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_理智与情感_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第28卷第6期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8No.6

              

2006年11月JournalofXiangt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v.2006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刘霞敏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法商学院,重庆400031)

摘 要:玛丽安是一个敢于反抗伪善的社会习俗,的新型女性形象,开始关注于经济的思考,,,突破关键词:奥斯丁;玛丽安;浪漫;世俗;中图分类号:I106.4   :1009-4482(2006)06-0079-04

简・奥斯丁(1775-1817)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一生共完成了6部小说,按出版顺序为:《理智与

(1811)、(1813)、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1816)《(1818)和(1818)。、爱玛》、诺桑觉寺》《劝导》

主人公爱玛《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等。《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是与埃莉诺相平行的一个人物,从表面上看两人性格差异较大,因而许多文章把这两人性格作为对立面来评价,研究主人公埃莉诺的论文不少,但研究玛丽安的却微乎其微。本文认为这两个女主人公都是作者理想化的体现。“在简・奥斯丁笔下那些最可人心意的人物的迷人之处,简直没有一个不是她本人那可爱的气质和热情的心胸

[4]

的真实反映”。而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来看,玛丽安的言

在浩如烟海的作家和作品中,奥斯丁的创作异乎寻常。她描写的范围始终锁定在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打牌、喝茶、聊天、散步、绘画、弹琴、唱歌、参加舞会以及婚姻嫁娶等活动中。正如奥斯丁所说的那样,她只擅长描写“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她曾描述自己的作品是“二寸象牙上的雕刻”,

(一个村镇上这些皆不出“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的题材“

[1]

的三、四家人正合适”。然而,这些专注于狭窄生活圈子

行个性更有可取之处。在奥斯丁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玛丽安可称得上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她敢于反抗伪善的社会习俗,敢于追求现实的幸福和真正的爱情,希望富裕但又不盲目膜拜财富。她从憧憬浪漫爱情的少女成熟为一个“心甘情愿”的合格家庭主妇,并不是向习俗的妥协,而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淑女牢笼”的冲决,走向现实社会的勇敢一步。

的作品却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正如伊恩・瓦特所说:奥斯丁的小说“在许多方面达到了18世纪小说的顶峰”“,反映了妇女在文学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增长的过

[2]程”。这6部小说都是描写恋爱与婚姻,讲述以妇女为

中心的故事。在这些小说中,奥斯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爱情婚姻观念,她所关心的问题是:女主人公如何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怎样选择配偶、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找到自己满意的归宿。这些一个个纷繁但并不复杂的故事叙述的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凡人琐事、日常生活以及各种类型的爱情婚姻,其中贯穿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金钱门第是恋爱婚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真爱才是幸福美满婚姻的基础[3]。

通过人物性格塑造和幽默诙谐的对话,奥斯丁塑造出一批有个性、能独立思考的智慧型女性新形象,如《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普赖斯《劝导》,中的安妮《爱玛》,中的女

英国著名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

[5]

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情感来领会是个悲剧。”明智的

简・奥斯丁一直凭理智来看待这个世界,她出版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倡导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时,坚持认为理智应占据上风,人们应该凭着理智来控制感情。奥斯丁将达什伍德家两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的性格进行对比:代表着理智的埃莉诺,冷静、理智、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虽然年仅

19岁,却能经常给母亲拿主意,而且她心地善良,性格可爱,

富于感情而又懂得怎样克制感情,这一点她母亲和妹妹都比不上她,作者不无幽默地说“,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的一门学问”。理智的对立面是与埃

收稿日期:2006-06-30

基金项目:四川外语学院资助项目“‘英国小说之母’:简・奥斯丁小说艺术论”系列论文之一作者简介:刘霞敏(1956-),女,湖南沅陵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文体学研究。

79

莉诺形成鲜明对比的妹妹玛丽安,她青春热情,浪漫率真,敢说敢为,不遵守传统规范,对浪漫爱情抱有幻想“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聪敏,什么都专心致志。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她大方可爱,讨人喜欢,

Ξ也很有趣,就是不谨慎,她跟她母亲像得出奇。”

只开一次口,你就不会有这种责难了。”这番话表现了她直言不讳、敢说敢为的泼辣性格,更显示了她思想的敏锐与深刻。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率真其实也是她的可爱之处。

《理智与情感》全书至始至终充溢着埃莉诺的理智,而玛丽安则很长一段时间沉迷在浪漫的幻想之中。

姐妹俩各方面的才干可以相媲美,唯有对理智和情感哪个应该占据着上风有着不同的尺度。第三章里,达什伍德太太告诉玛丽安,下终身大事:,我是亲切地爱—,他,,他虽然非常赞赏埃莉诺的,可那并非内行人的赞赏……他那是情人的夸奖,不是鉴赏家的欣赏……那些美丽的诗句,常常让我如痴如醉,可是让他读起来却带着那捉摸不透的镇静,那么可怕的冷漠!”“如果是考柏的诗都打动不了他,那还得了!———不过,也得承认,个人趣味不同嘛。埃丽诺不像我易动感情,所以她也许不在乎这种事……我要求的太多了!他一定得具备爱德华的全部品德。他的仪表和风度还得及其动人,能为他的善良品格增光”。玛丽安对爱德华评价体现了她的睿智、伶俐、活泼、幽默,也显示出她爱逞口舌之快,从而反映出玛丽安喜欢的是风度仪表极其动人,而不是类似爱德华那样的形象。在向约翰爵士打听威洛比的情况时,约翰告诉她威洛比只是“一个很象样的射手,英国最莽撞的骑士”。玛丽安忿忿地嚷道“难道关于他你只能说这些?跟他相熟以后他的态度怎么样?还有他的追求,他的才干,他的天赋都怎么?”在她看来,实际才干和浪漫情调都应居于首位,她赞赏的是十全十美的人,这也是她择偶的准则,尽管这一标准离现实尚有相当的距离。

