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苦难

  有关矿难题材小说,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多年前读的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那份沉重,那份对苦难的深刻同情悲悯,让人难忘。而高鸿短篇小说《矿难》(原载《延河》2013年二期),同样是写矿难,却没有那么沉重,我感受更多的是生活中荒诞的喜剧性和无奈。   小说写一个叫广生的矿工,在一次临下矿的时候突然崴了脚,不得不去卫生所,这一偶尔小事让他侥幸的死里逃生,躲过了一次矿难。可他由于经济困难,也有家不能回,于是就在这当口外出打工了一年。在这一年里,家里发生了大变故,所有人包括他老婆都以为他也在矿难中和其他遇难矿工一样死了,那老婆已经领了二十万补偿费,而他突然回家时,他老婆还绒花以为遇见鬼了呢。当然,人万幸地活着,是值得高兴的事,当二人迫不及待地亲热了一回之后,老婆绒花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广生没有死,那二十万的补偿费就没有理由拿了。她让老公赶紧离开家,继续到外地打工。以前没有钱时,广生有家不能回,夫妻俩不能团聚,现在有了钱,为了钱他老婆还得装寡妇,他们商量好以后用电话联系,过两地分居的日子。但当广生天还没明离家时,让一个叫拴狗的人看见了,于是这个村里 “黑皮”“无赖”之人拴狗,知道了广生夫妻二人的秘密,就常利用这个秘密来要挟广生的女人绒花,要占绒花的便宜,有一次居然还得呈了,还致使绒花怀了孕。不堪其扰的绒花只得也离家到了丈夫打工的地方,以为没事了,却发现自己怀孕了,算算日子,肚里的孩子不可能是丈夫的,而是那个拴狗的。女人不敢告诉丈夫实情,想回村上把孩子偷偷做掉,却又怕再遇上那个拴狗,她思前想后,样犹豫不决中几个月过去产,肚里的孩子长大到连丈夫也发觉了,她只得如实以告。当他们要打掉肚里的孩子气时,因为时间太长了,做人流不安全,他们只得听医生的建议,先把孩子生下来,到时候不想要了再送人也好。于是,孩子生下来,是一个女孩,广生立刻要送人,绒花说孩子这么小送人就等于送死,说过上一个月等孩子大一点再送人。广生无奈,只好如此。谁知等孩子满月了,女人又舍不得孩子了。于是有了下面这两个人的对话:“广生,看在夫妻一场的情分上,这孩子就留下吧,女娃娃一门亲,长大就嫁出去了,她会感激你的。”   “你说的是屁话!这种感激我不要!这狗杂种你再不送,我就把她摔死”   “摔吧!你现在就摔!摔死了我就不揪心了。女人紧紧抱着孩子,泪流满面”。   接着,就是小说的结尾:女人突然提出来离婚,说:“广生,咱们离婚吧,儿子归你,那二十万,俺一分也不要。”“你决定了?”“我决定了。”至此,小说戛然而止。绒花为什么要离婚呢?她是要用这个法子来逼丈夫答应留下孩子吗?以她丈夫那倔强,有些愚顽的性子,能改变主意吗?这个开放发散式结尾,耐人寻味。   回看小说的题目,矿难,小说用这个题目是否合适?这也值得讨论。如小说绝大部分内容,并不是写那一次矿难事故,那次矿难事故只是一个故事的引子,只是故事的背景一样的东西。当然,小说用这题目也是可以的,小说写的就是生活本身,而生活本身你要给强加个题目,就会显得多余,如中国古代许多诗,本来就是无题的,就用诗的第一句作题。可以说,这篇小说的题目,就是如此借用中国古代这种以第一句诗用作全诗题目的方式。这篇小说后面的全部内容,就是因为矿难这个大事件引起的。大事件制造了无数小事件,想想,如果当初不发生那次矿难事故,就不会有那一系列的故事。所以有人说,小说是生活走出常轨的产物,这话有道理。从事故到故事,新闻关心的是事故,而作家关心的是新闻背后的故事。中国近年来,如矿难之类的事故屡见不鲜,我们的新闻多是报导伤亡数字,而这些数字背后会造成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或者造成家庭的重新组合,这些就只好留给作家们去关心了。而这篇小说,一个本分老实的人,偶尔一个脚伤意外捡来一条命,而一念之差的离家外出打工让他又意外地“骗得”了二十万补偿费,而这巨款又让他们丧失了平静的生活,甚至于要离婚。事情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好事坏事来回转换,就像生活本身一样,难以用既定理念去框定。   小说写得活泼好看,情节此起彼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合情合理,其间三个人物形象很生活化,很真实,作者不刻意或拔高或贬低他们,而是还原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情态。而描写最成功的却是那个女性绒花,她有情有义,善良有心计,她出主意让丈夫出外躲着保住那二十万,然后又与无赖拴狗周旋,当她在遇性侵时本可以砍向那个拴狗时,放弃了,这是她善良本性使然。而她对拴狗的孩子不舍,这不仅是本能的母性,更多的还是善良本性。而作为大男人,她的丈夫广生,在老实本分之外,就显得有些愚顽,死心眼,不能体谅妻子的艰难,对妻子的失身过于计较,对那个才一个月大,“已经会笑了,脸蛋红彤彤的,着实可爱”的孩子,他竟然说“这个杂种你再不送,我就把她摔死!”尽管这可能更多是气头上的话,但也暴露了他粗暴愚顽,缺乏爱心与同情心。