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工业化实现程度的评价

对我市工业化实现程度的评价

在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市委、市政府为我市经济发展定位为“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已实施了二、三年,现在我市“工业化”水平进展如何?本文想运用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揭示我市工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今后加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供各位代表和委员参考。

一、工业化的定义、计算方法。

(一)工业化的定义

工业化是任何现代化国家和地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化的历史过程。

从静态上讲,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活动已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为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形态。

从动态上讲,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活动在以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逐步趋向高级化,即GDP中农业生产的份额逐渐下降、工业生产的份额逐步上升,直至超过农业;同时,社会劳动者也将由农业领域向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及其他非农业产业逐步转移。

(二)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方法

工业化进程的评价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是否实现了工业化;而是工业化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评价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工业化主要依据增加值和劳动力两个标准:增加值标准的含义是,工业增加值超过了农业增加值;劳动

力标准的含义是,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超过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一个地区只有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标准,才能说这个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或称其已进入工业社会。如果两者都不满足,称之还处在农业化社会;如果满足了其中之一,称其进入了半工业化社会(或工业—农业地区)。

工业化程度评价可以用国际通用的工业化系数来反映,具体计算方法:工业化系数=工业增加值/工农业增加值+非农产业劳动力/全社会劳动力。二者比重直接相加,得出工业化系数,该系数越大,说明工业化水平越高。

二、我市工业化水平分析

(一)我市工业化水平对比

评价工业化进程所处的历史阶段,采用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居民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比例指标反映。按照国际通行的工业化标准(见表),综合上述各项因素,对照国际通行的工业化标准,从上表显示的数据中可以判断全国整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甘肃大部分指标仍处在初期阶段水平,少数指标接近中期水平。我市五项标准指标中,人均GDP(美元)和居民消费结构(食品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正在向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迈入,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为14.87%,远远低于工业化后期阶段20%的比例,城市化水平为83.30%,略高于后工业化时期80%的比例,说明我市的工业化不仅处于甘肃省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个别指标上

也遥遥领先于全国水平,我们已处于从工业化后期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的过度时期,这种现状是由于酒钢对我市工业产生的绝对影响所致。如果不考虑酒钢的因素,就地方而言,我们的工业化水平将大打折扣,基本上退回到甘肃省的工业化水平。(注:因国家和甘肃省2001年的有关部门数据未公布使用,所以我们只能用2000年的数据作比较,而实际上2001年我市人均GDP(美元)、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费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降低,我市工

注:以上为2000年数据

(二)我市工业化现状分析

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我市工业化水平在全省14个地、市、州名列前茅,按照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霍夫曼系数(轻重工业之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等指标体系,来考察我市工业化发展水平,我们计算出2000年我市工业化水平系数为1.79,比兰州市1.44的系数多0.3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系数

1.11多0.6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1.77多0.02个百分点,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到嘉峪关的工业化步伐迅猛,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如我市的工业化水平发展不均衡,资源优势未能形成区域优势,吸收消化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仍属典型的资源化经济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制约我市的城市化水平。

1、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国际标准的工业化考核指标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15%时,该国或

该地区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两者比重为40%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两者比重为35%,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到后工业化时期,两者之间的比重仅为30%。2000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为70.33%(其中轻重工业之比为2.1:97.9),远远高于全国44.3%和甘肃省33.3%的比例,说明我市工业化发展失衡,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导致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我们一直对重工业的投入远远高于对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投入,造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相比发展滞后(当然,这和我市农业比重小有一定关系),第三产业整体水平较低,表现出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2、我市工业结构单一,地方工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市工业结构以酒钢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2001年其增加值占我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9%,地方工业企业增加值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8%,而且主要以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制造和钢铁产品的粗加工为主,由于地方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金量低,市场竞争乏力,近年来,产品一直受到周边地区同行业产品的竞争,处于下降趋势。同时,在酒钢公司自成一体形势下形成的黑色冶炼、电力、建材等工业群体在带动地方经济上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进而使地方工业既不能利用大企业的原材料产品和先进技术和辐射能量,无法实现经济链上的对接,不能对地方经济起支撑和凝聚作用,资源优势未能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3、地方工业化产业步伐滞缓。我市工业主要特点是驻嘉企业强,市属企业弱。2001年驻嘉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为92.47%,市属工业企业总产值只占总产值的7.53%。说明我市