玛丽安择偶条件颇高,也体现了她自己的优越条件。“达什伍德小姐皮肤细嫩,容貌端正,身材特别好看。玛丽安更漂亮。她的体形虽不及姐姐匀称,可是她个子较高,使她更显得更加动人;她面孔异常可爱,因此用一般的恭维话说她是个美人,倒不像通常见的那样过分歪曲事实。她皮肤很深,可是因为透明,脸上显得特别光润;她相貌特别好看,微笑起来甜美迷人;乌黑的眼睛里有一种活力,一种神采,一种热情,让人看了不能不喜欢。”简・奥斯丁对玛丽安的描写栩栩如生,勾画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姑娘。

漂亮的玛丽安似乎有理由为自己编织美丽的梦想。“愿望就等于希望,希望就等于期待”———这就是玛丽安和她母亲的生活态度,这一乐观态度使得她们“一有猜测马上就会当真”。“浪漫”往往赋予人们美好的联想,有了“幻想”才能有现实的奋斗目标。但是,单粹的浪漫爱情往往会造成当事人感情上的伤害,单凭一个短期的相识而相爱实际上是给自己爱情下赌注,如果遇到一个感情不专一的男子

埃莉诺和玛丽安姐妹俩最大的不同在于妹妹的率真。玛丽安绝不是那种18、19世纪人们期望的淑女。玛丽安不仅外表可爱,她敢说敢为,不遵守传统规范。一些评论家的赞赏并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观点的表现。首先,玛丽安对于男性的威权不屑一顾,敢于直接向男士们挑战。她的表亲约翰爵士说她在挑逗威洛比时,玛丽安气冲冲地说“:约翰爵士,你这种说法我特别讨厌。什么庸俗的话都当俏皮话来说,真恨死人,什么挑逗男人呀,征服男人呀,尤其不堪入耳。这样的话都是粗俗而无教养的。”

在贵族或者家人面前,风格”,,尖刻而大胆地说道“:这种夸奖真新鲜!?谁认识她?谁管她画得好坏?我们考虑和说的,是埃莉诺。”玛丽安说话不讲情面,即使是对自己家里人也毫不顾及。第十章中,埃莉诺夸奖她—上午与威洛比先生交谈很有成效,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摸清了威洛比先生的见解,以奇特的速度了结一个个话题,不用多久,喜爱的话题都会一个个谈尽说完,再见一次面就能把他对美景和再婚的看法解说清楚,以后就没有什么可问了。玛丽安立刻叫喊起来“:你这话能算公平?能算合理?难道我的思想就这么贫乏?”

玛丽安也很脱俗“,对于无礼、粗俗、低能甚至趣味不相投等等向来都是很看不惯的”。当玛丽安和爱德华等人讨论人们赞美自然美景的词语时,玛丽安说“:很对,赞美美景的词语已成了十足的俗套。第一位说明美景的人,见识高雅,于是人人都装懂,鹦鹉学舌。我讨厌一切套话,有时候我把自己的感受埋在心里,因为除了那些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之外,我找不到描述我感受的词。”

她也不愿意随波逐流。当米德尔顿夫人提议来一局卡西诺(一种纸牌戏)时,大家都不反对,唯独玛丽安因为平素就不拘礼节,这时大声嚷道“:爵士夫人,请您别算上我———您知道的,我讨厌打牌。我去弹钢琴。钢琴调好以来,我还没碰过呢。”她也没再客气两句,便转身朝钢琴走去。这段对话生动体现了玛丽安讨厌俗套的鲜明个性,这一性格也是现代评论家尤其女权主义者感兴趣的地方。她的批评一针见血。由此可见她十分讨厌低级庸俗的玩笑。

对于自己似乎不那么招人喜欢的性格,玛丽安也知道,可贵的是她并不在乎旁人的臧否,而且她看出了这是社会风习而不仅仅是个人秉性,她对埃莉诺抱怨说“:我太随便,太高兴,太心直口快了。我触犯了每一条庸俗的礼义概念!我本该少言寡语,呆钝不灵,没精打彩,装模作样,却有啥说啥,说了真心话!我要是只是谈谈天气呀,道路呀,十分钟

Ξ本文所有作品引文均引自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译本,特此说明。

80

就轻易以身相许,便会输掉终生。玛丽安在对待情感方面轻易行事,属于浪漫有余,任性行事的受害者。达什伍德家母女们定居巴顿后,玛丽安爬山不幸扭伤了脚,邂逅风度翩翩而“举止优雅”的威洛比。他“态度非常坦率文雅,他容貌本来就非常漂亮,他声音和表情为之增添了几分魅力”,玛丽安突然遇见她想象中的“白马王子”“,他的容貌和神情正符合她想象中心爱的故事里的英雄形象”玛丽安便一见钟情地爱上他。而威洛比只是利用他优越的社会地位攫取了玛丽安的芳心,玩弄她真挚的感情,离玛丽安而去,结果玛丽安大病一场,几乎断送了她的性命。她尝到仅凭感情用事带来的恶果,也为放纵的感情付出了昂贵代价。

