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

编者按:士官制度改革,是我军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从1999年这项新制度出台,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这项新制度的实施对我军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士官的选取、教育、管理、培训、使用、考评、奖惩、进退等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士官队伍的素质能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广大士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还有什么难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派记者赴三军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撰写了8篇“调查与思考”。这些稿件力求贴近基层实际,从领导机关、基层带兵人和士官等多个视角,对士官队伍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意见。从今天起,本报将在一、二版陆续刊出这组稿件。 优化我军兵员结构的重大变革

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牵动着千军万马。1999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新的士官制度改革由此启幕,我军兵员结构出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2000年元月,全军首次选取的士官和从原志愿兵套改的士官,以几十万人的阵容,戴着银灰色的不同级别军衔的肩章,行进在我军的士兵行列里。绿色军营星光灿烂。 2000年12月,士官开始有序地进出。

这项制度实施一年后的今天,全军部队的士官人数已占士兵总数的近40%,高技术部队达到60%以上。全军部队所有建制班班长全部进入士官队伍,全军42大类、千余种专业、数千个专业岗位编配了士官,一批女士官第一次载入中国军史。高级士官走上了技术复杂、特别重要的岗位。

数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1978年至1999年,我军曾经实行过21年志愿兵制度,志愿兵在士兵中占的比例比较低。那时,大部分志愿兵分布在司机、炊事员、机关打字员等岗位。而今,我军几十万士官中的85%分布在基层和作战、训练第一线的重要岗位,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志愿兵的概念,跨过了一道从旧质走向新质的分界线。江主席在1997年12月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把兵役制度、士官制度的改革作为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施一年多的实践说明,这项制度不仅适应了新的形势,而且深层次地改变了我军兵员成份,优化了军队员额编制结构,提高了士兵队伍的素质。我军新的员额结构已经产生并将继续生成战斗力。

新制度产生巨大凝聚力

那是去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沈阳军区军务部副部长蒋光辉刚刚入睡,电话铃又响个不停,某集团军军长向蒋副部长提出多要几个选取士官的指标。为挽留人才找指标的电话,使蒋副部长十分为难,也使他十分振奋。

蒋副部长谈到,1999年首次选改士官时,由于士兵们还不能透彻地了解士官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各部队尽管做了许多“留”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少优秀的义务兵还是没留下。许多部队指挥员忧虑:那些素质高的战士不愿当士官,将来的士官队伍会不会成为低素质的队伍?一年后,情况迥异:有专长的优秀士兵都急切地要求改士官,这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做“走”的工作。这种现象反映了新的士官制度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为广大士兵所认同。

纵观三军练兵场,可以说士官制度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已经给我军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士官担任建制班班长,稳定了部队管理、训练的骨干队伍,基层建设不因为老兵退役而减弱;二是大批士官走上各部队技术密集型的重要岗位,并直接操纵主战装备,最大限度地稳定三军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可以说,广大士官队伍支撑着我军基层建设的大厦,构成了部队战斗力最为活跃、最为稳定的要素。

在沈阳军区某师训练场上,记者看到,在单兵训练阶段,分队军官与士兵分训,士兵的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实施,而分队军官则集中精力攻克军官训练科目。某集团军参谋长艾虎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官素质要求更加苛刻,兵练兵的“绝活”、官练官的本领,是通行于发达国家军队的基本做法。如今部队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合同训练由军官组织,军官和士官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北海舰队某支队五级士官苗杰,谈起舰艇枪炮维修专业是那样自信:“我比美军的士官素质高!他们的武器装备坏了交技术人员修理,我既会操作,又会修理,还会教学。”这位多次随舰远航的高级士官并非言过其实。他研制的“舰载导弹快速检测系统”,把单舰导弹弹架协调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8,操作人员减少到原来的1/4。目前,这套系统已获准批量生产,不久将装备海军所有舰艇部队。一个士官的能量居然会有这样大,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记者和某师士官教练员标兵闫长春、海军某部技术尖兵苗杰谈起新的士官制度,他们说,新的士官制度之所以受到士兵们的拥护,这里面当然有个人利益的因素,因为新的士官制度改善了士官的福利待遇,拓宽了安置渠道,保障了士兵的权益,对士兵产生了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为士兵的成长、才能的发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他俩快言快语:过去选取志愿兵不少是警卫员、公务员、炊事员,而且是“一改定终身”,没有淘汰的机制,熬上13个年头,转业搞个城市户口就是目标。现在不行了,士官要带兵、管兵、练兵,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没有真才实学踏不进士官的门槛,就是进了这个“门”,不继续提高自身素质也会被淘汰。新的士官制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说明这项决策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实际和军队发展的趋势。

基层盼望加快完善配套政策

阳春三月,记者就士官队伍建设问题来到济南战区进行专题调查。在某集团军记者与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一行不期而遇,原来他们也是在作士官队伍建设专题调查的。

