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歌欣赏

民间歌曲

歌舞音乐

说唱音乐(曲艺)

戏曲音乐

民间器乐 民间音乐的分类

民歌的定义

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歌谣是不会做诗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将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人人传唱,另千年不费。”(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序论》)

“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马克思)

民歌的历史发展

产生

发展

民歌的几种分类方法

以歌词内容分类

以语言为分类依据

以产生年代

以民族、地区

以民歌音乐的体裁分类

以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

第一章 号子

定义

四大分类及作品

表现价值

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定义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为大众体力劳动调节情绪、统一用力和呼吸所用的民歌,其节奏鲜明、音调豪迈、律动感强与劳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集体性的号子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构成。

号子,在北方又叫吆号子,在南方称喊号子、打号子、叫号子,有的地区(四川)称“哨子”。

分类及作品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作坊号子

搬运号子:伴随人力直接负荷重物的运输过程而产生的号子,如装卸、挑抬、推

车。

欣赏 《哈腰挂》(东北抬木号子) 《走绛州》(山西) 《拔跟芦柴花》(江苏秧田号子)

《大河涨水》(平水号子)

工程号子:伴随建筑、开采、打夯……活动所演唱的劳动号子。

欣赏

《打硪歌》(湖南常德) 《石工号子》(庐山)

农事号子:伴随打麦、舂米等农事活动所演唱的号子。这类号子往往强度不大,旋律较美。

欣赏

《舂米歌》(安徽)

船渔号子: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所演唱的号子。

欣赏 《川江船夫号子》(四川) 《黄河船夫曲》(陕北)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兴国)

表现价值 双重价值

实用性价值

艺术价值

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艺术特征

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的音乐性格

节奏的律动性

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

结构的简朴性

第二章 山歌

简介

陕北民歌---“信天游”

“花儿”

山曲、爬山调、走西口类民歌

陕南山歌

江浙山歌

客家、西南山歌

山歌的艺术特征

简 介

定义、形成途径、称谓

定义: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和生活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

畅而自由抒发情感的特点。

形成途径

由于抒发、表达感情或某些特定功用而产生的抒咏性、实用性曲调。

从小调转化而来

称 谓

陕北:信天游、顺天游

陕南:姐儿歌、通山歌、茅山歌

山西:山曲

四川:晨歌

甘肃、宁夏、青海:花儿

江浙:秧田歌

安徽:挣颈红

湖北:赶五句

陕北民歌 信天游

流传区域

旋律特征

歌词特征

欣赏

流传区域

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晋西和内蒙西南部地区。

旋律特征

一般为上下两句,结构平衡清晰。上句往往比较开放,音区高,跨度大,情绪激昂,常用“比”和“兴”的手法;下句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常以叙述性和感叹性音调做较具体的抒情。

歌词特征

迭词

夸张

欣 赏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赶牲灵》♫ 《脚夫调》 《兰花花》

《信天游》

花 儿

流传区域

花儿的曲调

名称由来

歌词特征

欣赏

旋律特征

花儿的思想性和创造性

流传区域

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除汉族之外,在当地的回、土、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也十分流行。

产生于山间野地之中

花儿的曲调

“令”

以衬字命名:白牡丹令

以民族命名:保安令

以地名命名:河州令

以身份命名:脚夫令

长令(长调子):音域高,拖腔长, 曲调高亢嘹亮。

短令(短调子):音域窄,拖腔短,曲调流畅活泼。

名称由来

在青海,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花儿不是指一种花。“花儿”是青海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流传青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花儿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是群众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花儿起源于男女青年的情歌,属于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的部分,表达率直自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是著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地组织“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壮,花儿开了,树叶儿绿了。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儿会。

歌词特征

花儿的歌词往往含蓄而富有诗意,它的唱词结构也很有特色,有两种格式,皆造成词组节奏相交错的效果。它们分别是:

头尾齐式、折断腰式

头尾齐式

头尾齐式(齐头齐尾):

由两对上下句构成,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的词组节奏不同,单双交错。

折端腰

折断腰(两担水):

