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的“差”只是暂时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他们每一位都是天才,应该不断激励,表扬和鼓励,特别对待调皮的子女,应该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能,然后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 所谓的天才就是他的潜能是否被释放。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参观,一位老师问他:“先生,你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学生?”“当然可以,”专家爽快的答应了,然后自信的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被点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兴奋之情寓于言表,一下课就飞奔回家告诉父母:“爸爸,妈妈,心理学家说我是神童!”母亲听完孩子的话后,欣喜若狂,怎么看孩子怎么顺眼,仿佛儿子一下变成了天才。从此,这些孩子受到了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关心,家长的夸奖,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成绩不断提高,智力水平也飞速的向发展。一年后,专家再次该校,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样,老师回答说:“好极了,先生,我感到很惊讶,你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经你一指点,一个个都变了,请问你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的如此准确?”朱家微笑说:“没什么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这些天才并不是被选出来的,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潜能被自己抑制住了,专家的暗示释放了这种压抑,起到了一种自我暗示的作用。其实,每个孩子出身的时候都是天才,长大后没有成为天才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和身边最关心的人扼杀了。”这不是耸人听闻,试想,人的受孕过程,几亿、几十亿的精子争夺一个卵子,优胜劣汰,经过了多少惨烈的竞争,成功的当然是极其优秀的。只要在3育过程不发生意外和病变,每一个出生的婴儿当然都是出类拔萃的!

二、 你扼杀的是一个天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最大心愿,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往往事与原为,一腔热血,换来的是孩子的抱怨,甚至畸形发展,有人简单地把这种情况归结为“代沟”,在我看来没那么简单,孩子小的时候,还有一种天生的下意识行为——很愿意讨好大人的喜好,假如你认真回答了他的问题,因为他觉得我问问题可以得到妈妈,爸爸喜欢(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激励手段),相反,如果你烦操地斥责他,他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不喜好,以后就慢慢的不再问了,于是,孩子天生的求知欲就被扼杀了。当一个人失去了求知欲以后,你还指望他成天才么?你不觉得这很可怕么,原来你就是扼杀天才的杀手,你所扼杀的竟是自己不顾一切,盼望成龙成凤的亲生儿子或女儿。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小时候,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聪明。比如:总是喜欢问问题,

“为什么我站着上厕所,姐姐蹲着上厕所?”“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小草会从地上长出来?”等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问,两三岁的孩子可能提出大人们想不到的提问。你回答一个,又会冒出第二个追问,直到你张口结舌搭不上来,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你如何对待,直接关系天才的成长和发展。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聪明,耐心回答,仔细讲解,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懂得少,或者没耐心,可能斥责孩子:“哪来那么多问题,自己玩去!”这样一个小小的差别,可能导致两个孩子长大后的巨大差异。幼儿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理解,而且,他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以防自己的不良习惯教给孩子。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1、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你要把他涂成的什么,就一定能够做到,2、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转一转,看看大自然的美丽,望望春天的风景,和动物交朋友,和小草作伙伴。这样能够使孩子的心胸更加广阔,为以后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做铺垫。

三、 朽木也可雕,只是需要多点去发掘。

中国的神童教育是把正常的孩子变成异常,而美国的神童教育是把异常的孩子变为正常。庄文浩指出,在美国偏向于鼓励家长或学校顺其自然的方向去发展孩子的优点,在学校里他们学习的东西很广,最终总会落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这样孩子才能全面地享受成长的过程。举个例子,世界著名小提琴艺术家、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振曾经大胆提出,只要没有残疾,任何孩子交给他,都可以成为小提琴家。大家都知道,要学习小提琴,挑选很严格,智商、音乐天赋、甚至连手指都要看的,但是,铃木振一说随便什么孩子都可以,实践证明了他不是吹牛,他不挑选的孩子,几乎个个成为著名小提琴家。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希望那些以考试论英雄的家长们够参照清单,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她给出孩子们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家长们可以从下面6个方面观察自己这些淘气包子女,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能,然后提供相应的指导。

1. 霸道:大事小事全都得听他的,什么事他都要管,都要由他安排,这是

拥有领导才能及组织能力的表现,有做领袖的潜质。

2. 财迷:小学时已积极地将平时获憎的糖果和零用钱积攒起来,等到需要

用的时候拿出来用,这种孩子天生有理财观念,他们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3. 贫嘴:凡是追问到底,让大人非常烦,但这种孩子的好奇心如果能得到