陈司令员与记者谈到,士官队伍的强弱对基层至关重要。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四总部出台了《关于改革与完善士官制度实施办法》、《全军士官编制标准》、《士官管理规定》、《士官学员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等,这些新的制度和政策怎样落实?加强士官队伍建设,领导机关、基层干部和士官本身还要做些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士官队伍素质?如何解决好士官在生活、工作和婚恋方面存在的困难?迫切需要各级领导有一个真切的了解,并继续完善配套政策。

记者和基层官兵的看法完全一致: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士官队伍素质是士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某团流传着两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级士官吴汝军是团里有名的训练尖子,可是当他上军事心理学课时,却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搞得自己下不了台。另一名士官在讲解军事地形学时,紧张得浑身冒汗。

这两位士官的尴尬,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士官本身文化素质偏低,还达不到作为思想工作、军事训练、专业技术、行政管理骨干的要求;士官队伍迫切需要再培训。据调查,靠士官院校培训士官,对于基层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部分士官都直接从义务兵中选取,他们从义务兵转变为战士的教官,光靠自身努力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培训士官需要各级领导机关拿出办法来。

诸如此类的问题,牵动着各级指挥员的思绪,各部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可以预见,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现代化士官人才方阵必将诞生。(本报记者苏若舟欧世金本报特约通讯员田兆广)

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二)

保姆现象”引出的话题

炮团装备了一部新型雷达,官兵们曾为拥有这样先进的“千里眼”而气粗胆壮,但随着操作该雷达的技师退役,“千里眼”变成了“睁眼瞎”。团领导面对全团官兵发问:“谁能玩得转这部雷达!”无一人应答。从此,生产厂家的技术员便成了这个团的常客。去年秋季,莱州湾畔。身着迷彩服的官兵、涂抹迷彩色的战车隐蔽在海岸线上。在紧张的气氛中,

却见穿着便服的队伍穿梭于火炮阵地间,他们是某炮团从厂家请来的技术保障队。

无独有偶。海军某舰艇编队远征某海域进行战役演练,走上“战场”的新装备,后边拖着“尾巴”———来自科研所、生产厂家技术员遂行的“保驾”队。

“战场”上为何来了“保姆团”?某炮团团长徐依信深有感慨:“心里没底。” 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偶尔有之:某团演习在即,却有十几台新型步战车开不动,修理工急得团团转,指挥员急得直跺脚。生产厂家的技术员“飞”来了,伸手一摸,用螺丝刀一拧,发动机就响了。

当然,这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但“平时都这样,打起仗来怎么办?”某集团军刘副军长说得很实在:“如果我们的士官都成了本行业的‘专家’,还要‘保姆’干啥?” 的确,随着现代化装备陆续列装,提高士官队伍素质,使之适应军队现代化的需要刻不容缓,培养大批专家型士官势在必行。事情明摆着:士官直接操纵武器装备,先进的武器装备要有技术精湛的人才去驾驭,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有了专家型士官队伍,就能割掉身后“保驾”的尾巴。

培养专家型士官的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需要与可能是现实的矛盾。士官大部分是从原志愿兵套改和从义务兵中选取的,老实说,这是一个文化程度还比较低的群体。据某师统计,现有士官中大专文化占4%;高中(中专)占52%;初中占44%。这是从档案中统计的,实际文化程度可能还要低一些。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培养专家型士官的现实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穿行于三军部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专家型士官不仅可能,而且潜力很大。

高级士官陈家荣,是海军某综合补给舰的主机班班长。他刻苦钻研舰船主机这座“高科技堡垒”,掌握了一手“看、听、摸、记”的“绝活”:一看主机废气的颜色,就能对故障的性质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一听主机的声音,就能说出“ 内脏”的运转状态;一摸润滑油的粘度,就知道机件磨损的程度;上百条管路中的任何一根,在他的脑子里都刻有记号。远航中,他多次排除故障,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如果说陈家荣是位经验型“专家”,四级士官朱桂全则是位“知识型专家” 。朱桂全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先后被送到海军士官学校和德国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燃汽轮机技术,后来当上了“中华第一舰”主机班班长,成为操纵、监测、保养、维修的技术“大拿”。类似这样的专家型士官,在全军各部队不乏其人。仅以海军为例,有的士官著书立说,其著作成为海军工程学院本科教材;有的是国家海水淡化科研成果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的登上了大学讲坛„„他们各有引以自豪的美称,如“核潜艇第一兵”刘中文、“深海焊接第一枪”雒祥明、“雷达王”牟美田、“海底蛟龙”冒小龙,等等。他们大都身怀绝技,把本职工作“ 玩”得滴溜转。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士官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岗位稳定,服役时间长,而且年轻有活力,只要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舞台,不时给他们指点迷津,他们完全可以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性认识,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给渴望成才的士官一个“支点”

