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长处与短处(举事例分析) 1

雍正的长处与短处(举事例分析)——by杨启樵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楼

(一)短处

雍正缺点之一是卞急。曾语群臣:“皇考每训朕,诸事当戒急用忍,屡降旨,朕敬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注1】。”既说“屡降旨”,可见不易悛改。继位后立即定制“戒急用忍”吊牌,曾向广大提督王绍绪、云南巡抚朱纲透露此事【注2】。直至临死前三年,宫中密档尚有制作“戒急”吊屏谕旨【注3】,可见积习难改。

另一缺点是喜怒不定。雍正曾说当年康熙评以“喜怒不定”四字,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一月央求乃父:“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得旨谕允:“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此语不必记载”【注4】。以上两点他直言不讳,不甚严重,其实他最大缺点有如下:

1、残忍苛刻

初膺帝位,即次第肃清诸弟及其党羽,屠戮、圈禁、流放、黜革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即位亲信隆科多、年羹尧辈也铲除一尽,此等措置,于当时政局安定上,或不得不乃尔,然终难逃残忍苛刻恶名。

2、猜忌多疑

雍正不轻易信人,一再告诫臣僚:“自古知人为难,人心难测,事事时时留心体察,方不被其愚惑【注5】”。

又说:“可信者人,而不可信者亦人;万不可深信人之必不负己【注6】”。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2楼

官僚中始终信而后疑者大有人在,如云贵总督高其倬,因反年羹尧适中雍正心怀,得异宠,一度誉之为“第一大臣”【注7】。其后遭猜疑,眷遇渐衰,至雍正晚年,甚至严责:“高其倬一生惟以巧诈洁己是务,历任观之,沽誉饰名之外,一无所长”【注8】。刊本《朱批谕旨》编纂时,雍正将高其倬赞词除之殆尽【注9】,以免后世讥诮其无“知人之明”。

其实我不觉得这么做是虚伪,因为我是天秤座,所以天秤座的一个特性跟雍正特别相像,那就是越是在乎的东西越想要表现的不在乎,那样就算有人想打击报复,也不会想到以此来作为筹码。雍正这样说这种话,是一种手段,并不能说成是虚伪。

(二)长处

雍正长处,也就是缵承大统的成功要素,可分两点:既勤政复具备充分学养、才能,足以治国安邦;具有“真伪杂糅”博取父皇欢心伎俩,且逐一剖析如后。

1、勤勉及政治才能

雍正最大长处是勤于庶政和具有卓越的政治手腕。先说勤政,雍正在对待兄弟臣僚上虽引人訾议,然而为政之勤实为历代帝王中所罕见。他“宵衣旰食”,经纬天下,十三年如一日,曾自负

:“即皇考之勤,亦无自朝至暮办事

之理”【注10】。这并不夸诩,晨起即御殿听政,接见大小官员,阅览章奏;灯下则批读来自各处秘密报告——朱批奏折,或二三十件,或五六十件不等,均亲拆亲裁,无人襄赞;在位中至少批阅密折两万余通,部本及通本十九万通【注11】。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楼

雍正政治上的杰出成就学术界一致公认。登基后即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饬吏治,粉碎朋党,革除先朝弊端,扭转康熙晚年松弛不振之风,非但清政权得以延续,且下开乾隆六十余年盛世。以国家财力来说,康熙施行所谓仁政,落到“库帑亏绌,日不暇给”,全赖雍正“综核名实,罢一切不急之务”,国用始充足,至末年贮蓄库银三千余万两,仓庚充实,“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注12】。且积极推行新法,如“耗羡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都有一定成效。而“朱批密折”和“密建皇储”更是旷古绝伦之举。凡此种种显示出雍正秉国操政奇才。至于文学优瞻、满汉文字兼通、擅长书法等等,尤其余事。

康熙心目中的嗣主究竟是何种典型?第一当然是才能。雍正文理精通已如上述。即位后政绩斐然,足以证明其治国才能。关于后者,康熙虽不能预见,然而相处数十年,自有不少政务交办,雍正当全力以赴,迅速圆满完成,这一一见于老父眼中。雍正的精明能干早在雍邸时已为人所皆知,这可从一些小事中显出。一次,康熙令人询问音乐教习朱四美,有关琵琶曲调、名色等事。朱某年逾八十,康熙说:“不要问紧了,细细的多问两日”,作成笔记。后加一句:“你们问不上来,叫四阿哥问了写来”【注13】。四阿哥即雍正,虽是小事,却可证明他的能干,连政敌胤禟也赞叹:“他从来原伶俐”【注14】。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4楼

既有如许优点,康熙临终前令雍正继位应无疑问。但雍正缺点亦多,如残忍、猜疑、虚诈等,康熙怎会选择此人?关于这点,须废一番唇舌。雍正秉性如何,后世治史者与当事者康熙的看法不尽同,当事者“身在此山中”,观察事物,有时反不如治史者清晰。雍正御极前后,判若两人,康熙生前绝不会了解。以残忍来说,他在雍邸,不可能妄行杀戮,且竭力将自己装扮成连蝼蚁也不践踏的仁者,乃父如何能预测到日后会屠杀骨肉?说到猜疑,绝不会在康熙面前暴露。至于虚诈一套倒反蒙蔽了康熙:说甚么从无希图大宝之心,说甚么诚孝、友爱等等,恰巧投中他父皇心怀,因此缺点掩盖

藏,长处则显著突出,这种两面性的作风,康熙无从而知。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5楼

2、博取康熙欢心

a.诚孝体贴

康熙两度废立太子,感情异常脆弱,此后立皇储,必以诚孝为先,说:“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注15】。雍正给予康熙印象,合此标准。史书中一再强调,如:

“朕蒙皇考俯鉴悃忱,于众兄弟中,惟许朕以‘诚孝’二字【注16】。”

又如:

上(指康熙)又谕诸王大臣曰:“朕之诸子,多令人视养。……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注17】。”

又如:

上体违和,至十一月初旬,日渐增加。……(雍正泣奏)应选择太医及臣兄弟中稍知药性者胤祉、胤祺、胤禩,同臣检视方药。上服药后,渐就痊愈【注18】。

又如:

(康熙)谕满汉诸臣曰:“朕自抱疾以来,皇太子、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昼夜侍奉,用药调治,今已愈矣,并非诸臣医疗得痊也【注19】。”

又如:

(康熙)谕宗人府:“自去年九月,不幸事出多端,朕身怀愧愤,惟日曾郁结,以致心神耗损,形容憔悴,势难必愈。于时概观众人,不过为寻常虚语,袭用空文,此外别无良法。惟贝勒胤祉、胤禛特至前奏称:‘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自勉强耽延,万国何所依赖。臣等虽不知医理,愿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因痛苦陈请爰于十一月八日始用医药。时皇太子已经开释,亦同竭力趋侍,昼夜不懈,今朕之剧疾,业已全愈【注20】。”

2009-5-17 03:48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6楼

b.友爱兄弟

诚孝之外,是友爱兄弟。太子被废,诸皇子谋取大宝,勾心斗角,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一无连枝之爱,如胤褆、胤禩直欲取太子胤礽之命。此等情况康熙当有所闻,因而传入朝鲜,如崔德中《日记》中说:“康熙身死之日,天下之乱屈指可计【注21】。”

康熙最忧虑诸皇子党同伐异,屡次告诫:“观伊(胤禩)等以强凌弱,将来兄弟内或互相争斗,未可定也【注22】。”又说:“众阿哥当思朕为君父,朕如何降旨,尔等即如何遵行,始是为臣子正理,尔等若不如此存心,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躬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尔【注23】。”又说:“……众阿哥俱当念朕慈恩,遵朕之旨,始合子臣之理。不然,朕日后临终时,必有将朕身置乾清宫,而尔等执刃争夺之事【注24】。”因此,兄弟和睦亦是康熙选择储君的条件,雍正登极后一再强调:

“朕自幼

,诸兄弟俱恭敬朕躬。朕于兄弟中亦并无私嫌。……朕之兄弟中往往有得罪皇考者,朕身为之解释调停,以宽解皇

考之怒,凡此不可枚举【注25】。”

2009-5-17 03:49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7楼

又如:

“朕在藩邸,光明正大,公正无私,诸兄弟之才识,实不及朕。其待朕悉恭敬尽礼,并无一语之争竞,亦无一事之猜嫌,满洲臣工及诸王门下之人莫不知者【注27】。”

2009-5-17 03:50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8楼

不仅这些言词,尚有具体事实,如胤礽被废立时,惟有雍正采取同情态度,其后康熙在诸子及王公大臣前为之宣扬:

“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注28】。”

宗室昭梿也说:

“理密亲王(即废太子胤礽)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而王先受宵小言,待上甚薄。及王被罪,圣祖将王缚置空庐,不许人谒见。上亲持汤羹以进,守者遏之,上曰:‘吾惟知尽昆弟之情,不知顾己之利害也。”圣祖闻而善之【注29】。

胤禩乃最大政敌,然而在藩邸时,雍正敷衍得法,伪装棠棣情深,竟使父皇误会二人同党。康熙五十五年九月,胤禩患重病,雍正适于密云县护驾,奏准前往探病,未几康熙却追发一上谕,似有不满:

“四阿哥随驾在外,惟伊一人,乃置扈驾之事,奏请先回看视胤禩。观此关切之意,亦似党庇胤禩。胤禩医药之事,即着四阿哥料理【注30】。”

有些学者以为雍正平素对胤礽恭顺,却与胤禩关系密切,被康熙认作“两面派”,因此他始终未被考虑为皇位继承人【注31】。此论不妥,雍正并非忽而追随胤礽,忽而拥戴胤禩,朝三暮四、骑墙、观潮。而是胤礽为太子时,恭敬有礼,废立时又为之保奏;同时与胤禩始终保持亲密关系,这是友爱兄弟表现,康熙应当赞赏,怎会判定他是骑墙派,不再考虑为储君?

2009-5-17 03:50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9楼

又雍正常邀请兄弟于圆明园饮宴,胤禵受命为抚远大将军,出征前也曾数次应邀欢聚。此时,皇储谁属尚未定,雍正与众人来往表示友好,先作未雨绸缪,则他日无论何人继位都不至于受冷遇。因而在康熙眼中,雍正与众兄弟相处甚佳,这与胤褆。胤禩等欲谋害太子成为鲜明对照。昆仲和睦,始能中立不偏,雍正自称:“皇考深知朕中立不倚,断无杀戮之事,是以命朕缵承大统。朕自思之,亦惟朕方能不戮一人,无一不保全尔【注32】。”这中立正是康熙所切望的。

2009-5-17 03:50 回复

四爷

fe

ature2009

58位粉丝

10楼

c.淡泊寡欲

秉性淡泊也是康熙选择储君的一个标准。太子被废,储位空虚,雍正雄心勃勃冀望大位,却不漏声色,显得

十分恬淡,不似胤褆。胤禩那样猴急、嚣张。众兄弟四处奔走,谋取大宝,他却吟诗作对,游山玩水,或与僧衲讨论禅义,似乎与世无争,这是获欢于乃父的一因。其实,常在诗中表达淡泊寡欲的心志,如“太平无一事,常愿奉君王【注33】。”这表示承恩天子,于愿已足,绝无问鼎之心【注34】。又如“老僧禅定后,隔岸一声钟【注35】,”“生平耽静僻,每爱住深山【注36】”,“庙堂不系偷闲客,得向宗门举话端【注37】。”此等诗句怎像充满野心的雍亲王,简直是超脱尘世的隐士。康熙末造,太子势力日益扩展,使康熙有所警惕,不拟选权势过强者,始不致凌逼兄弟,甚至侵蚀君权。雍正矫饰的“用行舍藏”作为契合父皇心意。

以上分析了雍正长处及乃父对他的印象。然则皇子时代际遇如何?他生于康熙十七年,抚养于宫中。五岁开始上书房读书,九岁随康熙巡行塞外,二十一岁封为贝勒,翌年赐府邸,即日后之雍和宫。三十一岁封为雍亲王,稍前赐圆明园,其后又于承德赐狮子园。康熙四十六年起,屡次恭请其父于北京或热河随园进宴。皇三子胤祉也受到同样宠遇,根据《圣祖实录》统计,恭请乃父幸园次数,胤祉十八次,雍正十三【注38】。但康熙驾崩那年,胤祉仅有热河一次,雍正却有三次,北京二,热河一,可见父子间交往与时俱增。《永宪录》也说:“自六十年两遇万寿,雍亲王皆奏请驾临。奉演剧,以祝无疆。天颜每霁,向妃嫔称孝养焉【注39】。”

受康熙眷注,雍正多次参与政务,其如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废太子胤礽拘禁上驷院旁,奉命看守【注40】。五十一年十一月,审查托合齐父子违法事【注41】。六十年三月,磨勘会试中式原卷等【注42】。也曾多次代父祭祀天地、祖陵、孔庙。

2009-5-17 03:51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1楼

【注1】:《世宗实录》卷十九,页十四a,雍正二年闰四月丁亥。

【注2】:清世宗御编:《雍正朱批谕旨》十一函,王绍绪雍正五年三月初九日第二折:“雍正四年十二月初九日,臣于乾清门面奉谕旨,……随指座前匾语‘恩谕戒急’四字示臣曰:‘朕昔年性最急,时蒙圣祖训以和缓之道。今登大宝,治理诸务,惟恐仍涉于急,有负我圣祖之训,敬书此匾,得以时加警惕。’又同书四函,朱纲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第二折:“(奉面谕)朕曾蒙圣祖慈训,‘戒急用忍’,故殿中

匾额

即用此四字”.

