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隆县蔬菜办)

十几年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无公害高山反季节蔬菜得到迅猛发展和壮大,己建成重庆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武隆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为了全面优化蔬菜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蔬菜基地规模,保障城镇居民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在认真调研全县蔬菜生产基础上,现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武隆蔬菜生产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情况

1.1.1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蔬菜产业是武隆县重要的支柱产业。蔬菜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播种面积不断增加,2004年为15.5万亩,产量19万吨;2005年为18.86万亩,产量30.8万吨;2006年为21.2万亩,产量38.7万吨;2007年为23.5万亩,产量37万吨。

1.1.2种菜收入明显增加。2006年,全县蔬菜生产总产值3.02亿元,比2005年的2.47亿元增长了29.6%;2007年,全县蔬菜生产总产值4.2亿元,比2006年的2.03亿元增长了106.9%。

1.1.3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8年,全县引进外来业主及大户35个,发展本地业主及大户155户,建立蔬菜示范片6.2万亩,带动农户2.6万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12.7

万亩。

1.1.4订单生产初具规模。2008年,全县共签订加工和销售订单6.8万亩,有力推动全县蔬菜商品化生产。武隆县港峰农业有限公司在双河乡、石桥乡等地订单发展1.5万亩甘蓝、辣椒等蔬菜品种。

1.1.5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积极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新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架起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有力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1.6标准化生产得以推进。在武隆无公害蔬菜产地通过整体认证和1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通过认证的基础上,2008年,武隆县港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港峰芙蓉仙女牌大白菜”、“港峰芙蓉仙女牌娃娃菜”等5个产品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可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武隆高山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已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农业部正在进行公示;其他几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在审核之中,5个蔬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有力推动了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进程。

1.2销售情况

武隆县的蔬菜销售市场主要在重庆市主城区、县内及周边区县,随着县内企业冷冻库的建设完工,从2008年起,已远销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2005年武隆县蔬菜销售量为17.3万吨,销售收入1.32亿元;2006年,商品蔬菜

销售收入2.03亿元,农民人均销售收入586元,分别比2005年的1.32亿元和261元增长53.8%和124.5%;2007年,县外销售14.3万吨,销售收入1.71亿元,县内销售7.6万吨,销售收入1.18亿元。

2006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25.5万亩,总产量888.8万吨,商品化率为53.7%;武隆县蔬菜种植面积为21.2 万亩,总产品为38.7万吨,商品化率为70%;7~10月份蔬菜秋淡季节,重庆市常住城镇人口需菜量为146.7万吨,武隆县高山蔬菜在重庆市场上市量为14.7万吨,市场占有份额为10%。

1.3工作机构

2006年底,成立了县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全县蔬菜生产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编制5名,不占编领导1名,设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编制6名。2008年7月起,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与县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合署办公,现有工作人员9人(含领导)。全县各乡镇调整充实了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人员,部分乡镇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从事蔬菜生产指导、管理工作。

1.4资金投入

2004年—2006年,市县累计投入蔬菜产业366万元,主要用于龙头企业的扶持。

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资源,打捆渝东南产业发展基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扶贫资金等各种涉农资金1000万元,用于发展蔬菜产业。发挥县农业信用贷款担保中心的支农作用,重点支持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工、销售环节的贷款。建立50万元的蔬菜产业发展风险基金。

1.5扶持政策

1.5.1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每申报成功一个蔬菜绿色食品,政府补助1万元;每申报成功一个蔬菜有机食品,政府补助2万元。

1.5.2企业新落户武隆从事蔬菜冷链建设,且企业固定资产直接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政府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50万元;对加工、销售年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政府给予企业当年新增贷款利息50%的贴息;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工、销售环节申请贷款,县农业信用担保中心要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可申请扶贫和库区产业贴息贷款。

1.5.3支持本地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人将武隆蔬菜推销到到沿海、港澳、国外市场。一年累计销售在1000吨以上的,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 ,每吨补助50元。

1.5.4在武隆注册的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将武隆蔬菜以品牌包装进入超市(超市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每进入一家超市,政府给予5000元补助。

1.5.5蔬菜生产乡镇向本县蔬菜加工企业提供产品,在加工环节实现的税收县级实得部分,按各乡镇提交的产品数量比例返还给生产乡镇作为生产扶持费。

1.5.6蔬菜生产乡镇规模发展(500亩以上)实行订单生产,建立长期性蔬菜生产基地,经蔬菜办与相关部门核实后,每亩给予5元的补助。

1.5.7建立蔬菜产业发展风险基金50万元。在市场行情不好的年份,用于适当补贴生产、经营者的亏损。

1.6工作亮点

1.6.1《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2008年3月28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持,邀请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对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武隆县人民政府编制的《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了规划的要求,同意《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评审组组长向仲怀正式签署了意见,并建议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尽快组织实施。

1.6.2种植结构调整试验成功在望。2008年,依托重庆市农科所的技术力量,引进彩色糯玉米在白马镇豹岩村种植100亩,进行试验种植,目前长势良好;从湖北省长阳县引进高山秋淡季番茄、黄瓜、四季豆等在海拔1000多米的在双河乡荞子村试验示范种植。目前,番茄和黄瓜均已开花挂

