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哲学研究电子书

目录

第一章 莱布尼茨的生平、著述与人格

一、青少年时代的莱布尼茨

1.徜徉哲学大世界(1646―1672年)

2.巴黎之行与访问斯宾诺莎(1672―1676年)

二、莱布尼茨的哲学著述与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

1.哲学体系的酝酿(早年莱布尼茨:1676―1686年)

2.哲学思想的阐扬(中年莱布尼茨:1686―1704年)

3.哲学体系的完善(壮年莱布尼茨:1704―1714年)

4.晚年莱布尼茨的哲学研究(1714―1716年)

三、莱布尼茨的“学术案件”、世界情怀、个性与人格

1.与牛顿的一桩公案

2.情系中国与中国哲学

3.个性与人格

第二章 莱布尼茨哲学的生成、主要旨趣及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一、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背景

1.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思想背景

二、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主要旨趣和基本特征

1.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

2.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主要旨趣

3.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莱布尼茨哲学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1.充足理由原则的提出

2.充足理由原则是“关于存在的大原则”

3.圆满性原则与自由和自由选择

四、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的辩证关联与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结构

1.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之间的辩证关联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框架

3.对罗素关于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的解释的一个批评

第三章 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思想

一、莱布尼茨本体论思想的理论背景

1.大陆理性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二元论到唯心主义一元论

2.英国经验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

3.大陆理性派与英国经验派在本体论方面的论战

二、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一):单子论

1.单子乃“形而上学的点”

2.单子的其他一些规定性:单子变化的内在性原则

3.“单子的本性在于力”

4.单子变化的“本原”:知觉和欲望

三、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二):连续律

1.单子的等级阶梯与连续系列

2.物质:“初级物质”与“次级物质”

3.与连续律相一致的时空观:反对对“马德堡半球”的误读

4.作为同单子连续系列相关的上帝

四、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三):前定和谐学说

1.前定和谐学说的酝酿过程:从身心平行说到前定和谐假说

2.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一):单子之间的普遍和谐

3.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二):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和谐

4.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三):自然的与神恩的和谐

5.前定和谐的一体两面性及其理论依据

6.和谐的自主性、神恩性与前定性的三位一体:自然神论

五、莱布尼茨的“形而中学”: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

1.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的一个痼疾:“瞎子摸象”

2.中年莱布尼茨“现象主义”或“物体哲学”的理论背景

3.莱布尼茨现象主义的形而上学目标:对“物理学”的超越

4.莱布尼茨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相互关联的基本中介:“有形实体”、“次级物质”与“派生的力”

5.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思想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第四章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思想

一、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渊源与理论背景

1.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渊源

2.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一):哲学中心的转移

3.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二):大陆理性派认识论

4.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三):英国经验派认识论

5.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四):英国经验派与大陆理性派的论战

二、莱布尼茨关于认识起源的思考:“有纹路的大理石”

1.莱布尼茨的问题意识(一):“天赋观念”还是“白板”

2.莱布尼茨的问题意识(二):洛克对天赋观念学说的挑战

3.莱布尼茨的答辩:“天赋观念潜在说”

三、莱布尼茨的认识过程思想与微知觉理论

1.莱布尼茨的认识过程思想:从感觉到察觉

2.天赋观念的两重意涵与认识过程的双重路向

3.微知觉的两重意涵:类型学与本体论或动力学

4.作为类型学意义上的微知觉的“效用”

5.作为本体论和动力学意义上的微知觉的“效用”

6.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和认识过程思想的基本立场

四、莱布尼茨的真理观:“原初的真理”与“派生的真理”

1.莱布尼茨真理观的两个维度:“知”与“所知”

2.认识真理的两条基本途径:反省与推证

3.推证的两种类型:先天推证与后天推证

4.推证的两项原则:“矛盾原则”与“充足理由原则”