青年士官中有许许多多可以培养成技术专家的好苗子,但再好的苗子没有沃土也难以茁壮生长。

北海舰队丁司令员说,高素质士官群体的出现,仅靠士官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党委、领导的培养。这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之日,就是专家型士官出现之时。在辽南大地上,一座军营被士兵称为“士官成长之家”。记者在某部看到,部队党委为每个士官定出了学习计划。他们将在三五年内送院校培养一批,依托基地训练一批,组织在职自学一批,这并非只是写在纸上的规划,而且正在扎扎实实地实施。他们目标明确、清晰:初级士官是骨干、中级士官是中坚、高级士官是“专家”。某师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思路也可资借鉴:不管眼前多么需要,也要设法把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士官送到训练基地、军地院校进修深造,或集中起来学习,也许眼前的工作受了点影响,但从长远看却为未来“ 打赢”培养和储备了人才。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从过去的专业军士套改过来的士官中,不乏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到了与专家之间只隔一张“窗户纸”的水平,捅破了这张“纸”,他们就将成为本职岗位上的专门家。问题是怎样把这张“纸”捅破?阿基米德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并非是一种想象。只要各级党委、领导给那些渴望成才的士官一个“支点”,他们一定会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成长为学有所成的专家型士官。 某集团军常军长在组织对某师进行战斗力评估时,来到某导弹营看望一位导弹发射手。这位士官曾是集团军范围内打导弹最多、最准的“神射手”。谁知,这位射手已经退役了。常军长击掌感叹:“他可是个了不起的‘小专家’啊!” “首长,我们不是没留,可没有指标啊。”听了营领导的介绍,将军沉默了许久。

与这位走了的射手相比,某炮团导弹二连四级士官冷文华是幸运的。他也是一名“神射手”。创造过一弹穿三靶的佳绩。去年底,士官选取工作开始前,连队的报告被逐级上报。连营团师军“五长”的态度鲜明:一定要把冷文华留下!

把思维的半径放大,该留而没留住的士官有多少?靠“五长”表态恐怕不是长久之计。部队的一些头头脑脑希望记者给领率机关传递一个信息:给专家型士官一些“特殊”政策,把真正的人才留住。

令人欣慰的是:科技练兵和世界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各级领导增强了一个意识:爱才就是爱部队战斗力。某潜艇四级士官武学琦是唯一4次参加某型战略导弹发射试验任务的瞄准手。去年夏天,武学琦右眼生病。消息传来,上至基地领导下到普通一兵都争着为武学琦提供眼角膜。在很短的时间内,医生就为武学琦做了移植手术。时隔不久,潜艇要远航执行任务。武学琦二话没说,包扎了一下右眼就上了艇。基地领导特派两名保健医生随行。说起这件事,武学琦很动情:“就冲领导关心这一条,我就是丢只眼,也值。”在采访中,不管是喜悦的还是遗憾的信息,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锻造和储备一大批专家型士官,既是基层建设的急需,也是未来战争的召唤。本报记者 王文杰 祝寿清 本报特约记者 刘世仁

●本报记者夏洪青 祝寿清本报特约记者张卫星

导读:士官是“兵”还是官?为什么有些士官不知不觉端起了“官架子”?由拿津贴变为拿工资,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士官肩上的担子的确重了,但普通一兵的本色不能变,服从和奉献的“天职”不能变。士官如何给自己定位、用行动回答好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关系到广大士官能否在部队各项建设中正确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角色”错位说明了什么

某团三连有一位士官,曾是公认的好兵,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魁。转改士官后,一夜之间大变样,“架子”大了:训练场上背着手“走一走,看一看;指一指,转一转”,再也见不到他摸、爬、滚、打的身影了。连长批评他,他说:“你别拿士官不当干部!”

还有一位姓牛的班长,选改士官前是战士的“贴心大哥”,战士有什么悄悄话都对他说。改选士官后,动辄教训战士,点名时看谁不顺眼,就扬言要给人家处分,弄得许

多战士和他反目,公开叫他“牛哥”。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找连长说:“距离产生美感,希望给我一个单间,我不愿和战士一起睡大排房。”

有些士官“角色”错位,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士官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出了偏差,误把自己当成了官,难免滋生不该有的“官气”;二是有些部队对士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没有跟上。沈阳军区某旅开展的“士官兵本位教育”,为士官“找准位置,尽好本职”起了引路作用。

唱响“我是一个兵”的主旋律

某团四连班长李星端“官架子”的教训值得所有士官吸取。战士李祥一度因家庭变故精神不振,连续“压床板”多日不起。李星给他做思想工作时,没想到小李几句话冲得他好没面子:“瞅瞅你那熊样,有啥资格教训我!”李星从这件事受到震动,从此放下了“官架子”,指手划脚少了,干活多了,慢慢地战士们又回到了他周围。

