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综)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的政治科部分。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试题均有—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3.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但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生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1.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非选择题部分,政治科考试在涉及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方面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是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中学政治教学,绝大部分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观观点的形态呈现。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利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2)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考生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出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政治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态度是体现考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1.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这一要求是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来的。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考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考查考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考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考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然后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顺畅的语言,是指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立论明确,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观点等;能够准确运用相关的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做出客观的叙述或说明。

所谓清晰的层次,就是组织答案的用语必须准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笼统含糊。 所谓正确的逻辑,就是在组织答案时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三、题型示例

1

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

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3题。

2.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做出更精确和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3.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4. 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 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C

5. 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D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 登记手续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参考答案】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 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 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 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参考答案】

②回答“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观点的评分量表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答出任意两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综)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地理学科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历史学科选修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每个模块设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4.分值比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的政治科部分。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信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涵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是考生解答问题的起点。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首先某些问题的答案就自然地隐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其次,试题设计的思路也往往包含在题目的行文之中,通过审题了解命题的意图,有助于准确把握试题的脉络。

考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明确试题要求回答的方向与内容。试题均有—定的要求与指向,考生不能抛开试题的要求而随意回答。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看,主要有文字和图表两类。图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柱形图、扇形图、统计表,还包括漫画等。图表的特点有其直观的一面,例如,表格中的数据只需横向或纵向比较就可以得到数据的发展趋势;图表的特点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例如,表格略去了其他:陈述性文字,仅保留抽象的数据,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考生:进一步去发掘。

在当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图表数据往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事物发展的过程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图表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系统的体现,能够帮助人们历史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演变,所以现在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解释这些图表的时候,主要是要学会判断图表所呈现的事物;其次,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找寻图表所列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到底就是要能够用图表、数据来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3.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在对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对不同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整合。

试题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试题的设计由于形式的多样化而使主题的要点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间,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但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的。试题所设置的新的情境、提出的新的问题要求考生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甄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1.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

所谓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倘若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则对问题的回答就是无意义的。第二,所调用的知识与试题要求相对应时,也应满足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这能反映考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否扎实。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非选择题部分,政治科考试在涉及问题时由于表述的不同所要求考生回答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为什么”、“怎么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这也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判断并回答问题。

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以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情境材料呈现在试题中,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政治科高考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课本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

3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考生不仅要能够调动和运用课本以及重大时事等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的各方面知识所形成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考生检索知识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准确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是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1.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中学政治教学,绝大部分知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观观点的形态呈现。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2.能够利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利和理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所谓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就是在考察事物的特征时,加入时间的因素,即着眼于事物发展变化本身与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及意义等。所谓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孤立地、静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

(2)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现象描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要学会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更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综合阐述或评论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对于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述和评论,不仅局限在某一模块的角度,还要注重政治学科中几个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种知识的综合,使知识体系本身得到充实和扩展,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论证和探究问题

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力。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究即对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探究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考试过程中,探究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考试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考生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出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高考政治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体系的驾驭能力,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水平,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探究态度是体现考生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

1.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这一要求是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来的。考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查考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考查考生自己获得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素质,考查考生对各种知识的迁移、整合和创新运用的能力,考查考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然后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的结论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3.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顺畅的语言,是指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要立论明确,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准确描述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观点等;能够准确运用相关的学科术语,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的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做出客观的叙述或说明。

所谓清晰的层次,就是组织答案的用语必须准确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笼统含糊。 所谓正确的逻辑,就是在组织答案时考虑上下文之间的逻辑性,并有清晰的层次。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三、题型示例

1

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

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2—3题。

2.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做出更精确和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3.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D

4. 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 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 ①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C

5. 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D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2013年3月,十二后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下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强调,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

2013年,国务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 登记手续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参考答案】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2)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 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3)在保持原有村落形态的基础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传 承,使其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 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只是阐明理由。(10分)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参考答案】

②回答“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观点的评分量表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答出任意两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2
  • 特 急 粤教考函[2015]24号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 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的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 ...查看


  •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通知(含附件)
  •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教育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的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安徽等7省(市)从2016年起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使用全国卷的通知>(教学厅函[2 ...查看


  •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语文)
  •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科考试说明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 ...查看


  • 2016高考每月备忘录
  • 2016年每月高考大事备忘录 9月,参加2016年高考的同学们开始进入备考状态,河南省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下文简称平台)整理了从现在开始直至2016年8月的高考每月大事,给河南省的考生和家长以温馨提示和专业指导,希望这些信息能对考生及家长有所 ...查看


  • 2016年湖北省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 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日期:2015-11-6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6年 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 鄂高考﹝2015﹞32号 各市(州.神农架林区) .县(市.区) 教育考试机构: 湖北省 ...查看


  • 四川省"高职单招"改革现状及意义
  • [摘 要]从我国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起源和发展入手研究,针对2016年四川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组织机构.报名条件.报名方法和考试安排等方面相关流程进行详细的论述, 分析四川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政策突出特点,归纳总结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意义. ...查看


  •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专业考研参考书
  •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 )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真题 336艺术基础[育明教育独家首发] 一.选择(育明教育提示:第1小题连线,第2-6小题标明题号,写出正确答案,共10分)1.用直线将作者与作品连起来嵇康库尔贝严羽亚里士多德尼 ...查看


  • 武汉理工2016招生专业目录
  • 武汉理工大学 二〇一六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专业目录 武汉理工大学 二〇一五年九月 招生学院(部)办公电话 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60余载育人实践,形成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厚 ...查看


  • 2016河北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 2016关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2月29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 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公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那么为什么要调整高考政策呢 ...查看


  • 南京农业大学2016研究生招生简章
  • 南京农业大学2016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大考生请注意:2016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公布,勤思考研辅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搜集整理2016考研的复习资料及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大家有关于考研的问题也可登录勤思考研官网咨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