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成长的中学古诗歌教学探索

  摘 要:古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加强古诗歌的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其艺术魅力,进而对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中学古诗歌;现状;对策;成才

  孔子曾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学、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学习诗歌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古诗歌的学习,从中感受古诗歌的文学魅力,语言妙处,进而对古诗歌中蕴含的深厚底蕴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一、中学古诗歌教学的现状

  伴随新课改的脚步,中学的古诗歌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现阶段中学古诗歌教学的现状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古诗歌教学定位困难。选入课本的古诗歌,虽说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由于大多数文章没有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与现实的历史年代的统一性,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的随意性,使得古诗歌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学定位困难以及会产生教育误区的情况。例如,在八年级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时,只是在课堂上对文章的每一个字词句子进行了翻译,但却很少对其中的背景资料等进行详细地介绍,教学中只是要求学生囫囵吞枣地进行背诵默写,这种教学不仅简化了学习的目标,更使学生认为古诗文的学习就是背诵,在提升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方面效果不显著。在教学中更多的只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完全没有把诗歌的意境渗透到教学中。

  (2)教学缺乏创新,方法单一。古诗歌时代久远,所反映思想内容,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理解难度很大。可是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整体美、意境美。同时,大多数的教学以教为主,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少,课堂的互动少,因而绝大多数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中学古诗歌的教学策略

  古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内涵深厚而又含蓄。诗人们在创作中极其重视诗歌的形象性,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调动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还要注重场景的营造铺设,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歌之美。

  (1)注重积累,注重精神内涵的拓展和对诗人的纵向介绍。课本在选编课文时,大多选取了诗歌中最精彩的部分,但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例如,《与朱元思书》一文,由于是节选了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对“书”这种体裁不能理解。在这样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全篇,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更为悠远的意境。在课本中,一些诗人的多部作品被选入教材,这些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随着诗人境遇与心境的变化,作品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在中学阶段学生在课本上可以学习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多篇作品,这些作品随着历史的变迁,风格反差很大,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可以对相关历史的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介绍,学生就会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归纳总结,形成主题教学。在古诗歌中,很多的意象已经具有了约定俗成的特定的文化意味。例如,杨柳表达离别、思乡之情;菊花表达宁死不屈的气节;梅花、兰花、竹子表达君子之风;梧桐是悲伤凄凉的象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等等。教师在古诗歌的教学中,如能将这些渗透教学中,势必会让古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对古诗歌进行分类。如分为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对这些诗歌进行比较学习,找出它们的异同,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今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对于相对比较沉闷比较难理解的古诗歌来说,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应鼓励教师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巧设情境,增加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类比较,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孤立地教某一篇古诗,要适时进行分类总结,通过比较,找寻异同,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立足当代,注重迁移,通过古今的联系,体会诗歌内涵的现实意义,拉近学生与古诗歌的距离。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中学古诗歌的教学在困境中开辟出一条新路来,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才能让学生从古诗歌中汲取思想精华,陶冶情操,健康成才。

  (甘肃省通渭县陇川初级中学)

  摘 要:古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加强古诗歌的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其艺术魅力,进而对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中学古诗歌;现状;对策;成才

  孔子曾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学、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学习诗歌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古诗歌的学习,从中感受古诗歌的文学魅力,语言妙处,进而对古诗歌中蕴含的深厚底蕴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一、中学古诗歌教学的现状

  伴随新课改的脚步,中学的古诗歌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对现阶段中学古诗歌教学的现状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古诗歌教学定位困难。选入课本的古诗歌,虽说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由于大多数文章没有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与现实的历史年代的统一性,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的随意性,使得古诗歌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学定位困难以及会产生教育误区的情况。例如,在八年级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时,只是在课堂上对文章的每一个字词句子进行了翻译,但却很少对其中的背景资料等进行详细地介绍,教学中只是要求学生囫囵吞枣地进行背诵默写,这种教学不仅简化了学习的目标,更使学生认为古诗文的学习就是背诵,在提升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方面效果不显著。在教学中更多的只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完全没有把诗歌的意境渗透到教学中。

  (2)教学缺乏创新,方法单一。古诗歌时代久远,所反映思想内容,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理解难度很大。可是在实际的古诗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整体美、意境美。同时,大多数的教学以教为主,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少,课堂的互动少,因而绝大多数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中学古诗歌的教学策略

  古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内涵深厚而又含蓄。诗人们在创作中极其重视诗歌的形象性,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调动激发学生的各种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还要注重场景的营造铺设,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歌之美。

  (1)注重积累,注重精神内涵的拓展和对诗人的纵向介绍。课本在选编课文时,大多选取了诗歌中最精彩的部分,但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涵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例如,《与朱元思书》一文,由于是节选了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对“书”这种体裁不能理解。在这样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全篇,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更为悠远的意境。在课本中,一些诗人的多部作品被选入教材,这些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随着诗人境遇与心境的变化,作品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在中学阶段学生在课本上可以学习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多篇作品,这些作品随着历史的变迁,风格反差很大,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可以对相关历史的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介绍,学生就会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归纳总结,形成主题教学。在古诗歌中,很多的意象已经具有了约定俗成的特定的文化意味。例如,杨柳表达离别、思乡之情;菊花表达宁死不屈的气节;梅花、兰花、竹子表达君子之风;梧桐是悲伤凄凉的象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等等。教师在古诗歌的教学中,如能将这些渗透教学中,势必会让古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对古诗歌进行分类。如分为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等,对这些诗歌进行比较学习,找出它们的异同,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今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对于相对比较沉闷比较难理解的古诗歌来说,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应鼓励教师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巧设情境,增加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类比较,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总是孤立地教某一篇古诗,要适时进行分类总结,通过比较,找寻异同,体会差异性、多样化,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立足当代,注重迁移,通过古今的联系,体会诗歌内涵的现实意义,拉近学生与古诗歌的距离。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中学古诗歌的教学在困境中开辟出一条新路来,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才能让学生从古诗歌中汲取思想精华,陶冶情操,健康成才。

  (甘肃省通渭县陇川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探索与思考
  • 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探索与思考 [内容提要]开设选修课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和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学生进行选课,有利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开设多样的选修课 ...查看


  • 2013毕业论文(语文教育学)参考题
  • 语文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题 说明:以下题目有些只是选题范围,写作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教育教学现状确定具体论题,切忌大而空. 一. 毕业论文 1.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取向的新认识 2.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3.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研究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 编
  • 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 编 语文学科基础 (一)语言学 1.[英]戴维·克里斯特尔, 编. 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 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刘世生, 朱 ...查看


  •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
  • 附: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名录 一.规划课题:153 项 序号 单位全称 1 海门市东洲小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生为本,顺应国际教育"融合性"发展趋势,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多样化的需要,立足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基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