家长的赏识并悉心栽培,日后可能当上著名记者、探险家或美国太空总署的宇航员。

4. 捣蛋虫:把玩具摆得满屋子都是,喜欢用乐高积木搭巴黎埃菲尔铁塔。

这类孩子长大后或许会成为聿铭第二,是出色的设计师或建筑师。

5. 故事王:自从学会走路和说话,就爱听故事、讲故事,继而写故事,不

要压抑想象力,《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小时候的想象力就非常丰富。

6. 小话痨:一天到晚讲个不停得孩子,大人们千万不要叫他闭嘴,这是具

有语言天赋的表现,长大有望成为大律师,是成为新闻主播的材料。

四、 小结

自己要有一碗水,才能给孩子一滴水,这句通俗的话,已经在生活中流传了很久,曾经有一个小朋友这样对我说:“老师,你可不可以蹲下来和我说话,那样我会更加喜欢你的。”这句话我永远记得,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谁也不要去忽略别人,当然也不会希望被别人忽略。并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考试来证明,他们可能擅长建筑、有丰富想象力或有领导才能。这些才能,需要家长慢慢的发现。生吃和熟吃不一样,煮和炒不一样…….,喜欢不同而已。喜欢吃肉的人觉得很香,不喜欢吃的人说很腻,喜欢吃鱼的人说鲜,不喜欢的人说腥……..从接触的孩子、家长中,发现一些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原因,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教育,从家长做起。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的“差”只是暂时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他们每一位都是天才,应该不断激励,表扬和鼓励,特别对待调皮的子女,应该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能,然后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 所谓的天才就是他的潜能是否被释放。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参观,一位老师问他:“先生,你能不能挑出班上智力超常的学生?”“当然可以,”专家爽快的答应了,然后自信的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被点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兴奋之情寓于言表,一下课就飞奔回家告诉父母:“爸爸,妈妈,心理学家说我是神童!”母亲听完孩子的话后,欣喜若狂,怎么看孩子怎么顺眼,仿佛儿子一下变成了天才。从此,这些孩子受到了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关心,家长的夸奖,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成绩不断提高,智力水平也飞速的向发展。一年后,专家再次该校,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样,老师回答说:“好极了,先生,我感到很惊讶,你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经你一指点,一个个都变了,请问你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的如此准确?”朱家微笑说:“没什么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这些天才并不是被选出来的,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潜能被自己抑制住了,专家的暗示释放了这种压抑,起到了一种自我暗示的作用。其实,每个孩子出身的时候都是天才,长大后没有成为天才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和身边最关心的人扼杀了。”这不是耸人听闻,试想,人的受孕过程,几亿、几十亿的精子争夺一个卵子,优胜劣汰,经过了多少惨烈的竞争,成功的当然是极其优秀的。只要在3育过程不发生意外和病变,每一个出生的婴儿当然都是出类拔萃的!

二、 你扼杀的是一个天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最大心愿,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往往事与原为,一腔热血,换来的是孩子的抱怨,甚至畸形发展,有人简单地把这种情况归结为“代沟”,在我看来没那么简单,孩子小的时候,还有一种天生的下意识行为——很愿意讨好大人的喜好,假如你认真回答了他的问题,因为他觉得我问问题可以得到妈妈,爸爸喜欢(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激励手段),相反,如果你烦操地斥责他,他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不喜好,以后就慢慢的不再问了,于是,孩子天生的求知欲就被扼杀了。当一个人失去了求知欲以后,你还指望他成天才么?你不觉得这很可怕么,原来你就是扼杀天才的杀手,你所扼杀的竟是自己不顾一切,盼望成龙成凤的亲生儿子或女儿。每个父母都知道,孩子小时候,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聪明。比如:总是喜欢问问题,

“为什么我站着上厕所,姐姐蹲着上厕所?”“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小草会从地上长出来?”等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问,两三岁的孩子可能提出大人们想不到的提问。你回答一个,又会冒出第二个追问,直到你张口结舌搭不上来,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你如何对待,直接关系天才的成长和发展。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聪明,耐心回答,仔细讲解,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懂得少,或者没耐心,可能斥责孩子:“哪来那么多问题,自己玩去!”这样一个小小的差别,可能导致两个孩子长大后的巨大差异。幼儿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理解,而且,他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以防自己的不良习惯教给孩子。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1、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你要把他涂成的什么,就一定能够做到,2、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转一转,看看大自然的美丽,望望春天的风景,和动物交朋友,和小草作伙伴。这样能够使孩子的心胸更加广阔,为以后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做铺垫。

三、 朽木也可雕,只是需要多点去发掘。

中国的神童教育是把正常的孩子变成异常,而美国的神童教育是把异常的孩子变为正常。庄文浩指出,在美国偏向于鼓励家长或学校顺其自然的方向去发展孩子的优点,在学校里他们学习的东西很广,最终总会落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这样孩子才能全面地享受成长的过程。举个例子,世界著名小提琴艺术家、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振曾经大胆提出,只要没有残疾,任何孩子交给他,都可以成为小提琴家。大家都知道,要学习小提琴,挑选很严格,智商、音乐天赋、甚至连手指都要看的,但是,铃木振一说随便什么孩子都可以,实践证明了他不是吹牛,他不挑选的孩子,几乎个个成为著名小提琴家。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希望那些以考试论英雄的家长们够参照清单,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她给出孩子们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家长们可以从下面6个方面观察自己这些淘气包子女,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能,然后提供相应的指导。