树高千丈不离根。士官只有身在兵中,心在兵中,爱兵恋兵,才能站得稳立得住。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独立勤务船中队的士官王纪德,已近“天命”之年,和他同期的兵大部分走上了师军领导岗位。他不为资历所累,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培训出来的技术骨干达500多名,带出的训练尖子有30多名。王纪德多次被海军评为先进个人,光二等功就立了两次。“撑破天得个功,干到底是个兵”,面对记者提问,他亮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我肩上扛了三道杠,和干部一样拿工资穿皮鞋,脑门上甚至比干部多了几道纹,但我依然爱‘我是一个兵’的称呼,爱我兵的本色。”

王纪德这句看似平常话却包含着很深的意义:其一,士官是士兵行列中的普通一兵,他们和义务兵一样,过着严格的连队生活,受着军人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管理;其二,士官是战士的标杆,在部队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总是起模范带头作用,因而得到官兵的敬重。《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对士官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并

依照本条例授予相应军衔”。总部《士官管理规定》要求“士官应当认真履行士兵职责”、“为义务兵做表率”。这就是士官的“角色”定位。

当好士兵的“第一任教官”

士官虽然是普通一兵,但却要担起一部分基层干部的责任。这是因为士官制度改革后,班长都由士官担任;在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过去许多由军官负责的岗位,现改为士官负责。尤其实行官兵分训后,士官成了战士的“第一任教官”,责任更重了;在日常生活中,士官既是士兵的兄长,又是士兵的领导。这就决定了士官不光要“老实听话”,还要“能干会干”。

要担起“第一任教官”的历史重任,除自身过硬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某装甲团十三连三级士官李方生是集团军有名的“四会”教练员,使用手中武器,他是一流好手,全连的火器他都会用;上理论课,他能讲会示范,还会用多媒体教学;训练场上,他组织严密,张弛有度。无论新兵老兵都很佩服他。新时期呼唤像李方生这样会讲、会做、会教、会管的新型士官。

有“教官”美称的“四会”教练员,过去绝大多数是干部,今后将部分让位士官。济南军区某团去年表彰的25名“优秀四会教练员”,其中12名是士官。不难看出,士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服从和奉献”是士官永恒的主题

士兵的“本色”是什么?服从和奉献!有人说,如果把士官比做一只鹰,服从和奉献就是他们搏击长空的“双翅”。

手头就有一例:某团修理连有一名士官,是坦克维修“专家”。他写过书,事迹上过电视,登过报纸。但可惜,这位颇有作为的老士官,后来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思想,服从意识淡了,奉献精神弱了,时常撂挑子,挨了处分不说,还被复员处理。临走那天,

他痛心地告诫战友:“傲才视物,终究要栽跟头。身为士官,服从和奉献是咱的本份,丢了这个本份,就失去了士官的价值,吃家伙理所当然!”有位名将说过:“一品脱的汗水,可节省一加仑的血。”勤学苦练是士官队伍成才的主要途径,记者采访时,看到许多士官虽然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术,但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一方面在练兵场上勤学苦练,一方面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继续为自己“加油充电”。士官的服役过程,就是不断奋进,在奋进中提高的过程。

海军核潜艇基地士官李景峰,是一名专家型士官。他家乡的一家发电厂急需人才,多次重金聘请他,动员他回家乡工作。他不为利诱所动,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成了海军难得的先进典型。他说:“一个兵不服从不奉献,不爱岗敬业,就像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一样,会遭人冷眼。唯有服从奉献,才能体现一个士兵的价值!”

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

编者按:士官制度改革,是我军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从1999年这项新制度出台,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这项新制度的实施对我军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在士官的选取、教育、管理、培训、使用、考评、奖惩、进退等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士官队伍的素质能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广大士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还有什么难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派记者赴三军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撰写了8篇“调查与思考”。这些稿件力求贴近基层实际,从领导机关、基层带兵人和士官等多个视角,对士官队伍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意见。从今天起,本报将在一、二版陆续刊出这组稿件。 优化我军兵员结构的重大变革

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牵动着千军万马。1999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新的士官制度改革由此启幕,我军兵员结构出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2000年元月,全军首次选取的士官和从原志愿兵套改的士官,以几十万人的阵容,戴着银灰色的不同级别军衔的肩章,行进在我军的士兵行列里。绿色军营星光灿烂。 2000年12月,士官开始有序地进出。

这项制度实施一年后的今天,全军部队的士官人数已占士兵总数的近40%,高技术部队达到60%以上。全军部队所有建制班班长全部进入士官队伍,全军42大类、千余种专业、数千个专业岗位编配了士官,一批女士官第一次载入中国军史。高级士官走上了技术复杂、特别重要的岗位。

