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格言和学习资料集锦

于漪老师格言和学习资料集锦

于漪老师格言和学习资料集锦

关于教育

1、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神圣的追求,它充满着伟大与圣洁,不容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2、我们搞教育的,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应有的标准来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的粘合剂,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如果小视或者弱化,学校大厦就缺了“顶梁柱”,就难以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3、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4、办学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5、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

关于教师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奉献,教师的天职。

3、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4、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5、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6、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就是选择了跟我们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伟大的教育事业。

7、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深度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的琐碎的工作与我们党未来的事业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非凡意义。

8、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格”不是用量化来衡量的,而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嘱托。

9、我觉得一辈子肩上都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因为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所以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10、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

11、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我是用生命在歌唱,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

12、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绝对不会是零。教师这个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界观、人生观的亮相。

13、教师没有丰富的智力圣火是不可能让孩子有旺盛的求知欲的,是不可能让孩子在每

一堂课都吸收到精神养料的。

14、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

关于学生

1、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2、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3、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4、学生千人千样,没有大爱,没有水磨的功夫,就不可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奏出悦耳的乐章。

5、教师生涯当中最大的事情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一个心眼为学生的时候你就心底宽广,不仅有教师,有学校,而且有中国,有走向世界的中华民族。

6、把学生当做被动的人,实质上还是目中无人。

7、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来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开窍,会飞快进步,茁壮成长。

8、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

9、一定要让学生“嗜”书,不“嗜”必然知识浅薄,视野狭窄。学生嗜书的感情不是天生的,靠引导,靠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嗜好,就等于帮他们找到源远流长的知识泉眼。

关于教学

1、教育事业真是遗憾的事业。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

2、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

3、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4、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5、教育界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不太同意。知识会老化,知识结构须更新啊!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不是简单的“容器”啊!课堂里没有时代活水流淌,能与学生心灵碰撞、能使学生感奋吗?

6、人生活在语言中,生命刚开始,意识刚产生,语言就像空气一样围绕在身旁。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应该说是一种幸福。

7、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对外是屏障,对内是凝聚,是粘合剂。

8、我非常注意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学生饱尝思维劳动的快乐,体验到一种“思考家”的自豪。

9、课不能只教在课堂上,只教在课堂上就会随声波的消逝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

10、备课不是让字躺在纸面上,而是站立起来跟你对话。站在纸上和你对话,那你就不仅知道字的表面意义,而且知道文字背后的情和意,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备课要目中有人,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育人是大目标,这是教育的本质。

12、教师要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自己“昏昏”,是不可能使学生“昭昭”的。

13、教学要“胸中有书”,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真懂”上下功夫。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

于漪教育足迹

1951年8月 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教文化课。 1958年2月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改行教历史。任教期间写了两册历史小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和《明清的故事》。

1959年8月 服从组织安排改行教语文。常常为了备好一堂课,花上十几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为了锤炼能“粘住”学生的语言,把上课要说的每句话写下来,反复修改,坚持了两年,做到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1962年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转制为上海市杨浦中学,任语文教师。

1964年5月 在《上海教育》发表《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素一些》。 1965年4月 在《上海教育》发表《再学育才中学改进教学方法经验的体会》。

1965年5月 第一次上全市公开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上海市教育局领导、教师300多人前来听课,在全市教育界产生影响。在《上海教育》发表《我对改进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提出“抓主要观点统率教材,突出重点;调查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等观点。

“文革”期间被批斗、被关闭看管、校园劳动改造近一年。1968年恢复当教师,先带1969届4班,后做1970届年级工作,再带1975届1班。继续任教语文。

1977年 担任1977届年级组长。1977届学生在“文革”后首届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学校获得上海市先进教育集体荣誉称号。(1977届是当时全校最乱的一个年级,打架、偷窃等屡屡发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学生较多。于漪调任年级组长后,团结全组教师,坚持带领学生学理论,学历史,坚持讲理想、讲信念,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课外兴趣。其中两个班在高考中100%考上了大学)

1977年10月19日 上海电视台教育演播分室第一次向全市直播于漪《海燕》一课授课实况。

1977年12月-2003年2月 担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 被评为首批上海市特级教师。从此全国各地听课教师络绎不绝,前后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影响甚巨。针对当时对语文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模糊认识,明确提出“既教文,又育人”的观点,撰文发表在《语文学习》上。

