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2007年1月第39卷 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Jan.2007Vol.39No.1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石毓智 白解红

提要:本文通过探讨将来时的概念结构,揭示不同语言和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由普通词汇向将来时语法化的规律。人们只有通过运动变化才能感知时间的发展,将来时指示离说话时刻具有一定时间距离的未发生事件,主要表达人们对未来事件发生的企图或预测。因此将来时标记的词汇来源全部是动词,该类动词必须是指示空间运动的过程,而且必须具备一个自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必须是人们意图要做的事情。通过确立将来时词汇来源的高度规律性,可以揭示人们对时间认知的本质特点。

关键词:将来时、意图、预测、过程动词、概念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0429(2007)01 0033 10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对时间的认识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认知能力。然而时间是抽象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人们必须借助于运动变化才能感知时间的存在。这反映在语言中

就是,时间不是最基本的语义范畴,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是来自指示更为基本语义范畴的词语的语义引申。本文以 将来时 范畴为例来探讨人类对时间的认知规律。

将来时是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每种语言都会借助某种语言形式来表达将来时。表达将来时的手段通常有形态、词缀、助动词、副词、时间名词等,这种不同的形式既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之中,又见于同一语言的历时或者共时系统中,形成表达多样化的原因与不同语言的整体语法系统有关,也与它在同一语言内部的词汇来源和语法化程度有密切联系。根据Bybeeetal.(1994:243)对世界上156种语言的统计结

果,运用稳定的语法手段表示将来时的语言占70种,由此可见将来时是最常见的语法范畴之一。本文的分析是把将来时作为一种语法功能类别来看待的,而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表达形式,不等于 将来时态(futuretense) 的概念。将来时的形成既是一个语法化问题,又是一个词义引申问题。语法化和词义引申具有高度的规律性,这一点可以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或者对同一语言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有关现象进行对比来发现。二、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2.1 将来时词汇来源的类型学分类

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将来时的词汇来源可以分为若干个大类。下表是根据Bybeeetal.(1994)和Heineetal.(2002)的分类和统计结果而做出的。前者考察了500余种语言,后者则调查了46种语言,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表1.将来时词汇来源的类别(根据Bybeeetal.1994和Heineetal.2002)

词汇来源

语言种类

语 言 名 称

Acholi;Akan;Bamvara;Danish;Duala;Efik;Ganda;Guaymi;Gwari;Ko

come(来)return(回)

241

no;Koyo;Krongo;Lotuko;Mano;Mwera;Sotho;Swedish;Tamil;Tem;Teso;Tucano;Wapa;Zande;ZuluTojolabal

Abipon;Atchin;Bari;Basque;Bassa;Dewoin;Cocama;Ecuadorian;Eng

go(去)

28

lish;French;Haitian;Igbo;Klao;Krahn;Krio;Krongo;Mano;Margi;Maung;Negerhollands;Nung;Sotho;Tamil;Tepo;Teso;Tzotzil;Zulu;Zuni

approach(走向)intention(意图)obligation(义务)possessive(领有)

115610

Margi

Albanian;Bongu;Bulgarian;Buli;Dakota;Danish;English;Greek;Inuit;Kimbundu;Latin;Mabiha;Nimboran;Swahili;Tok PisinBasque;Buli;Danish;Inuit;Kaka;Slave

Basque;Bulgarian;Chepang;Danish;French;Godie∀;Latin;Nyabo;Por tuguese;Spanish

Basque;Buli;Chepang;Latin;Maidu;Mayo;Mongolian;Russian;Slave;Tigre;Yagaria;YessanChinese;Hungarian;SintoBariLingalaTok PisinNeyo;Cedepo;TepoBari;Yagaria;Yessan Mayo

图)>future(将来)

copula(是)take(拿/将)then(然后)tomorrow(明天)

do(做)

123333

上表还不是对将来时词汇来源的穷尽列举,它们与将来时的关系也不完全平行。从一个普通词汇向将来时的发展往往经历其他中间环节,这些词汇来源可能代表不同的中间发展环节,据此可以对它们进行更概括的描写。很多学者都对将来时的词汇来源和发展途径作过分析(如Abraham1989;Bybee&Pagliuca1985,1987;Fleischman1982;Heineetal.1991;Palmer1986)。下面是Bybeeetal.(1994:256 264)在考察多种语言后得出的两条有关将来时的发展过程规律:

(a)desire(欲望)>willingness(意愿)>intention

(意图)>prediction(预测)1

(b)copula(是)/possessive(领有)>obligation(义

务)/predestination(前目标)>intention>(意!由此可知, 判断词 、 领有动词 和 有义务 三

类动词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之前,都必须经过 意图 这一中间环节,因此这四类可以同归为一大类: 意图 向 将来时 的发展。那么上表的将来时的词汇来源为 意图 的语言应该是43种。

按照上表的统计结果,将来时的常见词汇来源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意图>去>来>拿/做/明天/然后>回。下面以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英语和汉语现象为例来探讨将来时的发展规律。

2.2 英语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英语的将来时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来自 意图 类动词;二是来自 去 类动词。下面分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别加以说明。

(A)will和shall。这两个词的用法和来源略有不同。用于表示将来时,shall用于第一人称,will则用于其他人称。当代英语已很少作这种区分,全部人称都可以用will,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均使用 ll 形式,从而避免考虑用shall还是will的问题。在古英语中will意为 欲望 ,后引申为 意愿 、 预测 、 意图 等,它的将来时用法直接从 意图 发展而来。而shall在古英语中的意思为 欠债(owe) ,后引申为 必须(做某事) 、 预期(某事一定发生) 等。即使在现代英语中它们仍保留着早期的语义特征,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a)将来时用法

Hewillbehereinhalfanhour.NodoubtI llseeyounextweek.

PerhapsIshallpayavisittoEnglandthiswin

ter.

Weshallreadaboutthistomorrow.(b)其他用法

You llfeelbetterif/whenyoutakethismedi

cine.(will:预测)

Wewillensurethattherepairsarecarriedout

accordingtoyourwishes.(will:意图)Ithasbeendecidedthatheshallbegiventhe

job.(shall:决心,表示一定会发生的事)Eachcompetitorshallwearanumber.(shall:规

定)

2

isgoingtoopenthedoor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 他将要去开门 ,又可以理解为 他正走过去开门 (参见Langacker1991:219 210)。前者

为将来时,后者为行为动词。而且go用做行为动词时,begoingto还不能像will/shall那样可以通过颠倒与主语的顺序而形成问句,要表示疑问还必须借助于will/shall这些典型的助动词,如Willyougototellhimaboutit?2.3 汉语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汉语将来时标记的词汇来源十分丰富。我们既有浩瀚的历史典籍,又有丰富的现代汉语语料,很容易确立将来时的来源和发展脉络。下面先分类举例说明3。

(A)源自 意图 (intention)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现代汉语的 要 和古代汉语的 欲 都可以表示将来时,它们的这个用法都是来自其原来表示 意图 的含义。 要 的较早用法之一是 索取 (我向王老师要了一本书。),后来引申为 表示做某事的意志 (我有话要对你讲。)、 表示估计 (他要比我走得快些。)等。 要 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最常见的表示将来时的标记。例如:

他要回来了。 麦子眼看就要割完了。

他快要毕业了。

小王要出国了。

眼看就要下雨了。这学期要结束了。

无独有偶,古代汉语的 欲 也有平行的发展。它原义为 欲望 ,后又引伸出表示 想要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需要 (#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耕欲浅。)、 意图 (#商君书!更法∃:今吾欲变法以治。)等。 欲 的将来时用法汉魏以后才逐渐普遍起来。例如4: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府君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后汉书!

华佗传∃)

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世说新语!方

正∃)

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襥。(#世说新语!政

事∃)

!

(B)begoingto。它可以表示不久的将来(immediatefuture)要发生的事情。从构词上清楚显示这个将来时的来源为 去 类动词。例

如:

Whenareyougoingtogetmarried?

Leisaisgoingtolendushercamera.

I mgoingtocomplainifthingsdon timprove.She sgoingtohaveababy.

作为将来时的begoingto,其语法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在有些上下文中跟表示具体行为的go还难以区分,有时还会产生歧义,比如he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范玄平在简文坐,谈欲屈,引王长使曰: 卿助我!

