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2000年5月第24卷第3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hu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May2000

Vol.24No.3

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孙国正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企业管理中的投资项目管理涉及到众多社会利益主体的参与,尤其是作为资金供应者的银行参与程度最高。在现实项目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须予以防范,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遵循企业伦理、规范操作、创造其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项目管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0)03-0074-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进程越快,企业与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就越明显,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其投资活动越频繁,随之在项目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笔者发现,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日益严重,其结果轻则影响社会经济部门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重则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伤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机体,为此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原本是保险活动中日常出现的情况,后来成为信息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主题。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的差异性或非对称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具体地,是指在市场交易双方中,一方持有与交易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则对信息不知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信息成本的昂贵而验证在经济上不现实或不合算而导致市场运作的无效率。比如拥有旧汽车而准备出售的人较为全面地掌握着有关旧车性能的信息,而潜在购买者则对此信息知之不多,这样当性能较好的旧车与性能较差的旧车同时出现在交易市场时,由于潜在购买者缺乏信息量而降低其分辨能力,他在购买时选择的可能是性能不好的旧车,整个交易结果是一些性能较好的旧车没卖不出去,而性能

收稿日期:2000-04-20

较差的旧车可能被买走。

“道德风险”,根据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解释,即为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应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通俗地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契约生效以后,其中一方恶意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不应有的损失。比如:某人为其汽车购买了防盗保险后,很可能他对车子所采取的防资措施可能没有购买保险前那么认真,而导致汽车被盗,车主因能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一定的赔偿而不致损失过多,但保险公司则可能损失很多。

很显然,以契约生效为界,在通常情况下,“逆向选择”发生在契约前,“道德风险”发生在契约后。

二、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周期中的首要环节,其根本任务就是为了保证投资主体所投入的资金或其它资源能取得理想的投资回报。为此,在项目决策阶段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形成文字报告即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其投入的要素需得到社会众多利益主体的供应,因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即成为项目投资主体与各要素主体发生交易关系的重要文件。然而项目主体在与各要素主体尤其是资金供应者和土地管理者发生的交易关系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作者简介:孙国正(1964-),男,安徽潜山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

  第一,资金供应者的“逆向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渠道拓宽,供应者数量增多,但目前在我国项目资金供应者仍以银行为主体。现以银行贷款为例,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投资主体中,有一些明知自己的项目质量不高,或者明知自己的项目风险很大,他们不会在可行性报告中披露这些对自己不

职工的就业问题,最终做出审批通过的决定。很显然这是一典型的“逆向选择”。其结果又如何呢?由于他的初衷是骗取合作方的土地使用权以减少其损失,当他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他分文未投,而是等待毗邻企业扩大规模需用土地时,再高价转让。

在上述两类情况中,作为资金供应者所遭受的

利的信息;也有一些项目的质量确实很高,风险也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为普遍。尤其是存在于度,由于评估人员专业化知识的限制,银行无法直接自有资金率较低的投资主体与规模较小的资金供应分辨出这些项目的质量优劣来。这里银行的处境十分类似于旧车市场的那个潜在买主。银行只能委托有关专门机构(如某些设计院式研究机构)加以咨询并赖以判断有关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委托咨询来验证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事实上只有当项目所需贷款额达到一定规模时,银行才考虑委托咨询。当项目所需贷款额较少时,委托咨询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对小项目的贷款不感兴趣的原因(除非是全额抵押贷款)。倘若项目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时,上述逆向选择问题更为严重,最容易出现投资饥渴症。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数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由于逆向选择问题存在于便出现所谓“投资无底洞、项目马拉松”的现象。

资金供应者遭受的“道德风险”通常表现在当项目建设者(企业领导人)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有一些不负责的开支行为,如购买豪华小汽车、装修高档办公室、以开会出差为由游山玩水,其结果可能致使银行的贷款金遭受损失。这种情况与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私营或股份制企业中,由于有较强的约束机制,道德风险问题不太严重。而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对企业领导者的约束软化,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较大。长江动力机械总厂的“于志安事件”即为一例。