1979年3月 在《上海教育》发表《兴趣•感情•求知欲》,提出“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不仅有所收获,而且学有味道,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兴趣说”。

1979年12月-1993年2月担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79年 先后被选为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大声建言。担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70年代末起,用简陋的设备对于漪的家常课录音录像,第一堂录像课《茶花赋》。80年

代初期,由于上海师范大学与市教育学院语文教学法教学的需要,录了近50节的录像课。应邀对初中全部语文教材作简要分析,制作成录音带。

1980年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

1981年7月 参加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提出“语法要学,但须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掌握规律,与学术研究讲究系统、精细要严格区分”的观点。

1984年 上海市杨浦中学转制为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

1985年5月-1993年2月 担任第八、九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提出“建议义务教育立法”和关于提高教育经费的议案等。

1985年 担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以“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为校训,提出办学的三个制高点,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首创了教师培训师徒“带教”方法,进行中、美、英师带徒职初培训模式比较研究。学校连续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培养的学生以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著称,在教育界被称为“二师现象”。

80年代中期起 担任教育部(后改为国家教委)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审查全国通用教材与各省市申报的教材。同时,担任上海市S版、H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审查,为教材建设献计献策。

1986年 担任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

1989年1月 在《语文学习》发表《素质•能力•智力——我的语文教育观》,明确提出“教文”要纳入“育人”大目标,要“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全面育人”观点。

1991年12月 “于漪从教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在第二师范学校隆重举行,陈至立同志寄来贺卡。于漪作了题为《奉献——教师的天职》的发言,指出教师应具有通体透亮的红烛精神,教师的天职在于对学生作出无私的奉献。

1994年 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在中小学教师中首批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6月 在《语文学习》发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育界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新一轮讨论。在上海二期课程改革中,于漪担任语文教材审查专家组组长。

1997年 第二师范学校转制为杨浦高级中学,担任名誉校长。

2001年8月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6卷本《于漪文集》,《文集》收录了于漪从教50年来发表的著作、文章、讲稿等。

2001年9月 “于漪从教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在杨浦高级中学隆重举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出席庆祝活动,评价于漪“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2001年10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4卷本《于漪教育文从》。

2001年 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的《于老师》,获年度专题纪录片奖。此后,2003年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摄的《一代名师》专题片、2005年东方卫视的《走进他们》、2006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拍摄的《一辈子的老师》,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1世纪初 上海与xq、云南红河地区、三峡水库开通白玉兰远程教育,于漪应邀讲第一课,并与听课教师互动。作为上海市普教劳模协会负责人到湖南吉首等地义务支教,为各地希望小学校长、教师授课。

2004年10月 于漪教育馆被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命名为杨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2007年在《上海教师》开设了28期《于漪茶座》专栏,聚焦教育热点问题,涉及教师现状及追求、教育减负、教育发展与改善民生、母语教育等方面。

2006年9月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党委、杨浦区教育局成立“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

2006年 担任上海市教委“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基地学员谭轶斌、黄荣华、陈爱平已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2007年9月6日 “于漪《岁月如歌》首发式暨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在杨浦高级中学隆重举行。《岁月如歌》回顾了于漪求学和从教生涯,总结了她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岁月人生,既是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是一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

2008年5月 担任上海市教委“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组织学员编写《我爱你,中国——跨越百年爱国文学精品选》,并举办“我爱你,中国——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教学展示”初、高中专场。组织学员参加由教育部《中国教师报》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两岸四地”教学研讨活动,作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彰显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题报告

2008年11月 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自2004年以来,积极参与《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制订的讨论;提出 “德育全面进入课堂、与各学科本体教育无痕化融合”的教育理念;作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语文教学与教师成长”课题组的组长,全面设计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堂民族精神教育的行动计划。举办了“民族精神与语文课堂教学”16省市教师参加的大型展示活动。主持编写《传承•撒播•弘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让生命飞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两纲”教育教材。

2008年12月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6卷本《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与《于漪文集》形成衔接,展示了于漪新世纪以来的求索历程。

2009年 担任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于漪担任教师学研究会会长20余年,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鼓与呼做了大量工作

2009年 评选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上海解放六十年“城市魂•群英谱”中60人之一,事迹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

