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1

《鸿门宴》第一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代号: 评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第1—2段文意。标记勾画重点实词、虚词以及疑难句子,再研读完成本学案。

2、独立完成学案。(A层同学熟悉课本,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B层同学完成规定任务,总结规律方法,做好基础落实;C层牢固掌握实虚词,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讨论。

预 习 案

第一步:通读课文第1—2段,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135年—前90年/前86年),字子长,西汉武帝时期人。他生长在一个世代做史官的家庭里,父亲司马谈做了30年的太史令。20岁以前,司马迁在其父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2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 42岁时正式动笔写他的不朽巨著《史记》,这期间,司马迁曾因替汉将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之后,他更加发奋写作《史记》,“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55岁终于完成了《史记》的著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勾画出古代社会三千年来的历史面貌。《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其中许多传记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材料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新的“楚怀王”,把他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降秦王子婴后退驻霸上。12月项羽从西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正式开始。(《鸿门宴》一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次年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南部)。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

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 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是历时四年(前206—前202)的楚汉之争的开端。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军事上是拥有绝对优势的,但最后竟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有多种复杂的原因,而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领导人项羽的性格弱点,即历来评家所谓“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把这位失败英雄的形象刻画得十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羽在鸿门宴斗争中的失败就已经预示了他未来的悲剧结局。 3、文章主旨概述

作者通过对鸿门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4、整体把握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一部分:(3)宴中,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一部分:(4)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5、审美鉴赏

《项羽本纪》是一篇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司马迁在参考大量的历史记载、口碑史料基础上,选择几个场面,展示项羽的人格、才干、成功、失败。钜鹿之战体现他的勇敢和决断,读来令人心曳神摇。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张良机智的安排,刘邦圆滑的表演,樊哙忠勇的行为,范增无奈的心情。一出垓下之围以凄怆而悲壮的笔调,叙述项羽的英雄末路:他高吟悲歌与爱姬挥泪诀别;率领壮士突围,他大呼一声,尾随的汉将惊慌失措回奔数里;他凄然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一个生还,断然驻足乌江岸边,以悲壮的笑容迎接死神;他与蜂拥而上的追兵肉搏,令人难以置信地斩杀数百人,最终身受重创,从容自刎。

【自主学习· 梳理基础】【第1—2段】

1. 注音:

沛公欲王( )关中 旦日飨( )士卒 楚左尹( )项伯

毋( )从俱死也 为( )之奈何 谁为( )大王为( )此计者 鲰( )生 毋内( )诸侯 孰与君少( )长( ) 2. 一词多义:

之:珍宝尽有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为之奈何(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为:使子婴为相( ) 为之奈何( )

皆为龙虎(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臣为韩王送沛公( ) 约为婚姻( )

窃为大王不取也 ( ) 君王为人不忍(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3. 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 ) 此其志不在小( )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吾得兄事之( ) 籍吏民,封府库( )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②孰与君少长?

③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探究案——研读文本·分析研究 1. 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一、 文学常识:

《史记》,又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

二、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 张良出,要.项伯 C.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有误的一组是( ) A.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

关中(称王)

B.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C.秦时与臣游.(游泳)/ 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幸亏)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喻极细微的东西)/ 籍.

吏民,封府库(登记在册) 3.下列各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A.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

诟虏帅失信 B.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第一课时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代号: 评价: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第1—2段文意。标记勾画重点实词、虚词以及疑难句子,再研读完成本学案。

2、独立完成学案。(A层同学熟悉课本,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B层同学完成规定任务,总结规律方法,做好基础落实;C层牢固掌握实虚词,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讨论。

预 习 案

第一步:通读课文第1—2段,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135年—前90年/前86年),字子长,西汉武帝时期人。他生长在一个世代做史官的家庭里,父亲司马谈做了30年的太史令。20岁以前,司马迁在其父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2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 42岁时正式动笔写他的不朽巨著《史记》,这期间,司马迁曾因替汉将李陵辩护而受宫刑,之后,他更加发奋写作《史记》,“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到55岁终于完成了《史记》的著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勾画出古代社会三千年来的历史面貌。《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历史著作,其中许多传记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材料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新的“楚怀王”,把他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降秦王子婴后退驻霸上。12月项羽从西破关而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要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正式开始。(《鸿门宴》一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次年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南部)。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