(#世说新语!排调∃)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语录∃

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广记∃卷三十七)

然而古汉语的 行 则是一个来自 去 概念的典型将来时标记。 行 的本义是 行走 5,引申为 去 、 前往 (#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行 的将来时用法已见于#诗经∃,一直沿用到唐宋时期。例如: 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诗经!小雅!都人士∃)

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荀子!君道∃)

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史记!高祖本

纪∃)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史记!龟策

列传∃)

日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文选!曹丕!与吴质

书∃)

所以受遣以还,行及半岁。(#刘禹锡集!上杜司徒

书∃)

欲 的将来时用法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

尔后就很少用了,逐渐为 将 等所代替。

(B)源自 来 (come)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现代汉语中的 来 的用法有多种,在有些上下文中可以被理解成将来时标记,表示近期的将来(immediatefuture)要发生的事情。朱德熙(1982:165 166)、吕叔湘(1999)已注意到 来 的这一用法。例如: 我来说两句。

我来炒菜,你来刷碗。

你去打水,我来收拾屋子。我来给李老师写信。

尽一切力量来完成计划。大家想办法来解决。

来 的上述用法还不固定,省去它意思基本不变,比如 我来说两句 和 我说两句 意思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在闽南话中 来 和 去 一起使用时, 来 已经失去动词的意义,单纯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参见黄伯荣1996)。例如:

)我来去写。(我将 逐个来去看。(大家都将要去看。

要去写。)

恁来去掘。(你们将要去锄。)咱来去做衫裤。(咱

们将要去做衣服。)

到了唐代, 行 常跟当时使用最普遍的表将来时的 将 连用构成复合词 行将 ,指示将来时。例如: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白氏长庆集!秋霁∃)

问子何所学?上庠教化宫。行将携老母,寓居学其

中。(#齐东野语!王魁传∃)

(吴)巨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资治通鉴!汉纪!建安十三年∃)

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东田文集!

中山狼传∃)

在书面语中, 来 可以构成复合词表示将来时的概念,比如 将来 、 未来 等。

(C)源自 去 (go)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

在将来时的表达上,现代汉语的 去 跟 来 具有平行的用法。 去 用在动词之前表示将要做某事。例如:

这件事我去办吧。我们去研究研究,看该怎么解决。

我去准备午饭。

你别管,让他自己去想办法。

上古汉语还有一个表示将来时的标记 且 ,它在#诗经∃中通 徂 ,义为 去 、 往 。但是 且 用作 去 义动词的用法十分少见,两者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尚无法确定。下面是 且 的将来时用例: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齐风!鸡鸣∃)

秋风一至,根且拔矣。(#燕子春秋!杂篇上∃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孟子!滕文公上∃)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说苑!臣术∃)

去 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将来时标记,表现之一是有时用不用它意思不变。比如 我们去研究研究 也可以说成是 我们研究研究 ,而基本上不改变意思。 去 表示 将来 的用法可以追溯

到唐、五代时期。那时它可以用于句末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例如:

恁么,则迨然去也。(#大正藏!筠州洞山悟本禅师

! (D)源自 拿 (take)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

在汉语史上, 将 的将来时用法持续最久,最早用例已见于先秦汉语,一直到今天的书面语还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很常用。 将 的最早动词用法包括 扶进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率领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将王自圉门入。)、 取、拿 (#孟子!藤文公下∃: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等。下面是 将 表示将来时的古汉语用例。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

八佾∃)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尔∃)

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 尔忘勾践杀汝父

乎? (#史记!伍子胥列传∃)

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世说新语!方正∃)

规律的探讨可以揭示语法形成的理据,这正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目标相符,因此自然引起该学派学者的重视。下面简单介绍该学派的几个代表学者的观点,包括功能类型学的代表

人物Bybee、认知语言学的领袖人物Langack er、语法化理论的奠基人Traugott等人的分析,并评述其得失。

Bybeeetal.(1994:280)认为将来时的概念义可以分解成两种因素: 意图(intention) 和 预测(prediction) ,两者共同构成将来时的语法意义。很多词汇向将来时的发展必须经过 意图 这一步。而且在一个共时语法系统中,将来时的标记经常具有表达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功能。Bybee等的分析可以比较成功地解释不同语言中的将来时标记的历史发展和共时用法的共性。

上文所举的英语中的will、shall和汉语中的 要 、 欲 的原来意义都有表示 意图 的用法,因此可以发展成与其具有内在联系的将来时。即使那些本来是单纯的行为动词,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用法。下面分别简单举例加以说明。

(a)古汉语的将来时标记 行 具有表示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功能7。例如:

法不信,君行危矣。(行,预测。#韩非子!有度∃)

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行,预测。#史记!

南越列传∃)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之还兮。(行,意图。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行略定

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行,意图。#史记!项羽本纪∃)

(E)源自 回 (return)的将来时标记。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将来时来自 回 义动词的语言只有Tojolabal一种。碰巧汉语中也有相同的现象, 回头 表示近期的将来时用法常见于当代普通话的口语中,其简缩形式 回 在北京话口语中十分普遍,比如 咱们回见 、 我回告诉你 。下面是我们从当代小说中搜集来的部分用例。

我看看,李东宝儿,又是你带的头儿。回头上我这儿

来一趟。(#编辑部的故事∃)

快吃吧,都凉了,回头还有工作哪。(#编辑部的故

事∃)

您把内容看在肚子里,放下不买了,回头照这意思又

编出一本来我怎么办?(#邓友梅小说选∃)回头我给你到估衣铺办一套半新不旧的行李来,这

才是长久之计。(#邓友梅小说选∃)

这人呀,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净想着往高里攀,回

头摔个大马趴,脸往哪儿搁?(#皇城根∃)

6

上面所列举的是汉语将来时的主要词汇来源,还有一些其他来源的将来时标记因为与本文的讨论没有直接关系,就不再一一讨论,比如 快 、 马上 等。三、向将来时发展的认知理据

3.1 国际认知功能语言学界对将来时来源的

探讨

将来时是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对它发展

(b)古汉语的将来时标记 将 具有表示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功能8。例如:

(将,意图。#论语!阳货∃)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君将何以教我?(将,意图。#楚辞!卜居∃)员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将,预

测。#史记!伍子胥列传∃)

(c)上文提到 来 和 去 都可以表示将来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时,它们也都可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后表示 目的 (吕叔湘1999;朱德熙1982)。而 目的 与 意图 是相通的。例如:

我们支援你们来了。 他回家探亲来了。

我买菜去。你打电话去。

我看看来了。他帮我修电视来了。

该短语向将来时标记的发展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go隐含一个后续时间,二是to指示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将来时的含义并不是单纯来自go。他们不仅强调to的目的性在其语法化中的重要性,而且认为进行时态be ing指示一个正在发生的行为,凸现了to的目的性特征,预示着一个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发生(ibid.:82 83)。也就是说,短语begoingto中的每一个语素都对将来时的产生起着作用。这比Langacker的分析深刻周全。Hopper&Tra ugott并指出单纯把发展归结为从空间到时间的隐喻,无法解释为什么begoingto向将来时的语法化会涉及到进行体和目的标记等问题。

我们认为Hopper&Traugott对begoingto的语法化解释是成功的,但是只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实上,不论是英语的will或者其他语言的行为动词在向将来时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涉及目的标记、进行态等所有这些语素,那么他们的观点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类现象。

3.2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发展规律

下面根据以上讨论的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特别是根据我们自己对将来时词汇来源的广泛调查,并参照时间的物理特性,来确立将来时的概念结构,探讨普通词汇向它发展的规律。 1.可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必须是具有空间距离变化的行为动词。

物理学中的时间公式为:T时间=D距离/S速度。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们感知时间的存在必须依赖涉及空间距离的运动变化。反映在语言中,时间标记不是最基本的语义范畴,一般是由动词引申而来的,而且该类动词所指必须涉及到空间距离的变化。前文所举的go、come、return类动词都具有这个语义特征。也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一规律的可靠性:在一组近义动词中不涉及空间变化的则不会向将来时标记发展。下面简单举例加以说明。

(a)古今汉语的 行 、 去 和 走 。如上文所述, 行 和 去 都先后发展出了将来时用法,

根据黄伯荣(1996),闽南话中的 来+去+名 句式中的 来 接近虚指,表示一种意

向、欲望,没有具体的行动内容,主要表达 去 的意义。例如:

来去泉州。(想要到泉州去)来去一两个。(想要去

一两个)

Bybee等的分析也有欠缺。他们只探讨了欲望或者有责任类动词在向将来时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 意图 这一环节,然而没有解释go、come、take这类行为动词何以能够演化成将来时标记。正如上面所分析的,这类行为动词也一般具有 意图 、 目的 的用法。那么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由这种行为动词发展而成的将来时标记何以具有 意图 的用法?是它们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之前所产生的呢,还是它们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之后所衍生出的用法?此外,Bybee等对将来时概念的分析也不完备,因此解释力有限,无法全面解释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Langacker(1991:219 220;2002:162 163)对go类动词发展成将来时的标记作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这一发展涉及到主观化(subjec tification),go行为的进行涉及到空间距离的变化,同时也隐含了时间距离的增加。如果把空间距离诠释成时间距离,就产生将来时的含义。比如说 Heisgoingtoopenthedoor 时,如果he就是站在门的旁边,就不存在空间上的移动,结果就产生将来时的意义。这个分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完善,因为它无法解释 意图 类动词并不涉及空间的变化,何以能够发展成将来时标记。

