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的成语

安富尊荣

读音: ān fù zūn rïng

释义: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造句: 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不愧不作

读音: bù kuì bù zuî

释义: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不言而喻

读音: bù yán ãr yù

释义: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造句: 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曾经沧海

读音: cãng jīng cāng hǎi

释义: 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自: 《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造句: 老兄是曾经沧海,车皮底下也呆过三天三夜,这一点挤,而且不过两个钟头,不算什么,算不了什么。(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见识广

近义词: 见多识广 饱经沧桑

反义词: 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春风化雨

读音: chūn fēng huà yǔ

释义: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自: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造句: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用于赞颂师长的教诲得当

近义词:

存心养性

读音: cún xīn yǎng xìng

释义: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造句: 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二程全书·外书十二》) 用法: 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事天也。 ◎《二程全书·外书十二》 当务之急

读音: dāng wù zhī jí

释义: 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 《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造句: 今学者当务之急,曰中国古今史,曰泰东西古近史。(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判断语句中

近义词: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反义词: 遥遥无期

登山小鲁

读音: dēng shān xiǎo lǔ

释义: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造句: 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独善其身

读音: dú shàn qí shēn

释义: 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造句: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饭糗茹草

读音: fàn qiǔ rú cǎo

释义: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造句: 舜之饭糗茹草,舜之居深山之中,皆古书所记。(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孟子》)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生活清苦

近义词: 清茶淡饭

穷不失义

读音: qiïng bù shī yì

释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出自: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如弃敝屣

读音: rú qì bì xǐ

释义: 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豕交兽畜

读音: shǐ jiāo shîu chù

释义: 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出自: 《孟子·尽心上》:“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视如敝屣

读音: shì rú bì xǐ

释义: 敝屣:破鞋子。象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死于非命

读音: sǐ yú fēi mìng

释义: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自: 《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造句: 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指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习焉不察

读音: xī yān bù chá

释义: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自: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仰不愧天

读音: yǎng bù kuì tiān

释义: 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一毛不拔

读音: yī máo bù bá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自: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造句: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

反义词: 一掷千金 挥金如土

移气养体

读音: yí qì yǎng tǐ

释义: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放饭流歠

读音: fàng fàn liú chuî

释义: 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旧指没有礼貌。

出自: 《孟子·尽心上》:“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俯仰无愧

读音: fǔ yǎng wú kuì

释义: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问心无愧

近义词: 问心无愧

反义词:

孤臣孽子

读音: gū chãn niâ zǐ

释义: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造句: 我一个人留在苏州,真正成了一个孤臣孽子了。(郭沫若《革命春秋·脱离蒋介石以后》)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孤立的人

广土众民

读音: guǎng tǔ zhîng mín

释义: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出自: 《孟子·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造句: 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过化存神

读音: guî huà cún shãn

释义: 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出自: 《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鸡鸣而起

读音: jī míng ãr qǐ

释义: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自: 《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造句: 鸡鸣而起,孜孜焉,亦不为利。(唐·韩愈《上宰相书》)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形容勤奋不怠

近义词: 闻鸡起舞

进锐退速

读音: jǐn ruì tuì sù

释义: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出自: 《孟子·尽心上》:“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造句: 进锐退速,助长也;所恶于智者,为其凿助长也。(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孟子》)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久假不归

读音: jiǔ jiǎ bù guī

释义: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自: 《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造句: 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久假不归,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近义词: 逾期不归 有名无实

反义词: 完璧归赵

举一废百

读音: jǔ yī fâi bǎi

释义: 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出自: 《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

愧天怍人

读音: kuì tiān zuî rãn

释义: 怍:惭愧。对天对人,都感到惭愧。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良知良能

读音: liáng zhī liáng nãng

释义: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出自: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造句: 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清·恽敬《读孟子二》)

用法: 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亦然。 ◎清·恽敬《读孟子二》

摩顶放踵

读音: mï dǐng fàng zhǒng

释义: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自: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造句: 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章炳麟《变法箴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以身殉职

读音: yǐ shēn xùn zhí

释义: 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造句: (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以身许国 忠心耿耿

