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公开课

★公开课教案★

马 说

素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了解文体特征、领会深刻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

观。

重点、难点:

把握文意、理解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磁带等。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国家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建设离不开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

真正的人才呢/这不是只看表面的,要真正有眼光的人才能识别出

来。近年来我们把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称为“伯乐”。其实,真的伯乐

倒不是能识人,而是能识马。

出示“伯乐相马”这个故事的画面。然后指名同学边看画面边说

说这个故事(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就由老师来讲)。

伯乐本来是神话中管天马的星名。春秋时秦人孙阳因为善于相

马,世上就称他为伯乐。那么,伯乐在课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下面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二、 整体感知

1、 解释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马说”即谈马,论马。可见这

种文体是议论性的。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

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 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

孟县西)人。早孤,由嫂抚养。25岁中进士,贞元19年(803年)在担

任监察御史期间, 因天旱人饥,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

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

部侍郎等职。唐宪宗元和14年 (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几乎招

来杀身之祸,后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剌史。赦还后任吏部侍郎,

曾权京兆尹。卒谥“文”。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他和柳宗元同为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

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

次上书宰相相求擢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

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

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东不常有”之叹。

3.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

意。

4.思考:

①作者认为千里马和伯乐是什么关系?

②你认为作者要表现什么思想感情?

三、 合作,探究。

1、 研讨课文第1段。

(1)请同学们朗读第1段,对其朗读的质量让其他同学评价,给

一个恰当的成绩。

(2)同学们,你们认为第1段应掌握哪些词?

祗zhǐ:只是。 辱rǔ:屈辱。 隶1ì:奴仆。

骈死pián:并列而死。槽历cáo lì:喂性口用的食器。

(3)请学生疏通第1段。

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良马。

(4)就第1段认为哪些问题是难点?

为什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怎么不说“先有千里马

后有伯乐”?好,我们就这个问题开展辩论。正方观点: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反方观点: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

正方:如果没有伯乐识千里马,那么千里马再好恐怕也会被埋没。

例如:《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她才华横溢,品德优秀,但如果

没有苏林教授这个珍惜人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伯乐,那么,陈伊玲

(千里马)的才华将被埋没。所以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反方: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知道我国数学界的两个很有建树的数

学家陈景润和熊庆来吧?我们知道陈景润这个千里马是熊庆来这个伯

乐发现的。但他是怎样发现的呢?是因为陈景润在数学方面崭露头角

之时,被熊庆来发现。如果没有陈景润显露出来的数学天赋,就绝对

没有熊庆来这个“伯乐”。因此我方认为“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

教师解释:通过刚才给大家讲背景,我们知道作者当时怀才不遇,

郁郁不得志,因此他借写这篇说,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

愤懑之情。文中的伯乐,比喻知才识贤者,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因此,一开篇就

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

文主旨。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

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

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

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

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了。接着就用“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

的痛惜之情。

(5)分析归纳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2、 指导学生学习第2段。

(1)先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并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应注意的词

有:

食:(shí吃,sì喂养)。石:(shí,dàn)

见:(jiàn看见, xiàn表现)

(2)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议论后回答)

本段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栗一石”,是夸

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

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

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

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

紧逼,历数这种 “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

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

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3、 引导学生学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教师提示“策、道、鸣、通、执、监、其”

等字词的解释,学生对照注解,试讲、试译。

(2)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主要是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先用揭露矛盾的

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 “不知马”的表现,

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狂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

蠢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

作者对执策者的反诘。同时为下句蓄势, 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

结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四、 总结

1、 课文的中心和层次。

层次:共三层。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着重写“食马者”的愚妄。

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

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2.教师总结: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

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

“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

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

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五、 布置作业

1 完成同步练习;

2 熟读全文并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附《马说》(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

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 ②作断纹焉(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 ..

6、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 ②还之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

7、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8、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参考答案

23、《马说》

1、略 2、①有时 ②虽然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

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5、①弹 ②花纹 ③

交换、 买 ④这样 6、①琴 ②工之侨 ③琴 ④这件事 7、可悲啊,这个世

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8、揭露了当时的

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

授课者:

时间:

★公开课教案★

马 说

素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2、了解文体特征、领会深刻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

观。

重点、难点:

把握文意、理解寓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幻灯机,录音机,磁带等。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国家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建设离不开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是

真正的人才呢/这不是只看表面的,要真正有眼光的人才能识别出

来。近年来我们把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称为“伯乐”。其实,真的伯乐

倒不是能识人,而是能识马。

出示“伯乐相马”这个故事的画面。然后指名同学边看画面边说

说这个故事(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就由老师来讲)。

伯乐本来是神话中管天马的星名。春秋时秦人孙阳因为善于相

马,世上就称他为伯乐。那么,伯乐在课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下面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二、 整体感知

1、 解释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马说”即谈马,论马。可见这

种文体是议论性的。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

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 作者及课文背景介绍。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

孟县西)人。早孤,由嫂抚养。25岁中进士,贞元19年(803年)在担

任监察御史期间, 因天旱人饥,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

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

部侍郎等职。唐宪宗元和14年 (819年),因上表谏迎佛骨,几乎招

来杀身之祸,后被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剌史。赦还后任吏部侍郎,

曾权京兆尹。卒谥“文”。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他和柳宗元同为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

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

次上书宰相相求擢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

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

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东不常有”之叹。

3.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

意。

4.思考:

①作者认为千里马和伯乐是什么关系?