Hopper&Traugott(1993)对begoingto的语法化的动因进行了详细讨论9。他们认为

!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两者都是表示从说话者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主要强调空间距离的变化。而 走 主要表示一种肢体动作,指示 两脚交换向前移动 ,不直接表示空间距离的变化,因此就没有向将来时语法化。同理也可以解释何以英语的go发展成了将来时标记,而walk则没有,原因是walk也是主要表示一种肢体动作,不直接强调空间变化。词汇语法化也有一种倾向性,在一组近义词中意义越普遍的词越容易语法化,而越具体的则越难以语法化。

(b) 将 和 把 。这两个词在中古汉语是同义词(义为 take ),它们的动词用法可以互相替代,而且先后在唐代发展成了处置式标记,然而在历史上只有 将 发展成为将来时标记,而 把 则没有。这是因为 将 的本义是 率领 、 扶进 ,也可以表示 从别的地方拿到这里来 ,涉及到空间距离变化,具有向将来时发展的语义基础。然而 把 的本义是 握、持 ,代表一种静止的动作,没有直接指示一个空间变化,因而不具备向将来时发展的语义基础。

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 意图 类动词的空间距离。意图类动词是将来时标记的最常见来源,英语的will和汉语的 要 都属于这一类。意图类动词与其所实现的目标之间也存在着空间距离,只不过这种距离是心理上的。比如 我要买一辆车 , 我 和 车 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同时隐含着 要 和 买车 行为之间存在着时间距离。心理空间距离更容易诠释成时间距离,因为它们都是抽象的。

2.可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所指必须有自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将来时的概念内容还包括站在说话的时刻预示未来某一时刻的时间,它在时间轴上代表两个点。那么就要求能够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必需具有自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此外,将来时又表示说话者对未来事件的预测,那么所谈的起始点或者终结点中的一个必须与说话者的空间位置一致。最常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都符合这一语义特征。例如10:

来%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

去%从说话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回%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将%把东西从别的地方带到说话者的地方。要%希望得到某种东西或者打算做某种事情。

需要解释的是 要 。其语义结构中的 希望 和 打算 都是指说话者的现时的心理状态,而 得到某种东西 和 做某种事情 则是代表未来的事件,同时往往隐含着说话者与所要得到的东西或者所做事情的场所位于不同的空间。也就是说 要 的概念义也包括了时轴上的两个不同点或者空间上的两个不同位置,而且其中一点与说话的时间位置一致。由此可以自然地发展成将来时标记。

上述规律也可以用反证法来验证,凡是不具有空间两个点的动词就没有发展成将来时的标记。比如跟 去 意义相近的 走 缺乏一个明确的目的地(终结点),比如 去上海 是以 上海 为目的地,而 走上海 则是指 路过上海而去其他地方 。如果表达缺乏明确目的地的肢体动作,只能用 走 不能用 去 ,比如 他在公园里走 中的 走 就不能换为 去 。所以 走 没有发展成将来时标记。

3.可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构成将来时的主要义素之一是 意图 ,它与行为的目的性是相通的。上述所讨论的动词 要 、 来 、 去 等,往往不是自足的行为,人们进行这些行为时一般都有从事其他行为动作的目的,在语法上就表现为这些动词的前后经常有其他行为动词出现。以现代汉语 来 和 去 为例,它们经常出现的句法环境为:

S+要/来/去+VP:我要买一辆车;我来拜访你;

我去准备行李。

语法化不是一个单纯的词义引申问题,只能发生在适宜的句法结构中。上述这种用法结构与将来时所出现的句法结构具有一样的抽象式,在那里将来时标记和其词汇来源都是紧邻VP之前出现,所以它们之间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来 和 去 的目的用法已经见于上文,表示 意图 的 要 也有表达目的的功能,常与判断词 是 搭配出现。例如:

我们原本是要成全你们。(#编辑部的故事∃)

你们的目的不就是要惩罚随意盗用你们名义的人

吗?(#编辑部的故事∃)

咱们就是要大家看看咱们改正错误,敢于亮丑的决

心嘛。(#编辑部的故事∃)

咱们刊物叫#人间指南∃,不就是要给人指条光明大

路嘛?。(#编辑部的故事∃)

周仁嘛,那信无非是要见见她,有话要说。(#皇城

根∃)

得痛快12。

他看去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这声音听

去像是有人走13。

(e)法不信,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史记!南越

列传∃)

夫一杨叶,射而中之,中之一再,行败穿不可复

射矣。(#论衡!儒增∃)

(f)难不已,将自毙。(#左传!闵公元年∃)

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韩非子

!难一∃)

员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史记!伍子胥列传∃)

(g)既成婚,女子顽嚚,欲过阿智。(#世说新语!假谲∃)

阿龄于此事故于太历。(#世说新语!赏誉∃)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4.将来时标记倾向于向认识情态(episte micmodality)用法衍生。

普通词汇发展成将来时后,常常会衍生出主观估价的用法。将来时跟过去时和现在时之前存在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是根据目前情况对未来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总是带着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然而过去时和现在时都是表示已经发生的事实。因此将来时标记会发展出表示预测、估计等的认识情态用法,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英语和汉语的各种将来时标记都有这种用法。例如:

relookingfor11. (a)Thiswillbethehouseyou

ThemanwiththeumbrellawillbethePrime

Minister.

Iknewhisfather,ProfessorHaroldC.Pile

you llhaveheardofhim?

Thereisagreatdisorder,asthenewspaperwill

havetoldyou.

(b)Anearthquakeisgoingtodestroythattown.

(Langacker1991:23)

Itseemsasifitweregoingtorain.(Hopper&

Traugott1993:86)

Ifyou reexpectingafirst classhotel,you re

goingtobedisappointed.(Quirketal.1985:215)

(c)他要比我走得快些。你比我要了解得多。

这种产品的质量要可靠些。这两张照片前一张

要清楚些。

(d)老二的脑子比老大的来得快。用大杯子喝酒来! 由将来时向认识情态的发展是人类语言的

普遍现象,还见于德语、希腊语、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等多种语言中,已有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参见Heine&Kuteva2002;Bybeeetal.1994;Tsangalidis1999;Auwera&Plungian1998)。四、结语

语义范畴具有层级性。最基本层次的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现象,时间是非基本层次上的范畴。人们必须借助运动变化才能感知时间的存在。将来时的标记一般都是来自其他动词的。不同的语言和同一语言的不同历史时期反映出,将来时的发展具有严整的规律性,它的词汇来源和发展过程决定于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将来时是对未来事件的意图或者预测,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常常发展出认识情态的用法。对将来时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对时间的认知规律。

将来时既是一种语法标记,也是一种语义范畴。我们的研究显示语法和语义的发展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要揭示这种规律需要跨语言的视野。表面上看起来,汉语的将来时的词汇来源多种多样,每个将来时标记的用法又是丰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富多彩,那么单独就某一个案例来看,或者局限于一个语言内部,这些纷纭复杂的现象会令人觉得扑朔迷离。只有把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对不同语言的同类现象进行概括归纳,才能够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所以类型学的视野对于汉语或者英语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将来时的研究也揭示,语法范畴的形成是与人的认知能力和现实世界的规则密切相关的。将来时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具有预见、推理这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它的词汇来源与时间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说明,语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注 释

1.Bybee等是把 预测 看作将来时的主要功能,因此这里的 预测 相当于 将来 。

2.下面的英文例子主要是根据Quirketal.(1985),其他出处则另行注明。

3.下面的现代汉语例子主要是根据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现代汉语词典∃(1995)、#应用汉语词典∃(2000)等。

4.本文的古汉语用例主要是根据我们的独立考察,并参照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主要有#古汉语虚词∃(1981年,杨伯峻著,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年,商务印书馆)和#古代汉语词典∃(2003年,商务印书馆)。5.#说文解字∃: 人之步趋也。

6.回来;返回:一去不回头。(#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

7.以下一组词的词义诠释和分类是根据#古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

8.以下的分类和诠释见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2000)。

9.其他有关的讨论请参见P rez(1990)、Craig(1991)、Tra ugott&K nig(1991)。

10.下面的释义是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词典∃。11.这组例子引自张道真编#现代英语用法词典∃(1994)12.这两个例子引自#应用汉语词典∃(2000)。13.这两个例子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

Auwera,J.vander&V.A.Plungian.1998.

Modality ssemanticmap[J].LinguisticTypolo gy2(1):79 124.

Bybee,J.,R.Perkins&W.Pagliuca.1994.TheE

volutionofGrammar[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Bybee,J.&W.Pagliuca.1985.Cross linguisticcom

parisonandthedevelopmentofgrammaticalmean ing[A].InJ.Fisiak(ed.).HistoricalSeman tics,HistoricalWordFormation[C].Berlin:Mouton.59 83.

Bybee,J.&W.Pagliuca.1987.Theevolutionoffu

turemeaning[A].InA.Ramat,O.Carruba&G.Bernini(eds.).Papersfromthe7thInterna tionalConferenceonHistoricalLinguistics[C].Amsterdam:JohnBenjamins.109 122.

Craig,C.1991.WaystogoinRama:Acasestudyin

polygrammaticalization[A].InE.Traugott&B.Heine[C].Vol.2.455 492.