爱幻想的玛丽安自然拥有女性的普遍特征:多愁善感;同时她也具有不少女性所缺乏的特征:情感专一。当她与恋人威洛比分手之后的第一个晚上,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之中。,好,……但她悲伤起来也同样不能自主,;快乐时心无二用,伤心时同样无法宽解。”陷入失恋痛苦之中的第二天“早饭过后,她一个人出去,到艾伦汉村子各处转来转去,尽情回想过去的欢乐,为目前的悲痛而哭泣,就这样度过了上午大部分时间”。“下午,她还是照样听任感情驰骋。她弹遍从前常给威洛比听的心爱曲子,唱了他们过去往常在一起唱的每一支歌,坐在钢琴前面,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为她抄写的每一行曲谱,结果弄得自己心情沉重,无以复加。她每天都以这样的方法,增添自己的痛苦。她在琴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唱了又哭,哭了又唱,常常泣不成声。她看书时和唱歌一个样,专找那今昔对比强烈、能引起悲伤的情节,她专读他们经常读的那些书。”这样,她处在悲伤之中不能自拔,麻木的对待一切。以后对于每天出去赴约,玛丽安习以为常,去不去无所谓了。“她平静地、机械地准备去赴每晚的约会,虽然她那一次都不指望会有任何乐趣,而且往往不到最后关头她都不知道要把她带到哪里去。”

即使在失恋的痛苦之中,玛丽安仍然很长时间里对威洛比抱有浪漫情怀,不愿相信严酷的现实,尽量在意识中美化威洛比,为他寻找“理由”,开脱他的道德责任,其实质是她仍然舍不得丢弃已经破灭的幻想。威洛比写来了绝交信,退还了她的一缕头发,而且不承认他们之间有过特殊的感情,而读了信的玛丽安仍然相信“从前他可是爱过我”,仍然忘不了分手时“他那痛苦神色”。她的结论竟然是“有人害得我好苦啊,可不是被威洛比”。

促使玛丽安发生深刻转变的是两个事件。一是她的姐姐埃莉诺把自己失恋的事告诉她,姐姐为了不给她增添痛苦,隐瞒了4个月,伤心事无人可以倾诉,这事使玛丽安深受感动,她悔恨地说“:你得让我悔恨一辈子了。我对你多粗暴啊!你一直是我唯一的安慰,我遭了不幸,你一直在分

(第241页)担我的痛苦,却一直好像只是在为我难过啊!”

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我的病使我思索。害病给了我空闲和

(第315页)而且才有可能接受布兰安宁,可以认真回想。”

顿上校的来访与关心。第二个事件当然就是她生病后布兰顿上校对她的关心了。她不再拒斥布兰顿,也能倾听别人对布兰顿的赞扬了,这些直接促成了她最后与布兰顿的结合。

醒悟后的玛丽安也坦率地承认“是我自己的情感导致我的苦难”“,我的病完全是我自己促成的”。

,并选择了比自己大

18,,而是现实促

,。

从一开始,玛丽安对布兰顿就没有太多的好感“,对他极端冷淡”,因为35岁的他不适合17岁少女的浪漫理想。而且布兰顿曾经结过婚,玛丽安则不赞成第二次恋爱。直到小说即将结束,玛丽安准备嫁给布兰顿时“,她对他只有强烈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她的出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布兰顿有过种种不幸,但又有一份可观的家业,而且惠及达什伍德家,所以达什伍德家“全都觉得自己对他有义务”,而玛丽安“在大家一致同意之下,就必得成为报偿这一切的人不可了”。

不过,我们不能据此认为玛丽安是不得已才委屈自己接受这门婚事的,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码丽安的婚后生活:“她把整个的心都奉献给了丈夫,象她从前一度对待威洛比一样”,也无法从逻辑上接受玛丽安的这一转变。事实上,玛丽安的这一转变有着人物内在的逻辑。

Copeland在评论《理智与情感》时曾指出“:浪漫的动力

[6]

在于良好的收入”,这对于奥斯丁及其前后许多作家———

尤其女作家们创造的小说世界,无疑是一个近乎真理的评判。奥斯丁小说中的主要女性都没有从事任何正式的职业,埃莉诺和玛丽安也不例外。所以,她们一方面自己可以支配所有的时间,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另一方面,埃莉诺和玛丽安作为体面人家却又没有丰裕陪嫁装的淑女,步入“婚龄”后,找到既“浪漫又理想”的伴侣把自己嫁出去就成了她们唯一的出路。这也是简・奥斯丁小说的主线。现实迫使家境窘迫的姐妹俩不得不时常讨论起金钱。埃莉诺认为一个普通家庭每年的正常开销需要一千镑,玛丽安则认为需要两千镑“,再少,家用就不好维持了”。

玛丽安与布兰顿的最后结合是对一系列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考虑后的决定,虽然这些考虑出自玛丽安的母亲、姐姐和亲友,但显然获得了她的首肯。埃莉诺和约翰谈起过布兰顿的经济条件:一年两千镑的收入,并且在多塞特郡有一份很大的家产。她母亲除了关心布兰顿那份可观的家产外,还考虑玛丽安出嫁后住在德拉福庄园,与娘家相距不远。总之,她们的考虑是现实的。埃莉诺还从经济角度开导过玛丽安,劝他不要再想威洛比了,并警告她,如果跟威洛比结婚,将来一定是个穷光蛋,因为威洛比就那么一点点

从这以后,玛丽安才能够安静地听别人的开导,尤其重要的是她从此才开始接受有关威洛比的真实信息,也才得以开

81

收入,但花起钱来却大手大脚,不知道什么叫自我节制,所以将来一定会引起不少痛苦。玛丽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事态演变中逐步从浪漫走向世俗的。

但是,玛丽安也并非把金钱看作婚姻的唯一条件。尽

[7]