第二,在与土管理者的交易关系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存在。据笔者所知,有一业主由于其合作方经营不善而破产,他所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当他获知对方尚拥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证在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手中)时,便杜撰可行性研究报告,故意夸大其辞,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蓄意编造他将投资该地兴办实业,并夸大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能给当地政府解决多少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能拉动当地多少产业的联动等。当地政府一方面需要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要急于解决下岗

者(如小银行)之间。比如一家小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其资金的大部分贷与另一家自有资本率低的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当发现该项目竣工不久市场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该企业的产品处于严重滞销并面临破产状态,这意味着小银行已不能指望该企业能够还本付息,倘若这样的话,那么破产的不仅是该企业,而且作为该企业的主要贷款者的小银行也可能破产。为了摆脱这种银企双方均不愿看到的局面的一种办法就是银行继续输入更多的资金以促使该企业重上一个新项目,在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支配下,企业往往会上一个风险更大的项目,倘若该新项目再一次失败,由于企业的资产已经很少,不会更多的失去什么。而这家小银行破产风险则增大无疑。

三、防范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措施

项目管理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合约的信息非对称性方面的原因,也有合约成本存在的原因;既有项目投资主体的思想观念原因,也有投入要素主体的素质原因。因此要防范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必须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和维护市场均衡状态,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尽量校正信息的非对称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投入要素主体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尽量减少逆向选择,采取积极措施减少道德风险损失。而项目投资主体必须增强企业的伦理观念,加强道德自律。

投入要素主体一方面应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尽量避免做出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道德风险损失。实践证明,评估、监督和信誉激励是行之有效三大手段。

首先,广泛收集并占有信息,提高评估质量。在

75

各种被评估的要素中应重点加强对项目投资主体递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资金落实和经营管理者的评估。对项目资金落实的评估应重视银行贷款以外其他资金来源的筹集渠道、方式、数额、分年计划以及对建设单位提供的筹集资金计划及相关单位出具的资金承诺证明,要分析其可靠性和可能性。并对企业主管部门、地方财政拨款及企业自筹资金来源进行重点审查。对于使用企业主管部门拨款项目,要对主管部门规划中各项建设资金来源和总体安排、年度计划中具有资金来源和安排数额等进行调查分析,着重分析预测其资金筹措的能力和数额,并附有详细的调查分析数据表格和出资方式的出资承诺文件。对使用地方财政拨款的项目是评估中审查资金来源是否落实的重点。着重调查分析地方财政近三年来各年的资金筹措能力和安排使用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期内的项目所在地在建、拟建项目的地方财政自筹资金计划安排及到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自筹资金总来源与总安排的平衡问题。对一些落后和贫困的地区地方财政为建设项目出具的资金承诺文件,在项目评估中,应高度注意,以免套取银行资金。对于使用企业自有资金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对企业资信状况的调查分析,论证企业近三年来的资产经营和资产负债及偿债能力,根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投资计划安排,分析企业的资金平衡情况,以此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筹措能力作出较为准确的测算。同时对企业以发行企业债券、股票、职工工内部集资等形式筹集的资金建设项目,其资金来源的审查与落实也不容忽视。

由于项目管理者管理着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高低,无疑对项目的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项目管理者进行评估,是资金供应者进行项目评估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外一些著名的银行把调查项目管理者的履历、构成、相互间关系以及各方面对其看法作为对贷款项目审查的重要内容。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就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格以及人事关系等,设立了24个考核项目,并按优、良、普通、劣、不可五个等级进行评定。以往,我国在项目评估中忽略了对人的评价,使一些本来很有希望的项目,夭折在项目管理人员手里。

其次,监督不可缺少。向项目投资主体派驻业

务能力较强的信贷员,监督银行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一旦发现资金的违约使用,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督促对方履行合约,如果对方一意孤行,则立即终止合约,避免遭受更大的风险。