2010年2月 评选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10年9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教育部号召全国教师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于漪著作

《春秋战国的故事》 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明清的故事》 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于漪文体教学教案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语文教苑耕耘录》 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于漪教案选》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语文园地拾穗集》 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作文讲评五十例》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学海探珠》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教你写作文——中学生作文指引》

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92年版

《妙笔生辉——于老师教记叙文》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教你学作文》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语文教学谈艺录》 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智慧的源泉——于老师谈现代文阅读》(与陈军合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于漪:追求综合效应》(邹贤敏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学作文教学导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于漪文集》(6卷本)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于漪教育文丛》(4卷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于漪与语文教育——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与陈小英合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我和语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岁月如歌》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6卷)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于漪老师教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于漪老师格言和学习资料集锦

于漪老师格言和学习资料集锦

关于教育

1、教育是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神圣的追求,它充满着伟大与圣洁,不容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崇高的使命,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与完全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奠基者,它决定着民族的命运与未来。

2、我们搞教育的,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应有的标准来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师生的粘合剂,是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如果小视或者弱化,学校大厦就缺了“顶梁柱”,就难以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3、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

教育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知性与德性的。知性是孩子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在课堂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

4、办学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5、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

关于教师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奉献,教师的天职。

3、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4、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5、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

6、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就是选择了跟我们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伟大的教育事业。

7、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深度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的琐碎的工作与我们党未来的事业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非凡意义。

8、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个“格”不是用量化来衡量的,而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嘱托。

9、我觉得一辈子肩上都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因为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所以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10、教师的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在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

11、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我是用生命在歌唱,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

12、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绝对不会是零。教师这个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界观、人生观的亮相。

13、教师没有丰富的智力圣火是不可能让孩子有旺盛的求知欲的,是不可能让孩子在每

一堂课都吸收到精神养料的。

14、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

关于学生

1、每一个孩子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2、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3、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4、学生千人千样,没有大爱,没有水磨的功夫,就不可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奏出悦耳的乐章。

5、教师生涯当中最大的事情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一个心眼为学生的时候你就心底宽广,不仅有教师,有学校,而且有中国,有走向世界的中华民族。

6、把学生当做被动的人,实质上还是目中无人。

7、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来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开窍,会飞快进步,茁壮成长。

8、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

9、一定要让学生“嗜”书,不“嗜”必然知识浅薄,视野狭窄。学生嗜书的感情不是天生的,靠引导,靠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嗜好,就等于帮他们找到源远流长的知识泉眼。

关于教学

1、教育事业真是遗憾的事业。我教了一辈子的课,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

2、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

3、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4、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5、教育界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不太同意。知识会老化,知识结构须更新啊!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不是简单的“容器”啊!课堂里没有时代活水流淌,能与学生心灵碰撞、能使学生感奋吗?

6、人生活在语言中,生命刚开始,意识刚产生,语言就像空气一样围绕在身旁。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应该说是一种幸福。

7、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对外是屏障,对内是凝聚,是粘合剂。

8、我非常注意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学生饱尝思维劳动的快乐,体验到一种“思考家”的自豪。

9、课不能只教在课堂上,只教在课堂上就会随声波的消逝而销声匿迹;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萌芽、开花,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

10、备课不是让字躺在纸面上,而是站立起来跟你对话。站在纸上和你对话,那你就不仅知道字的表面意义,而且知道文字背后的情和意,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备课要目中有人,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育人是大目标,这是教育的本质。

12、教师要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自己“昏昏”,是不可能使学生“昭昭”的。

13、教学要“胸中有书”,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真懂”上下功夫。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

于漪教育足迹

1951年8月 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教文化课。 1958年2月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改行教历史。任教期间写了两册历史小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和《明清的故事》。

1959年8月 服从组织安排改行教语文。常常为了备好一堂课,花上十几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为了锤炼能“粘住”学生的语言,把上课要说的每句话写下来,反复修改,坚持了两年,做到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1962年 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转制为上海市杨浦中学,任语文教师。

1964年5月 在《上海教育》发表《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素一些》。 1965年4月 在《上海教育》发表《再学育才中学改进教学方法经验的体会》。