Fleischman,S.1982.TheFutureinThoughtand

Language[M].Cambridge:CUP.

Heine,B.,U.Claudi&F.Hunnemeyer.1991.

Grammaticalization:

AConceptualFramework

[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Heine,B.&T.Kuteva.2002.WorldLexiconof

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UP.Hopper,P.J.&E.C.Traugott.1993.Grammati

calization[M].Cambridge:CUP.

Langacker,R.W.1991.FoundationsofCognitive

Grammar(Vol.&:Descriptive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

Langacker,R.W.2002.Concept,Image,andSymbol

(2ndedition)[M].Berlin:MoutondeGruyter.Palmer,F.R.1986.MoodandModality[M].Cam

bridge:CUP.

P rez,A.1990.Timeinmotion:Grammaticalization

ofthebegoingtoconstructioninEnglish[J].LaTrobeUniversityWorkingPapersinLinguistics3:49 64.

Quirk,R.,S.Greenbaum,G.Leech&J.Svartvik.

1985.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LondonandNewYork:Longman.Traugott,E.&E.K nig.1991.Thesemantics prag

maticsofgrammaticalizationrevisited[A].InE.

!

参考文献

Abraham,W.1989.Future typologieindengermanis

chenSprachen[A].InW.Abraham&T.Jans sen(eds.).Tempus Aspekt Modus[C].Tubin gen:MaxNiemeyer.345 389.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Traugott&B.Heine.[C].Vol.1.189 218.Tsangalidis,A.1999.WillandTha:AComparative

StudyoftheCategoryFuture[M].Thessaloniki.Greece:UniversityStudioPress.

黄伯荣(编),1996,#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

青岛出版社。

吕叔湘(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

务印书馆。

张道真,1994,#现代英语用法词典∃[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收稿日期:2006%05%17;

修改一稿,2006%12%8;修改二稿,2006%12%25

通讯地址:117570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社会

科学院(石)

410082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白)

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6年会在广州召开

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6年会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外语∃编辑部承办。会议由#现代外语∃主编王初明教授主持。广外副校长隋广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全国外语学刊研究会会长庄智象教授作会议主题报告。广外#现代外语∃编委会主任桂诗春教授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陈章云主任和#外国语言文学∃主编陈维振教授也应邀作了大会发言。

庄智象会长的报告 我国外语学术期刊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着重分析学术期刊存在的同质化、创新不足、缺乏个性、编辑力量不足、缺乏原创性成果、学术规范执行力不强、学术争鸣不够、宣传与对外交往不够等八大问题,并提出了 充实编辑队伍、调整定位、完善体制和机制、完善审稿制度、加强学术交流 等多项对策或措施,以进一步做好为外语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桂诗春教授就怎样防止学术腐败、严格公平处理稿件、是否收取版面费、期刊与本校教师关系、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文章刊用比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等许多相关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述;他还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希望,诸如多校合办较通俗的外语教学杂志,发挥期刊充当 编、读、作 三者交流平台的功能,关心读者,培养新人,等等。#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陈章云主要介绍该刊近年新措施,包括严格实行三审制;鼓励原创性研究论文,杜绝剽窃、抄袭现象;实行栏目主持人制度,充分运用学界专家与编者的合力,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增强办刊主体性,发挥刊物在学术研究中的引导作用。#外国语言文学∃陈维振从 创刊简史、办刊宗旨、学术地位、存在问题 四个方面介绍了该刊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目标。

此外,与会者如#外语研究∃杨晓荣主编、#外语学刊∃李洪儒副主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严辰松主编等,也就四个 如何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审稿用稿过程中更好地为读者和作者服务?如何利用期刊不断提升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际期刊的办刊经验?如何在学术 反腐 中发挥期刊的作用?)问题展开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我国高校外语学刊共20家。会议决定,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7年会将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

(#现代外语∃编辑部报道)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issuesasindividualizedteachingandlearningrequirementsandindividualizedtests,turninggeneralEnglishinto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tcollegeanduniversity,andrethinkingChinesecollegeEnglishteachingsystem.

Theconceptualstructureoffuturemarkersandtheirlexicalresources,bySHIYuzhi&BAIJiehong(ForeignStud iesCollege,HunanNormalUniv.,Changsha410081,P.R.China),p.33

Fromtheperspectiveofconceptualstructureoffuturemarkers,thispaperaddressestheregularityofgrammat icalizationofthefuturemarkersinvariouslanguagesandthedifferentperiodsofthesamelanguage.Becausetheperceptionoftimecanbeonlybasedonmovementorchange,allfuturemarkersmustbegrammaticalizedfromverbs.Futureexpressionstypicallyrefertoaneventwhichistemporallydistantfromthespeakingtime,andindi catesintentionorpredictionforafutureevent.Therefore,thoselexicalitems,whichhavethepotentialtoevolvein tofuturemarkers,mustexpressactionswithvolitionthatimplyaspatialdistanceandcontainbothastartingpointandanendingpoint.Thepresentanalysisrevealsthenatureofcognitionofhumanbeingsontime.

Thesemanticandpragmaticfeaturesofimplicitarguments,byLIUZhengguang(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Hu nanUniv.,Changsha410082,P.R.China),p.43

Basedonacriticalexaminationofimplicitarguments,thepapercomestothefollowingconclusion:1)theviewbyRappaportHovavandLevin(1998)thatthepatientargumentofatransitiveverbmustbeexpressediswrong,oratleastpartiallywrong;2)Rice(1988)andDxion(1991)∋streatmentofjustexaminingthesemanticsoftheverbit selfcanonlygiveapartialpictureoftheview;3)notonlythesemanticsoftheverbbutalsothesemanticsandprag maticsofthepatientargumentareequallyimportantinmakingimplicitthepatientargumentofatransitiveverb.ThefindingsofthepaperalsodifferfromtheviewofFillmore(1986)thattheomissibilityofargumentsismarkedinthesemanticrepresentationoftheverb.

AnexperimentalstudyonthestorageunitsofEnglishwordsinEng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byCHENShifa,MIAOXingwei&FANGJie(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ShandongUniv.ofScienceandTechnology,Qingdao266510,P.R.China),p.51

ThepaperstudiesthestorageunitsofEnglishwordsinEng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basedonthedataobtainedfromapsycholinguisticexperiment.ItmainlyinvestigateshowtheacquiredEnglishcompoundwords,derivationalwordsandinflectionalwordsarestoredinEng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withaviewtoan sweringthefollowingthreequestions:(1)WhatisthestorageunitofEnglishcompoundwords?(2)WhatisthestorageunitofEnglishderivationalwords?and(3)WhatisthestorageunitofEnglishinflectionalwords?Bycom paringandanalyzingthesubjects respondingtimetocompoundwords,derivationalwordsandinflectionalwordsandtheircorrespondingmono morphemicwords,wefindthatthesethreekindsofwordsdonotsharethesamestor ageunit:compoundwordsandderivationalwordsarestoredasmorphemesinthementallexiconwhileinflectionalwordsaswholewords.TakingEnglishsimplewordsintoconsideration,wecometotheconclusionthatinourEng 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somewordsarestoredasmorphemes,whileothersaswholewords.

Areviewofmonolingualdictionariesforadvancedlearnersofenglishinthe20thcentury,byTIANBing(NationalRe searchCentreforForeignLanguageEducation,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Beijing100089,P.R.China),p.62

Monolingualadvancedlearners dictionary(ALD)ofEnglishhasestablisheditsdistinctivefeaturesandprinci plesofcompilation.Thisarticlepresentsapanoramaofitsevolutionanddevelopment.Itfocuseson thebigfour OALD,LDOCE,COBUILD,&CIDE:theirfeatures,theirstructures,microandmacro,andtheirexploitationoflanguagetechnologies.ItalsoprobesintotheentrystructureofOALDasacasestudyandreflectsbrieflyonsomepairsofincompatiblerelationshipindictionarymaking,suchasentrycoveragevs.informationexplication,needofcomprehensionvs.production,andcompiler sperspectivevs.user sperspective.

