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的体例创意及论词方法

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MianyangNormalUniversityJan.2013Vol.32No.1

《唐宋词名家论稿》叶嘉莹的体例创意及论词方法

骆朝忠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唐宋词名家论稿》要:由于叶嘉莹的体例之独特,论词方法之新颖,阅罢叫人印象深刻、难忘。故很有必

要对其体例和论词方法之多样性进行评述,以期日后便于学习和借鉴。为此,本文仅从体例之创新和论词之方法

两方面谈谈自己阅后的感悟与见解。

关键词:独创;体例;论词方法

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3)01-0075-04

见过每一章节皆用整齐划一诗句般语言作开篇总概括,再娓娓道来故事来龙去脉或情节发展变化

以诗论词或以词论的章回小说;见过通篇以诗论诗、

词的诗话词话;更司空见惯通篇以散体形式进行详细评述的文论诗论词论。唯独没见过通篇以绝句加散体对诗词文的总体评说。现在,正是叶嘉莹老师以这独具匠心的评词方式满足了我们这个意外的窃

仅仅以这喜。先不说其内容会有怎样的独到见解,

一体例的独创性,就给我们在求实求新路上开了一

避免雷同,个典范。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另辟新意,

不人云亦云。但创新也并非一味的标新立异,做出背离事实甚远的举动使然。相反,求实求是实际上

。《唐宋词名家论稿》的体例之也是一种创新精神

创新,据其前言所叙可知:一方面居于著者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作者平时评论诗词屡有用绝句点评的习惯,这说明作者对古老批评形式中的诗话词话情有独钟,但作者此前的正

故常有一种式长篇论著都是采用散体论文的形式,

“美中不足”的隐忧;另一方面,如果采用诗话词话的古老韵文形式者,这对于“会心”之读者倒是有“获致共鸣”“吟诵玩味”的欣喜和的欢乐,但对于初

的困惑。为了解决这种学者则难免有“莫测高深”

“隐忧”之不足,作者另辟新径,于是这部新作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然而当我们真正接触到这部新作时,我们才惊奇地发现此著不仅具有“韵散”合一的特性,更有“史”的性质。作者把点(绝句)、线(散体)相结合,从而微妙地组成了一部具有“史”的性

质的著作。读罢此著,不仅有“既见木又见林”的满

而且从对个别词人的评论中便可以学到对众家足,

评论的高妙之法。对于一个身处百忙中的教学工作者来说,要创作一部高质量的作品谈何容易呢!然而叶老师只是把此创作当成一种新尝试的乐趣。是啊!兴趣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而高度的责任心则是成功的保证。叶老师正式以这样的一种创作心态促使这部作品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作者的创作历程而言,那只是“既是批评也是创作的

[1]10”双重乐趣。而对于我们读者的阅读来说,那可

“既能品读诗书又是赏阅美文”是的双重收获了。该书每评述一种观点或评论一个作家作品,劈

声韵具备地进行独到的概面而来的先是一首绝句,

括,再细致入微的进行解析。有如电影的一个个镜

先捕捉事物的每一主要部分,在慢慢的进行回头,

放。全书共品评了十五位作家作品,均采用“韵散”结合的形式,给人的感觉先是获得一首精美小诗的惊喜,再渐渐进入赏析(读文)的佳境,最终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诗的本身,意在确认和加深诗评的印象。这时的绝句就像压缩了的文件一样,储存了所有零

这十五位名家的不同词风就被前散的信息。这样,

面的绝句所储存。以后只需读一下这些小诗,我们就可以获悉全文的信息,这时的绝句又相当于一把把金钥匙,随时可以为你打开它所储存的宝藏。下面我们试就作者如何评析这些名家名作作简要的阐

09-22收稿日期:2012-作者简介:骆朝忠(1977~),男,布依族,贵州册亨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小说、戏

曲。

·75·

述。

一、论温庭筠词:剥(驳)尽杂质(众议)

