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基础习题(中职)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

A 、生物碱 B、叶绿素 C、强心苷 D、黄酮 E、皂苷 二、名词解释 1、有效成分 2、有效部分 3、无效成分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选择题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

A 、比重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分离系数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

A 、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 )

A 、极性大成分 B、极性小成分 C、升华性成分 D、挥发性成分 E、内脂类成分 4、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

A 、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5、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丙酮>甲醇 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 C、乙醇>甲醇>乙酸乙酯 D 、丙酮>乙醇>甲醇 E、苯>乙醚>甲醇 6、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

A 、氯仿 B、苯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

A 、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法 E、蒸馏法 8、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

A 、醛基 B、酮基 C、酯基 D、烯基 E、醇羟基

9、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C 6H 6、CHCl 3、Me 2CO 、EtOAC 、EtOH 、H 2O B、C 6H 6、CHCl 3、EtOAC 、Me 2CO 、EtOH 、H 2O C 、H 2O 、EtOAC 、EtOH 、Me 2CO 、CHCl 3、C 6H 6 D、CHCl 3、EtOAC 、C 6H 6、Me 2CO 、EtOH 、H 2O E 、H 2O 、EtOAC 、Me 2CO 、EtOH 、 C6H6、CHCl 3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是( )

A 、药材粉碎度 B、温度 C、时间 D、细胞内外浓度差 E、晶种 11、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

A 、两相溶剂互溶 B、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2、极性最小的溶剂是( )

A 、丙酮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 E、正丁醇

13、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 )

A、色谱法 B、结晶法 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盐析法 14、采用透析法分离成分时,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成分为( ) A 、多糖 B、蛋白质 C、树脂 D、无机盐 E、鞣质 15、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 A 、乙醇 B、甲醇 C、正丁醇 D、乙酸乙醋 E 、苯 16、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 ) A 、分馏法 B、透析法 C、盐析法 D、蒸馏法 E、过滤法 17、下列溶剂能与水互溶的是( )

A 、乙醚 B、氯仿 C、苯 D、石油醚 E、甲醇 18、萃取分离法通常选用的两相溶剂是( )

A 、水-亲脂性有机溶剂 B、两相能混溶的溶剂 C、水-亲水性有机溶剂 D、乙酸乙酯-石油醚 E、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19、哪种方法不适合使用有机溶剂( )

A 、浸渍 B、煎煮 C、渗漉 D、回流 E、连续回流 20、关于结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杂质少,易于结晶 B、快速结晶比缓慢结晶好 C、温度以低一些较好 D 、选用对欲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浓度小的溶剂 E 、不易结晶的成分,则可制备易于结晶的衍生物 21、从水提取液中萃取偏亲水性成分应选用( )

A 、丙酮 B、乙醇 C、正丁醇 D、苯 E、乙醚 22、非极性吸附剂是( )

A 、氧化铝 B、硅胶 C、硅酸镁 D、活性炭 E、硅藻土

23、液-液萃取时,两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Ka 和Kb ,( )

A 、Ka 、Kb 相差越小越好 B、Ka =Kb C、Ka ≈Kb D 、Ka 、Kb 值不影响分离效果 E、Ka 、Kb 相差越大越好 24、化合物的取代基,哪个极性最强( )

A 、—CH3 B、Ar —OH C、—OCH3 D、—COOH E、—CHO 25、下列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利是( )

A 、丙酮>甲醇>氯仿>石油醚 B、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 C、石油醚>氯仿>甲醇>丙酮 D 、甲醇>氯仿>丙酮>石油醚 E、氯仿>甲醇>丙酮>石油醚 26、何者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

A 、R —COOH B、R —OH C、R —NH2 D、R —N+(CH3)3 E、R —SO3H 27、比水重的溶剂是( )

A 、Et2O B、CHCI3 C、n —BuOH D、MeOH E、EtOH

28、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是( ) A 、溶剂萃取法 B、升华法 C、溶剂沉淀法 D、酸碱沉淀法 E、盐析法 29、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 )

A 、乙酸乙酯 B、乙醇 C、水 D、甲醇 E、丙酮

30、与聚酰胺形成氢键能力最弱的是( )

A、 B、 C、

D 、 E、

二、名词解释 1、盐析法 2、色谱法 3、透析法 4、结晶法 三、问答题

1、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2、溶剂提取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它们都适合哪些溶剂的提取?

3、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4、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5、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6、凝胶色谱原理是什么?

第三章 生物碱

一、选择题

1、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 )

A 、分子中含N 原子 B 、具有碱性 C、分子中多有苯环 D 、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 E、N 原子多在环内 2、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

A 、伯胺生物碱 B、叔胺生物碱 C、仲胺生物碱 D、季铵生物碱 E、酰胺生物碱 3、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 )

A 、简单萃取法 B、酸提取碱沉淀法 C、pH 梯度萃取法 D、有机溶剂回流法 E、分馏法 4、 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 )

A 、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盐水溶液 E、醇水溶液 5、溶解游离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为( )

A 、水 B、甲醇 C、正丁醇 D、氯仿 E、乙酸乙酯 6、可分离季铵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 )

A 、碘化汞钾 B、碘化铋钾 C、硅钨酸 D、雷氏铵盐 E、碘-碘化钾 7、若将中药中所含生物碱盐和游离生物碱都提取出来,应选用的溶剂是( ) A 、水 B、乙醇 C、氯仿 D、石油醚 E、乙醚

8、在生物碱酸水提取液中,加碱调PH 由低至高,每调一次用氯仿萃取一次,首先得到( ) A 、强碱性生物碱 B、弱碱性生物碱 C、季胺碱 D、酸碱两性生物碱 E、生物碱苷

9、将总生物碱溶于氯仿中,用pH 由高到低的酸性缓冲溶液顺次萃取,生物碱可按下列顺序依次萃取出来( )

A 、碱度由弱到强 B、碱度由强到弱 C、极性由小到大 D、极性由大到小 E、酸度由弱到强

10、雷氏铵盐可用于沉淀分离 ( )

A 、 伯胺碱 B、 仲胺碱 C、 叔胺碱 D、 季铵碱 E、 酰胺碱 11、下列方法中能用来分离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是( )

A 、NaHC03 B、Na2C03 C、醋酸 D、草酸 E、氯仿 12、下列类别的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A 、季铵碱 B、芳胺 C、酰胺 D、五元芳氮杂环 E、六元芳氮杂环 13、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

A 、秋水仙碱 B、麻黄碱 C、番木鳖碱(的士宁) D、新番木鳖碱 E、小檗碱 14、下列生物碱沉淀剂,与生物碱作用后,产生白色晶形成沉淀的是( )

A 、碘化铋钾 B、氯化铂(10%) C、苦味酸 D、硅钨酸(10%) E、碘化汞钾 15、下列生物碱沉淀剂,与生物碱必须在中性溶液中才起反应的是( )

A 、碘化铋钾 B、碘-碘化钾 C、硅钨酸(10%) D、苦味酸 E、磺化汞钾 16、下列杂环中,属于吡啶的是( )

N

N H

N CH 3

A B C D E

二、名词解释 1、生物碱 2、两性生物碱

第四章 糖和苷

一、选择题

1、属于L 型糖的是( )

CH 3

OH CH 3

OH OH

OH OH

COOH

OH

OH OH

A .

OH OH

B . C .

OH

CH 2OH

OH OH

OH CH 2OH

OH

OH OH

D . E .

