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走进敬老院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走进敬老院的调查报告

外语系2011级2班郁阳阳

调查主题:走进敬老院

调查地点:华都颐年园

调查人:郁阳阳

调查对象:敬老院的主管,敬老院的老人及家中老人

调查方法:走访询问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0日至7月21日

调查目的:通过走访询问养老院及家中老人,了解当前的养老院中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心理问题与家中的老人作比较.掌握当今国家制定的养老制度及其实施方法。

一.前言

这个暑假虽然漫长,但我过得很充实。电视上一直在说社会走基层调查.我想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正是下去基层调查社会现状的实践能力,于是借着班级暑期三下乡的机会我在华都颐年园完成了我的大学生敬老爱老社会调查报告。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获益匪浅。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真正体会到老人们的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老人与子女之间存在的问题。

二.走进养老院

第一次走访是跟着班级一起组织去的敬老院,给他们在炎炎夏日带去了我们买的水果算是对老人们的小小关怀,还有部分同学为老人们准备了的文艺节目,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当老爷爷老奶奶拉着我的手和我亲热时,感觉自己就像他们的孙女一样。一位老奶奶听说我们是来看望他们的,笑得都合不拢嘴。另一位老奶奶腰痛还撑着腰起来,这让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自己何德何能能让他们如此热情。高兴的同时,心里不禁起了一丝凉意,是因为他们好久都没有人来探望了吗?还是因为他们平时是很孤独很寂寞,现如今终于有人来探望他们的而如此热情吗?我和同学们平稳了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坐下。说明我们走访目的,询问了他们生活起居,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了解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

但是我颇有感受。调查中有一位老奶奶今年78,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还是收养的,在养老院有11年了,平时没什么人来探望,也就是养女回来几次.这位老奶奶腰腿还有些疼痛,我们去时她正等着隔壁的老奶奶帮她贴膏药.见此情况,我就主动帮她老人家擦擦贴上了.她跟我说平日里,由于腿脚不太方便就有隔壁的奶奶帮助她.打理生活一些琐碎事情,在这里算是有个伴.不一会儿,那位好心的老奶奶果真过来了.她也是年过半百了,来这里七年.“远亲不如近邻”.相互照应其实也不错.

我们又去了几个老人那里,其中有位老奶奶是和他老伴来的,已经是19年了。我听到这真的很惊讶。询问得知他们家里没有什么亲人了,是村里大队的送他们来的。家里没有地,更没有了家。他们说在这里其实也不错,没有什么牵挂,在这里也不愁吃不愁喝,只是过年这几天要自己做饭,这里管事的都回家了,有暖气,但不长烧,还需自己在屋里电炉子取暖。看到这些,心里有说不出难受。他们平时也只是在院子里走走,因为安全因素大门是时常锁着的。他们没有集体的活动,只是自己活动活动,他们不像城里的老人在平日里一起打打太极,做做老年操什么的。老人没意识,领导干部也不会组织.理由只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因素着想。

三.调查结果分析 ㈠.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交通不是非常方便。

㈡.询问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养老院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心理和知识需求较为突出。

2.养老院老年人普遍经济状况不好,大部分老年人需要子女给与经济支持才能维持养老院内的生活。

3.养老院内老年人健康体检状况较差,很多老年人一年都未曾进行过一次正规体检。

4.养老院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5.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过去完全是福利型机构的敬老院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开始了自负盈亏的运营方式。

6.养老院工作缺乏政府的具体政策支持。

7.养老院普遍资金来源少,资金不足制约这些养老机构的发展。

8.养老院内服务项目单一,往往都是在吃、住、洗等几个方面提供服务,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㈢.了解他们的情况

每个老人住在养老院都会有一些难言之隐,他们也想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不过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自由.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使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

㈣.经验体会

虽然刚开始会有点累,但是和老人相处下来会觉得他们像小孩子一样很可爱.我想我们做每件事多一点耐心,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更让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学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我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点水果,点心,还有月饼。可远远不够,那些学生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同学们都发出感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家的老人去那里共享晚年。都说那里多好多好,吃住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可是外面一千个好,也不如在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舒服,最起码心里舒服吧。在与老人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很多生活趣事,也知道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从他们身上我还学到了挺多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我也和他们交流了我所学到的一些知识。

