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

昆明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其它材料部份) 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 艺术与传媒学院 编辑出版 09级 蒋启迪 王勇 2013-5-21

教 务 处 制

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

摘要:网络编辑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种种缘由导致当代网络编辑风气日趋低俗化,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当前形势对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刻不容缓。政府部门、网络编辑自身和受众三方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合力应对,以促成网络编辑职业道德日趋规范化,营造健康的网络编辑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关键词:网络编辑;职业道德;低俗化;规范

Abstract: Network editor is the creator and disseminator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roducts, bear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Various reasons lead to the network editor atmosphe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vulgar, or even violate the law and discipline of the phenomen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editing occupation morals an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standardize network editing occupation moral brook without dela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network editor and the audience from all three parties shall take active efforts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and to facilitate the network editor occupation moral standard, besides, create a healthy network edit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do what little one can to help.

Keywords: network editor; occupation moral; vulgarization; specification

介于网络编辑工作的媒介环境为网络,而互联网的受众又具有匿名性、分散性等特点,加之万维网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不良信息一经传播,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挽回的。当前的网站通常是属于企事业性质,自负盈亏,广告成为了网站的主要收入,无怪乎网络编辑会为了获得利益而放弃职业道德,网络文化低俗之风继而泛滥。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文化又是我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规范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是迫在眉睫的,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

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新闻媒体和通信业的发展对信誉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的一项研究证明,人均传媒量和电话普及与国民之间的信任程度有着显著道德正相比的关系。” (加注释)“这里的前提是,媒体传播的必须是真实的信息,一个社会中,如果媒体说假话,假冒伪劣就很容易盛行。”(加注释)正是因为网络编辑职业道德在调整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各类利益关系的同时,对社会整体的道德进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所以,加强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刻不容缓。

一、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种职业规范,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没有确定的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职业道德规范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其主要内容是对员工的义务要求(标准多元化),它代表着不同职业可能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承载着职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较为深远。

职业道德规范既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的范畴,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及要求,但是不管在任何企业,它都具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编辑工作的双重属性——既创造物质产品又创造精神产品,所以编辑工作人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而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从事网络信息传播活动的人,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利益关系是道德的调节对象。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正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保障网络编辑工作者职业目标的实现,促进网络信息传播良性发展,进而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传统的纸质媒体编辑工作往往遵循着一定的工作时间,且要发布的信息需要经过层层把关,较为严谨。“在传统媒体中,编辑代表着社会控制系统对大众传播起着一种信息过滤器的作用,他们是政府制定的大众传播体质的执行者。因为编辑们最先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源,他们代表媒体做出是否予以传播、选择何种信息并以何种形式表

现信息等等的取舍。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编辑的把关。”[1]

传统的纸质媒介编辑的职业规范内容包括:热爱编辑工作,专心致志于编辑工作;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件稿件、精益求精地做出精神产品,以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好稿件的筛选工作。

与之相比,网络编辑的工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要求都相对较为宽松。网络编辑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编辑好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终端上传到网站上为广大网民浏览及下载,较为随意。“网络再给新闻工作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也让虚假新闻、新闻抄袭、新闻侵权等网络编辑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更加突出” [2]

网络编辑和传统的新闻工作相比,有许多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因素的差异,而对其职业内涵的开掘,以及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还处于进行之中。由于工作环境为网络媒介,所以网络编辑人员需要在遵守传统的纸质媒介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同时遵守时代所提出的新的职业规范要求。网络操作环境要求网络编辑人员具有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懂得SEO的基础知识,因为网站的建设以及呈现与网络编辑人员的努力密不可分;网站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盈利,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人员要懂得线上营销知识;网络相比传统媒介的突出优点就是反馈的及时性,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人员亟需与作者及读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二、网络编辑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成因

“中新社援引新京报6月10日的报道称,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7月1日之后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并定期报告计算机销售数量和软件安装数量。这款软件具备拦截淫秽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工信部等几部委使用中央财政资金4,170万元买断其一年服务供全社会免费使用。”[3]

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重视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今不良网站的猖獗,同时也表明国家的管制可以作为辅助网络编辑来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以其开放性以及低门槛的特性,可以发挥群众道德监督作用,而网络也可以

作为“第四权力”来帮助政府管理国家。海南一校长性侵幼女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得沸沸扬扬,舆论的压力绕过了校长与当地的医院、公安局等串通好设置的壁垒,最终将该校长绳之以法,是网络编辑强大能力的体现。然而,当今的网络编辑文化环境还存在着以下令人无法忽视的不良现象:

(一)内容低俗化倾向

从“犀利哥”、“凤姐”、“小月月”等在网络上的走红,可以看出网络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低俗之风愈演愈烈,忽视了作为一个媒体人在传播过程中所要担负起的社会责任,违背了作为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当代的“元芳体”、“无节操”等词汇的频繁出现,以及大尺度淫秽视频的广泛流传,“干露露”、“湿露露”凭借“卖肉”而“闻名”,都明显表现出当代网络编辑内容日趋低俗化。

三亚海天聚会,由此爆出的嫩模进行不正当交易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十分讽刺的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嫩模被人肉出竟然是变性人。各种无下限的信息传播,表明当前网络环境世风日下。

以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为例,2008年2月份,陈冠希的一系列不雅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艳照门的女主角包括知名女明星阿娇、张柏芝等,照片尺度较大,影响十分恶劣。直至今日,相关照片仍然在网络上流传,且相关后续报道一直持续不断。网络编辑将这些照片编辑上传之后,的确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八卦等心理,但是完全忽视了网络这个开放性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易于接触的。在网络的不良影响下,在新浪报道的新闻中竟然指出,陈冠希已经赫然成为一部分当代中小学生的偶像,并且受到上海等发达城市贵妇们的追捧。当今我国上网人数的一半以上都是广大的青少年,如此低俗的照片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网络编辑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各种虚假新闻、炒作

不同学者对虚假新闻、炒作的表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着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夸大其词的

失实报道、违反常识的误导性报道。”[4]

网络红人的兴起与“炒作”不无联系,每一个火起来的所谓网络红人,其背后都有着相应的炒作团队,比如“芙蓉姐姐”“小葡萄”等。而炒作的惯用手段,就是虚假新闻。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且门槛较低,所以有些网站往往会受到金钱的诱惑,不负责任地刊登不实新闻以博人眼球,这就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真实性原则。 《中国好声音》也充斥着炒作,该节目的热播与其选手自身感人的故事不无关系,而在决赛之后的后续关注中,广大网民发现自己当初所支持的选手,并非像是节目组所宣传的那样每一个都有着感人的身世。就拿吉克隽逸来说,他在比赛中经常强调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以及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而在网友“人肉搜索”之下,才发现她不仅有着一个富二代的男友,平时的生活也十分富足,虚假的包装与宣传,欺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之后“学院派”的刘欢老师在参与访谈节目时也声称:“好节目是拿真实的事件说事,故事不是做出来的。”当初在网上大肆宣传的节目组明显是为了吸引受众,却完全不顾所发布信息真实与否,置职业道德规范于不顾。

前段时间安徽女孩在京坠亡之后,有网友发布了一条其遭保安强暴后跳楼的信息,一时间被大量转发,引发了网友的口水战,后被证实是假消息,但这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对于自媒体的反思。在《乌合之众》(这是什么书?不需要加注释?)中也有阐述,由于我国网民目前整体素质不高,也由于我国政府的透明度不够高,所以大部分网民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很容易引起“网络暴动”,这时候就要求网络编辑能够发挥自己的“把关人”作用,对于自媒体的信息进行过滤与筛选。

美国学者约斯特有过一段关于假新闻不是新闻的精彩论述。他说:“真实性就是判别真正新闻的准绳。”“新闻是对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报告,或者是对某种存在状态的一种报告,如果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或者这种状态根本就不存在,那么这个报告就是伪造的;它既然是伪造的,就不能算是新闻。有些虚构的、捏造的、假的事情,可能以新闻的姿态出现,但它总不失为一种欺蒙,这种欺蒙有时出于故意,有时出于被骗和误解,但不管怎样,这些完全荒谬的产品,我们尽可以用各种名称叫它,

而不能称它为新闻。[5]