数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1978年至1999年,我军曾经实行过21年志愿兵制度,志愿兵在士兵中占的比例比较低。那时,大部分志愿兵分布在司机、炊事员、机关打字员等岗位。而今,我军几十万士官中的85%分布在基层和作战、训练第一线的重要岗位,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超越了以往志愿兵的概念,跨过了一道从旧质走向新质的分界线。江主席在1997年12月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把兵役制度、士官制度的改革作为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点。新的士官制度实施一年多的实践说明,这项制度不仅适应了新的形势,而且深层次地改变了我军兵员成份,优化了军队员额编制结构,提高了士兵队伍的素质。我军新的员额结构已经产生并将继续生成战斗力。

新制度产生巨大凝聚力

那是去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沈阳军区军务部副部长蒋光辉刚刚入睡,电话铃又响个不停,某集团军军长向蒋副部长提出多要几个选取士官的指标。为挽留人才找指标的电话,使蒋副部长十分为难,也使他十分振奋。

蒋副部长谈到,1999年首次选改士官时,由于士兵们还不能透彻地了解士官制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各部队尽管做了许多“留”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少优秀的义务兵还是没留下。许多部队指挥员忧虑:那些素质高的战士不愿当士官,将来的士官队伍会不会成为低素质的队伍?一年后,情况迥异:有专长的优秀士兵都急切地要求改士官,这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做“走”的工作。这种现象反映了新的士官制度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为广大士兵所认同。

纵观三军练兵场,可以说士官制度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已经给我军建设尤其是基层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士官担任建制班班长,稳定了部队管理、训练的骨干队伍,基层建设不因为老兵退役而减弱;二是大批士官走上各部队技术密集型的重要岗位,并直接操纵主战装备,最大限度地稳定三军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可以说,广大士官队伍支撑着我军基层建设的大厦,构成了部队战斗力最为活跃、最为稳定的要素。

在沈阳军区某师训练场上,记者看到,在单兵训练阶段,分队军官与士兵分训,士兵的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实施,而分队军官则集中精力攻克军官训练科目。某集团军参谋长艾虎生兴奋地对记者说: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官素质要求更加苛刻,兵练兵的“绝活”、官练官的本领,是通行于发达国家军队的基本做法。如今部队基础训练由士官组织,合同训练由军官组织,军官和士官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北海舰队某支队五级士官苗杰,谈起舰艇枪炮维修专业是那样自信:“我比美军的士官素质高!他们的武器装备坏了交技术人员修理,我既会操作,又会修理,还会教学。”这位多次随舰远航的高级士官并非言过其实。他研制的“舰载导弹快速检测系统”,把单舰导弹弹架协调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8,操作人员减少到原来的1/4。目前,这套系统已获准批量生产,不久将装备海军所有舰艇部队。一个士官的能量居然会有这样大,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记者和某师士官教练员标兵闫长春、海军某部技术尖兵苗杰谈起新的士官制度,他们说,新的士官制度之所以受到士兵们的拥护,这里面当然有个人利益的因素,因为新的士官制度改善了士官的福利待遇,拓宽了安置渠道,保障了士兵的权益,对士兵产生了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为士兵的成长、才能的发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他俩快言快语:过去选取志愿兵不少是警卫员、公务员、炊事员,而且是“一改定终身”,没有淘汰的机制,熬上13个年头,转业搞个城市户口就是目标。现在不行了,士官要带兵、管兵、练兵,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没有真才实学踏不进士官的门槛,就是进了这个“门”,不继续提高自身素质也会被淘汰。新的士官制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说明这项决策完全符合部队建设的实际和军队发展的趋势。

基层盼望加快完善配套政策

阳春三月,记者就士官队伍建设问题来到济南战区进行专题调查。在某集团军记者与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一行不期而遇,原来他们也是在作士官队伍建设专题调查的。

陈司令员与记者谈到,士官队伍的强弱对基层至关重要。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四总部出台了《关于改革与完善士官制度实施办法》、《全军士官编制标准》、《士官管理规定》、《士官学员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等,这些新的制度和政策怎样落实?加强士官队伍建设,领导机关、基层干部和士官本身还要做些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士官队伍素质?如何解决好士官在生活、工作和婚恋方面存在的困难?迫切需要各级领导有一个真切的了解,并继续完善配套政策。

记者和基层官兵的看法完全一致: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士官队伍素质是士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某团流传着两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级士官吴汝军是团里有名的训练尖子,可是当他上军事心理学课时,却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搞得自己下不了台。另一名士官在讲解军事地形学时,紧张得浑身冒汗。

这两位士官的尴尬,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士官本身文化素质偏低,还达不到作为思想工作、军事训练、专业技术、行政管理骨干的要求;士官队伍迫切需要再培训。据调查,靠士官院校培训士官,对于基层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部分士官都直接从义务兵中选取,他们从义务兵转变为战士的教官,光靠自身努力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培训士官需要各级领导机关拿出办法来。