当然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我在思考几个问题。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社会的关心与照顾。我经常看到老人们自己打理生活,还步履蹒跚的去城里为了生活而去卖东西赚钱,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为那些对这些漠不关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让人难过的是政府对这些也视而不见,以点都不重视这些。虽然中央有说对老人的补贴,可是天高皇帝远,等到了老百姓这里就是岌岌可危的一点点东西而已罢了。物质上的资助没有也就算了可连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也很少。还有就是子女没有尽到义务与责任。这种风气真的非常的严重。

四.再查找了一些资料和有关事例后,深思对养老制度健全的措施及建议 1.有一些的地方卫生还不够,应该要加强卫生环境的改善。

2.养老网床位普遍紧张。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养老院存在的。

3.老人之间的交流太少了,我想养老院应该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老人可以相互交流。

4.部分养老院饭菜质量有待提高、并建议分类再细致一些,以方便老人们于食物的满足和选择。

5.百分之八十的老人对于养老院的收费认为过高,希望可以降低收费。因为老人们经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源,对于高额的养老费用感觉吃力。这个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其行合理的收费规划,以能让更多的老人能养得起老。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老年养老制度。随着我国老年人所占比例的逐渐上升,我国将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加快健全我国的养老等有关制度迫在眉急,至关重要,根据本次调查及其分析,得到以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基本的养老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加快立法工作。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分类指导,抓点扩面。开源节流,建立多渠道筹集机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全,没有相关法律对这一问题进行保障和监督,所以要加强立法,以保证养老这一艰巨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且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完善养老的有关法律制度,提高调节社会分配的水平。再者,要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养老保险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以提高制度的稳定性。

(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的标准。在养老保险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套与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相关的调整体制,也就是说,工资增长了,物价提高了,也要相应的提高社保的待遇,这样才能有养老的经济能力。而且要准备建立相关的最低养老保险金,并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三)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体系有非缴费普惠性养老模式、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个人寿险储蓄性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等多层次构成。其中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产品的目标主要是城镇从业人员,是养老保障发展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寿险储蓄安排的养老保障将成为城镇退休人员生活的补充性资金来源,也可以提高其晚年的生活质量。非缴费

型养老保障可以使那些贫困的老人生活有所保障,同时,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等有效的模式利于在有相应条件的地区发展。

(四)提高个人参保意识,积极发展商业保险。采取自愿性,由政府提供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通过提高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不断提高参保率,并推行激励机制,对多缴费者给予相应较多的养老金。

五.深思熟虑,心得感悟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不仅充实了我的暑假生活,更加充实了我的人生,让我体会到了老人的辛苦。虽然很辛苦,但是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很辛苦也会很值得。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表现去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面知识与实践结合不足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的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去敬老院慰问主要原因是关心老人还是应该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老人,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爱老敬老是中华名族的传统,让我们学会爱老敬老,让老人开心度过每一天。

大学生走进敬老院的调查报告

外语系2011级2班郁阳阳

调查主题:走进敬老院

调查地点:华都颐年园

调查人:郁阳阳

调查对象:敬老院的主管,敬老院的老人及家中老人

调查方法:走访询问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0日至7月21日

调查目的:通过走访询问养老院及家中老人,了解当前的养老院中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心理问题与家中的老人作比较.掌握当今国家制定的养老制度及其实施方法。

一.前言

这个暑假虽然漫长,但我过得很充实。电视上一直在说社会走基层调查.我想当代大学生缺少的正是下去基层调查社会现状的实践能力,于是借着班级暑期三下乡的机会我在华都颐年园完成了我的大学生敬老爱老社会调查报告。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获益匪浅。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里,真正体会到老人们的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到老人与子女之间存在的问题。

二.走进养老院

第一次走访是跟着班级一起组织去的敬老院,给他们在炎炎夏日带去了我们买的水果算是对老人们的小小关怀,还有部分同学为老人们准备了的文艺节目,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当老爷爷老奶奶拉着我的手和我亲热时,感觉自己就像他们的孙女一样。一位老奶奶听说我们是来看望他们的,笑得都合不拢嘴。另一位老奶奶腰痛还撑着腰起来,这让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自己何德何能能让他们如此热情。高兴的同时,心里不禁起了一丝凉意,是因为他们好久都没有人来探望了吗?还是因为他们平时是很孤独很寂寞,现如今终于有人来探望他们的而如此热情吗?我和同学们平稳了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坐下。说明我们走访目的,询问了他们生活起居,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虽然了解到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

