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建筑的调查与建议

郑州市政协城市建设委员会

建筑是我国三大高能耗行业之一,数量巨大的各类建筑,在其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三分之一,并占用和消耗着大量的土地、水、原材料等多种资源,对生态环境亦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而绿色建筑则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和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国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自1992年国家实施发展绿色建筑战略举措以来,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绿色建筑的整体思路、政策措施、标准体系、保障机制,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持续稳步推进,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出了明确阐述。《通知》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切实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建设。”《通知》指出“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完成北方取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通知》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新阶段。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对此,应当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和领悟,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力提速。

(二)我市的现实状况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1、应对气候条件的迫切要求。郑州市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采暖制冷周期长达8个月左右,其能耗已占具建筑能耗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我市又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达2300小时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再生能源,对我市而言,具有更直接、更现实、更高效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市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建建筑持续大幅增长。据市统计部门的数据,2012年,我市建筑在建面积825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新开工面积2169.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7%,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伴随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会错失良机,留下历史性遗憾,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会使今后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成本更高。3、资源禀赋状况的迫切要求。我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是长期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土地面积还将不断下降。据我市《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2005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到2020年,既使通过占补平衡,人均耕地也将下降到0.5亩左右,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我市又是严重的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而且大多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功能区达标率低,属于典型的水源型和水质型并存的缺水城市。据市水务部门对我市水资源状况分析,既使南水北调通水后,我市的水供需矛盾依然非常严峻。因而,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节约用水,更显得刻不容缓。4、改善我市大气质量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据近期发布的7月份全国74个城市大气质量监测结果,我市大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九位,形势十分严峻。而导致大气污染的燃煤、汽车尾气、扬尘三大污染源,其中两项都与建筑的建造、使用、拆除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建筑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燃煤污染和扬尘污染,改善大气质量,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市发展绿色建筑已呈现出良好开端。近年来,我市顺应发展绿色建筑的形势要求,不断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在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经过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市建委等相关部门的调研论证,今年初正式形成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和《郑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方案》,明确了我市发展绿色建筑的目标任务、责任体系、推进机制,并成立了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例会制度,强化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性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我市已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6项,其中3项一星级设计标识、1项一星级运行标识和2项二星级运行标识,面积逾80万平方米,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1200多万平方米。已初步选定了5个绿色建筑试点项目,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河南盛天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制砖示范基地,形成了年处理建筑垃圾26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建成了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混凝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企业18家,总生产能力达到了6.8亿块标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量约330万吨,为我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去年国家两部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的激励政策,今年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中,再次强调要加大政策激励,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建筑给予财政资金奖励,要求国家相关部委研究制定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土地转让等方面的政策,并提出在土地招拍挂出让规划条件中,要明确绿色建筑的建设用地比例。按照国家的要求,国内许多城市已先后制定了地方政府的激励政策,对发展绿色建筑起到重要的激励引导作用。对此,我市建设、财政部门虽然已于今年6月份赴西安、昆明等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为制定《郑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了必要的调研准备,但至今尚未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政策。

(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绿色建筑国家标准相继颁布,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我省也制定了部分绿色建筑标准,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规范依据。而我市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体系的建设则较为迟缓,相关技术导则还正在研究编制之中,难以适应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与先进城市存在差距。近年来,虽然我市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总体看,与先进城市相比起步晚、启动慢,推进力度不够。目前,全国已经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达1000多个,其中深圳95个、苏州87个、南京31个、武汉31个,而我市仅有6个,相比之下显得较为落后。

(四)社会认知度不高。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市社会层面对绿色建筑知识知之不多,不少人认识模糊,甚至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屋顶绿化或建筑立面绿化,把建筑绿化与绿色建筑混为一谈。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发展绿色建筑宣传工作亟待加强。

三、建议

(一)编制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应当有计划、有目标、有序健康向前推进。作为省会城市,我市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走前头、率先发展的责任。应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精神,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我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按照提速提质、切实具体、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确定目标任务、扩大推广范围、明确主攻方向,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相关部门,纳入我市节能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到2020年,郑州市建成绿色建筑标准的比重率达到国家要求,接近全国先进城市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居领先地位”的奋斗目标。