OH

2、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

A 、硫酸 B、酒石酸 C、碳酸钙 D、氢氧化钠 E、碳酸钠 3、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选用( ) A 、热乙醇 B、氯仿 C、乙醚 D、冷水 E、酸水

4、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下列苷元相同的成分,以氯仿-甲醇(9∶1)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 ) A 、四糖苷 B、三糖苷 C、双糖苷 D、单糖苷 E

、苷元 5、根据苷键原子判断下列结构属于( )

H 2C

C H

H 2C

N C

O

SO 3K

C 6H 11O 5

A 、S-苷 B 、C-苷 C 、N-苷 D 、O-苷 E 、既是S-苷又是N-苷 6、欲获取次生苷的最佳水解方法是( )

A 、酸水解 B、碱水解 C、酶水解 D、加硫酸铵盐析 E、加热水解 7、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

A 、氧苷 B、氮苷 C、硫苷 D、碳苷 E、氰苷 8、苦杏仁苷属于下列何种苷类( )

NC

C H

A 、醇苷 B、硫苷 C、氮苷 D、碳苷 E、 氰苷 9、苷类指的是( )

A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2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B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6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C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D 、氨基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E 、脂肪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0、有关Molish 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Molish 试剂由β-萘酚-浓硫酸组成 B、单糖和苷都可以发生此反应 C 、多糖和苷反应的速度比单糖快 D、多糖不能发生Molish 反应 E 、此反应的机制是苷元发生脱水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 11、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可以选用( )

A 、冷水 B、酸水 C、乙醇 D、三氯甲烷 E、碱水 12、Molish 反应的试剂组成是( )

A 、苯酚-硫酸 B、α-萘酚-浓硫酸 C、萘-硫酸 D、β-萘酚-硫酸 E、酚-硫酸 二、名词解释 1、糖 2、苷 3、原生苷 4、次生苷 三、分析比较题

NH 2N

N

O

HO

OH

O

OH

SO 3K

CH 2OH

O S CH 2CH CH 2HO

HO HOH 2C

OH O

H

CH 2OH

CH 2OH

O OH

OH

A B C D 酸催化水解的难→易程度: > > > 。

四、命名题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

A 、6C-6C-6C B、3C-6C-3C C、6C-3C D、6C-3C-6C E、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 、具有色原酮 B、具有交叉共轭体系和助色团 C、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

A 、糖 B、羰基 C、酚羟基 D、氧原子 E、双键 4、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3-OH 黄酮 B、5-OH 黄酮 C、5,7-二OH 黄酮 D、7,4′-二OH 黄酮 E、3,4′-二OH 黄酮 5、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

A 、异黄酮 B、黄酮 C、二氢黄酮 D、查耳酮 E、花色素 6、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

(1)5,7-二OH 黄酮 (2)7,4′-二OH 黄酮 (3)6,4′-二OH 黄酮 A、(1)>(2)>(3) B、(2)>(3)>(1) C、(3)>(2)>(1) D 、(2)>(1)>(3) E、(1)>(3)>(2) 7、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

A 、6-OH 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 黄酮 E、7-4′-二OH 黄酮 8、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

A 、黄酮 B、黄酮醇 C、二氢黄酮 D、异黄酮 E、花色素 9、可用于区别3-OH 黄酮和5-OH 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

A 、盐酸-镁粉试剂 B、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盐-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0、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

A 、黄酮醇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查耳酮 E、花色素 11、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

A 、查耳酮 B、黄酮醇 C、二氢黄酮 D、二氢黄酮醇 E、异黄酮 12、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

A 、石灰乳 B、硼砂 C、氢氧化钠 D、盐酸 E、氨水 13、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

A 、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B、黄酮醇显紫红色 C、查耳酮显红色 D 、异黄酮多为红色 E、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 14、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 15、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

A 、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 黄酮 D、4′-OH 黄酮醇 E、7,4′-二OH 黄酮 16、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

A 、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二氢黄酮醇 D、 花色素 E、查耳酮 17、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氧化铝柱色谱 B、气相色谱 C、聚酰胺柱色谱 D、纤维素柱色谱 E、活性炭色谱 18、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碱提取酸沉淀法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 ) A 、强酸性 B、弱酸性 C、强碱性 D、弱碱性 E、中性 19、黄酮类化合物多显示( )色

A 、绿色 B、黄色 C、白色 D、灰色 E、红色 20、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为( )

A 、无色 B、淡黄色 C、红色 D、蓝色 E、紫色

21、下列化合物加入二氯氧化锆可生成黄色络合物,但在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显著褪色的是( ) A 、3-羟基黄酮 B、5-羟基黄酮 C、7-羟基黄酮 D 、4'-羟基黄酮 E、3'-羟基黄酮

22、与二氢黄酮反应后产生天蓝色荧光的是( )

A 、HCl-Mg 反应 B、NaBH4反应 C、MgAC2反应 D 、NaOH 反应 E、FeCl3反应

23、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碱性,可与浓硫酸成盐,是因为结构中存在( )

A 、γ-吡喃环上的1-氧原子 B、γ-吡喃环上的羰基 C、γ-吡喃环上3-羟基 D 、7位酚羟基 E、苯环

24、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极性最大的是( )

A 、二氢黄酮 B、查耳酮 C、异黄酮 D、花色素 E、黄酮醇 25、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7-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 B、7-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 C 、6-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 D、6-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 E 、5-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

26、在5%NaHC0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是( )

A 、3,5,7-三羟基黄酮 B、2,4'-二羟基查耳酮 C、3,4'-二羟基黄酮 D 、7,4'-二羟基黄酮 E、5-羟基异黄酮 27、属于查耳酮类结构的是( )

O

OH

O

OH

A 、

O

O

B 、

OH

O

C 、

O

O

O

D 、

E 、HO

28、与Mg-HCl 试剂反应呈假阳性反应的是( )

A 、黄酮 B 、花色素 C 、黄酮醇 D 、二氢黄酮 E 、二氢黄酮醇 二、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 三、鉴别题

1、

A B

2、

HO

O

OH

HO

HO

OH

O

OH

O

glc rha

OH O

O

OH O

A B C

四、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OH

HO OH

O

OH

HO O

OH

O

HO O

OH

OH

葡萄糖甙

OH O

OH

A B C

洗脱先后顺序: > > 。 理由: 五、问答题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第六章 蒽醌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芦荟苷按苷元结构应属于( )

O

OH

glu

H

CH 2OH

A 、二蒽酚 B 、蒽酮 C 、大黄素型

D 、茜草素型 E 、氧化蒽醌

2、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

A 、一个苯环的β-位 B 、苯环的β-位

C 、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D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E 、在醌环上 3、番泻苷A 属于( )

A 、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 、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C 、二蒽酮衍生物 D 、二蒽醌衍生物 E 、蒽酮衍生物 4、下列蒽醌有升华性的是( )

A 、大黄酚葡萄糖苷 B 、大黄酚 C 、番泻苷A D 、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E 、芦荟苷 5、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2,7-二羟基蒽醌 B 、1,8- 二羟基蒽醌 C 、1,2 - 二羟基蒽醌 D 、1,6-二羟基蒽醌 E 、1,4-二羟基蒽醌

6、羟基蒽醌与0、5%醋酸镁甲醇反应呈蓝~蓝紫色的是( ) A 、1,8-二羟基蒽醌 B 、1,4-二羟基 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6,8-三羟基蒽醌 E 、1,5-二羟基蒽醌

7、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

O

OH

H O O OH

O OH O OH

OH

A B C D E

8、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5%NaH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

H O

O

OH

O OH

O OH

COOH

OH

A B C O

OH

O

OH

D E

CH 3

9、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

A 、 羟基蒽酮类 B 、 蒽酮类 C 、 羟基蒽醌类 D 、 二蒽酮类 E 、 羟基蒽酚类 10、茜草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

A 、 两个苯环的β-位 B 、 两个苯环的-α位 C 、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D 、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E 、 在醌环上

11、提取黄酮、蒽醌、有机酸等酸性成分,可采用( )

A 、水/醇法 B、升华法 C、醇/水法 D、醇/醚(丙酮) 法 E、碱提酸沉法 12、蒽醌的结构按羟基位置可分为( )

A 、2类 B、4类 C、3类 D、5类 E、6类 13、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α-羟基蒽醌 B、1,5-二羟基蒽醌 C、2,6-二羟基蒽醌 D、β-羟基蒽醌 E、1,2-二羟基蒽醌 14、提取蒽醌苷类化合物应选择的溶剂是

A 、苯 B、乙醚 C、氯仿 D、乙醇 E、石油醚 15、pH 梯度萃取法通常用于分离( )

A 、糖类 B、萜类 C、甾体类 D、蒽醌类 E、香豆素 16、中药大黄采集后,需贮藏一定时间才能供药用,是因为( ) A 、使蒽醌还原为蒽酮 B、使蒽醌还原为蒽酚 C、蒽酮、蒽酚相互转化 D 、使蒽酮氧化为蒽醌 E、使蒽甙酶解生成游离蒽醌 17、从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苯加热回流 B、加碱加苯回流 C、加酸加正丁醇回流 D、加碱加热回流 E、加酸加苯回流 18、形成铝络合物,在紫外光下呈鲜黄色荧光的是( )。

A 、7-OH 黄酮 B、3-OH 黄酮 C、7-OH 香豆素 D、7,8-二-OH-香豆素 E、α-OH 蒽醌 17、遇碱产生红色的成分是( )。

A 、蒽酚 B、蒽酮 C、二蒽酮 D、羟基蒽醌 E、2,6-去氧糖 二、名词解释 1、醌类 2、大黄素型蒽醌 三、鉴别题

O

-g l u

OH

OH

1、

A B C

2、

A B 四、分析比较题

比较A 、B 化合物酸性强弱,并简述理由。

OH

O

OH

O

3

H

3C

A .