即在头尾齐式的上下句之间,加上一个三至五字的半截句,念起来富于节奏变化,朗朗上口。

欣 赏 《白牡丹令》:也叫《上去高山望平川》、《河州大令》。此歌大气磅礴,苍茫开阔,咏诵了典型的西北高原之境。表面不写人,却处处有人的感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和音符的流动之中,以隐喻的手法,含蓄而曲折的表露出了相思之苦,在景与情之间,达到极度的融合。这支曲调中,休止符、重复词以及旋律的跌宕起伏,都深沉的表现出单相思的苦恼和感叹。尽管歌词很含蓄,但是曲调却将歌词所遮掩的隐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民歌的美是天地之“大美”(庄子:田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理想境界。

欣赏

《下四川令 》 《六六三令》 《黄花姐令》 《尕马令》

旋律、结构特征

花儿的旋律起伏大,音域宽,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节奏宽广、自由、唱法大部分为真、假声结合。

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或其扩展形式。

思想性和创造性

反映苦难生活

倾吐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揭露反动统治和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山曲 爬山调

走西口类民歌

流传区域

旋律特征

称谓

“走西口”

流传区域 山曲流行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榆林地区)和内 蒙西部一带,在内蒙的西部地区,叫爬山调。

旋律特征

结构多为上下两句,前半句往往曲调相同,有时两句只是句尾落音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起伏比信天游更大,旋律音调有时受到蒙古音调的影响。

山曲:是蒙古族与汉族民间音调的杂糅。

爬山调:更类似蒙古族民歌。

山西民歌题材

山西民歌题材贴近生活,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反应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2,反应爱情的歌

3,反应一般社会生活的歌

4,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5,反应人民斗争的歌

欣 赏 《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阳婆里抱柴了哥哥》

走 西 口

属于“山曲”中最常见的、特定的爱情内容的山歌。

“走西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人独有的一种逃荒形式。

内容:离情、思念等凄楚之情。

爬山调

“爬山调”是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西部汉族聚居地区的一种山歌。这里自西向东横亘着千余里长的阴山山脉,山麓之下,蒙古族、汉族人民按照各自的方式从事农、牧业劳动,并形成了各自的音乐传统。

“爬山调”的传唱主要是汉族群众,由于流传区域和歌唱风格的差异,又分成“前山调”和“后山调”。“前山调”的流传范围以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为主,其音调受蒙古族长调的影响,旋律舒展悠长。“后山调”的传播范围以乌兰察布盟的武川为中心,也叫“武川调”,一般是上下句结构,音调中跳进音型较为普遍,风格高亢奔放,山野气息很浓。

欣 赏

紫阳民歌

紫阳民歌是产生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民歌中最代表的曲种,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有鲜明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紫阳山歌在民歌中占大多数,歌词都是劳动中即兴而作,如采茶歌,栽秧歌。 分为„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四种

江浙山歌

南北方山歌的差异

欣赏

江浙山歌

江浙山歌是对流行于江浙一代的山歌的统称。与北方不同的是,江浙山歌没有集中的曲种

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

南北方山歌的差异

南方:分布广且分散,基本曲调数量较少,常常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或几个基本曲调。

北方:山歌集中于信天游、花儿、山曲、等几个歌种中,信天游和花儿的基本曲调各有100多种。

客家山歌

“客家”

旋律特点

欣赏

客 家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

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兴国等革命根据地群众,用客家山歌编唱新词,歌颂革命,如《鸡心岭上金灿灿》等传唱各地,人们称为“兴国山歌”。20世纪40年代来, 广东兴梅地区的文工团, 创作了《花轿临门》,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调,有唱有说,从而发展成为客家地区的方言剧种“山歌剧”。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民众娱乐,平时抑制的感情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

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十一种。

1、感情浓烈、想象丰富。

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

3、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4、感物即事、自然流畅。

客家山歌特点 语言丰富,讲究

修饰,文学艺术性强

调式调性多样,音乐个性鲜明

歌曲内涵丰富,善于表达情感

西南山歌

四川山歌

云南山歌

贵州山歌

四川山歌

四川处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多山地,丘陵和高原,交通不便,由于文化形态和民族分布及风俗传统等因素差异,有着自己独特风格。

