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的研究.生产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第9卷第2期2000年6月

激 光 生 物 学 报

   . 9 N o . 2V o l

. 2000

纤维素酶的研究、生产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杨叶东1, 韩 君2, 张金龙3

(11中国科技开发院浙江分院, 中国浙江 杭州 310012;

21牡丹江泽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31温州俊尔印染公司, 中国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文章阐述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分子结构模型。并纤维素酶的不同生产工艺进行了对

比。

关键词: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 纺织

中图分类号:TQ 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46(2000) 02015103

Research , Appl ica tion and Production of Cellula se i n W eave I ndustry

long

(11Ch ina A cadem ic Science and D evelopm en t , Zhejiang B ranch , H angzhou 310012 Zhejiang , Ch ina ; 21M udan jiang zhelong M edicine Scien tific CO 1L ed , M udan jiang  157013 H eilongjiang , Ch ina ;

31W enxhou Jun’erP rin ting &D ying . CO . L td , W enxhou 325000Zhejiang , Ch ina )

YA N G Y e d ong , H A N G Y i

1

jun , ZH A N G J in

23

Abstract :T h is article states the acti on p rici p le of celcu lase and its m o lecu lar m odel , T he differen t p rocesses of p rep arati on of cellu lase w ere com p ared . T he app lym en t of cellu lase on w eave indu stry w as studied p articu larly . Key words :Cellu lase ; Ferm en tati on ; w eave

1 纤维素酶的研究

纤维素酶(cellu lase ) 是降解纤维素生成纤维

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它存在于许多生物中, 以微生物为主, 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白蚁及牛、马消化道中的厌氧菌和某些植物中都有纤维素酶存在, 纤维素酶系一般有十到十几种组分,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分子特征和催化活性也不尽相同, 通常以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系为研究对象。

纤维素酶最初于1906年由Seilliere 于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1]。1950年, R eese 等人提出纤维素酶作用方式的C 1—C X 酶假说, 随后逐步发展成

[2]

C 1—C X 酶学说。纤维素酶系分为三类具有协同

外←←天然纤维素切  C 1↓Β—114—葡萄糖纤维二糖酶葡  直链纤维素

聚  C X ↓内切葡聚糖酶糖  纤维二糖酶  ↓Β—葡萄糖苷酶C X →→葡萄糖

不同真菌产生的C 1和C X 酶的数量是不同的, 康氏木霉(trichoderm a kon ingii ) 产生1种外切酶、5种内切酶和2种葡萄糖苷酶[3]. 青霉菌(P ・ch ryso spo rium ) 除产生上述8种酶外, 还产生纤维二糖氧化酶。里氏木霉(trichoderm a reese ) 只有4种内切酶和1种外切酶、1种C 1酶和1种

5]—葡萄糖苷酶[4、。纤维素酶是一种糖蛋白, 对康Β

氏木霉C 1酶分析,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占7120%, 主要是甘露糖、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6]。纤维素酶

作用但性质不同的酶, 作用原理如下:

收稿日期:1999—11—09

的糖基化对其免受蛋白酶水解有一定保护作用。

纤维素酶分子是由球状的催化结构域(CD ) 通过一个富含脯氨酸或羟基氨基酸的连接桥(L inker ) 和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D ) 三部分组成。

如下图

酵法生产纤维素酶由于菌种和工艺水平均较低, 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无锡酶制剂厂曾以玉米秸杆芯为碳源, 菌种采用绿色木霉, 进行纤维素酶液体发酵中试, 未成功。最近西安、宁夏、广东等地均有报道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但市场上很少有他们的产品出现。

固体发酵法有其根本上的缺陷。固体发酵不是现代生产方式, 不可能像液体发酵那样随着规模的扩大, 成本大幅度下降。以秸杆为原料的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很难提取精制, 目前生产厂家只能采用直接干燥粉碎得到固体酶制剂或用水浸泡后压滤得到液体酶制剂, 产品外观粗糙(人称

) , 质量低且不稳定。“垄糠酵素”因此, 随着市场的成熟, 液体发酵工艺的发展以及菌种性能的提高,

采用液体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是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成功地研究出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生产工艺, 菌种为里氏木霉D F —98, 工艺路线如下:

         空气          ↓         空压机          ↓        空气过滤系统          ↓

摇瓶种子→种子罐→发酵罐→提取精制→成品纤维素酶

          ↑         原料

图1 纤维素酶分子的结构模型

F igu re 1 Structu re m odel of cellu lase m o lecu lar

整个酶分子呈楔形, 球形核区表示了包含催化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的CD 区, B 区代表高度糖基化的连接桥, A 区代表纤维素酶结合结构域。连接桥的作用可能是保持CD 和CBD 之间的距离。纤维素结合结构域执行着调节酶对可溶和非可溶性底物专一性活力的作用, 对酶的催化活力是非必需的。催化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极其复杂, 对酶的催化活力起决定作用。

随着所发现纤维素酶种类的增加, 特别是出现不同类型酶蛋白之间的序列、免疫反应及功能上的交叉, 原来按功能简单分类的系统已不能满足纤维素酶的分类要求。为此, H en rissat 等[7]提出在催化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类基础上再结合疏水簇分析(HCA ) 技术分析酶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证实, 并加以扩充。Gilkes 等根据催化区的保守序列和疏水簇分析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分成九类[8]。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生源的界限, 也使分类更为合理。但是, 纤维素酶系的复杂性及其作用方式的复杂性, 致使研究进展缓慢, 迄今尚没有有关纤维素酶的新的理论出现, 因此C 1—C X 酶系理论仍较为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我们的生产工艺在15吨发酵罐上已经正常运行两年, 产品在江浙两省供不应求, 产品质量经过多家企业的使用, 特别是温州俊尔印染公司的长期使用, 证实我们生产的纤维素酶完全达到进口纤维素酶和国产固体发酵纤维素酶的使用效果, 在用量上与进口酶相当, 为国产固体发酵酶的五分之一。

我们的生产工艺具备的优势有:

(1) 菌种产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菌种稳定性好, 连续传代十多次未发生明显退化。

(2) 发酵工艺简单, 设备通用性强, 控制方便, 如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均可在较大范围内波动而对生产影响不大。

(3) 水、电、汽消耗都明显低于一般发酵。(4) 培养基中不含蛋白质和淀粉类多糖原料, 为提取精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5) 成品酶制剂稳定性高, 贮存要求低。

2 纤维素酶的生产

纤维素酶生产有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种方法。固体发酵法以秸杆、麸皮等为主要原料, 投资少, 工艺简单, 产品价格低廉, 现在国内纤维素酶市场上, 固体发酵法生产的酶制剂已占据相当份额, 形成了一定规模, 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 另外湖北、黑龙江等也有生产。国内液体发

3 纤维素酶在纺织上的应用

纤维素酶用途极广, 可用于一切以植物及植

物籽实为原料的加工业。在饲料、酿造、食品加工、中草药有效成份提取、果蔬加工、环保、造纸、石油

开采等行业的应用中, 能有效地改善产品质量, 提高产量, 从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纺织后整理工艺上, 利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生物整理即酶降解整理, 被认为是“生物工程技术与纺织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其原理为:纺织品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结构复杂, 结晶度高, 很难被酶完全分解成葡萄糖, 但在产生可测出还原糖以前, 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横向断裂, 强力降低, 聚合度下降, 吸湿能力和吸碱能力增加, 裂解成短的可分离的纤维碎片等。根据这一原理, 对纺织物进行有控制的纤维素酶处理, 可使强力适当下降的同时, 表面变得光滑, 纺织物获得膨松, 手感厚实柔软, 增大了纤维素的无定形区。所以。纤维素酶的应用, 目前主要集中在纺织业。

服装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之一。据《光明日报》报道, 尽管我国服装出口数量1995年超过80亿件, 创汇240多亿美元, 但每件的价格却平均仅有312美元。纺织界人士已经清楚地认识到, 是质量低决定了价格低。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服装的档次低。服装档次的关键在于后整理。纤维素酶整理技术, 投资少、上马快, 工艺简单、污染轻, 产品使用性能好, 不需添置专用新设备, 不需要大量的化工原料及昂贵的进口染整助剂, 使处理后的纺织物在强度影响不大的情况下, 既改进了外观, 又提高了内在质量, 而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 所以, 近几年来, 纤维素酶整理技术在国内纺织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纤维素酶在纺织的应用主要有:

311 纤维素酶在纤维素纤维加工中应用很广表现在:

31111 改善纤维素针织物的外观的性能 染色棉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后, 表面毛羽、棉结明显地被清除, 织物结构较清晰, 染色织物的色泽也明显地明亮和增深。织物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抗挠刚度显著降低, 从而有助于织物手感的明显改善。

31112 增强纤维素纤维的柔软度, 及至增强黄麻

的漂白

已证实, 有效地控制棉纤维用纤维素酶的水解程度, 可使棉织物变成比较柔软, 丰满而且稍许挺爽, 且有较好的悬垂性, 另外, 还证实黄麻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混合物预处理, 漂白和柔软作用增强。

312 纤维素酶在提高纺织品附加价值方面正起着越来越引入注目的作用

表现在:

31211 牛仔水洗 鉴于浮石对织物损伤较大, 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牛仔用酶水洗工艺, 具有下列优点:

(1) 加工服装的质量优良; (2) 有利于环境保护; (3) 设备磨损少; (4) 无需处理浮石, 也无需额外的柔软剂; (5) 地面和污水管易于处理。在某些情况下, 将纤维素酶和浮石水洗相结合。31212 生物抛光 生物抛光是日本最先开发的新颖织物整理, 织物经过纤维素酶处理, 其表面伸出的小纤维末端被除去, 有效地减少织物的起毛和起球, 获得持久的柔软度和光滑度, 并导致织物光泽和色泽鲜艳度的明显改善。生物抛光适用于包括棉、粘胶、麻在内的所有纤维素纤维及其织物。

References

[1]ZHAN G Shu -zhen . “Enzym e Industry ”. 1984, Science

Publishm ent (in Ch inese ) 1

[2]Q I Yi peng . “Cellulase and its app licati on ”. 1980, Sh ichuan

Peop le Publishm ent (in Ch inese ) .

[3]Sood T . M 1B i o techno l B i oeng Sump N . 5. 111; 1975. [4]Berghem L . E . R 1Eur . j . B i ochem , 61:621—630. 1976. [5]Shoem aker , et al . T . B i ochem B i ophus A cte , 523, 133-146,

1978.

[6]NA A n , et al . W ei Shen W u Xue Bao , 22(4) , 333-338, 1982

(in Ch inese ) .

[7]H enrissat B , et al . Gene , 1989, 81:83—95.

[8]Gilkes N 1R . H enrissat B 1K ilburn D 1G , et al . M icrobi o l R ev ,

1991, 55(2) :303.

作者简介

杨叶东:生于1967年4月, 1989年在厦门大学生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 在浙江新昌制药厂从事菌种工作四年,

1996年在天津轻工业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中国科技开发院浙江分院从事纤维素酶生产及应用的研究。此项目1997年3月通过浙江省科委中试鉴定, 同年列入浙江省科委二十九项省重大科研项目之一, 此项目1999年7月通过浙

江省科委试生产鉴定。

韩 君:生于1966年3月, 1989年在南京林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下转第141页)

第9卷第2期2000年6月

激 光 生 物 学 报

   . 9 N o . 2V o l

. 2000

纤维素酶的研究、生产及其在纺织上的应用

杨叶东1, 韩 君2, 张金龙3

(11中国科技开发院浙江分院, 中国浙江 杭州 310012;

21牡丹江泽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31温州俊尔印染公司, 中国浙江 温州 325000)

摘 要:文章阐述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分子结构模型。并纤维素酶的不同生产工艺进行了对

比。

关键词: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 纺织

中图分类号:TQ 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146(2000) 02015103

Research , Appl ica tion and Production of Cellula se i n W eave I ndustry

long

(11Ch ina A cadem ic Science and D evelopm en t , Zhejiang B ranch , H angzhou 310012 Zhejiang , Ch ina ; 21M udan jiang zhelong M edicine Scien tific CO 1L ed , M udan jiang  157013 H eilongjiang , Ch ina ;

31W enxhou Jun’erP rin ting &D ying . CO . L td , W enxhou 325000Zhejiang , Ch ina )

YA N G Y e d ong , H A N G Y i

1

jun , ZH A N G J in

23

Abstract :T h is article states the acti on p rici p le of celcu lase and its m o lecu lar m odel , T he differen t p rocesses of p rep arati on of cellu lase w ere com p ared . T he app lym en t of cellu lase on w eave indu stry w as studied p articu larly . Key words :Cellu lase ; Ferm en tati on ; w eave