见真纯—

——志洁则情高论温词,作者一来即诗曰

:“何必牵攀拟楚骚,总缘物美觉情高。玉楼明月怀人句,无限相思此意

遥。”第一句驳斥众议,后面三句引出己意。驳斥何

许人何言论呢?散体部分分别举出张惠言、

陈廷焯、刘熙载等皆认为温词“拟楚骚”的言论。而作者则认为温词之所以多写精美之物象,主要是与词人自身

“志洁”有关联。并以昔者太史公司马迁尝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类比,从而得出“玉楼明月”之句源于“情高”的结果,而无须将之拟比屈骚而后为高也。

温词除以精美之物托喻外,还以类似“士为知

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的传统托喻,以恍惚迷离之物来托物言志。

二、论韦庄词:笔直而情曲,辞达而感郁

与温词相比,温词客观,韦词主观;温词秾丽,韦

词清简。而作者所谓韦词

:“笔直而情曲,辞达而感郁”可谓一语中的。其《菩萨蛮》诸如“劝君今夜须

沉醉,

樽前莫话明朝事”、“对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等等,表面是旷达之语,实则蕴含了好多的哀思和悲郁!

三、论冯延巳词:缠绵伊郁兼惝恍

作者认为冯词兼有温韦主、客观的词风,又有高于温韦之上的深厚广远之意境。故评者每以“惝

恍”称之。“惝恍”者,不可确指之辞也。惟其不可确指,

故其所写者,乃但为一种感情之境界,而非一种感情之事件。此冯巳与韦庄之一大差别,亦为此之境界在发展中之一大进展。

四、论李璟词:胜人少许不须多—

——只因感发在词魂

南唐中主李璟词虽传世不多,但却能以少胜多,具有极鲜明的风格特色,那就是其词极富于感发之力的缘故。作者着重以《摊破浣溪沙二首之二》为

例,

花了很大篇幅分析了众家的评说以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确认佳句,并说明理由。据作者的解

析,词的上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似可概括为对“春光易

过,容颜易老,不堪回首”的慨叹;下阕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

杆。”可理解为思妇的相思之苦。至于评判孰为佳

句的问题,

作者最赞赏王国维的看法。即此词开端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为有“众芳芜秽

”、“美人迟暮”。认为这实在是一位最善于从这种感发有所体悟的读者,

是一位最善于读词的人。

五、论李煜词:真情无改是词心

把李煜词分成前后期两种不同风格、褒贬各异的做法好像已成了定论。叶嘉莹老师在此处的一大贡献是一否前人对李氏词前后期的不同看法。一般人多认为李氏前期之作品,享乐淫靡,一无足取。后