无论歌词或曲调,都体现了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

分类;晨歌,放羊歌,放牛歌,薅秧歌,薅草歌等

音乐特点:又有高腔山歌,又有平腔山歌。前者音乐节奏自由,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拖腔长。后者节奏规整,音域不太宽,拖腔短,风格较委婉

欣赏《槐花几时开》

云南山歌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广泛交往,使得云南的汉族山歌比其他地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带有泥土气息和边远地区的清新。曲调起伏更大,开朗豪爽又不失细腻。 欣赏

湖南山歌

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

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啊呜啊呜等衬字,多为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女子在室内歌唱。

山歌的艺术特征

坦露直率的表现手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节奏节拍的自由性。

音区高,旋律起伏较大。

结构多为二、四句。

第三章 小调

定义

分类

艺术特征

定 义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分 类

吟唱调

谣曲

时调

吟唱调

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词少,结构较简单,实用性较强。

分类:儿歌、摇儿歌、叫卖调

儿歌

儿童在生活和游戏时唱的民间小调,多以游戏、逗趣为主 。

欣赏《花蛤蟆》《一只鸟仔》《丢丢铜》

摇儿歌

即摇篮曲,大人哄小孩睡觉时唱的民间小调。

欣赏《摇篮曲》

叫卖调

为招揽顾客,吸引过往行人注意而演唱(吆喝)的曲调。

欣赏《卖菜》

谣 曲

功能实用性小于吟唱调,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十分紧密。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文化程度不高,流传区域不广,音乐的地域性特色较浓。

分类 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流传至今的民歌许多已有上百年,在这些民歌中,表达对旧中国黑暗制度的控诉,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怨愤和不满情绪的民歌占有相当的数量,由于这些民歌感情身材,真切,因此比较感人。

从诉苦者的身份来看,常见的有长工诉苦歌,妇女诉苦歌,孤儿诉苦歌等。

长工诉苦歌

曲调简朴深沉,蕴涵男性的坚毅和力量。即便是感叹愁苦,也不带有柔弱和纤细的成分。

欣赏《揽工调》《五头赶车》

妇女受苦歌

在旧中国长期封建礼教束缚下,广大中国人民深受压迫,而妇女又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没有恋爱婚姻自由,所以曲调较为凄楚,情绪抑郁,形象柔弱,哀婉动人。

欣赏《半升绿豆》

孤儿诉苦歌

河北民歌《小白菜》

描述了一个失去亲娘,孤苦伶仃的幼女,遭受继母虐待的悲伤和痛苦,歌词语言纯朴,民歌结构短小,却塑造了一个旧社会农村幼女失去母爱令人怜悯的生动形象

情 歌

比重较大,数量很多。词情并茂,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热烈、健康而甜美的爱情。

生活歌曲

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没有深刻的社会矛盾,但是展现了人们美好的感情。曲调清新、乐观、生动而充满活力。

欣赏《看秧歌》《小看戏》《小白菜》《青羊传》

嬉 游 曲

嬉游歌属于游戏类小调,歌词嬉戏逗趣,问答启智。曲调情绪欢快,娱乐性很强。 欣赏《小放牛》《对花》《月儿弯弯照九州》

时 调

还在街头巷尾,游览胜地唱

时调的演唱一般都有乐器伴奏,除了演唱生活感受外,还涉及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戏曲和说唱的题材

分类 绣荷包调、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对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 。叠断桥调

绣荷包调

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一首基本曲调。所唱内容大多哀愁,缠绵,山西的《绣荷包》是该曲目的典型传统曲目。

欣赏 《绣荷包》

孟姜女调

也叫“春调”、“梳妆台”,(十杯酒,思凡) 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

其中诉说离别悲怨或者爱恋情绪的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送情郎》

故事影片《马路天使》中著名插曲《四季歌》也是孟姜女调为基础写成的

剪靛花调

也叫“剪剪花”、“靛花开”等。是明末清初就已广泛流传与我国北方的俗曲。情绪欢快、喜悦。

欣赏 母体民歌、子体民歌

鲜花调

又名“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流传区域广泛,遍及南北。 母体民歌、子体民歌

对花调

是汉族民歌中常见的题材,谣曲、时调、舞歌、山歌甚至号子中都有, 是流传在西北,华北地区的一首基本曲调

银纽丝调

也叫“银绞丝”。大约兴盛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范围十分广泛,尤其以华北及江浙为多。演唱内容多为“亲家相骂”一类。所以又叫“探亲家”、“骂亲家”、“亲家顶嘴”等。音乐流畅而风趣,具有口语化特点。 欣赏 母体民歌、子体民歌