2007年1月第39卷 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Jan.2007Vol.39No.1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石毓智 白解红

提要:本文通过探讨将来时的概念结构,揭示不同语言和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由普通词汇向将来时语法化的规律。人们只有通过运动变化才能感知时间的发展,将来时指示离说话时刻具有一定时间距离的未发生事件,主要表达人们对未来事件发生的企图或预测。因此将来时标记的词汇来源全部是动词,该类动词必须是指示空间运动的过程,而且必须具备一个自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必须是人们意图要做的事情。通过确立将来时词汇来源的高度规律性,可以揭示人们对时间认知的本质特点。

关键词:将来时、意图、预测、过程动词、概念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0429(2007)01 0033 10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对时间的认识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认知能力。然而时间是抽象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人们必须借助于运动变化才能感知时间的存在。这反映在语言中

就是,时间不是最基本的语义范畴,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是来自指示更为基本语义范畴的词语的语义引申。本文以 将来时 范畴为例来探讨人类对时间的认知规律。

将来时是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每种语言都会借助某种语言形式来表达将来时。表达将来时的手段通常有形态、词缀、助动词、副词、时间名词等,这种不同的形式既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之中,又见于同一语言的历时或者共时系统中,形成表达多样化的原因与不同语言的整体语法系统有关,也与它在同一语言内部的词汇来源和语法化程度有密切联系。根据Bybeeetal.(1994:243)对世界上156种语言的统计结

果,运用稳定的语法手段表示将来时的语言占70种,由此可见将来时是最常见的语法范畴之一。本文的分析是把将来时作为一种语法功能类别来看待的,而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表达形式,不等于 将来时态(futuretense) 的概念。将来时的形成既是一个语法化问题,又是一个词义引申问题。语法化和词义引申具有高度的规律性,这一点可以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或者对同一语言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有关现象进行对比来发现。二、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2.1 将来时词汇来源的类型学分类

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将来时的词汇来源可以分为若干个大类。下表是根据Bybeeetal.(1994)和Heineetal.(2002)的分类和统计结果而做出的。前者考察了500余种语言,后者则调查了46种语言,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表1.将来时词汇来源的类别(根据Bybeeetal.1994和Heineetal.2002)

词汇来源

语言种类

语 言 名 称

Acholi;Akan;Bamvara;Danish;Duala;Efik;Ganda;Guaymi;Gwari;Ko

come(来)return(回)

241

no;Koyo;Krongo;Lotuko;Mano;Mwera;Sotho;Swedish;Tamil;Tem;Teso;Tucano;Wapa;Zande;ZuluTojolabal

Abipon;Atchin;Bari;Basque;Bassa;Dewoin;Cocama;Ecuadorian;Eng

go(去)

28

lish;French;Haitian;Igbo;Klao;Krahn;Krio;Krongo;Mano;Margi;Maung;Negerhollands;Nung;Sotho;Tamil;Tepo;Teso;Tzotzil;Zulu;Zuni

approach(走向)intention(意图)obligation(义务)possessive(领有)

115610

Margi

Albanian;Bongu;Bulgarian;Buli;Dakota;Danish;English;Greek;Inuit;Kimbundu;Latin;Mabiha;Nimboran;Swahili;Tok PisinBasque;Buli;Danish;Inuit;Kaka;Slave

Basque;Bulgarian;Chepang;Danish;French;Godie∀;Latin;Nyabo;Por tuguese;Spanish

Basque;Buli;Chepang;Latin;Maidu;Mayo;Mongolian;Russian;Slave;Tigre;Yagaria;YessanChinese;Hungarian;SintoBariLingalaTok PisinNeyo;Cedepo;TepoBari;Yagaria;Yessan Mayo

图)>future(将来)

copula(是)take(拿/将)then(然后)tomorrow(明天)

do(做)

123333

上表还不是对将来时词汇来源的穷尽列举,它们与将来时的关系也不完全平行。从一个普通词汇向将来时的发展往往经历其他中间环节,这些词汇来源可能代表不同的中间发展环节,据此可以对它们进行更概括的描写。很多学者都对将来时的词汇来源和发展途径作过分析(如Abraham1989;Bybee&Pagliuca1985,1987;Fleischman1982;Heineetal.1991;Palmer1986)。下面是Bybeeetal.(1994:256 264)在考察多种语言后得出的两条有关将来时的发展过程规律:

(a)desire(欲望)>willingness(意愿)>intention

(意图)>prediction(预测)1

(b)copula(是)/possessive(领有)>obligation(义

务)/predestination(前目标)>intention>(意!由此可知, 判断词 、 领有动词 和 有义务 三

类动词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之前,都必须经过 意图 这一中间环节,因此这四类可以同归为一大类: 意图 向 将来时 的发展。那么上表的将来时的词汇来源为 意图 的语言应该是43种。

按照上表的统计结果,将来时的常见词汇来源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意图>去>来>拿/做/明天/然后>回。下面以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英语和汉语现象为例来探讨将来时的发展规律。

2.2 英语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英语的将来时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来自 意图 类动词;二是来自 去 类动词。下面分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别加以说明。

(A)will和shall。这两个词的用法和来源略有不同。用于表示将来时,shall用于第一人称,will则用于其他人称。当代英语已很少作这种区分,全部人称都可以用will,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均使用 ll 形式,从而避免考虑用shall还是will的问题。在古英语中will意为 欲望 ,后引申为 意愿 、 预测 、 意图 等,它的将来时用法直接从 意图 发展而来。而shall在古英语中的意思为 欠债(owe) ,后引申为 必须(做某事) 、 预期(某事一定发生) 等。即使在现代英语中它们仍保留着早期的语义特征,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a)将来时用法

Hewillbehereinhalfanhour.NodoubtI llseeyounextweek.

PerhapsIshallpayavisittoEnglandthiswin

ter.

Weshallreadaboutthistomorrow.(b)其他用法

You llfeelbetterif/whenyoutakethismedi

cine.(will:预测)

Wewillensurethattherepairsarecarriedout

accordingtoyourwishes.(will:意图)Ithasbeendecidedthatheshallbegiventhe

job.(shall:决心,表示一定会发生的事)Eachcompetitorshallwearanumber.(shall:规

定)

2

isgoingtoopenthedoor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 他将要去开门 ,又可以理解为 他正走过去开门 (参见Langacker1991:219 210)。前者

为将来时,后者为行为动词。而且go用做行为动词时,begoingto还不能像will/shall那样可以通过颠倒与主语的顺序而形成问句,要表示疑问还必须借助于will/shall这些典型的助动词,如Willyougototellhimaboutit?2.3 汉语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汉语将来时标记的词汇来源十分丰富。我们既有浩瀚的历史典籍,又有丰富的现代汉语语料,很容易确立将来时的来源和发展脉络。下面先分类举例说明3。

(A)源自 意图 (intention)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现代汉语的 要 和古代汉语的 欲 都可以表示将来时,它们的这个用法都是来自其原来表示 意图 的含义。 要 的较早用法之一是 索取 (我向王老师要了一本书。),后来引申为 表示做某事的意志 (我有话要对你讲。)、 表示估计 (他要比我走得快些。)等。 要 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最常见的表示将来时的标记。例如:

他要回来了。 麦子眼看就要割完了。

他快要毕业了。

小王要出国了。

眼看就要下雨了。这学期要结束了。

无独有偶,古代汉语的 欲 也有平行的发展。它原义为 欲望 ,后又引伸出表示 想要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需要 (#齐民要术!耕田∃:凡秋耕欲深,春耕欲浅。)、 意图 (#商君书!更法∃:今吾欲变法以治。)等。 欲 的将来时用法汉魏以后才逐渐普遍起来。例如4: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府君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后汉书!

华佗传∃)

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世说新语!方

正∃)

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襥。(#世说新语!政

事∃)

!

(B)begoingto。它可以表示不久的将来(immediatefuture)要发生的事情。从构词上清楚显示这个将来时的来源为 去 类动词。例

如:

Whenareyougoingtogetmarried?

Leisaisgoingtolendushercamera.

I mgoingtocomplainifthingsdon timprove.She sgoingtohaveababy.

作为将来时的begoingto,其语法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在有些上下文中跟表示具体行为的go还难以区分,有时还会产生歧义,比如he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范玄平在简文坐,谈欲屈,引王长使曰: 卿助我!

(#世说新语!排调∃)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语录∃

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广记∃卷三十七)

然而古汉语的 行 则是一个来自 去 概念的典型将来时标记。 行 的本义是 行走 5,引申为 去 、 前往 (#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行 的将来时用法已见于#诗经∃,一直沿用到唐宋时期。例如: 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诗经!小雅!都人士∃)

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荀子!君道∃)

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史记!高祖本

纪∃)

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史记!龟策

列传∃)

日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文选!曹丕!与吴质

书∃)

所以受遣以还,行及半岁。(#刘禹锡集!上杜司徒

书∃)

欲 的将来时用法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

尔后就很少用了,逐渐为 将 等所代替。

(B)源自 来 (come)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现代汉语中的 来 的用法有多种,在有些上下文中可以被理解成将来时标记,表示近期的将来(immediatefuture)要发生的事情。朱德熙(1982:165 166)、吕叔湘(1999)已注意到 来 的这一用法。例如: 我来说两句。

我来炒菜,你来刷碗。

你去打水,我来收拾屋子。我来给李老师写信。

尽一切力量来完成计划。大家想办法来解决。

来 的上述用法还不固定,省去它意思基本不变,比如 我来说两句 和 我说两句 意思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在闽南话中 来 和 去 一起使用时, 来 已经失去动词的意义,单纯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参见黄伯荣1996)。例如:

)我来去写。(我将 逐个来去看。(大家都将要去看。

要去写。)

恁来去掘。(你们将要去锄。)咱来去做衫裤。(咱

们将要去做衣服。)

到了唐代, 行 常跟当时使用最普遍的表将来时的 将 连用构成复合词 行将 ,指示将来时。例如: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白氏长庆集!秋霁∃)

问子何所学?上庠教化宫。行将携老母,寓居学其

中。(#齐东野语!王魁传∃)

(吴)巨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资治通鉴!汉纪!建安十三年∃)

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东田文集!