管“18世纪婚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商业色彩”,

对于当时的财产继承制和广泛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玛丽安以及她的同时代姐妹们既没有深刻的认识,更没有主动的抗争。虽然她们感觉到了社会风习和环境的挤压,却没有从制度层面质疑,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解放途径,仍然寄希望于婚姻而不是经济独立。然而,在当时条件下,玛丽安这样的新女性已属难能可贵。奥斯丁晚于菲尔丁,早于乔治・爱略特,是一个重要的过渡。玛丽安之所以是一个“新型女性”“,新”在她最终成为了一个世俗的、现实的女性,而不是以往只关注道德的待字闺秀,她已经开始热衷于经济的思考了。另一方面,。但爱情不,。奥斯丁的其他,这部小说也不例外,。

威廉姆斯曾指出:奥斯丁是位“喜欢运用头脑的女人”,

[8]

她“无法容忍任何在精神上不平等的人际关系”简・奥斯

玛丽安仍然对这种时俗不以为然,她认为如果一个女人为了经济原因而屈就一门婚事,那么“这只不过是一笔商品买卖,双方都希望占点便宜罢了”。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她虽然长时间沉湎于浪漫幻想中———幻想一位既有品味有真情又有家产的“白马王子”,也幻想着自己突然得到一笔财富,但她始终还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在遇到挫折前,玛丽安认为财富只有在别无其他幸福来源时,才能给人以幸福。就个人而言,财富除了能提供充裕的生活条件之外,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在受挫后她还是“,,成为“(第345页)她在婚姻这条通道上发现人生的快乐,改善她的社会地位,实现她的社会价值,赢得一份人人称羡的婚姻,获得了个人幸福———虽然是通过婚姻。

玛丽安从浪漫走向了世俗,但并不庸俗。她通过对现实幸福的追求,突破了以往文学史上那些仅仅依靠容貌加美德而获得美满婚姻的老套。在奥斯丁之前,英国小说先驱之一的理查逊(Richardson1689—1761)创作了英国家庭

(Pamela1740),小说讲述与社会小说的开山之作《帕美拉》

丁给玛丽安安排了幸福的归宿。透过玛丽安的命运,简・奥斯丁也向人们展示女性靠感情指导行动比靠理智指导行动更脆弱,更易受伤害,也更危险。同时简・奥斯丁用“更加

[9]人性的眼光看待妇女,但最终女性仍须依附男人”的观点

把女主人公放回到了现实社会的环境中,客观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权的主宰地位。

参考文献:

[1]“3or4familiesinaCountryVillageistheverythingtowork

on.”Chapman,R.W.(ed.).JaneAusten’sLetterstohersisterCassandraandothers[C].Vol.II.OxfordattheClarendonPress.1932.

[2]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

了美貌的女仆帕美拉不仅端庄漂亮而且贞洁自持,其主人

B先生确信帕美拉的贞洁后对她发生了真正的爱情和尊

敬,两人从而缔结良缘。理查逊虽然遭到菲尔丁的嘲讽和戏谑,但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也未能脱此窠臼,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菲亚便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很长时间里,文学中的爱情-婚姻故事大多“区分了男女的不同角

[7]

色———好色的男子敬慕女子的神圣的纯洁”。

联书店,1992.

[3]William,J.L.EnglishLiterature[M].London:Ginnand

Company,1919.

[4]武崇汉.译本序.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M].武崇汉

玛丽安则不同,她并非那个时代完美的女性。她性格外露,缺乏所谓“涵养”,得理不饶人,喜欢感情用事,除了痴情于威洛比,对其他人总有几分刁钻和刻薄,比如詹宁斯太太好意为她撮合,玛丽安不但不领情,还瞧不起她。玛丽安后来也曾悔恨地承认,自己对米德尔顿夫妇、帕尔默夫妇、斯蒂尔姐妹,甚至对一般相识的人,她总是傲慢无礼,不讲公道,无视他们的优点,他们越是关心她,她越是恼火。对约翰、范妮他们,尽管他们不值得器重,玛丽安承认自己也没有给予他们以应有的对待,甚至冤枉了母亲和姐姐。那个时代的“伦理学词汇”如美德、礼仪、正派、端庄、雅致、贞洁等

[7]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5]孙致礼.译本序.简・奥斯丁:姐妹俩[M].孙致礼译.杭

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6]Copeland,E.&McMaster,J.(eds.).JaneAusten[C].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7]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

联书店,1992.

[8]Williams,Merryn.WomenintheEnglishNovel180021900

[M].London:MacmillanPressLtd.,1984.

[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大多与她不甚贴切。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玛丽

安,才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青年女子,才是一个昭示了新的文学时代即将来临的女性形象。

出版社.1998.

(责任编校 许中坚)

82

第28卷第6期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8No.6

              

2006年11月JournalofXiangt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v.2006

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

———《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

刘霞敏

(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法商学院,重庆400031)

摘 要:玛丽安是一个敢于反抗伪善的社会习俗,的新型女性形象,开始关注于经济的思考,,,突破关键词:奥斯丁;玛丽安;浪漫;世俗;中图分类号:I106.4   :1009-4482(2006)06-0079-04

简・奥斯丁(1775-1817)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一生共完成了6部小说,按出版顺序为:《理智与

(1811)、(1813)、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1816)《(1818)和(1818)。、爱玛》、诺桑觉寺》《劝导》

主人公爱玛《诺桑觉寺》,中的凯瑟琳等。《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是与埃莉诺相平行的一个人物,从表面上看两人性格差异较大,因而许多文章把这两人性格作为对立面来评价,研究主人公埃莉诺的论文不少,但研究玛丽安的却微乎其微。本文认为这两个女主人公都是作者理想化的体现。“在简・奥斯丁笔下那些最可人心意的人物的迷人之处,简直没有一个不是她本人那可爱的气质和热情的心胸

[4]

