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央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其中农民工问题就是近年来国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并且反映这方面题材的作品也被搬上了春节晚会的舞台,从全国范围内这个问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也伴随出现了其他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它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中国人口80%在农村,如果解决不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将会影响到祖国的下一代,影响到祖国的未来,所以这个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从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三个层面去探讨。

  1.留守儿童的界定。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留守儿童。

  1.1 何为留守儿童。只有父母双方均出外务工或单亲家庭中父或母出外务工的儿童才可以称之为留守儿童,并且如果要说是“留守儿童”,那他的年龄不应该以16岁为界限,16岁属于少年期,已经超过了儿童的年龄。所以还是高雪莲的“留守孩”这个说法比较贴切,但是现在我们普遍都称之为“留守儿童”,所以还是采用这个说法。

  1.2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相对而言的。他们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二者角色的变化取决于父母在城市里的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社会观等。当其父母在务工地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城市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也一起带来,留守儿童就成了流动儿童。反之,如果父母在城市待得时间久一些,想回家乡干点事情并且也有这个机会,那跟着父母的孩子随父母回家,则是流动儿童变成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问题及其社会影响。农村中的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不能及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教育,而临时监护人如果是朋友或者老师,总是让她们觉得有距离感;如果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这种隔代教育,一是本身双方就有代沟;二是隔代教育特别容易对孩子溺爱,使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是非观;三是观念上的陈旧,造成了社会的不认可,进而产生叛逆。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正是需要关爱的年龄,如果他们正常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没有归属感,感觉不到爱的存在或者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缺陷。据研究,家庭背景诸变量中,家长职业类别、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气氛、家长期望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差异有直接的影响。

  大致说来留守儿童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2.1 情感及性格缺陷。留守儿童与父母与联系少,交流也只是流于形式,不可能及时地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孩子时间长了也不愿意交流,所以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如果问题解决不当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2.2 行为偏差。没有家长监护人的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没有法律的保障,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遇到很大的阻力,得不到家长及监护人的理解,学校对于调皮难管的学生有时也会采取一种放弃的态度,最终导致有些孩子经常旷课、打架,甚至欺负同学,更有甚者抵挡不住诱惑,开始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拉帮结派,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2.3 心理障碍。“留守孩”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难免会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心理问题的长期郁积,得不到缓解,很容易造成自暴自弃、想法偏激等心理病变。在生理问题上,留守女童表现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生理现象也随之而来,而孩子们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4 留守儿童造成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存在着上述问题,性格和心理问题会造成行为的偏差,从而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觑。

  3.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针对留守儿童所引发的问题,要想解决必须全方位地展开行动。既有政策上的保障,又有具体的执行,既要家长和监护人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又要在学校开展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3.1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还得从经济上着手。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使农民在本地就有钱可挣,从根本上消除了留守儿童存在的基础。

  3.2 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农民工子女在异地及家乡上学的权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这是缩小城乡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尽早完善外出务工子女异地上学政策,着重解决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就学等有关问题,并且使这种机制更加充满人性化。

  3.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于他们所生活的农村地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基层的党政群团组织理应责无旁贷。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各基层组织应多方面的给予留守家庭以经济上的支持或者是态度上的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感觉到邻里之间的关怀而不是白眼。这都需要基层领导给予大众舆论上的导向。

  3.4 学校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寄宿制对于留守儿童来讲,集体生活可以发挥学校的替代作用来弥补孩子从父母那里缺失的东西,同时还可以保障孩子身心安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与此同时,学校应与外出务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从中寻求解决办法。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应该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为国家的下一代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央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其中农民工问题就是近年来国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并且反映这方面题材的作品也被搬上了春节晚会的舞台,从全国范围内这个问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也伴随出现了其他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它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中国人口80%在农村,如果解决不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将会影响到祖国的下一代,影响到祖国的未来,所以这个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从留守儿童的定义,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三个层面去探讨。

  1.留守儿童的界定。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留守儿童。

  1.1 何为留守儿童。只有父母双方均出外务工或单亲家庭中父或母出外务工的儿童才可以称之为留守儿童,并且如果要说是“留守儿童”,那他的年龄不应该以16岁为界限,16岁属于少年期,已经超过了儿童的年龄。所以还是高雪莲的“留守孩”这个说法比较贴切,但是现在我们普遍都称之为“留守儿童”,所以还是采用这个说法。