诸如此类的问题,牵动着各级指挥员的思绪,各部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可以预见,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支具有更高素质的现代化士官人才方阵必将诞生。(本报记者苏若舟欧世金本报特约通讯员田兆广)

全军士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二)

保姆现象”引出的话题

炮团装备了一部新型雷达,官兵们曾为拥有这样先进的“千里眼”而气粗胆壮,但随着操作该雷达的技师退役,“千里眼”变成了“睁眼瞎”。团领导面对全团官兵发问:“谁能玩得转这部雷达!”无一人应答。从此,生产厂家的技术员便成了这个团的常客。去年秋季,莱州湾畔。身着迷彩服的官兵、涂抹迷彩色的战车隐蔽在海岸线上。在紧张的气氛中,

却见穿着便服的队伍穿梭于火炮阵地间,他们是某炮团从厂家请来的技术保障队。

无独有偶。海军某舰艇编队远征某海域进行战役演练,走上“战场”的新装备,后边拖着“尾巴”———来自科研所、生产厂家技术员遂行的“保驾”队。

“战场”上为何来了“保姆团”?某炮团团长徐依信深有感慨:“心里没底。” 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偶尔有之:某团演习在即,却有十几台新型步战车开不动,修理工急得团团转,指挥员急得直跺脚。生产厂家的技术员“飞”来了,伸手一摸,用螺丝刀一拧,发动机就响了。

当然,这也许只是个别现象,但“平时都这样,打起仗来怎么办?”某集团军刘副军长说得很实在:“如果我们的士官都成了本行业的‘专家’,还要‘保姆’干啥?” 的确,随着现代化装备陆续列装,提高士官队伍素质,使之适应军队现代化的需要刻不容缓,培养大批专家型士官势在必行。事情明摆着:士官直接操纵武器装备,先进的武器装备要有技术精湛的人才去驾驭,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有了专家型士官队伍,就能割掉身后“保驾”的尾巴。

培养专家型士官的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需要与可能是现实的矛盾。士官大部分是从原志愿兵套改和从义务兵中选取的,老实说,这是一个文化程度还比较低的群体。据某师统计,现有士官中大专文化占4%;高中(中专)占52%;初中占44%。这是从档案中统计的,实际文化程度可能还要低一些。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培养专家型士官的现实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穿行于三军部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专家型士官不仅可能,而且潜力很大。

高级士官陈家荣,是海军某综合补给舰的主机班班长。他刻苦钻研舰船主机这座“高科技堡垒”,掌握了一手“看、听、摸、记”的“绝活”:一看主机废气的颜色,就能对故障的性质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一听主机的声音,就能说出“ 内脏”的运转状态;一摸润滑油的粘度,就知道机件磨损的程度;上百条管路中的任何一根,在他的脑子里都刻有记号。远航中,他多次排除故障,没有一次不灵验的。

如果说陈家荣是位经验型“专家”,四级士官朱桂全则是位“知识型专家” 。朱桂全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先后被送到海军士官学校和德国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燃汽轮机技术,后来当上了“中华第一舰”主机班班长,成为操纵、监测、保养、维修的技术“大拿”。类似这样的专家型士官,在全军各部队不乏其人。仅以海军为例,有的士官著书立说,其著作成为海军工程学院本科教材;有的是国家海水淡化科研成果鉴定委员会的成员;有的登上了大学讲坛„„他们各有引以自豪的美称,如“核潜艇第一兵”刘中文、“深海焊接第一枪”雒祥明、“雷达王”牟美田、“海底蛟龙”冒小龙,等等。他们大都身怀绝技,把本职工作“ 玩”得滴溜转。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士官队伍科学文化素质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岗位稳定,服役时间长,而且年轻有活力,只要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舞台,不时给他们指点迷津,他们完全可以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性认识,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给渴望成才的士官一个“支点”

