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实录4

七年级语文(上)《散步》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 比较阅读。

【突破】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⑴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做准备。

⑵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唱一唱】 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⑴你喜欢这首歌吗?喜欢它的什么?

⑵听了歌曲在我们中国传统美德方面有什么启发?请你说一说。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欣赏歌曲后的内心感受。

教师导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听一听】 听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学生活动:⑴请用圈点勾画标明读音、重音、停顿等内容。

⑵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听了录音后,你感受了什么?

【读一读】 自由朗读,再次感知课文。

学生活动: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文中语言概括。(用自己的语言也

行)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

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

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

歧”。

【议一议】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

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⑴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⑵“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

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

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

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

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

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想一想】 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自由讨论:⑴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

么想?⑵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

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办? 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

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⑴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⑵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

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

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

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

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

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

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

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

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

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⑵《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

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

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

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⑴《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

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南方初春的田野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

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

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

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

命的珍爱。

⑵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

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⑶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

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四)教师总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

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

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母亲 要走大路 ↑承上

理 分歧 最后走小路 责任重大→使命感 解

儿子 要走小路 ↓启下

七、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

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

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

到。那么如何神到呢?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

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

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

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

三个维度角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

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

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

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

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

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

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

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

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

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

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

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

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

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

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

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

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

感,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

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

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

大同中学 吴倩

2004-12-22

七年级语文(上)《散步》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 比较阅读。

【突破】 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四、教法学法:

【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⑴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做准备。

⑵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唱一唱】 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⑴你喜欢这首歌吗?喜欢它的什么?

⑵听了歌曲在我们中国传统美德方面有什么启发?请你说一说。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欣赏歌曲后的内心感受。

教师导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听一听】 听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学生活动:⑴请用圈点勾画标明读音、重音、停顿等内容。

⑵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听了录音后,你感受了什么?

【读一读】 自由朗读,再次感知课文。

学生活动:⑴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⑵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文中语言概括。(用自己的语言也

行)

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

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

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

歧”。

【议一议】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

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⑴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⑵“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

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

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

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

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

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想一想】 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自由讨论:⑴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

么想?⑵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

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办? 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

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⑴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⑵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

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

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

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

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

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

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

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

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

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⑵《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

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

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

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⑴《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

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南方初春的田野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

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

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

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

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

命的珍爱。

⑵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

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⑶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

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四)教师总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

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

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母亲 要走大路 ↑承上

理 分歧 最后走小路 责任重大→使命感 解

儿子 要走小路 ↓启下

七、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

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

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

到。那么如何神到呢?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

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

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

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

三个维度角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

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

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

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

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

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

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

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

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

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

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

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

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

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

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

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

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

感,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

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

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

大同中学 吴倩

2004-12-22


相关文章

  • [散步]教学实录过渡句
  • <散步>教学实录过渡句 听音乐,谈谈听完之后的感受.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 ...查看


  • 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可以上课了吗?(得到回应)课文打开,看一看屏幕.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精致的散文.(读屏幕上的文字)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 ...查看


  • 散步教学实录 1
  • <散步>教学实录 李家埠初中 张乃金 [1**********]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查看


  • 散步教学实录
  • <散步>教学实录 陈义琴 一. 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在父母不断催生的皱纹里 ...查看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知缘斋主人 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志明编选教学资料交流学习欢迎 blog.sina..cn/lzm0518 李镇西系列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李镇西课堂实录--&l ...查看


  •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打印本文 霍懋征:<月光曲>教学实录 作者:霍懋征 转贴自:互联网 点击数:406 第一课时 [课前学生有预习] [上课铃响后,教 ...查看


  • 月光曲教学实录
  • <月光曲>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光曲>(指着课件上的题目,并板书).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遍. 师:先仔细听老师讲一段话,用心记,看看你能从这段话中了解哪些关于月光曲的信息?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 ...查看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一
  • 一.魔术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瞧!好玩吗?想学吗?谁是今天最出色的孩子,下课了老师一定教给他. 2.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师指课题问:瞧!我是什么呢? ...查看


  • 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 <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之<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4.懂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