无锡景调

于清末开始流行,目前在华北、江南、苏皖一带比较流行。内容是歌唱无锡的风景和民情,旧时多为歌女在茶楼酒馆演唱,为游人导游助兴。

欣赏 母体民歌

小调的艺术特征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式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节拍较规整,有明显的律动性;节奏类型较多样,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旋律变化多样,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旋律呈曲折形态。

民间歌曲

歌舞音乐

说唱音乐(曲艺)

戏曲音乐

民间器乐 民间音乐的分类

民歌的定义

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歌谣是不会做诗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将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人人传唱,另千年不费。”(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序论》)

“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马克思)

民歌的历史发展

产生

发展

民歌的几种分类方法

以歌词内容分类

以语言为分类依据

以产生年代

以民族、地区

以民歌音乐的体裁分类

以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

第一章 号子

定义

四大分类及作品

表现价值

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定义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为大众体力劳动调节情绪、统一用力和呼吸所用的民歌,其节奏鲜明、音调豪迈、律动感强与劳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集体性的号子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构成。

号子,在北方又叫吆号子,在南方称喊号子、打号子、叫号子,有的地区(四川)称“哨子”。

分类及作品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作坊号子

搬运号子:伴随人力直接负荷重物的运输过程而产生的号子,如装卸、挑抬、推

车。

欣赏 《哈腰挂》(东北抬木号子) 《走绛州》(山西) 《拔跟芦柴花》(江苏秧田号子)

《大河涨水》(平水号子)

工程号子:伴随建筑、开采、打夯……活动所演唱的劳动号子。

欣赏

《打硪歌》(湖南常德) 《石工号子》(庐山)

农事号子:伴随打麦、舂米等农事活动所演唱的号子。这类号子往往强度不大,旋律较美。

欣赏

《舂米歌》(安徽)

船渔号子: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所演唱的号子。

欣赏 《川江船夫号子》(四川) 《黄河船夫曲》(陕北)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兴国)

表现价值 双重价值

实用性价值

艺术价值

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艺术特征

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的音乐性格

节奏的律动性

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

结构的简朴性

第二章 山歌

简介

陕北民歌---“信天游”

“花儿”

山曲、爬山调、走西口类民歌

陕南山歌

江浙山歌

客家、西南山歌

山歌的艺术特征

简 介

定义、形成途径、称谓

定义: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和生活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

畅而自由抒发情感的特点。

形成途径

由于抒发、表达感情或某些特定功用而产生的抒咏性、实用性曲调。

从小调转化而来

称 谓

陕北:信天游、顺天游

陕南:姐儿歌、通山歌、茅山歌

山西:山曲

四川:晨歌

甘肃、宁夏、青海:花儿

江浙:秧田歌

安徽:挣颈红

湖北:赶五句

陕北民歌 信天游

流传区域

旋律特征

歌词特征

欣赏

流传区域

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晋西和内蒙西南部地区。

旋律特征

一般为上下两句,结构平衡清晰。上句往往比较开放,音区高,跨度大,情绪激昂,常用“比”和“兴”的手法;下句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常以叙述性和感叹性音调做较具体的抒情。

歌词特征

迭词

夸张

欣 赏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赶牲灵》♫ 《脚夫调》 《兰花花》

《信天游》

花 儿

流传区域

花儿的曲调

名称由来

歌词特征

欣赏

旋律特征

花儿的思想性和创造性

流传区域

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除汉族之外,在当地的回、土、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也十分流行。

产生于山间野地之中

花儿的曲调

“令”

