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
1930年8月至1930年12月,邓子恢同志受福建省委的指派,以省委农村巡视员的身份到莆田,来到闽中广业根据地开展巡视工作。在那“白色恐怖”的岁月里,邓子恢同志不顾个人安危,顺利地完成了党交付的任务,及时纠正了“立三”路线在闽中的影响,宣传毛泽东同志土地革命的主张和游击军事思想,把闽中农村土地革命斗争引上了正确的道路。
澳柄村
闽中广业根据地位于莆田山区(现白沙、新县镇),主要依托东渡、澳柄和外坑3个自然村为中心而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批判了“立三”路线,福建省委指派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王海萍、省委农村巡视员邓子恢(化名老李)来莆田,传达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纠正“立三”路线在地方的影响。1930年8月,30开外的邓子恢同志穿着宽大裤头的裤子,布扣的上衣,一身农民打扮,风尘仆仆来到了莆田东渡(现东泉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巡视指导工作。
当年跟随邓子恢同志闹革命的老一辈都已过世了,但邓子恢同志带领乡亲闹革命的故事,却一代一代地传颂着。一提起“老李”,乡亲们都特别骄傲与自豪地说“邓子恢同志,闹革命时,在我们村住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李呢,是他带领我们拿起枪杆子闹革命的。解放后,才知道他是共产党的一员大官呢。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经常坐在农户二楼的骑墙靠背大窗台上,与乡亲们拉家常,说革命的道理呢。”夜里,在列宁小学里为红军学员讲课,宣传毛泽东同志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讲红军的游击战术,讲闽西革命斗争的经验。经常指着面前的农田说:“耕者要有田,这土地总有一天要归还你们的。”乡亲们都说;“他是大地的儿子,有着农民的情怀,是我们农民的好朋友。”
孩子们更是喜欢听“老李”讲故事,邓子恢同志经常给孩子们讲闽西儿童团的故事。教孩子们如何站岗,放哨、查路条、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识好字,长大了好为党做事。
(一)为闽中工农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1930年11月9日,莆属特委军事会议在东渡王纪修家召开,邓子恢同志、王海萍同志主持了军事会议。会上,邓子恢指出了闽中工农革命运动中,只打土豪、地主没分田地给农民,单纯采取军事行动的突出问题,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莆属特委根据邓子恢同志的意见,采纳陈天章同志的建议,决定把土地革命斗争的中心和红军主力据点由澳柄转移到莆田东北部的新县外坑乡。
(二)整合红军队伍,加强了红军队伍建设
惠安暴动失败后,省委决定把惠安划归莆田特委领导,并把闽西红军团长张威,参谋长汤军等一批军事干部充实到莆田。邓子恢把红207团改组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同时成立教导团,增强了闽中红军游击队的力量,得到外坑乡民众的欢迎和大力支持,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三)创建闽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推动闽中革命的蓬勃发展
在邓子恢同志的亲自组织、领导下, 1930年12月9日,外坑乡宣德宫召开各村农民代表会议,宣告外坑苏维埃政府成立,闽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了。闽中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土地革命纷纷展开,红军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分田废债,打击土豪劣绅,发展红军队伍。
宣德宫
(四)临危不乱,镇定指挥红军突围
1930年9月,邓子恢同志在龙西后坑村主持召开各县党的干部会议,宣布闽中特委成立,会期2天。第二天傍晚,突遭敌海军2个连的包围。在邓子恢的指挥下,分2路向东渡根据地安全撤退。 1930 年12月26日,红二支队主力在外坑芦尾村遭国民党军和多股数百土匪的合围,汤军等35人牺牲,陈天章等5人被捕英勇就义。其余的队伍在邓子恢的带领下,撤出外坑转移到东渡老根据地隐蔽下来。挽救了闽中党组织创建的第一支工农武装,为闽中地区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留下了革命的种子。
陈天章
资
料
来
源
1
莆田文化网:中共莆田党史办提供的史料;
2
《中共闽中地方史》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3
《中共莆田市党史人物》(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4
张兆汉同志的写的回忆录;
