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押灰韵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二

押灰韵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①。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按:① 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三

押庚韵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评注

《苕溪渔隐丛话》:

《遁斋闲览》云:杜牧《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尤脍炙人口。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

《注解选唐诗》:

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形容走传之神速如飞,人不见其何物也。又见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郭云:“无人知”,写得忽然,又讽得婉。俗(首句下)。妙(末句下)。

《唐诗绝句类选》:

此赋当时女宠之盛,而今日凄凉之意于言外见之,太白“吴王美人”篇同意。

《四溟诗话》:

鲍防《杂感》诗曰:“五月荔支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此作托讽不露。杜牧之《华清宫》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绝皆指一事,浅深自见。

《唐诗归》:

钟云:可见可思。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陆时雍曰:似记事语。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此因过华清宫追思往事而作。末二句谓红尘劳攘,专奉内宠,感慨殊深。

《诗境浅说续编》:

首二句赋本题,宫在骊山之上,楼台花木,布满一山,亦称绣岭,故首句言“绣成堆”也。后二句言回想当年,滚尘一骑西来,但见贵妃欢笑相迎,初不料为驰送荔枝,历数千里险道蚕丛,供美人之一粲也。

《唐诗鉴赏辞典》: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吗?“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张明非)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 :“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 ”奔驰而至 ,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

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 ,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 ”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评注

《唐诗笺注》:

“舞破中原始下来”,造句惊人,奇绝,痛绝!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语带诙谐,妙绝千古。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张明非)

新丰(新丰)  拼音:xīn fēng

(1).县名。汉高祖七年置,唐废。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西北。本秦骊邑 。汉高祖定都关中,其父太上皇居长安宫中,思乡心切,郁郁不乐。高祖乃依故乡丰邑街里房舍格局改筑骊邑,并迁来丰民,改称新丰 。据说士女老幼各知其室,从迁的犬羊鸡鸭亦竞识其家。太上皇居新丰,日与故人饮酒高会,心情愉快。后乃用作新兴贵族游宴作乐及富贵后与故人聚饮叙旧之典。 南朝 宋 鲍照 《数名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 。” 南朝 陈后主 《长安道》诗:“游荡新丰里,戏马渭桥傍。” 唐太宗 《重幸武功》诗:“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 清 严遂成 《歌风台》诗:“鸡犬新丰乐故乡,万岁千秋魂渺茫。”

(2).镇名。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产名酒。诗文中用以泛指美酒产地。 南朝 梁武帝 《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诗:“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 人。”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新丰》:“ 丹徒县有新丰镇 。 陆游 《入蜀记》:‘六月十六日,早发云阳,过夹冈,过新丰。小憩。’ 李白 诗云:‘南国新丰酒, 东山小妓歌。’又 唐 人诗云:‘再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皆谓此,非长安之新丰也。”

黄埃  拼音:huáng āi

(1).黄色的尘挨。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直视千里外,惟见起黄埃。” 唐 杜甫 《夏日叹》诗:“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2).比喻尘世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 谭峭 ﹞见 宋齐丘有仙风道骨,虽机智,而异乎黄埃稠人,遂出所著《化书》授齐丘 。”

渔阳(渔阳)  拼音:yú yáng

(1).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2).地名。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 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

(3).即《渔阳参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参见“ 渔阳参挝 ”。

(4).复姓。 汉 有少府 渔阳鸿 。见《通志·氏族三》。

渔阳参挝(渔阳参挝)  拼音:yú yáng cān wō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祢衡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押灰韵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二

押灰韵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①。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按:① 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三

押庚韵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评注

《苕溪渔隐丛话》:

《遁斋闲览》云:杜牧《华清宫》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尤脍炙人口。据《唐纪》:明皇以十月幸骊山,至春即还宫,是未尝六月在骊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词意虽美而失事实。

《注解选唐诗》:

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形容走传之神速如飞,人不见其何物也。又见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郭云:“无人知”,写得忽然,又讽得婉。俗(首句下)。妙(末句下)。

《唐诗绝句类选》:

此赋当时女宠之盛,而今日凄凉之意于言外见之,太白“吴王美人”篇同意。

《四溟诗话》:

鲍防《杂感》诗曰:“五月荔支初破颜,朝离象郡夕函关。”此作托讽不露。杜牧之《华清宫》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绝皆指一事,浅深自见。

《唐诗归》:

钟云:可见可思。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陆时雍曰:似记事语。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此因过华清宫追思往事而作。末二句谓红尘劳攘,专奉内宠,感慨殊深。

《诗境浅说续编》:

首二句赋本题,宫在骊山之上,楼台花木,布满一山,亦称绣岭,故首句言“绣成堆”也。后二句言回想当年,滚尘一骑西来,但见贵妃欢笑相迎,初不料为驰送荔枝,历数千里险道蚕丛,供美人之一粲也。

《唐诗鉴赏辞典》: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镜头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当我们读到这里时,不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吗?“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张明非)

---------------------------------------------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景色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 。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是回顾历史。骊山“山顶千门”洞开写出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 :“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 ”奔驰而至 ,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而其他人却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

诗的结句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安史之乱”的祸根。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 ,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 ”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评注

《唐诗笺注》:

“舞破中原始下来”,造句惊人,奇绝,痛绝!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语带诙谐,妙绝千古。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张明非)

新丰(新丰)  拼音:xīn fēng

(1).县名。汉高祖七年置,唐废。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西北。本秦骊邑 。汉高祖定都关中,其父太上皇居长安宫中,思乡心切,郁郁不乐。高祖乃依故乡丰邑街里房舍格局改筑骊邑,并迁来丰民,改称新丰 。据说士女老幼各知其室,从迁的犬羊鸡鸭亦竞识其家。太上皇居新丰,日与故人饮酒高会,心情愉快。后乃用作新兴贵族游宴作乐及富贵后与故人聚饮叙旧之典。 南朝 宋 鲍照 《数名诗》:“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 。” 南朝 陈后主 《长安道》诗:“游荡新丰里,戏马渭桥傍。” 唐太宗 《重幸武功》诗:“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 。” 清 严遂成 《歌风台》诗:“鸡犬新丰乐故乡,万岁千秋魂渺茫。”

(2).镇名。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产名酒。诗文中用以泛指美酒产地。 南朝 梁武帝 《登江州百花亭怀荆楚》诗:“试酌新丰酒,遥劝阳台 人。”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新丰》:“ 丹徒县有新丰镇 。 陆游 《入蜀记》:‘六月十六日,早发云阳,过夹冈,过新丰。小憩。’ 李白 诗云:‘南国新丰酒, 东山小妓歌。’又 唐 人诗云:‘再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皆谓此,非长安之新丰也。”

黄埃  拼音:huáng āi

(1).黄色的尘挨。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直视千里外,惟见起黄埃。” 唐 杜甫 《夏日叹》诗:“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2).比喻尘世间。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中》:“﹝ 谭峭 ﹞见 宋齐丘有仙风道骨,虽机智,而异乎黄埃稠人,遂出所著《化书》授齐丘 。”

渔阳(渔阳)  拼音:yú yáng

(1).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2).地名。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 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

(3).即《渔阳参挝》。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参见“ 渔阳参挝 ”。

(4).复姓。 汉 有少府 渔阳鸿 。见《通志·氏族三》。

渔阳参挝(渔阳参挝)  拼音:yú yáng cān wō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祢衡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相关文章

  • 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鉴赏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 ...查看


  • 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原文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鉴赏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反叛,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 ...查看


  • 杜牧的诗词名句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 ...查看


  • 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 ...查看


  • [华清宫][过华清宫]比较诗词阅读答案
  •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也写到了华清宫,即:长安 ...查看


  • 杜牧的诗666
  • 第五篇 杜牧的诗 [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工 ...查看


  •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 ...查看


  • 杜牧的诗:过华清宫
  •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 ...查看


  • 浅论杜牧的咏史诗
  • 浅论杜牧 的味史诗 贵 州省 贵 阳市 第十二 中学 鲁军 中国是一个诗 的国度 , 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 的古诗 词的积 累学习. 是这 种心理的条件反射所产生的现象 . 虽然 奋尾 ,势 若飞动 .春深 ,表面似乎 写 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