反义词: 苟且偷生 玩忽职守

引而不发

读音: yǐn ãr bù fā

释义: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造句: 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睟面盎背

读音: suì miàn àng bâi

释义: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用法: ~,阳发其华,归根复命,阴结其根也。 ◎宋·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 掘井及泉

读音: juã jǐng jǐ quán

释义: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处。比喻做事善始善终。

出自: 《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及泉,犹为弃井也。” 兼善天下

读音: jiān shàn tiān xià

释义: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自: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仁民爱物

读音: rãn mín ài wù

释义: 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用法: 至于畏天事神,~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下马冯妇

读音: xià mǎ fãng fù

释义: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攖;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用法: 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公”,如今要再去学那“~”,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弃之如敝屐

读音: qì zhī rú bì xǐ

释义: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造句: 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为敝屣。(明·赵弼《三贤传》)

用法: 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为敝屣。 ◎明·赵弼《三贤传》

居移气,养移体

读音: jū yí qì,yǎng yí tǐ

释义: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出自: 《孟子·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

安富尊荣

读音: ān fù zūn rïng

释义: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造句: 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不愧不作

读音: bù kuì bù zuî

释义: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不言而喻

读音: bù yán ãr yù

释义: 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造句: 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曾经沧海

读音: cãng jīng cāng hǎi

释义: 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出自: 《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造句: 老兄是曾经沧海,车皮底下也呆过三天三夜,这一点挤,而且不过两个钟头,不算什么,算不了什么。(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见识广

近义词: 见多识广 饱经沧桑

反义词: 初出茅庐 乳臭未干

春风化雨

读音: chūn fēng huà yǔ

释义: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自: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造句: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用于赞颂师长的教诲得当

近义词:

存心养性

读音: cún xīn yǎng xìng

释义: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造句: 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存心养性事天也。(《二程全书·外书十二》) 用法: 释氏只令人到知天处休了,更无~事天也。 ◎《二程全书·外书十二》 当务之急

读音: dāng wù zhī jí

释义: 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自: 《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造句: 今学者当务之急,曰中国古今史,曰泰东西古近史。(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判断语句中

近义词: 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

反义词: 遥遥无期

登山小鲁

读音: dēng shān xiǎo lǔ

释义: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造句: 三皇内文,九鼎丹法,莫不究其条贯,犹登山而小鲁;践其户庭,若披云而见日。(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主孟法师碑铭序》)

独善其身

读音: dú shàn qí shēn

释义: 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造句: 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饭糗茹草

读音: fàn qiǔ rú cǎo

释义: 饭、茹:吃;糗:干粮;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粮、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造句: 舜之饭糗茹草,舜之居深山之中,皆古书所记。(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孟子》)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生活清苦

近义词: 清茶淡饭

穷不失义

读音: qiïng bù shī yì

释义: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出自: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如弃敝屣

读音: rú qì bì xǐ

释义: 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豕交兽畜

读音: shǐ jiāo shîu chù

释义: 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出自: 《孟子·尽心上》:“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

视如敝屣

读音: shì rú bì xǐ

释义: 敝屣:破鞋子。象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死于非命

读音: sǐ yú fēi mìng

释义: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出自: 《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造句: 我三个若舍不得性命相帮他时,残酒为誓,教我们都遭横事,恶病临身,死于非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指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习焉不察

读音: xī yān bù chá

释义: 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自: 《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仰不愧天

读音: yǎng bù kuì tiān

释义: 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一毛不拔

读音: yī máo bù bá

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自: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造句: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

反义词: 一掷千金 挥金如土

移气养体

读音: yí qì yǎng tǐ

释义: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放饭流歠

读音: fàng fàn liú chuî

释义: 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旧指没有礼貌。

出自: 《孟子·尽心上》:“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俯仰无愧

读音: fǔ yǎng wú kuì

释义: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问心无愧

近义词: 问心无愧

反义词:

孤臣孽子

读音: gū chãn niâ zǐ

释义: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造句: 我一个人留在苏州,真正成了一个孤臣孽子了。(郭沫若《革命春秋·脱离蒋介石以后》)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孤立的人

