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戏曲观
戏曲是一种很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的影视作品中均可以看到戏剧的一些掠影。但是现在戏剧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见。略有感觉戏曲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这个现象,也许是时代的使然。
因为生活地域的原因,使我有机会欣赏到一些戏剧。比如福建闽南地区的歌仔戏,还有贵州黔东一代的傩戏,花灯戏等。
歌仔戏流行于福建闽南一带,以闽南语为基础语言,在装扮上和其他的戏剧形式还是十分的相似的,歌仔戏团现在往往是进村表演,在设备和表演人员方面也是非常专业的,所以在闽南农村就可以欣赏到专业的歌仔戏。在我看过的几次表演中,发现去欣赏的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许是戏曲剧目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够引起年轻观众的注目,也许是流行文化已经根植于年轻人的心中,他们对需要较高的欣赏能力的戏剧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以至于更愿意对不需要思索的艺术的接受。因此戏曲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显得十分的有限。
傩戏是我较为熟悉的一种剧目,因为从小就耳濡目染。傩戏与前者不同的是它是作为一种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我老家所在的农村就是这种戏所覆盖的区域,所以有幸看过一些表演。它往往是和祭祀联系在一起,在我家附近也叫“还愿”,就是因某些事许愿后,比如家中发生不好的事,或者生了大病,于是向神灵许愿就成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期许,后来好了以后,按照他/她与神灵之间的“约定”,便要进行还愿。当然在今天这个所崇尚科学的年代,“还愿”这种活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有着它的“市场”。就傩戏而言,往往不如其他戏剧那么“风光”,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傩戏的表演道具也是十分的简单。大致就是一个面具;服饰古朴简单,只有头扎、法衣、法裙三种;再加上一些简单的乐器。表演方面,往往是以滑稽逗乐观众为主,中间穿插对“还愿”者遇到的“痛苦”的一些叙述。我曾经甚至还觉得语言有点污秽,但是在农村,这也算是正常的吧。这种艺术和农村的生活很接近。所以为农村人所喜爱。但是这种喜剧,艺术性往往没有其他的艺术那么有美感。作为农村主要的戏剧形式,能够流传至今,我想也是满足了农村人的某些需求吧。
欣赏戏曲,我的感受是十分的愉悦的。但是作为一名工科生,对艺术的感知不那么强烈,而且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足,以至于不能够收获很多美的享受,也就是看看热闹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现在戏曲的传承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我觉得这个应该从小学推广,到了大学才来开设相关的课程,不足让现在的大学生们有足够的兴趣静下心来欣赏这种慢的艺术。从小学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兴趣,还可以陶冶情操。为戏曲的发展积蓄力量。
戏曲这种艺术,不应该终结于我们这一代人。文化遗产不能从我们的手上消失。如何能够传承,是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我的戏曲观
戏曲是一种很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的影视作品中均可以看到戏剧的一些掠影。但是现在戏剧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见。略有感觉戏曲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这个现象,也许是时代的使然。
因为生活地域的原因,使我有机会欣赏到一些戏剧。比如福建闽南地区的歌仔戏,还有贵州黔东一代的傩戏,花灯戏等。
歌仔戏流行于福建闽南一带,以闽南语为基础语言,在装扮上和其他的戏剧形式还是十分的相似的,歌仔戏团现在往往是进村表演,在设备和表演人员方面也是非常专业的,所以在闽南农村就可以欣赏到专业的歌仔戏。在我看过的几次表演中,发现去欣赏的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许是戏曲剧目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够引起年轻观众的注目,也许是流行文化已经根植于年轻人的心中,他们对需要较高的欣赏能力的戏剧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以至于更愿意对不需要思索的艺术的接受。因此戏曲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显得十分的有限。
傩戏是我较为熟悉的一种剧目,因为从小就耳濡目染。傩戏与前者不同的是它是作为一种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歌舞、戏剧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我老家所在的农村就是这种戏所覆盖的区域,所以有幸看过一些表演。它往往是和祭祀联系在一起,在我家附近也叫“还愿”,就是因某些事许愿后,比如家中发生不好的事,或者生了大病,于是向神灵许愿就成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期许,后来好了以后,按照他/她与神灵之间的“约定”,便要进行还愿。当然在今天这个所崇尚科学的年代,“还愿”这种活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有着它的“市场”。就傩戏而言,往往不如其他戏剧那么“风光”,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傩戏的表演道具也是十分的简单。大致就是一个面具;服饰古朴简单,只有头扎、法衣、法裙三种;再加上一些简单的乐器。表演方面,往往是以滑稽逗乐观众为主,中间穿插对“还愿”者遇到的“痛苦”的一些叙述。我曾经甚至还觉得语言有点污秽,但是在农村,这也算是正常的吧。这种艺术和农村的生活很接近。所以为农村人所喜爱。但是这种喜剧,艺术性往往没有其他的艺术那么有美感。作为农村主要的戏剧形式,能够流传至今,我想也是满足了农村人的某些需求吧。
欣赏戏曲,我的感受是十分的愉悦的。但是作为一名工科生,对艺术的感知不那么强烈,而且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足,以至于不能够收获很多美的享受,也就是看看热闹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现在戏曲的传承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我觉得这个应该从小学推广,到了大学才来开设相关的课程,不足让现在的大学生们有足够的兴趣静下心来欣赏这种慢的艺术。从小学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兴趣,还可以陶冶情操。为戏曲的发展积蓄力量。
戏曲这种艺术,不应该终结于我们这一代人。文化遗产不能从我们的手上消失。如何能够传承,是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