但是我颇有感受。调查中有一位老奶奶今年78,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还是收养的,在养老院有11年了,平时没什么人来探望,也就是养女回来几次.这位老奶奶腰腿还有些疼痛,我们去时她正等着隔壁的老奶奶帮她贴膏药.见此情况,我就主动帮她老人家擦擦贴上了.她跟我说平日里,由于腿脚不太方便就有隔壁的奶奶帮助她.打理生活一些琐碎事情,在这里算是有个伴.不一会儿,那位好心的老奶奶果真过来了.她也是年过半百了,来这里七年.“远亲不如近邻”.相互照应其实也不错.

我们又去了几个老人那里,其中有位老奶奶是和他老伴来的,已经是19年了。我听到这真的很惊讶。询问得知他们家里没有什么亲人了,是村里大队的送他们来的。家里没有地,更没有了家。他们说在这里其实也不错,没有什么牵挂,在这里也不愁吃不愁喝,只是过年这几天要自己做饭,这里管事的都回家了,有暖气,但不长烧,还需自己在屋里电炉子取暖。看到这些,心里有说不出难受。他们平时也只是在院子里走走,因为安全因素大门是时常锁着的。他们没有集体的活动,只是自己活动活动,他们不像城里的老人在平日里一起打打太极,做做老年操什么的。老人没意识,领导干部也不会组织.理由只是为了他们的安全因素着想。

三.调查结果分析 ㈠.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交通不是非常方便。

㈡.询问他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养老院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心理和知识需求较为突出。

2.养老院老年人普遍经济状况不好,大部分老年人需要子女给与经济支持才能维持养老院内的生活。

3.养老院内老年人健康体检状况较差,很多老年人一年都未曾进行过一次正规体检。

4.养老院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5.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过去完全是福利型机构的敬老院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开始了自负盈亏的运营方式。

6.养老院工作缺乏政府的具体政策支持。

7.养老院普遍资金来源少,资金不足制约这些养老机构的发展。

8.养老院内服务项目单一,往往都是在吃、住、洗等几个方面提供服务,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㈢.了解他们的情况

每个老人住在养老院都会有一些难言之隐,他们也想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不过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自由.老人家在这里都过得很开心,他们有时间的时候会在楼下的树阴或者是楼上先房字里看一下电视或玩一下麻将,也有是到楼下做一些简单的锻炼的。因此,老人在这里也可算是可以晚年安康。通过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使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们过去的经历,明白他们的辛劳,明白他们对他们儿女的记盼,更明白他们对我们的希望„„

㈣.经验体会

虽然刚开始会有点累,但是和老人相处下来会觉得他们像小孩子一样很可爱.我想我们做每件事多一点耐心,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听老人们的事迹是如此的着迷,更让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学主动跑到外面小卖部买东西给老人。我来的时候已经准备了点水果,点心,还有月饼。可远远不够,那些学生用自己平时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吃的。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同学们都发出感概,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家的老人去那里共享晚年。都说那里多好多好,吃住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可是外面一千个好,也不如在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舒服,最起码心里舒服吧。在与老人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的很多生活趣事,也知道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质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从他们身上我还学到了挺多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我也和他们交流了我所学到的一些知识。

当然这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我在思考几个问题。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却很少受到社会的关心与照顾。我经常看到老人们自己打理生活,还步履蹒跚的去城里为了生活而去卖东西赚钱,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为那些对这些漠不关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让人难过的是政府对这些也视而不见,以点都不重视这些。虽然中央有说对老人的补贴,可是天高皇帝远,等到了老百姓这里就是岌岌可危的一点点东西而已罢了。物质上的资助没有也就算了可连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心也很少。还有就是子女没有尽到义务与责任。这种风气真的非常的严重。