期之作品,

则因其身经亡国之痛,故能有较为深度之内容,且有较高程度的艺术表现,然而有的又讥其情

绪为

“伤感”、“不健康”。作者认为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

基本上有一点不变的特色,即其敢于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

亦即“真情无改是词心”。“真情”是词的核心和生命,唯有全身心的倾注,全部感情的投入,才有可能写出打动人的词篇。

六、论晏殊词:节物移人语自工

作者认为,要读懂晏殊词,不必从大起大落或所谓的“诗穷而后工”等观念去苦苦寻求,只需从细草烟花怯露去寻思。晏殊词有清明圆融的理性,不为

激言烈响,

而常保有一种锐感柔情之意境,此为晏殊词一般之风格与特色。古人有云

:“哀莫大于心死”,能引发读者一种多情锐感的诗心,这正是晏殊

这一类词的可贵之处。认为善感的诗心,

才是一切好诗的基本根源之所在。

七、论欧阳修词:词自露真容

诗文一代宗师欧阳修,曾倡导起北宋的古文运动,又改变了北宋初期西昆体雕饰繁缛的诗风。此

外,

其对于经学、史学、政论各方面都较为精通。然而要读懂这样一位大文豪,仅从他的诗文来理解是不够的。作者认为,恰恰词揭开了这位道貌岸然人

物的真性情。她说:昔人有云

:“观人于揖让,不如观人于游戏”,正因为“揖让”之际尚不免于有心为

之,

而“游戏”之际,才更可以见到一个人真性情的流露。欧阳修以游戏笔墨写为小词,而其心灵性格

最深微的一面,

乃自然流于其中,这是欣赏欧阳修词时最当加以细心吟味的。

八、论柳永词:眼低词高———不减唐人高处在

由于柳永词多叙写市井间歌妓舞女之现实的感

·76·

情和生活,故被时人视为俚俗尘下之人,由此也招来仕途的阻挫。但柳永却是一位在观念上既能突破士大夫的迂腐之见,同时在能力上又特别禀赋有音乐

的才能,

他“敢于”也“能于”为当时受到士大夫所鄙薄的慢词俗曲来谱写歌辞。在写歌辞时,他特别留

意于声律之谐美,

也特别注意于层次之安排,故其词之感发堪与盛唐之“兴象”可媲美。作者胆言:世人

只知用

“腻柳”称柳词,用“豪苏”称苏轼,这不过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她说:苏词之开新并非无本之突变,而被一般人视为“腻柳”的柳词,其羁旅行役之词在内容意境方面的某些推展,却正有着影响过渡到“豪苏”的一种桥梁作用。故她诗论道: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

九、论晏几道词:既有回流的嗣想,又有

另辟的开新

此篇作者主要从三方面作比:①以《小山词》与花间集》作比,认为前者艳词颇有托而逃的意味,而后者只透露出偷生苟安的沉溺;②以晏几道与李

煜词作比,

认为宴词重修饰之美,而李煜词呈纯真的天然;③通过小宴跟大宴以及秦观词作比。最终得

出小宴词既有回流的嗣想,

又有另辟的开新结论。十、论苏轼词:独具慧眼看苏词

对苏词的评论,除“以诗入词”外,人们往往冠

以“豪苏”或“超旷飘逸”为苏之词风,并已趋于定论。但作者硬于此很有建树地寻出其词的悲感之

处,如其“白首忘机”、“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等皆应

夏敬观所谓其词

“中有幽咽怨断之音”。此外,作者还认为苏词有后人可以学习和不可以学习两类:不可以学习的是他的词于超旷中有悲感的作品;而可以学习的则是有“功过参半”的这一类。有功的当然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具有开拓和积极性的一类,有过的则指作者于小序中屡屡称之为“游戏”的词,

或被人们称之为“不合谐律”、“不能歌”的那类词。

幸而评论者终究是带有包容性的客观,她把此种不

足归终于词人有意“脱去其束缚之表现”的结果,即

曲子中缚不住者”是也。最后诗评道

:“莫道先生疏格律,行云流水见高风。”这是很有建树的诗评。

十一、论秦观词:精微柔婉之特美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少年时的策论有

苏轼之慷慨盛气的特质,但其词却始终有种细致锐

敏的感受,

从而被冠以“词心”的称号。秦氏固有的锐敏善感使其面对挫折而更无力自控,故易陷入如

·77·

其词句

“愁如海”的深悲,与善于调剂心性的苏、黄大有不同。但也从而保证其词与他人不同的特美。作者诗评曰: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十二、论周邦彦词:不矜感发矜思力

周邦彦是个精工于辞赋和音律的词人,词发展至他便变了新的途径,即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动力。其词既承前(诸如《花间》艳词)又启后(如南宋三家:史达祖、姜夔、吴文英)开了南北词的不同风格。故作者诗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斯人。

十三、论陆游词:不具词眼有词心,词笔诗才自家真

陆游是北宋诗坛上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这没有争议。可陆翁对于词却不具词眼,故对苏轼自是一家”的一洗《花间》之绮靡的“诗化”之作品

大加赞美。作者认为,

与苏、欧两公既有诗人之襟抱又具词人之眼光比,陆游则只有诗人之襟抱,但未有

词人之眼光,

但其词“因而乃是全以诗人之笔法为词”

。这种见解可谓独具慧眼。十四、论辛弃疾词:最具感发力量之词人

辛词为两宋作品之最多,可谓“驰骋百家,搜罗

万象”。作者认为辛公是用全部生命来写词的一位词人,故此篇她花了一大篇幅倾注全部的精力来分

析辛公之所以成为伟大词人的缘由,

使之在全书中起到了“标杆”的作用。她从内在感化和外在感化两方面的因素诠释辛词独具魅力的特质。认为辛之于词,乃是以其全心力之投注而为者,那是因为他在

事功方面居然全部落空,

于是遂把词之写作,当作了他发抒壮怀和寄托悲慨的唯一方式。作者着重举水龙吟》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说明,指出“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三句,最能对辛词之感发生命中的两种冲击力量的极为形象化的说明,是一本万殊”之所在。