(二)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强力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利国利民、受益永恒,同时又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政府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发展初期阶段,政府的重视程度、政策的支持力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决定着工作推进速度和质量。因此,建议政府应把发展绿色建筑列入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尽快制定出支持绿色建筑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首要的是应明确绿色建筑奖励标准,出台《郑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国家奖励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建议我市财政应对达到一星、二星、三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分别给予5元/平方米、15元/平方米、30元/平方米的奖励资金。同时,应抓紧研究制定容积率奖励、用地优先方面的具体政策,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设计、建造、使用等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三)坚持因地制宜,建立标准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必须有一套科学完整、切合地方实际的标准体系为遵循。鉴于目前我市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和明年将大面积、强制性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抓紧编制我市地方性标准已迫在眉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发展绿色建筑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框架,按照轻重缓急,尽快委托市直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年底前应正式颁布《郑州市绿色建筑组织实施导则》、《郑州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郑州市绿色建筑施工方法》等相关技术标准,为明年大面积推行绿色建筑提供依据。标准的编制,既要把握好共性问题,更要结合我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色、比较优势、民俗习惯相适应,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抓住薄弱环节,力求重点突破。一是改良集中供热方式,大力推行计量收费。长期以来,我市冬季集中供暖一直采用按房屋单位面积收费的供热方式,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近年来,虽然相关部门在按热量计量收费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推进步履缓慢。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下决心改变这种被动状况。建设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条文,新建建筑一律按照分户计量进行设计、施工、验收。集中供热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应切实履行职责,加快既有建筑分户计量改造步伐,将已经实行分户控制的既有建筑分户计量改造列入年度城建计划,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已经具备分户计量条件的,今冬供暖应全部实行按照热量计量收费。同时,应将《郑州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纳入我市明年的立法计划,为我市规范集中供热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丰富优势,促进太阳能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我市作为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坚持把太阳能高效利用作为再生资源利用的重中之重,将太阳能热水利用作为发展绿色建筑的强制性措施,11层以下的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与建筑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同时投入使用,高层建筑也应结合建筑实际情况,按照“三统一、一同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推广运用。

(五)加快发展步伐,城乡同步推进。发展绿色建筑应从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出发,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谋划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渐次。目前,我市“四类”社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大批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项目已经启动。按照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14年仅六县(市)和上街区就将规划建设300多个合村并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如果按照目前我市确定的“发展绿色建筑在取得三年示范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而实现由城区向村镇建筑延伸”的计划执行,我市将会错失村镇发展绿色建筑的最佳时机。因此,建议我市调整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在城市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着力推进村镇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市政府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县(市)区发展绿色建筑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和服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真正使农村和城市一样,享受到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六)加强过程监管,严格评价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是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建设、规划、土地、房管、城管等相关部门,应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形成相互衔接、共同监督、高效服务的联动机制。坚持从源头抓起,规划、设计、用地、施工、配套设施、房屋销售等环环相扣。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中介机构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确保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全过程处于有效监控之中。同时,应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积极培育和推行第三方评价,严格按照国家、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标识等级评价,实事求是地确定标识等级,凡达不到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星级标准或未按图施工的,必须予以整改。

(七)培训业务骨干,强化能力建设。发展绿色建筑蕴含着许多新理念、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要求,需要有一支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能够担当重任的业务骨干队伍。因此,应切实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将绿色建筑相关政策、知识作为各类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建设主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提出明确要求,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对主要业务骨干培训,继而对各类专业工程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为我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创造条件。

(八)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发展绿色建筑离不开社会公众的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因而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主动使用节能产品,自觉地保护环境,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社会氛围,共同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郑州而努力奋斗。

郑州市政协城市建设委员会

建筑是我国三大高能耗行业之一,数量巨大的各类建筑,在其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约三分之一,并占用和消耗着大量的土地、水、原材料等多种资源,对生态环境亦产生着较大的影响。而绿色建筑则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和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国家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自1992年国家实施发展绿色建筑战略举措以来,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绿色建筑的整体思路、政策措施、标准体系、保障机制,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持续稳步推进,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做出了明确阐述。《通知》要求“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切实推进绿色工业建筑建设。”《通知》指出“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完成北方取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通知》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新阶段。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发展绿色建筑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对此,应当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和领悟,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力提速。

