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思想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简介

原理简介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是一样的,如: 通过共产主义革命,采取暴力形式推翻资本主义的必要性的指南。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领导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政党的存在必要性,即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教导,同时又由斯大林提供其前进方向。然而,不同的自视为马列主义者的人,对他们选择来用以支撑自己的体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及其它)的尊敬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毛泽东主义者试图降低其它共产主义学派人物的重要性,以示对毛泽东的尊敬;与之相反,霍查主义者则对毛持否定态度。

理论发展

西方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对立发展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 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 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中国特色理论形成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沿革

列宁从未用过列宁主义这个词,也从未把他的观点归入“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中。不过,他的思想观点是从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出来的,这种发展被布尔什维克视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步,而被另一些人视为是相反的结果。列宁去世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迅速地定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时是“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旋即成为共产主义及世界各地共产党对这种思想体系的称呼。

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的五年内完成了其苏联权力的晋升之路。与许多当代的革命者不同,斯

大林并不为其思想成果注入一个特别的实体。斯大林主义一词严格上说是指一种类型的政府和政党,而不是指主义(思想体系)本身。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被作为苏联的官方思想体系。

历史学界及政治科学界对斯大林的行为是否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一问题上仍有争论。特别是托洛斯基主义者认为斯大林扭曲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并用“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来形容他们的反斯大林主义、反毛泽东主义的共产主义学派。

在中苏联盟破裂之后,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均表示只有自己才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宣称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进而宣称毛在基础上将马列主义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更新,以便运用于全世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近似于毛泽东主义)”这一术语,也逐渐地被用于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及同情中共的各国政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毛去世后,美国的毛主义者联合美国的革命共产党,创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主义”这一术语,并认为毛泽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更先进的阶段。

朝鲜官方于1977年起用主体思想取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后者不再扮演重要角色。不过,朝鲜政府仍时而因为其政治、经济结构,而被描述为“马列主义者”(更常见的说法是“斯大林主义者”)。

使用现状

绝大多数共产党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尊为基本的意识形态,尽管其中有许多政党根据政治环境的新需要而对此主义进行了修改。有些共产党,特别是与欧洲共产主义联合的政党,有意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保持距离,在许多情况下都不让此词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自认定为“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以避免后者带来的历史蕴涵。

不少政党在党名上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示与本国的其它共产党(往往可能被前者视为是修正主义者)相区别。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里,最常见的是那些基于反修正主义传统而产生的政党,例如毛主义政党和霍查主义政党。

关于描述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思想,有许多复杂的术语,这些术语在非学界的使用非常混乱。不熟悉对共产主义理念的细节的人(例如许多报社或其它媒体),常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个万能同义词,在指代任何一种马克思主义学派时,都可以用上它。

应用实例

嬴嘉利在解读刘周“国际共运史赞并序”一文的思想内涵中指出:“国际共运史赞并序”提出了如下几个新的理论命题,

1. 市场与产品的背反律

作者写道:“彼背反律者,乃谓生产愈发展产品愈增多,产品市场之负载能力相对产品之增多而愈缩减也。”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现实。其结果就是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也正好反证了“背反律”的成立。

2. 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

作者写道:“夫对抗此一背反律者,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之扩张也。此亦为资本各国消除经济危机之根本途径也。”因有市场与产品的背反律的存在,便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而要抵制由产品增多带来的本国(本地区)市场的相对缩小,就必须去开拓更广阔的国外市场。而从这一点上来说,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就很自然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消除经济危机的一种根本途径。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把抢夺占领更多的国外市场,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支柱;历次经济危机都曾引发资本国家的大规模的市场争

夺———这些历史事实都是有力的证明。

3. 资本主义本身即意味着战争。

作者写道:“故谓市场扩张者,乃资本主义之天性也,以战争而服务于市场扩张者,亦为资本主义之天性也。”追求尽可能大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而在扩张市场过程中产生的争夺,则是现代战争产生的主要根源。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所引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作者说“以战争服务于市场扩张是资本主义的天性。”这是对列宁所讲“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这一命题的引伸与发展。

4. 资本主义灭亡的度

作者写道:“故谓此种(市场)扩张达于某一极限,即资本主义市场达于真正之世界市场,而无可供扩张之空间(地域)之时,世界性不可消除之经济危机,必致彼资本制度之最后灭亡也。是则为资本主义灭亡之度也。”市场成为真正的世界市场,而再无可供扩张的空间(地域)之时,就是资本主义无法运用“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这一武器,来抵制和消除其周期性经济危机之时。而在这时,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战争和各种社会危机亦将空前爆发,现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体制将很难避免崩溃和消亡的命运。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灭亡的“度”。

详细内容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社会主义(socialism )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三个代表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理论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

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井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原理简介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特色精华是一样的,如: 通过共产主义革命,采取暴力形式推翻资本主义的必要性的指南。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领导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政党的存在必要性,即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教导,同时又由斯大林提供其前进方向。然而,不同的自视为马列主义者的人,对他们选择来用以支撑自己的体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及其它)的尊敬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毛泽东主义者试图降低其它共产主义学派人物的重要性,以示对毛泽东的尊敬;与之相反,霍查主义者则对毛持否定态度。

理论发展

西方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历史、社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对立发展

现代西方国家中一种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这股思潮在开始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1955年,M. 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一书中,强调西方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的对立,并把前者的传统追溯到G. 卢卡奇在1923年发表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在这以后,人们就广泛地用这个概念称呼这一思潮。在60年代末期西方的新左派运动中,特别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这一思潮曾被激进的青年学生和工人奉为反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等级制异化制度的思想武器。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结合起来,在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对社会主义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