(三)侵犯隐私权等非法倾向

上述的陈冠希事件中,陈冠希本人自然不会将私照公之于众,那么偷窃这些照片并将之公然放到网上的行为,显然是侵犯了陈冠希的个人隐私权。各大明星如周迅,被偷拍或者私人信息不小心泄露,从而引发人们的热议,这些情况屡见不鲜。但是这本身就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在私人领域的行为被强行暴露到公共领域,是对于隐私权的不尊重。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那么私生活的领域自然比普通人要小很多,但是寻常的老百姓也常常会受到隐私权侵犯之苦。腾讯 QQ的聊天记录、上网的浏览痕迹„„这些全部都给我们的隐私安全带来威胁,更有甚者,还会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胁。由于电脑中木马病毒或者是遭到黑客的入侵,导致电脑里的私密信息被别人非法窃取,之后信息持有者以将信息放到网上作为要挟、勒索受害人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必将引起有关部门的深思,否则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缺失,必将成为引起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当今的网络编辑文化环境存在的以上不良现象,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同属违反了网络编辑道德的行为,但却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情况。就目前国内网络编辑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网络编辑道德失守是在道德意识薄弱的前提下发生的,由于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还不规范,往往网络编辑在不经意之间,就做出了不道德的网络传播行为。例如介于网络网络新闻有着超强的时效性,这使得一部分网络编辑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花费时间来确定新闻的真实性,没有足够的调查研究,导致了大量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信息在网上流传。与之相对的是极少数的网络道德失守,是在有意或者明知违反了道德的约束的情况下做出了极端违反网络编辑职业道德的行为,即称之为网络犯罪。

(四)受到国家管制,无法获得完全的自由

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开始,就有许多学者不断探讨有关出版的自由问题。事实上,网络已经成为与电视、报纸、广播并存的四大媒介,网络媒介作为传播媒介

的一种,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朱令事件可以看到,在作为自媒体的群众纷纷表达对于朱令事件的关注时,新浪微博对此现象采取“禁言”政策,删除所有相关帖。这让人不禁联想起阿特休尔提出的“权利的媒介”一说,如若网络媒介最终是被权利操纵,那么我们所期待的公共领域将被侵占,也将影响到我国媒介整体的公信力。

每一件事情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导火线。根据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当今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由于我国网络编辑的准入门槛较低,所以现有的网络编辑团队,比起专业的传统纸媒编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网络编辑人员一般是从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了很多技术困难。

其次,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普通大众也可以作为所谓“编辑”,在自己的空间内写下自己的看法,这就使得网上编辑出来的内容缺乏专业性。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尽完善,部分网络编辑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发表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以及道德规范的内容,这也导致了所编辑的内容会倾向于庸俗化与非法性。

再次,由于我国对于网络的监督管理正处于发展和完善期,对于网络不良性息的控制还有待提高,对于网络违法和网络犯罪缺乏全面的法律法规,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再加上传统的职业道德对于虚拟世界中的网络编辑的约束力不够明显,从而导致了一部分网络编辑臣服于利益的诱惑而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在打破底线却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实例的带动下,一部分网络编辑转而从事破坏网络稳定,传播不良信息,丢弃了道德来换取利益。

最后,由于网站主要是自负盈亏,由于同类型的网站之间的利益竞争日渐激烈,所以为了盈利,网络编辑可能会更急倾向于迎合受众和广告主的需要,“一

些虚假新闻的产生、出笼,是迎合受众心理需要的结果,是传播者以异化方式保持与受众亲密关系的产物。” [6]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得网络文化与传统媒体的正统思想有所偏差。“草根文化”虽然贴近受众贴近生活,但是与高雅艺术的分野也比较大,会不可避免地降低网站内容的档次,与文化指导人们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初衷相悖,甚至助长了网络坏境的不良之风。

三、网络编辑职业道德急需规范

由于网络新闻已经成为当代信息交流的主流渠道,网络新闻编辑是“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员”。 故网络新闻的编辑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编辑对于受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就是“迎合”与“引导”的关系。为了迎合受众,网络编辑是否坚守职业道德,也就成了左右舆论向导的严重问题。如果置传媒的社会责任于不顾,忽视“引导”功能,破坏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往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损 害 真 新 闻 、好 新 闻 的 价 值 ,损害当事人的形象和权利,给有关当事人带来形象、声誉、心理、经济甚至人身的损害。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如果假新闻仅仅是损害有关当事人和当事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就罢了,事实上,一些假新闻还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虚假新闻对网民的大面积“蒙骗”。通常而言,读者对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极大的信心,假新闻一旦出笼到未被戳穿之前,往往是不会被怀疑的,这就造成受众“群体受害”,形成受众认知上的偏差。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因技术的优越更容易讹传,从而加深对受众和现实社会的危害假新闻对社会舆论导向的消极影响。受众不再相信它说的是真的,舆论导向又何从谈起?毫无疑义,假新闻会影响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一贯性,使正确的舆论导向受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以“PX项目落户昆明”为例,在该事件的报道中,网络编辑具有“议程设置”的作用,若网络编辑在报道的过程中,着重于报道PX项目的落户所带来的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那么难免会在受众的脑海中形成“刻板印象”。或是利用“洗牌作弊法”等传播方法,将PX会对环境造成