的真实反映”。而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来看,玛丽安的言

在浩如烟海的作家和作品中,奥斯丁的创作异乎寻常。她描写的范围始终锁定在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打牌、喝茶、聊天、散步、绘画、弹琴、唱歌、参加舞会以及婚姻嫁娶等活动中。正如奥斯丁所说的那样,她只擅长描写“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她曾描述自己的作品是“二寸象牙上的雕刻”,

(一个村镇上这些皆不出“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的题材“

[1]

的三、四家人正合适”。然而,这些专注于狭窄生活圈子

行个性更有可取之处。在奥斯丁之前的英国文学史上,玛丽安可称得上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她敢于反抗伪善的社会习俗,敢于追求现实的幸福和真正的爱情,希望富裕但又不盲目膜拜财富。她从憧憬浪漫爱情的少女成熟为一个“心甘情愿”的合格家庭主妇,并不是向习俗的妥协,而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淑女牢笼”的冲决,走向现实社会的勇敢一步。

的作品却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正如伊恩・瓦特所说:奥斯丁的小说“在许多方面达到了18世纪小说的顶峰”“,反映了妇女在文学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增长的过

[2]程”。这6部小说都是描写恋爱与婚姻,讲述以妇女为

中心的故事。在这些小说中,奥斯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爱情婚姻观念,她所关心的问题是:女主人公如何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怎样选择配偶、通过婚姻来获得个人幸福,找到自己满意的归宿。这些一个个纷繁但并不复杂的故事叙述的都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凡人琐事、日常生活以及各种类型的爱情婚姻,其中贯穿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金钱门第是恋爱婚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真爱才是幸福美满婚姻的基础[3]。

通过人物性格塑造和幽默诙谐的对话,奥斯丁塑造出一批有个性、能独立思考的智慧型女性新形象,如《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普赖斯《劝导》,中的安妮《爱玛》,中的女

英国著名学者H・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

[5]

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情感来领会是个悲剧。”明智的

简・奥斯丁一直凭理智来看待这个世界,她出版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倡导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时,坚持认为理智应占据上风,人们应该凭着理智来控制感情。奥斯丁将达什伍德家两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的性格进行对比:代表着理智的埃莉诺,冷静、理智、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虽然年仅

19岁,却能经常给母亲拿主意,而且她心地善良,性格可爱,

富于感情而又懂得怎样克制感情,这一点她母亲和妹妹都比不上她,作者不无幽默地说“,这是她母亲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位妹妹执意拒绝的一门学问”。理智的对立面是与埃

收稿日期:2006-06-30

基金项目:四川外语学院资助项目“‘英国小说之母’:简・奥斯丁小说艺术论”系列论文之一作者简介:刘霞敏(1956-),女,湖南沅陵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文体学研究。

79

莉诺形成鲜明对比的妹妹玛丽安,她青春热情,浪漫率真,敢说敢为,不遵守传统规范,对浪漫爱情抱有幻想“才能,在许多方面都不比姐姐差。她懂事,聪敏,什么都专心致志。她伤心或者欢乐都毫无节制。她大方可爱,讨人喜欢,

Ξ也很有趣,就是不谨慎,她跟她母亲像得出奇。”

只开一次口,你就不会有这种责难了。”这番话表现了她直言不讳、敢说敢为的泼辣性格,更显示了她思想的敏锐与深刻。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率真其实也是她的可爱之处。

《理智与情感》全书至始至终充溢着埃莉诺的理智,而玛丽安则很长一段时间沉迷在浪漫的幻想之中。

姐妹俩各方面的才干可以相媲美,唯有对理智和情感哪个应该占据着上风有着不同的尺度。第三章里,达什伍德太太告诉玛丽安,下终身大事:,我是亲切地爱—,他,,他虽然非常赞赏埃莉诺的,可那并非内行人的赞赏……他那是情人的夸奖,不是鉴赏家的欣赏……那些美丽的诗句,常常让我如痴如醉,可是让他读起来却带着那捉摸不透的镇静,那么可怕的冷漠!”“如果是考柏的诗都打动不了他,那还得了!———不过,也得承认,个人趣味不同嘛。埃丽诺不像我易动感情,所以她也许不在乎这种事……我要求的太多了!他一定得具备爱德华的全部品德。他的仪表和风度还得及其动人,能为他的善良品格增光”。玛丽安对爱德华评价体现了她的睿智、伶俐、活泼、幽默,也显示出她爱逞口舌之快,从而反映出玛丽安喜欢的是风度仪表极其动人,而不是类似爱德华那样的形象。在向约翰爵士打听威洛比的情况时,约翰告诉她威洛比只是“一个很象样的射手,英国最莽撞的骑士”。玛丽安忿忿地嚷道“难道关于他你只能说这些?跟他相熟以后他的态度怎么样?还有他的追求,他的才干,他的天赋都怎么?”在她看来,实际才干和浪漫情调都应居于首位,她赞赏的是十全十美的人,这也是她择偶的准则,尽管这一标准离现实尚有相当的距离。

玛丽安择偶条件颇高,也体现了她自己的优越条件。“达什伍德小姐皮肤细嫩,容貌端正,身材特别好看。玛丽安更漂亮。她的体形虽不及姐姐匀称,可是她个子较高,使她更显得更加动人;她面孔异常可爱,因此用一般的恭维话说她是个美人,倒不像通常见的那样过分歪曲事实。她皮肤很深,可是因为透明,脸上显得特别光润;她相貌特别好看,微笑起来甜美迷人;乌黑的眼睛里有一种活力,一种神采,一种热情,让人看了不能不喜欢。”简・奥斯丁对玛丽安的描写栩栩如生,勾画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姑娘。