O

B .O

酸性 > 理由: 五、问答题

1、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写出基本母核。

第七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E 、酮基 2、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

A 、苯骈α-吡喃酮环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E 、苯骈γ-吡喃 酮 3、下列香豆素在紫外光下荧光最显著的是( )

A 、6-羟基香豆素 B、8-二羟基香豆素 C、7-羟基香豆素 D 、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 E、呋喃香豆素

4、下列化合物属于香豆素的是( )

A 、七叶内酯 B 、连翘苷 C 、厚朴酚 D 、五味子素 E 、牛蒡子苷 5、7-羟基香豆素在紫外灯下的荧光颜色为( )

A 、红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紫色 E 、褐色 6、香豆素与稀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 )

A 、脱水化合物 B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脱羧基产物 E 、醌式结构 7、补骨脂中所含香豆素属于( )

A 、简单香豆素 B 、呋喃香豆素 C 、吡喃香豆素 D 、异香豆素 E 、4-苯基香豆素 8、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 )

A 、在酸性条件下 B 、在碱性条件下 C 、先碱后酸 D 、先酸后碱 E 、在中性条件下 9、中药补骨脂中含有的补骨脂内酯具有( )

A 、抗菌作用 B 、光敏作用 C 、镇咳作用 D 、解痉 E 、利胆 10、在紫外光下能显出强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 )

A 、香豆素母核 B 、呋喃香豆素 C 、季铵生物碱 D 、叔胺生物碱 E 、7-OH 香豆素

11、香豆素类化合物内酯环水解开环的反应条件是( )

A 、碱性醇溶液 B 、碱性水溶液 C 、酸性水溶液 D 、酸性醇溶液 E 、醇水溶液 12、下列化合物具有升华性的是( )

A 、双糖 B 、多糖 C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 D 、香豆素苷 E 、蒽醌苷 13、香豆素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所呈现的颜色是( ) A 、黄色 B 、蓝色 C 、棕色 D 、绿色 E 、红色 14、凡具有内酯结构均可产生的反应是( )

A 、间二硝基苯反应 B 、碱性苦味酸反应 C 、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 D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E 、异羟肟酸铁反应 15、具有抗VK 作用的成分是( )

A 、简单香豆素 B 、呋喃香豆素 C 、吡喃香豆素 D 、双香豆素 E 、异香豆素 16、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后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试剂呈现橙红色的是( )

OCH 3

OCH 3

H 3CO

O

H 3CO

A 、

OH

B 、HO

glu

C 、H 3CO

O

O

D 、HO E 、

B 型题

1、 A 、甾体皂苷 B 、三萜皂苷 C 、生物碱 D 、羟基蒽醌类 E 、香豆素 可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 )

可与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橘红色沉淀的是( ) 能与碱液显红~紫红反应的化合物是( ) 二、名词解释 1、香豆素 三、鉴别题

H H O

O

O

HO

O O

1、 与 HO

A B

HO

O O

HO

O O

HO

O O

2、 HO

葡萄糖O

A B C

第八章 强心苷

一、选择题

1、在甲-Ⅰ型强心苷的水解中,不使苷元发生变化用( )水解

A 、0.02~0.05mol/L HCl B 、2%NaOH水溶液 C 、3%~5% HCl D 、NaHCO 3水溶液 E 、Ca (OH )2溶液 2、Ⅱ型强心苷水解时,常用酸的浓度为( )

A 、3~5% B 、6~10% C 、20% D 、30~50% E 、80%以上 3、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的主要区别点是( )

A 、A/B环稠和方式不同 B 、C/D环稠和方式不同 C 、糖链连接位置不同 D 、内酯环连接位置不同 E 、C 17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4、在含有强心苷的植物中大多存在水解( )的酶

A 、D-洋地黄糖 B 、D-洋地黄毒糖 C 、D-葡萄糖 D 、L-鼠李糖 E 、L-黄花夹竹桃糖

5、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 )

A 、醋酐-浓硫酸反应 B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C 、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 D 、三氯醋酸反应 E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6、使强心苷中糖上的乙酰基脱掉应采取( )水解

A 、0.05mol/L HCl B 、5%HCl C 、5% Ca(OH )2 D 、盐酸—丙酮 E 、5%H2SO 4 7、强心苷甾体母核的反应不包括( )

A 、三氯醋酸反应 B 、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 C 、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 D 、三氯化锑反应 E 、醋酐-浓硫酸反应 8、强心苷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呈色反应不包括( )

A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B 、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 C 、碱性苦味酸反应 D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E 、间二硝基苯反应 9、Ⅱ-型强心苷分子结合形式为( ) A 、苷元-O-(6-去氧糖)x-O-(葡萄糖)y B 、苷元-O-(D-葡萄糖)x-(6-去氧糖)y C 、苷元-O-(D-葡萄糖)x-O-(2,6-二去氧糖)y D 、苷元-O-(2,6-二去氧糖)x-O-(D-葡萄糖)y E 、苷元-O-(6-去氧糖)x-O-(6-去氧糖) y 10、下列化合物属于( )

A 、螺旋甾烷型皂苷元 B 、乙型强心苷 C 、异螺旋甾烷型皂苷元 D 、甲型强心苷 E 、乙型强心苷元 11、甲型强心苷甾体母核C-17位连接的基团是( )

A 、甲氧基 B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C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 、五元饱和内酯环 E 、六元饱和内酯环 12、甲型强心苷甾体母核连有糖的位置是( )

A 、16位 B 、14位 C 、12位 D 、3位 E 、4位 13、Ⅱ型强心苷苷键水解时,常用的水解试剂是( )

A 、0、02~0、05mol /L HCl B 、5%NaOH水溶液 C 、3%~5%HCl D 、5%NaHCO3水溶液 E 、饱和Ca (OH )2溶液 14、

强心苷元的基本母核为( )

A 、苯骈-α-吡喃酮 B 、环戊烷骈多氢菲 C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D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E 、2-苯基色原酮 15、强心苷元多在那个位置与糖结合成苷( )

A 、C10 B 、C14 C 、C3 D 、、C17 E 、 C19 16、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主要区别点是( )

A 、不饱和内酯环 B 、侧链连接位置 C 、A /B 环稠合方式 D 、内酯环的构型 E 、内酯环的位置

17、强心苷通过水解反应常得到脱水苷元的反应是( )

A 、温和的酸水解 B 、强烈的酸水解 C 、温和的碱水解 D 、强烈的碱水解 E 、酶水解

18、区分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应选用的呈色反应是( A 、醋酐-浓硫酸反应 B 、三氯醋酸反应 D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E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19、作用于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的反应是

A 、三氯乙酸反应 B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 D 、对硝基苯肼反应 E 、亚硝酰铁氰化钠(Legal)反应 20、I 型强心甙、甙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为( ) A 、甙元C3—O —(2,6-二氧糖)X —(α-OH 糖), B 、甙元C3—O —(6-去氧糖)X —(α-OH 糖) C 、甙元 C3—O —(α-OH 糖)X —(2,6-二去氧糖) D 、甙元C3—O —(α-OH 糖)X —(6—去氧糖) E 、甙元C3—O —(α-OH 糖)X

21、强心甙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反应需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A 、酸性水溶液 B 、酸性醇溶液 C 、无水条件 D 、碱性水溶液 E 、碱性醇溶液 22、甲型强心甙是指( )

A 、甾体母核C3位上连有2,6-二去氧糖 B 、甾体母核C17位连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 、甾体母核C16、C17位骈合一个五元含氧环 D 、甾体母核C17位连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E 、甾体母核C16、C17位骈合一个六元含氧环 23、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为( )