地方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乏力,还不能成为拉动地方工业化的主力军。地方工业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一定品牌和知名度的“拳头产品”,我们依靠酒钢发展的一些加工业全都因和酒钢重复而被淘汰以致破产,如何激发工业企业的发展后劲,大力促进地方工业发展,成为这几年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继1997年地方工业企业进行改制后,2000年为激活地方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又提出“两个臵换”的改制方法,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由于地方工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思想,以及企业经营者资金短缺、独立经营的信心不足等原因,地方工业改革的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大多数企业还在生存线上挣扎,很难论及后续发展。

(三)嘉峪关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1、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为嘉峪关市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酒钢是我市工业最主要的增长点,目前,酒钢提出的再造一个“新酒钢”发展战略正在实施中,五年建设一个新酒钢,产值翻一番,我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工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这不仅将提升我市工业在全省的名次,而且将成为我市经济腾飞的最主要的基础。

2、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导向是我市工业化发展的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步伐,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出了“一退二保三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地方工业企业的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使地方工业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政府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促使工业化水平的提升。2002年4月市委、市政府放开了对户籍制度的管理,促使大批工商业主和其他人员进入我市参加经济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市非农产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非农产业劳动力和全社会劳动力的比值将逐渐向1靠近,这样将不断促进我市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三、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切入点

2001年,我国顺利的加入了“WTO”,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国内外各种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是全面贯彻“工业旅游城市”战略思想,实现我市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的唯一捷径。在继续推进工业化这一进程中,我们可做里外两篇大文章:一方面对内走“依托酒钢,发展特色”之路,在酒钢新产品上进行深挖掘、深加工,开发高科技产品,同时培植和组建地方企业集团,把地方工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是继续优化经济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同时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一)依托酒钢,把嘉峪关市发展成为以酒钢产品为原料的西部钢铁产品城。要推进我市工业化发展,必须依托酒钢,以酒钢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是发展壮大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围绕酒钢新上“不锈钢”项目,开发和研制不锈钢生产、生活新产品,着力打造一个西部“不锈钢产品城”。

(二)培植和组建地方企业集团,把地方工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在我市区域内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多扶持像大友公司这样的地方小巨人,支撑地方工业。

(三)抓好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结构调整,尽快做大、做强轻工业,形成规模优势,适当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要做好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规模,就要抓好这些优势项目。我市优势项目一是在重工业产品的研制开发上,二是在地方轻工业产品的规模发展上。鉴于我市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特点,在今后工业生产的投入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优先发展轻工业产品的规模化、科技化,如在白酒、乳制品、纯净水、棉纺织、服装加工业内,可以凝聚行业的合力,实行对内竞争,对外联营的机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造传统产品,开发研制科技、生态新产品,形成一批像“哈药集团”这样的企业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产品”来。

(四)继续优化工业经济环境,大力推进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加快“嘉东工业园”建设,努力提高地方工业化水平。前面我们所涉及的一些工业发展方向和具体项目实施,靠政府投资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大我市吸引外资的力度,从政策和其他方面给投资者尽多的优惠,促使项目尽快落实,从而加快地方工业化进程。

虽然我市工业化领先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时,要有效地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稳定发展。

对我市工业化实现程度的评价

在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明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市委、市政府为我市经济发展定位为“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已实施了二、三年,现在我市“工业化”水平进展如何?本文想运用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揭示我市工业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今后加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供各位代表和委员参考。

一、工业化的定义、计算方法。

(一)工业化的定义

工业化是任何现代化国家和地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化的历史过程。

从静态上讲,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活动已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为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形态。

从动态上讲,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活动在以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逐步趋向高级化,即GDP中农业生产的份额逐渐下降、工业生产的份额逐步上升,直至超过农业;同时,社会劳动者也将由农业领域向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及其他非农业产业逐步转移。

(二)工业化进程的评价方法

工业化进程的评价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是否实现了工业化;而是工业化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评价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工业化主要依据增加值和劳动力两个标准:增加值标准的含义是,工业增加值超过了农业增加值;劳动

