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中文

碣石山景区面积28.8平方公里,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和观海胜地。她坐位于河北省昌黎县城北一公里处。碣石山属燕山余脉,形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燕山造山运动,由近百座高低错落的山峰组成,主峰仙台顶海拔659.1米。碣石山历史久远,最早记载于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中,山名已经沿用了3000多年,被称为 “神岳”。古老而神秘的碣石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先后有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等九位帝王登临过碣石山。碣石山文化底蕴深厚,九位帝王以及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佳篇。现代历史中,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多次来到这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54年夏天,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更使碣石山声名显赫,名扬四海。

碣石山又是宗教名山,这里古庙遗迹众多,曾是香火鼎盛的宗教圣地。据考证,古代碣石山拥有以“千年古刹水岩寺”为代表的寺庙近百座。碣石山山水相依,气候温和,这里花香柏翠、蝶飞燕舞、风情质朴。山坡上林果遍布,水流潺潺,空气清新怡人,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绝佳场所。

大家请看,这两座对着的山头因为长得像馒头而被称为“馒头山”。传说是二郎神为了搭救玉皇大帝的女儿而挑起的两座用来压住太阳的山头。在卜算中,这是燕山山脉伸向大海吸水的两条龙的龙头,左为白龙,右为青龙。同时,它们也是碣石山主峰仙台顶的守门神。

这里是200亩预留地,是准备建景区大型停车场的地方

朋友们看,在公路左侧千佛山峭壁上刻有“碣石门”三个篆体大字。细细地品味,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思古之幽情。沿着这条山道走上去,可以看到秦始皇令丞相李斯撰写的《碣石门辞》,现在就让我们到那里去看一看。

大家请看,这一片小篆体铭文就是《碣石门辞》。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遂兴师旅,诛戳无道,为逆灭息……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大概意思是说,秦始皇率军诛伐无道昏君,使四方臣服,终于统一了天下,人们安居乐业,特意把这件事刻在石头上作为纪念。从这短短的一百多字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和他治理国家的信心和决心,真不愧为千古一帝啊!

朋友们,我现在所站的位置是果乡水库的大坝,旁边就是风景秀丽的碣阳湖。这条大坝建于20世纪50年代,它全长342米,高15.3米,碣阳湖东西宽450多米,南北长1500多米,汇水面积达8.5平方公里。碣阳湖防洪蓄水,为这一带百姓的安居乐业奠定了基础。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千年古刹水岩寺的门前。水岩寺位于碣石山景区的主峰台上,以依山傍水而得名。它的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和南北朝时期,历代以来都是佛门重地。1995年水岩寺复建工程竣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应邀为新修的水岩寺题写了匾额,时隔七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特来水岩寺视察,并多次主持水岩寺的法事活动,他的弟子存海为寺院现任主持。现在水岩寺已交由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成为秦皇岛、唐山乃至京东地区最有影响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现在让我们走进水岩寺去感受一下千年古刹带给我们的神圣与庄严。

这里是水岩寺的前殿,正中央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是对弥勒佛最形象的刻画。是啊,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这个世界多一些宽容和笑容呢?弥勒佛就坐在这里悄悄地向人们传示着人生的秘密,您感觉到了吗?在弥勒佛的两旁别是增长、广目、持国、多闻护世四大天王。正殿里雕廊画柱、金碧辉煌,供奉着如来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塑像。走在这肃穆的水岩寺内,聆听着佛经启人心智的声音,仿佛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烦恼,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纯净。

香山海拔241米,因为山顶好像一个香炉又叫“香炉山”,这里山势挺拔、怪崖高耸,显得非常险峻秀美。近看香山,发现它好像是人工堆砌而成,为什么会这样呢?传说,秦始皇等碣石山求仙并寻找长生不老药时,向丞相李斯询问如何才能表示自己的虔诚。李斯对他说,如果您能用一个特大的香炉祭天,便能感动上苍得到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命令八千将士昼夜不停堆砌这样一个香炉,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香山。