A 、1%HCl /Me2CO B 、0.02~0.05mol /LHCl D 、3%~5%HCl E 、5%NaOH 二、名词解释 1、强心苷

C 、三氯化锑反应 C 、莫立许反应 ) C 、β-葡萄糖水解酶

第九章 皂苷

一、选择题

1、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 )

A 、分子较大,多为无定形粉末 B 、有显著而强烈的甜味 C 、对粘膜有刺激 D 、振摇后能产生泡沫 E 、大多数有溶血作用 2、溶剂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总皂苷中各皂苷( )

A 、酸性强弱不同 B 、在乙醇中溶解度不同 C 、极性不同 D 、难溶于石油醚的性质 E 、分子量大小的差异 3、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类最好用( )

A 、氯仿 B 、丙酮 C 、正丁醇 D 、乙醚 E 、乙醇

4、含甾体皂苷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酸管(加盐酸)碱管(加氢氧化钠)后振摇,结果是( ) A 、两管泡沫高度相同 B 、酸管泡沫高于碱管几倍 C 、碱管泡沫高于酸管几倍 D 、两管均无泡沫 E 、酸管有泡沫,碱管无碱管 5、下列皂苷中具有甜味的是( )

A 、人参皂苷 B 、甘草皂苷 C 、薯蓣皂苷 D 、柴胡皂苷 E 、远志皂苷 6、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 )

A 、片剂 B 、注射剂 C 、冲剂 D 、糖浆剂 E 、合剂

7、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 ) A 、蛋白质 B 、黄酮苷 C 、皂苷 D 、生物碱 E 、蒽醌苷 8、皂苷具溶血作用的原因为( )

A 、具表面活性 B 、与细胞壁上胆甾醇生成沉淀 C 、具甾体母核 D 、多为寡糖苷,亲水性强 E 、有酸性基团存在 9、三萜皂苷结构所具有的共性是( )

A 、5个环组成 B 、一般不含有羧基 C 、均在C3位成苷键 D 、有8个甲基 E 、苷元由30个碳原子组成 10、

皂苷有溶血作用的原因( )

A 、与细胞壁上的胆甾醇生成沉淀 B 、具有羧基 C 、具有甾体结构 D 、具有三萜结构 E 、具有羟基 11、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 )

A 、蒽醌苷 B 、黄酮苷 C 、强心苷 D 、皂苷 E 、香豆素苷 12、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强烈振摇后,会产生持久性的泡沫的是( ) A 、醌类化合物 B 、黄酮类化合物 C 、香豆素类化合物 D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E 、生物碱类化合物

13、甾体皂苷以少量醋酐溶解,然后加入醋酐浓硫酸,反应液最后呈现( ) A 、污绿色,后逐渐褪色 B 、黑色,后逐渐褪色

C 、红色,后逐渐褪色 D 、橙色,后逐渐褪色 E 、黄色,后逐渐褪色 14、皂甙的泡沫( )

A 、加热消失 B 、放置一分钟消失 C 、加乙醇消失 D 、加碱或酸消失 E 、加热不消失

15、可作为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原料的是( )

A 、甾体皂甙元 B 、三萜皂甙元 C 、黄酮甙元 D 、强心甙元 E 、蒽醌甙元

16、属甾体皂甙异螺旋甾烷的是( )

A 、母核C25位-CH3为β-型 B 、母核C25位-CH3为α型 C 、母核C10位-CH3为β-型 D 、母核C10位-CH3为α型 E 、母核C13位-CH3为β-型

17、皂甙在下列何种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

A 、正丁醇 B 、乙醚 C 、苯 D 、氯仿 E 、正已烷 四、问答题

1、甾体皂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几种类型?

第十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选择题

1、单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 )

A 、10个 B 、15个 C 、5个 D 、20个 E 、25个 2、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 A 、游离的萜类化合物 B 、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

C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 、皂苷类化合物 E 、单糖类化合物 3、通常以树脂、苦味素、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 ) A 、单萜 B 、二萜 C 、倍半萜 D 、二倍半萜 E 、三萜 4、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符合下列哪项通式( )

A 、(C8H5)n B 、(C5H8)n C 、(5C8H)n D 、(C5H5)n E 、(C8H8)n 5、二萜类化合物具有( )

A 、两个异戊二烯单元 B 、三个异戊二烯单元 C 、有四个异戊二烯单元 D 、五个异戊二烯单元 E 、六个异戊二烯单元 6、 3 属于( )

A 、开链单萜 B 、单环单萜

C 、双环单萜 D 、双环倍半萜 E 、异戊二烯 H C CH 7、挥发油质控首选项目为( )

A 、颜色 B 、比重 C 、沸点 D 、折光率 E 、比旋度 8、区别油脂和挥发油,一般可采用( )

A 、升华试验 B 、挥发性试验 C 、泡沫试验 D 、溶血试验 E 、沉淀反应 9、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一般使用的溶剂为( )

A 、乙醇 B 、石油醚 C 、醋酸乙酯 D 、酸性水溶液 E 、碱性水溶液 10、水蒸汽蒸馏法能用于下列除哪项化合物以外的的提取( )

A 、挥发油 B 、挥发性生物碱 C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 D 、小分子游离苯醌类 E 、生物碱盐 11、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有( )

A 、特殊气味 B 、 挥发性 C 、 几乎不溶于水 D 、 稳定性 E 、 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12、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是( )

A 、莪术醇 B 、莪术二酮 C 、马桑毒素 D 、青蒿素 E 、紫杉醇

3

3

13、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

A 、羰基 B 、过氧基 C 、醚键 D 、内酯环 E 、异戊二烯 14、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 )

A 、脂肪族化合物 B 、二萜类 C 、二倍半萜类 D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E 、硫氧化物 15、二萜分子异戊二烯数目是(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3个 E 、5个 16、组成三萜基本骨架的碳原子个数是( )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7、二萜相当于( )

A 、两个异戊二烯聚合 B 、三个异戊二烯聚合 C 、四个异戊二烯聚合 D 、五个异戊二烯聚合 E 、六个异戊二烯聚合 18、挥发油易溶于( )

A 、水 B 、丙酮 C 、乙醚 D 、正丁醇 E 、甲醇 19、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升华法 B 、超声提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浸渍法 E 、冷压法 20、挥发油采用何法处理后可得到“脑”( )

A 、蒸馏法 B 、冷藏法 C 、加热法 D 、盐析法 E 、升华法 21、四环三萜含若干个异戌二烯单位( )

A 、6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E 、8个 24、提取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 )

A 、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冷压法 B 、蒸馏法、压榨法、离子交换法 C 、蒸馏法、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 D 、溶剂提取法、压榨法、离子交换法 E 、分馏法、层析法、化学法 二、名词解释 1、萜类化合物 2、挥发油 3、脑 4、脱脑油 5、重油 6、轻油

第一章 绪 论

一、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

A 、生物碱 B、叶绿素 C、强心苷 D、黄酮 E、皂苷 二、名词解释 1、有效成分 2、有效部分 3、无效成分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选择题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

A 、比重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分离系数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

A 、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 )

A 、极性大成分 B、极性小成分 C、升华性成分 D、挥发性成分 E、内脂类成分 4、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

A 、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 5、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丙酮>甲醇 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 C、乙醇>甲醇>乙酸乙酯 D 、丙酮>乙醇>甲醇 E、苯>乙醚>甲醇 6、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

A 、氯仿 B、苯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

A 、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法 E、蒸馏法 8、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

A 、醛基 B、酮基 C、酯基 D、烯基 E、醇羟基

9、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C 6H 6、CHCl 3、Me 2CO 、EtOAC 、EtOH 、H 2O B、C 6H 6、CHCl 3、EtOAC 、Me 2CO 、EtOH 、H 2O C 、H 2O 、EtOAC 、EtOH 、Me 2CO 、CHCl 3、C 6H 6 D、CHCl 3、EtOAC 、C 6H 6、Me 2CO 、EtOH 、H 2O E 、H 2O 、EtOAC 、Me 2CO 、EtOH 、 C6H6、CHCl 3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是( )

A 、药材粉碎度 B、温度 C、时间 D、细胞内外浓度差 E、晶种 11、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

A 、两相溶剂互溶 B、两相溶剂互不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2、极性最小的溶剂是( )

A 、丙酮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 E、正丁醇

13、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 )