(二)我市的现实状况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1、应对气候条件的迫切要求。郑州市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采暖制冷周期长达8个月左右,其能耗已占具建筑能耗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我市又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达2300小时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再生能源,对我市而言,具有更直接、更现实、更高效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市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建建筑持续大幅增长。据市统计部门的数据,2012年,我市建筑在建面积825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5%;新开工面积2169.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7%,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伴随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将会错失良机,留下历史性遗憾,不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会使今后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成本更高。3、资源禀赋状况的迫切要求。我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是长期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土地面积还将不断下降。据我市《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析,2005年,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到2020年,既使通过占补平衡,人均耕地也将下降到0.5亩左右,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我市又是严重的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而且大多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功能区达标率低,属于典型的水源型和水质型并存的缺水城市。据市水务部门对我市水资源状况分析,既使南水北调通水后,我市的水供需矛盾依然非常严峻。因而,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的节约用地、节约用水,更显得刻不容缓。4、改善我市大气质量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据近期发布的7月份全国74个城市大气质量监测结果,我市大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九位,形势十分严峻。而导致大气污染的燃煤、汽车尾气、扬尘三大污染源,其中两项都与建筑的建造、使用、拆除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建筑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燃煤污染和扬尘污染,改善大气质量,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市发展绿色建筑已呈现出良好开端。近年来,我市顺应发展绿色建筑的形势要求,不断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在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经过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市建委等相关部门的调研论证,今年初正式形成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和《郑州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方案》,明确了我市发展绿色建筑的目标任务、责任体系、推进机制,并成立了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例会制度,强化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性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我市已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6项,其中3项一星级设计标识、1项一星级运行标识和2项二星级运行标识,面积逾80万平方米,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1200多万平方米。已初步选定了5个绿色建筑试点项目,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河南盛天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制砖示范基地,形成了年处理建筑垃圾26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建成了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混凝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企业18家,总生产能力达到了6.8亿块标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量约330万吨,为我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去年国家两部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的激励政策,今年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中,再次强调要加大政策激励,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建筑给予财政资金奖励,要求国家相关部委研究制定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土地转让等方面的政策,并提出在土地招拍挂出让规划条件中,要明确绿色建筑的建设用地比例。按照国家的要求,国内许多城市已先后制定了地方政府的激励政策,对发展绿色建筑起到重要的激励引导作用。对此,我市建设、财政部门虽然已于今年6月份赴西安、昆明等城市进行了学习考察,为制定《郑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做了必要的调研准备,但至今尚未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政策。

(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经过多年的努力,绿色建筑国家标准相继颁布,标准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我省也制定了部分绿色建筑标准,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了规范依据。而我市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体系的建设则较为迟缓,相关技术导则还正在研究编制之中,难以适应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与先进城市存在差距。近年来,虽然我市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总体看,与先进城市相比起步晚、启动慢,推进力度不够。目前,全国已经绿色建筑认证的项目达1000多个,其中深圳95个、苏州87个、南京31个、武汉31个,而我市仅有6个,相比之下显得较为落后。

(四)社会认知度不高。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我市社会层面对绿色建筑知识知之不多,不少人认识模糊,甚至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屋顶绿化或建筑立面绿化,把建筑绿化与绿色建筑混为一谈。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发展绿色建筑宣传工作亟待加强。

三、建议

(一)编制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应当有计划、有目标、有序健康向前推进。作为省会城市,我市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走前头、率先发展的责任。应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精神,在《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我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按照提速提质、切实具体、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确定目标任务、扩大推广范围、明确主攻方向,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各相关部门,纳入我市节能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到2020年,郑州市建成绿色建筑标准的比重率达到国家要求,接近全国先进城市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居领先地位”的奋斗目标。

(二)政府积极引导,政策强力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利国利民、受益永恒,同时又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政府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发展初期阶段,政府的重视程度、政策的支持力度起着关键性作用,决定着工作推进速度和质量。因此,建议政府应把发展绿色建筑列入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尽快制定出支持绿色建筑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首要的是应明确绿色建筑奖励标准,出台《郑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国家奖励标准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建议我市财政应对达到一星、二星、三星级标准的绿色建筑,分别给予5元/平方米、15元/平方米、30元/平方米的奖励资金。同时,应抓紧研究制定容积率奖励、用地优先方面的具体政策,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设计、建造、使用等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