经历死亡的他,怎么还这么地不懂得珍惜生命?!一个无辜地小生命来到这个世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有关矿难题材小说,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多年前读的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那份沉重,那份对苦难的深刻同情悲悯,让人难忘。而高鸿短篇小说《矿难》(原载《延河》2013年二期),同样是写矿难,却没有那么沉重,我感受更多的是生活中荒诞的喜剧性和无奈。   小说写一个叫广生的矿工,在一次临下矿的时候突然崴了脚,不得不去卫生所,这一偶尔小事让他侥幸的死里逃生,躲过了一次矿难。可他由于经济困难,也有家不能回,于是就在这当口外出打工了一年。在这一年里,家里发生了大变故,所有人包括他老婆都以为他也在矿难中和其他遇难矿工一样死了,那老婆已经领了二十万补偿费,而他突然回家时,他老婆还绒花以为遇见鬼了呢。当然,人万幸地活着,是值得高兴的事,当二人迫不及待地亲热了一回之后,老婆绒花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广生没有死,那二十万的补偿费就没有理由拿了。她让老公赶紧离开家,继续到外地打工。以前没有钱时,广生有家不能回,夫妻俩不能团聚,现在有了钱,为了钱他老婆还得装寡妇,他们商量好以后用电话联系,过两地分居的日子。但当广生天还没明离家时,让一个叫拴狗的人看见了,于是这个村里 “黑皮”“无赖”之人拴狗,知道了广生夫妻二人的秘密,就常利用这个秘密来要挟广生的女人绒花,要占绒花的便宜,有一次居然还得呈了,还致使绒花怀了孕。不堪其扰的绒花只得也离家到了丈夫打工的地方,以为没事了,却发现自己怀孕了,算算日子,肚里的孩子不可能是丈夫的,而是那个拴狗的。女人不敢告诉丈夫实情,想回村上把孩子偷偷做掉,却又怕再遇上那个拴狗,她思前想后,样犹豫不决中几个月过去产,肚里的孩子长大到连丈夫也发觉了,她只得如实以告。当他们要打掉肚里的孩子气时,因为时间太长了,做人流不安全,他们只得听医生的建议,先把孩子生下来,到时候不想要了再送人也好。于是,孩子生下来,是一个女孩,广生立刻要送人,绒花说孩子这么小送人就等于送死,说过上一个月等孩子大一点再送人。广生无奈,只好如此。谁知等孩子满月了,女人又舍不得孩子了。于是有了下面这两个人的对话:“广生,看在夫妻一场的情分上,这孩子就留下吧,女娃娃一门亲,长大就嫁出去了,她会感激你的。”   “你说的是屁话!这种感激我不要!这狗杂种你再不送,我就把她摔死”   “摔吧!你现在就摔!摔死了我就不揪心了。女人紧紧抱着孩子,泪流满面”。   接着,就是小说的结尾:女人突然提出来离婚,说:“广生,咱们离婚吧,儿子归你,那二十万,俺一分也不要。”“你决定了?”“我决定了。”至此,小说戛然而止。绒花为什么要离婚呢?她是要用这个法子来逼丈夫答应留下孩子吗?以她丈夫那倔强,有些愚顽的性子,能改变主意吗?这个开放发散式结尾,耐人寻味。   回看小说的题目,矿难,小说用这个题目是否合适?这也值得讨论。如小说绝大部分内容,并不是写那一次矿难事故,那次矿难事故只是一个故事的引子,只是故事的背景一样的东西。当然,小说用这题目也是可以的,小说写的就是生活本身,而生活本身你要给强加个题目,就会显得多余,如中国古代许多诗,本来就是无题的,就用诗的第一句作题。可以说,这篇小说的题目,就是如此借用中国古代这种以第一句诗用作全诗题目的方式。这篇小说后面的全部内容,就是因为矿难这个大事件引起的。大事件制造了无数小事件,想想,如果当初不发生那次矿难事故,就不会有那一系列的故事。所以有人说,小说是生活走出常轨的产物,这话有道理。从事故到故事,新闻关心的是事故,而作家关心的是新闻背后的故事。中国近年来,如矿难之类的事故屡见不鲜,我们的新闻多是报导伤亡数字,而这些数字背后会造成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或者造成家庭的重新组合,这些就只好留给作家们去关心了。而这篇小说,一个本分老实的人,偶尔一个脚伤意外捡来一条命,而一念之差的离家外出打工让他又意外地“骗得”了二十万补偿费,而这巨款又让他们丧失了平静的生活,甚至于要离婚。事情就是这样祸福相依,好事坏事来回转换,就像生活本身一样,难以用既定理念去框定。   小说写得活泼好看,情节此起彼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合情合理,其间三个人物形象很生活化,很真实,作者不刻意或拔高或贬低他们,而是还原他们在真实生活中的情态。而描写最成功的却是那个女性绒花,她有情有义,善良有心计,她出主意让丈夫出外躲着保住那二十万,然后又与无赖拴狗周旋,当她在遇性侵时本可以砍向那个拴狗时,放弃了,这是她善良本性使然。而她对拴狗的孩子不舍,这不仅是本能的母性,更多的还是善良本性。而作为大男人,她的丈夫广生,在老实本分之外,就显得有些愚顽,死心眼,不能体谅妻子的艰难,对妻子的失身过于计较,对那个才一个月大,“已经会笑了,脸蛋红彤彤的,着实可爱”的孩子,他竟然说“这个杂种你再不送,我就把她摔死!”尽管这可能更多是气头上的话,但也暴露了他粗暴愚顽,缺乏爱心与同情心。经历死亡的他,怎么还这么地不懂得珍惜生命?!一个无辜地小生命来到这个世上,是多么的不容易。