十五、论吴文英词:自有神思人莫及

对于吴氏其词其人,人们颇为争议。作者先针

对人们对吴词争议褒贬不一进行阐述,

然后引出己意,认为吴词晦涩难解者有三:①词人好为时空错综之笔;②写景状物只凭直觉而不作理性叙写;③喜用僻典。但正因此,吴词才表现出一种沉郁的力量和飞扬的神韵。认为吴词之被人讥诋为晦涩堆垛者,原来也就是其为人所称赏者。通过举例说明吴词主

要为周邦彦词之继承者,

但其写景状物的兴象之高远,乃有颇近于柳、苏之处,甚至认为与苏、辛二家是

““《《““

“殊流同源”。

总之,词是最能表现深微隐幽(忧)、曲折深美的一种文体,叶老师每每注意到此处的高妙,往往从人们不注意之处入笔,独抒己见,故新意横出。正如

:“昔人有云:‘观人于揖让,不如观人她于上文所说,于游戏’正因为‘揖让’之际尚不免于有心为之,

而‘游戏’之际,才更可以见到一个人真性情的流

”“诗余”被称为的词,几近于游戏。但要真正了露。

解一个诗人词人,最好是从他(她)的词入手,这是叶老的一个独见。叶老师最强调一首词要有意境深远的感发,蕴含作者的生命感悟,抱负胸襟,而且要参考文献:

[1]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一般作深美闳约,有吞吐之致。她说幽微曲折、

者不过以其性情才气为诗而已,但真正伟大之作者则其所写乃并不仅为一时才气之偶发,他们乃是以自己全部生命中之志意与理念来写作他们的诗篇,而且是以自己整个一生之生活来实践他们的诗篇

”的。所以,是否具有感发的力量,这是叶老师品评诗词的一个标尺,但总的方向还是以王国维的《人

为基准。由于叶老师为人比较谦虚谨慎,间词话》

她的很多词评观点顾及颇多,多数以委婉、含蓄进行

故所持观点不够明朗。评述,

TheStyleOriginalityandCommentingMethodforCiin

FamousEssaysonTangPoemsandSongCibyYeJiaying

LUOChao-zhong

(School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

Abstract:FamousEssaysonTangPoemsandSongCibyYeJiayingimpressedthereadersdeeplyduetoits

specialstyleoriginalityandfreshcommentingmethodforci.It'snecessarytomakeacommentonthediversityofitsstyleandcommentingmethodforciinordertolearnfromitanduseitasreference.Thispapershowstheauthor'sperceptionandopinionaboutthetwoaspectsmentionedabove.

Keywords:originality;style;factionalism;commentingmethodforci

(上接第74页)

OriginandStandardizedFeatureofthe

WANGFei

(DepartmentofBasicSciences,XuzhouPreschoolTeachers'JuniorCollege,Xuzhou,Jiangsu221004)Abstract:The

Keywords:Hua-Benfiction;Pian-Wei;San-Yan;standardization

·78·

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MianyangNormalUniversityJan.2013Vol.32No.1

《唐宋词名家论稿》叶嘉莹的体例创意及论词方法

骆朝忠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唐宋词名家论稿》要:由于叶嘉莹的体例之独特,论词方法之新颖,阅罢叫人印象深刻、难忘。故很有必

要对其体例和论词方法之多样性进行评述,以期日后便于学习和借鉴。为此,本文仅从体例之创新和论词之方法

两方面谈谈自己阅后的感悟与见解。

关键词:独创;体例;论词方法

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13)01-0075-04

见过每一章节皆用整齐划一诗句般语言作开篇总概括,再娓娓道来故事来龙去脉或情节发展变化

以诗论词或以词论的章回小说;见过通篇以诗论诗、

词的诗话词话;更司空见惯通篇以散体形式进行详细评述的文论诗论词论。唯独没见过通篇以绝句加散体对诗词文的总体评说。现在,正是叶嘉莹老师以这独具匠心的评词方式满足了我们这个意外的窃