青年士官中有许许多多可以培养成技术专家的好苗子,但再好的苗子没有沃土也难以茁壮生长。

北海舰队丁司令员说,高素质士官群体的出现,仅靠士官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党委、领导的培养。这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之日,就是专家型士官出现之时。在辽南大地上,一座军营被士兵称为“士官成长之家”。记者在某部看到,部队党委为每个士官定出了学习计划。他们将在三五年内送院校培养一批,依托基地训练一批,组织在职自学一批,这并非只是写在纸上的规划,而且正在扎扎实实地实施。他们目标明确、清晰:初级士官是骨干、中级士官是中坚、高级士官是“专家”。某师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思路也可资借鉴:不管眼前多么需要,也要设法把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士官送到训练基地、军地院校进修深造,或集中起来学习,也许眼前的工作受了点影响,但从长远看却为未来“ 打赢”培养和储备了人才。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从过去的专业军士套改过来的士官中,不乏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到了与专家之间只隔一张“窗户纸”的水平,捅破了这张“纸”,他们就将成为本职岗位上的专门家。问题是怎样把这张“纸”捅破?阿基米德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并非是一种想象。只要各级党委、领导给那些渴望成才的士官一个“支点”,他们一定会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成长为学有所成的专家型士官。 某集团军常军长在组织对某师进行战斗力评估时,来到某导弹营看望一位导弹发射手。这位士官曾是集团军范围内打导弹最多、最准的“神射手”。谁知,这位射手已经退役了。常军长击掌感叹:“他可是个了不起的‘小专家’啊!” “首长,我们不是没留,可没有指标啊。”听了营领导的介绍,将军沉默了许久。

与这位走了的射手相比,某炮团导弹二连四级士官冷文华是幸运的。他也是一名“神射手”。创造过一弹穿三靶的佳绩。去年底,士官选取工作开始前,连队的报告被逐级上报。连营团师军“五长”的态度鲜明:一定要把冷文华留下!

把思维的半径放大,该留而没留住的士官有多少?靠“五长”表态恐怕不是长久之计。部队的一些头头脑脑希望记者给领率机关传递一个信息:给专家型士官一些“特殊”政策,把真正的人才留住。

令人欣慰的是:科技练兵和世界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各级领导增强了一个意识:爱才就是爱部队战斗力。某潜艇四级士官武学琦是唯一4次参加某型战略导弹发射试验任务的瞄准手。去年夏天,武学琦右眼生病。消息传来,上至基地领导下到普通一兵都争着为武学琦提供眼角膜。在很短的时间内,医生就为武学琦做了移植手术。时隔不久,潜艇要远航执行任务。武学琦二话没说,包扎了一下右眼就上了艇。基地领导特派两名保健医生随行。说起这件事,武学琦很动情:“就冲领导关心这一条,我就是丢只眼,也值。”在采访中,不管是喜悦的还是遗憾的信息,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锻造和储备一大批专家型士官,既是基层建设的急需,也是未来战争的召唤。本报记者 王文杰 祝寿清 本报特约记者 刘世仁

●本报记者夏洪青 祝寿清本报特约记者张卫星

导读:士官是“兵”还是官?为什么有些士官不知不觉端起了“官架子”?由拿津贴变为拿工资,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士官肩上的担子的确重了,但普通一兵的本色不能变,服从和奉献的“天职”不能变。士官如何给自己定位、用行动回答好这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却关系到广大士官能否在部队各项建设中正确地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角色”错位说明了什么

某团三连有一位士官,曾是公认的好兵,多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魁。转改士官后,一夜之间大变样,“架子”大了:训练场上背着手“走一走,看一看;指一指,转一转”,再也见不到他摸、爬、滚、打的身影了。连长批评他,他说:“你别拿士官不当干部!”

还有一位姓牛的班长,选改士官前是战士的“贴心大哥”,战士有什么悄悄话都对他说。改选士官后,动辄教训战士,点名时看谁不顺眼,就扬言要给人家处分,弄得许

多战士和他反目,公开叫他“牛哥”。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找连长说:“距离产生美感,希望给我一个单间,我不愿和战士一起睡大排房。”

有些士官“角色”错位,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士官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出了偏差,误把自己当成了官,难免滋生不该有的“官气”;二是有些部队对士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没有跟上。沈阳军区某旅开展的“士官兵本位教育”,为士官“找准位置,尽好本职”起了引路作用。

唱响“我是一个兵”的主旋律

某团四连班长李星端“官架子”的教训值得所有士官吸取。战士李祥一度因家庭变故精神不振,连续“压床板”多日不起。李星给他做思想工作时,没想到小李几句话冲得他好没面子:“瞅瞅你那熊样,有啥资格教训我!”李星从这件事受到震动,从此放下了“官架子”,指手划脚少了,干活多了,慢慢地战士们又回到了他周围。

树高千丈不离根。士官只有身在兵中,心在兵中,爱兵恋兵,才能站得稳立得住。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独立勤务船中队的士官王纪德,已近“天命”之年,和他同期的兵大部分走上了师军领导岗位。他不为资历所累,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培训出来的技术骨干达500多名,带出的训练尖子有30多名。王纪德多次被海军评为先进个人,光二等功就立了两次。“撑破天得个功,干到底是个兵”,面对记者提问,他亮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我肩上扛了三道杠,和干部一样拿工资穿皮鞋,脑门上甚至比干部多了几道纹,但我依然爱‘我是一个兵’的称呼,爱我兵的本色。”