中山狼传∃)

在书面语中, 来 可以构成复合词表示将来时的概念,比如 将来 、 未来 等。

(C)源自 去 (go)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

在将来时的表达上,现代汉语的 去 跟 来 具有平行的用法。 去 用在动词之前表示将要做某事。例如:

这件事我去办吧。我们去研究研究,看该怎么解决。

我去准备午饭。

你别管,让他自己去想办法。

上古汉语还有一个表示将来时的标记 且 ,它在#诗经∃中通 徂 ,义为 去 、 往 。但是 且 用作 去 义动词的用法十分少见,两者之间是否有内在联系尚无法确定。下面是 且 的将来时用例: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齐风!鸡鸣∃)

秋风一至,根且拔矣。(#燕子春秋!杂篇上∃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孟子!滕文公上∃)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说苑!臣术∃)

去 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将来时标记,表现之一是有时用不用它意思不变。比如 我们去研究研究 也可以说成是 我们研究研究 ,而基本上不改变意思。 去 表示 将来 的用法可以追溯

到唐、五代时期。那时它可以用于句末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例如:

恁么,则迨然去也。(#大正藏!筠州洞山悟本禅师

! (D)源自 拿 (take)类动词的将来时标记。

在汉语史上, 将 的将来时用法持续最久,最早用例已见于先秦汉语,一直到今天的书面语还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很常用。 将 的最早动词用法包括 扶进 (#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率领 (#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将王自圉门入。)、 取、拿 (#孟子!藤文公下∃: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等。下面是 将 表示将来时的古汉语用例。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

八佾∃)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尔∃)

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 尔忘勾践杀汝父

乎? (#史记!伍子胥列传∃)

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世说新语!方正∃)

规律的探讨可以揭示语法形成的理据,这正与认知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目标相符,因此自然引起该学派学者的重视。下面简单介绍该学派的几个代表学者的观点,包括功能类型学的代表

人物Bybee、认知语言学的领袖人物Langack er、语法化理论的奠基人Traugott等人的分析,并评述其得失。

Bybeeetal.(1994:280)认为将来时的概念义可以分解成两种因素: 意图(intention) 和 预测(prediction) ,两者共同构成将来时的语法意义。很多词汇向将来时的发展必须经过 意图 这一步。而且在一个共时语法系统中,将来时的标记经常具有表达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功能。Bybee等的分析可以比较成功地解释不同语言中的将来时标记的历史发展和共时用法的共性。

上文所举的英语中的will、shall和汉语中的 要 、 欲 的原来意义都有表示 意图 的用法,因此可以发展成与其具有内在联系的将来时。即使那些本来是单纯的行为动词,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用法。下面分别简单举例加以说明。

(a)古汉语的将来时标记 行 具有表示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功能7。例如:

法不信,君行危矣。(行,预测。#韩非子!有度∃)

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行,预测。#史记!

南越列传∃)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之还兮。(行,意图。

#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行略定

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行,意图。#史记!项羽本纪∃)

(E)源自 回 (return)的将来时标记。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将来时来自 回 义动词的语言只有Tojolabal一种。碰巧汉语中也有相同的现象, 回头 表示近期的将来时用法常见于当代普通话的口语中,其简缩形式 回 在北京话口语中十分普遍,比如 咱们回见 、 我回告诉你 。下面是我们从当代小说中搜集来的部分用例。

我看看,李东宝儿,又是你带的头儿。回头上我这儿

来一趟。(#编辑部的故事∃)

快吃吧,都凉了,回头还有工作哪。(#编辑部的故

事∃)

您把内容看在肚子里,放下不买了,回头照这意思又

编出一本来我怎么办?(#邓友梅小说选∃)回头我给你到估衣铺办一套半新不旧的行李来,这

才是长久之计。(#邓友梅小说选∃)

这人呀,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净想着往高里攀,回

头摔个大马趴,脸往哪儿搁?(#皇城根∃)

6

上面所列举的是汉语将来时的主要词汇来源,还有一些其他来源的将来时标记因为与本文的讨论没有直接关系,就不再一一讨论,比如 快 、 马上 等。三、向将来时发展的认知理据

3.1 国际认知功能语言学界对将来时来源的

探讨

将来时是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对它发展

(b)古汉语的将来时标记 将 具有表示 意图 或者 预测 的功能8。例如:

(将,意图。#论语!阳货∃)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君将何以教我?(将,意图。#楚辞!卜居∃)员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将,预

测。#史记!伍子胥列传∃)

(c)上文提到 来 和 去 都可以表示将来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时,它们也都可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后表示 目的 (吕叔湘1999;朱德熙1982)。而 目的 与 意图 是相通的。例如:

我们支援你们来了。 他回家探亲来了。

我买菜去。你打电话去。

我看看来了。他帮我修电视来了。

该短语向将来时标记的发展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go隐含一个后续时间,二是to指示一个目标。也就是说,将来时的含义并不是单纯来自go。他们不仅强调to的目的性在其语法化中的重要性,而且认为进行时态be ing指示一个正在发生的行为,凸现了to的目的性特征,预示着一个行为在不久的将来发生(ibid.:82 83)。也就是说,短语begoingto中的每一个语素都对将来时的产生起着作用。这比Langacker的分析深刻周全。Hopper&Tra ugott并指出单纯把发展归结为从空间到时间的隐喻,无法解释为什么begoingto向将来时的语法化会涉及到进行体和目的标记等问题。

我们认为Hopper&Traugott对begoingto的语法化解释是成功的,但是只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事实上,不论是英语的will或者其他语言的行为动词在向将来时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涉及目的标记、进行态等所有这些语素,那么他们的观点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类现象。

3.2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发展规律

下面根据以上讨论的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特别是根据我们自己对将来时词汇来源的广泛调查,并参照时间的物理特性,来确立将来时的概念结构,探讨普通词汇向它发展的规律。 1.可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必须是具有空间距离变化的行为动词。

物理学中的时间公式为:T时间=D距离/S速度。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们感知时间的存在必须依赖涉及空间距离的运动变化。反映在语言中,时间标记不是最基本的语义范畴,一般是由动词引申而来的,而且该类动词所指必须涉及到空间距离的变化。前文所举的go、come、return类动词都具有这个语义特征。也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这一规律的可靠性:在一组近义动词中不涉及空间变化的则不会向将来时标记发展。下面简单举例加以说明。

(a)古今汉语的 行 、 去 和 走 。如上文所述, 行 和 去 都先后发展出了将来时用法,

根据黄伯荣(1996),闽南话中的 来+去+名 句式中的 来 接近虚指,表示一种意

向、欲望,没有具体的行动内容,主要表达 去 的意义。例如:

来去泉州。(想要到泉州去)来去一两个。(想要去

一两个)

Bybee等的分析也有欠缺。他们只探讨了欲望或者有责任类动词在向将来时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 意图 这一环节,然而没有解释go、come、take这类行为动词何以能够演化成将来时标记。正如上面所分析的,这类行为动词也一般具有 意图 、 目的 的用法。那么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由这种行为动词发展而成的将来时标记何以具有 意图 的用法?是它们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之前所产生的呢,还是它们在发展成将来时标记之后所衍生出的用法?此外,Bybee等对将来时概念的分析也不完备,因此解释力有限,无法全面解释将来时的词汇来源。

Langacker(1991:219 220;2002:162 163)对go类动词发展成将来时的标记作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这一发展涉及到主观化(subjec tification),go行为的进行涉及到空间距离的变化,同时也隐含了时间距离的增加。如果把空间距离诠释成时间距离,就产生将来时的含义。比如说 Heisgoingtoopenthedoor 时,如果he就是站在门的旁边,就不存在空间上的移动,结果就产生将来时的意义。这个分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完善,因为它无法解释 意图 类动词并不涉及空间的变化,何以能够发展成将来时标记。

Hopper&Traugott(1993)对begoingto的语法化的动因进行了详细讨论9。他们认为

!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两者都是表示从说话者的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主要强调空间距离的变化。而 走 主要表示一种肢体动作,指示 两脚交换向前移动 ,不直接表示空间距离的变化,因此就没有向将来时语法化。同理也可以解释何以英语的go发展成了将来时标记,而walk则没有,原因是walk也是主要表示一种肢体动作,不直接强调空间变化。词汇语法化也有一种倾向性,在一组近义词中意义越普遍的词越容易语法化,而越具体的则越难以语法化。

(b) 将 和 把 。这两个词在中古汉语是同义词(义为 take ),它们的动词用法可以互相替代,而且先后在唐代发展成了处置式标记,然而在历史上只有 将 发展成为将来时标记,而 把 则没有。这是因为 将 的本义是 率领 、 扶进 ,也可以表示 从别的地方拿到这里来 ,涉及到空间距离变化,具有向将来时发展的语义基础。然而 把 的本义是 握、持 ,代表一种静止的动作,没有直接指示一个空间变化,因而不具备向将来时发展的语义基础。