以衬字命名:白牡丹令

以民族命名:保安令

以地名命名:河州令

以身份命名:脚夫令

长令(长调子):音域高,拖腔长, 曲调高亢嘹亮。

短令(短调子):音域窄,拖腔短,曲调流畅活泼。

名称由来

在青海,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花儿不是指一种花。“花儿”是青海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流传青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花儿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是群众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花儿起源于男女青年的情歌,属于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的部分,表达率直自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是著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地组织“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壮,花儿开了,树叶儿绿了。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儿会。

歌词特征

花儿的歌词往往含蓄而富有诗意,它的唱词结构也很有特色,有两种格式,皆造成词组节奏相交错的效果。它们分别是:

头尾齐式、折断腰式

头尾齐式

头尾齐式(齐头齐尾):

由两对上下句构成,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的词组节奏不同,单双交错。

折端腰

折断腰(两担水):

即在头尾齐式的上下句之间,加上一个三至五字的半截句,念起来富于节奏变化,朗朗上口。

欣 赏 《白牡丹令》:也叫《上去高山望平川》、《河州大令》。此歌大气磅礴,苍茫开阔,咏诵了典型的西北高原之境。表面不写人,却处处有人的感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和音符的流动之中,以隐喻的手法,含蓄而曲折的表露出了相思之苦,在景与情之间,达到极度的融合。这支曲调中,休止符、重复词以及旋律的跌宕起伏,都深沉的表现出单相思的苦恼和感叹。尽管歌词很含蓄,但是曲调却将歌词所遮掩的隐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民歌的美是天地之“大美”(庄子:田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理想境界。

欣赏

《下四川令 》 《六六三令》 《黄花姐令》 《尕马令》

旋律、结构特征

花儿的旋律起伏大,音域宽,常有连续的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节奏宽广、自由、唱法大部分为真、假声结合。

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或其扩展形式。

思想性和创造性

反映苦难生活

倾吐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揭露反动统治和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山曲 爬山调

走西口类民歌

流传区域

旋律特征

称谓

“走西口”

流传区域 山曲流行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榆林地区)和内 蒙西部一带,在内蒙的西部地区,叫爬山调。

旋律特征

结构多为上下两句,前半句往往曲调相同,有时两句只是句尾落音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起伏比信天游更大,旋律音调有时受到蒙古音调的影响。

山曲:是蒙古族与汉族民间音调的杂糅。

爬山调:更类似蒙古族民歌。

山西民歌题材

山西民歌题材贴近生活,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反应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2,反应爱情的歌

3,反应一般社会生活的歌

4,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5,反应人民斗争的歌

欣 赏 《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 《阳婆里抱柴了哥哥》

走 西 口

属于“山曲”中最常见的、特定的爱情内容的山歌。

“走西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晋西北人独有的一种逃荒形式。

内容:离情、思念等凄楚之情。

爬山调

“爬山调”是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西部汉族聚居地区的一种山歌。这里自西向东横亘着千余里长的阴山山脉,山麓之下,蒙古族、汉族人民按照各自的方式从事农、牧业劳动,并形成了各自的音乐传统。

“爬山调”的传唱主要是汉族群众,由于流传区域和歌唱风格的差异,又分成“前山调”和“后山调”。“前山调”的流传范围以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为主,其音调受蒙古族长调的影响,旋律舒展悠长。“后山调”的传播范围以乌兰察布盟的武川为中心,也叫“武川调”,一般是上下句结构,音调中跳进音型较为普遍,风格高亢奔放,山野气息很浓。

欣 赏

紫阳民歌

紫阳民歌是产生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民歌中最代表的曲种,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有鲜明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紫阳山歌在民歌中占大多数,歌词都是劳动中即兴而作,如采茶歌,栽秧歌。 分为„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锣鼓草‟四种

江浙山歌

南北方山歌的差异

欣赏

江浙山歌

江浙山歌是对流行于江浙一代的山歌的统称。与北方不同的是,江浙山歌没有集中的曲种

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

南北方山歌的差异

南方:分布广且分散,基本曲调数量较少,常常一个地方只有一个或几个基本曲调。

北方:山歌集中于信天游、花儿、山曲、等几个歌种中,信天游和花儿的基本曲调各有100多种。

客家山歌

“客家”

