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物质相比,我们可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好身边的问题,去处理好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已经提到过,作为一个个体,人是非常渺小的。如果花点心思去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慢慢地忽视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偏好,各种过去执着的东西。有的朋友可能不大愿意思考这些问题,所以也就总是执着于自己的得失,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找不到值得自己真正去在乎的东西。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我觉得,我们可能会更加擅于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小一点的范围,跟周围的人产生误会时,与其冲动行事,我们可能会去淡然处之,用自己的平常的善心去对待对方,从而可以化解矛盾;我们在家中的时候,与其因为一些芝麻绿豆的事情跟家人发火,我们可能会花一点头脑,扮演润滑剂,巧妙地让整个家庭更加温暖;走在路上,如果有人看着你,你也刚好看到他,我们也可能给他一个微笑,问声早上好,然后接着赶路;看到谁需要帮助,就不要想太多,怕别人说自己假清高之类,只要我们做了好事,即使别人说我们,我们会因此损失什么吗?因为我们顺从了内心,所以无所顾虑;如果有机会,我会跟身边的人,哪怕是第一次见面,说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笑话,让彼此都能高兴一点,增加一点美好的回忆,有人说自己“贫嘴”“没城府”又怎么样?
上面我提到的几个例子,都是跟感情相关的。如果我们像那个方向去发展,我们不会因此而获得物质方面的收获。与那个相比,我们会让我们接触的人更高兴,带来一些正面的效用。在以前的一篇日志里提到过就,物质的东西,大都是暂时的,短浅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义的。与此相比,我们可能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感情,爱和恨是真实的。
我的上一篇日志,说的是换位思考。应用这种思维活动,我们有意或者无意的冒犯、添麻烦、做坏事等等不好的活动就会减少,就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总体说起来就是“不作恶”。今天提到的,跟上次相比,有点区别就是,在“不作恶”的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主动做一点事情,让身边的环境更加和谐。就是说,我们刻意得去为善。这一点你同意吗?(@班长)。
以下的内容跟本文内容无关,只是突然想到就写下来。
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四五岁的时候总是喜欢生闷气?那些大人明明做错事了,还不承认,没有意识到他们伤害了哥,真是不可原谅!真理绝对是站在哥这里的!那些人简直是不可救药了!哼!
真的是大人做错事了吗?还是我们当时的想法过于简单?每个人遇到的事情,思考的问题不一样,带来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区别。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道理也讲不通。事实上我们很有可能掉进了20年前相同的陷阱。我们最好减少妄下定论,从更加宽容的心,或者抱着一颗好奇心去面对各种思想,了解他们背后的原因,谁对谁错谁又会去介意呢?
和物质相比,我们可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好身边的问题,去处理好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已经提到过,作为一个个体,人是非常渺小的。如果花点心思去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慢慢地忽视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偏好,各种过去执着的东西。有的朋友可能不大愿意思考这些问题,所以也就总是执着于自己的得失,被眼前的事物所迷惑,找不到值得自己真正去在乎的东西。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我觉得,我们可能会更加擅于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小一点的范围,跟周围的人产生误会时,与其冲动行事,我们可能会去淡然处之,用自己的平常的善心去对待对方,从而可以化解矛盾;我们在家中的时候,与其因为一些芝麻绿豆的事情跟家人发火,我们可能会花一点头脑,扮演润滑剂,巧妙地让整个家庭更加温暖;走在路上,如果有人看着你,你也刚好看到他,我们也可能给他一个微笑,问声早上好,然后接着赶路;看到谁需要帮助,就不要想太多,怕别人说自己假清高之类,只要我们做了好事,即使别人说我们,我们会因此损失什么吗?因为我们顺从了内心,所以无所顾虑;如果有机会,我会跟身边的人,哪怕是第一次见面,说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笑话,让彼此都能高兴一点,增加一点美好的回忆,有人说自己“贫嘴”“没城府”又怎么样?
上面我提到的几个例子,都是跟感情相关的。如果我们像那个方向去发展,我们不会因此而获得物质方面的收获。与那个相比,我们会让我们接触的人更高兴,带来一些正面的效用。在以前的一篇日志里提到过就,物质的东西,大都是暂时的,短浅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义的。与此相比,我们可能应该更加重视人的感情,爱和恨是真实的。
我的上一篇日志,说的是换位思考。应用这种思维活动,我们有意或者无意的冒犯、添麻烦、做坏事等等不好的活动就会减少,就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总体说起来就是“不作恶”。今天提到的,跟上次相比,有点区别就是,在“不作恶”的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主动做一点事情,让身边的环境更加和谐。就是说,我们刻意得去为善。这一点你同意吗?(@班长)。
以下的内容跟本文内容无关,只是突然想到就写下来。
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四五岁的时候总是喜欢生闷气?那些大人明明做错事了,还不承认,没有意识到他们伤害了哥,真是不可原谅!真理绝对是站在哥这里的!那些人简直是不可救药了!哼!
真的是大人做错事了吗?还是我们当时的想法过于简单?每个人遇到的事情,思考的问题不一样,带来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区别。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道理也讲不通。事实上我们很有可能掉进了20年前相同的陷阱。我们最好减少妄下定论,从更加宽容的心,或者抱着一颗好奇心去面对各种思想,了解他们背后的原因,谁对谁错谁又会去介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