二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思考;三是对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的反思;四是对教师间、师生间和社会等信息交流的启示;五是对课程改革、教育现象的思考;六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概括和思考;七是对班级管理的思考;八是对参考文献资料学习的反思;九是对教师职业的思考,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十是对课标、教材、教辅资料应用的思考和研究;十一是对教学方法技巧的思考、教学基本功要求等。

36、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的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另一类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结果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37、教师如何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在总结这个环节中,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整理和描述。即

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这是课题研究要达到和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叙事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的体现。第二,评价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探讨各种教学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规律,提高认识,提炼经验。第三,修订与实践。针对研究方案在实施中存在的偏差或‚失误‛,结合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开展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和探索。第四,总结与反思。课题总结一般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报告尽可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副标题注明是什么课题研究报告,然后是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最后是参考文献。在研究报告中,主要阐述清楚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课题提出的背景——为什么选这个课题,陈述要站在已经完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是申报书的重复。

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申报时设定的目的意义,经过研究检验是否达到和实现;

③已有研究成果——研究的基础性和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内容目标实现情况;

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工作报告。

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

38、开展课题研究的程序是什么?

(1)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2)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究课题开题大会;(3)开展课题研究工作;(4)撰写课题研究中期和结题报告——对研究进行阶段总结,调整后续研究方案和设计,有效开展研究;全部完成研究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5)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和‚课题成果鉴定书‛,等候结题;(6)课题结题:通讯或者现场结题——一般是通信结题。

‚说课标说教材‛学习部分

39、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就是以演讲的形式,运用知识树对一门学科的一个学段、或一册书、或一个单元(章、组)、或一类知识(一个专题)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解读和整合,并结合课程标准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所以这项活动也简称‚三说一看‛(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看演讲)。之所以是说‚教材‛而不是说‚课本‛,是因为教材包括了学生用书(课本)和教师用书,有些学科没有学生用书(如中小学体育学科,幼儿园各科),只有教师用书。

40、‚说课标说教材‛与‚说课‛的区别和联系

说课是对一篇课文(一节教材)或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说明,虽然也有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分析,但更多的是谈教学设计,是在微观层面上。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在中观层面(一个单元)和宏观层面(一册书、一个学段),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特别是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把握,对一个学段、一册书、一类知识的整合,是说课达不到的。‚说教材‛活动并不代替说课,可把‚说教材‛的成果运用到‚说课‛的过程中,

赋予‚说课‛新的形式。

41、什么是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四个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个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个体现),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三个规定),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两个建议)。

42、‚说课标说教材‛内容(三说一看)

(1)说课程目标 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说教材: 编写特点; 编写体例和目的(编写每一单元的格式);一册、一单元、一学段的知识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纵向与横向)(3)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三扣(扣课标、扣内容、扣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链接相关的图片等资料)(4)看演讲(脱稿演讲)、看知识树(心中装课标、口中有课标、上课落实课标)、语言、教态、有表情、有感情、有激情。

43、准备说课标说教材的基本流程:

读(读懂课标与教材)、炼(提炼概括课标和教材)、写(写说教材的文稿)、画(制作课件画知识树)、改(反复修改文稿和课件)、背(脱稿背稿)、演(演讲自己的文稿和课件)。

校本研修理论学习

44、校本教研的意义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学研究。

45、校本研修的意义

校本研修—以校为本,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发展和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其出发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落脚点是教师的发展。从宏观上讲,校本研修包括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育科研和校本教师培训三大组成部分。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保障。

46、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三句话揭示‚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目 的是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实实在在、一点点、一步步、看得见的发展。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由专家批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学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 ‚校本研修‛对策:‚在学校(以在学校为主),由教师(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师教育‛。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

47、‚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1)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实践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 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于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承担‚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基础上提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2)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它是建立在教师之间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3)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问题进行研究,提升,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

48、教师怎样做研修

(1)确立多种主题。教师要主动去观察,去发现,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思考, 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通过以校为本的研修模式,即‚实堂研讨、同伴互助 -----案例反思(反思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课题大做注重主题活动教学化,日常化,将主题活动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 研修提升(撰写论文) ---- 创造新经验、以此来促进专业发展。参与课堂教学研讨(抓住案例教学:着重化解教学难点,解除教学困惑,(采取的方式)一是坚持教研组的论坛式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的课堂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后,进行说课、议课,促进了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讲课、议课。二是采取案例评课,将授课教师的教学片断录下来,让教师跳出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2)案例反思日常化: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超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反思,倡导‚讲教师自己的事‛。在叙事化的描述过程中,教师经历了一个感知、分析、判断、决定的历程。这一过程,也恰恰是教师成长的过程。(3)从小抓起,从实抓起。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紧紧抓住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性地进行研究,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课题问题化。

华县教育局

2013年11月29日


相关文章

  • 平顶山市卫东区文化教育体育局
  • 平顶山市卫东区文化教育体育局 平卫教„2010‟17号 卫东区文化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卫东区2009-2013年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属各学校: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中小学教师(含幼儿教师,下同)队伍,全面提高广 ...查看


  • 2013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学习心得
  • 2013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心得 2013年7月15日--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局举办的为期六天的学习.六天的培训,教师认真的讲解.不厌其烦的答疑,同班学习的各校同行们激情四射的讨论交流,使我真当有醍醐灌顶之感,收获 ...查看


  • 2013年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初聘报送材料要求
  • 2013年中小学教师初级职称初聘报送材料要求 一. 范围和对象 1. 取得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大学毕业证,其所学 专业与现从事专业一致或相近,2012年9月前参加工作至今满一年以上,可初聘专业技术职务.本科毕业初聘为中小学二级教师职务,专科 ...查看


  • 生化制药技术重点专业自评报告
  • "生化制药技术"重点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生物工程系 生化制药技术专业(2014.12) 一.教学基本条件 1-1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组成情况表 1.专业指导思想明确,开拓创新,管理科学,教师工作积极性高涨 生化制药技术主要 ...查看


  • 2016年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 近三年宜宾中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受徐主任的安排,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近三年宜宾中历史考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建议".要说建议肯定是谈不上,只是在此我将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复习中遇到困惑与各 ...查看


  • 2013年中(1)班上学期班级计划
  • 2013年中(1)班上学期班级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微风拂面,带来了一丝清凉,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又一个学期即将开始了.经过一学年的幼儿园生活,我们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爱老师,爱同伴:在生活方面,幼儿已基本适 ...查看


  • 2013年教师党员转正申请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3年教师党员转正申请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敬爱的党组织: xx年11月,经党组织批准,我实现了向往已久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预备党员.一年来,我在党组织团结求实.温暖友爱的大家庭中亲身感受到党组 ...查看


  • 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2013样文模板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入党申请书范文2013样文模板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敬爱的党组织: 2010年7月,经党组织批准,我实现了向往已久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一年来,我在党组织团结求实.温暖友爱的大家庭中亲 ...查看


  • 中学教师2013入党转正申请书
  • 这篇关于的文章,是本站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查看更多入党申请书范文 入党申请书范文 入党志愿书范文 入党思想汇报范文 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入党申请书格式 入党申请书模板 入党申请书201 ...查看


  • 2013入党申请书:2013初中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
  • 这篇<2013入党申请书:2013初中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是由本站整理提供的,请大家参考! 2013入党申请书:2013初中教师入党转正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我于20**年9月13日经党组织批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