②你认为作者要表现什么思想感情?

三、 合作,探究。

1、 研讨课文第1段。

(1)请同学们朗读第1段,对其朗读的质量让其他同学评价,给

一个恰当的成绩。

(2)同学们,你们认为第1段应掌握哪些词?

祗zhǐ:只是。 辱rǔ:屈辱。 隶1ì:奴仆。

骈死pián:并列而死。槽历cáo lì:喂性口用的食器。

(3)请学生疏通第1段。

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良马。

(4)就第1段认为哪些问题是难点?

为什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怎么不说“先有千里马

后有伯乐”?好,我们就这个问题开展辩论。正方观点: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反方观点: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

正方:如果没有伯乐识千里马,那么千里马再好恐怕也会被埋没。

例如:《第二次考试》中的陈伊玲,她才华横溢,品德优秀,但如果

没有苏林教授这个珍惜人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伯乐,那么,陈伊玲

(千里马)的才华将被埋没。所以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反方:请问对方辩友:你们知道我国数学界的两个很有建树的数

学家陈景润和熊庆来吧?我们知道陈景润这个千里马是熊庆来这个伯

乐发现的。但他是怎样发现的呢?是因为陈景润在数学方面崭露头角

之时,被熊庆来发现。如果没有陈景润显露出来的数学天赋,就绝对

没有熊庆来这个“伯乐”。因此我方认为“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

教师解释:通过刚才给大家讲背景,我们知道作者当时怀才不遇,

郁郁不得志,因此他借写这篇说,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

愤懑之情。文中的伯乐,比喻知才识贤者,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因此,一开篇就

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

文主旨。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

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

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

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

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了。接着就用“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

的痛惜之情。

(5)分析归纳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2、 指导学生学习第2段。

(1)先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并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应注意的词

有:

食:(shí吃,sì喂养)。石:(shí,dàn)

见:(jiàn看见, xiàn表现)

(2)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议论后回答)

本段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栗一石”,是夸

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

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

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

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

紧逼,历数这种 “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

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

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3、 引导学生学习第3段。

(1)学生齐读第3段。教师提示“策、道、鸣、通、执、监、其”

等字词的解释,学生对照注解,试讲、试译。

(2)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主要是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先用揭露矛盾的

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 “不知马”的表现,

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狂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

蠢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

作者对执策者的反诘。同时为下句蓄势, 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

结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四、 总结

1、 课文的中心和层次。

层次:共三层。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着重写“食马者”的愚妄。

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

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2.教师总结: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

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

“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

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

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五、 布置作业

1 完成同步练习;

2 熟读全文并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附《马说》(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 ) ②骈死( ) ③槽枥( )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 ②虽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且欲与常马 : ..3、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探究拓展训练]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

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 ②作断纹焉(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 ..

6、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 ②还之 (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

7、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8、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参考答案

23、《马说》

1、略 2、①有时 ②虽然 ③显现 ④尚且 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

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5、①弹 ②花纹 ③

交换、 买 ④这样 6、①琴 ②工之侨 ③琴 ④这件事 7、可悲啊,这个世

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8、揭露了当时的

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

授课者:

时间:


相关文章

  • 重庆市政府及各部门(单位)公开电话一览表
  • 重庆市政府及各部门(单位)公开电话一览表 单位名称市长公开电话 电话号码12345 受理时间8:00-23:30/天 单位名称市信访办 电话号码63896144 受理时间机关工作时间 部分市政府组成部门公开电话 市经委 [********* ...查看


  • 关于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 莆田区秀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单位,各垂管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有效预防腐败,根据省公开办<关于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闽公开 ...查看


  • 七宝二中党务公开制度汇编
  • 七宝二中党务公开制度汇编 (修订稿) 中共七宝二中支部委员会 2011年11月22日 目 录 1.例行公开制度-----------------P2 2.依申请公开制度----------------P4 3.决策公开制度--------- ...查看


  • 高校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和运行机制研究
  • [摘 要]高校党务公开的发展有其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内在的必然逻辑,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党务公开的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对高校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范围和公开程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关键词]党务公开:公开内容:公开范围 ...查看


  • 村级事务公开面临的问题与整改对策
  • 村级事务公开面临的问题与整改对策 村务公开是指由村民委员会把涉及村民权益的重要事项和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一定的形式告知全体村民,由村民参与决策和管理并实施监督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阳光工程.近几年来,来安县始终紧抓村务公开工作不放松,把 ...查看


  • 2012年乡镇党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范文(2篇)
  • 2012年乡镇党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范文(2篇) 2012年乡镇党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一: 按照县纪委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工作的精神,镇党委高度重视,严格坚持服务发展.依纪依法.真实公正.注重实效和积极稳妥的原则,精心制定方案,周密 ...查看


  • 新安县开展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
  • 新安县开展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全县开展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全面深入地进行,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公开的指导思想 开展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查看


  • 政务公开总结 1
  • [篇一:乡镇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长期以来,我镇的政务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行 ...查看


  • 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 党务公开制度 一.党务公开内容 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的要求,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内的秘密,都要公开.公开的内容如下: 1.党委重大决策.决定.决议的酝酿.拟定.出台及落实情况 ...查看


  •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为了推动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政府有关要求,编制<青岛市畜牧兽医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请各处室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二OO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