这里有一块巨石,它的名字叫“飞来石”,大约重300多吨,好像一只老虎卧在这里。大家看,这块巨石只有一少半接地,大部分是悬空的,而且接地处也只是用黄泥粘在一起,微风吹来这块巨石就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当风力在大些时就会轻轻摇晃。因此,人们称它为“飞来石”。

这里是古寺庙遗址,占地十余亩,古时候这个寺庙主要从事占卜活动。

这里是一处古寺庙群遗址,占地50余亩。

现在我们来到了一片核桃林和橡树林下,这里有核桃树300多株,据说是由古代僧人所栽,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就形成现在这片树林。夏天,人们游憩于这片树林,会感到全身的凉爽,这里空气清新,还能清脑醒目。秋天,还能享受自拾野果、自采药材的乐趣。

山心洞因洞口上的“悬石如心”,就像碣石山

的心脏而得名。山心洞, 就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他们有的是来观景咏诗作赋的,有的是来“念佛”以祈求圣僧保佑他们学有所成。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书生连续七次赶考不中,非常苦闷,便向水岩寺法师讨教,经过法师的点拨后,他就到山心洞念佛,这样苦读了几年后终于获得了功名。洞里至今还保存着古时人们学习时用过的油灯。

龙潭洞位于仙台顶东部山腰之上,水岩寺东北约1.5公里处得坡岭之上。龙潭洞的洞口很大,古人用墙将洞口封上。

龙潭洞的泉眼在洞地洞北方,古人在建龙潭洞的门墙时在洞门处凿有一个龙头,使泉水能从龙头的口中喷出,景象十分壮观。可惜文革期间遭到了破坏,但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残存的龙头模样。

龙潭洞三面是山岩峭壁,洞身有十余米,洞里还有一个水潭,水深大约有2米,还有三尊二尺高的石佛。龙潭洞下方曾建有龙王祠、关帝庙等建筑,是古代人们求雨的地方,相传,如果遇上干旱年景把老虎的骨头投到龙潭中,就会立即下起大雨。有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昌黎县令曾多次率领百姓在此求雨。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魏武帝曹操观沧海的地方。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追剿袁绍的残余部队,胜利归来时来到了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观沧海》这一千古绝唱。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曹操慷慨激昂的雄心壮志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处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740多年以后,又一位伟人来到了这里,他一边吟诵着古人气魄宏伟、慷慨激昂的诗句,一边欣赏着祖国崭新的天地,情不自禁吟出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一壮丽诗篇。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碣石山跨越时间的隧道将两位历史巨人连结在了一起,并且见证了他们力挽狂澜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而自己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愈发显得深沉和神秘。

朋友们,现在我们登上了碣石山的最高峰——海拔695.1米的仙台顶。传说《封神榜》中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娘娘看中了碣石山的仙境,略施小计就气走了在此修行的张国老,成了仙台顶的新主人。因此,仙台顶又叫“娘娘顶”。

登上仙台顶,秦皇岛港至栾河入海口上百里海面尽收眼底。烟波浩淼,粼光闪耀,渔船帆影历历在目,放眼望去重峦叠嶂的燕山群峰在碣石山东北方向跌宕起伏,燕山山脉上的万里长城时隐时现,雄奇无比。正是这无限的风光激起

了无数风流人物的豪情壮志和赤诚情怀,使得他们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家篇名作,而这些著名的诗句又为碣石山增添了无尽的情趣和神秘的色彩。

这里是隐仙庵遗址,相传这里是八仙之一吕洞宾隐居的地方,每到盛春时节这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犹如世外桃源。

碣石峡谷是一个长而深的沟壑,全长1500多米,峡谷内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种类繁多。据有关专家考证,这里的植物种类多达数百种,是我国北方地区植物种类较多的植物生长区,因此被称为“北方天然植物园”。由于阔叶树中比较多,而且处于原始状态,所以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很多,所以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

