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遣兴赏析

西江月(遣兴)赏析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⑴。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⑵。 注释

⑴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⑵《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译文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

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西江月(遣兴)赏析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⑴。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⑵。 注释

⑴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⑵《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译文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孟子》中有“‘燕可伐欤?’曰:‘可’”的句

子;《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的句子。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相关文章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
  •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全诗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赏析_作者辛弃疾.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言] 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 ...查看


  • [西江月]赏析
  • <西江月> 作者:贺铸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赏析]: 此词爱情词中的佳作.全词用笔句句紧逼,用意层层深入,沉郁顿挫,情厚意婉, ...查看


  •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原文|翻译|赏析
  •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 ...查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就是被称为"万丈文章光焰里,袖里珍奇补天医国,堪称词中之龙. ...查看


  • 西江月(遣兴)赏析 1
  •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⑴.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⑵. 注释 ⑴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⑵< ...查看


  • 情诗:苏轼[西江月]赏析
  •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 ...查看


  • 书香校园-美丽家园-校园诗歌赏析班会方案
  • 屯脚中学" 诗词进校园"主题班会 七年级(2)班--李治民 一.活动主题 "书香校园 美丽家园"2017年重庆环保网络晚会校园诗歌赏析班会 二.活动目的 为配合2017重庆环境保护直播晚会的宣传,进一 ...查看


  • [西江月]
  • <西江月><秋词> 备课人:马斌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时间:2015年12月 学习目标: 1.体会诗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二.课前检测. <西江月> ...查看


  •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赏析目录
  •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赏析目录: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2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2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