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拙政园介绍

江苏苏州拙政园介绍一座最具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称得上是园林艺术中尽善尽美的典范。拙政园 的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厅榭、花木、水廊,足不了“户”便得山野情趣。 景点信息 地址: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 178 号 门票:旺季 70 元,淡季 50 元 开放时间:8:00—17:00 景区电话:0512-67510286 交通:游 1、游 2、游 5 线,202 路(原 2 路)、313 路(原 3 路)、923 路(原 23 路)、529 路(原 29 路)、40 路、78 路拙政园站下,往东行 100 米即到。 拙政园地图拙政园方位地图拙政园游览示意图旅游小贴士拙政园游览线路图:园门---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涵青 亭---听雨轩---海棠春坞---倚虹亭---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去蔚亭---荷风四面亭--见山楼---柳荫路曲---别有洞天---波形廊---倒影楼---卅六鸳鸯馆—宜两亭---别有洞天 ---香洲际---得真亭---静深亭(石亭)---小沧浪---听松风处---南轩---远香亭---绣绮亭--枇杷园---园林博物馆---出口。这是一条既定的游览线路,园中景点无一遗漏,步移 风景多变,虽路线固定但初游者游览起来别有风味。景点相关资料 拙政园,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 178 号,现 园林占地面积约 4.1 公顷 (不包括管理、 花圃用地约 0.67 公顷)明代正德四年 。 (1509) , 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始建此园,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 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 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后于 20 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座分别为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 苏州的留园),曾名冠江南,胜甲东吴。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拙政园的园 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 【拙政园历史沿革】 拙政园历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公元 1509 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 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 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 并存文氏之 《拙政园图》 、 《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 园面积约 13.4 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 31 个景点。整个园 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 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 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 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 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 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 31 个景点中,超 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 1631 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 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 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 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 将军府、 兵备道行馆。 其后还予陈之遴子, 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 王曾大兴土木, 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 1738 年),蒋棨接手此园,并 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 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 1877 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 的腹地缩小到 1.2 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 之基础。 东园】 【拙政园三区·东园】 拙政园三区 东园东区的面积约 31 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该园 可分为四个景区,据记载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 诸胜。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 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 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 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 望中。 但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 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 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 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 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 数处与中区相通。 西园】 【拙政园三区·西园】 拙政园三区 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 12.5 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 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 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 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 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 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中园】 【拙政园三区·中园】 拙政园三区 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 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 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 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 18.5 亩,其中水面占 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 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 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 为小潭、 曲桥和黄石假山; 西循曲廊, 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 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 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 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 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 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 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 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 还有一片竹林。 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 平台连接着荷花池。 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 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 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 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 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 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 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 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 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 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 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 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 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 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 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 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 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 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 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 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 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 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 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 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 代拙政园的风范。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 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 16.3%。其次 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 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 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 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 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 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 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 1.2 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 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 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这种园中园、 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 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 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 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 共同的特征。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 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 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 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 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 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 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 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 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 荷、 芭蕉 (“听雨入秋竹”, “蕉叶半黄荷叶碧, 两家秋雨一家声”) 玉兰堂的玉兰 ; (“此 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 (“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 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景点图片