仅仅以这喜。先不说其内容会有怎样的独到见解,

一体例的独创性,就给我们在求实求新路上开了一

避免雷同,个典范。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另辟新意,

不人云亦云。但创新也并非一味的标新立异,做出背离事实甚远的举动使然。相反,求实求是实际上

。《唐宋词名家论稿》的体例之也是一种创新精神

创新,据其前言所叙可知:一方面居于著者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作者平时评论诗词屡有用绝句点评的习惯,这说明作者对古老批评形式中的诗话词话情有独钟,但作者此前的正

故常有一种式长篇论著都是采用散体论文的形式,

“美中不足”的隐忧;另一方面,如果采用诗话词话的古老韵文形式者,这对于“会心”之读者倒是有“获致共鸣”“吟诵玩味”的欣喜和的欢乐,但对于初

的困惑。为了解决这种学者则难免有“莫测高深”

“隐忧”之不足,作者另辟新径,于是这部新作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然而当我们真正接触到这部新作时,我们才惊奇地发现此著不仅具有“韵散”合一的特性,更有“史”的性质。作者把点(绝句)、线(散体)相结合,从而微妙地组成了一部具有“史”的性

质的著作。读罢此著,不仅有“既见木又见林”的满

而且从对个别词人的评论中便可以学到对众家足,

评论的高妙之法。对于一个身处百忙中的教学工作者来说,要创作一部高质量的作品谈何容易呢!然而叶老师只是把此创作当成一种新尝试的乐趣。是啊!兴趣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而高度的责任心则是成功的保证。叶老师正式以这样的一种创作心态促使这部作品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于作者的创作历程而言,那只是“既是批评也是创作的

[1]10”双重乐趣。而对于我们读者的阅读来说,那可

“既能品读诗书又是赏阅美文”是的双重收获了。该书每评述一种观点或评论一个作家作品,劈

声韵具备地进行独到的概面而来的先是一首绝句,

括,再细致入微的进行解析。有如电影的一个个镜

先捕捉事物的每一主要部分,在慢慢的进行回头,

放。全书共品评了十五位作家作品,均采用“韵散”结合的形式,给人的感觉先是获得一首精美小诗的惊喜,再渐渐进入赏析(读文)的佳境,最终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诗的本身,意在确认和加深诗评的印象。这时的绝句就像压缩了的文件一样,储存了所有零

这十五位名家的不同词风就被前散的信息。这样,

面的绝句所储存。以后只需读一下这些小诗,我们就可以获悉全文的信息,这时的绝句又相当于一把把金钥匙,随时可以为你打开它所储存的宝藏。下面我们试就作者如何评析这些名家名作作简要的阐

09-22收稿日期:2012-作者简介:骆朝忠(1977~),男,布依族,贵州册亨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小说、戏

曲。

·75·

述。

一、论温庭筠词:剥(驳)尽杂质(众议)

见真纯—

——志洁则情高论温词,作者一来即诗曰

:“何必牵攀拟楚骚,总缘物美觉情高。玉楼明月怀人句,无限相思此意

遥。”第一句驳斥众议,后面三句引出己意。驳斥何

许人何言论呢?散体部分分别举出张惠言、

陈廷焯、刘熙载等皆认为温词“拟楚骚”的言论。而作者则认为温词之所以多写精美之物象,主要是与词人自身

“志洁”有关联。并以昔者太史公司马迁尝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类比,从而得出“玉楼明月”之句源于“情高”的结果,而无须将之拟比屈骚而后为高也。

温词除以精美之物托喻外,还以类似“士为知

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的传统托喻,以恍惚迷离之物来托物言志。

二、论韦庄词:笔直而情曲,辞达而感郁

与温词相比,温词客观,韦词主观;温词秾丽,韦

词清简。而作者所谓韦词

:“笔直而情曲,辞达而感郁”可谓一语中的。其《菩萨蛮》诸如“劝君今夜须

沉醉,

樽前莫话明朝事”、“对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等等,表面是旷达之语,实则蕴含了好多的哀思和悲郁!

