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于 凤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

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 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自读感悟关于天游峰的语句。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1:

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5、思考: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前一段文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游峰的高、险:

第二段文字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突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过渡: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可他的收获却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在游览天游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让他深受启发的老人。

三、自读感悟关于天游峰的语句。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2:

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3、思考;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放在一起写不是更省事吗?这两次描写的内容能不能颠倒过来呢?

学生讨论、交流

练习感情朗读。

四、拓展想象,体会人物性格。

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3: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来到天游峰,会是什么情形呢?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讨论交流。

4、完成小练笔。

附板书:

天游峰

离不开

扫路人

高而险 台阶多 难攀登 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自信乐观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一、新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进?

1.使学生对表达的关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这样阐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对表达方法的理解比较狭隘,仅局限于描写天游峰的两个段落,而新的设计中,我对表达方法进一步关注,也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敬佩、祝福之情,并在小结的时候加以描述:“作者通过传神的外貌、语言描写,以及穿插其间的动作、神态描写,把一个丰满的扫路人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本文堪称写人的典范。让我们来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天游峰之险和老人之乐观、自信。”通过读全文也期收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效果。

2.立足课内,发展于课外。课堂最后我加入了“拓展”环节,推荐学生再读读这一类的文章《挑山工》、《守林人》等,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指导写好写人的文章,也再次感受普通劳动者的熠熠光辉。

3.对板书设计进行了改进。原来的板书是在总结全文的时候完成的,而现在是在教学流程中完成的,体现了师生阅读的心理体验和阅读过程中对天游峰和扫路人认识的发展过程,最后再根据板书来小结,完成情感的升华。

4.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原有的设计中阅读这一块分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在充分探究、交流外貌和语言之后,我觉得再去剥开“动作神态”来学习,似乎显得割裂开了内容与形式,于是在本次教学中我把“动作神态”的体会糅合在外貌、语言环节来交流,融为一体,又详略得当。

三、课堂教学中有哪些生成性的或可改进的细节?

很多时候决定成败,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节透射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决定着学生的积极性是被调动还是被压抑,所以很多时候,课前既期待着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又有点担心会弄巧成拙,回顾今天的课堂教学,不免有很多感慨!

学生理解不当时,如何拨乱反正?

师:请你来说说使你感受最深的段落。

生: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4自然段,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我们俩的心灵。

师:你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生:我感觉老人很乐观。

师:„„(纳闷中)这里的老人很„„(期待中,却没有学生响应)热情好客。

【一着急就越俎代庖了,事后想想,是不是该冷冷,把球踢给其他学生再做计较呢?】

当然这样的例子不止这一两个,这里不赘述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大家的不吝赐教!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及反思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于 凤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

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 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自读感悟关于天游峰的语句。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1:

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5、思考: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前一段文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游峰的高、险:

第二段文字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突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过渡: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可他的收获却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在游览天游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让他深受启发的老人。

三、自读感悟关于天游峰的语句。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2:

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3、思考;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放在一起写不是更省事吗?这两次描写的内容能不能颠倒过来呢?

学生讨论、交流

练习感情朗读。

四、拓展想象,体会人物性格。

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3: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来到天游峰,会是什么情形呢?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讨论交流。

4、完成小练笔。

附板书:

天游峰

离不开

扫路人

高而险 台阶多 难攀登 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自信乐观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一、新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进?

1.使学生对表达的关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新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这样阐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对表达方法的理解比较狭隘,仅局限于描写天游峰的两个段落,而新的设计中,我对表达方法进一步关注,也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敬佩、祝福之情,并在小结的时候加以描述:“作者通过传神的外貌、语言描写,以及穿插其间的动作、神态描写,把一个丰满的扫路人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本文堪称写人的典范。让我们来齐读全文,再次感受天游峰之险和老人之乐观、自信。”通过读全文也期收到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效果。

2.立足课内,发展于课外。课堂最后我加入了“拓展”环节,推荐学生再读读这一类的文章《挑山工》、《守林人》等,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指导写好写人的文章,也再次感受普通劳动者的熠熠光辉。

3.对板书设计进行了改进。原来的板书是在总结全文的时候完成的,而现在是在教学流程中完成的,体现了师生阅读的心理体验和阅读过程中对天游峰和扫路人认识的发展过程,最后再根据板书来小结,完成情感的升华。

4.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原有的设计中阅读这一块分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在充分探究、交流外貌和语言之后,我觉得再去剥开“动作神态”来学习,似乎显得割裂开了内容与形式,于是在本次教学中我把“动作神态”的体会糅合在外貌、语言环节来交流,融为一体,又详略得当。

三、课堂教学中有哪些生成性的或可改进的细节?

很多时候决定成败,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细节透射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也决定着学生的积极性是被调动还是被压抑,所以很多时候,课前既期待着课堂上精彩的生成,又有点担心会弄巧成拙,回顾今天的课堂教学,不免有很多感慨!

学生理解不当时,如何拨乱反正?

师:请你来说说使你感受最深的段落。

生: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第4自然段,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我们俩的心灵。

师:你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生:我感觉老人很乐观。

师:„„(纳闷中)这里的老人很„„(期待中,却没有学生响应)热情好客。

【一着急就越俎代庖了,事后想想,是不是该冷冷,把球踢给其他学生再做计较呢?】

当然这样的例子不止这一两个,这里不赘述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大家的不吝赐教!


相关文章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 反思一: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我上完了<天游峰的扫路人>,心里思绪万千.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 ...查看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辨识多音字"削",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 "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炯炯有神"等词语的意思. 2.正 ...查看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前段时间,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新课标下名师语文课堂风采教学观摩活动的学习.我与同事刘悌老师有幸亲耳聆听了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特级教师们的一堂堂优质课都生动地诠 ...查看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5单元备课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第五单元围绕"人生感悟"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这几篇课文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讲述 ...查看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共同探讨,学生能说出文中各部分的阅读语气.感情,并 能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能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出作者激动的原因,并能据此说出老人的 精神品质. 3.学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
  • 1.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 <长江之歌>这首诗用第二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 ...查看


  • 语文评课稿
  • <天游峰的扫路人>评课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l ...查看


  • 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阅读答案
  • 天游峰的扫路人(节选)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 ...查看


  •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游峰扫路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