漂亮的玛丽安似乎有理由为自己编织美丽的梦想。“愿望就等于希望,希望就等于期待”———这就是玛丽安和她母亲的生活态度,这一乐观态度使得她们“一有猜测马上就会当真”。“浪漫”往往赋予人们美好的联想,有了“幻想”才能有现实的奋斗目标。但是,单粹的浪漫爱情往往会造成当事人感情上的伤害,单凭一个短期的相识而相爱实际上是给自己爱情下赌注,如果遇到一个感情不专一的男子

埃莉诺和玛丽安姐妹俩最大的不同在于妹妹的率真。玛丽安绝不是那种18、19世纪人们期望的淑女。玛丽安不仅外表可爱,她敢说敢为,不遵守传统规范。一些评论家的赞赏并认为这是女权主义观点的表现。首先,玛丽安对于男性的威权不屑一顾,敢于直接向男士们挑战。她的表亲约翰爵士说她在挑逗威洛比时,玛丽安气冲冲地说“:约翰爵士,你这种说法我特别讨厌。什么庸俗的话都当俏皮话来说,真恨死人,什么挑逗男人呀,征服男人呀,尤其不堪入耳。这样的话都是粗俗而无教养的。”

在贵族或者家人面前,风格”,,尖刻而大胆地说道“:这种夸奖真新鲜!?谁认识她?谁管她画得好坏?我们考虑和说的,是埃莉诺。”玛丽安说话不讲情面,即使是对自己家里人也毫不顾及。第十章中,埃莉诺夸奖她—上午与威洛比先生交谈很有成效,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摸清了威洛比先生的见解,以奇特的速度了结一个个话题,不用多久,喜爱的话题都会一个个谈尽说完,再见一次面就能把他对美景和再婚的看法解说清楚,以后就没有什么可问了。玛丽安立刻叫喊起来“:你这话能算公平?能算合理?难道我的思想就这么贫乏?”

玛丽安也很脱俗“,对于无礼、粗俗、低能甚至趣味不相投等等向来都是很看不惯的”。当玛丽安和爱德华等人讨论人们赞美自然美景的词语时,玛丽安说“:很对,赞美美景的词语已成了十足的俗套。第一位说明美景的人,见识高雅,于是人人都装懂,鹦鹉学舌。我讨厌一切套话,有时候我把自己的感受埋在心里,因为除了那些毫无意义的陈词滥调之外,我找不到描述我感受的词。”

她也不愿意随波逐流。当米德尔顿夫人提议来一局卡西诺(一种纸牌戏)时,大家都不反对,唯独玛丽安因为平素就不拘礼节,这时大声嚷道“:爵士夫人,请您别算上我———您知道的,我讨厌打牌。我去弹钢琴。钢琴调好以来,我还没碰过呢。”她也没再客气两句,便转身朝钢琴走去。这段对话生动体现了玛丽安讨厌俗套的鲜明个性,这一性格也是现代评论家尤其女权主义者感兴趣的地方。她的批评一针见血。由此可见她十分讨厌低级庸俗的玩笑。

对于自己似乎不那么招人喜欢的性格,玛丽安也知道,可贵的是她并不在乎旁人的臧否,而且她看出了这是社会风习而不仅仅是个人秉性,她对埃莉诺抱怨说“:我太随便,太高兴,太心直口快了。我触犯了每一条庸俗的礼义概念!我本该少言寡语,呆钝不灵,没精打彩,装模作样,却有啥说啥,说了真心话!我要是只是谈谈天气呀,道路呀,十分钟

Ξ本文所有作品引文均引自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译本,特此说明。

80

就轻易以身相许,便会输掉终生。玛丽安在对待情感方面轻易行事,属于浪漫有余,任性行事的受害者。达什伍德家母女们定居巴顿后,玛丽安爬山不幸扭伤了脚,邂逅风度翩翩而“举止优雅”的威洛比。他“态度非常坦率文雅,他容貌本来就非常漂亮,他声音和表情为之增添了几分魅力”,玛丽安突然遇见她想象中的“白马王子”“,他的容貌和神情正符合她想象中心爱的故事里的英雄形象”玛丽安便一见钟情地爱上他。而威洛比只是利用他优越的社会地位攫取了玛丽安的芳心,玩弄她真挚的感情,离玛丽安而去,结果玛丽安大病一场,几乎断送了她的性命。她尝到仅凭感情用事带来的恶果,也为放纵的感情付出了昂贵代价。

爱幻想的玛丽安自然拥有女性的普遍特征:多愁善感;同时她也具有不少女性所缺乏的特征:情感专一。当她与恋人威洛比分手之后的第一个晚上,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之中。,好,……但她悲伤起来也同样不能自主,;快乐时心无二用,伤心时同样无法宽解。”陷入失恋痛苦之中的第二天“早饭过后,她一个人出去,到艾伦汉村子各处转来转去,尽情回想过去的欢乐,为目前的悲痛而哭泣,就这样度过了上午大部分时间”。“下午,她还是照样听任感情驰骋。她弹遍从前常给威洛比听的心爱曲子,唱了他们过去往常在一起唱的每一支歌,坐在钢琴前面,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为她抄写的每一行曲谱,结果弄得自己心情沉重,无以复加。她每天都以这样的方法,增添自己的痛苦。她在琴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唱了又哭,哭了又唱,常常泣不成声。她看书时和唱歌一个样,专找那今昔对比强烈、能引起悲伤的情节,她专读他们经常读的那些书。”这样,她处在悲伤之中不能自拔,麻木的对待一切。以后对于每天出去赴约,玛丽安习以为常,去不去无所谓了。“她平静地、机械地准备去赴每晚的约会,虽然她那一次都不指望会有任何乐趣,而且往往不到最后关头她都不知道要把她带到哪里去。”