5.真理的两种类型:“原初的真理”与“派生的真理”,“理性的真理”与“事实的真理”,“必然的真理”与“偶然的真理”

6.真理的标准:充分、直觉的明白

7.两种真理与两种命题:必然命题与偶然命题

8.从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到莱布尼茨的两种真理思想

五、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普遍字符”与“综合科学”

1.“摧毁巴别之塔”与构建“普遍代数学”

2.普遍代数学(一):以数学为蓝本发明普遍字符

3.普遍代数学(二):以数学为蓝本改进推理演算

4.普遍代数学(三):以数学为蓝本构建综合科学

5.莱布尼茨与洛克在语言哲学领域的论争

6.莱布尼茨语言哲学的理性主义实质及其历史地位

第五章 莱布尼茨的道德学思想

一、莱布尼茨的人学思想:人的自由与人的快乐

1.“人的自由”与“道德的必然性”

2.人的自由的个体性与主体性

3.“人的快乐”与“人生智慧”

4.道德推理与道德“本能”

5.人的自由与上帝的前定

二、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自然神学与神义论

1.自然神学:作为造物主的上帝

2.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宇宙论模式

3.“上帝的善”与“恶的起源”

4.“恶的存在”与“最好世界”

三、莱布尼茨的社会思想:普遍正义与乐观主义

1.普遍正义:社会正义与法律正义

2.乐观主义与社会向善论

3.自然的与神恩的王国

第六章 莱布尼茨对后世哲学的深广影响

一、莱布尼茨与德国古典哲学

1.康德:“蜕变了的莱布尼茨”

2.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与“这个”

二、莱布尼茨与意志主义

1.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与“我思我所欲”

2.尼采:“权力意志”与“第一个悲剧哲学家”

三、莱布尼茨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1.胡塞尔:“作为单子的自我”与“交互单子论”

2.海德格尔:“单子论意在说明存在者之存在”

四、莱布尼茨与分析哲学

1.罗素:“莱布尼茨的哲学源于他的逻辑学”

2.斯特劳森:作为“一种殊相本体论尝试”的单子论

五、莱布尼茨与直觉主义美学

1.鲍姆嘉通:从“微知觉”到“感觉学”

2.克罗齐:从“感觉学”到“直觉主义”

六、莱布尼茨与现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

1.罗尔斯:从“普遍正义”到“分配正义”

2.诺齐克:从“普遍正义”到“个人权利”

莱布尼茨生平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目录

第一章 莱布尼茨的生平、著述与人格

一、青少年时代的莱布尼茨

1.徜徉哲学大世界(1646―1672年)

2.巴黎之行与访问斯宾诺莎(1672―1676年)

二、莱布尼茨的哲学著述与哲学思想发展的轨迹

1.哲学体系的酝酿(早年莱布尼茨:1676―1686年)

2.哲学思想的阐扬(中年莱布尼茨:1686―1704年)

3.哲学体系的完善(壮年莱布尼茨:1704―1714年)

4.晚年莱布尼茨的哲学研究(1714―1716年)

三、莱布尼茨的“学术案件”、世界情怀、个性与人格

1.与牛顿的一桩公案

2.情系中国与中国哲学

3.个性与人格

第二章 莱布尼茨哲学的生成、主要旨趣及其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一、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背景

1.莱布尼茨哲学的理论渊源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思想背景

二、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主要旨趣和基本特征

1.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生成过程

2.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主要旨趣

3.莱布尼茨哲学的基本特征

三、莱布尼茨哲学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1.充足理由原则的提出

2.充足理由原则是“关于存在的大原则”

3.圆满性原则与自由和自由选择

四、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的辩证关联与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结构

1.莱布尼茨哲学诸原则之间的辩证关联

2.莱布尼茨哲学的总体框架

3.对罗素关于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的解释的一个批评

第三章 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思想

一、莱布尼茨本体论思想的理论背景

1.大陆理性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二元论到唯心主义一元论

2.英国经验派本体论的逻辑演进:从唯物主义走向唯心主义

3.大陆理性派与英国经验派在本体论方面的论战

二、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一):单子论

1.单子乃“形而上学的点”