中国特色理论形成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沿革

列宁从未用过列宁主义这个词,也从未把他的观点归入“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中。不过,他的思想观点是从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出来的,这种发展被布尔什维克视为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步,而被另一些人视为是相反的结果。列宁去世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迅速地定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时是“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词旋即成为共产主义及世界各地共产党对这种思想体系的称呼。

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的五年内完成了其苏联权力的晋升之路。与许多当代的革命者不同,斯

大林并不为其思想成果注入一个特别的实体。斯大林主义一词严格上说是指一种类型的政府和政党,而不是指主义(思想体系)本身。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被作为苏联的官方思想体系。

历史学界及政治科学界对斯大林的行为是否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一问题上仍有争论。特别是托洛斯基主义者认为斯大林扭曲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并用“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来形容他们的反斯大林主义、反毛泽东主义的共产主义学派。

在中苏联盟破裂之后,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均表示只有自己才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宣称毛泽东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进而宣称毛在基础上将马列主义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更新,以便运用于全世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近似于毛泽东主义)”这一术语,也逐渐地被用于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及同情中共的各国政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毛去世后,美国的毛主义者联合美国的革命共产党,创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主义”这一术语,并认为毛泽东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更先进的阶段。

朝鲜官方于1977年起用主体思想取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后者不再扮演重要角色。不过,朝鲜政府仍时而因为其政治、经济结构,而被描述为“马列主义者”(更常见的说法是“斯大林主义者”)。

使用现状

绝大多数共产党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尊为基本的意识形态,尽管其中有许多政党根据政治环境的新需要而对此主义进行了修改。有些共产党,特别是与欧洲共产主义联合的政党,有意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保持距离,在许多情况下都不让此词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自认定为“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以避免后者带来的历史蕴涵。

不少政党在党名上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以示与本国的其它共产党(往往可能被前者视为是修正主义者)相区别。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里,最常见的是那些基于反修正主义传统而产生的政党,例如毛主义政党和霍查主义政党。

关于描述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思想,有许多复杂的术语,这些术语在非学界的使用非常混乱。不熟悉对共产主义理念的细节的人(例如许多报社或其它媒体),常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个万能同义词,在指代任何一种马克思主义学派时,都可以用上它。

应用实例

嬴嘉利在解读刘周“国际共运史赞并序”一文的思想内涵中指出:“国际共运史赞并序”提出了如下几个新的理论命题,

1. 市场与产品的背反律

作者写道:“彼背反律者,乃谓生产愈发展产品愈增多,产品市场之负载能力相对产品之增多而愈缩减也。”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现实。其结果就是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也正好反证了“背反律”的成立。

2. 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

作者写道:“夫对抗此一背反律者,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之扩张也。此亦为资本各国消除经济危机之根本途径也。”因有市场与产品的背反律的存在,便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而要抵制由产品增多带来的本国(本地区)市场的相对缩小,就必须去开拓更广阔的国外市场。而从这一点上来说,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就很自然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消除经济危机的一种根本途径。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把抢夺占领更多的国外市场,作为其经济政策的支柱;历次经济危机都曾引发资本国家的大规模的市场争

夺———这些历史事实都是有力的证明。

3. 资本主义本身即意味着战争。

作者写道:“故谓市场扩张者,乃资本主义之天性也,以战争而服务于市场扩张者,亦为资本主义之天性也。”追求尽可能大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而在扩张市场过程中产生的争夺,则是现代战争产生的主要根源。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所引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作者说“以战争服务于市场扩张是资本主义的天性。”这是对列宁所讲“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这一命题的引伸与发展。

4. 资本主义灭亡的度

作者写道:“故谓此种(市场)扩张达于某一极限,即资本主义市场达于真正之世界市场,而无可供扩张之空间(地域)之时,世界性不可消除之经济危机,必致彼资本制度之最后灭亡也。是则为资本主义灭亡之度也。”市场成为真正的世界市场,而再无可供扩张的空间(地域)之时,就是资本主义无法运用“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这一武器,来抵制和消除其周期性经济危机之时。而在这时,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战争和各种社会危机亦将空前爆发,现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体制将很难避免崩溃和消亡的命运。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灭亡的“度”。

详细内容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帝国主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社会主义(socialism )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三个代表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理论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

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井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关文章

  • 党的指导思想简介材料
  •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 ...查看


  • 党的指导思想简介
  • 十八大党章载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 历史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它指 ...查看


  • 国家与革命
  • 国家与革命 作者简介: 列宁(俄语:Ленин,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列宁是他的笔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 ...查看


  • 高尔基简介
  • 高尔基简介 时间:2013-11-03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77226次 高尔基(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俄语: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 ...查看


  • 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吕世伦
  •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法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吕世伦 吕世伦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新闻'> 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现代西方法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史学会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前任副会长 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管理科学 ...查看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简介
  • [导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由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青年组成的的群众性组织.1922年5月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是本站整理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简介,仅供参考! 总则 ...查看


  • 入团申请书个人简介范文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具有如下特点:1.先进性 2.群众性 3.实践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 ...查看


  • 共青团团徽相关简介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具有如下特点:1.先进性 2.群众性 3.实践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 ...查看


  • 预备党员组织谈话重点内容简介
  •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预备党员组织谈话重点内容简介>,供大家参考. 组织部工作人员与预备党员谈话,内容一般分三个部分: 一是说明谈话的目的是代表组织对其考察,希望其认真对待,让其就前段时间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了解其入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