的不良影响少报道或不报道,必将影响公众的判断取向,同时也会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原则。网络媒介庞大的受众,要求网络编辑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秉承客观公正等原则发挥媒介引导舆论,以整合社会的功能。

四、解决方案以及前景展望

当代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时也是由众多原因导致的,必须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以下从政府、网络编辑自身、受众三个方面,提出现实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政府角度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大众传媒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传媒职业精神,牢固树立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增强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培育,提高其鉴别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整治大众传播机构,建立一套较为活跃的大众传媒批评机制。同时制定完善网络编辑的相关法律,只有将对虚假新闻的治理纳入法律的范畴,让有关的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法律的层次上来为网络编辑职业道德提供最后的屏障。

从网络编辑自身来说,要“增强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批判性的开放思维;开发网络文化的全球传播能力”。 [7]在网络环境中依然要做到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而“网络编辑是我国新闻工作者中的一部分,作为网络信息的编辑者、发布者和网上舆论的掌控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编辑必须遵循的宣传规律,较强的舆论导向意识是其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8]网络编辑必须有着清醒的角色认知和职业道德认知,通过职业教育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内涵,维护新闻传播的社会秩序。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行在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注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报警。”这句话对于网络编辑同样适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网络编辑的道德规范。

从受众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施自己的监督权力,对于一些包含恶俗信息的网站,坚决不要点击,同时及时向网站的管理员举报,为整治网络环境的低俗化作出一份贡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素质,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为整个大众文化不断变得高雅出一份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上网用户的增多,国家教育部门势必要加强网络 编辑人员的培养,而网络编辑专业人才也会相应增多,所以未来网络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必定将会有所提高。

“网络编辑作为新兴职业,其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通过网络编辑员职业资 格培训、鉴定等诸多措施,把网络编辑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网络编辑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当前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9]网络时代给新闻编辑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编辑行业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以及发展平台,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尤其是网络编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对网络挑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反馈读者。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笔者的心情无法平静,本文的完成既是笔者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更是导师王飞跃副教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的结果。在整个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导师都给了我精心的指导、热忱的鼓励和支持,他多次询问论文的写作进程,多次为我批阅文章并提出修改意见,他的精心点拨为我开拓了研究视野,修正了写作思路,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 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都给了学生很大感触,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此,学生谨向导师致以最真挚的感激和最崇高的敬佩之情。 另外,我还需要特别感谢杨开湘教授、罗树志副教授和张纪寒副教授等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之恩。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您们身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您们谆谆的教导,伟大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终生难忘,

永远鞭策我前进。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再者,还要感谢四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我寝室的姐妹们,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共同度过了太多的美好时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我们即将分离的时刻,我别无他话,衷心的 祝愿大家一路走好、前程似锦、一生平安幸福。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您们赐予我生命,感谢您们二十多年来对我 的养育之恩,更感谢您们不管多苦多难对我学业始终如一的理解与支持。

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向您们 说一声: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参考文献:

[1]李苓.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M] .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黄瑚、钟瑛.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4-238

[3]http://www.west263.com/info/html/xingyezixun/yejiedongtai/20090610/150793.html

[4]辛哲、文济,中国记者虚假新闻的表现、危害及对策----坚决制止虚假新闻座谈

会报道综述【J】,中国记者,2005,(7):12-13.

[5] 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第8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陈力丹.虚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J】新闻记者.2002.(2):22-23参考文献:

[7]郭海鹰 . 网络编辑人才媒介素养培育初探[J] . 教育学术月刊 2010年10月

[8]黄彬.论网络编辑人员的新闻职业素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

[9] 秦州:《网络新闻编辑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昆明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其它材料部份) 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 艺术与传媒学院 编辑出版 09级 蒋启迪 王勇 2013-5-21

教 务 处 制

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

摘要:网络编辑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种种缘由导致当代网络编辑风气日趋低俗化,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当前形势对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刻不容缓。政府部门、网络编辑自身和受众三方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合力应对,以促成网络编辑职业道德日趋规范化,营造健康的网络编辑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关键词:网络编辑;职业道德;低俗化;规范

Abstract: Network editor is the creator and disseminator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products, bear th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Various reasons lead to the network editor atmosphe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vulgar, or even violate the law and discipline of the phenomen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editing occupation morals and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standardize network editing occupation moral brook without delay. Government departments, network editor and the audience from all three parties shall take active efforts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and to facilitate the network editor occupation moral standard, besides, create a healthy network editing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do what little one can to help.