韩文公祠坐落于碣石山仙台顶东侧的五峰山山腰之上。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北宋元峰年间被追封为“昌黎伯”,有人就认为他是昌黎人,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韩昌黎。因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文学家的丰功伟绩,河南虞城进士范志完于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在这里兴建了韩文公祠。韩文公祠初建时规模并不是很大,在经历了几次大的翻修之后,到清朝同治年间这里已经成为到碣石山觅幽揽胜的最佳去处,前往游览和借宿的游人也络绎不绝。在正殿中立有韩愈彩色泥像,端庄肃穆。龛楣上“百代文宗”的牌匾是由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所题写。

李大钊是河北省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和1919年夏天李大钊曾两次来到碣石山避暑,并留宿在韩文公祠。在这里他写出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战斗檄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4年5、6月间李大钊有在此避开了北洋军阀的缉捕,有由此启程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苏联首都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李大钊革命活动遗址实在韩文公祠被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单辟出来为缅怀先烈而修建的。1987年,昌黎社会各界集资在这里竖起了汉白玉的李大钊塑像。

碣石山景区面积28.8平方公里,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和观海胜地。她坐位于河北省昌黎县城北一公里处。碣石山属燕山余脉,形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燕山造山运动,由近百座高低错落的山峰组成,主峰仙台顶海拔659.1米。碣石山历史久远,最早记载于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中,山名已经沿用了3000多年,被称为 “神岳”。古老而神秘的碣石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人向往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先后有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等九位帝王登临过碣石山。碣石山文化底蕴深厚,九位帝王以及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佳篇。现代历史中,革命先驱李大钊也曾多次来到这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54年夏天,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更使碣石山声名显赫,名扬四海。

碣石山又是宗教名山,这里古庙遗迹众多,曾是香火鼎盛的宗教圣地。据考证,古代碣石山拥有以“千年古刹水岩寺”为代表的寺庙近百座。碣石山山水相依,气候温和,这里花香柏翠、蝶飞燕舞、风情质朴。山坡上林果遍布,水流潺潺,空气清新怡人,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的绝佳场所。

大家请看,这两座对着的山头因为长得像馒头而被称为“馒头山”。传说是二郎神为了搭救玉皇大帝的女儿而挑起的两座用来压住太阳的山头。在卜算中,这是燕山山脉伸向大海吸水的两条龙的龙头,左为白龙,右为青龙。同时,它们也是碣石山主峰仙台顶的守门神。

这里是200亩预留地,是准备建景区大型停车场的地方

朋友们看,在公路左侧千佛山峭壁上刻有“碣石门”三个篆体大字。细细地品味,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思古之幽情。沿着这条山道走上去,可以看到秦始皇令丞相李斯撰写的《碣石门辞》,现在就让我们到那里去看一看。

大家请看,这一片小篆体铭文就是《碣石门辞》。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里面到底说了些什么:“遂兴师旅,诛戳无道,为逆灭息……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大概意思是说,秦始皇率军诛伐无道昏君,使四方臣服,终于统一了天下,人们安居乐业,特意把这件事刻在石头上作为纪念。从这短短的一百多字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和他治理国家的信心和决心,真不愧为千古一帝啊!

朋友们,我现在所站的位置是果乡水库的大坝,旁边就是风景秀丽的碣阳湖。这条大坝建于20世纪50年代,它全长342米,高15.3米,碣阳湖东西宽450多米,南北长1500多米,汇水面积达8.5平方公里。碣阳湖防洪蓄水,为这一带百姓的安居乐业奠定了基础。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了千年古刹水岩寺的门前。水岩寺位于碣石山景区的主峰台上,以依山傍水而得名。它的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和南北朝时期,历代以来都是佛门重地。1995年水岩寺复建工程竣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应邀为新修的水岩寺题写了匾额,时隔七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特来水岩寺视察,并多次主持水岩寺的法事活动,他的弟子存海为寺院现任主持。现在水岩寺已交由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成为秦皇岛、唐山乃至京东地区最有影响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现在让我们走进水岩寺去感受一下千年古刹带给我们的神圣与庄严。