最后,投入要素主体除使用评估、监督手段外,还可采用信誉激励手段来减少道德风险。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信誉是一种进入障碍,信誉不好的项目投资主体其经营行为将会受到限制,而信誉好的项目投资主体则可以获得得更多的投入要素主体的积极合作。同时信誉还是一种保证形式,还可以帮助项目投资主体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使其生存与发展环境得以优化,因此使用激励应是一种防范道德风险的积极办法。

项目投资主体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除承担企业自身求得发展的经济责任以外,还要注意承担起社会责任。国外企业伦理学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企业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组织具有两重性,即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同时,又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那么企业追求的目标就应该是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的统一。正如美国管理学界泰斗B·德鲁克指出,企业经营主要有三项任务:第一是取得经济效益,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理利润;第二是实现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第三是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德鲁克的三项任务可简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围绕着企业的双重目标,企业不仅是投入产出体,不单要注意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企业的社会形象。因为企业是整个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除了承担自身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同时还应承担和遵守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企业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系统中所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即企业的利润目标和伦理目标都同样是企业在社会活动中所具有权利范畴和义务范畴。

项目管理是企业创造过程的重要环节,项目投资主体应树立起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观念,如若在企业创造阶段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则进入生产经营阶段就难以有企业良好的效益与发展空间,企业的生态环境将会遭到其自身的破坏。

责任编辑:兆 梓

2000年5月第24卷第3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hu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May2000

Vol.24No.3

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孙国正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企业管理中的投资项目管理涉及到众多社会利益主体的参与,尤其是作为资金供应者的银行参与程度最高。在现实项目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必须予以防范,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遵循企业伦理、规范操作、创造其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项目管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0)03-0074-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进程越快,企业与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就越明显,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其投资活动越频繁,随之在项目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也就越多。笔者发现,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日益严重,其结果轻则影响社会经济部门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重则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伤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机体,为此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原本是保险活动中日常出现的情况,后来成为信息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主题。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的差异性或非对称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具体地,是指在市场交易双方中,一方持有与交易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则对信息不知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信息成本的昂贵而验证在经济上不现实或不合算而导致市场运作的无效率。比如拥有旧汽车而准备出售的人较为全面地掌握着有关旧车性能的信息,而潜在购买者则对此信息知之不多,这样当性能较好的旧车与性能较差的旧车同时出现在交易市场时,由于潜在购买者缺乏信息量而降低其分辨能力,他在购买时选择的可能是性能不好的旧车,整个交易结果是一些性能较好的旧车没卖不出去,而性能

收稿日期:2000-04-20

较差的旧车可能被买走。

“道德风险”,根据经济学一般意义上的解释,即为在不同的交易过程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应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通俗地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契约生效以后,其中一方恶意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不应有的损失。比如:某人为其汽车购买了防盗保险后,很可能他对车子所采取的防资措施可能没有购买保险前那么认真,而导致汽车被盗,车主因能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一定的赔偿而不致损失过多,但保险公司则可能损失很多。

很显然,以契约生效为界,在通常情况下,“逆向选择”发生在契约前,“道德风险”发生在契约后。

二、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周期中的首要环节,其根本任务就是为了保证投资主体所投入的资金或其它资源能取得理想的投资回报。为此,在项目决策阶段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形成文字报告即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其投入的要素需得到社会众多利益主体的供应,因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即成为项目投资主体与各要素主体发生交易关系的重要文件。然而项目主体在与各要素主体尤其是资金供应者和土地管理者发生的交易关系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作者简介:孙国正(1964-),男,安徽潜山县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

  第一,资金供应者的“逆向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渠道拓宽,供应者数量增多,但目前在我国项目资金供应者仍以银行为主体。现以银行贷款为例,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投资主体中,有一些明知自己的项目质量不高,或者明知自己的项目风险很大,他们不会在可行性报告中披露这些对自己不

职工的就业问题,最终做出审批通过的决定。很显然这是一典型的“逆向选择”。其结果又如何呢?由于他的初衷是骗取合作方的土地使用权以减少其损失,当他取得土地使用权后,他分文未投,而是等待毗邻企业扩大规模需用土地时,再高价转让。