2009-5-17 03:52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2楼

【注3】: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十年九月二十二日(以下简称活计档。该档现珍藏于北京中

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未刊行)。按:雍正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起,即有特旨定制“戒急用忍”牌或吊屏,此后不时有,如雍正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童年十月二十二日雍正十年二月初七日等。十年二月所制者为彩漆流云吊屏,一做四件,其中两件安放于安宁居。

2009-5-17 03:53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3楼

【注4】:《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六a~二六b,雍正四年十月丙寅。

2009-5-17 03:55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6楼

【注5】:《雍正朱批谕旨》十一函,郝玉麟雍正七年六月十二日第二折。

【注6】:《雍正朱批谕旨》二函,杨文乾雍正四年七月初九日第二折。

【注7】:“雍正朝朱批奏折”原件六一七六号,鄂尔泰雍正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第一折,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注8】:“雍正朝朱批奏折”原件二六三一号,张渠雍正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折。

2009-5-17 03:5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7楼

【注9】:详《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页243—250.

【注10】:《文献丛编》,上册,页102,“戴铎奏折”第三折。

【注11】:《文献丛编》,上册,页102,“戴铎奏折”第四折。

【注12】:《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四b,雍正四年五月甲戌。

【注13】:《文献丛编》,下册,页768~169,“本数总册”。

2009-5-17 03:5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8楼

【注14】:《啸亭杂录》,卷一.

【注15】:《掌故丛编》,页十九b,“清圣祖谕旨.

【注16】:《大义觉迷录》,卷三,页132。

【注17】:《圣祖实录》,卷二五三,页九a,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

2009-5-17 03:58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9楼

【注18】:《大义觉迷录》卷三,页131。

【注19】:《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四a~二四b,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戊子。

【注20】:《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七a~二七b,四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注21】:《圣祖实录》卷二三六,页八a~八b,康熙死石板正月甲午。

【注22】:《圣祖实录》卷二三七,页五a,四十八年三月辛巳。

【注23】:《燕行录》,页416,

【注24】:《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b,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癸卯。

【注25】:《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三a~三三b,雍正四年五月戊申。

【注26】:《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九

a,康熙

四十七年十月丙午。

【注27】:《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九a,康熙四十七年十月丙午。

【注28】:《圣祖实录》卷二六一,页九b,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子。

【注29】:《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三a~三三b,雍正四年五

月戊申。

【注30】:《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四a。

【注31】:《大义觉迷录》,卷一,页15。

2009-5-17 03:59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0楼

【注32】:《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七b,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注33】:《啸亭杂录》卷一,”世宗居藩大度“条。

【注34】:《圣祖实录》,卷二六九,页二零a,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己卯。

【注35】: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页120,《清史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82年。又见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页111,说:“胤禛的这种两面派行为露出马脚后,康熙对他采取了警惕的态度,从而使他丧失了被考虑为皇位继承人的可能性。”《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年。

2009-5-17 04:00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1楼

【注36】:《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

【注37】:《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一,“宫中直宿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一三零零册,页161,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

【注38】:《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三,“登焦山上方口占”,页178.

【注39】:《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四,“山居自怡”,页181。

【注39】:《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五,“元夕过僧寺”,页190。

2009-5-17 04:01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2楼

【注40】:参见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页107列表。

【注41】:《永宪录》,卷一,《清代史料笔记汇编》第一辑。按: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云: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卷八零,“国朝园囿”项。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但实录四十六年十一月,已有“胤禛恭请上幸花园进宴”记载(卷二三一,页十四a~十四b)。又康熙朝满文奏折,四十六年三月二十日,有诸皇子赐地建园记事,则建园当在四十八年之前(满文资料见杨珍文,载《清代全史》第四卷,页5,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疑四十六年园已部分竣工,故请父皇临幸进宴。

【注42】:《圣祖实录》,卷二三四,页十一a,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注43】:《圣祖实录》,卷二五二,页八a~八b,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戊戌。

【注44】:《圣祖实录

》,卷二

九一,页二一b~二二a,康熙六十年三月己巳。

2009-5-17 04:01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3楼

【注32】:《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七b,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注33】:《啸亭杂录》卷一,”世宗居藩大度“条。

【注34】:《圣

祖实录》,卷二六九,页二零a,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己卯。

【注35】: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页120,《清史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82年。又见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页111,说:“胤禛的这种两面派行为露出马脚后,康熙对他采取了警惕的态度,从而使他丧失了被考虑为皇位继承人的可能性。”《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年。

【注36】:《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

【注37】:《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一,“宫中直宿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一三零零册,页161,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

【注38】:《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三,“登焦山上方口占”,页178.

2009-5-17 04:03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4楼

又如:

“朕从前若有被兄弟凌辱,或致朕于恶地,或于朕有亏伤处,如此等私怨,倘有一事,倘有一人,亦必不能掩众人之耳目。皇考在时,……此等不肖弟辈,岂但并无仇隙,即些微一言之不合亦未有也【注26】。”

又如:

“朕在藩邸,光明正大,公正无私,诸兄弟之才识,实不及朕。其待朕悉恭敬尽礼,并无一语之争竞,亦无一事之猜嫌,满洲臣工及诸王门下之人莫不知者【注27】。”

不仅这些言词,尚有具体事实,如胤礽被废立时,惟有雍正采取同情态度,其后康熙在诸子及王公大臣前为之宣扬:

“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注28】。”

宗室昭梿也说:

“理密亲王(即废太子胤礽)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而王先受宵小言,待上甚薄。及王被罪,圣祖将王缚置空庐,不许人谒见。上亲持汤羹以进,守者遏之,上曰:‘吾惟知尽昆弟之情,不知顾己之利害也。”圣祖闻而善之【注29】。

2009-5-17 06:11 回复

四爷党

smilysunrise

28位粉丝

35楼

然我想起了《皇太子秘史》里的台词

——你不爱财,你不爱色,你不爱享受,你为什么非要当这个皇帝?!