这里是水岩寺的前殿,正中央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是对弥勒佛最形象的刻画。是啊,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这个世界多一些宽容和笑容呢?弥勒佛就坐在这里悄悄地向人们传示着人生的秘密,您感觉到了吗?在弥勒佛的两旁别是增长、广目、持国、多闻护世四大天王。正殿里雕廊画柱、金碧辉煌,供奉着如来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塑像。走在这肃穆的水岩寺内,聆听着佛经启人心智的声音,仿佛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烦恼,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纯净。

香山海拔241米,因为山顶好像一个香炉又叫“香炉山”,这里山势挺拔、怪崖高耸,显得非常险峻秀美。近看香山,发现它好像是人工堆砌而成,为什么会这样呢?传说,秦始皇等碣石山求仙并寻找长生不老药时,向丞相李斯询问如何才能表示自己的虔诚。李斯对他说,如果您能用一个特大的香炉祭天,便能感动上苍得到长生不老药。于是,秦始皇命令八千将士昼夜不停堆砌这样一个香炉,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香山。

这里有一块巨石,它的名字叫“飞来石”,大约重300多吨,好像一只老虎卧在这里。大家看,这块巨石只有一少半接地,大部分是悬空的,而且接地处也只是用黄泥粘在一起,微风吹来这块巨石就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当风力在大些时就会轻轻摇晃。因此,人们称它为“飞来石”。

这里是古寺庙遗址,占地十余亩,古时候这个寺庙主要从事占卜活动。

这里是一处古寺庙群遗址,占地50余亩。

现在我们来到了一片核桃林和橡树林下,这里有核桃树300多株,据说是由古代僧人所栽,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就形成现在这片树林。夏天,人们游憩于这片树林,会感到全身的凉爽,这里空气清新,还能清脑醒目。秋天,还能享受自拾野果、自采药材的乐趣。

山心洞因洞口上的“悬石如心”,就像碣石山

的心脏而得名。山心洞, 就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他们有的是来观景咏诗作赋的,有的是来“念佛”以祈求圣僧保佑他们学有所成。相传,古时候有一位书生连续七次赶考不中,非常苦闷,便向水岩寺法师讨教,经过法师的点拨后,他就到山心洞念佛,这样苦读了几年后终于获得了功名。洞里至今还保存着古时人们学习时用过的油灯。

龙潭洞位于仙台顶东部山腰之上,水岩寺东北约1.5公里处得坡岭之上。龙潭洞的洞口很大,古人用墙将洞口封上。

龙潭洞的泉眼在洞地洞北方,古人在建龙潭洞的门墙时在洞门处凿有一个龙头,使泉水能从龙头的口中喷出,景象十分壮观。可惜文革期间遭到了破坏,但是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残存的龙头模样。

龙潭洞三面是山岩峭壁,洞身有十余米,洞里还有一个水潭,水深大约有2米,还有三尊二尺高的石佛。龙潭洞下方曾建有龙王祠、关帝庙等建筑,是古代人们求雨的地方,相传,如果遇上干旱年景把老虎的骨头投到龙潭中,就会立即下起大雨。有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昌黎县令曾多次率领百姓在此求雨。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魏武帝曹操观沧海的地方。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追剿袁绍的残余部队,胜利归来时来到了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观沧海》这一千古绝唱。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曹操慷慨激昂的雄心壮志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处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740多年以后,又一位伟人来到了这里,他一边吟诵着古人气魄宏伟、慷慨激昂的诗句,一边欣赏着祖国崭新的天地,情不自禁吟出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一壮丽诗篇。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碣石山跨越时间的隧道将两位历史巨人连结在了一起,并且见证了他们力挽狂澜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而自己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愈发显得深沉和神秘。