力标准的含义是,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超过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一个地区只有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标准,才能说这个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或称其已进入工业社会。如果两者都不满足,称之还处在农业化社会;如果满足了其中之一,称其进入了半工业化社会(或工业—农业地区)。

工业化程度评价可以用国际通用的工业化系数来反映,具体计算方法:工业化系数=工业增加值/工农业增加值+非农产业劳动力/全社会劳动力。二者比重直接相加,得出工业化系数,该系数越大,说明工业化水平越高。

二、我市工业化水平分析

(一)我市工业化水平对比

评价工业化进程所处的历史阶段,采用人均GDP、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居民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比例指标反映。按照国际通行的工业化标准(见表),综合上述各项因素,对照国际通行的工业化标准,从上表显示的数据中可以判断全国整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甘肃大部分指标仍处在初期阶段水平,少数指标接近中期水平。我市五项标准指标中,人均GDP(美元)和居民消费结构(食品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正在向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迈入,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为14.87%,远远低于工业化后期阶段20%的比例,城市化水平为83.30%,略高于后工业化时期80%的比例,说明我市的工业化不仅处于甘肃省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个别指标上

也遥遥领先于全国水平,我们已处于从工业化后期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发展的过度时期,这种现状是由于酒钢对我市工业产生的绝对影响所致。如果不考虑酒钢的因素,就地方而言,我们的工业化水平将大打折扣,基本上退回到甘肃省的工业化水平。(注:因国家和甘肃省2001年的有关部门数据未公布使用,所以我们只能用2000年的数据作比较,而实际上2001年我市人均GDP(美元)、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费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降低,我市工

注:以上为2000年数据

(二)我市工业化现状分析

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我市工业化水平在全省14个地、市、州名列前茅,按照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霍夫曼系数(轻重工业之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等指标体系,来考察我市工业化发展水平,我们计算出2000年我市工业化水平系数为1.79,比兰州市1.44的系数多0.3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系数

1.11多0.6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1.77多0.02个百分点,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到嘉峪关的工业化步伐迅猛,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如我市的工业化水平发展不均衡,资源优势未能形成区域优势,吸收消化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仍属典型的资源化经济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制约我市的城市化水平。

1、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国际标准的工业化考核指标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为15%时,该国或

该地区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两者比重为40%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两者比重为35%,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到后工业化时期,两者之间的比重仅为30%。2000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为70.33%(其中轻重工业之比为2.1:97.9),远远高于全国44.3%和甘肃省33.3%的比例,说明我市工业化发展失衡,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导致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我们一直对重工业的投入远远高于对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投入,造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相比发展滞后(当然,这和我市农业比重小有一定关系),第三产业整体水平较低,表现出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2、我市工业结构单一,地方工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市工业结构以酒钢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为主,2001年其增加值占我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9%,地方工业企业增加值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8%,而且主要以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制造和钢铁产品的粗加工为主,由于地方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金量低,市场竞争乏力,近年来,产品一直受到周边地区同行业产品的竞争,处于下降趋势。同时,在酒钢公司自成一体形势下形成的黑色冶炼、电力、建材等工业群体在带动地方经济上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进而使地方工业既不能利用大企业的原材料产品和先进技术和辐射能量,无法实现经济链上的对接,不能对地方经济起支撑和凝聚作用,资源优势未能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3、地方工业化产业步伐滞缓。我市工业主要特点是驻嘉企业强,市属企业弱。2001年驻嘉企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为92.47%,市属工业企业总产值只占总产值的7.53%。说明我市

地方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乏力,还不能成为拉动地方工业化的主力军。地方工业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一定品牌和知名度的“拳头产品”,我们依靠酒钢发展的一些加工业全都因和酒钢重复而被淘汰以致破产,如何激发工业企业的发展后劲,大力促进地方工业发展,成为这几年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继1997年地方工业企业进行改制后,2000年为激活地方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又提出“两个臵换”的改制方法,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由于地方工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思想,以及企业经营者资金短缺、独立经营的信心不足等原因,地方工业改革的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示出来,大多数企业还在生存线上挣扎,很难论及后续发展。