三、论冯延巳词:缠绵伊郁兼惝恍

作者认为冯词兼有温韦主、客观的词风,又有高于温韦之上的深厚广远之意境。故评者每以“惝

恍”称之。“惝恍”者,不可确指之辞也。惟其不可确指,

故其所写者,乃但为一种感情之境界,而非一种感情之事件。此冯巳与韦庄之一大差别,亦为此之境界在发展中之一大进展。

四、论李璟词:胜人少许不须多—

——只因感发在词魂

南唐中主李璟词虽传世不多,但却能以少胜多,具有极鲜明的风格特色,那就是其词极富于感发之力的缘故。作者着重以《摊破浣溪沙二首之二》为

例,

花了很大篇幅分析了众家的评说以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确认佳句,并说明理由。据作者的解

析,词的上阕:“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似可概括为对“春光易

过,容颜易老,不堪回首”的慨叹;下阕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

杆。”可理解为思妇的相思之苦。至于评判孰为佳

句的问题,

作者最赞赏王国维的看法。即此词开端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为有“众芳芜秽

”、“美人迟暮”。认为这实在是一位最善于从这种感发有所体悟的读者,

是一位最善于读词的人。

五、论李煜词:真情无改是词心

把李煜词分成前后期两种不同风格、褒贬各异的做法好像已成了定论。叶嘉莹老师在此处的一大贡献是一否前人对李氏词前后期的不同看法。一般人多认为李氏前期之作品,享乐淫靡,一无足取。后

期之作品,

则因其身经亡国之痛,故能有较为深度之内容,且有较高程度的艺术表现,然而有的又讥其情

绪为

“伤感”、“不健康”。作者认为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

基本上有一点不变的特色,即其敢于以全心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

亦即“真情无改是词心”。“真情”是词的核心和生命,唯有全身心的倾注,全部感情的投入,才有可能写出打动人的词篇。

六、论晏殊词:节物移人语自工

作者认为,要读懂晏殊词,不必从大起大落或所谓的“诗穷而后工”等观念去苦苦寻求,只需从细草烟花怯露去寻思。晏殊词有清明圆融的理性,不为

激言烈响,

而常保有一种锐感柔情之意境,此为晏殊词一般之风格与特色。古人有云

:“哀莫大于心死”,能引发读者一种多情锐感的诗心,这正是晏殊

这一类词的可贵之处。认为善感的诗心,

才是一切好诗的基本根源之所在。

七、论欧阳修词:词自露真容

诗文一代宗师欧阳修,曾倡导起北宋的古文运动,又改变了北宋初期西昆体雕饰繁缛的诗风。此

外,

其对于经学、史学、政论各方面都较为精通。然而要读懂这样一位大文豪,仅从他的诗文来理解是不够的。作者认为,恰恰词揭开了这位道貌岸然人

物的真性情。她说:昔人有云

:“观人于揖让,不如观人于游戏”,正因为“揖让”之际尚不免于有心为

之,

而“游戏”之际,才更可以见到一个人真性情的流露。欧阳修以游戏笔墨写为小词,而其心灵性格

最深微的一面,

乃自然流于其中,这是欣赏欧阳修词时最当加以细心吟味的。

八、论柳永词:眼低词高———不减唐人高处在

由于柳永词多叙写市井间歌妓舞女之现实的感

·76·

情和生活,故被时人视为俚俗尘下之人,由此也招来仕途的阻挫。但柳永却是一位在观念上既能突破士大夫的迂腐之见,同时在能力上又特别禀赋有音乐

的才能,

他“敢于”也“能于”为当时受到士大夫所鄙薄的慢词俗曲来谱写歌辞。在写歌辞时,他特别留

意于声律之谐美,

也特别注意于层次之安排,故其词之感发堪与盛唐之“兴象”可媲美。作者胆言:世人

只知用

“腻柳”称柳词,用“豪苏”称苏轼,这不过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她说:苏词之开新并非无本之突变,而被一般人视为“腻柳”的柳词,其羁旅行役之词在内容意境方面的某些推展,却正有着影响过渡到“豪苏”的一种桥梁作用。故她诗论道:总被后人称腻柳,岂知词境拓东坡。