A、色谱法 B、结晶法 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盐析法 14、采用透析法分离成分时,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成分为( ) A 、多糖 B、蛋白质 C、树脂 D、无机盐 E、鞣质 15、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 A 、乙醇 B、甲醇 C、正丁醇 D、乙酸乙醋 E 、苯 16、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 ) A 、分馏法 B、透析法 C、盐析法 D、蒸馏法 E、过滤法 17、下列溶剂能与水互溶的是( )

A 、乙醚 B、氯仿 C、苯 D、石油醚 E、甲醇 18、萃取分离法通常选用的两相溶剂是( )

A 、水-亲脂性有机溶剂 B、两相能混溶的溶剂 C、水-亲水性有机溶剂 D、乙酸乙酯-石油醚 E、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19、哪种方法不适合使用有机溶剂( )

A 、浸渍 B、煎煮 C、渗漉 D、回流 E、连续回流 20、关于结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杂质少,易于结晶 B、快速结晶比缓慢结晶好 C、温度以低一些较好 D 、选用对欲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浓度小的溶剂 E 、不易结晶的成分,则可制备易于结晶的衍生物 21、从水提取液中萃取偏亲水性成分应选用( )

A 、丙酮 B、乙醇 C、正丁醇 D、苯 E、乙醚 22、非极性吸附剂是( )

A 、氧化铝 B、硅胶 C、硅酸镁 D、活性炭 E、硅藻土

23、液-液萃取时,两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Ka 和Kb ,( )

A 、Ka 、Kb 相差越小越好 B、Ka =Kb C、Ka ≈Kb D 、Ka 、Kb 值不影响分离效果 E、Ka 、Kb 相差越大越好 24、化合物的取代基,哪个极性最强( )

A 、—CH3 B、Ar —OH C、—OCH3 D、—COOH E、—CHO 25、下列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利是( )

A 、丙酮>甲醇>氯仿>石油醚 B、甲醇>丙酮>氯仿>石油醚 C、石油醚>氯仿>甲醇>丙酮 D 、甲醇>氯仿>丙酮>石油醚 E、氯仿>甲醇>丙酮>石油醚 26、何者为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

A 、R —COOH B、R —OH C、R —NH2 D、R —N+(CH3)3 E、R —SO3H 27、比水重的溶剂是( )

A 、Et2O B、CHCI3 C、n —BuOH D、MeOH E、EtOH

28、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是( ) A 、溶剂萃取法 B、升华法 C、溶剂沉淀法 D、酸碱沉淀法 E、盐析法 29、下列溶剂极性最弱的是( )

A 、乙酸乙酯 B、乙醇 C、水 D、甲醇 E、丙酮

30、与聚酰胺形成氢键能力最弱的是( )

A、 B、 C、

D 、 E、

二、名词解释 1、盐析法 2、色谱法 3、透析法 4、结晶法 三、问答题

1、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2、溶剂提取法的操作技术有哪些?它们都适合哪些溶剂的提取?

3、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4、萃取操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5、萃取操作中若已发生乳化,应如何处理? 6、凝胶色谱原理是什么?

第三章 生物碱

一、选择题

1、生物碱不具有的特点是( )

A 、分子中含N 原子 B 、具有碱性 C、分子中多有苯环 D 、显著而特殊的生物活性 E、N 原子多在环内 2、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

A 、伯胺生物碱 B、叔胺生物碱 C、仲胺生物碱 D、季铵生物碱 E、酰胺生物碱 3、碱性不同生物碱混合物的分离可选用( )

A 、简单萃取法 B、酸提取碱沉淀法 C、pH 梯度萃取法 D、有机溶剂回流法 E、分馏法 4、 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 )

A 、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盐水溶液 E、醇水溶液 5、溶解游离亲脂性生物碱的最好溶剂为( )

A 、水 B、甲醇 C、正丁醇 D、氯仿 E、乙酸乙酯 6、可分离季铵碱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是( )

A 、碘化汞钾 B、碘化铋钾 C、硅钨酸 D、雷氏铵盐 E、碘-碘化钾 7、若将中药中所含生物碱盐和游离生物碱都提取出来,应选用的溶剂是( ) A 、水 B、乙醇 C、氯仿 D、石油醚 E、乙醚

8、在生物碱酸水提取液中,加碱调PH 由低至高,每调一次用氯仿萃取一次,首先得到( ) A 、强碱性生物碱 B、弱碱性生物碱 C、季胺碱 D、酸碱两性生物碱 E、生物碱苷

9、将总生物碱溶于氯仿中,用pH 由高到低的酸性缓冲溶液顺次萃取,生物碱可按下列顺序依次萃取出来( )

A 、碱度由弱到强 B、碱度由强到弱 C、极性由小到大 D、极性由大到小 E、酸度由弱到强

10、雷氏铵盐可用于沉淀分离 ( )

A 、 伯胺碱 B、 仲胺碱 C、 叔胺碱 D、 季铵碱 E、 酰胺碱 11、下列方法中能用来分离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是( )

A 、NaHC03 B、Na2C03 C、醋酸 D、草酸 E、氯仿 12、下列类别的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

A 、季铵碱 B、芳胺 C、酰胺 D、五元芳氮杂环 E、六元芳氮杂环 13、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 )

A 、秋水仙碱 B、麻黄碱 C、番木鳖碱(的士宁) D、新番木鳖碱 E、小檗碱 14、下列生物碱沉淀剂,与生物碱作用后,产生白色晶形成沉淀的是( )

A 、碘化铋钾 B、氯化铂(10%) C、苦味酸 D、硅钨酸(10%) E、碘化汞钾 15、下列生物碱沉淀剂,与生物碱必须在中性溶液中才起反应的是( )

A 、碘化铋钾 B、碘-碘化钾 C、硅钨酸(10%) D、苦味酸 E、磺化汞钾 16、下列杂环中,属于吡啶的是( )

N

N H

N CH 3

A B C D E

二、名词解释 1、生物碱 2、两性生物碱

第四章 糖和苷

一、选择题

1、属于L 型糖的是( )

CH 3

OH CH 3

OH OH

OH OH

COOH

OH

OH OH

A .

OH OH

B . C .

OH

CH 2OH

OH OH

OH CH 2OH

OH

OH OH

D . E .

OH

2、提取苷类成分时,为抑制或破坏酶常加入一定量的( )

A 、硫酸 B、酒石酸 C、碳酸钙 D、氢氧化钠 E、碳酸钠 3、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除了采用沸水提取外,还可选用( ) A 、热乙醇 B、氯仿 C、乙醚 D、冷水 E、酸水

4、以硅胶分配柱色谱分离下列苷元相同的成分,以氯仿-甲醇(9∶1)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 ) A 、四糖苷 B、三糖苷 C、双糖苷 D、单糖苷 E

、苷元 5、根据苷键原子判断下列结构属于( )

H 2C

C H

H 2C

N C

O

SO 3K

C 6H 11O 5

A 、S-苷 B 、C-苷 C 、N-苷 D 、O-苷 E 、既是S-苷又是N-苷 6、欲获取次生苷的最佳水解方法是( )

A 、酸水解 B、碱水解 C、酶水解 D、加硫酸铵盐析 E、加热水解 7、最难被酸水解的是( )

A 、氧苷 B、氮苷 C、硫苷 D、碳苷 E、氰苷 8、苦杏仁苷属于下列何种苷类( )

NC

C H

A 、醇苷 B、硫苷 C、氮苷 D、碳苷 E、 氰苷 9、苷类指的是( )

A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2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B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6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C 、糖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D 、氨基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E 、脂肪酸与苷元通过糖的1位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0、有关Molish 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Molish 试剂由β-萘酚-浓硫酸组成 B、单糖和苷都可以发生此反应 C 、多糖和苷反应的速度比单糖快 D、多糖不能发生Molish 反应 E 、此反应的机制是苷元发生脱水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 11、提取药材中的原生苷,可以选用( )

A 、冷水 B、酸水 C、乙醇 D、三氯甲烷 E、碱水 12、Molish 反应的试剂组成是( )