即使在失恋的痛苦之中,玛丽安仍然很长时间里对威洛比抱有浪漫情怀,不愿相信严酷的现实,尽量在意识中美化威洛比,为他寻找“理由”,开脱他的道德责任,其实质是她仍然舍不得丢弃已经破灭的幻想。威洛比写来了绝交信,退还了她的一缕头发,而且不承认他们之间有过特殊的感情,而读了信的玛丽安仍然相信“从前他可是爱过我”,仍然忘不了分手时“他那痛苦神色”。她的结论竟然是“有人害得我好苦啊,可不是被威洛比”。

促使玛丽安发生深刻转变的是两个事件。一是她的姐姐埃莉诺把自己失恋的事告诉她,姐姐为了不给她增添痛苦,隐瞒了4个月,伤心事无人可以倾诉,这事使玛丽安深受感动,她悔恨地说“:你得让我悔恨一辈子了。我对你多粗暴啊!你一直是我唯一的安慰,我遭了不幸,你一直在分

(第241页)担我的痛苦,却一直好像只是在为我难过啊!”

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我的病使我思索。害病给了我空闲和

(第315页)而且才有可能接受布兰安宁,可以认真回想。”

顿上校的来访与关心。第二个事件当然就是她生病后布兰顿上校对她的关心了。她不再拒斥布兰顿,也能倾听别人对布兰顿的赞扬了,这些直接促成了她最后与布兰顿的结合。

醒悟后的玛丽安也坦率地承认“是我自己的情感导致我的苦难”“,我的病完全是我自己促成的”。

,并选择了比自己大

18,,而是现实促

,。

从一开始,玛丽安对布兰顿就没有太多的好感“,对他极端冷淡”,因为35岁的他不适合17岁少女的浪漫理想。而且布兰顿曾经结过婚,玛丽安则不赞成第二次恋爱。直到小说即将结束,玛丽安准备嫁给布兰顿时“,她对他只有强烈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她的出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布兰顿有过种种不幸,但又有一份可观的家业,而且惠及达什伍德家,所以达什伍德家“全都觉得自己对他有义务”,而玛丽安“在大家一致同意之下,就必得成为报偿这一切的人不可了”。

不过,我们不能据此认为玛丽安是不得已才委屈自己接受这门婚事的,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码丽安的婚后生活:“她把整个的心都奉献给了丈夫,象她从前一度对待威洛比一样”,也无法从逻辑上接受玛丽安的这一转变。事实上,玛丽安的这一转变有着人物内在的逻辑。

Copeland在评论《理智与情感》时曾指出“:浪漫的动力

[6]

在于良好的收入”,这对于奥斯丁及其前后许多作家———

尤其女作家们创造的小说世界,无疑是一个近乎真理的评判。奥斯丁小说中的主要女性都没有从事任何正式的职业,埃莉诺和玛丽安也不例外。所以,她们一方面自己可以支配所有的时间,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另一方面,埃莉诺和玛丽安作为体面人家却又没有丰裕陪嫁装的淑女,步入“婚龄”后,找到既“浪漫又理想”的伴侣把自己嫁出去就成了她们唯一的出路。这也是简・奥斯丁小说的主线。现实迫使家境窘迫的姐妹俩不得不时常讨论起金钱。埃莉诺认为一个普通家庭每年的正常开销需要一千镑,玛丽安则认为需要两千镑“,再少,家用就不好维持了”。

玛丽安与布兰顿的最后结合是对一系列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考虑后的决定,虽然这些考虑出自玛丽安的母亲、姐姐和亲友,但显然获得了她的首肯。埃莉诺和约翰谈起过布兰顿的经济条件:一年两千镑的收入,并且在多塞特郡有一份很大的家产。她母亲除了关心布兰顿那份可观的家产外,还考虑玛丽安出嫁后住在德拉福庄园,与娘家相距不远。总之,她们的考虑是现实的。埃莉诺还从经济角度开导过玛丽安,劝他不要再想威洛比了,并警告她,如果跟威洛比结婚,将来一定是个穷光蛋,因为威洛比就那么一点点

从这以后,玛丽安才能够安静地听别人的开导,尤其重要的是她从此才开始接受有关威洛比的真实信息,也才得以开

81

收入,但花起钱来却大手大脚,不知道什么叫自我节制,所以将来一定会引起不少痛苦。玛丽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事态演变中逐步从浪漫走向世俗的。

但是,玛丽安也并非把金钱看作婚姻的唯一条件。尽

[7]

管“18世纪婚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商业色彩”,

对于当时的财产继承制和广泛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玛丽安以及她的同时代姐妹们既没有深刻的认识,更没有主动的抗争。虽然她们感觉到了社会风习和环境的挤压,却没有从制度层面质疑,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解放途径,仍然寄希望于婚姻而不是经济独立。然而,在当时条件下,玛丽安这样的新女性已属难能可贵。奥斯丁晚于菲尔丁,早于乔治・爱略特,是一个重要的过渡。玛丽安之所以是一个“新型女性”“,新”在她最终成为了一个世俗的、现实的女性,而不是以往只关注道德的待字闺秀,她已经开始热衷于经济的思考了。另一方面,。但爱情不,。奥斯丁的其他,这部小说也不例外,。

威廉姆斯曾指出:奥斯丁是位“喜欢运用头脑的女人”,

[8]