  1.2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相对而言的。他们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二者角色的变化取决于父母在城市里的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社会观等。当其父母在务工地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城市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也一起带来,留守儿童就成了流动儿童。反之,如果父母在城市待得时间久一些,想回家乡干点事情并且也有这个机会,那跟着父母的孩子随父母回家,则是流动儿童变成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问题及其社会影响。农村中的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不能及时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教育,而临时监护人如果是朋友或者老师,总是让她们觉得有距离感;如果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这种隔代教育,一是本身双方就有代沟;二是隔代教育特别容易对孩子溺爱,使他们不知道真正的是非观;三是观念上的陈旧,造成了社会的不认可,进而产生叛逆。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正是需要关爱的年龄,如果他们正常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没有归属感,感觉不到爱的存在或者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缺陷。据研究,家庭背景诸变量中,家长职业类别、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气氛、家长期望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差异有直接的影响。

  大致说来留守儿童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2.1 情感及性格缺陷。留守儿童与父母与联系少,交流也只是流于形式,不可能及时地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孩子时间长了也不愿意交流,所以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如果问题解决不当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2.2 行为偏差。没有家长监护人的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没有法律的保障,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遇到很大的阻力,得不到家长及监护人的理解,学校对于调皮难管的学生有时也会采取一种放弃的态度,最终导致有些孩子经常旷课、打架,甚至欺负同学,更有甚者抵挡不住诱惑,开始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拉帮结派,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2.3 心理障碍。“留守孩”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难免会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心理问题的长期郁积,得不到缓解,很容易造成自暴自弃、想法偏激等心理病变。在生理问题上,留守女童表现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生理现象也随之而来,而孩子们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4 留守儿童造成的社会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存在着上述问题,性格和心理问题会造成行为的偏差,从而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觑。

  3.解决留守儿童的对策。针对留守儿童所引发的问题,要想解决必须全方位地展开行动。既有政策上的保障,又有具体的执行,既要家长和监护人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又要在学校开展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3.1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还得从经济上着手。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使农民在本地就有钱可挣,从根本上消除了留守儿童存在的基础。

  3.2 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农民工子女在异地及家乡上学的权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这是缩小城乡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尽早完善外出务工子女异地上学政策,着重解决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就学等有关问题,并且使这种机制更加充满人性化。

  3.3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功能。留守儿童问题产生于他们所生活的农村地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基层的党政群团组织理应责无旁贷。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各基层组织应多方面的给予留守家庭以经济上的支持或者是态度上的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感觉到邻里之间的关怀而不是白眼。这都需要基层领导给予大众舆论上的导向。

  3.4 学校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寄宿制对于留守儿童来讲,集体生活可以发挥学校的替代作用来弥补孩子从父母那里缺失的东西,同时还可以保障孩子身心安全,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与此同时,学校应与外出务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从中寻求解决办法。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应该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为国家的下一代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 2008-03-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一亿四千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有相当数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较为庞大 ...查看


  • 云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 云南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摘要]民生是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山东大学"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调查小组对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亲情维系存在障碍.学习缺乏指导和监督.家庭抚 ...查看


  • 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综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以规模大.迁移远.居住时间长为主要特点的"民工潮"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产生.90年代后,从社会讨论到学界研究,再到相关政策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现状与问题
  •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产生的根源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但是目前存在的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问题也进步限制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途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力的监管,造成了一系列的自身发展问题,如他们在教育方面.心 ...查看


  •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年 级: 2011 学 号: 1111010336 学生姓名: 罗雪 2012年11月01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农村剩余劳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
  • 摘要:伴随着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农民工到城市打工,把子女留在农村由父母照顾.这些留守儿童都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父母科学的管理与引导,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就 ...查看


  •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分析
  •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分析 2010.3 伴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为促进留守儿童发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各地学校和社区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关爱模式.为正确认识农村 ...查看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文献综述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问题日益成为当代社会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不少调查研究,对此也有不少争论.本文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从农村留守 ...查看


  •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 题 目 姓 名 考 籍 号 专业.年级 联系 电 话 指导 老师 2011 毕业论文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陈思璇 [1**********]2 公共事业管理2009级 [1**********] 张 ...查看


  •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