相关文章

  • [生死疲劳]的荒诞暴力与禅意内涵
  • 鄢玉菲 内容摘要: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的<生死疲劳>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描述了中国农村从解放后所经历的传奇发展和变化以及过程中的种种苦难和血腥.<生死疲劳>展现了中国50年来农村的发展史 ...查看


  • 一个人物,或一个世界
  • 在2004年,李陀与阎连科曾在<南方文坛>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对话<〈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这则对话分析了阎连科小说创作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比如超现实主义.荒诞.人物塑造等.可以说,李陀是较早发现阎连科& ...查看


  • 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无奈
  • 余华小说<第七天>终于在千呼万唤声中出版了.刚一出版,它便成为了文学界一大热点,评论界对此作反应各有不同.有评论家赞赏余华有"对现实的责任和担当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值得尊敬"( ...查看


  • 论_世界上所有的夜晚_的生命哲学意蕴
  • 当代文学 筅 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生命哲学意蕴 □陈丽(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江西 关键词: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生命哲学 摘要: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在深刻的现实主义意味之外具有深刻的生 ...查看


  • 含着眼泪讲笑话_论余华作品中黑色幽默的社会内涵
  • 中外文艺CHINESE&FOREIGNARTS 含着眼泪讲笑话 --论余华作品中黑色幽默的社会内涵 张莉 摘要:余华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先锋小说作家,他的小说用积极的语言实验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在作品 背后,无边的苦难与绝望的幽默并 ...查看


  • 加缪:他用十个词概括了自己的人生
  • 一则遥远的采访录像 身高:1.79cm(20岁时) 体重:65KG(同上) 爱好:足球(因肺结核退役):走路爱踢小石子 小说主题词:荒诞 作品: 早年作品:<快乐的死>(也译为<幸福的死亡>,写于23岁,死后出版). ...查看


  • 论余华小说主题的转变
  • 2010年・05月・下期 学 术 ・理 论 现代企业教育 论余华小说主题的转变 谭小芳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作家,1987年发表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后崛起于文坛成为 ...查看


  • 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 浅析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色幽默的简单描述,介绍了其代表作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而且它完美地体现了"黑色幽默"文学,"把握时代" ...查看


  • 读[活着]有感
  • "死的奥秘,只能向'生命'之中去寻求,才有可能找到答案".生瘐死本就一回事,然而生命是宝贵的,她对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于生 命的旅程,并从中感受,明了生之义,即人一开始就是具有生命的意识,死亡是可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