5
广业区书记王纪修1961年写的回忆录。
邓子恢
1930年8月至1930年12月,邓子恢同志受福建省委的指派,以省委农村巡视员的身份到莆田,来到闽中广业根据地开展巡视工作。在那“白色恐怖”的岁月里,邓子恢同志不顾个人安危,顺利地完成了党交付的任务,及时纠正了“立三”路线在闽中的影响,宣传毛泽东同志土地革命的主张和游击军事思想,把闽中农村土地革命斗争引上了正确的道路。
澳柄村
闽中广业根据地位于莆田山区(现白沙、新县镇),主要依托东渡、澳柄和外坑3个自然村为中心而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批判了“立三”路线,福建省委指派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王海萍、省委农村巡视员邓子恢(化名老李)来莆田,传达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纠正“立三”路线在地方的影响。1930年8月,30开外的邓子恢同志穿着宽大裤头的裤子,布扣的上衣,一身农民打扮,风尘仆仆来到了莆田东渡(现东泉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巡视指导工作。
当年跟随邓子恢同志闹革命的老一辈都已过世了,但邓子恢同志带领乡亲闹革命的故事,却一代一代地传颂着。一提起“老李”,乡亲们都特别骄傲与自豪地说“邓子恢同志,闹革命时,在我们村住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李呢,是他带领我们拿起枪杆子闹革命的。解放后,才知道他是共产党的一员大官呢。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经常坐在农户二楼的骑墙靠背大窗台上,与乡亲们拉家常,说革命的道理呢。”夜里,在列宁小学里为红军学员讲课,宣传毛泽东同志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讲红军的游击战术,讲闽西革命斗争的经验。经常指着面前的农田说:“耕者要有田,这土地总有一天要归还你们的。”乡亲们都说;“他是大地的儿子,有着农民的情怀,是我们农民的好朋友。”
孩子们更是喜欢听“老李”讲故事,邓子恢同志经常给孩子们讲闽西儿童团的故事。教孩子们如何站岗,放哨、查路条、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识好字,长大了好为党做事。
(一)为闽中工农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1930年11月9日,莆属特委军事会议在东渡王纪修家召开,邓子恢同志、王海萍同志主持了军事会议。会上,邓子恢指出了闽中工农革命运动中,只打土豪、地主没分田地给农民,单纯采取军事行动的突出问题,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莆属特委根据邓子恢同志的意见,采纳陈天章同志的建议,决定把土地革命斗争的中心和红军主力据点由澳柄转移到莆田东北部的新县外坑乡。
(二)整合红军队伍,加强了红军队伍建设
惠安暴动失败后,省委决定把惠安划归莆田特委领导,并把闽西红军团长张威,参谋长汤军等一批军事干部充实到莆田。邓子恢把红207团改组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同时成立教导团,增强了闽中红军游击队的力量,得到外坑乡民众的欢迎和大力支持,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三)创建闽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推动闽中革命的蓬勃发展
在邓子恢同志的亲自组织、领导下, 1930年12月9日,外坑乡宣德宫召开各村农民代表会议,宣告外坑苏维埃政府成立,闽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了。闽中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土地革命纷纷展开,红军积极发动群众,宣传分田废债,打击土豪劣绅,发展红军队伍。
宣德宫
(四)临危不乱,镇定指挥红军突围
1930年9月,邓子恢同志在龙西后坑村主持召开各县党的干部会议,宣布闽中特委成立,会期2天。第二天傍晚,突遭敌海军2个连的包围。在邓子恢的指挥下,分2路向东渡根据地安全撤退。 1930 年12月26日,红二支队主力在外坑芦尾村遭国民党军和多股数百土匪的合围,汤军等35人牺牲,陈天章等5人被捕英勇就义。其余的队伍在邓子恢的带领下,撤出外坑转移到东渡老根据地隐蔽下来。挽救了闽中党组织创建的第一支工农武装,为闽中地区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留下了革命的种子。
陈天章
资
料
来
源
1
莆田文化网:中共莆田党史办提供的史料;
2
《中共闽中地方史》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3
《中共莆田市党史人物》(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4
张兆汉同志的写的回忆录;
5
广业区书记王纪修1961年写的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