A 、苯酚-硫酸 B、α-萘酚-浓硫酸 C、萘-硫酸 D、β-萘酚-硫酸 E、酚-硫酸 二、名词解释 1、糖 2、苷 3、原生苷 4、次生苷 三、分析比较题

NH 2N

N

O

HO

OH

O

OH

SO 3K

CH 2OH

O S CH 2CH CH 2HO

HO HOH 2C

OH O

H

CH 2OH

CH 2OH

O OH

OH

A B C D 酸催化水解的难→易程度: > > > 。

四、命名题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

A 、6C-6C-6C B、3C-6C-3C C、6C-3C D、6C-3C-6C E、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 、具有色原酮 B、具有交叉共轭体系和助色团 C、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

A 、糖 B、羰基 C、酚羟基 D、氧原子 E、双键 4、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3-OH 黄酮 B、5-OH 黄酮 C、5,7-二OH 黄酮 D、7,4′-二OH 黄酮 E、3,4′-二OH 黄酮 5、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

A 、异黄酮 B、黄酮 C、二氢黄酮 D、查耳酮 E、花色素 6、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

(1)5,7-二OH 黄酮 (2)7,4′-二OH 黄酮 (3)6,4′-二OH 黄酮 A、(1)>(2)>(3) B、(2)>(3)>(1) C、(3)>(2)>(1) D 、(2)>(1)>(3) E、(1)>(3)>(2) 7、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

A 、6-OH 黄酮 B、 5-OH黄酮 C、 7-OH黄酮 D、 4′-OH 黄酮 E、7-4′-二OH 黄酮 8、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

A 、黄酮 B、黄酮醇 C、二氢黄酮 D、异黄酮 E、花色素 9、可用于区别3-OH 黄酮和5-OH 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

A 、盐酸-镁粉试剂 B、NaBH4试剂 C、α-萘酚-浓硫酸试剂 D 、锆盐-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 10、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

A 、黄酮醇 B、二氢黄酮 C、异黄酮 D、查耳酮 E、花色素 11、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

A 、查耳酮 B、黄酮醇 C、二氢黄酮 D、二氢黄酮醇 E、异黄酮 12、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

A 、石灰乳 B、硼砂 C、氢氧化钠 D、盐酸 E、氨水 13、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

A 、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 B、黄酮醇显紫红色 C、查耳酮显红色 D 、异黄酮多为红色 E、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 14、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

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 15、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

A 、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 黄酮 D、4′-OH 黄酮醇 E、7,4′-二OH 黄酮 16、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

A 、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二氢黄酮醇 D、 花色素 E、查耳酮 17、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氧化铝柱色谱 B、气相色谱 C、聚酰胺柱色谱 D、纤维素柱色谱 E、活性炭色谱 18、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碱提取酸沉淀法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的( ) A 、强酸性 B、弱酸性 C、强碱性 D、弱碱性 E、中性 19、黄酮类化合物多显示( )色

A 、绿色 B、黄色 C、白色 D、灰色 E、红色 20、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为( )

A 、无色 B、淡黄色 C、红色 D、蓝色 E、紫色

21、下列化合物加入二氯氧化锆可生成黄色络合物,但在反应液中加入枸橼酸后显著褪色的是( ) A 、3-羟基黄酮 B、5-羟基黄酮 C、7-羟基黄酮 D 、4'-羟基黄酮 E、3'-羟基黄酮

22、与二氢黄酮反应后产生天蓝色荧光的是( )

A 、HCl-Mg 反应 B、NaBH4反应 C、MgAC2反应 D 、NaOH 反应 E、FeCl3反应

23、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碱性,可与浓硫酸成盐,是因为结构中存在( )

A 、γ-吡喃环上的1-氧原子 B、γ-吡喃环上的羰基 C、γ-吡喃环上3-羟基 D 、7位酚羟基 E、苯环

24、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极性最大的是( )

A 、二氢黄酮 B、查耳酮 C、异黄酮 D、花色素 E、黄酮醇 25、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7-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 B、7-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 C 、6-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 D、6-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 E 、5-羟基黄酮>6-羟基黄酮>7-羟基黄酮

26、在5%NaHC0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是( )

A 、3,5,7-三羟基黄酮 B、2,4'-二羟基查耳酮 C、3,4'-二羟基黄酮 D 、7,4'-二羟基黄酮 E、5-羟基异黄酮 27、属于查耳酮类结构的是( )

O

OH

O

OH

A 、

O

O

B 、

OH

O

C 、

O

O

O

D 、

E 、HO

28、与Mg-HCl 试剂反应呈假阳性反应的是( )

A 、黄酮 B 、花色素 C 、黄酮醇 D 、二氢黄酮 E 、二氢黄酮醇 二、名词解释 1、黄酮类化合物 三、鉴别题

1、

A B

2、

HO

O

OH

HO

HO

OH

O

OH

O

glc rha

OH O

O

OH O

A B C

四、分析比较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化合物,以浓度递增的乙醇液洗脱时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OH

HO OH

O

OH

HO O

OH

O

HO O

OH

OH

葡萄糖甙

OH O

OH

A B C

洗脱先后顺序: > > 。 理由: 五、问答题

1、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2、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

第六章 蒽醌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芦荟苷按苷元结构应属于( )

O

OH

glu

H

CH 2OH

A 、二蒽酚 B 、蒽酮 C 、大黄素型

D 、茜草素型 E 、氧化蒽醌

2、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

A 、一个苯环的β-位 B 、苯环的β-位

C 、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D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E 、在醌环上 3、番泻苷A 属于( )

A 、大黄素型蒽醌衍生物 B 、茜草素型蒽醌衍生物 C 、二蒽酮衍生物 D 、二蒽醌衍生物 E 、蒽酮衍生物 4、下列蒽醌有升华性的是( )

A 、大黄酚葡萄糖苷 B 、大黄酚 C 、番泻苷A D 、大黄素龙胆双糖苷 E 、芦荟苷 5、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2,7-二羟基蒽醌 B 、1,8- 二羟基蒽醌 C 、1,2 - 二羟基蒽醌 D 、1,6-二羟基蒽醌 E 、1,4-二羟基蒽醌

6、羟基蒽醌与0、5%醋酸镁甲醇反应呈蓝~蓝紫色的是( ) A 、1,8-二羟基蒽醌 B 、1,4-二羟基 蒽醌 C 、1,2-二羟基蒽醌 D 、1,6,8-三羟基蒽醌 E 、1,5-二羟基蒽醌

7、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冷的5% Na2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

O

OH

H O O OH

O OH O OH

OH

A B C D E

8、从下列总蒽醌的乙醚溶液中,用5%NaHCO 3水溶液萃取,碱水层的成分是( )

H O

O

OH

O OH

O OH

COOH

OH

A B C O

OH

O

OH

D E

CH 3

9、能与碱液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的是( )

A 、 羟基蒽酮类 B 、 蒽酮类 C 、 羟基蒽醌类 D 、 二蒽酮类 E 、 羟基蒽酚类 10、茜草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 )

A 、 两个苯环的β-位 B 、 两个苯环的-α位 C 、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 D 、 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 E 、 在醌环上

11、提取黄酮、蒽醌、有机酸等酸性成分,可采用( )

A 、水/醇法 B、升华法 C、醇/水法 D、醇/醚(丙酮) 法 E、碱提酸沉法 12、蒽醌的结构按羟基位置可分为( )

A 、2类 B、4类 C、3类 D、5类 E、6类 13、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α-羟基蒽醌 B、1,5-二羟基蒽醌 C、2,6-二羟基蒽醌 D、β-羟基蒽醌 E、1,2-二羟基蒽醌 14、提取蒽醌苷类化合物应选择的溶剂是

A 、苯 B、乙醚 C、氯仿 D、乙醇 E、石油醚 15、pH 梯度萃取法通常用于分离( )

A 、糖类 B、萜类 C、甾体类 D、蒽醌类 E、香豆素 16、中药大黄采集后,需贮藏一定时间才能供药用,是因为( ) A 、使蒽醌还原为蒽酮 B、使蒽醌还原为蒽酚 C、蒽酮、蒽酚相互转化 D 、使蒽酮氧化为蒽醌 E、使蒽甙酶解生成游离蒽醌 17、从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苯加热回流 B、加碱加苯回流 C、加酸加正丁醇回流 D、加碱加热回流 E、加酸加苯回流 18、形成铝络合物,在紫外光下呈鲜黄色荧光的是( )。

A 、7-OH 黄酮 B、3-OH 黄酮 C、7-OH 香豆素 D、7,8-二-OH-香豆素 E、α-OH 蒽醌 17、遇碱产生红色的成分是( )。

A 、蒽酚 B、蒽酮 C、二蒽酮 D、羟基蒽醌 E、2,6-去氧糖 二、名词解释 1、醌类 2、大黄素型蒽醌 三、鉴别题

O

-g l u

OH

OH

1、

A B C

2、

A B 四、分析比较题

比较A 、B 化合物酸性强弱,并简述理由。

OH

O

OH

O

3

H

3C

A .