九、论晏几道词:既有回流的嗣想,又有

另辟的开新

此篇作者主要从三方面作比:①以《小山词》与花间集》作比,认为前者艳词颇有托而逃的意味,而后者只透露出偷生苟安的沉溺;②以晏几道与李

煜词作比,

认为宴词重修饰之美,而李煜词呈纯真的天然;③通过小宴跟大宴以及秦观词作比。最终得

出小宴词既有回流的嗣想,

又有另辟的开新结论。十、论苏轼词:独具慧眼看苏词

对苏词的评论,除“以诗入词”外,人们往往冠

以“豪苏”或“超旷飘逸”为苏之词风,并已趋于定论。但作者硬于此很有建树地寻出其词的悲感之

处,如其“白首忘机”、“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等皆应

夏敬观所谓其词

“中有幽咽怨断之音”。此外,作者还认为苏词有后人可以学习和不可以学习两类:不可以学习的是他的词于超旷中有悲感的作品;而可以学习的则是有“功过参半”的这一类。有功的当然是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具有开拓和积极性的一类,有过的则指作者于小序中屡屡称之为“游戏”的词,

或被人们称之为“不合谐律”、“不能歌”的那类词。

幸而评论者终究是带有包容性的客观,她把此种不

足归终于词人有意“脱去其束缚之表现”的结果,即

曲子中缚不住者”是也。最后诗评道

:“莫道先生疏格律,行云流水见高风。”这是很有建树的诗评。

十一、论秦观词:精微柔婉之特美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少年时的策论有

苏轼之慷慨盛气的特质,但其词却始终有种细致锐

敏的感受,

从而被冠以“词心”的称号。秦氏固有的锐敏善感使其面对挫折而更无力自控,故易陷入如

·77·

其词句

“愁如海”的深悲,与善于调剂心性的苏、黄大有不同。但也从而保证其词与他人不同的特美。作者诗评曰: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十二、论周邦彦词:不矜感发矜思力

周邦彦是个精工于辞赋和音律的词人,词发展至他便变了新的途径,即以思索安排为写作之动力。其词既承前(诸如《花间》艳词)又启后(如南宋三家:史达祖、姜夔、吴文英)开了南北词的不同风格。故作者诗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斯人。

十三、论陆游词:不具词眼有词心,词笔诗才自家真

陆游是北宋诗坛上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这没有争议。可陆翁对于词却不具词眼,故对苏轼自是一家”的一洗《花间》之绮靡的“诗化”之作品

大加赞美。作者认为,

与苏、欧两公既有诗人之襟抱又具词人之眼光比,陆游则只有诗人之襟抱,但未有

词人之眼光,

但其词“因而乃是全以诗人之笔法为词”

。这种见解可谓独具慧眼。十四、论辛弃疾词:最具感发力量之词人

辛词为两宋作品之最多,可谓“驰骋百家,搜罗

万象”。作者认为辛公是用全部生命来写词的一位词人,故此篇她花了一大篇幅倾注全部的精力来分

析辛公之所以成为伟大词人的缘由,

使之在全书中起到了“标杆”的作用。她从内在感化和外在感化两方面的因素诠释辛词独具魅力的特质。认为辛之于词,乃是以其全心力之投注而为者,那是因为他在

事功方面居然全部落空,

于是遂把词之写作,当作了他发抒壮怀和寄托悲慨的唯一方式。作者着重举水龙吟》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说明,指出“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三句,最能对辛词之感发生命中的两种冲击力量的极为形象化的说明,是一本万殊”之所在。

十五、论吴文英词:自有神思人莫及

对于吴氏其词其人,人们颇为争议。作者先针

对人们对吴词争议褒贬不一进行阐述,

然后引出己意,认为吴词晦涩难解者有三:①词人好为时空错综之笔;②写景状物只凭直觉而不作理性叙写;③喜用僻典。但正因此,吴词才表现出一种沉郁的力量和飞扬的神韵。认为吴词之被人讥诋为晦涩堆垛者,原来也就是其为人所称赏者。通过举例说明吴词主

