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大全]立秋节气的习俗:细数各地14种缤纷多彩的风俗

导语:立秋时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偏北地方已经秋高气爽,而南方暑热未消仍旧有些炎热,立秋会有白霜降临,早晨会有雾气出现,连寒蝉也开始鸣叫了。立秋期间如果天气晴朗就会有好的收成,如果天气连续阴天,农户就得担心旱涝之忧。今年立秋于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有许多习俗活动,你的家乡立秋有什么习俗或食俗呢?下边天气网为您介绍细数各地14种缤纷多彩之风俗吧。

立秋节气的习俗:贴秋膘

1、立秋节气的习俗: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2、立秋节气的习俗: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立秋节气的习俗: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立秋节气的习俗:吃“福圆”。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

4、立秋节气的习俗: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5、立秋节气的习俗: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6、立秋节气的习俗: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7、立秋节气的习俗: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8、立秋节气的习俗: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立秋节气的习俗:吃鸡蛋

9、立秋节气的习俗: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10、立秋节气的习俗: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11、立秋节气的习俗:沐浴

立秋这天沐浴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沐浴。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

立秋节气的习俗:吃清凉糕

12、立秋节气的习俗: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13、立秋节气的习俗: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4、立秋节气的习俗: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导语:立秋时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偏北地方已经秋高气爽,而南方暑热未消仍旧有些炎热,立秋会有白霜降临,早晨会有雾气出现,连寒蝉也开始鸣叫了。立秋期间如果天气晴朗就会有好的收成,如果天气连续阴天,农户就得担心旱涝之忧。今年立秋于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有许多习俗活动,你的家乡立秋有什么习俗或食俗呢?下边天气网为您介绍细数各地14种缤纷多彩之风俗吧。

立秋节气的习俗:贴秋膘

1、立秋节气的习俗: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2、立秋节气的习俗: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立秋节气的习俗: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立秋节气的习俗:吃“福圆”。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

4、立秋节气的习俗: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5、立秋节气的习俗:祈福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6、立秋节气的习俗: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7、立秋节气的习俗: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8、立秋节气的习俗: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立秋节气的习俗:吃鸡蛋

9、立秋节气的习俗: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10、立秋节气的习俗: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11、立秋节气的习俗:沐浴

立秋这天沐浴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沐浴。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

立秋节气的习俗:吃清凉糕

12、立秋节气的习俗: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13、立秋节气的习俗: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4、立秋节气的习俗:称水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相关文章

  • 二十四节气
  • 立冬的由来与习俗 立冬的由来与习俗 立冬的由来与习俗.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立冬习俗.据说,这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qu ...查看


  • 中秋节饮食的调查问
  • 中秋节饮食的调查问 1.中秋节是哪一天?( ) A阳历8月15日 B阴历8月15日 C公历8月15日 2.下面那些是古人的中秋食俗吗?( )多选 A吃年糕 B吃螃蟹 C吃月饼 D吃粽子 3.你喜欢哪种口味月饼呢?( ) A传统口味的 B新式 ...查看


  • 校本教材教案
  • 四季的划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能认真.仔细地观察,逐步养成注重事实的良好习惯. 3.知道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 ...查看


  • 秋分节气期间的气候特点-天气新闻频道-中国天气网
  • 1 秋分节气的由来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q ...查看


  • [节气大全]夏至饮食有讲究 盘点各地传统夏至饮食习俗
  • 夏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6月21日或者22日.在这一天里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夏至吃什么,"吃"是中国人庆祝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出全国各地不同的夏至饮食习俗,其中有你们的家 ...查看


  • 处暑节气的由来与习俗
  • 处暑节气的由来与习俗 处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 ...查看


  • [实用生活百科知识汇编]
  • [实用生活百科知识汇编] 怎样识别海参的种类及质量 毛线编织视频大全--女人一定要收藏 图解漂亮的手链,绳子编法大全 儿童红色花衣图解 水火烫伤一妙方(收藏备用) 最常用的生活中计算公式 饮料瓶底部可怕的秘密,一定要知道! 年轻人一定要知道 ...查看


  •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按公历来说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农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节气,都从冬至起,从冬至到清明,中间整整隔了七个节气.每个节气按15天计算,整整105天,交清明节则是106天.所以古人说:"冬至百六日为清 ...查看


  • [节气大全]芒种节气习俗:芒种送花神祭祀仪式
  • 导语:芒种节气迎来意味着初夏开始,处处呈现出高柳新蝉.薰风微雨等美好景象.虽然温度略高但还未酷热,芒种民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其中芒种送花神曾经在明.清流行.如今已经消失,成为一种文化记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的一种芒种节气习俗呢?天气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