——我喜欢当皇帝,我知道怎么做一个皇帝!而且我自信我可以做一个有益于大清有益于百姓的好皇帝!没错,我没有心,我不是好人,但是我会是一个比

皇阿玛比

皇太子都优秀的好皇帝!

2009-5-26 18:03 回复

翾★fly

2位粉丝

36楼

话说他一直被康熙说“急”..

“不似胤褆。胤禩那样猴急、嚣张”

夺皇位他不急了?

那是不是说大事不急..会想想清楚..小事他急..不想清楚?

我看他淡泊也不一定是假的

2009-8-19 09:19 回复

180.120.190.* 37楼

既有如许优点,康熙临终前令雍正继位应无疑问。但雍正缺点亦多,如残忍、猜疑、虚诈等,康熙怎会选择此人?关于这点,须废一番唇舌。雍正秉性如何,后世治史者与当事者康熙的看法不尽同,当事者“身在此山中”,观察事物,有时反不如治史者清晰。雍正御极前后,判若两人,康熙生前绝不会了解。以残忍来说,他在雍邸,不可能妄行杀戮,且竭力将自己装扮成连蝼蚁也不践踏的仁者,乃父如何能预测到日后会屠杀骨肉?说到猜疑,绝不会在康熙面前暴露。至于虚诈一套倒反蒙蔽了康熙:说甚么从无希图大宝之心,说甚么诚孝、友爱等等,恰巧投中他父皇心怀,因此缺点掩盖隐藏,长处则显著突出,这种两面性的作风,康熙无从而知。

2009-11-4 20:28 回复

远迷

洗桐女史

120位粉丝

38楼

在躁急上,十四比起他哥哥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点就连杨珍也承认,认为十四性格比较冲动,不过她觉的这不算什么大毛病,像雍正的阴险才是最致命的,让我很无语。

我国庆的时候专门找她写的允禩和允禵的文章看了个遍,让我郁闷以极。

杨奶奶力争康熙晚年宽恕允禩,并想把允禩留给允禵来用,曾引胤禩患病时康熙的朱批来论证,说康熙一语双关,说允禩平素最爱听人哄骗,吃药太多,明显的是将他和胤褆等人区分开,认为他是为人蒙骗的云云,然后又指着康熙逼胤禛胤祉承认自己眼神不好,胤禩确实是病好了,可以移动走了这段来说康熙对于胤禛和胤祉的态度很差,与“内定的继承人”胤禵是截然不同的,康熙对胤禵多么好多么好,胤禵犯的错要比胤禛等人严重得多(杨珍奶奶也知道胤禵同学轻率冒进的严重性很大啊,默默),而康熙仅仅是很和蔼的进行批评,态度截然不同~~~~所以说康熙就是要传位给14的~~~我真的要晕倒的说~~~

胤禩患病的折子,我录过,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康熙是对胤禛发火,还是因为胤禩发火。

而且康熙批胤禵的那个折子说他上折子内容写得既杂又冗,而且康熙还得给他修改语法错误,康熙看了他的折子,只觉得心思很乱,雍正有这样逻辑不清吗,有说个事把他爹弄的心乱乱的,不知所以吗?才能一下子就比出来了吧。真是的!

最受不了的是,杨珍奶奶说雍

和宫跳扎布

是纪念胤禵平藏之功~~~默默,太可笑了吧!!!每次一看到这些就气得不行的说!

2009-11-4 21:18 回复

四爷党

smilysunrise

28位粉丝

39楼

杨奶奶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吧。。。她的文关于雍正继位的我都没看过呢,不知道像我这么不坚定的人看过后会不会改变观点呢

2009-11-4 22:16 回复

远迷

洗桐女史

120位粉丝

40楼

我最初看《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时候受她观点影响很深,因为当时只是看过永宪录、啸亭杂录以及冯尔康、杨启樵和陈捷先等人的书,以及清史论丛上的一些论文而已,奏折、上谕、题本等都没能看过,老实说,资料如果不是自己亲看,只看别人引用,好多东西都不能相信。

我以前也觉得杨珍说胤禛是胤禩党人之说,也认为揆叙等人在一废太子之后害他是因为他两面派做法,可是现在一想,焉得不是康熙在那时就已经属意胤禛,而允禩党人因为嫉妒他而害他?现在结合资料看越来越觉得是这样一回事,要知道坚固可托是一废太子后康熙说的啊!

其实不但是杨珍、冯尔康和杨启樵先生的书也要带着问题,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专家的说法也因为阅读资料的所限,而有错误的地方,我以前就可迷信专家了,2005年对于某些人说的一看即谬的说法还深信不疑呢,后来2006年因为认识了白菜和悠悠,大家在一起讨论才有自己的见解的。有的时候大家有不同看法比一片附和更有利于进步。而且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关注的方向不一样,很多时候可以互相弥补~~~

偶现在关于十三的受小淑女影响很大,关于年糕的受白菜影响很大,至于那些亲属关系的看法就受蒲亭影响很大,近来没什么进步,就因为大家比较缄默了~~~~汗~~~~

四哥的东西太多,唯恐看不及啊~~~有的时候还真说不准,是否自己现在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偶现在压着好多东西没发就因为我自己觉的不能肯定……

2009-11-4 22:51 回复

0睡神0

1位粉丝

41楼

我自从06年进了稽古,因为你们的争议,对以前肯定的许多问题都有了自主思考能力 哈哈

2009-11-7 20:33 回复

0睡神0

1位粉丝

42楼

不过,杨的书,感觉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

雍正的长处与短处(举事例分析)——by杨启樵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楼

(一)短处

雍正缺点之一是卞急。曾语群臣:“皇考每训朕,诸事当戒急用忍,屡降旨,朕敬于居室之所,观瞻自警【注1】。”既说“屡降旨”,可见不易悛改。继位后立即定制“戒急用忍”吊牌,曾向广大提督王绍绪、云南巡抚朱纲透露此事【注2】。直至临死前三年,宫中密档尚有制作“戒急”吊屏谕旨【注3】,可见积习难改。

另一缺点是喜怒不定。雍正曾说当年康熙评以“喜怒不定”四字,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一月央求乃父:“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得旨谕允:“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此语不必记载”【注4】。以上两点他直言不讳,不甚严重,其实他最大缺点有如下:

1、残忍苛刻

初膺帝位,即次第肃清诸弟及其党羽,屠戮、圈禁、流放、黜革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即位亲信隆科多、年羹尧辈也铲除一尽,此等措置,于当时政局安定上,或不得不乃尔,然终难逃残忍苛刻恶名。