在上述两类情况中,作为资金供应者所遭受的

利的信息;也有一些项目的质量确实很高,风险也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为普遍。尤其是存在于度,由于评估人员专业化知识的限制,银行无法直接自有资金率较低的投资主体与规模较小的资金供应分辨出这些项目的质量优劣来。这里银行的处境十分类似于旧车市场的那个潜在买主。银行只能委托有关专门机构(如某些设计院式研究机构)加以咨询并赖以判断有关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委托咨询来验证信息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事实上只有当项目所需贷款额达到一定规模时,银行才考虑委托咨询。当项目所需贷款额较少时,委托咨询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对小项目的贷款不感兴趣的原因(除非是全额抵押贷款)。倘若项目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时,上述逆向选择问题更为严重,最容易出现投资饥渴症。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多数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由于逆向选择问题存在于便出现所谓“投资无底洞、项目马拉松”的现象。

资金供应者遭受的“道德风险”通常表现在当项目建设者(企业领导人)取得银行信贷资金后,可能会有一些不负责的开支行为,如购买豪华小汽车、装修高档办公室、以开会出差为由游山玩水,其结果可能致使银行的贷款金遭受损失。这种情况与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私营或股份制企业中,由于有较强的约束机制,道德风险问题不太严重。而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对企业领导者的约束软化,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较大。长江动力机械总厂的“于志安事件”即为一例。

第二,在与土管理者的交易关系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存在。据笔者所知,有一业主由于其合作方经营不善而破产,他所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当他获知对方尚拥有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证在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手中)时,便杜撰可行性研究报告,故意夸大其辞,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蓄意编造他将投资该地兴办实业,并夸大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能给当地政府解决多少下岗职工就业问题,能拉动当地多少产业的联动等。当地政府一方面需要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要急于解决下岗

者(如小银行)之间。比如一家小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其资金的大部分贷与另一家自有资本率低的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当发现该项目竣工不久市场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该企业的产品处于严重滞销并面临破产状态,这意味着小银行已不能指望该企业能够还本付息,倘若这样的话,那么破产的不仅是该企业,而且作为该企业的主要贷款者的小银行也可能破产。为了摆脱这种银企双方均不愿看到的局面的一种办法就是银行继续输入更多的资金以促使该企业重上一个新项目,在这种孤注一掷的心理支配下,企业往往会上一个风险更大的项目,倘若该新项目再一次失败,由于企业的资产已经很少,不会更多的失去什么。而这家小银行破产风险则增大无疑。

三、防范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措施

项目管理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合约的信息非对称性方面的原因,也有合约成本存在的原因;既有项目投资主体的思想观念原因,也有投入要素主体的素质原因。因此要防范项目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必须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和维护市场均衡状态,创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尽量校正信息的非对称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投入要素主体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尽量减少逆向选择,采取积极措施减少道德风险损失。而项目投资主体必须增强企业的伦理观念,加强道德自律。

投入要素主体一方面应强化风险意识,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信息鉴别能力,尽量避免做出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道德风险损失。实践证明,评估、监督和信誉激励是行之有效三大手段。

首先,广泛收集并占有信息,提高评估质量。在

75

各种被评估的要素中应重点加强对项目投资主体递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资金落实和经营管理者的评估。对项目资金落实的评估应重视银行贷款以外其他资金来源的筹集渠道、方式、数额、分年计划以及对建设单位提供的筹集资金计划及相关单位出具的资金承诺证明,要分析其可靠性和可能性。并对企业主管部门、地方财政拨款及企业自筹资金来源进行重点审查。对于使用企业主管部门拨款项目,要对主管部门规划中各项建设资金来源和总体安排、年度计划中具有资金来源和安排数额等进行调查分析,着重分析预测其资金筹措的能力和数额,并附有详细的调查分析数据表格和出资方式的出资承诺文件。对使用地方财政拨款的项目是评估中审查资金来源是否落实的重点。着重调查分析地方财政近三年来各年的资金筹措能力和安排使用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期内的项目所在地在建、拟建项目的地方财政自筹资金计划安排及到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自筹资金总来源与总安排的平衡问题。对一些落后和贫困的地区地方财政为建设项目出具的资金承诺文件,在项目评估中,应高度注意,以免套取银行资金。对于使用企业自有资金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对企业资信状况的调查分析,论证企业近三年来的资产经营和资产负债及偿债能力,根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投资计划安排,分析企业的资金平衡情况,以此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筹措能力作出较为准确的测算。同时对企业以发行企业债券、股票、职工工内部集资等形式筹集的资金建设项目,其资金来源的审查与落实也不容忽视。