Keywords: network editor; occupation moral; vulgarization; specification

介于网络编辑工作的媒介环境为网络,而互联网的受众又具有匿名性、分散性等特点,加之万维网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不良信息一经传播,所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挽回的。当前的网站通常是属于企事业性质,自负盈亏,广告成为了网站的主要收入,无怪乎网络编辑会为了获得利益而放弃职业道德,网络文化低俗之风继而泛滥。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文化又是我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规范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是迫在眉睫的,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

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新闻媒体和通信业的发展对信誉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的一项研究证明,人均传媒量和电话普及与国民之间的信任程度有着显著道德正相比的关系。” (加注释)“这里的前提是,媒体传播的必须是真实的信息,一个社会中,如果媒体说假话,假冒伪劣就很容易盛行。”(加注释)正是因为网络编辑职业道德在调整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各类利益关系的同时,对社会整体的道德进步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所以,加强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刻不容缓。

一、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种职业规范,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没有确定的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职业道德规范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其主要内容是对员工的义务要求(标准多元化),它代表着不同职业可能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承载着职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较为深远。

职业道德规范既属于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法的范畴,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及要求,但是不管在任何企业,它都具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编辑工作的双重属性——既创造物质产品又创造精神产品,所以编辑工作人员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而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从事网络信息传播活动的人,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利益关系是道德的调节对象。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正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保障网络编辑工作者职业目标的实现,促进网络信息传播良性发展,进而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传统的纸质媒体编辑工作往往遵循着一定的工作时间,且要发布的信息需要经过层层把关,较为严谨。“在传统媒体中,编辑代表着社会控制系统对大众传播起着一种信息过滤器的作用,他们是政府制定的大众传播体质的执行者。因为编辑们最先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源,他们代表媒体做出是否予以传播、选择何种信息并以何种形式表

现信息等等的取舍。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编辑的把关。”[1]

传统的纸质媒介编辑的职业规范内容包括:热爱编辑工作,专心致志于编辑工作;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件稿件、精益求精地做出精神产品,以保障出版物的质量;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好稿件的筛选工作。

与之相比,网络编辑的工作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要求都相对较为宽松。网络编辑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编辑好的内容,通过互联网终端上传到网站上为广大网民浏览及下载,较为随意。“网络再给新闻工作带来信息便捷的同时,也让虚假新闻、新闻抄袭、新闻侵权等网络编辑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更加突出” [2]

网络编辑和传统的新闻工作相比,有许多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因素的差异,而对其职业内涵的开掘,以及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还处于进行之中。由于工作环境为网络媒介,所以网络编辑人员需要在遵守传统的纸质媒介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同时遵守时代所提出的新的职业规范要求。网络操作环境要求网络编辑人员具有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懂得SEO的基础知识,因为网站的建设以及呈现与网络编辑人员的努力密不可分;网站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盈利,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人员要懂得线上营销知识;网络相比传统媒介的突出优点就是反馈的及时性,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人员亟需与作者及读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二、网络编辑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成因

“中新社援引新京报6月10日的报道称,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7月1日之后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并定期报告计算机销售数量和软件安装数量。这款软件具备拦截淫秽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工信部等几部委使用中央财政资金4,170万元买断其一年服务供全社会免费使用。”[3]

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重视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今不良网站的猖獗,同时也表明国家的管制可以作为辅助网络编辑来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以其开放性以及低门槛的特性,可以发挥群众道德监督作用,而网络也可以

作为“第四权力”来帮助政府管理国家。海南一校长性侵幼女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得沸沸扬扬,舆论的压力绕过了校长与当地的医院、公安局等串通好设置的壁垒,最终将该校长绳之以法,是网络编辑强大能力的体现。然而,当今的网络编辑文化环境还存在着以下令人无法忽视的不良现象:

(一)内容低俗化倾向

从“犀利哥”、“凤姐”、“小月月”等在网络上的走红,可以看出网络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低俗之风愈演愈烈,忽视了作为一个媒体人在传播过程中所要担负起的社会责任,违背了作为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当代的“元芳体”、“无节操”等词汇的频繁出现,以及大尺度淫秽视频的广泛流传,“干露露”、“湿露露”凭借“卖肉”而“闻名”,都明显表现出当代网络编辑内容日趋低俗化。

三亚海天聚会,由此爆出的嫩模进行不正当交易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十分讽刺的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嫩模被人肉出竟然是变性人。各种无下限的信息传播,表明当前网络环境世风日下。

