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青优课教案 时 间:2009年12月30日上午第三节课 班级:二(14)班 执教者:徐建锋 课 题:对话式作文探讨
议论文升格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与重点:
1、 通过“议——评——改”学生习作,让学生找出作文升格点并进行修改
2、 进行作文跟踪专项训练,从而提升文章的档次。
教学设想:
1、 教学课时:一课时
2、 教学方法:“议——评——改”
3、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文升格是指运用多种写作手段,从几个角度使文章上升一两个档次或等级,升格后的作文具备了更多的“亮点”,可以在高考中得到更多的分数。尤其对于50分左右作文的学生,能实现其从二类作文向前跨一步,让作文通过有意义的升格增加6~10分。
二、总结上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1)观点与材料不匹配
(2)部分学生分论点开列不合理
(3)文章说理不够透彻,不能紧扣论点进行论述
三、让学生分析学生习作优缺点(习作《走出这个圈》附后)
优点:
(1)审题准确,立意较深刻
(2)文章能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
(3)结构清晰,巧妙运用分论点
(4)语言精练,部分论证较透彻
(5)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缺点:
(1)分论点开列不太合理(分论点二)
(2)第3节材料与分论点不匹配
(3)全文论证方法较单一,论证欠力度
四、围绕习作缺点,对文章进行具体诊断分析
(1)分论点1提炼合理,但分论点2与分论点3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层面
(2)分论点2论述过程中,材料与观点不匹配,对材料取舍不当且不能定向叙例
(3)文章具体论证过程中论证较单薄,深刻性不强
五、升格策略
策略一:
各分论点按照它们的关系, 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和递进式三种。
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角度)回答同一个问题。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设计分论点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没有紧扣住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各分论点的角度没有统一。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的,但分论点
间存在重复,相互包容,相互交叉的现象。
策略二:
回顾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多角度多手段进行论证
假设反推法 例后评价法
追根探因法 比较分析法
由点到面法 辩证分析法
策略三:
熟悉标准议论段模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进行升格前的热身训练
案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 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六、结合上述策略升格病文
1、开头
2、分论点一,强化议论,增强文章的厚度(见附文)
分论点二与分论点三合并,并合理取舍材料论证(见附文)
3、增加辩证分析问题的部分,增强文章立意的深刻性(见附文)
4、结尾
七、小结,分析自己的作文并尝试升格
八、教学反思
成功点:
通过训练能真正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扮演了行动的“主角”。学生能通过亲生解读自己的文章发现作文的毛病而进行合理的升格,具有兴趣性、针对性、高效性的特点。同时升格训练也增强了学生写作的思辩行,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改写分论点1时,同学们奋笔疾书,争先作答,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失败点:
书到用时方恨少,对课堂棘手问题处理还不够熟练。
分层次教学贯彻不够到位,部分学生掌握情况不太理想。
【原文展示】
走出这个圈
蜗居于这个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人们习惯了以一种固定的方式生活。我们热衷于复制过去疲于走出这个隐形的圈——常规。古往今来,多少成功志士用自己的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重要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打破常规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
打破常规是历史的强音。
仰望历史的苍穹,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如璀璨的星辰,永远散发着夺目的光辉。春秋战国,那最璀璨的星辰应该是孔圣人吧! 作为一代圣贤,他勇于打破常规,用“仁”的眼光去看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措施,正是因为不被封建常规所拘泥,才使得孔子的儒家思想经久不衰。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那些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唯有勇于打破常规的人才能独领风骚。
打破常规是时代的召唤。
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如是说:“我竭力告诫自己要蔑视权势,命运却使我成了权威。”当人们为牛顿经典力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呼时,唯有他,爱因斯坦走出了常规这个圈。他大胆地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掀起了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试想,若爱因斯坦和普通人一样,背权威既定的条条框框舒服了,那么物理史上的空白恐怕至今也无人能填补吧!唯有勇于打破才能创造新辉煌。
打破常规是精神的飞跃。
“那是一个春天,有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邓小平,一个时代的伟人,他高瞻远瞩,打破计划经济常规,将中国人民带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崛起的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主席勇于打破常规,用
时代精神引领改革创新的决策者,将会有什么发展呢?唯有打破常规才能使时代精神得到提升,才能有建立卓越功勋的动力。
走出常规这个圈,用全新的目光去分析事物,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走出常规这个圈从自信开始,用智慧为人生添色,用创新为生命增辉。