2、猜忌多疑

雍正不轻易信人,一再告诫臣僚:“自古知人为难,人心难测,事事时时留心体察,方不被其愚惑【注5】”。

又说:“可信者人,而不可信者亦人;万不可深信人之必不负己【注6】”。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2楼

官僚中始终信而后疑者大有人在,如云贵总督高其倬,因反年羹尧适中雍正心怀,得异宠,一度誉之为“第一大臣”【注7】。其后遭猜疑,眷遇渐衰,至雍正晚年,甚至严责:“高其倬一生惟以巧诈洁己是务,历任观之,沽誉饰名之外,一无所长”【注8】。刊本《朱批谕旨》编纂时,雍正将高其倬赞词除之殆尽【注9】,以免后世讥诮其无“知人之明”。

其实我不觉得这么做是虚伪,因为我是天秤座,所以天秤座的一个特性跟雍正特别相像,那就是越是在乎的东西越想要表现的不在乎,那样就算有人想打击报复,也不会想到以此来作为筹码。雍正这样说这种话,是一种手段,并不能说成是虚伪。

(二)长处

雍正长处,也就是缵承大统的成功要素,可分两点:既勤政复具备充分学养、才能,足以治国安邦;具有“真伪杂糅”博取父皇欢心伎俩,且逐一剖析如后。

1、勤勉及政治才能

雍正最大长处是勤于庶政和具有卓越的政治手腕。先说勤政,雍正在对待兄弟臣僚上虽引人訾议,然而为政之勤实为历代帝王中所罕见。他“宵衣旰食”,经纬天下,十三年如一日,曾自负

:“即皇考之勤,亦无自朝至暮办事

之理”【注10】。这并不夸诩,晨起即御殿听政,接见大小官员,阅览章奏;灯下则批读来自各处秘密报告——朱批奏折,或二三十件,或五六十件不等,均亲拆亲裁,无人襄赞;在位中至少批阅密折两万余通,部本及通本十九万通【注11】。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楼

雍正政治上的杰出成就学术界一致公认。登基后即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饬吏治,粉碎朋党,革除先朝弊端,扭转康熙晚年松弛不振之风,非但清政权得以延续,且下开乾隆六十余年盛世。以国家财力来说,康熙施行所谓仁政,落到“库帑亏绌,日不暇给”,全赖雍正“综核名实,罢一切不急之务”,国用始充足,至末年贮蓄库银三千余万两,仓庚充实,“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注12】。且积极推行新法,如“耗羡归公”、“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都有一定成效。而“朱批密折”和“密建皇储”更是旷古绝伦之举。凡此种种显示出雍正秉国操政奇才。至于文学优瞻、满汉文字兼通、擅长书法等等,尤其余事。

康熙心目中的嗣主究竟是何种典型?第一当然是才能。雍正文理精通已如上述。即位后政绩斐然,足以证明其治国才能。关于后者,康熙虽不能预见,然而相处数十年,自有不少政务交办,雍正当全力以赴,迅速圆满完成,这一一见于老父眼中。雍正的精明能干早在雍邸时已为人所皆知,这可从一些小事中显出。一次,康熙令人询问音乐教习朱四美,有关琵琶曲调、名色等事。朱某年逾八十,康熙说:“不要问紧了,细细的多问两日”,作成笔记。后加一句:“你们问不上来,叫四阿哥问了写来”【注13】。四阿哥即雍正,虽是小事,却可证明他的能干,连政敌胤禟也赞叹:“他从来原伶俐”【注14】。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4楼

既有如许优点,康熙临终前令雍正继位应无疑问。但雍正缺点亦多,如残忍、猜疑、虚诈等,康熙怎会选择此人?关于这点,须废一番唇舌。雍正秉性如何,后世治史者与当事者康熙的看法不尽同,当事者“身在此山中”,观察事物,有时反不如治史者清晰。雍正御极前后,判若两人,康熙生前绝不会了解。以残忍来说,他在雍邸,不可能妄行杀戮,且竭力将自己装扮成连蝼蚁也不践踏的仁者,乃父如何能预测到日后会屠杀骨肉?说到猜疑,绝不会在康熙面前暴露。至于虚诈一套倒反蒙蔽了康熙:说甚么从无希图大宝之心,说甚么诚孝、友爱等等,恰巧投中他父皇心怀,因此缺点掩盖

藏,长处则显著突出,这种两面性的作风,康熙无从而知。

2009-5-17 03:4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5楼

2、博取康熙欢心

a.诚孝体贴

康熙两度废立太子,感情异常脆弱,此后立皇储,必以诚孝为先,说:“今欲立皇太子,必能‘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注15】。雍正给予康熙印象,合此标准。史书中一再强调,如:

“朕蒙皇考俯鉴悃忱,于众兄弟中,惟许朕以‘诚孝’二字【注16】。”

又如:

上(指康熙)又谕诸王大臣曰:“朕之诸子,多令人视养。……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注17】。”

又如:

上体违和,至十一月初旬,日渐增加。……(雍正泣奏)应选择太医及臣兄弟中稍知药性者胤祉、胤祺、胤禩,同臣检视方药。上服药后,渐就痊愈【注18】。

又如:

(康熙)谕满汉诸臣曰:“朕自抱疾以来,皇太子、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昼夜侍奉,用药调治,今已愈矣,并非诸臣医疗得痊也【注19】。”

又如:

(康熙)谕宗人府:“自去年九月,不幸事出多端,朕身怀愧愤,惟日曾郁结,以致心神耗损,形容憔悴,势难必愈。于时概观众人,不过为寻常虚语,袭用空文,此外别无良法。惟贝勒胤祉、胤禛特至前奏称:‘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自勉强耽延,万国何所依赖。臣等虽不知医理,愿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因痛苦陈请爰于十一月八日始用医药。时皇太子已经开释,亦同竭力趋侍,昼夜不懈,今朕之剧疾,业已全愈【注20】。”

2009-5-17 03:48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6楼

b.友爱兄弟

诚孝之外,是友爱兄弟。太子被废,诸皇子谋取大宝,勾心斗角,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一无连枝之爱,如胤褆、胤禩直欲取太子胤礽之命。此等情况康熙当有所闻,因而传入朝鲜,如崔德中《日记》中说:“康熙身死之日,天下之乱屈指可计【注21】。”

康熙最忧虑诸皇子党同伐异,屡次告诫:“观伊(胤禩)等以强凌弱,将来兄弟内或互相争斗,未可定也【注22】。”又说:“众阿哥当思朕为君父,朕如何降旨,尔等即如何遵行,始是为臣子正理,尔等若不如此存心,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躬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尔【注23】。”又说:“……众阿哥俱当念朕慈恩,遵朕之旨,始合子臣之理。不然,朕日后临终时,必有将朕身置乾清宫,而尔等执刃争夺之事【注24】。”因此,兄弟和睦亦是康熙选择储君的条件,雍正登极后一再强调:

“朕自幼

,诸兄弟俱恭敬朕躬。朕于兄弟中亦并无私嫌。……朕之兄弟中往往有得罪皇考者,朕身为之解释调停,以宽解皇

考之怒,凡此不可枚举【注25】。”

2009-5-17 03:49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7楼

又如:

“朕在藩邸,光明正大,公正无私,诸兄弟之才识,实不及朕。其待朕悉恭敬尽礼,并无一语之争竞,亦无一事之猜嫌,满洲臣工及诸王门下之人莫不知者【注27】。”

2009-5-17 03:50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8楼

不仅这些言词,尚有具体事实,如胤礽被废立时,惟有雍正采取同情态度,其后康熙在诸子及王公大臣前为之宣扬:

“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注28】。”

宗室昭梿也说:

“理密亲王(即废太子胤礽)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而王先受宵小言,待上甚薄。及王被罪,圣祖将王缚置空庐,不许人谒见。上亲持汤羹以进,守者遏之,上曰:‘吾惟知尽昆弟之情,不知顾己之利害也。”圣祖闻而善之【注29】。

胤禩乃最大政敌,然而在藩邸时,雍正敷衍得法,伪装棠棣情深,竟使父皇误会二人同党。康熙五十五年九月,胤禩患重病,雍正适于密云县护驾,奏准前往探病,未几康熙却追发一上谕,似有不满:

“四阿哥随驾在外,惟伊一人,乃置扈驾之事,奏请先回看视胤禩。观此关切之意,亦似党庇胤禩。胤禩医药之事,即着四阿哥料理【注30】。”

有些学者以为雍正平素对胤礽恭顺,却与胤禩关系密切,被康熙认作“两面派”,因此他始终未被考虑为皇位继承人【注31】。此论不妥,雍正并非忽而追随胤礽,忽而拥戴胤禩,朝三暮四、骑墙、观潮。而是胤礽为太子时,恭敬有礼,废立时又为之保奏;同时与胤禩始终保持亲密关系,这是友爱兄弟表现,康熙应当赞赏,怎会判定他是骑墙派,不再考虑为储君?

2009-5-17 03:50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9楼

又雍正常邀请兄弟于圆明园饮宴,胤禵受命为抚远大将军,出征前也曾数次应邀欢聚。此时,皇储谁属尚未定,雍正与众人来往表示友好,先作未雨绸缪,则他日无论何人继位都不至于受冷遇。因而在康熙眼中,雍正与众兄弟相处甚佳,这与胤褆。胤禩等欲谋害太子成为鲜明对照。昆仲和睦,始能中立不偏,雍正自称:“皇考深知朕中立不倚,断无杀戮之事,是以命朕缵承大统。朕自思之,亦惟朕方能不戮一人,无一不保全尔【注32】。”这中立正是康熙所切望的。

2009-5-17 03:50 回复

四爷

fe

ature2009

58位粉丝

10楼

c.淡泊寡欲

秉性淡泊也是康熙选择储君的一个标准。太子被废,储位空虚,雍正雄心勃勃冀望大位,却不漏声色,显得

十分恬淡,不似胤褆。胤禩那样猴急、嚣张。众兄弟四处奔走,谋取大宝,他却吟诗作对,游山玩水,或与僧衲讨论禅义,似乎与世无争,这是获欢于乃父的一因。其实,常在诗中表达淡泊寡欲的心志,如“太平无一事,常愿奉君王【注33】。”这表示承恩天子,于愿已足,绝无问鼎之心【注34】。又如“老僧禅定后,隔岸一声钟【注35】,”“生平耽静僻,每爱住深山【注36】”,“庙堂不系偷闲客,得向宗门举话端【注37】。”此等诗句怎像充满野心的雍亲王,简直是超脱尘世的隐士。康熙末造,太子势力日益扩展,使康熙有所警惕,不拟选权势过强者,始不致凌逼兄弟,甚至侵蚀君权。雍正矫饰的“用行舍藏”作为契合父皇心意。

以上分析了雍正长处及乃父对他的印象。然则皇子时代际遇如何?他生于康熙十七年,抚养于宫中。五岁开始上书房读书,九岁随康熙巡行塞外,二十一岁封为贝勒,翌年赐府邸,即日后之雍和宫。三十一岁封为雍亲王,稍前赐圆明园,其后又于承德赐狮子园。康熙四十六年起,屡次恭请其父于北京或热河随园进宴。皇三子胤祉也受到同样宠遇,根据《圣祖实录》统计,恭请乃父幸园次数,胤祉十八次,雍正十三【注38】。但康熙驾崩那年,胤祉仅有热河一次,雍正却有三次,北京二,热河一,可见父子间交往与时俱增。《永宪录》也说:“自六十年两遇万寿,雍亲王皆奏请驾临。奉演剧,以祝无疆。天颜每霁,向妃嫔称孝养焉【注39】。”

受康熙眷注,雍正多次参与政务,其如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废太子胤礽拘禁上驷院旁,奉命看守【注40】。五十一年十一月,审查托合齐父子违法事【注41】。六十年三月,磨勘会试中式原卷等【注42】。也曾多次代父祭祀天地、祖陵、孔庙。

2009-5-17 03:51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1楼

【注1】:《世宗实录》卷十九,页十四a,雍正二年闰四月丁亥。

【注2】:清世宗御编:《雍正朱批谕旨》十一函,王绍绪雍正五年三月初九日第二折:“雍正四年十二月初九日,臣于乾清门面奉谕旨,……随指座前匾语‘恩谕戒急’四字示臣曰:‘朕昔年性最急,时蒙圣祖训以和缓之道。今登大宝,治理诸务,惟恐仍涉于急,有负我圣祖之训,敬书此匾,得以时加警惕。’又同书四函,朱纲五年九月二十六日第二折:“(奉面谕)朕曾蒙圣祖慈训,‘戒急用忍’,故殿中

匾额

即用此四字”.