以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为例,2008年2月份,陈冠希的一系列不雅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艳照门的女主角包括知名女明星阿娇、张柏芝等,照片尺度较大,影响十分恶劣。直至今日,相关照片仍然在网络上流传,且相关后续报道一直持续不断。网络编辑将这些照片编辑上传之后,的确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八卦等心理,但是完全忽视了网络这个开放性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易于接触的。在网络的不良影响下,在新浪报道的新闻中竟然指出,陈冠希已经赫然成为一部分当代中小学生的偶像,并且受到上海等发达城市贵妇们的追捧。当今我国上网人数的一半以上都是广大的青少年,如此低俗的照片无疑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网络编辑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各种虚假新闻、炒作

不同学者对虚假新闻、炒作的表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着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捕风捉影的疑似新闻、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夸大其词的

失实报道、违反常识的误导性报道。”[4]

网络红人的兴起与“炒作”不无联系,每一个火起来的所谓网络红人,其背后都有着相应的炒作团队,比如“芙蓉姐姐”“小葡萄”等。而炒作的惯用手段,就是虚假新闻。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且门槛较低,所以有些网站往往会受到金钱的诱惑,不负责任地刊登不实新闻以博人眼球,这就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真实性原则。 《中国好声音》也充斥着炒作,该节目的热播与其选手自身感人的故事不无关系,而在决赛之后的后续关注中,广大网民发现自己当初所支持的选手,并非像是节目组所宣传的那样每一个都有着感人的身世。就拿吉克隽逸来说,他在比赛中经常强调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以及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而在网友“人肉搜索”之下,才发现她不仅有着一个富二代的男友,平时的生活也十分富足,虚假的包装与宣传,欺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之后“学院派”的刘欢老师在参与访谈节目时也声称:“好节目是拿真实的事件说事,故事不是做出来的。”当初在网上大肆宣传的节目组明显是为了吸引受众,却完全不顾所发布信息真实与否,置职业道德规范于不顾。

前段时间安徽女孩在京坠亡之后,有网友发布了一条其遭保安强暴后跳楼的信息,一时间被大量转发,引发了网友的口水战,后被证实是假消息,但这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对于自媒体的反思。在《乌合之众》(这是什么书?不需要加注释?)中也有阐述,由于我国网民目前整体素质不高,也由于我国政府的透明度不够高,所以大部分网民缺乏辨别真假新闻的能力,很容易引起“网络暴动”,这时候就要求网络编辑能够发挥自己的“把关人”作用,对于自媒体的信息进行过滤与筛选。

美国学者约斯特有过一段关于假新闻不是新闻的精彩论述。他说:“真实性就是判别真正新闻的准绳。”“新闻是对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报告,或者是对某种存在状态的一种报告,如果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或者这种状态根本就不存在,那么这个报告就是伪造的;它既然是伪造的,就不能算是新闻。有些虚构的、捏造的、假的事情,可能以新闻的姿态出现,但它总不失为一种欺蒙,这种欺蒙有时出于故意,有时出于被骗和误解,但不管怎样,这些完全荒谬的产品,我们尽可以用各种名称叫它,

而不能称它为新闻。[5]

(三)侵犯隐私权等非法倾向

上述的陈冠希事件中,陈冠希本人自然不会将私照公之于众,那么偷窃这些照片并将之公然放到网上的行为,显然是侵犯了陈冠希的个人隐私权。各大明星如周迅,被偷拍或者私人信息不小心泄露,从而引发人们的热议,这些情况屡见不鲜。但是这本身就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在私人领域的行为被强行暴露到公共领域,是对于隐私权的不尊重。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那么私生活的领域自然比普通人要小很多,但是寻常的老百姓也常常会受到隐私权侵犯之苦。腾讯 QQ的聊天记录、上网的浏览痕迹„„这些全部都给我们的隐私安全带来威胁,更有甚者,还会造成人身安全的威胁。由于电脑中木马病毒或者是遭到黑客的入侵,导致电脑里的私密信息被别人非法窃取,之后信息持有者以将信息放到网上作为要挟、勒索受害人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必将引起有关部门的深思,否则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缺失,必将成为引起社会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当今的网络编辑文化环境存在的以上不良现象,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同属违反了网络编辑道德的行为,但却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情况。就目前国内网络编辑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网络编辑道德失守是在道德意识薄弱的前提下发生的,由于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还不规范,往往网络编辑在不经意之间,就做出了不道德的网络传播行为。例如介于网络网络新闻有着超强的时效性,这使得一部分网络编辑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花费时间来确定新闻的真实性,没有足够的调查研究,导致了大量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信息在网上流传。与之相对的是极少数的网络道德失守,是在有意或者明知违反了道德的约束的情况下做出了极端违反网络编辑职业道德的行为,即称之为网络犯罪。