【升格文展示】
走出这个圈
蜗居于这个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人们习惯了以一种固定的方式生活。我们热衷于复制过去疲于走出这个隐形的圈——常规。古往今来,多少成功志士用自己的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重要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打破常规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
打破常规是历史的强音。(分论点一)
仰望历史的苍穹,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如启明星般,永远散发着夺目的光辉,带领世人走出一个又一个圈,打破常规,开创新局面,尽显英雄本色。(阐释句)是谁用先进的理念审视愚昧落后的旧中国,理智地跳出封建常规这个怪圈,提出了“三民主义”?是谁“敢为天下先”冒着杀头的危险搞起“大包子”运动,点燃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星星之火,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排比举例,语言有文采简明)正是孙中山先生、安徽小岗村人勇于打破常规,跳出大家约定俗成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怪圈,从而开创了中国一个又一个新局面。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那些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唯有勇于打破常规的人才能独领风骚,才能奏起一个个历史最强音。(议例) 打破常规是时代的召唤。(分论点二)
“那是一个春天,有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举例)邓小平,一个时代的伟人,他高瞻远瞩,打破计划经济常规,将中国人民带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崛起的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主席勇于打破常规,用时代精神引领改革的弄潮儿,将会有什么发展呢?唯有打破常规才能使时代精神得到提升,才能有建立卓越功勋的动力。(假设论证增加理性力量)
然而,勇于打破常规并非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并非整天幻想有海市蜃楼出现,而是要认
清自我,多元化思维,能灵活地走出这个怪圈,挣脱它所给予你的思想上、认识上、心理上等种种方面的限制,你就会成为思想和行动的巨人。当然,能想到未必能做到,这就要求我们还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只有这样,你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一切,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从而打破常规,开创新篇章。(辩证分析+方法论)
走出常规这个圈,用全新的目光去分析事物,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走出常规这个圈从自信开始,用智慧为人生添色,用创新为生命增辉。(结尾)
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青优课教案 时 间:2009年12月30日上午第三节课 班级:二(14)班 执教者:徐建锋 课 题:对话式作文探讨
议论文升格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与重点:
1、 通过“议——评——改”学生习作,让学生找出作文升格点并进行修改
2、 进行作文跟踪专项训练,从而提升文章的档次。
教学设想:
1、 教学课时:一课时
2、 教学方法:“议——评——改”
3、 教学手段:多媒体,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文升格是指运用多种写作手段,从几个角度使文章上升一两个档次或等级,升格后的作文具备了更多的“亮点”,可以在高考中得到更多的分数。尤其对于50分左右作文的学生,能实现其从二类作文向前跨一步,让作文通过有意义的升格增加6~10分。
二、总结上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1)观点与材料不匹配
(2)部分学生分论点开列不合理
(3)文章说理不够透彻,不能紧扣论点进行论述
三、让学生分析学生习作优缺点(习作《走出这个圈》附后)
优点:
(1)审题准确,立意较深刻
(2)文章能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
(3)结构清晰,巧妙运用分论点
(4)语言精练,部分论证较透彻
(5)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缺点:
(1)分论点开列不太合理(分论点二)
(2)第3节材料与分论点不匹配
(3)全文论证方法较单一,论证欠力度
四、围绕习作缺点,对文章进行具体诊断分析
(1)分论点1提炼合理,但分论点2与分论点3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层面
(2)分论点2论述过程中,材料与观点不匹配,对材料取舍不当且不能定向叙例
(3)文章具体论证过程中论证较单薄,深刻性不强
五、升格策略
策略一:
各分论点按照它们的关系, 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和递进式三种。
拟写分论点的要求:几个分论点应该按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角度)回答同一个问题。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互不包容。分论点的排列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设计分论点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没有紧扣住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各分论点的角度没有统一。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的,但分论点
间存在重复,相互包容,相互交叉的现象。
策略二:
回顾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多角度多手段进行论证
假设反推法 例后评价法
追根探因法 比较分析法
由点到面法 辩证分析法
策略三:
熟悉标准议论段模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进行升格前的热身训练
案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 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六、结合上述策略升格病文
1、开头
2、分论点一,强化议论,增强文章的厚度(见附文)