O

B .O

酸性 > 理由: 五、问答题

1、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写出基本母核。

第七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游离香豆素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 )

A 、甲氧基 B 、亚甲二氧基 C 、内酯环 D 、酚羟基对位的活泼氢 E 、酮基 2、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

A 、苯骈α-吡喃酮环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E 、苯骈γ-吡喃 酮 3、下列香豆素在紫外光下荧光最显著的是( )

A 、6-羟基香豆素 B、8-二羟基香豆素 C、7-羟基香豆素 D 、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 E、呋喃香豆素

4、下列化合物属于香豆素的是( )

A 、七叶内酯 B 、连翘苷 C 、厚朴酚 D 、五味子素 E 、牛蒡子苷 5、7-羟基香豆素在紫外灯下的荧光颜色为( )

A 、红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紫色 E 、褐色 6、香豆素与稀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 )

A 、脱水化合物 B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脱羧基产物 E 、醌式结构 7、补骨脂中所含香豆素属于( )

A 、简单香豆素 B 、呋喃香豆素 C 、吡喃香豆素 D 、异香豆素 E 、4-苯基香豆素 8、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 )

A 、在酸性条件下 B 、在碱性条件下 C 、先碱后酸 D 、先酸后碱 E 、在中性条件下 9、中药补骨脂中含有的补骨脂内酯具有( )

A 、抗菌作用 B 、光敏作用 C 、镇咳作用 D 、解痉 E 、利胆 10、在紫外光下能显出强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 )

A 、香豆素母核 B 、呋喃香豆素 C 、季铵生物碱 D 、叔胺生物碱 E 、7-OH 香豆素

11、香豆素类化合物内酯环水解开环的反应条件是( )

A 、碱性醇溶液 B 、碱性水溶液 C 、酸性水溶液 D 、酸性醇溶液 E 、醇水溶液 12、下列化合物具有升华性的是( )

A 、双糖 B 、多糖 C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 D 、香豆素苷 E 、蒽醌苷 13、香豆素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所呈现的颜色是( ) A 、黄色 B 、蓝色 C 、棕色 D 、绿色 E 、红色 14、凡具有内酯结构均可产生的反应是( )

A 、间二硝基苯反应 B 、碱性苦味酸反应 C 、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 D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E 、异羟肟酸铁反应 15、具有抗VK 作用的成分是( )

A 、简单香豆素 B 、呋喃香豆素 C 、吡喃香豆素 D 、双香豆素 E 、异香豆素 16、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后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试剂呈现橙红色的是( )

OCH 3

OCH 3

H 3CO

O

H 3CO

A 、

OH

B 、HO

glu

C 、H 3CO

O

O

D 、HO E 、

B 型题

1、 A 、甾体皂苷 B 、三萜皂苷 C 、生物碱 D 、羟基蒽醌类 E 、香豆素 可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 )

可与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橘红色沉淀的是( ) 能与碱液显红~紫红反应的化合物是( ) 二、名词解释 1、香豆素 三、鉴别题

H H O

O

O

HO

O O

1、 与 HO

A B

HO

O O

HO

O O

HO

O O

2、 HO

葡萄糖O

A B C

第八章 强心苷

一、选择题

1、在甲-Ⅰ型强心苷的水解中,不使苷元发生变化用( )水解

A 、0.02~0.05mol/L HCl B 、2%NaOH水溶液 C 、3%~5% HCl D 、NaHCO 3水溶液 E 、Ca (OH )2溶液 2、Ⅱ型强心苷水解时,常用酸的浓度为( )

A 、3~5% B 、6~10% C 、20% D 、30~50% E 、80%以上 3、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的主要区别点是( )

A 、A/B环稠和方式不同 B 、C/D环稠和方式不同 C 、糖链连接位置不同 D 、内酯环连接位置不同 E 、C 17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4、在含有强心苷的植物中大多存在水解( )的酶

A 、D-洋地黄糖 B 、D-洋地黄毒糖 C 、D-葡萄糖 D 、L-鼠李糖 E 、L-黄花夹竹桃糖

5、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 )

A 、醋酐-浓硫酸反应 B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C 、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 D 、三氯醋酸反应 E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6、使强心苷中糖上的乙酰基脱掉应采取( )水解

A 、0.05mol/L HCl B 、5%HCl C 、5% Ca(OH )2 D 、盐酸—丙酮 E 、5%H2SO 4 7、强心苷甾体母核的反应不包括( )

A 、三氯醋酸反应 B 、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 C 、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 D 、三氯化锑反应 E 、醋酐-浓硫酸反应 8、强心苷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呈色反应不包括( )

A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B 、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 C 、碱性苦味酸反应 D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E 、间二硝基苯反应 9、Ⅱ-型强心苷分子结合形式为( ) A 、苷元-O-(6-去氧糖)x-O-(葡萄糖)y B 、苷元-O-(D-葡萄糖)x-(6-去氧糖)y C 、苷元-O-(D-葡萄糖)x-O-(2,6-二去氧糖)y D 、苷元-O-(2,6-二去氧糖)x-O-(D-葡萄糖)y E 、苷元-O-(6-去氧糖)x-O-(6-去氧糖) y 10、下列化合物属于( )

A 、螺旋甾烷型皂苷元 B 、乙型强心苷 C 、异螺旋甾烷型皂苷元 D 、甲型强心苷 E 、乙型强心苷元 11、甲型强心苷甾体母核C-17位连接的基团是( )

A 、甲氧基 B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C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D 、五元饱和内酯环 E 、六元饱和内酯环 12、甲型强心苷甾体母核连有糖的位置是( )

A 、16位 B 、14位 C 、12位 D 、3位 E 、4位 13、Ⅱ型强心苷苷键水解时,常用的水解试剂是( )

A 、0、02~0、05mol /L HCl B 、5%NaOH水溶液 C 、3%~5%HCl D 、5%NaHCO3水溶液 E 、饱和Ca (OH )2溶液 14、

强心苷元的基本母核为( )

A 、苯骈-α-吡喃酮 B 、环戊烷骈多氢菲 C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D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E 、2-苯基色原酮 15、强心苷元多在那个位置与糖结合成苷( )

A 、C10 B 、C14 C 、C3 D 、、C17 E 、 C19 16、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主要区别点是( )

A 、不饱和内酯环 B 、侧链连接位置 C 、A /B 环稠合方式 D 、内酯环的构型 E 、内酯环的位置

17、强心苷通过水解反应常得到脱水苷元的反应是( )

A 、温和的酸水解 B 、强烈的酸水解 C 、温和的碱水解 D 、强烈的碱水解 E 、酶水解

18、区分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应选用的呈色反应是( A 、醋酐-浓硫酸反应 B 、三氯醋酸反应 D 、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E 、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19、作用于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的反应是

A 、三氯乙酸反应 B 、三氯化铁-铁氰化钾反应 D 、对硝基苯肼反应 E 、亚硝酰铁氰化钠(Legal)反应 20、I 型强心甙、甙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为( ) A 、甙元C3—O —(2,6-二氧糖)X —(α-OH 糖), B 、甙元C3—O —(6-去氧糖)X —(α-OH 糖) C 、甙元 C3—O —(α-OH 糖)X —(2,6-二去氧糖) D 、甙元C3—O —(α-OH 糖)X —(6—去氧糖) E 、甙元C3—O —(α-OH 糖)X

21、强心甙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反应需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A 、酸性水溶液 B 、酸性醇溶液 C 、无水条件 D 、碱性水溶液 E 、碱性醇溶液 22、甲型强心甙是指( )

A 、甾体母核C3位上连有2,6-二去氧糖 B 、甾体母核C17位连有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 、甾体母核C16、C17位骈合一个五元含氧环 D 、甾体母核C17位连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E 、甾体母核C16、C17位骈合一个六元含氧环 23、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为( )