要为周邦彦词之继承者,

但其写景状物的兴象之高远,乃有颇近于柳、苏之处,甚至认为与苏、辛二家是

““《《““

“殊流同源”。

总之,词是最能表现深微隐幽(忧)、曲折深美的一种文体,叶老师每每注意到此处的高妙,往往从人们不注意之处入笔,独抒己见,故新意横出。正如

:“昔人有云:‘观人于揖让,不如观人她于上文所说,于游戏’正因为‘揖让’之际尚不免于有心为之,

而‘游戏’之际,才更可以见到一个人真性情的流

”“诗余”被称为的词,几近于游戏。但要真正了露。

解一个诗人词人,最好是从他(她)的词入手,这是叶老的一个独见。叶老师最强调一首词要有意境深远的感发,蕴含作者的生命感悟,抱负胸襟,而且要参考文献:

[1]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一般作深美闳约,有吞吐之致。她说幽微曲折、

者不过以其性情才气为诗而已,但真正伟大之作者则其所写乃并不仅为一时才气之偶发,他们乃是以自己全部生命中之志意与理念来写作他们的诗篇,而且是以自己整个一生之生活来实践他们的诗篇

”的。所以,是否具有感发的力量,这是叶老师品评诗词的一个标尺,但总的方向还是以王国维的《人

为基准。由于叶老师为人比较谦虚谨慎,间词话》

她的很多词评观点顾及颇多,多数以委婉、含蓄进行

故所持观点不够明朗。评述,

TheStyleOriginalityandCommentingMethodforCiin

FamousEssaysonTangPoemsandSongCibyYeJiaying

LUOChao-zhong

(School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

Abstract:FamousEssaysonTangPoemsandSongCibyYeJiayingimpressedthereadersdeeplyduetoits

specialstyleoriginalityandfreshcommentingmethodforci.It'snecessarytomakeacommentonthediversityofitsstyleandcommentingmethodforciinordertolearnfromitanduseitasreference.Thispapershowstheauthor'sperceptionandopinionaboutthetwoaspectsmentionedabove.

Keywords:originality;style;factionalism;commentingmethodforci

(上接第74页)

OriginandStandardizedFeatureofthe

WANGFei

(DepartmentofBasicSciences,XuzhouPreschoolTeachers'JuniorCollege,Xuzhou,Jiangsu221004)Abstract:The

Keywords:Hua-Benfiction;Pian-Wei;San-Yan;standardization

·78·


相关文章

  • 宋词大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 唐诗.宋词.元曲各擅一代文学之胜,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体抒情诗,产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词又称"诗馀"."长短句"有固定的词牌.风格独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 ...查看


  • 诗词写作入门宜读书目提要
  • 诗词写作譬如书法,要想登堂入室,免不了一个临帖的过程.初学者往往遇到两种方向的难题,一种是心有所感,但下笔词句便似向古人集中作贼,另一种是心有所感,却不知如何准确地表达.第一种,是读的诗不少,但自己练笔少,不懂得夺胎换骨,使如己出的道理,不 ...查看


  •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 "农村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研究"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绥棱县双岔河中学 刘胜德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教师头疼.学生犯难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而"应试教学"的影响又导致教师急功近 ...查看


  •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学生)
  •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 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1 ...查看


  •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
  •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作者: 加入日期:10-09-15 第一块是编者的话,优秀的编者的话语可以使知识具有召唤力,与学生产生 选文难度适中,古今中外,均有涉及.本教材二十五篇选文中,现代作品占83%,外国作品占25%,66%, ...查看


  •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学常识
  • 必修一文学常识 1.<范爱农>选自作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后用笔名鲁迅.被毛主席称为现代他写了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 . .和 (<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 (原名& ...查看


  • 高考文学常识
  • 高考必备文学常识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传说 记录上古神话的书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部:<山海经>.<淮南子>. [<淮南子>] 亦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 ...查看


  •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诗词曲名家]教案设计
  • <诗词曲名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进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 3.初步接触我国著名的诗词曲名家,产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查看


  • 法学核心期刊论文投稿指南
  • 法学核心期刊论文投稿指南 [使用说明] 这份指南基本上囊括了法学院青年教师或学生可能投稿的所有期刊.指南分为四类:一.法学类核心期刊,二.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三.综合性社会期刊,四.非核心类法学期刊.其中前三类为法学院所承认的核心期刊,关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