旋律特点

欣赏

客 家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

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兴国等革命根据地群众,用客家山歌编唱新词,歌颂革命,如《鸡心岭上金灿灿》等传唱各地,人们称为“兴国山歌”。20世纪40年代来, 广东兴梅地区的文工团, 创作了《花轿临门》,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调,有唱有说,从而发展成为客家地区的方言剧种“山歌剧”。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大约有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客家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地带,日常生活与山发生关系,而且客家风俗是妇女与男子同样担任着山间的各种操作,,男女互相倾诉衷曲,比一般语言更能表达情意。

第二,客家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工作较为辛劳,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而欲唱几首歌来发泄自己的感情。

第三,旧时客家因没有其他民众娱乐,平时抑制的感情不能获得适当的宣泄,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一般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

第四,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很严除了夫妇关系,男女间的社交活动是非常稀少的。

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

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十一种。

1、感情浓烈、想象丰富。

2、形象鲜明、意境清新。

3、抒情叙事、浑然一体。

4、感物即事、自然流畅。

客家山歌特点 语言丰富,讲究

修饰,文学艺术性强

调式调性多样,音乐个性鲜明

歌曲内涵丰富,善于表达情感

西南山歌

四川山歌

云南山歌

贵州山歌

四川山歌

四川处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多山地,丘陵和高原,交通不便,由于文化形态和民族分布及风俗传统等因素差异,有着自己独特风格。

无论歌词或曲调,都体现了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传统。

分类;晨歌,放羊歌,放牛歌,薅秧歌,薅草歌等

音乐特点:又有高腔山歌,又有平腔山歌。前者音乐节奏自由,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拖腔长。后者节奏规整,音域不太宽,拖腔短,风格较委婉

欣赏《槐花几时开》

云南山歌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广泛交往,使得云南的汉族山歌比其他地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带有泥土气息和边远地区的清新。曲调起伏更大,开朗豪爽又不失细腻。 欣赏

湖南山歌

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

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啊呜啊呜等衬字,多为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女子在室内歌唱。

山歌的艺术特征

坦露直率的表现手法和自由奔放的音乐性格。

节奏节拍的自由性。

音区高,旋律起伏较大。

结构多为二、四句。

第三章 小调

定义

分类

艺术特征

定 义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所以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农村小调以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者居多;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小手工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等的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小调表现感情细腻曲折,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分 类

吟唱调

谣曲

时调

吟唱调

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词少,结构较简单,实用性较强。

分类:儿歌、摇儿歌、叫卖调

儿歌

儿童在生活和游戏时唱的民间小调,多以游戏、逗趣为主 。

欣赏《花蛤蟆》《一只鸟仔》《丢丢铜》

摇儿歌

即摇篮曲,大人哄小孩睡觉时唱的民间小调。

欣赏《摇篮曲》

叫卖调

为招揽顾客,吸引过往行人注意而演唱(吆喝)的曲调。

欣赏《卖菜》

谣 曲

功能实用性小于吟唱调,但与日常生活结合十分紧密。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文化程度不高,流传区域不广,音乐的地域性特色较浓。

分类 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嬉游歌

流传至今的民歌许多已有上百年,在这些民歌中,表达对旧中国黑暗制度的控诉,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怨愤和不满情绪的民歌占有相当的数量,由于这些民歌感情身材,真切,因此比较感人。

从诉苦者的身份来看,常见的有长工诉苦歌,妇女诉苦歌,孤儿诉苦歌等。

长工诉苦歌

曲调简朴深沉,蕴涵男性的坚毅和力量。即便是感叹愁苦,也不带有柔弱和纤细的成分。

欣赏《揽工调》《五头赶车》

妇女受苦歌

在旧中国长期封建礼教束缚下,广大中国人民深受压迫,而妇女又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没有恋爱婚姻自由,所以曲调较为凄楚,情绪抑郁,形象柔弱,哀婉动人。