1 纤维素酶的研究

纤维素酶(cellu lase ) 是降解纤维素生成纤维

素分子链、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它存在于许多生物中, 以微生物为主, 细菌、真菌、放线菌、酵母、白蚁及牛、马消化道中的厌氧菌和某些植物中都有纤维素酶存在, 纤维素酶系一般有十到十几种组分, 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分子特征和催化活性也不尽相同, 通常以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系为研究对象。

纤维素酶最初于1906年由Seilliere 于蜗牛的消化液中发现[1]。1950年, R eese 等人提出纤维素酶作用方式的C 1—C X 酶假说, 随后逐步发展成

[2]

C 1—C X 酶学说。纤维素酶系分为三类具有协同

外←←天然纤维素切  C 1↓Β—114—葡萄糖纤维二糖酶葡  直链纤维素

聚  C X ↓内切葡聚糖酶糖  纤维二糖酶  ↓Β—葡萄糖苷酶C X →→葡萄糖

不同真菌产生的C 1和C X 酶的数量是不同的, 康氏木霉(trichoderm a kon ingii ) 产生1种外切酶、5种内切酶和2种葡萄糖苷酶[3]. 青霉菌(P ・ch ryso spo rium ) 除产生上述8种酶外, 还产生纤维二糖氧化酶。里氏木霉(trichoderm a reese ) 只有4种内切酶和1种外切酶、1种C 1酶和1种

5]—葡萄糖苷酶[4、。纤维素酶是一种糖蛋白, 对康Β

氏木霉C 1酶分析,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占7120%, 主要是甘露糖、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6]。纤维素酶

作用但性质不同的酶, 作用原理如下:

收稿日期:1999—11—09

的糖基化对其免受蛋白酶水解有一定保护作用。

纤维素酶分子是由球状的催化结构域(CD ) 通过一个富含脯氨酸或羟基氨基酸的连接桥(L inker ) 和纤维素结合结构域(CBD ) 三部分组成。

如下图

酵法生产纤维素酶由于菌种和工艺水平均较低, 尚处于初级阶段。如无锡酶制剂厂曾以玉米秸杆芯为碳源, 菌种采用绿色木霉, 进行纤维素酶液体发酵中试, 未成功。最近西安、宁夏、广东等地均有报道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但市场上很少有他们的产品出现。

固体发酵法有其根本上的缺陷。固体发酵不是现代生产方式, 不可能像液体发酵那样随着规模的扩大, 成本大幅度下降。以秸杆为原料的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很难提取精制, 目前生产厂家只能采用直接干燥粉碎得到固体酶制剂或用水浸泡后压滤得到液体酶制剂, 产品外观粗糙(人称

) , 质量低且不稳定。“垄糠酵素”因此, 随着市场的成熟, 液体发酵工艺的发展以及菌种性能的提高,

采用液体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是必然趋势。

我们已经成功地研究出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生产工艺, 菌种为里氏木霉D F —98, 工艺路线如下:

         空气          ↓         空压机          ↓        空气过滤系统          ↓

摇瓶种子→种子罐→发酵罐→提取精制→成品纤维素酶

          ↑         原料

图1 纤维素酶分子的结构模型

F igu re 1 Structu re m odel of cellu lase m o lecu lar

整个酶分子呈楔形, 球形核区表示了包含催化位点和底物结合位点的CD 区, B 区代表高度糖基化的连接桥, A 区代表纤维素酶结合结构域。连接桥的作用可能是保持CD 和CBD 之间的距离。纤维素结合结构域执行着调节酶对可溶和非可溶性底物专一性活力的作用, 对酶的催化活力是非必需的。催化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极其复杂, 对酶的催化活力起决定作用。