她“无法容忍任何在精神上不平等的人际关系”简・奥斯

玛丽安仍然对这种时俗不以为然,她认为如果一个女人为了经济原因而屈就一门婚事,那么“这只不过是一笔商品买卖,双方都希望占点便宜罢了”。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她虽然长时间沉湎于浪漫幻想中———幻想一位既有品味有真情又有家产的“白马王子”,也幻想着自己突然得到一笔财富,但她始终还是在追求真正的爱情。在遇到挫折前,玛丽安认为财富只有在别无其他幸福来源时,才能给人以幸福。就个人而言,财富除了能提供充裕的生活条件之外,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在受挫后她还是“,,成为“(第345页)她在婚姻这条通道上发现人生的快乐,改善她的社会地位,实现她的社会价值,赢得一份人人称羡的婚姻,获得了个人幸福———虽然是通过婚姻。

玛丽安从浪漫走向了世俗,但并不庸俗。她通过对现实幸福的追求,突破了以往文学史上那些仅仅依靠容貌加美德而获得美满婚姻的老套。在奥斯丁之前,英国小说先驱之一的理查逊(Richardson1689—1761)创作了英国家庭

(Pamela1740),小说讲述与社会小说的开山之作《帕美拉》

丁给玛丽安安排了幸福的归宿。透过玛丽安的命运,简・奥斯丁也向人们展示女性靠感情指导行动比靠理智指导行动更脆弱,更易受伤害,也更危险。同时简・奥斯丁用“更加

[9]人性的眼光看待妇女,但最终女性仍须依附男人”的观点

把女主人公放回到了现实社会的环境中,客观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权的主宰地位。

参考文献:

[1]“3or4familiesinaCountryVillageistheverythingtowork

on.”Chapman,R.W.(ed.).JaneAusten’sLetterstohersisterCassandraandothers[C].Vol.II.OxfordattheClarendonPress.1932.

[2]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

了美貌的女仆帕美拉不仅端庄漂亮而且贞洁自持,其主人

B先生确信帕美拉的贞洁后对她发生了真正的爱情和尊

敬,两人从而缔结良缘。理查逊虽然遭到菲尔丁的嘲讽和戏谑,但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也未能脱此窠臼,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苏菲亚便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很长时间里,文学中的爱情-婚姻故事大多“区分了男女的不同角

[7]

色———好色的男子敬慕女子的神圣的纯洁”。

联书店,1992.

[3]William,J.L.EnglishLiterature[M].London:Ginnand

Company,1919.

[4]武崇汉.译本序.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M].武崇汉

玛丽安则不同,她并非那个时代完美的女性。她性格外露,缺乏所谓“涵养”,得理不饶人,喜欢感情用事,除了痴情于威洛比,对其他人总有几分刁钻和刻薄,比如詹宁斯太太好意为她撮合,玛丽安不但不领情,还瞧不起她。玛丽安后来也曾悔恨地承认,自己对米德尔顿夫妇、帕尔默夫妇、斯蒂尔姐妹,甚至对一般相识的人,她总是傲慢无礼,不讲公道,无视他们的优点,他们越是关心她,她越是恼火。对约翰、范妮他们,尽管他们不值得器重,玛丽安承认自己也没有给予他们以应有的对待,甚至冤枉了母亲和姐姐。那个时代的“伦理学词汇”如美德、礼仪、正派、端庄、雅致、贞洁等

[7]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5]孙致礼.译本序.简・奥斯丁:姐妹俩[M].孙致礼译.杭

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6]Copeland,E.&McMaster,J.(eds.).JaneAusten[C].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7]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M].高原、董红钧译.北京:三

联书店,1992.

[8]Williams,Merryn.WomenintheEnglishNovel180021900

[M].London:MacmillanPressLtd.,1984.

[9]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大多与她不甚贴切。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玛丽

安,才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青年女子,才是一个昭示了新的文学时代即将来临的女性形象。

出版社.1998.

(责任编校 许中坚)

82


相关文章

  • [理智与情感]中埃琳娜和玛丽安的人物分析
  • [摘要]在5理智与情感6中,理智的埃丽诺和感性的玛丽安是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姐妹,他们对这部作品中三位男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姐妹两人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但当妹妹玛丽安为自己的感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她的态度由感性逐渐转化为理性. [关 ...查看


  • 浅析[唐璜]中拜伦的艺术与人生
  • 第22卷第6期 (2010年6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01.22No.6 fJun.2010) 浅析<唐璜>中拜伦的艺术与人生 岳 ...查看


  • 从[理智与情感]和[劝导]看理性与感情的选择
  • 从<理智与情感>和<劝导>看理性与感情的选择论文发表时间:2010-08-02 06:46学术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表者:CSSCI免费论文 点击:245次摘要:<理智与情感&g ...查看


  • 浅析[理智与情感]与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
  • 摘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小说<理智与情感>是其最为成熟的一部文学作品,小说在创作中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本文将以小说<理智与情感>为基本的载体,对作者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进行探讨. 关键词:简・奥斯汀 < ...查看


  •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2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3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 4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5 初中英语 ...查看


  • 试论[简爱]的人物.主题与女权主义
  • 毕业论文 题目 试论<简爱>的人物.主题与女权主义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 键 词‥‥‥‥‥‥‥‥‥‥‥‥‥‥‥‥‥‥‥‥‥‥‥2 正 文 ‥‥‥‥‥‥‥‥‥‥‥‥‥‥‥‥‥‥‥‥‥ ...查看


  • 论简·奥斯丁小说中的财产继承法 1
  • 21 02年 和 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1 0 2第 3 卷第四期 u. 1 2 l总第 7 期 8论简 ・ 奥斯丁小说中的财产继承法 王含冰 (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甘肃兰州700) 300 [ 摘 要] 奥 是文 辈出 英国 坛中 颗 ...查看


  •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原创)
  •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 同<傲慢与偏见>一样,简·奥斯丁以一贯的风格,用细腻纯熟的描写在两位女主人曲折的感情经历中表现出"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 玛丽安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 ...查看


  •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分析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 2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3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4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