(四)受到国家管制,无法获得完全的自由

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开始,就有许多学者不断探讨有关出版的自由问题。事实上,网络已经成为与电视、报纸、广播并存的四大媒介,网络媒介作为传播媒介

的一种,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朱令事件可以看到,在作为自媒体的群众纷纷表达对于朱令事件的关注时,新浪微博对此现象采取“禁言”政策,删除所有相关帖。这让人不禁联想起阿特休尔提出的“权利的媒介”一说,如若网络媒介最终是被权利操纵,那么我们所期待的公共领域将被侵占,也将影响到我国媒介整体的公信力。

每一件事情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导火线。根据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当今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由于我国网络编辑的准入门槛较低,所以现有的网络编辑团队,比起专业的传统纸媒编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网络编辑人员一般是从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了很多技术困难。

其次,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普通大众也可以作为所谓“编辑”,在自己的空间内写下自己的看法,这就使得网上编辑出来的内容缺乏专业性。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尽完善,部分网络编辑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发表可能会违反相关法律以及道德规范的内容,这也导致了所编辑的内容会倾向于庸俗化与非法性。

再次,由于我国对于网络的监督管理正处于发展和完善期,对于网络不良性息的控制还有待提高,对于网络违法和网络犯罪缺乏全面的法律法规,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和制裁,再加上传统的职业道德对于虚拟世界中的网络编辑的约束力不够明显,从而导致了一部分网络编辑臣服于利益的诱惑而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在打破底线却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实例的带动下,一部分网络编辑转而从事破坏网络稳定,传播不良信息,丢弃了道德来换取利益。

最后,由于网站主要是自负盈亏,由于同类型的网站之间的利益竞争日渐激烈,所以为了盈利,网络编辑可能会更急倾向于迎合受众和广告主的需要,“一

些虚假新闻的产生、出笼,是迎合受众心理需要的结果,是传播者以异化方式保持与受众亲密关系的产物。” [6]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得网络文化与传统媒体的正统思想有所偏差。“草根文化”虽然贴近受众贴近生活,但是与高雅艺术的分野也比较大,会不可避免地降低网站内容的档次,与文化指导人们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初衷相悖,甚至助长了网络坏境的不良之风。

三、网络编辑职业道德急需规范

由于网络新闻已经成为当代信息交流的主流渠道,网络新闻编辑是“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员”。 故网络新闻的编辑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编辑对于受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就是“迎合”与“引导”的关系。为了迎合受众,网络编辑是否坚守职业道德,也就成了左右舆论向导的严重问题。如果置传媒的社会责任于不顾,忽视“引导”功能,破坏网络编辑的职业道德往往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损 害 真 新 闻 、好 新 闻 的 价 值 ,损害当事人的形象和权利,给有关当事人带来形象、声誉、心理、经济甚至人身的损害。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如果假新闻仅仅是损害有关当事人和当事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就罢了,事实上,一些假新闻还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虚假新闻对网民的大面积“蒙骗”。通常而言,读者对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拥有极大的信心,假新闻一旦出笼到未被戳穿之前,往往是不会被怀疑的,这就造成受众“群体受害”,形成受众认知上的偏差。尤其是在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因技术的优越更容易讹传,从而加深对受众和现实社会的危害假新闻对社会舆论导向的消极影响。受众不再相信它说的是真的,舆论导向又何从谈起?毫无疑义,假新闻会影响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一贯性,使正确的舆论导向受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以“PX项目落户昆明”为例,在该事件的报道中,网络编辑具有“议程设置”的作用,若网络编辑在报道的过程中,着重于报道PX项目的落户所带来的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那么难免会在受众的脑海中形成“刻板印象”。或是利用“洗牌作弊法”等传播方法,将PX会对环境造成

的不良影响少报道或不报道,必将影响公众的判断取向,同时也会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原则。网络媒介庞大的受众,要求网络编辑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秉承客观公正等原则发挥媒介引导舆论,以整合社会的功能。

四、解决方案以及前景展望

当代网络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时也是由众多原因导致的,必须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以下从政府、网络编辑自身、受众三个方面,提出现实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政府角度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大众传媒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传媒职业精神,牢固树立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增强对受众媒介素养的培育,提高其鉴别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整治大众传播机构,建立一套较为活跃的大众传媒批评机制。同时制定完善网络编辑的相关法律,只有将对虚假新闻的治理纳入法律的范畴,让有关的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法律的层次上来为网络编辑职业道德提供最后的屏障。