2.单子的其他一些规定性:单子变化的内在性原则

3.“单子的本性在于力”

4.单子变化的“本原”:知觉和欲望

三、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二):连续律

1.单子的等级阶梯与连续系列

2.物质:“初级物质”与“次级物质”

3.与连续律相一致的时空观:反对对“马德堡半球”的误读

4.作为同单子连续系列相关的上帝

四、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三):前定和谐学说

1.前定和谐学说的酝酿过程:从身心平行说到前定和谐假说

2.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一):单子之间的普遍和谐

3.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二):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和谐

4.前定和谐的普遍性与层次性(三):自然的与神恩的和谐

5.前定和谐的一体两面性及其理论依据

6.和谐的自主性、神恩性与前定性的三位一体:自然神论

五、莱布尼茨的“形而中学”: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

1.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的一个痼疾:“瞎子摸象”

2.中年莱布尼茨“现象主义”或“物体哲学”的理论背景

3.莱布尼茨现象主义的形而上学目标:对“物理学”的超越

4.莱布尼茨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相互关联的基本中介:“有形实体”、“次级物质”与“派生的力”

5.莱布尼茨的本体论思想的整体性与层次性

第四章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思想

一、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渊源与理论背景

1.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渊源

2.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一):哲学中心的转移

3.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二):大陆理性派认识论

4.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三):英国经验派认识论

5.莱布尼茨认识论的理论背景(四):英国经验派与大陆理性派的论战

二、莱布尼茨关于认识起源的思考:“有纹路的大理石”

1.莱布尼茨的问题意识(一):“天赋观念”还是“白板”

2.莱布尼茨的问题意识(二):洛克对天赋观念学说的挑战

3.莱布尼茨的答辩:“天赋观念潜在说”

三、莱布尼茨的认识过程思想与微知觉理论

1.莱布尼茨的认识过程思想:从感觉到察觉

2.天赋观念的两重意涵与认识过程的双重路向

3.微知觉的两重意涵:类型学与本体论或动力学

4.作为类型学意义上的微知觉的“效用”

5.作为本体论和动力学意义上的微知觉的“效用”

6.莱布尼茨微知觉理论和认识过程思想的基本立场

四、莱布尼茨的真理观:“原初的真理”与“派生的真理”

1.莱布尼茨真理观的两个维度:“知”与“所知”

2.认识真理的两条基本途径:反省与推证

3.推证的两种类型:先天推证与后天推证

4.推证的两项原则:“矛盾原则”与“充足理由原则”

5.真理的两种类型:“原初的真理”与“派生的真理”,“理性的真理”与“事实的真理”,“必然的真理”与“偶然的真理”

6.真理的标准:充分、直觉的明白

7.两种真理与两种命题:必然命题与偶然命题

8.从阿维洛伊的双重真理论到莱布尼茨的两种真理思想

五、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普遍字符”与“综合科学”

1.“摧毁巴别之塔”与构建“普遍代数学”

2.普遍代数学(一):以数学为蓝本发明普遍字符

3.普遍代数学(二):以数学为蓝本改进推理演算

4.普遍代数学(三):以数学为蓝本构建综合科学

5.莱布尼茨与洛克在语言哲学领域的论争

6.莱布尼茨语言哲学的理性主义实质及其历史地位

第五章 莱布尼茨的道德学思想

一、莱布尼茨的人学思想:人的自由与人的快乐

1.“人的自由”与“道德的必然性”

2.人的自由的个体性与主体性

3.“人的快乐”与“人生智慧”

4.道德推理与道德“本能”

5.人的自由与上帝的前定

二、莱布尼茨的神学思想:自然神学与神义论

1.自然神学:作为造物主的上帝

2.上帝存在的哲学证明:宇宙论模式

3.“上帝的善”与“恶的起源”