由于项目管理者管理着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高低,无疑对项目的建设速度与建设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项目管理者进行评估,是资金供应者进行项目评估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国外一些著名的银行把调查项目管理者的履历、构成、相互间关系以及各方面对其看法作为对贷款项目审查的重要内容。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就对企业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格以及人事关系等,设立了24个考核项目,并按优、良、普通、劣、不可五个等级进行评定。以往,我国在项目评估中忽略了对人的评价,使一些本来很有希望的项目,夭折在项目管理人员手里。

其次,监督不可缺少。向项目投资主体派驻业

务能力较强的信贷员,监督银行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一旦发现资金的违约使用,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督促对方履行合约,如果对方一意孤行,则立即终止合约,避免遭受更大的风险。

最后,投入要素主体除使用评估、监督手段外,还可采用信誉激励手段来减少道德风险。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信誉是一种进入障碍,信誉不好的项目投资主体其经营行为将会受到限制,而信誉好的项目投资主体则可以获得得更多的投入要素主体的积极合作。同时信誉还是一种保证形式,还可以帮助项目投资主体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使其生存与发展环境得以优化,因此使用激励应是一种防范道德风险的积极办法。

项目投资主体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除承担企业自身求得发展的经济责任以外,还要注意承担起社会责任。国外企业伦理学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企业作为人类社会经济组织具有两重性,即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同时,又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组织,那么企业追求的目标就应该是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的统一。正如美国管理学界泰斗B·德鲁克指出,企业经营主要有三项任务:第一是取得经济效益,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合理利润;第二是实现企业内部的社会责任;第三是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德鲁克的三项任务可简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围绕着企业的双重目标,企业不仅是投入产出体,不单要注意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企业的社会形象。因为企业是整个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除了承担自身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目的,同时还应承担和遵守社会经济秩序、维护企业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系统中所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即企业的利润目标和伦理目标都同样是企业在社会活动中所具有权利范畴和义务范畴。

项目管理是企业创造过程的重要环节,项目投资主体应树立起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观念,如若在企业创造阶段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则进入生产经营阶段就难以有企业良好的效益与发展空间,企业的生态环境将会遭到其自身的破坏。

责任编辑:兆 梓


相关文章

  •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自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以来,到现在为止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本文阐述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含义,并根据我国保险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对策 一.前言 ...查看


  • 我国企业年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管理研究
  • 我国企业年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侯晓康 杨君岐 吕英慧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2012年第06期 摘 要: 当前形势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企业年金在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给付 ...查看


  • 论股票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一个金融伦理学分析视角
  • 论文关键词:股票市场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论文摘要:从本源上看,股市问题是个伦理问题.股市上的败德行为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解决股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治标之 ...查看


  • 农村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分析
  • 农村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分析 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经成为经济领域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农村信贷市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平稳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查看


  • 保险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人的影响
  • 提要本文对保险市场两类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阐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概念及其产生机理,并给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规避策略.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 ...查看


  •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分析
  •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这 种不对称会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紊乱,运行困难.本文 论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框架,包括信息经济学中信号传递.委托 ...查看


  • "柠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 "柠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摘要 市场上普遍存在着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现象.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逆向选择&quo ...查看


  • 逆向选择风险与农村信贷市场失灵no
  • 2009年第4期经济经纬 ECONOMICSURVEYNo.42009 逆向选择风险与农村信贷市场失灵 张建波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由逆向选择导致的农村信贷市场失灵和农村经济组织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 ...查看


  •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初探_融资信息不对称
  • 经营战略 ---融资信息不对称 ○林柳清 (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800)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了其融资困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