1. 霸道:大事小事全都得听他的,什么事他都要管,都要由他安排,这是

拥有领导才能及组织能力的表现,有做领袖的潜质。

2. 财迷:小学时已积极地将平时获憎的糖果和零用钱积攒起来,等到需要

用的时候拿出来用,这种孩子天生有理财观念,他们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3. 贫嘴:凡是追问到底,让大人非常烦,但这种孩子的好奇心如果能得到

家长的赏识并悉心栽培,日后可能当上著名记者、探险家或美国太空总署的宇航员。

4. 捣蛋虫:把玩具摆得满屋子都是,喜欢用乐高积木搭巴黎埃菲尔铁塔。

这类孩子长大后或许会成为聿铭第二,是出色的设计师或建筑师。

5. 故事王:自从学会走路和说话,就爱听故事、讲故事,继而写故事,不

要压抑想象力,《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小时候的想象力就非常丰富。

6. 小话痨:一天到晚讲个不停得孩子,大人们千万不要叫他闭嘴,这是具

有语言天赋的表现,长大有望成为大律师,是成为新闻主播的材料。

四、 小结

自己要有一碗水,才能给孩子一滴水,这句通俗的话,已经在生活中流传了很久,曾经有一个小朋友这样对我说:“老师,你可不可以蹲下来和我说话,那样我会更加喜欢你的。”这句话我永远记得,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是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谁也不要去忽略别人,当然也不会希望被别人忽略。并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考试来证明,他们可能擅长建筑、有丰富想象力或有领导才能。这些才能,需要家长慢慢的发现。生吃和熟吃不一样,煮和炒不一样…….,喜欢不同而已。喜欢吃肉的人觉得很香,不喜欢吃的人说很腻,喜欢吃鱼的人说鲜,不喜欢的人说腥……..从接触的孩子、家长中,发现一些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原因,从而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教育,从家长做起。


相关文章

  •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 九岁的梅森出生在澳洲,梅森爸爸妈妈是移民,有一天美术老师布置作业,说是澳洲一个教育基金会,组织学生绘画比赛,每一个学生画一幅画参加评奖,题目自便.梅森兴奋地跑回家,宣布说,我要画我自己的家! 梅森开始"随便画"了.他先画 ...查看


  • 牛津家训全书--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
  • 一颗好奇的心和一双好奇的眼睛是孩子天生就拥有的,他们的脑袋里经常装着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的眼睛里万物平等,他们时常会问一些家长答不出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每个家长困惑的问题.<牛津家训全书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给您 ...查看


  • 2013青岛教师统一招聘教育写作范文(三)
  • 教 育 写 作 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请根据你对这句话得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思路: 首 ...查看


  • 尝试像天才一样思考
  • "天才是天生的吗?" "天才是天生的",这种观念很普遍,但却是错误的.为什么呢?遗传因子对我们的生活确有影响,但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事实上,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同基因遗传一样重要. 大理石固然是一种 ...查看


  • 自闭症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 自闭症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1自闭症孩子长大后的社会生活程度迄今为止关于自闭症的讨论偏向于关注儿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严酷的事实是,今天自闭症在孩子中流行意味着以后会看到很多成年自闭症患者.相关数据非常惊人:未来10年左右,将有超过50万患自 ...查看


  • 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 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摘要:"教育者要做一个智慧的牧羊人,引领可爱的孩子们去寻 找最肥沃.丰美的草地.""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 点,并由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小伟身上我看到了善良,也感 受到 ...查看


  • 我们的十六岁
  • 十六岁像一阵风,轻轻掠过我的肩膀. 经历了在台灯拼命释放的光芒下奋斗的无数个疲惫的晚上,经历了因分科而擦出火花的友谊,我们的十六岁,就像翅膀掠过蔚蓝的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们依然在一刻不停地追逐着梦想. ――题记 01 安静的十六岁,疯狂 ...查看


  • (转)200年期间大师们对早教的名言
  • 200年期间大师们对早教的名言 2011-05-12 05:43阅读(292) <大师名言> 只有当大脑右半球即'音乐脑'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 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 一百多年前的威特和以后的赛兹.伯利.威纳等人所 ...查看


  • 以付出与收获为话题的作文
  • 收获是与付出并生的.以付出与收获为话题的作文 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正在付出着汗水,收获着知识,收获着未来. 我们身边常常会有那么一些令人羡慕的"天才",他们的光环成了家长对你施加压力的借口,成为了你日夜奋斗却无法赶上的目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