朋友们,现在我们登上了碣石山的最高峰——海拔695.1米的仙台顶。传说《封神榜》中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娘娘看中了碣石山的仙境,略施小计就气走了在此修行的张国老,成了仙台顶的新主人。因此,仙台顶又叫“娘娘顶”。

登上仙台顶,秦皇岛港至栾河入海口上百里海面尽收眼底。烟波浩淼,粼光闪耀,渔船帆影历历在目,放眼望去重峦叠嶂的燕山群峰在碣石山东北方向跌宕起伏,燕山山脉上的万里长城时隐时现,雄奇无比。正是这无限的风光激起

了无数风流人物的豪情壮志和赤诚情怀,使得他们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家篇名作,而这些著名的诗句又为碣石山增添了无尽的情趣和神秘的色彩。

这里是隐仙庵遗址,相传这里是八仙之一吕洞宾隐居的地方,每到盛春时节这里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犹如世外桃源。

碣石峡谷是一个长而深的沟壑,全长1500多米,峡谷内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种类繁多。据有关专家考证,这里的植物种类多达数百种,是我国北方地区植物种类较多的植物生长区,因此被称为“北方天然植物园”。由于阔叶树中比较多,而且处于原始状态,所以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很多,所以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

韩文公祠坐落于碣石山仙台顶东侧的五峰山山腰之上。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北宋元峰年间被追封为“昌黎伯”,有人就认为他是昌黎人,所以后人就尊称他为韩昌黎。因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文学家的丰功伟绩,河南虞城进士范志完于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在这里兴建了韩文公祠。韩文公祠初建时规模并不是很大,在经历了几次大的翻修之后,到清朝同治年间这里已经成为到碣石山觅幽揽胜的最佳去处,前往游览和借宿的游人也络绎不绝。在正殿中立有韩愈彩色泥像,端庄肃穆。龛楣上“百代文宗”的牌匾是由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所题写。

李大钊是河北省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和1919年夏天李大钊曾两次来到碣石山避暑,并留宿在韩文公祠。在这里他写出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战斗檄文,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4年5、6月间李大钊有在此避开了北洋军阀的缉捕,有由此启程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苏联首都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李大钊革命活动遗址实在韩文公祠被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单辟出来为缅怀先烈而修建的。1987年,昌黎社会各界集资在这里竖起了汉白玉的李大钊塑像。


相关文章

  • 记一次春游
  • 记一次春游 雁来了:草绿了:花开了:青蛙也爬出来了:杨柳泛青:小麦吐绿:人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春天来了,美妙的春天来了!到大自然去走走,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感受和品味那勃勃生机,观赏那春意盎然的人间万象,心里将会产生别番滋味.这不, ...查看


  • 北戴河导游词
  • 河北秦皇岛.北戴河概况导游词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这里属孤竹国辖领,延续千 ...查看


  • 人教初中古诗词鉴赏
  • 中考古诗词鉴赏部分习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完成文后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是对 ...查看


  • 唐诗背诵篇目
  • 唐诗.唐五代词背诵篇目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 ...查看


  • 教师节手抄报资料:寻隐者不遇
  •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译文: 苍松下 ...查看


  • 经典诵读200篇(篇目)
  • 1 关雎(关关雎鸠)★ 2 蒹葭(蒹葭苍苍)★ 3 相鼠(相鼠有皮) 4 无衣(岂曰无衣) 5 子衿(青青子衿) 6 式微 (式微式微) 7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8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 9 <古诗十九首>(其一)( ...查看


  • 描写山的古诗
  • 描写山的古诗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 ...查看


  • 第四关古诗词竞赛试题
  • 第四关:谁主沉浮(风险题)(备选分值有1分,两分,三分,答对得分,答错扣分) 1分题 1. (请说出上一句) (少壮不努力) 2. ,只是近黄昏.(请说出上一句) (夕阳无限好) 3. 莫等闲, , .(请说出下面两句) (白了少年头,空悲 ...查看


  • 初一下语文必背古诗资料
  • 初一下 1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