王纪德这句看似平常话却包含着很深的意义:其一,士官是士兵行列中的普通一兵,他们和义务兵一样,过着严格的连队生活,受着军人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管理;其二,士官是战士的标杆,在部队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总是起模范带头作用,因而得到官兵的敬重。《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对士官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并

依照本条例授予相应军衔”。总部《士官管理规定》要求“士官应当认真履行士兵职责”、“为义务兵做表率”。这就是士官的“角色”定位。

当好士兵的“第一任教官”

士官虽然是普通一兵,但却要担起一部分基层干部的责任。这是因为士官制度改革后,班长都由士官担任;在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过去许多由军官负责的岗位,现改为士官负责。尤其实行官兵分训后,士官成了战士的“第一任教官”,责任更重了;在日常生活中,士官既是士兵的兄长,又是士兵的领导。这就决定了士官不光要“老实听话”,还要“能干会干”。

要担起“第一任教官”的历史重任,除自身过硬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某装甲团十三连三级士官李方生是集团军有名的“四会”教练员,使用手中武器,他是一流好手,全连的火器他都会用;上理论课,他能讲会示范,还会用多媒体教学;训练场上,他组织严密,张弛有度。无论新兵老兵都很佩服他。新时期呼唤像李方生这样会讲、会做、会教、会管的新型士官。

有“教官”美称的“四会”教练员,过去绝大多数是干部,今后将部分让位士官。济南军区某团去年表彰的25名“优秀四会教练员”,其中12名是士官。不难看出,士官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服从和奉献”是士官永恒的主题

士兵的“本色”是什么?服从和奉献!有人说,如果把士官比做一只鹰,服从和奉献就是他们搏击长空的“双翅”。

手头就有一例:某团修理连有一名士官,是坦克维修“专家”。他写过书,事迹上过电视,登过报纸。但可惜,这位颇有作为的老士官,后来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思想,服从意识淡了,奉献精神弱了,时常撂挑子,挨了处分不说,还被复员处理。临走那天,

他痛心地告诫战友:“傲才视物,终究要栽跟头。身为士官,服从和奉献是咱的本份,丢了这个本份,就失去了士官的价值,吃家伙理所当然!”有位名将说过:“一品脱的汗水,可节省一加仑的血。”勤学苦练是士官队伍成才的主要途径,记者采访时,看到许多士官虽然掌握了精湛的专业技术,但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一方面在练兵场上勤学苦练,一方面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继续为自己“加油充电”。士官的服役过程,就是不断奋进,在奋进中提高的过程。

海军核潜艇基地士官李景峰,是一名专家型士官。他家乡的一家发电厂急需人才,多次重金聘请他,动员他回家乡工作。他不为利诱所动,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成了海军难得的先进典型。他说:“一个兵不服从不奉献,不爱岗敬业,就像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一样,会遭人冷眼。唯有服从奉献,才能体现一个士兵的价值!”


相关文章

  • 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
  • <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 中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 为推进士官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经胡锦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向全军和武警部队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 <方案> ...查看


  • 2015军队改革
  • 军队改革最新消息2015:科学立法引领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推进,军事立法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事立法工作,把军事法规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对军事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党的十 ...查看


  • 新修订的三大条令答记者问
  • 新修订的三大条令答记者问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队列条令>(统称共同条令)已发布全军施行.为帮助广大官兵理解掌握新一代共同条令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面抓好学习贯彻,本报记者 ...查看


  • 总参军务部解释士官评任专业技术职务相关政策5
  • 专家点评 为士官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 李 华 士官队伍是军队建设中一支十分重要的骨干力量.士官制度建立以来,士官队伍规模日益壮大,其编制数量占到士兵总数的一半以上,覆盖所有专业技术和指挥管理岗位. ...查看


  •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总政治部关于重新规定军官家属随军条件请示的通知
  •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总政治部关于重新规定军官家属随军条件请示的通知 国发[1991]41号 -------------------------------------------------------------------------- ...查看


  • 士官管理规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 目录 简介 背景 意义 内容 简介 背景 意义 内容 展开 简介 经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批准,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管理规定>2011年6月下旬发布施行.这是认真贯彻胡主席关于 ...查看


  • 安置交流,2012年全军将完成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住房工作
  • [各地动态] 2012年全军将完成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住房工作 [复制链接] 九天云 中尉 积分 7701 帖子 657 精华 0 津贴 22045 块 子弹 0 粒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2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4 最后 ...查看


  • 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当代青年官兵走向成熟
  • 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当代青年官兵走向成熟 --武警部队开展"科学发展观引领我成长"活动启示录 邹 零 彭东亮 陈洪志 特约记者 李凌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6日 07:23 解放军 ...查看


  • ★士官职业化面临政策大调整
  • 就在昨天,国家教育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下发通知对今年定向培养士官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就继续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士官的报考条件.招收计划.招生办法.联合培养.入伍办理.任命和待遇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再联系今年全军招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