分论点二与分论点三合并,并合理取舍材料论证(见附文)
3、增加辩证分析问题的部分,增强文章立意的深刻性(见附文)
4、结尾
七、小结,分析自己的作文并尝试升格
八、教学反思
成功点:
通过训练能真正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扮演了行动的“主角”。学生能通过亲生解读自己的文章发现作文的毛病而进行合理的升格,具有兴趣性、针对性、高效性的特点。同时升格训练也增强了学生写作的思辩行,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在改写分论点1时,同学们奋笔疾书,争先作答,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失败点:
书到用时方恨少,对课堂棘手问题处理还不够熟练。
分层次教学贯彻不够到位,部分学生掌握情况不太理想。
【原文展示】
走出这个圈
蜗居于这个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人们习惯了以一种固定的方式生活。我们热衷于复制过去疲于走出这个隐形的圈——常规。古往今来,多少成功志士用自己的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重要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打破常规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
打破常规是历史的强音。
仰望历史的苍穹,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如璀璨的星辰,永远散发着夺目的光辉。春秋战国,那最璀璨的星辰应该是孔圣人吧! 作为一代圣贤,他勇于打破常规,用“仁”的眼光去看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措施,正是因为不被封建常规所拘泥,才使得孔子的儒家思想经久不衰。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那些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唯有勇于打破常规的人才能独领风骚。
打破常规是时代的召唤。
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如是说:“我竭力告诫自己要蔑视权势,命运却使我成了权威。”当人们为牛顿经典力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呼时,唯有他,爱因斯坦走出了常规这个圈。他大胆地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掀起了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试想,若爱因斯坦和普通人一样,背权威既定的条条框框舒服了,那么物理史上的空白恐怕至今也无人能填补吧!唯有勇于打破才能创造新辉煌。
打破常规是精神的飞跃。
“那是一个春天,有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邓小平,一个时代的伟人,他高瞻远瞩,打破计划经济常规,将中国人民带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崛起的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主席勇于打破常规,用
时代精神引领改革创新的决策者,将会有什么发展呢?唯有打破常规才能使时代精神得到提升,才能有建立卓越功勋的动力。
走出常规这个圈,用全新的目光去分析事物,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走出常规这个圈从自信开始,用智慧为人生添色,用创新为生命增辉。
【升格文展示】
走出这个圈
蜗居于这个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人们习惯了以一种固定的方式生活。我们热衷于复制过去疲于走出这个隐形的圈——常规。古往今来,多少成功志士用自己的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重要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打破常规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
打破常规是历史的强音。(分论点一)
仰望历史的苍穹,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如启明星般,永远散发着夺目的光辉,带领世人走出一个又一个圈,打破常规,开创新局面,尽显英雄本色。(阐释句)是谁用先进的理念审视愚昧落后的旧中国,理智地跳出封建常规这个怪圈,提出了“三民主义”?是谁“敢为天下先”冒着杀头的危险搞起“大包子”运动,点燃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星星之火,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排比举例,语言有文采简明)正是孙中山先生、安徽小岗村人勇于打破常规,跳出大家约定俗成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怪圈,从而开创了中国一个又一个新局面。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那些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唯有勇于打破常规的人才能独领风骚,才能奏起一个个历史最强音。(议例) 打破常规是时代的召唤。(分论点二)
“那是一个春天,有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举例)邓小平,一个时代的伟人,他高瞻远瞩,打破计划经济常规,将中国人民带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崛起的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主席勇于打破常规,用时代精神引领改革的弄潮儿,将会有什么发展呢?唯有打破常规才能使时代精神得到提升,才能有建立卓越功勋的动力。(假设论证增加理性力量)
然而,勇于打破常规并非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并非整天幻想有海市蜃楼出现,而是要认
清自我,多元化思维,能灵活地走出这个怪圈,挣脱它所给予你的思想上、认识上、心理上等种种方面的限制,你就会成为思想和行动的巨人。当然,能想到未必能做到,这就要求我们还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只有这样,你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一切,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从而打破常规,开创新篇章。(辩证分析+方法论)
走出常规这个圈,用全新的目光去分析事物,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走出常规这个圈从自信开始,用智慧为人生添色,用创新为生命增辉。(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