1965年5月 第一次上全市公开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上海市教育局领导、教师300多人前来听课,在全市教育界产生影响。在《上海教育》发表《我对改进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提出“抓主要观点统率教材,突出重点;调查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等观点。

“文革”期间被批斗、被关闭看管、校园劳动改造近一年。1968年恢复当教师,先带1969届4班,后做1970届年级工作,再带1975届1班。继续任教语文。

1977年 担任1977届年级组长。1977届学生在“文革”后首届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学校获得上海市先进教育集体荣誉称号。(1977届是当时全校最乱的一个年级,打架、偷窃等屡屡发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学生较多。于漪调任年级组长后,团结全组教师,坚持带领学生学理论,学历史,坚持讲理想、讲信念,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课外兴趣。其中两个班在高考中100%考上了大学)

1977年10月19日 上海电视台教育演播分室第一次向全市直播于漪《海燕》一课授课实况。

1977年12月-2003年2月 担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8年 被评为首批上海市特级教师。从此全国各地听课教师络绎不绝,前后上了近2000节公开课,影响甚巨。针对当时对语文教学质量不能提高的模糊认识,明确提出“既教文,又育人”的观点,撰文发表在《语文学习》上。

1979年3月 在《上海教育》发表《兴趣•感情•求知欲》,提出“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不仅有所收获,而且学有味道,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兴趣说”。

1979年12月-1993年2月担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79年 先后被选为全国总工会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大声建言。担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70年代末起,用简陋的设备对于漪的家常课录音录像,第一堂录像课《茶花赋》。80年

代初期,由于上海师范大学与市教育学院语文教学法教学的需要,录了近50节的录像课。应邀对初中全部语文教材作简要分析,制作成录音带。

1980年 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

1981年7月 参加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提出“语法要学,但须简明扼要,便于学生掌握规律,与学术研究讲究系统、精细要严格区分”的观点。

1984年 上海市杨浦中学转制为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

1985年5月-1993年2月 担任第八、九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提出“建议义务教育立法”和关于提高教育经费的议案等。

1985年 担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以“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为校训,提出办学的三个制高点,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战略的制高点上、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首创了教师培训师徒“带教”方法,进行中、美、英师带徒职初培训模式比较研究。学校连续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培养的学生以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著称,在教育界被称为“二师现象”。

80年代中期起 担任教育部(后改为国家教委)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审查全国通用教材与各省市申报的教材。同时,担任上海市S版、H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审查,为教材建设献计献策。

1986年 担任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

1989年1月 在《语文学习》发表《素质•能力•智力——我的语文教育观》,明确提出“教文”要纳入“育人”大目标,要“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全面育人”观点。

1991年12月 “于漪从教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在第二师范学校隆重举行,陈至立同志寄来贺卡。于漪作了题为《奉献——教师的天职》的发言,指出教师应具有通体透亮的红烛精神,教师的天职在于对学生作出无私的奉献。

1994年 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在中小学教师中首批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6月 在《语文学习》发表《弘扬人文,改革弊端》,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育界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新一轮讨论。在上海二期课程改革中,于漪担任语文教材审查专家组组长。

1997年 第二师范学校转制为杨浦高级中学,担任名誉校长。

2001年8月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6卷本《于漪文集》,《文集》收录了于漪从教50年来发表的著作、文章、讲稿等。

2001年9月 “于漪从教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在杨浦高级中学隆重举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出席庆祝活动,评价于漪“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 2001年10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4卷本《于漪教育文从》。

2001年 上海东方电视台拍摄的《于老师》,获年度专题纪录片奖。此后,2003年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摄的《一代名师》专题片、2005年东方卫视的《走进他们》、2006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拍摄的《一辈子的老师》,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1世纪初 上海与xq、云南红河地区、三峡水库开通白玉兰远程教育,于漪应邀讲第一课,并与听课教师互动。作为上海市普教劳模协会负责人到湖南吉首等地义务支教,为各地希望小学校长、教师授课。

2004年10月 于漪教育馆被上海市杨浦区委宣传部、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命名为杨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2007年在《上海教师》开设了28期《于漪茶座》专栏,聚焦教育热点问题,涉及教师现状及追求、教育减负、教育发展与改善民生、母语教育等方面。

2006年9月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党委、杨浦区教育局成立“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