2009-5-17 03:52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2楼

【注3】: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十年九月二十二日(以下简称活计档。该档现珍藏于北京中

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未刊行)。按:雍正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起,即有特旨定制“戒急用忍”牌或吊屏,此后不时有,如雍正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童年十月二十二日雍正十年二月初七日等。十年二月所制者为彩漆流云吊屏,一做四件,其中两件安放于安宁居。

2009-5-17 03:53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3楼

【注4】:《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六a~二六b,雍正四年十月丙寅。

2009-5-17 03:55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6楼

【注5】:《雍正朱批谕旨》十一函,郝玉麟雍正七年六月十二日第二折。

【注6】:《雍正朱批谕旨》二函,杨文乾雍正四年七月初九日第二折。

【注7】:“雍正朝朱批奏折”原件六一七六号,鄂尔泰雍正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第一折,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注8】:“雍正朝朱批奏折”原件二六三一号,张渠雍正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折。

2009-5-17 03:5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7楼

【注9】:详《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页243—250.

【注10】:《文献丛编》,上册,页102,“戴铎奏折”第三折。

【注11】:《文献丛编》,上册,页102,“戴铎奏折”第四折。

【注12】:《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四b,雍正四年五月甲戌。

【注13】:《文献丛编》,下册,页768~169,“本数总册”。

2009-5-17 03:57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8楼

【注14】:《啸亭杂录》,卷一.

【注15】:《掌故丛编》,页十九b,“清圣祖谕旨.

【注16】:《大义觉迷录》,卷三,页132。

【注17】:《圣祖实录》,卷二五三,页九a,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庚戌。

2009-5-17 03:58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19楼

【注18】:《大义觉迷录》卷三,页131。

【注19】:《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四a~二四b,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戊子。

【注20】:《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七a~二七b,四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注21】:《圣祖实录》卷二三六,页八a~八b,康熙死石板正月甲午。

【注22】:《圣祖实录》卷二三七,页五a,四十八年三月辛巳。

【注23】:《燕行录》,页416,

【注24】:《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b,康熙四十七年十月癸卯。

【注25】:《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三a~三三b,雍正四年五月戊申。

【注26】:《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九

a,康熙

四十七年十月丙午。

【注27】:《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九a,康熙四十七年十月丙午。

【注28】:《圣祖实录》卷二六一,页九b,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子。

【注29】:《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三a~三三b,雍正四年五

月戊申。

【注30】:《世宗实录》卷四四,页三四a。

【注31】:《大义觉迷录》,卷一,页15。

2009-5-17 03:59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0楼

【注32】:《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七b,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注33】:《啸亭杂录》卷一,”世宗居藩大度“条。

【注34】:《圣祖实录》,卷二六九,页二零a,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己卯。

【注35】: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页120,《清史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82年。又见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页111,说:“胤禛的这种两面派行为露出马脚后,康熙对他采取了警惕的态度,从而使他丧失了被考虑为皇位继承人的可能性。”《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年。

2009-5-17 04:00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1楼

【注36】:《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

【注37】:《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一,“宫中直宿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一三零零册,页161,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

【注38】:《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三,“登焦山上方口占”,页178.

【注39】:《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四,“山居自怡”,页181。

【注39】:《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五,“元夕过僧寺”,页190。

2009-5-17 04:01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2楼

【注40】:参见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页107列表。

【注41】:《永宪录》,卷一,《清代史料笔记汇编》第一辑。按: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云: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卷八零,“国朝园囿”项。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但实录四十六年十一月,已有“胤禛恭请上幸花园进宴”记载(卷二三一,页十四a~十四b)。又康熙朝满文奏折,四十六年三月二十日,有诸皇子赐地建园记事,则建园当在四十八年之前(满文资料见杨珍文,载《清代全史》第四卷,页5,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疑四十六年园已部分竣工,故请父皇临幸进宴。

【注42】:《圣祖实录》,卷二三四,页十一a,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己丑。

【注43】:《圣祖实录》,卷二五二,页八a~八b,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戊戌。

【注44】:《圣祖实录

》,卷二

九一,页二一b~二二a,康熙六十年三月己巳。

2009-5-17 04:01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3楼

【注32】:《圣祖实录》,卷二三五,页二七b,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注33】:《啸亭杂录》卷一,”世宗居藩大度“条。

【注34】:《圣

祖实录》,卷二六九,页二零a,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己卯。

【注35】:许曾重:《清世宗胤禛继承皇位问题新探》,页120,《清史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82年。又见杨珍:《关于康熙朝储位之争及雍正继位的几个问题》,页111,说:“胤禛的这种两面派行为露出马脚后,康熙对他采取了警惕的态度,从而使他丧失了被考虑为皇位继承人的可能性。”《清史论丛》第六辑,1985年。

【注36】:《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

【注37】:《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一,“宫中直宿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一三零零册,页161,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

【注38】:《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卷二三,“登焦山上方口占”,页178.

2009-5-17 04:03 回复

四爷党

feature2009

58位粉丝

34楼

又如:

“朕从前若有被兄弟凌辱,或致朕于恶地,或于朕有亏伤处,如此等私怨,倘有一事,倘有一人,亦必不能掩众人之耳目。皇考在时,……此等不肖弟辈,岂但并无仇隙,即些微一言之不合亦未有也【注26】。”

又如:

“朕在藩邸,光明正大,公正无私,诸兄弟之才识,实不及朕。其待朕悉恭敬尽礼,并无一语之争竞,亦无一事之猜嫌,满洲臣工及诸王门下之人莫不知者【注27】。”

不仅这些言词,尚有具体事实,如胤礽被废立时,惟有雍正采取同情态度,其后康熙在诸子及王公大臣前为之宣扬:

“前拘禁胤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注28】。”

宗室昭梿也说:

“理密亲王(即废太子胤礽)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而王先受宵小言,待上甚薄。及王被罪,圣祖将王缚置空庐,不许人谒见。上亲持汤羹以进,守者遏之,上曰:‘吾惟知尽昆弟之情,不知顾己之利害也。”圣祖闻而善之【注29】。

2009-5-17 06:11 回复

四爷党

smilysunrise

28位粉丝

35楼

然我想起了《皇太子秘史》里的台词

——你不爱财,你不爱色,你不爱享受,你为什么非要当这个皇帝?!

——我喜欢当皇帝,我知道怎么做一个皇帝!而且我自信我可以做一个有益于大清有益于百姓的好皇帝!没错,我没有心,我不是好人,但是我会是一个比

皇阿玛比

皇太子都优秀的好皇帝!

2009-5-26 18:03 回复

翾★fly

2位粉丝

36楼

话说他一直被康熙说“急”..

“不似胤褆。胤禩那样猴急、嚣张”

夺皇位他不急了?

那是不是说大事不急..会想想清楚..小事他急..不想清楚?