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 意图 类动词的空间距离。意图类动词是将来时标记的最常见来源,英语的will和汉语的 要 都属于这一类。意图类动词与其所实现的目标之间也存在着空间距离,只不过这种距离是心理上的。比如 我要买一辆车 , 我 和 车 之间存在着空间距离,同时隐含着 要 和 买车 行为之间存在着时间距离。心理空间距离更容易诠释成时间距离,因为它们都是抽象的。

2.可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所指必须有自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将来时的概念内容还包括站在说话的时刻预示未来某一时刻的时间,它在时间轴上代表两个点。那么就要求能够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必需具有自然的起始点和终结点。此外,将来时又表示说话者对未来事件的预测,那么所谈的起始点或者终结点中的一个必须与说话者的空间位置一致。最常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都符合这一语义特征。例如10:

来%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

去%从说话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回%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将%把东西从别的地方带到说话者的地方。要%希望得到某种东西或者打算做某种事情。

需要解释的是 要 。其语义结构中的 希望 和 打算 都是指说话者的现时的心理状态,而 得到某种东西 和 做某种事情 则是代表未来的事件,同时往往隐含着说话者与所要得到的东西或者所做事情的场所位于不同的空间。也就是说 要 的概念义也包括了时轴上的两个不同点或者空间上的两个不同位置,而且其中一点与说话的时间位置一致。由此可以自然地发展成将来时标记。

上述规律也可以用反证法来验证,凡是不具有空间两个点的动词就没有发展成将来时的标记。比如跟 去 意义相近的 走 缺乏一个明确的目的地(终结点),比如 去上海 是以 上海 为目的地,而 走上海 则是指 路过上海而去其他地方 。如果表达缺乏明确目的地的肢体动作,只能用 走 不能用 去 ,比如 他在公园里走 中的 走 就不能换为 去 。所以 走 没有发展成将来时标记。

3.可向将来时发展的词汇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构成将来时的主要义素之一是 意图 ,它与行为的目的性是相通的。上述所讨论的动词 要 、 来 、 去 等,往往不是自足的行为,人们进行这些行为时一般都有从事其他行为动作的目的,在语法上就表现为这些动词的前后经常有其他行为动词出现。以现代汉语 来 和 去 为例,它们经常出现的句法环境为:

S+要/来/去+VP:我要买一辆车;我来拜访你;

我去准备行李。

语法化不是一个单纯的词义引申问题,只能发生在适宜的句法结构中。上述这种用法结构与将来时所出现的句法结构具有一样的抽象式,在那里将来时标记和其词汇来源都是紧邻VP之前出现,所以它们之间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来 和 去 的目的用法已经见于上文,表示 意图 的 要 也有表达目的的功能,常与判断词 是 搭配出现。例如:

我们原本是要成全你们。(#编辑部的故事∃)

你们的目的不就是要惩罚随意盗用你们名义的人

吗?(#编辑部的故事∃)

咱们就是要大家看看咱们改正错误,敢于亮丑的决

心嘛。(#编辑部的故事∃)

咱们刊物叫#人间指南∃,不就是要给人指条光明大

路嘛?。(#编辑部的故事∃)

周仁嘛,那信无非是要见见她,有话要说。(#皇城

根∃)

得痛快12。

他看去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这声音听

去像是有人走13。

(e)法不信,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史记!南越

列传∃)

夫一杨叶,射而中之,中之一再,行败穿不可复

射矣。(#论衡!儒增∃)

(f)难不已,将自毙。(#左传!闵公元年∃)

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韩非子

!难一∃)

员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

(#史记!伍子胥列传∃)

(g)既成婚,女子顽嚚,欲过阿智。(#世说新语!假谲∃)

阿龄于此事故于太历。(#世说新语!赏誉∃)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4.将来时标记倾向于向认识情态(episte micmodality)用法衍生。

普通词汇发展成将来时后,常常会衍生出主观估价的用法。将来时跟过去时和现在时之前存在着本质区别,前者是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是根据目前情况对未来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总是带着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然而过去时和现在时都是表示已经发生的事实。因此将来时标记会发展出表示预测、估计等的认识情态用法,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英语和汉语的各种将来时标记都有这种用法。例如:

relookingfor11. (a)Thiswillbethehouseyou

ThemanwiththeumbrellawillbethePrime

Minister.

Iknewhisfather,ProfessorHaroldC.Pile

you llhaveheardofhim?

Thereisagreatdisorder,asthenewspaperwill

havetoldyou.

(b)Anearthquakeisgoingtodestroythattown.

(Langacker1991:23)

Itseemsasifitweregoingtorain.(Hopper&

Traugott1993:86)

Ifyou reexpectingafirst classhotel,you re

goingtobedisappointed.(Quirketal.1985:215)

(c)他要比我走得快些。你比我要了解得多。

这种产品的质量要可靠些。这两张照片前一张

要清楚些。

(d)老二的脑子比老大的来得快。用大杯子喝酒来! 由将来时向认识情态的发展是人类语言的

普遍现象,还见于德语、希腊语、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等多种语言中,已有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参见Heine&Kuteva2002;Bybeeetal.1994;Tsangalidis1999;Auwera&Plungian1998)。四、结语

语义范畴具有层级性。最基本层次的是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现象,时间是非基本层次上的范畴。人们必须借助运动变化才能感知时间的存在。将来时的标记一般都是来自其他动词的。不同的语言和同一语言的不同历史时期反映出,将来时的发展具有严整的规律性,它的词汇来源和发展过程决定于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将来时是对未来事件的意图或者预测,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常常发展出认识情态的用法。对将来时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对时间的认知规律。

将来时既是一种语法标记,也是一种语义范畴。我们的研究显示语法和语义的发展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要揭示这种规律需要跨语言的视野。表面上看起来,汉语的将来时的词汇来源多种多样,每个将来时标记的用法又是丰

石毓智 白解红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富多彩,那么单独就某一个案例来看,或者局限于一个语言内部,这些纷纭复杂的现象会令人觉得扑朔迷离。只有把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对不同语言的同类现象进行概括归纳,才能够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所以类型学的视野对于汉语或者英语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将来时的研究也揭示,语法范畴的形成是与人的认知能力和现实世界的规则密切相关的。将来时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具有预见、推理这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它的词汇来源与时间的物理特性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说明,语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注 释

1.Bybee等是把 预测 看作将来时的主要功能,因此这里的 预测 相当于 将来 。

2.下面的英文例子主要是根据Quirketal.(1985),其他出处则另行注明。

3.下面的现代汉语例子主要是根据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侯学超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1998)、#现代汉语词典∃(1995)、#应用汉语词典∃(2000)等。

4.本文的古汉语用例主要是根据我们的独立考察,并参照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主要有#古汉语虚词∃(1981年,杨伯峻著,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年,商务印书馆)和#古代汉语词典∃(2003年,商务印书馆)。5.#说文解字∃: 人之步趋也。

6.回来;返回:一去不回头。(#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

7.以下一组词的词义诠释和分类是根据#古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

8.以下的分类和诠释见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2000)。

9.其他有关的讨论请参见P rez(1990)、Craig(1991)、Tra ugott&K nig(1991)。

10.下面的释义是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词典∃。11.这组例子引自张道真编#现代英语用法词典∃(1994)12.这两个例子引自#应用汉语词典∃(2000)。13.这两个例子引自#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

Auwera,J.vander&V.A.Plungian.1998.

Modality ssemanticmap[J].LinguisticTypolo gy2(1):79 124.

Bybee,J.,R.Perkins&W.Pagliuca.1994.TheE

volutionofGrammar[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Bybee,J.&W.Pagliuca.1985.Cross linguisticcom

parisonandthedevelopmentofgrammaticalmean ing[A].InJ.Fisiak(ed.).HistoricalSeman tics,HistoricalWordFormation[C].Berlin:Mouton.59 83.

Bybee,J.&W.Pagliuca.1987.Theevolutionoffu

turemeaning[A].InA.Ramat,O.Carruba&G.Bernini(eds.).Papersfromthe7thInterna tionalConferenceonHistoricalLinguistics[C].Amsterdam:JohnBenjamins.109 122.

Craig,C.1991.WaystogoinRama:Acasestudyin

polygrammaticalization[A].InE.Traugott&B.Heine[C].Vol.2.455 492.

Fleischman,S.1982.TheFutureinThoughtand

Language[M].Cambridge:CUP.

Heine,B.,U.Claudi&F.Hunnemeyer.1991.

Grammaticalization:

AConceptualFramework

[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Heine,B.&T.Kuteva.2002.WorldLexiconof

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CUP.Hopper,P.J.&E.C.Traugott.1993.Grammati

calization[M].Cambridge:CUP.

