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会课改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初接触生本教育是在一次教师例会上,郭校长向我们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下,提高素质和能力。
刚听到生本教育这个词时,我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好奇的我不断上网查阅资料,终于略知一二。从此,我便踏上了生本教育这条探索之路。
2013年11月,我有幸地参加了去广州的生本培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生本课堂。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广州的这五天中,我夜以继日地探索生本道路。这些生本课堂对教育事业来说,无疑是个创新之举。
听了五天的生本课后,我初步认识了生本教育模式。针对“生本教育”有了以下认识:
一、课堂内容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体出发,是生本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课堂内容要有针对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要坚持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的原则。新课标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领悟学习方法。另外要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最大化地掌握知识。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生主导元素,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视情况调整评价顺序,可以在学生做出课堂表现后,先安排同学互相评价,再安排学生自我评价,把教师评价作为总结放在最后进行。
四、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生本教育”秉持的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也是“生本教育”相当突出、相当鲜明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可探究、研讨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便踏上这条探索之路,决定从所任教的四(1)班入手。首先我将班上49个同学分为12个小组,其次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负责带领本组同学完成任务,最后我每天在课前将小研究发给同学们。第一次拿到小研究,同学们十分好奇,一个个欣喜若狂,信心百倍地说保证完成任务。看到同学们认真的态度,我天真地以为“生本教育”能顺利进行。没想到次日课堂上完成任务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别说分组合作探究了。看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我又一次地陷入了沉思: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轻松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呢?思考良久,我便决定先将生本教育的实施过程告知学生,课堂阐述后又担心同学们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在课后找到12位小组长,详细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事后让他们再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日复一日,同学们渐渐适应了这种分组合作的形式,于是我趁热打铁进行生本课堂模式引导,新授时以学生“说”为主,小组合作交流质疑、解疑。在这项工作开展初期,我发觉似乎心有余力不足,不管怎么努力,成效甚微,不由得心里一颤,有打退堂鼓之念,但马上打消了此念头:区区此事就能难倒我吗?不,我不甘心!我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的,哪怕是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一想到这,我又马上打起精神,继续我的“生本教育”。终于,经过我与同学们两个月的共同努力,生本课堂逐渐进入正轨。虽然没有达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但生本课堂已有所形成。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必定越来越好。
通过这次生本实践,让我对教育重新下了定义,让我懂得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不是教师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想,不久的将来,“生本教育”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生本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不过蜻蜓点水。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探索着这条生本之路。
2014年年会课改故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初接触生本教育是在一次教师例会上,郭校长向我们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生本教育。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下,提高素质和能力。
刚听到生本教育这个词时,我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好奇的我不断上网查阅资料,终于略知一二。从此,我便踏上了生本教育这条探索之路。
2013年11月,我有幸地参加了去广州的生本培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生本课堂。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广州的这五天中,我夜以继日地探索生本道路。这些生本课堂对教育事业来说,无疑是个创新之举。
听了五天的生本课后,我初步认识了生本教育模式。针对“生本教育”有了以下认识:
一、课堂内容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体出发,是生本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课堂内容要有针对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要坚持以学定教和先学后教的原则。新课标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领悟学习方法。另外要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最大化地掌握知识。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导性。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教学环节。在课堂评价中引入学生主导元素,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视情况调整评价顺序,可以在学生做出课堂表现后,先安排同学互相评价,再安排学生自我评价,把教师评价作为总结放在最后进行。
四、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生本教育”秉持的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强调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也是“生本教育”相当突出、相当鲜明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可探究、研讨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便踏上这条探索之路,决定从所任教的四(1)班入手。首先我将班上49个同学分为12个小组,其次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负责带领本组同学完成任务,最后我每天在课前将小研究发给同学们。第一次拿到小研究,同学们十分好奇,一个个欣喜若狂,信心百倍地说保证完成任务。看到同学们认真的态度,我天真地以为“生本教育”能顺利进行。没想到次日课堂上完成任务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别说分组合作探究了。看到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我又一次地陷入了沉思: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轻松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呢?思考良久,我便决定先将生本教育的实施过程告知学生,课堂阐述后又担心同学们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在课后找到12位小组长,详细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探讨。事后让他们再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日复一日,同学们渐渐适应了这种分组合作的形式,于是我趁热打铁进行生本课堂模式引导,新授时以学生“说”为主,小组合作交流质疑、解疑。在这项工作开展初期,我发觉似乎心有余力不足,不管怎么努力,成效甚微,不由得心里一颤,有打退堂鼓之念,但马上打消了此念头:区区此事就能难倒我吗?不,我不甘心!我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的,哪怕是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一想到这,我又马上打起精神,继续我的“生本教育”。终于,经过我与同学们两个月的共同努力,生本课堂逐渐进入正轨。虽然没有达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但生本课堂已有所形成。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必定越来越好。
通过这次生本实践,让我对教育重新下了定义,让我懂得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不是教师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想,不久的将来,“生本教育”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生本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对生本教育的了解不过蜻蜓点水。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探索着这条生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