(三)嘉峪关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1、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为嘉峪关市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酒钢是我市工业最主要的增长点,目前,酒钢提出的再造一个“新酒钢”发展战略正在实施中,五年建设一个新酒钢,产值翻一番,我市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工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这不仅将提升我市工业在全省的名次,而且将成为我市经济腾飞的最主要的基础。

2、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导向是我市工业化发展的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步伐,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出了“一退二保三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地方工业企业的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使地方工业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政府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将促使工业化水平的提升。2002年4月市委、市政府放开了对户籍制度的管理,促使大批工商业主和其他人员进入我市参加经济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市非农产业劳动力总量的增长,非农产业劳动力和全社会劳动力的比值将逐渐向1靠近,这样将不断促进我市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三、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切入点

2001年,我国顺利的加入了“WTO”,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国内外各种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是全面贯彻“工业旅游城市”战略思想,实现我市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的唯一捷径。在继续推进工业化这一进程中,我们可做里外两篇大文章:一方面对内走“依托酒钢,发展特色”之路,在酒钢新产品上进行深挖掘、深加工,开发高科技产品,同时培植和组建地方企业集团,把地方工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是继续优化经济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同时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一)依托酒钢,把嘉峪关市发展成为以酒钢产品为原料的西部钢铁产品城。要推进我市工业化发展,必须依托酒钢,以酒钢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是发展壮大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围绕酒钢新上“不锈钢”项目,开发和研制不锈钢生产、生活新产品,着力打造一个西部“不锈钢产品城”。

(二)培植和组建地方企业集团,把地方工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在我市区域内组建企业集团公司,多扶持像大友公司这样的地方小巨人,支撑地方工业。

(三)抓好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结构调整,尽快做大、做强轻工业,形成规模优势,适当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要做好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规模,就要抓好这些优势项目。我市优势项目一是在重工业产品的研制开发上,二是在地方轻工业产品的规模发展上。鉴于我市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特点,在今后工业生产的投入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优先发展轻工业产品的规模化、科技化,如在白酒、乳制品、纯净水、棉纺织、服装加工业内,可以凝聚行业的合力,实行对内竞争,对外联营的机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造传统产品,开发研制科技、生态新产品,形成一批像“哈药集团”这样的企业规模大、产品档次高、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产品”来。

(四)继续优化工业经济环境,大力推进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加快“嘉东工业园”建设,努力提高地方工业化水平。前面我们所涉及的一些工业发展方向和具体项目实施,靠政府投资是不可能的,只有加大我市吸引外资的力度,从政策和其他方面给投资者尽多的优惠,促使项目尽快落实,从而加快地方工业化进程。

虽然我市工业化领先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时,要有效地吸收和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促进工业化进程的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 地质矿产勘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上)
  • 牵头处室:勘查储量处 参与单位: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 第一章  重庆市社会经济及其新型工业化发展状况 第一节  我市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 重庆市简称渝,是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祖国西南腹地,东与湖北省.湖南省接壤,南接贵州黔北,西与四 ...查看


  •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赣州市人民政府 二OO 三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 1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 ...查看


  •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都把其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目前科技服务业已呈现出 ...查看


  • 东莞是社会工作1+7文件
  • 东莞市社会工作"1+7"文件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方针,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 ...查看


  •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建筑的调查与建议
  • 郑州市政协城市建设委员会 建筑是我国三大高能耗行业之一,数量巨大的各类建筑,在其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三分之一,并占用和消耗着大量的土地.水.原材料等多种资源,对生态环境亦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而绿色建筑则是指在全 ...查看


  • 关于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若干意见
  • 关于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若干意见 甬政发[2010]80号 2010-09-10 访问次数: 146 信息来源:宁波市政府办公厅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我市标准化工作科学.全面 ...查看


  • 建立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建立工厂化育苗中心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 ...查看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可持续发展 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崔元磊(昭通渔洞水库管理局) 摘要:本文就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现状和保护.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 渔洞水库 昭通渔洞水库 ...查看


  • 绩效考评经验交流材料
  •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绩效考评_理论研究_理论研究_机关建设网 首 页 时政要闻 组织工作 宣传工作 反腐倡廉 理论研究 群团工作 教育培训 资料中心 - 工作动态 - 党建研究 - 组织建设 - 党员之家 - 时代先锋 - 宣传思想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