Langacker,R.W.1991.FoundationsofCognitive

Grammar(Vol.&:Descriptive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

Langacker,R.W.2002.Concept,Image,andSymbol

(2ndedition)[M].Berlin:MoutondeGruyter.Palmer,F.R.1986.MoodandModality[M].Cam

bridge:CUP.

P rez,A.1990.Timeinmotion:Grammaticalization

ofthebegoingtoconstructioninEnglish[J].LaTrobeUniversityWorkingPapersinLinguistics3:49 64.

Quirk,R.,S.Greenbaum,G.Leech&J.Svartvik.

1985.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LondonandNewYork:Longman.Traugott,E.&E.K nig.1991.Thesemantics prag

maticsofgrammaticalizationrevisited[A].InE.

!

参考文献

Abraham,W.1989.Future typologieindengermanis

chenSprachen[A].InW.Abraham&T.Jans sen(eds.).Tempus Aspekt Modus[C].Tubin gen:MaxNiemeyer.345 389.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Traugott&B.Heine.[C].Vol.1.189 218.Tsangalidis,A.1999.WillandTha:AComparative

StudyoftheCategoryFuture[M].Thessaloniki.Greece:UniversityStudioPress.

黄伯荣(编),1996,#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

青岛出版社。

吕叔湘(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

务印书馆。

张道真,1994,#现代英语用法词典∃[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收稿日期:2006%05%17;

修改一稿,2006%12%8;修改二稿,2006%12%25

通讯地址:117570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社会

科学院(石)

410082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白)

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6年会在广州召开

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6年会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外语∃编辑部承办。会议由#现代外语∃主编王初明教授主持。广外副校长隋广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全国外语学刊研究会会长庄智象教授作会议主题报告。广外#现代外语∃编委会主任桂诗春教授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陈章云主任和#外国语言文学∃主编陈维振教授也应邀作了大会发言。

庄智象会长的报告 我国外语学术期刊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着重分析学术期刊存在的同质化、创新不足、缺乏个性、编辑力量不足、缺乏原创性成果、学术规范执行力不强、学术争鸣不够、宣传与对外交往不够等八大问题,并提出了 充实编辑队伍、调整定位、完善体制和机制、完善审稿制度、加强学术交流 等多项对策或措施,以进一步做好为外语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桂诗春教授就怎样防止学术腐败、严格公平处理稿件、是否收取版面费、期刊与本校教师关系、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文章刊用比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等许多相关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述;他还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希望,诸如多校合办较通俗的外语教学杂志,发挥期刊充当 编、读、作 三者交流平台的功能,关心读者,培养新人,等等。#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陈章云主要介绍该刊近年新措施,包括严格实行三审制;鼓励原创性研究论文,杜绝剽窃、抄袭现象;实行栏目主持人制度,充分运用学界专家与编者的合力,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增强办刊主体性,发挥刊物在学术研究中的引导作用。#外国语言文学∃陈维振从 创刊简史、办刊宗旨、学术地位、存在问题 四个方面介绍了该刊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的努力目标。

此外,与会者如#外语研究∃杨晓荣主编、#外语学刊∃李洪儒副主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严辰松主编等,也就四个 如何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审稿用稿过程中更好地为读者和作者服务?如何利用期刊不断提升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际期刊的办刊经验?如何在学术 反腐 中发挥期刊的作用?)问题展开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我国高校外语学刊共20家。会议决定,全国高校外语学刊研究会2007年会将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

(#现代外语∃编辑部报道)

!

2007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1期

issuesasindividualizedteachingandlearningrequirementsandindividualizedtests,turninggeneralEnglishinto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tcollegeanduniversity,andrethinkingChinesecollegeEnglishteachingsystem.

Theconceptualstructureoffuturemarkersandtheirlexicalresources,bySHIYuzhi&BAIJiehong(ForeignStud iesCollege,HunanNormalUniv.,Changsha410081,P.R.China),p.33

Fromtheperspectiveofconceptualstructureoffuturemarkers,thispaperaddressestheregularityofgrammat icalizationofthefuturemarkersinvariouslanguagesandthedifferentperiodsofthesamelanguage.Becausetheperceptionoftimecanbeonlybasedonmovementorchange,allfuturemarkersmustbegrammaticalizedfromverbs.Futureexpressionstypicallyrefertoaneventwhichistemporallydistantfromthespeakingtime,andindi catesintentionorpredictionforafutureevent.Therefore,thoselexicalitems,whichhavethepotentialtoevolvein tofuturemarkers,mustexpressactionswithvolitionthatimplyaspatialdistanceandcontainbothastartingpointandanendingpoint.Thepresentanalysisrevealsthenatureofcognitionofhumanbeingsontime.

Thesemanticandpragmaticfeaturesofimplicitarguments,byLIUZhengguang(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Hu nanUniv.,Changsha410082,P.R.China),p.43

Basedonacriticalexaminationofimplicitarguments,thepapercomestothefollowingconclusion:1)theviewbyRappaportHovavandLevin(1998)thatthepatientargumentofatransitiveverbmustbeexpressediswrong,oratleastpartiallywrong;2)Rice(1988)andDxion(1991)∋streatmentofjustexaminingthesemanticsoftheverbit selfcanonlygiveapartialpictureoftheview;3)notonlythesemanticsoftheverbbutalsothesemanticsandprag maticsofthepatientargumentareequallyimportantinmakingimplicitthepatientargumentofatransitiveverb.ThefindingsofthepaperalsodifferfromtheviewofFillmore(1986)thattheomissibilityofargumentsismarkedinthesemanticrepresentationoftheverb.

AnexperimentalstudyonthestorageunitsofEnglishwordsinEng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byCHENShifa,MIAOXingwei&FANGJie(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ShandongUniv.ofScienceandTechnology,Qingdao266510,P.R.China),p.51

ThepaperstudiesthestorageunitsofEnglishwordsinEng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basedonthedataobtainedfromapsycholinguisticexperiment.ItmainlyinvestigateshowtheacquiredEnglishcompoundwords,derivationalwordsandinflectionalwordsarestoredinEng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withaviewtoan sweringthefollowingthreequestions:(1)WhatisthestorageunitofEnglishcompoundwords?(2)WhatisthestorageunitofEnglishderivationalwords?and(3)WhatisthestorageunitofEnglishinflectionalwords?Bycom paringandanalyzingthesubjects respondingtimetocompoundwords,derivationalwordsandinflectionalwordsandtheircorrespondingmono morphemicwords,wefindthatthesethreekindsofwordsdonotsharethesamestor ageunit:compoundwordsandderivationalwordsarestoredasmorphemesinthementallexiconwhileinflectionalwordsaswholewords.TakingEnglishsimplewordsintoconsideration,wecometotheconclusionthatinourEng lish Chinesebilingualmentallexicon,somewordsarestoredasmorphemes,whileothersaswholewords.

Areviewofmonolingualdictionariesforadvancedlearnersofenglishinthe20thcentury,byTIANBing(NationalRe searchCentreforForeignLanguageEducation,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Beijing100089,P.R.China),p.62

Monolingualadvancedlearners dictionary(ALD)ofEnglishhasestablisheditsdistinctivefeaturesandprinci plesofcompilation.Thisarticlepresentsapanoramaofitsevolutionanddevelopment.Itfocuseson thebigfour OALD,LDOCE,COBUILD,&CIDE:theirfeatures,theirstructures,microandmacro,andtheirexploitationoflanguagetechnologies.ItalsoprobesintotheentrystructureofOALDasacasestudyandreflectsbrieflyonsomepairsofincompatiblerelationshipindictionarymaking,suchasentrycoveragevs.informationexplication,needofcomprehensionvs.production,andcompiler sperspectivevs.user sperspective.


相关文章

  • 长篇连载(二):我控告微软侵权的专利及其相关概念
  • 字词兼容代码的来源和我的发明专利 在我与微软公司的这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的专利侵权诉讼案中,微软公司承认微软拼音输入法对汉语拼音音节进行了编码,并且在对汉语拼音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使用了将拼音字符串的编码和拼音音节编码进行转化的处理方法,双方争 ...查看


  • 中小学英语教学纲要
  • 中小学英语教学纲要 升上六年级,就要面对紧张激烈的小升初.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英语的知识掌握都缺乏难度和深度,而且往往忽视了语法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语法系统,而名校的小升初英语的特点,就是题型丰富,题量大,难度高,尤其偏重于语 ...查看


  • 科技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 文章来源: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30007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指与 ...查看


  • 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及其来源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及其来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郑毅 [摘要]英语是古典语言的蓄水池.英语词汇吸收了诸多外来语和外来语素,其中尤其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了解它们的来源,掌握希腊语和拉丁语词根并熟悉其构词程序对理解英语词汇非常重 ...查看


  • 新概念英语的介绍
  • 摘要:<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是英语学习的经典教材,你是否还在为自己适 合学习新概念第几册,应该从哪册开始学起而疑惑呢? 一.新概念英语简介 <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 ...查看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 为帮助广大教师准确把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确保我省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取得成功,根据我省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江苏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
  •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欧洲人类学和语言学思想, 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 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 以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为己任.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 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 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极有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