A 、1%HCl /Me2CO B 、0.02~0.05mol /LHCl D 、3%~5%HCl E 、5%NaOH 二、名词解释 1、强心苷

C 、三氯化锑反应 C 、莫立许反应 ) C 、β-葡萄糖水解酶

第九章 皂苷

一、选择题

1、不符合皂苷通性的是( )

A 、分子较大,多为无定形粉末 B 、有显著而强烈的甜味 C 、对粘膜有刺激 D 、振摇后能产生泡沫 E 、大多数有溶血作用 2、溶剂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总皂苷中各皂苷( )

A 、酸性强弱不同 B 、在乙醇中溶解度不同 C 、极性不同 D 、难溶于石油醚的性质 E 、分子量大小的差异 3、从水溶液中萃取皂苷类最好用( )

A 、氯仿 B 、丙酮 C 、正丁醇 D 、乙醚 E 、乙醇

4、含甾体皂苷水溶液中,分别加入酸管(加盐酸)碱管(加氢氧化钠)后振摇,结果是( ) A 、两管泡沫高度相同 B 、酸管泡沫高于碱管几倍 C 、碱管泡沫高于酸管几倍 D 、两管均无泡沫 E 、酸管有泡沫,碱管无碱管 5、下列皂苷中具有甜味的是( )

A 、人参皂苷 B 、甘草皂苷 C 、薯蓣皂苷 D 、柴胡皂苷 E 、远志皂苷 6、制剂时皂苷不适宜的剂型是( )

A 、片剂 B 、注射剂 C 、冲剂 D 、糖浆剂 E 、合剂

7、下列成分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的是( ) A 、蛋白质 B 、黄酮苷 C 、皂苷 D 、生物碱 E 、蒽醌苷 8、皂苷具溶血作用的原因为( )

A 、具表面活性 B 、与细胞壁上胆甾醇生成沉淀 C 、具甾体母核 D 、多为寡糖苷,亲水性强 E 、有酸性基团存在 9、三萜皂苷结构所具有的共性是( )

A 、5个环组成 B 、一般不含有羧基 C 、均在C3位成苷键 D 、有8个甲基 E 、苷元由30个碳原子组成 10、

皂苷有溶血作用的原因( )

A 、与细胞壁上的胆甾醇生成沉淀 B 、具有羧基 C 、具有甾体结构 D 、具有三萜结构 E 、具有羟基 11、具有溶血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为( )

A 、蒽醌苷 B 、黄酮苷 C 、强心苷 D 、皂苷 E 、香豆素苷 12、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强烈振摇后,会产生持久性的泡沫的是( ) A 、醌类化合物 B 、黄酮类化合物 C 、香豆素类化合物 D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E 、生物碱类化合物

13、甾体皂苷以少量醋酐溶解,然后加入醋酐浓硫酸,反应液最后呈现( ) A 、污绿色,后逐渐褪色 B 、黑色,后逐渐褪色

C 、红色,后逐渐褪色 D 、橙色,后逐渐褪色 E 、黄色,后逐渐褪色 14、皂甙的泡沫( )

A 、加热消失 B 、放置一分钟消失 C 、加乙醇消失 D 、加碱或酸消失 E 、加热不消失

15、可作为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原料的是( )

A 、甾体皂甙元 B 、三萜皂甙元 C 、黄酮甙元 D 、强心甙元 E 、蒽醌甙元

16、属甾体皂甙异螺旋甾烷的是( )

A 、母核C25位-CH3为β-型 B 、母核C25位-CH3为α型 C 、母核C10位-CH3为β-型 D 、母核C10位-CH3为α型 E 、母核C13位-CH3为β-型

17、皂甙在下列何种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

A 、正丁醇 B 、乙醚 C 、苯 D 、氯仿 E 、正已烷 四、问答题

1、甾体皂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几种类型?

第十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一、选择题

1、单萜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 )

A 、10个 B 、15个 C 、5个 D 、20个 E 、25个 2、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 A 、游离的萜类化合物 B 、与糖结合成苷的萜类化合物

C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D 、皂苷类化合物 E 、单糖类化合物 3、通常以树脂、苦味素、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 ) A 、单萜 B 、二萜 C 、倍半萜 D 、二倍半萜 E 、三萜 4、非含氧的开链萜烯分子符合下列哪项通式( )

A 、(C8H5)n B 、(C5H8)n C 、(5C8H)n D 、(C5H5)n E 、(C8H8)n 5、二萜类化合物具有( )

A 、两个异戊二烯单元 B 、三个异戊二烯单元 C 、有四个异戊二烯单元 D 、五个异戊二烯单元 E 、六个异戊二烯单元 6、 3 属于( )

A 、开链单萜 B 、单环单萜

C 、双环单萜 D 、双环倍半萜 E 、异戊二烯 H C CH 7、挥发油质控首选项目为( )

A 、颜色 B 、比重 C 、沸点 D 、折光率 E 、比旋度 8、区别油脂和挥发油,一般可采用( )

A 、升华试验 B 、挥发性试验 C 、泡沫试验 D 、溶血试验 E 、沉淀反应 9、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一般使用的溶剂为( )

A 、乙醇 B 、石油醚 C 、醋酸乙酯 D 、酸性水溶液 E 、碱性水溶液 10、水蒸汽蒸馏法能用于下列除哪项化合物以外的的提取( )

A 、挥发油 B 、挥发性生物碱 C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 D 、小分子游离苯醌类 E 、生物碱盐 11、挥发油不具有的通性有( )

A 、特殊气味 B 、 挥发性 C 、 几乎不溶于水 D 、 稳定性 E 、 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12、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是( )

A 、莪术醇 B 、莪术二酮 C 、马桑毒素 D 、青蒿素 E 、紫杉醇

3

3

13、在青蒿素的结构中,具有抗疟作用的基团是( )

A 、羰基 B 、过氧基 C 、醚键 D 、内酯环 E 、异戊二烯 14、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 )

A 、脂肪族化合物 B 、二萜类 C 、二倍半萜类 D 、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E 、硫氧化物 15、二萜分子异戊二烯数目是(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3个 E 、5个 16、组成三萜基本骨架的碳原子个数是( )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7、二萜相当于( )

A 、两个异戊二烯聚合 B 、三个异戊二烯聚合 C 、四个异戊二烯聚合 D 、五个异戊二烯聚合 E 、六个异戊二烯聚合 18、挥发油易溶于( )

A 、水 B 、丙酮 C 、乙醚 D 、正丁醇 E 、甲醇 19、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升华法 B 、超声提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浸渍法 E 、冷压法 20、挥发油采用何法处理后可得到“脑”( )

A 、蒸馏法 B 、冷藏法 C 、加热法 D 、盐析法 E 、升华法 21、四环三萜含若干个异戌二烯单位( )

A 、6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E 、8个 24、提取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 )

A 、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冷压法 B 、蒸馏法、压榨法、离子交换法 C 、蒸馏法、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 D 、溶剂提取法、压榨法、离子交换法 E 、分馏法、层析法、化学法 二、名词解释 1、萜类化合物 2、挥发油 3、脑 4、脱脑油 5、重油 6、轻油


相关文章

  •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余 丹 318000) (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台州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学习了,特别是在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始终难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大 ...查看


  • 浅谈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 浅谈制药废水处理技术 摘要:制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其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问题,还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文章正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去探析目前制药废水问题,首先分析了制药工业废水的特性,对于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处理废水的处理 ...查看


  • 所有化学专业的电子书
  • 物理化学 1.高等物理化学.pdf 2.高等学校教材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册.pdf 3.物理化学(第二版)(上册).djvu 4.物理化学(第二版)下册.djvu 5.物理化学_上册.pdf 6.物理化学_中册.pdf 7.物理化学_下册 ...查看


  • 中职汽车文化教案8
  • 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动汽车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2 .知道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3 .了解代用燃料汽车的类型; 4 .了解太阳能汽车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教学重点: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原理和特 ...查看


  • 中职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 2012-03观察思考 中职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文/邸维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致使我国化学领域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对中职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对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化学教学现状 ...查看


  • 药物分析毕业论文题目(731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药物分析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基于尝试教学理论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尝试教学理论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蔡茜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5年第06期 摘 要:教师应用封闭的题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会关注学习的结 ...查看


  •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目录
  • 人教版初三化学目录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 ...查看


  • 湖南科技职院-生化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 生化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 530301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艺术修养.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