欣赏《半升绿豆》

孤儿诉苦歌

河北民歌《小白菜》

描述了一个失去亲娘,孤苦伶仃的幼女,遭受继母虐待的悲伤和痛苦,歌词语言纯朴,民歌结构短小,却塑造了一个旧社会农村幼女失去母爱令人怜悯的生动形象

情 歌

比重较大,数量很多。词情并茂,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热烈、健康而甜美的爱情。

生活歌曲

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和风土人情,没有深刻的社会矛盾,但是展现了人们美好的感情。曲调清新、乐观、生动而充满活力。

欣赏《看秧歌》《小看戏》《小白菜》《青羊传》

嬉 游 曲

嬉游歌属于游戏类小调,歌词嬉戏逗趣,问答启智。曲调情绪欢快,娱乐性很强。 欣赏《小放牛》《对花》《月儿弯弯照九州》

时 调

还在街头巷尾,游览胜地唱

时调的演唱一般都有乐器伴奏,除了演唱生活感受外,还涉及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戏曲和说唱的题材

分类 绣荷包调、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对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 。叠断桥调

绣荷包调

流传于西北、华北地区的一首基本曲调。所唱内容大多哀愁,缠绵,山西的《绣荷包》是该曲目的典型传统曲目。

欣赏 《绣荷包》

孟姜女调

也叫“春调”、“梳妆台”,(十杯酒,思凡) 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

其中诉说离别悲怨或者爱恋情绪的题材占有相当的比重,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送情郎》

故事影片《马路天使》中著名插曲《四季歌》也是孟姜女调为基础写成的

剪靛花调

也叫“剪剪花”、“靛花开”等。是明末清初就已广泛流传与我国北方的俗曲。情绪欢快、喜悦。

欣赏 母体民歌、子体民歌

鲜花调

又名“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流传区域广泛,遍及南北。 母体民歌、子体民歌

对花调

是汉族民歌中常见的题材,谣曲、时调、舞歌、山歌甚至号子中都有, 是流传在西北,华北地区的一首基本曲调

银纽丝调

也叫“银绞丝”。大约兴盛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范围十分广泛,尤其以华北及江浙为多。演唱内容多为“亲家相骂”一类。所以又叫“探亲家”、“骂亲家”、“亲家顶嘴”等。音乐流畅而风趣,具有口语化特点。 欣赏 母体民歌、子体民歌

无锡景调

于清末开始流行,目前在华北、江南、苏皖一带比较流行。内容是歌唱无锡的风景和民情,旧时多为歌女在茶楼酒馆演唱,为游人导游助兴。

欣赏 母体民歌

小调的艺术特征

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式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节拍较规整,有明显的律动性;节奏类型较多样,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旋律变化多样,级进多于跳进,环绕进行多于直线进行,旋律呈曲折形态。


相关文章

  • 小学音乐教育心得
  • 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如何让学生爱唱民歌,如何指导学生完整的演唱民歌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 ...查看


  • 音乐教案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月牙儿五更>.<包楞调>.<乌苏里船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学唱<猛听得金鼓响>. 2.了解.学习"鱼咬尾& ...查看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 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 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 长江等大河流域 ...查看


  •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2014
  • 八年级下16节教案 第一单元 生命之杯 教学内容:学唱<我和你><我们是冠军> 教学目标:1.能够对体育盛会音乐作品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能够用连贯圆润的歌声来表达歌曲我和你的情感. 2.学唱歌曲我们是冠军,感受和体验 ...查看


  • 音乐校本课程
  • 音 乐 校 本 课 程 临泽三中杨爱莲 一.家乡美 家乡美以表现自己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首先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唱歌.绘画表现当中.针对本课的特点,我把内容拓展到教材以外,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用网络素材和课堂融趣味化.生 ...查看


  • 关于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研究
  • 摘 要:通过对歌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究出了一系列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去发现.接纳.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关键词:歌唱教学:策略:幼儿:全面 ...查看


  •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 幼儿教育论文: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策 略研究 [摘要]通过对歌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究出了一系列 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去发现.接纳.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 ...查看


  •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 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必修模块<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内容――<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目标: (1)赏析<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感知并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 ...查看


  • 快乐的小屋 1
  • 大班语言活动:快乐的小屋 活动时间: 授课人: 活动目标: 1.能基本理解诗歌所展现地想象意境,感受诗歌中小朋友热爱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朗诵磁带.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快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