从网络编辑自身来说,要“增强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批判性的开放思维;开发网络文化的全球传播能力”。 [7]在网络环境中依然要做到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而“网络编辑是我国新闻工作者中的一部分,作为网络信息的编辑者、发布者和网上舆论的掌控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编辑必须遵循的宣传规律,较强的舆论导向意识是其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8]网络编辑必须有着清醒的角色认知和职业道德认知,通过职业教育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内涵,维护新闻传播的社会秩序。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行在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注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报警。”这句话对于网络编辑同样适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最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网络编辑的道德规范。

从受众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施自己的监督权力,对于一些包含恶俗信息的网站,坚决不要点击,同时及时向网站的管理员举报,为整治网络环境的低俗化作出一份贡献;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精神素质,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为整个大众文化不断变得高雅出一份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上网用户的增多,国家教育部门势必要加强网络 编辑人员的培养,而网络编辑专业人才也会相应增多,所以未来网络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必定将会有所提高。

“网络编辑作为新兴职业,其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通过网络编辑员职业资 格培训、鉴定等诸多措施,把网络编辑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网络编辑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当前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9]网络时代给新闻编辑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编辑行业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以及发展平台,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尤其是网络编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对网络挑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反馈读者。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笔者的心情无法平静,本文的完成既是笔者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更是导师王飞跃副教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的结果。在整个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导师都给了我精心的指导、热忱的鼓励和支持,他多次询问论文的写作进程,多次为我批阅文章并提出修改意见,他的精心点拨为我开拓了研究视野,修正了写作思路,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 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都给了学生很大感触,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此,学生谨向导师致以最真挚的感激和最崇高的敬佩之情。 另外,我还需要特别感谢杨开湘教授、罗树志副教授和张纪寒副教授等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之恩。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您们身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您们谆谆的教导,伟大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终生难忘,

永远鞭策我前进。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再者,还要感谢四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我寝室的姐妹们,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共同度过了太多的美好时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我们即将分离的时刻,我别无他话,衷心的 祝愿大家一路走好、前程似锦、一生平安幸福。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您们赐予我生命,感谢您们二十多年来对我 的养育之恩,更感谢您们不管多苦多难对我学业始终如一的理解与支持。

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向您们 说一声: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参考文献:

[1]李苓. 传播学理论与实务 [M] .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黄瑚、钟瑛.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4-238

[3]http://www.west263.com/info/html/xingyezixun/yejiedongtai/20090610/150793.html

[4]辛哲、文济,中国记者虚假新闻的表现、危害及对策----坚决制止虚假新闻座谈

会报道综述【J】,中国记者,2005,(7):12-13.

[5] 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第8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陈力丹.虚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J】新闻记者.2002.(2):22-23参考文献:

[7]郭海鹰 . 网络编辑人才媒介素养培育初探[J] . 教育学术月刊 2010年10月

[8]黄彬.论网络编辑人员的新闻职业素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2).

[9] 秦州:《网络新闻编辑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相关文章

  • 强化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 编辑是出版物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生产者,而出版物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社会须臾不能离开的一种公共产品.唯其如此,编辑工作对于推动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辑职业道德是编辑人员处理与作者.读者.同行及社会各界之间关系 ...查看


  • 踏实做新闻何必"标题党"
  • 什么是新闻标题?面对这样的提问,不要说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就是普通读者都要嗤之以鼻:新闻标题,不就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用以揭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的简短文字吗.确实,对于新闻标题的内涵和作用大家都了然于心,但综观当今新闻标 ...查看


  • 信息技术类项目竞赛实施方案
  • 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信息技术类项目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项目及内容 (一)竞赛项目 本次竞赛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硬件检测.动画片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CAD). ...查看


  •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项目建设方案
  •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项目建设方案 一.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信息的传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业不仅仅是起到喉舌的作用,更是信息产业的龙头和核心部分,新闻舆论传播 ...查看


  • 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特色分析
  • 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特色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催生了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是一种新的评论形式,是指在网络上发表的,就当前新闻事件或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 作为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与新闻评论相结合的产物,网 ...查看


  •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 ...查看


  • [编辑校对实务]课程标准
  • <编辑校对实务>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文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 所属教研室:编辑出版系 课程编号:01454113 课程名称:编辑校对实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必修) 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查看


  • 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
  • 招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招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试选拔考试.编写本大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招聘合格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服务,为学生备考和考试命题提供规范的依据.<大纲>既可作为招聘特岗教师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各类学 ...查看


  • 2010_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_考试大纲
  • 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