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 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是历时四年(前206—前202)的楚汉之争的开端。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军事上是拥有绝对优势的,但最后竟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有多种复杂的原因,而主要原因之一是它的领导人项羽的性格弱点,即历来评家所谓“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把这位失败英雄的形象刻画得十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项羽在鸿门宴斗争中的失败就已经预示了他未来的悲剧结局。 3、文章主旨概述

作者通过对鸿门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4、整体把握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一部分:(3)宴中,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一部分:(4)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5、审美鉴赏

《项羽本纪》是一篇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司马迁在参考大量的历史记载、口碑史料基础上,选择几个场面,展示项羽的人格、才干、成功、失败。钜鹿之战体现他的勇敢和决断,读来令人心曳神摇。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张良机智的安排,刘邦圆滑的表演,樊哙忠勇的行为,范增无奈的心情。一出垓下之围以凄怆而悲壮的笔调,叙述项羽的英雄末路:他高吟悲歌与爱姬挥泪诀别;率领壮士突围,他大呼一声,尾随的汉将惊慌失措回奔数里;他凄然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一个生还,断然驻足乌江岸边,以悲壮的笑容迎接死神;他与蜂拥而上的追兵肉搏,令人难以置信地斩杀数百人,最终身受重创,从容自刎。

【自主学习· 梳理基础】【第1—2段】

1. 注音:

沛公欲王( )关中 旦日飨( )士卒 楚左尹( )项伯

毋( )从俱死也 为( )之奈何 谁为( )大王为( )此计者 鲰( )生 毋内( )诸侯 孰与君少( )长( ) 2. 一词多义:

之:珍宝尽有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为之奈何(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为:使子婴为相( ) 为之奈何( )

皆为龙虎(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臣为韩王送沛公( ) 约为婚姻( )

窃为大王不取也 ( ) 君王为人不忍(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3. 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 ) 此其志不在小( )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吾得兄事之( ) 籍吏民,封府库( )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②孰与君少长?

③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探究案——研读文本·分析研究 1. 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一、 文学常识:

《史记》,又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

二、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 张良出,要.项伯 C.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有误的一组是( ) A.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

关中(称王)

B.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C.秦时与臣游.(游泳)/ 今事有急,故幸.

来告良(幸亏)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喻极细微的东西)/ 籍.

吏民,封府库(登记在册) 3.下列各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A.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

诟虏帅失信 B.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相关文章

  • [鸿门宴]字词句集锦
  • <鸿门宴>字词句集锦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鸿门宴> 2.具以沛公言报 ...查看


  •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 (四)烛之武退秦师
  •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 (四)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烛之武退秦师>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 ...查看


  •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 (四)烛之武退秦师 1
  •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 (四)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烛之武退秦师>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 ...查看


  •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静女> 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季氏将 ...查看


  • [鸿门宴]删减片段曝光 揭露拍摄内幕(图|视频) -
  • <鸿门宴>删减片段曝光 揭露拍摄内幕(图|视频) -wenxuecity.com文章来源: 网易娱乐 于 2011-12-13 11:07:07 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的贺岁大片<鸿门宴>凭借过硬品质和良好口碑,观影人 ...查看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 ...查看


  • 谈[鸿门宴]
  • 谈<鸿门宴> [阅读感受]: 项羽真乃大丈夫是也,刘邦也真乃智谋者是也.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 ...查看


  • 鸿门宴作业
  •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 ...查看


  • [鸿门宴]课堂实录
  • <鸿门宴>课堂实录 一.教学设想 <鸿门宴>一文一直都是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这篇课文所呈现的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句知识自然是需要学生识记掌握的,但此文还应该承载学生更多的思考,比如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拜其性格所赐成为失败 ...查看


  • 鸿门宴--教案 1
  • <鸿门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 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 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