我看他淡泊也不一定是假的

2009-8-19 09:19 回复

180.120.190.* 37楼

既有如许优点,康熙临终前令雍正继位应无疑问。但雍正缺点亦多,如残忍、猜疑、虚诈等,康熙怎会选择此人?关于这点,须废一番唇舌。雍正秉性如何,后世治史者与当事者康熙的看法不尽同,当事者“身在此山中”,观察事物,有时反不如治史者清晰。雍正御极前后,判若两人,康熙生前绝不会了解。以残忍来说,他在雍邸,不可能妄行杀戮,且竭力将自己装扮成连蝼蚁也不践踏的仁者,乃父如何能预测到日后会屠杀骨肉?说到猜疑,绝不会在康熙面前暴露。至于虚诈一套倒反蒙蔽了康熙:说甚么从无希图大宝之心,说甚么诚孝、友爱等等,恰巧投中他父皇心怀,因此缺点掩盖隐藏,长处则显著突出,这种两面性的作风,康熙无从而知。

2009-11-4 20:28 回复

远迷

洗桐女史

120位粉丝

38楼

在躁急上,十四比起他哥哥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点就连杨珍也承认,认为十四性格比较冲动,不过她觉的这不算什么大毛病,像雍正的阴险才是最致命的,让我很无语。

我国庆的时候专门找她写的允禩和允禵的文章看了个遍,让我郁闷以极。

杨奶奶力争康熙晚年宽恕允禩,并想把允禩留给允禵来用,曾引胤禩患病时康熙的朱批来论证,说康熙一语双关,说允禩平素最爱听人哄骗,吃药太多,明显的是将他和胤褆等人区分开,认为他是为人蒙骗的云云,然后又指着康熙逼胤禛胤祉承认自己眼神不好,胤禩确实是病好了,可以移动走了这段来说康熙对于胤禛和胤祉的态度很差,与“内定的继承人”胤禵是截然不同的,康熙对胤禵多么好多么好,胤禵犯的错要比胤禛等人严重得多(杨珍奶奶也知道胤禵同学轻率冒进的严重性很大啊,默默),而康熙仅仅是很和蔼的进行批评,态度截然不同~~~~所以说康熙就是要传位给14的~~~我真的要晕倒的说~~~

胤禩患病的折子,我录过,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康熙是对胤禛发火,还是因为胤禩发火。

而且康熙批胤禵的那个折子说他上折子内容写得既杂又冗,而且康熙还得给他修改语法错误,康熙看了他的折子,只觉得心思很乱,雍正有这样逻辑不清吗,有说个事把他爹弄的心乱乱的,不知所以吗?才能一下子就比出来了吧。真是的!

最受不了的是,杨珍奶奶说雍

和宫跳扎布

是纪念胤禵平藏之功~~~默默,太可笑了吧!!!每次一看到这些就气得不行的说!

2009-11-4 21:18 回复

四爷党

smilysunrise

28位粉丝

39楼

杨奶奶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吧。。。她的文关于雍正继位的我都没看过呢,不知道像我这么不坚定的人看过后会不会改变观点呢

2009-11-4 22:16 回复

远迷

洗桐女史

120位粉丝

40楼

我最初看《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时候受她观点影响很深,因为当时只是看过永宪录、啸亭杂录以及冯尔康、杨启樵和陈捷先等人的书,以及清史论丛上的一些论文而已,奏折、上谕、题本等都没能看过,老实说,资料如果不是自己亲看,只看别人引用,好多东西都不能相信。

我以前也觉得杨珍说胤禛是胤禩党人之说,也认为揆叙等人在一废太子之后害他是因为他两面派做法,可是现在一想,焉得不是康熙在那时就已经属意胤禛,而允禩党人因为嫉妒他而害他?现在结合资料看越来越觉得是这样一回事,要知道坚固可托是一废太子后康熙说的啊!

其实不但是杨珍、冯尔康和杨启樵先生的书也要带着问题,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专家的说法也因为阅读资料的所限,而有错误的地方,我以前就可迷信专家了,2005年对于某些人说的一看即谬的说法还深信不疑呢,后来2006年因为认识了白菜和悠悠,大家在一起讨论才有自己的见解的。有的时候大家有不同看法比一片附和更有利于进步。而且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关注的方向不一样,很多时候可以互相弥补~~~

偶现在关于十三的受小淑女影响很大,关于年糕的受白菜影响很大,至于那些亲属关系的看法就受蒲亭影响很大,近来没什么进步,就因为大家比较缄默了~~~~汗~~~~

四哥的东西太多,唯恐看不及啊~~~有的时候还真说不准,是否自己现在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偶现在压着好多东西没发就因为我自己觉的不能肯定……

2009-11-4 22:51 回复

0睡神0

1位粉丝

41楼

我自从06年进了稽古,因为你们的争议,对以前肯定的许多问题都有了自主思考能力 哈哈

2009-11-7 20:33 回复

0睡神0

1位粉丝

42楼

不过,杨的书,感觉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


相关文章

  • 雍正的长处与短处(举事例分析)
  • 雍正的长处短处与举事例(分析)-by杨启樵-爷党 四 feturea009 58位2粉丝 楼1 ()短处 雍一缺点正之是一卞急.曾群语:"皇考臣每朕训诸,事当戒急忍,用降屡,朕旨于敬室居所之观,自瞻警[注1."既]说&q ...查看


  • 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 我们一同成长 本单元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根据" 我在成长" ." 我与学校" 中的有关课程内容标准,从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探究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典型事 ...查看


  • [完整打印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2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含全册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 单元备课 本单元的总目标: 1.在 ...查看


  • 议论文的写作 1
  • <议论文的写作> (作文训练) 写作目标: 1.把握文的文体特征. 2.掌握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3.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1. 结合所学课文,介绍相关知识,进行作文指导. 2. 训练学生"构思--列提纲 ...查看


  • 议论文如何叙事
  • 议论文如何叙事 一.选择事实论据的要求: 1 .所选择的事例一定要能很清楚地证明论点,和论点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论据为论点服务,论点统帅论据",做到事例与观点一致,切忌事例与观点脱节. 2.所选 ...查看


  • 议论文如何说理 1
  • 议论文如何说理 高考议论文:观点+材料=?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 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查看


  • 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评优课)
  • <少年能自强>教学设计 回民中学:张立静 内容:思品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 设计理念 碎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与发展,而现在的青少年是" ...查看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文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小议"用人" 骆驼和山羊一块寻食.看见墙头探出的树叶.骆驼一抬头就吃 到了:山羊怎么也够不着.又向前走,从一个墙洞中看见墙内大片绿草,山羊轻松地钻了进去:骆驼只能干着急. 这则童话很有趣,它说明了 ...查看


  • 201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
  • 南充市二○一四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