四.再查找了一些资料和有关事例后,深思对养老制度健全的措施及建议 1.有一些的地方卫生还不够,应该要加强卫生环境的改善。

2.养老网床位普遍紧张。这个问题是大多数养老院存在的。

3.老人之间的交流太少了,我想养老院应该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老人可以相互交流。

4.部分养老院饭菜质量有待提高、并建议分类再细致一些,以方便老人们于食物的满足和选择。

5.百分之八十的老人对于养老院的收费认为过高,希望可以降低收费。因为老人们经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源,对于高额的养老费用感觉吃力。这个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对其行合理的收费规划,以能让更多的老人能养得起老。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老年养老制度。随着我国老年人所占比例的逐渐上升,我国将提前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加快健全我国的养老等有关制度迫在眉急,至关重要,根据本次调查及其分析,得到以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一)完善基本的养老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加快立法工作。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分类指导,抓点扩面。开源节流,建立多渠道筹集机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全,没有相关法律对这一问题进行保障和监督,所以要加强立法,以保证养老这一艰巨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且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完善养老的有关法律制度,提高调节社会分配的水平。再者,要加快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养老保险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以提高制度的稳定性。

(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的标准。在养老保险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套与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相关的调整体制,也就是说,工资增长了,物价提高了,也要相应的提高社保的待遇,这样才能有养老的经济能力。而且要准备建立相关的最低养老保险金,并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三)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体系有非缴费普惠性养老模式、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年金及个人寿险储蓄性养老模式和家庭养老等多层次构成。其中缴费性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寿险产品的目标主要是城镇从业人员,是养老保障发展的主体。企业和个人寿险储蓄安排的养老保障将成为城镇退休人员生活的补充性资金来源,也可以提高其晚年的生活质量。非缴费

型养老保障可以使那些贫困的老人生活有所保障,同时,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等有效的模式利于在有相应条件的地区发展。

(四)提高个人参保意识,积极发展商业保险。采取自愿性,由政府提供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和偏好选择。通过提高个人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不断提高参保率,并推行激励机制,对多缴费者给予相应较多的养老金。

五.深思熟虑,心得感悟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不仅充实了我的暑假生活,更加充实了我的人生,让我体会到了老人的辛苦。虽然很辛苦,但是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很辛苦也会很值得。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表现去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面知识与实践结合不足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的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去敬老院慰问主要原因是关心老人还是应该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老人,在许多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更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到夕阳无限好。爱老敬老是中华名族的传统,让我们学会爱老敬老,让老人开心度过每一天。


相关文章

  • 走进敬老院
  • 贵州师范大学"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走进敬老院 策 划 书 活动地点:敬老院 活动时间:2013年XX月XX日 活动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团委委员会 活动执行:贵州师范大学"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联合 ...查看


  • 关于去敬老院实践的社会实践报告
  • 关于去敬老院实践的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 班级:土资 姓名:王焕达 学号: 1225 A03120672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此种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 ...查看


  •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广大中学生在社 ...查看


  •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
  • 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 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要遵循指向性.专业性.共赢性和品牌化原则,要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努力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两种需求,全面调动学校.学生和基地单位等多方积极性,探索多元化的建设途径.本文是小编 ...查看


  • 社区献爱心社会实践报告
  • 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 系名称: 信息科学系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XX级 班级:X班 姓名:XXX 学号:20XXXXXXX 一.实践目的 对当地过去5年和10年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变化进行了简单的社会调 ...查看


  •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之敬老院志愿服务
  •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爱心送进敬老院,温暖走进老人心 汉语1001班 1501100106 袁满 实践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敬老院 实践时间:2012年8月15日--2012年8月22日 今年暑期我和几位老同学在卧龙镇敬老院开展了为 ...查看


  •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2016
  •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2016 寒假敬老院社会实践报告2016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我们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去年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去了镇里的敬 ...查看


  • 浅谈孝道文化的传承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 开展传统孝道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学生孝心.爱心.责任心,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孝道文化中小学生传统美德一.学生敬老尊老缺失的原因 ...查看


  • 关于走进社区,关爱老人的策划
  • 关于"走进社区,关爱老人"活动的策划 一.活动主题: "奉献青春,传递关爱"--走进社区,温暖老人. 二.活动背景: 目前,我国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