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与人生故事
一对孪生小姑娘跟随她们的妈妈走进玫瑰园去玩。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
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
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
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母亲听了深思起来„„
哲理分析:由于人们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结论也不同。我们要用辩证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学会两分法。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有一名医生发现一些酒鬼嗜酒如命,危害健康,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把几个酒鬼召集在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虫子放进盛满凉白开水的杯子中,虫子翻滚了几下,浮出水面,从杯壁上爬出来。医生说:“看来虫子会游泳,水不会淹死它”。于是,他就把这只“会游泳的虫子”,放进盛有白酒的杯子中,虫子挣扎了几下,不一会儿,它就直挺挺地漂在酒面上死了。
医生说:“酒不会淹死虫子,是酒把虫子杀死了。”并对酒鬼们说:“你们再喝酒,就和这条虫子一样,早晚会被酒杀死!”酒鬼们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有一个酒鬼嚷道:“我还要喝酒!”医生惊异地问他:“难道你不怕被酒杀死?”酒鬼说:“可以杀死肚子里的蛔虫。”虽然这是酒鬼的逻辑——为他喝酒寻找借口,却启发了医生。既然它能杀死蛔虫,那么能不能杀死细菌?最终导致发明了卫生酒精。
哲理分析:卫生酒精的发明源于“酒鬼”的一句话,医生运用了辩证思维的方法。
一天早上,一位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许诺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拼起这些碎片,我就给你二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
事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没有十分钟,小约翰
便拼好了。
牧师说:“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小约翰很轻松
的答道:“在世界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
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
的照片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着给了儿子二角五分钱。
启示:孩子用的是逆向思维。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小说有一段时间销售不畅,他便在报刊上刊
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本人年轻英俊,家有百万资产,希望获得和毛姆小说中主人公一样的爱情。结果毛姆的这一独特举动使他的小说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启示:毛姆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征婚”,使他的小说在短时间内
被抢购一空。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
可以抽香烟。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但他换
了一种问法,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许可,你知道他是怎么问的吗?
他这样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
然可以。”同样是抽烟和祈祷,祈祷时要求抽烟,那似乎意味着
对耶稣的不尊重;而抽烟时要求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
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启示:同样一个问题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启示:
据报载,有一次,日本的营销人员在一家饭店观察到“老外”饮茶,由于欧
洲人的鼻子较大,当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碰到杯沿上,若想
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失欧洲
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研制生产了
“斜口杯”,风靡了欧洲市场。
启示:从顾客的需要出发进行创新活动。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音,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
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
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
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
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
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启示:成人随着岁月的增长,思维受到了束缚,缺少了思维的创造性。而孩子则不然,少了许多束缚。21世纪的学生应该异想天开,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有一个公司通过很多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个临界点,再提高非常难。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人给老总出了主意,分析四个车间员工的构成。发
现第一个车间都是男性员工,好,就加了几个女性进去,效率提高,这叫男女搭
配,工作不累。第二个车间都是一些青年人,加了几个中老
年进去,老成持重,效率提高。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
加了几个年轻人进去,有新鲜活力,效率提高。那么第四个
车间呢?有老的少的,有男的也有女的,经分析发现,这个
车间都是本地人,于是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干,效
率提高。
启示:把结构变换一下就叫创新。创新到处有,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6W2H法,他把这
种提问模式叫做教人聪明的“八大贤人”。为此他写了一
首小诗:“我有几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
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
何时、何地、何去,还有一个西洋名,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1.Why 为什么需要创新?
2.What 创新的对象是什么?
3.Where 从什么地方着手?
4.Who 谁来承担创新任务?
5.When 什么时候完成?
6.How 怎样实施?
7.How Much 达到怎样的水平?
8.Which 几何?
启示:创新技法。
哲理与人生故事
一对孪生小姑娘跟随她们的妈妈走进玫瑰园去玩。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
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
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
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
母亲听了深思起来„„
哲理分析:由于人们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结论也不同。我们要用辩证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承认矛盾,坚持两点论,学会两分法。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有一名医生发现一些酒鬼嗜酒如命,危害健康,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把几个酒鬼召集在一起,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虫子放进盛满凉白开水的杯子中,虫子翻滚了几下,浮出水面,从杯壁上爬出来。医生说:“看来虫子会游泳,水不会淹死它”。于是,他就把这只“会游泳的虫子”,放进盛有白酒的杯子中,虫子挣扎了几下,不一会儿,它就直挺挺地漂在酒面上死了。
医生说:“酒不会淹死虫子,是酒把虫子杀死了。”并对酒鬼们说:“你们再喝酒,就和这条虫子一样,早晚会被酒杀死!”酒鬼们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有一个酒鬼嚷道:“我还要喝酒!”医生惊异地问他:“难道你不怕被酒杀死?”酒鬼说:“可以杀死肚子里的蛔虫。”虽然这是酒鬼的逻辑——为他喝酒寻找借口,却启发了医生。既然它能杀死蛔虫,那么能不能杀死细菌?最终导致发明了卫生酒精。
哲理分析:卫生酒精的发明源于“酒鬼”的一句话,医生运用了辩证思维的方法。
一天早上,一位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许诺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拼起这些碎片,我就给你二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
事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没有十分钟,小约翰
便拼好了。
牧师说:“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小约翰很轻松
的答道:“在世界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把这个
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
的照片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地图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着给了儿子二角五分钱。
启示:孩子用的是逆向思维。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小说有一段时间销售不畅,他便在报刊上刊
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本人年轻英俊,家有百万资产,希望获得和毛姆小说中主人公一样的爱情。结果毛姆的这一独特举动使他的小说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启示:毛姆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征婚”,使他的小说在短时间内
被抢购一空。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
可以抽香烟。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但他换
了一种问法,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许可,你知道他是怎么问的吗?
他这样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
然可以。”同样是抽烟和祈祷,祈祷时要求抽烟,那似乎意味着
对耶稣的不尊重;而抽烟时要求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
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启示:同样一个问题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启示:
据报载,有一次,日本的营销人员在一家饭店观察到“老外”饮茶,由于欧
洲人的鼻子较大,当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碰到杯沿上,若想
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失欧洲
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研制生产了
“斜口杯”,风靡了欧洲市场。
启示:从顾客的需要出发进行创新活动。
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音,否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
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
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
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在池塘中央挖了一
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
我只管摸鱼就是了。
启示:成人随着岁月的增长,思维受到了束缚,缺少了思维的创造性。而孩子则不然,少了许多束缚。21世纪的学生应该异想天开,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有一个公司通过很多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一个临界点,再提高非常难。怎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人给老总出了主意,分析四个车间员工的构成。发
现第一个车间都是男性员工,好,就加了几个女性进去,效率提高,这叫男女搭
配,工作不累。第二个车间都是一些青年人,加了几个中老
年进去,老成持重,效率提高。第三个车间都是中老年人,
加了几个年轻人进去,有新鲜活力,效率提高。那么第四个
车间呢?有老的少的,有男的也有女的,经分析发现,这个
车间都是本地人,于是加几个外地人进去,都拼命地干,效
率提高。
启示:把结构变换一下就叫创新。创新到处有,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6W2H法,他把这
种提问模式叫做教人聪明的“八大贤人”。为此他写了一
首小诗:“我有几位好朋友,曾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
真姓名,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
何时、何地、何去,还有一个西洋名,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1.Why 为什么需要创新?
2.What 创新的对象是什么?
3.Where 从什么地方着手?
4.Who 谁来承担创新任务?
5.When 什么时候完成?
6.How 怎样实施?
7.How Much 达到怎样的水平?
8.Which 几何?
启示:创新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