江苏苏州拙政园介绍一座最具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称得上是园林艺术中尽善尽美的典范。拙政园 的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厅榭、花木、水廊,足不了“户”便得山野情趣。 景点信息 地址: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 178 号 门票:旺季 70 元,淡季 50 元 开放时间:8:00—17:00 景区电话:0512-67510286 交通:游 1、游 2、游 5 线,202 路(原 2 路)、313 路(原 3 路)、923 路(原 23 路)、529 路(原 29 路)、40 路、78 路拙政园站下,往东行 100 米即到。 拙政园地图拙政园方位地图拙政园游览示意图旅游小贴士拙政园游览线路图:园门---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涵青 亭---听雨轩---海棠春坞---倚虹亭---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去蔚亭---荷风四面亭--见山楼---柳荫路曲---别有洞天---波形廊---倒影楼---卅六鸳鸯馆—宜两亭---别有洞天 ---香洲际---得真亭---静深亭(石亭)---小沧浪---听松风处---南轩---远香亭---绣绮亭--枇杷园---园林博物馆---出口。这是一条既定的游览线路,园中景点无一遗漏,步移 风景多变,虽路线固定但初游者游览起来别有风味。景点相关资料 拙政园,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 178 号,现 园林占地面积约 4.1 公顷 (不包括管理、 花圃用地约 0.67 公顷)明代正德四年 。 (1509) , 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始建此园,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 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 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后于 20 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座分别为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 苏州的留园),曾名冠江南,胜甲东吴。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拙政园的园 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 的地位。 【拙政园历史沿革】 拙政园历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公元 1509 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 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 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 并存文氏之 《拙政园图》 、 《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 园面积约 13.4 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 31 个景点。整个园 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 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 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 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 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 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 31 个景点中,超 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 1631 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 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 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 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 将军府、 兵备道行馆。 其后还予陈之遴子, 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 王曾大兴土木, 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 1738 年),蒋棨接手此园,并 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 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 1877 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 的腹地缩小到 1.2 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 之基础。 东园】 【拙政园三区·东园】 拙政园三区 东园东区的面积约 31 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该园 可分为四个景区,据记载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 诸胜。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池南及池左, 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曰“小桃源”。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 别成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 系紫罗山、漾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家田种秫,皆在 望中。 但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 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 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 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 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 数处与中区相通。 西园】 【拙政园三区·西园】 拙政园三区 西园 西园面积约为 12.5 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 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 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 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 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 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中园】 【拙政园三区·中园】 拙政园三区 中园 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 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 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 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 18.5 亩,其中水面占 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 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 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 为小潭、 曲桥和黄石假山; 西循曲廊, 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 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 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 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 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 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 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 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 还有一片竹林。 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 平台连接着荷花池。 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 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 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 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 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 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 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 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花草树木,岸边则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 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绿绮亭”,这里还有“枇杷园”、“玲 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 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有一座曲桥通 向柳荫路曲。在这里转向北方可以见到见山楼。亭子的南部有一座小桥连接着倚玉 轩,从这里向西走就到了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的南面有小沧浪 水阁,桥的北面是香洲。【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 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 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 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 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 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 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 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 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 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 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 代拙政园的风范。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 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 16.3%。其次 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 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 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 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 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 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 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 1.2 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 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 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这种园中园、 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 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 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 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 共同的特征。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 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 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 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 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 屈曲,独傲冰霜。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 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 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 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 荷、 芭蕉 (“听雨入秋竹”, “蕉叶半黄荷叶碧, 两家秋雨一家声”) 玉兰堂的玉兰 ; (“此 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 (“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荫路曲的柳,枇杷园、嘉实亭的 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景点图片


相关文章

  • 13苏州园林导学案含答案
  • 13苏州园林 命制人:孟亚 审校人: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使用时间:2015年10月24号(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查看


  • 苏州旅游攻略 1
  • 饮食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蟹粉蹄筋.清溜虾仁.汆糟.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雪花蟹斗.樱桃肉.酱汁肉.薰鱼.(鱼巴)肺汤.三件子.密汁 ...查看


  • 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
  • 苏州地名与文化名人 (2011-04-11 15:06:57) 转载 杂谈 低呤浅唱桃花坞--桃花坞 相关历史人物:明四大家唐寅 雪映海棠衬红尘--海红坊 相关历史人物:金圣叹 笑傲专诸恩仇泯--专诸巷 相关历史人物:春秋大臣专诸 梧桐冬雨 ...查看


  • 留园"长留天地间"并非刘伯温所书写
  • 原创 苏州 颜世和 苏州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它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于1961年3月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我国首批著名"四大名园"之一.1997年,留园又被 ...查看


  • 忠王府:时空变幻风云散
  • 站在太平天国忠王府门口,望着那高敞的大门,忽生奇想,过去的风云似乎就浓缩在大门里的空间中. 这是一幢江南王府式大型建筑.当年的忠王府占地还要大,但因种种原因,今天列为忠王府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一精华部分.主体部分,迭经历史沧桑保留下来了. ...查看


  • 苏州市概述
  • 苏州市概述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地处长江下游,拥有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口岸港口,境内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598.85万人,现辖5市6 ...查看


  • 风景名胜的对联:江苏名胜对联
  • 白云情意 清泉洗心 苏州:留园伫云庵 博学于文 行已有耻 南京:陈澧题钟山书院,在南京市城北,清雍正二年总督查弼纳建 大江东去 群山西来 镇江焦山:松寥阁 大千世界 第一江山 镇江北固山:柳诏徵题方丈室 待东边月 傲南面王 南京:石云轩题石 ...查看


  • 陈从周与苏州园林
  • 圈子类别:娱乐休闲 (晴天) 2009-2-27 10:44:00 [我要评论]   [加入收藏]   [加入圈子] 一.园林情结 陈从周的名字在中国园林界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然而,他并不象其他专家是园林"科班"出身,他是 ...查看


  • 苏园六纪解说词
  • >是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6集电视专题片:<吴门烟水>.<分水裁山>.<深院幽庭>.<蕉窗听雨>.<岁月章回>.<风叩门环>. 配乐:雨中蠡园.苏堤柳翠 江南风格 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