4.“恶的存在”与“最好世界”

三、莱布尼茨的社会思想:普遍正义与乐观主义

1.普遍正义:社会正义与法律正义

2.乐观主义与社会向善论

3.自然的与神恩的王国

第六章 莱布尼茨对后世哲学的深广影响

一、莱布尼茨与德国古典哲学

1.康德:“蜕变了的莱布尼茨”

2.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与“这个”

二、莱布尼茨与意志主义

1.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与“我思我所欲”

2.尼采:“权力意志”与“第一个悲剧哲学家”

三、莱布尼茨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1.胡塞尔:“作为单子的自我”与“交互单子论”

2.海德格尔:“单子论意在说明存在者之存在”

四、莱布尼茨与分析哲学

1.罗素:“莱布尼茨的哲学源于他的逻辑学”

2.斯特劳森:作为“一种殊相本体论尝试”的单子论

五、莱布尼茨与直觉主义美学

1.鲍姆嘉通:从“微知觉”到“感觉学”

2.克罗齐:从“感觉学”到“直觉主义”

六、莱布尼茨与现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

1.罗尔斯:从“普遍正义”到“分配正义”

2.诺齐克:从“普遍正义”到“个人权利”

莱布尼茨生平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文章

  • 牛顿与莱布尼茨在数学界的贡献
  • 莱布尼茨 (一) 德国的莱布尼茨(G.W.Ieibnlz,公元1646-1716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万能大师". 数学和哲学,是莱布尼茨显示其杰出天才的诸多领域之一.他在法律.管理.历史.文学.逻辑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 ...查看


  • 探访莱布尼茨:与大师穿越时空的碰撞
  • 探访莱布尼茨:与大师穿越时空的碰撞 编辑的话:莱布尼茨是17世纪时著名的 哲学家和数学家,在其他诸多领域亦成 就非凡.他所著如密码般的<数学笔记>, 体现了他的微积分思想.方法和符号, 虽然这小册子从未公开发表.而本文作 者史蒂 ...查看


  • 关于微积分思想的浅见
  • 关于微积分思想的浅见 小学的课本里有<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当时只是跟着老师赞叹小曹冲是多么的聪明,却不明白其中的数学思想. 其实有的大臣已经想到了,就是把大象宰了,一块一块地称重,再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不过当时显然不能这么做. ...查看


  • 普遍语言的两个设想
  • 作者:周祯祥周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09)05-0029-005 一 引言 17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莱布尼茨有一段著名的语录: &q ...查看


  • 微积分发展史
  •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 微积分发展史 中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创立的贡献 微积分的产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极限概念:求积的无限小方法:积分与微分的互逆关系 最后一步是由牛顿.莱布尼兹完成的 前两阶段的工作 欧洲的大批数学家一直追朔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都 ...查看


  • 二进制的起源
  • 二进制的起源 张梦晗 [1**********]34 <易经>中对<易经>的内容概括为:无极生有极,有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易经>八卦生成跟二进制原理竟如此一致.这个原理和过 ...查看


  • 西方哲学智慧莱布尼茨
  • 莱布尼茨已完成 成绩: 100.0分 1 柏林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A.笛卡尔 B.牛顿 C.高斯 D.莱布尼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得分: 7.7分 2 莱布尼兹和()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 A.笛卡尔 B.牛顿 C.高斯 D ...查看


  • 周其仁笔记:想法的生产
  •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前任院长 著名经济学家 最近这一两年,我集中关注的一个关键词是"想法". 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大家今天习以为常的生活,原本不一定这样.我们今天旅行坐飞机,用手机接入无限丰富的信息 ...查看


  • 浅谈对康德哲学的认识
  • 作者简介:靳男(1993-)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摘 要:康德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一道无法逾越的思想高峰,他的一生看似枯燥平淡,可是却无法掩饰他在哲学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