2006年 担任上海市教委“于漪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基地学员谭轶斌、黄荣华、陈爱平已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2007年9月6日 “于漪《岁月如歌》首发式暨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在杨浦高级中学隆重举行。《岁月如歌》回顾了于漪求学和从教生涯,总结了她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岁月人生,既是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是一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

2008年5月 担任上海市教委“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组织学员编写《我爱你,中国——跨越百年爱国文学精品选》,并举办“我爱你,中国——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教学展示”初、高中专场。组织学员参加由教育部《中国教师报》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两岸四地”教学研讨活动,作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彰显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题报告

2008年11月 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自2004年以来,积极参与《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制订的讨论;提出 “德育全面进入课堂、与各学科本体教育无痕化融合”的教育理念;作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语文教学与教师成长”课题组的组长,全面设计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堂民族精神教育的行动计划。举办了“民族精神与语文课堂教学”16省市教师参加的大型展示活动。主持编写《传承•撒播•弘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让生命飞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两纲”教育教材。

2008年12月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6卷本《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与《于漪文集》形成衔接,展示了于漪新世纪以来的求索历程。

2009年 担任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于漪担任教师学研究会会长20余年,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鼓与呼做了大量工作

2009年 评选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上海解放六十年“城市魂•群英谱”中60人之一,事迹在上海展览中心展出。

2010年2月 评选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10年9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教育部号召全国教师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

于漪著作

《春秋战国的故事》 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明清的故事》 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于漪文体教学教案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语文教苑耕耘录》 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于漪教案选》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语文园地拾穗集》 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作文讲评五十例》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学海探珠》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教你写作文——中学生作文指引》

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92年版

《妙笔生辉——于老师教记叙文》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教你学作文》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语文教学谈艺录》 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智慧的源泉——于老师谈现代文阅读》(与陈军合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于漪:追求综合效应》(邹贤敏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学作文教学导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于漪文集》(6卷本)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于漪教育文丛》(4卷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于漪与语文教育——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与陈小英合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版

《我和语文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岁月如歌》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6卷)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于漪老师教作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文章

  • 520婚礼祝福语集锦
  • 本站祝福语频道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520婚礼祝福语集锦>,传递我们最真实的祝福,奔跑吧,2015! 1.难忘初见时的娇羞,难忘牵手时的心动,难忘相拥时的温暖,难忘初吻时的甜蜜.和你一起经历的风雨都变得浪漫,和你一起看过的景物都那 ...查看


  • 名人名言大全!只此一篇,古今中外全包络
  • 名人名言大全!只此一篇,古今中外全包络 名人名言大全!只此一篇,古今中外全包络北雁南飞 名人名言大全!只此一篇,古今中外全包络 ·曾国藩的经典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真理篇 ·经典英文哲理名言 ·人生格言激励名言100句 ·泰戈尔.毛泽东经典 ...查看


  • 读书活动计划1
  • 读 书 活 动 计 划 一.活动目的 按照市教体局四项活动的基本要求,学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启动"书香校园"工程,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 ...查看


  • 2013国考行测常用公式集锦:推理公式.直言及复言命题
  •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集锦(四):推理公式. 直言和复言命题 十四.三段论的推理形式 所有A 是C ∀所有A 是B ,所有B 是C 所有A 不是C ∀所有A 是B ,所有B 不是C 有些A 是C ∀有些A 是B ,所有B 是C ...查看


  • 教师节诗歌:赞美老师的格言和诗句
  •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查看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一.(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 ...查看


  • 520祝福语集锦
  •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520祝福语集锦>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小编提示]更多祝福语请点击本站以下链接: 放假安排|高考祝福语|周末祝福短信|结婚祝福语|生日祝福语 1.难忘初见时的娇羞,难忘牵手时的心动,难忘相拥时的温暖,难 ...查看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结题报告(绝对好)
  •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结题报告 科教兴国,兴国必先兴教育:科研兴教,兴教必先兴科研.教育科研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便成为瓦房店市实验小学的探索目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查看


  • 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寄语大全
  • 1.你是一个热情.懂事.仁义的学生,但是在学习这方面,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别忘了,罗纳尔多可不是一个白丁运动员,好好学吧,只有这样才能圆你美丽的梦. 2.你勤劳,每次到校放下书包(_ni qin lao _mei ci d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