(三)坚持因地制宜,建立标准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必须有一套科学完整、切合地方实际的标准体系为遵循。鉴于目前我市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和明年将大面积、强制性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抓紧编制我市地方性标准已迫在眉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发展绿色建筑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框架,按照轻重缓急,尽快委托市直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年底前应正式颁布《郑州市绿色建筑组织实施导则》、《郑州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郑州市绿色建筑施工方法》等相关技术标准,为明年大面积推行绿色建筑提供依据。标准的编制,既要把握好共性问题,更要结合我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色、比较优势、民俗习惯相适应,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抓住薄弱环节,力求重点突破。一是改良集中供热方式,大力推行计量收费。长期以来,我市冬季集中供暖一直采用按房屋单位面积收费的供热方式,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近年来,虽然相关部门在按热量计量收费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工作推进步履缓慢。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下决心改变这种被动状况。建设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条文,新建建筑一律按照分户计量进行设计、施工、验收。集中供热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应切实履行职责,加快既有建筑分户计量改造步伐,将已经实行分户控制的既有建筑分户计量改造列入年度城建计划,力争“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已经具备分户计量条件的,今冬供暖应全部实行按照热量计量收费。同时,应将《郑州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纳入我市明年的立法计划,为我市规范集中供热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丰富优势,促进太阳能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我市作为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坚持把太阳能高效利用作为再生资源利用的重中之重,将太阳能热水利用作为发展绿色建筑的强制性措施,11层以下的多层建筑和小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必须与建筑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同时投入使用,高层建筑也应结合建筑实际情况,按照“三统一、一同时”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推广运用。

(五)加快发展步伐,城乡同步推进。发展绿色建筑应从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出发,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谋划发展思路、确定发展渐次。目前,我市“四类”社区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大批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项目已经启动。按照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14年仅六县(市)和上街区就将规划建设300多个合村并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如果按照目前我市确定的“发展绿色建筑在取得三年示范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而实现由城区向村镇建筑延伸”的计划执行,我市将会错失村镇发展绿色建筑的最佳时机。因此,建议我市调整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在城市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着力推进村镇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市政府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县(市)区发展绿色建筑工作的指导、监督、考核和服务,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真正使农村和城市一样,享受到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六)加强过程监管,严格评价制度。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是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建设、规划、土地、房管、城管等相关部门,应各尽其责、相互支持,形成相互衔接、共同监督、高效服务的联动机制。坚持从源头抓起,规划、设计、用地、施工、配套设施、房屋销售等环环相扣。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中介机构应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确保绿色建筑项目建设全过程处于有效监控之中。同时,应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积极培育和推行第三方评价,严格按照国家、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标识等级评价,实事求是地确定标识等级,凡达不到项目立项时确定的星级标准或未按图施工的,必须予以整改。

(七)培训业务骨干,强化能力建设。发展绿色建筑蕴含着许多新理念、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要求,需要有一支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能够担当重任的业务骨干队伍。因此,应切实加强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将绿色建筑相关政策、知识作为各类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建设主管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提出明确要求,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对主要业务骨干培训,继而对各类专业工程师分期分批进行培训,为我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创造条件。

(八)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发展绿色建筑离不开社会公众的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因而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程度,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主动使用节能产品,自觉地保护环境,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社会氛围,共同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郑州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4 信息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驻马店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市政协于20 ...查看


  • 关于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的若干建议
  • 关于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 生态市创建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 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入闱全国生态城市竞争力十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今年,将是我市创建工作攻坚克难之年 ...查看


  • 关于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的调查与思考
  •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调查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东接.北扩.南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加速实施,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与之不相谐和的是:部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镇驻地村违法违章建设现象有所抬头,已经严重影响 ...查看


  • 关于我市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下)====营造良好环境 助推"小微"壮大
  • 营造良好环境 助推"小微"壮大 --关于我市小微企业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下)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邮政储蓄银行南阳市分行信贷员到方城县亨源棉织有限公司了解生产经营状况. 本报记者 古城 通讯员 薛少鹏 摄 南阳 ...查看


  • 十堰学前教育调查报告
  • 十堰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曾跃霞 周勤慧 于娜 李晓军 郑传芹 (郧阳师专教育系 湖北十堰 442000) [摘 要]作为鄂豫皖渝毗邻中心城市的十堰市,近几年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2011年开始实施的三年行动计划,尤其是前任中共 ...查看


  • 合肥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议书
  • 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 项目建设的前提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五"期间,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育为 ...查看


  • 关于市人大代表有关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
  • 关于市人大代表有关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主任 李志高 (2010年9月13日)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通知要求,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将今年以来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以及今天视察的有关建议的办理情况简要 ...查看


  •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
  • 2004年第4-5期(总第235期)2004年5月25日 编者按: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活动主题是:"深化创模成果,建设生态杭州".围绕 ...查看


  • 郑州市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郑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 金 鑫 2011年1月26日,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作为省会,郑州如何把握战略机遇,如何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的构想,而要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必须转变经济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