随着所发现纤维素酶种类的增加, 特别是出现不同类型酶蛋白之间的序列、免疫反应及功能上的交叉, 原来按功能简单分类的系统已不能满足纤维素酶的分类要求。为此, H en rissat 等[7]提出在催化区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类基础上再结合疏水簇分析(HCA ) 技术分析酶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证实, 并加以扩充。Gilkes 等根据催化区的保守序列和疏水簇分析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分成九类[8]。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生源的界限, 也使分类更为合理。但是, 纤维素酶系的复杂性及其作用方式的复杂性, 致使研究进展缓慢, 迄今尚没有有关纤维素酶的新的理论出现, 因此C 1—C X 酶系理论仍较为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我们的生产工艺在15吨发酵罐上已经正常运行两年, 产品在江浙两省供不应求, 产品质量经过多家企业的使用, 特别是温州俊尔印染公司的长期使用, 证实我们生产的纤维素酶完全达到进口纤维素酶和国产固体发酵纤维素酶的使用效果, 在用量上与进口酶相当, 为国产固体发酵酶的五分之一。

我们的生产工艺具备的优势有:

(1) 菌种产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菌种稳定性好, 连续传代十多次未发生明显退化。

(2) 发酵工艺简单, 设备通用性强, 控制方便, 如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均可在较大范围内波动而对生产影响不大。

(3) 水、电、汽消耗都明显低于一般发酵。(4) 培养基中不含蛋白质和淀粉类多糖原料, 为提取精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5) 成品酶制剂稳定性高, 贮存要求低。

2 纤维素酶的生产

纤维素酶生产有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种方法。固体发酵法以秸杆、麸皮等为主要原料, 投资少, 工艺简单, 产品价格低廉, 现在国内纤维素酶市场上, 固体发酵法生产的酶制剂已占据相当份额, 形成了一定规模, 生产厂家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 另外湖北、黑龙江等也有生产。国内液体发

3 纤维素酶在纺织上的应用

纤维素酶用途极广, 可用于一切以植物及植

物籽实为原料的加工业。在饲料、酿造、食品加工、中草药有效成份提取、果蔬加工、环保、造纸、石油

开采等行业的应用中, 能有效地改善产品质量, 提高产量, 从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纺织后整理工艺上, 利用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生物整理即酶降解整理, 被认为是“生物工程技术与纺织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其原理为:纺织品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结构复杂, 结晶度高, 很难被酶完全分解成葡萄糖, 但在产生可测出还原糖以前, 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横向断裂, 强力降低, 聚合度下降, 吸湿能力和吸碱能力增加, 裂解成短的可分离的纤维碎片等。根据这一原理, 对纺织物进行有控制的纤维素酶处理, 可使强力适当下降的同时, 表面变得光滑, 纺织物获得膨松, 手感厚实柔软, 增大了纤维素的无定形区。所以。纤维素酶的应用, 目前主要集中在纺织业。

服装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之一。据《光明日报》报道, 尽管我国服装出口数量1995年超过80亿件, 创汇240多亿美元, 但每件的价格却平均仅有312美元。纺织界人士已经清楚地认识到, 是质量低决定了价格低。质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口服装的档次低。服装档次的关键在于后整理。纤维素酶整理技术, 投资少、上马快, 工艺简单、污染轻, 产品使用性能好, 不需添置专用新设备, 不需要大量的化工原料及昂贵的进口染整助剂, 使处理后的纺织物在强度影响不大的情况下, 既改进了外观, 又提高了内在质量, 而且这种改变是不可逆的, 所以, 近几年来, 纤维素酶整理技术在国内纺织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纤维素酶在纺织的应用主要有:

311 纤维素酶在纤维素纤维加工中应用很广表现在:

31111 改善纤维素针织物的外观的性能 染色棉织物经纤维素酶处理后, 表面毛羽、棉结明显地被清除, 织物结构较清晰, 染色织物的色泽也明显地明亮和增深。织物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抗挠刚度显著降低, 从而有助于织物手感的明显改善。

31112 增强纤维素纤维的柔软度, 及至增强黄麻

的漂白

已证实, 有效地控制棉纤维用纤维素酶的水解程度, 可使棉织物变成比较柔软, 丰满而且稍许挺爽, 且有较好的悬垂性, 另外, 还证实黄麻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混合物预处理, 漂白和柔软作用增强。

312 纤维素酶在提高纺织品附加价值方面正起着越来越引入注目的作用

表现在:

31211 牛仔水洗 鉴于浮石对织物损伤较大, 现代生物技术提供了牛仔用酶水洗工艺, 具有下列优点:

(1) 加工服装的质量优良; (2) 有利于环境保护; (3) 设备磨损少; (4) 无需处理浮石, 也无需额外的柔软剂; (5) 地面和污水管易于处理。在某些情况下, 将纤维素酶和浮石水洗相结合。31212 生物抛光 生物抛光是日本最先开发的新颖织物整理, 织物经过纤维素酶处理, 其表面伸出的小纤维末端被除去, 有效地减少织物的起毛和起球, 获得持久的柔软度和光滑度, 并导致织物光泽和色泽鲜艳度的明显改善。生物抛光适用于包括棉、粘胶、麻在内的所有纤维素纤维及其织物。

References

[1]ZHAN G Shu -zhen . “Enzym e Industry ”. 1984, Science

Publishm ent (in Ch inese ) 1

[2]Q I Yi peng . “Cellulase and its app licati on ”. 1980, Sh ichuan

Peop le Publishm ent (in Ch inese ) .

[3]Sood T . M 1B i o techno l B i oeng Sump N . 5. 111; 1975. [4]Berghem L . E . R 1Eur . j . B i ochem , 61:621—630. 1976. [5]Shoem aker , et al . T . B i ochem B i ophus A cte , 523, 133-146,

1978.

[6]NA A n , et al . W ei Shen W u Xue Bao , 22(4) , 333-338, 1982

(in Ch inese ) .

[7]H enrissat B , et al . Gene , 1989, 81:83—95.

[8]Gilkes N 1R . H enrissat B 1K ilburn D 1G , et al . M icrobi o l R ev ,

1991, 55(2) :303.

作者简介

杨叶东:生于1967年4月, 1989年在厦门大学生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 在浙江新昌制药厂从事菌种工作四年,

1996年在天津轻工业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中国科技开发院浙江分院从事纤维素酶生产及应用的研究。此项目1997年3月通过浙江省科委中试鉴定, 同年列入浙江省科委二十九项省重大科研项目之一, 此项目1999年7月通过浙

江省科委试生产鉴定。

韩 君:生于1966年3月, 1989年在南京林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下转第141页)


相关文章

  •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绿色环保新材料与新型民用新材料
  • 第29卷第8期 化学工业 2011年8月CHEMICALINDUSTRY ·1· 权威视点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会"特别报导(四) 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应用热点(下) ---绿色环保新材料与新型 ...查看


  • 2016年新型纺织纤维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957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变色纤维论文
  • 变色纤维的开发和应用 B 轻化102 1010802204 朱丹华 摘要:介绍了变色纤维的分类及其变色原理:从印花.染色和纤维技术等方面阐述 了变色纤维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并简述了变色纤维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变色纤维:变色原理: ...查看


  •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进展与存在问题 1
  •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进展与存在问题 何华玲 于志财 (石家庄 河北科技大学 050018) [摘要]:概述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在不同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 并对其在生产.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甲壳素;壳聚糖;应用;存在 ...查看


  • 纤维鉴别及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发展趋势
  • 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发展趋势与方向 摘要: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在服饰.衣着方面一直追求更高.更好.直至当代文明,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纺织行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纺织原料方面,新型纤维材料更是 ...查看


  • 竹炭纤维与聚乳酸纤维混纺纱
  • [摘要]分析竹炭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现有竹炭纤维和聚乳酸纤维混纺纱产品,提出了开发竹炭/聚乳酸纤维混纺纱及其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混纺纱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竹炭纤维 聚乳酸纤维 混纺纱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查看


  • 阻燃纤维及阻燃纺织品
  • 阻燃纤维及阻燃纺织品 1.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织工业的进步,纺织品种类不断增多,其应用范围和数量大幅度增长,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工业,交通运输,军事等诸多领域.随之而来,因纺织品引燃成灾这个古老的难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火灾调查结果分析因 ...查看


  • 植物源性纺织用抗菌剂配方及其特性.使用方法集成
  • 植物源性纺织用抗菌剂配方及其特性.使用方法集成 在纺织用抗菌剂中,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其应用范围窄,多数严重影 ...查看


  • 微生物酶在蚕丝加工中的应用
  • 综述与译介 微生物酶在蚕丝加工中的应用 张胡静,谢 洁,徐 水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专一.污染小等特点,已在产品加工中被不断地关注.当前使用的动植物来源酶成本高.产量低,不利于酶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