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龙树菩萨略传05:[中观根本慧论颂]造论缘起

在龙树菩萨的带领下,星星点点的佛塔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一次,正当他准备将一块酷似铃铛的岩石变为黄金,一位度母化现的老妇人语重心长地提醒道:“只有修持佛法,才是事关重大的要举。你应当到吉祥山去修行。”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在当地恭造了《度母修法仪轨》。

之后,龙树阿阇黎在印度中土六大城市的所有主要方位,又兴建了不胜枚举的佛殿、佛塔。并为演说佛法的各大上师修建了众多供养处。

他还为感召而至的瞻部洲大多数希求趋入佛法,并寻求法义者广赐深妙法义,特别是佛陀亲口所宣的那段教言:“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吾已得,为谁宣说亦不可证悟,故当无言安住寂林中。”

因为世人极难彻底领会《般若经》之珍宝法义——实相空性,真实无谬的通达者绝无仅有。大多数人在听到此理后都惊恐不已,继而弃置不理。有的人虽然生起了信解,却将无有自性之义执着为单空,从而堕入了断边。

但是,如果不能晓悟空性之义,就无法行进于解脱与证达一切智智之道。龙树菩萨意识到这点后,为大悲心所驱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令世人通晓诸法实相均为缘起,在胜义中丝毫自性也不可成立,在名言中黑白业果无爽不欺,但二者之间却并不相违的中观贤妙道之大法音。

以“不生亦不灭……能说是因缘”等偈颂为内容,尊者撰写了《中观根本智慧论颂》及其支分——其他理集诸论[中观六论]。如实地将往昔世尊在灵鹫山赐演的《般若经》珍宝法义,在瞻部洲大力彰显,昭然示众,再一次发出了大乘妙法之音。智者们一致公认这次壮举,为大圣者龙树菩萨于瞻部洲所发三次大法音中的“第二次出大法音”。

长按或扫描关注

在龙树菩萨的带领下,星星点点的佛塔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一次,正当他准备将一块酷似铃铛的岩石变为黄金,一位度母化现的老妇人语重心长地提醒道:“只有修持佛法,才是事关重大的要举。你应当到吉祥山去修行。”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在当地恭造了《度母修法仪轨》。

之后,龙树阿阇黎在印度中土六大城市的所有主要方位,又兴建了不胜枚举的佛殿、佛塔。并为演说佛法的各大上师修建了众多供养处。

他还为感召而至的瞻部洲大多数希求趋入佛法,并寻求法义者广赐深妙法义,特别是佛陀亲口所宣的那段教言:“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吾已得,为谁宣说亦不可证悟,故当无言安住寂林中。”

因为世人极难彻底领会《般若经》之珍宝法义——实相空性,真实无谬的通达者绝无仅有。大多数人在听到此理后都惊恐不已,继而弃置不理。有的人虽然生起了信解,却将无有自性之义执着为单空,从而堕入了断边。

但是,如果不能晓悟空性之义,就无法行进于解脱与证达一切智智之道。龙树菩萨意识到这点后,为大悲心所驱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令世人通晓诸法实相均为缘起,在胜义中丝毫自性也不可成立,在名言中黑白业果无爽不欺,但二者之间却并不相违的中观贤妙道之大法音。

以“不生亦不灭……能说是因缘”等偈颂为内容,尊者撰写了《中观根本智慧论颂》及其支分——其他理集诸论[中观六论]。如实地将往昔世尊在灵鹫山赐演的《般若经》珍宝法义,在瞻部洲大力彰显,昭然示众,再一次发出了大乘妙法之音。智者们一致公认这次壮举,为大圣者龙树菩萨于瞻部洲所发三次大法音中的“第二次出大法音”。

长按或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般若品讲记
  • 问:虚相是什么意思? 答:就是实际没有而虚妄现的相.一般听到"有"就认为是实有.其实"有"有两种,一是"实有而有",二是"非有而有",非有而有的相就是虚相.比如 ...查看


  • [中观庄严论解说]学习笔录
  • <中观庄严论解说>学习笔录[第一册摄要] 原论:静命论师:注释:麦彭仁波切:讲解:索达吉堪布:笔录:释玄欣 论名主标题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此是中观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共同论典第一册·上 中观即般若波罗蜜多,有文字中观 ...查看


  • 三论宗纲要 三论宗的史传和典籍 第一章 历代传承
  • 第一章 历代传承 第一节 总论 三论宗在古印度原称为中观学派或中观宗,是以弘传龙树<中观论>而得名.传入我国,<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同时翻译弘传,依此三部论立宗,所以称为三论宗.若 ...查看


  • 印度佛教简史
  • 印度佛教简史 王舍城神变石雕,犍陀罗地区出土,约公元3世纪 (巴基斯坦拉合尔博物馆藏)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创始人为乔答摩•悉达多 (Gautama Siddhārtha),属释迦族,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Śāk ...查看


  • 亲友书01
  • 第一节课 思考题 1.<亲友书>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功德?了知作者功德后,对你学习本论有哪些帮助? 2.按照古大德的要求,听法者.传法者分别应具备什么条件?你欠缺什么?今后会怎么做? 3.有些法师讲法时诙谐幽默,而有些法师则 ...查看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浅析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差异 乘,是梵"衍那"的意译,指车子,或泛指交通工具,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印度在阿育王时代开始时,佛教即产生部派分裂,各部派均传持各自的三藏,特别是在 ...查看


  • 佛家智慧与企业管理
  • 佛家智慧与企业管理 我对如何办好企业缺乏研究,所以也不可能谈得很具体.但是,佛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智慧海洋,佛教文化中有无数指导人生的智慧,值得企业家们好好学习与应用. 缘起正见与明理做事 佛陀圆寂四百年之际,印度出了一个龙树菩萨,他是中观哲 ...查看


  • 佛教的因果观
  • 佛教的因果观 主讲人:向学法师 时间:2010年11月20日 今天是十五.是农历十月十五.是个很好的日子.今天我们很有缘,在这里相聚,来共同学习,佛教最基本的,我们经常听到的,而且内容意义非常深远的话题,就是佛教的因果问题,.因果,我们经常 ...查看


  • 中观四百论广释(5)
  •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丁二.(明发起行菩提心已而学菩萨行之轨则)分四:一.正说菩萨行:二.明断菩萨行的障碍--烦恼之方便: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 戊一.(正说菩萨行)分四:一.明所得佛果的殊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