广土众民

读音: guǎng tǔ zhîng mín

释义: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出自: 《孟子·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造句: 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过化存神

读音: guî huà cún shãn

释义: 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出自: 《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鸡鸣而起

读音: jī míng ãr qǐ

释义: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自: 《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造句: 鸡鸣而起,孜孜焉,亦不为利。(唐·韩愈《上宰相书》)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分句;形容勤奋不怠

近义词: 闻鸡起舞

进锐退速

读音: jǐn ruì tuì sù

释义: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出自: 《孟子·尽心上》:“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造句: 进锐退速,助长也;所恶于智者,为其凿助长也。(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孟子》)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久假不归

读音: jiǔ jiǎ bù guī

释义: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出自: 《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造句: 谢山《鲒埼亭集》本欲仿此,然谢山殁后,其遗稿为杭世骏借去,久假不归,后之编刻者,多未能如原恉也。(谢国桢《平景孙事辑·著述考》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近义词: 逾期不归 有名无实

反义词: 完璧归赵

举一废百

读音: jǔ yī fâi bǎi

释义: 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出自: 《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

愧天怍人

读音: kuì tiān zuî rãn

释义: 怍:惭愧。对天对人,都感到惭愧。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良知良能

读音: liáng zhī liáng nãng

释义: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出自: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造句: 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清·恽敬《读孟子二》)

用法: 孟子皆以仁义言之,言~亦然。 ◎清·恽敬《读孟子二》

摩顶放踵

读音: mï dǐng fàng zhǒng

释义: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自: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造句: 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章炳麟《变法箴言》)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不辞劳苦,舍己为人

以身殉职

读音: yǐ shēn xùn zhí

释义: 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出自: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造句: (白求恩)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以身许国 忠心耿耿

反义词: 苟且偷生 玩忽职守

引而不发

读音: yǐn ãr bù fā

释义: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造句: 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睟面盎背

读音: suì miàn àng bâi

释义: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用法: ~,阳发其华,归根复命,阴结其根也。 ◎宋·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 掘井及泉

读音: juã jǐng jǐ quán

释义: 掘:挖;及:到。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处。比喻做事善始善终。

出自: 《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及泉,犹为弃井也。” 兼善天下

读音: jiān shàn tiān xià

释义: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自: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仁民爱物

读音: rãn mín ài wù

释义: 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自: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用法: 至于畏天事神,~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下马冯妇

读音: xià mǎ fãng fù

释义: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出自: 《孟子·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攖;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用法: 还仗天祖之灵,才幸而作了个“失马塞公”,如今要再去学那“~”,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弃之如敝屐

读音: qì zhī rú bì xǐ

释义: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出自: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造句: 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为敝屣。(明·赵弼《三贤传》)

用法: 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为敝屣。 ◎明·赵弼《三贤传》

居移气,养移体

读音: jū yí qì,yǎng yí tǐ

释义: 指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奉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出自: 《孟子·尽心上》:“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人随着地位待遇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文章

  • [孟子]中的成语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 摘 要 <孟子>中的成语,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取向,其价值观不仅在历史上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核心,今天仍然能够成为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 <孟子> 成语 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分类号 H13 ...查看


  • 与孟子有关的常见成语
  • 与孟子有关的常见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 ...查看


  • [寡人之于国也]3
  • 寡人之于国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并背诵课 ...查看


  • 成语典故:脍炙人口
  • 成语典故: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 ...查看


  • 孔孟资料(一)
  •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参考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 ...查看


  • 孟子中的成语
  • 语焉不详--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修心养性--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 千变万化--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 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心有戚戚--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明察秋毫--明足以 ...查看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当前位置 >> 教学设计与反思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发布者: 王小霞 发布时间: 8/8/2011 PM 7:39:25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 ...查看


  • 2016届[论语十二则]复习资料
  • <论语十一章>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和<大 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q ...查看


  • 寡人之于国
  • 教学目标 1.读书明理,文以载道,理解把握文中孟子仁政思想. 2.文如其人,融会贯通,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1.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教具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