果,其他试验品种均生长良好,试验成功在望,为全县蔬菜种植结构调整,错过上市高峰,满足蔬菜市场秋淡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1.6.3订单生产缓解蔬菜销售难问题。2008年,县蔬菜办、龙头企业、乡镇政府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找销售渠道。全县订单蔬菜种植面积20余万亩,在蔬菜行情进入了低谷阶段,市场价格极为低下的情况下,积极缓解了全县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全县没有出现蔬菜烂市的情况。

1.6.4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初步完成。

县蔬菜办与县农综、国土、水务、扶贫等部门共同完成了双河乡、仙女山镇、火炉镇市级基地和巷口城郊蔬菜基地、长坝、白马等县级基地建设初步规划。待《重庆市蔬菜基地建设标准(试行)》正式下发后,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详细规划。

1.6.5智能育苗大棚正如火如荼建设。蔬菜办牵头,港峰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石桥乡启动了智能大棚的建设,现正进行钢架架设阶段,将于2008年8月底全面竣工,9月投入使用。

2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基地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武隆蔬菜生产基地中,特色优势和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表现在基地布局上,高低山秋淡蔬菜生产基地所占比例偏小,蔬菜的效益也

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田间道路和水利灌溉设施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2.2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偏低。武隆蔬菜产业发展中,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不够紧密,蔬菜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蔬菜单产不高,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乏力,对菜农的技术培训不足,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及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科技对蔬菜产业的支撑不够。

2.3蔬菜加工滞后,产业链延伸受阻。蔬菜加工企业少,龙头企业优势不强,资金少,产业链条较短,支撑现代农业的骨干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集群尚未形成。蔬菜加工企业和加工户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加工产品单一,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新产品研发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差,限制了蔬菜产业链的延伸和蔬菜附加值的提高。

2.4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武隆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一些龙头企业的投资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和商业银行借款,企业负债率高,营运能力较弱;蔬菜产业经营的高风险,也增加了龙头企业的参与风险。同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也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2.5销售渠道不畅,市场拓展乏力。蔬菜销售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销售蔬菜的经纪人实力不强,农民参与巿场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难以

分散市场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市场信息反馈慢,信息的流通渠道不畅,农户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缺乏有效的行情预测、分析、防范和适应。市场拓展的乏力使武隆蔬菜优质不能优价。

2.6生产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低。武隆县蔬菜生产以农户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劳动生产率偏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完善,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现有基地大多分布零散,集中度低,整体发展后劲不足。组织化程度的低下导致生产和市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隆蔬菜的市场拓展能力。

2.7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使蔬菜种植标准化落实难、蔬菜采后处理难、蔬菜品牌化经营难、蔬菜市场销售难、蔬菜质量监管难,蔬菜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支撑难。因此,缺乏为蔬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得武隆蔬菜在规模、档次、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蔬菜市场竞争的需要。

2.8品牌意识欠缺,品牌效应发挥不力。当前武隆县蔬菜生产规模相对小而分散,农户采用传统的自产自销方式,品牌和标准化意识欠缺。如,对己有的无公害蔬菜“仙女山”品牌,忽视品牌的打造,宣传力度不够,无法发挥品牌效应,提高武隆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菜农自产自销的生产方

式,安全卫生标准体系未健全,难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生产,无法适应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体系发展的要求。

3对策与建议

3.1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通过政府牵头,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会刊等传播媒体,刊登广告,举办不同形式的武隆高山蔬菜品牌推介会。

合理引导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把创品牌纳入市场开发的首要条件,相关职能部门对创品牌企业优先提供良种供应、优先技术服务,重点扶持和服务于企业创品牌。对争创品牌的企业给与一定奖励。

加强对蔬菜生产和销售诸环节的管理,积极推进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制,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抓好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质量分级和加快包装开发步伐等,达到精品上市。

制订相关政策,使用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外销出口企业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迅速提升武隆高山蔬菜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3.2 大力实施市场化战略

除了在仙女山兴建蔬菜批发市场外,还要在重点基地和集镇建立蔬菜市场网点,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产销合作经济。 培育成熟的中介组织进入市场,进一步发挥农产品协会、农民

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

健全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蔬菜市场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力度,县财政划拨农产品检验检测经费。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蔬菜产品上市前产品检测和初级产品市场检测,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蔬菜产销信息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覆盖蔬菜生产基地、批发零售市场、生产加工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的蔬菜信息网络。在专用网站上定期发布蔬菜供求市场信息,通过新闻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黑板报等)使菜农与市场进行充分沟通。

3.3 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

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投入,严格监督管理,从源头抓起,确保蔬菜产品的内在质量。建立可追溯体系,实施全程标准化控制。建立和完善蔬菜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认证体系,使蔬菜产品在加工环节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程。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建立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确保上市蔬菜的高品质、强竞争力。

3.4大力推进生产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制订蔬菜主要产品的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出台蔬菜生产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建

成多个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蔬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生产档案,对蔬菜产品进行登记造册,编号到户,实行化肥、农药、种子登记制度,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生产资料。加快蔬菜基地菜园土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打造“武隆”蔬菜独有的品牌。建立蔬菜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3.5大力推进加工体系建设

积极加强蔬菜产品原料保障体系、加工企业体系、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创新体系和政策扶持保障体系建设。创办蔬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贸工农”联合体,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3.6大力推进营销体系建设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蔬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蔬菜产品营销网络。

县、镇二级重点抓好蔬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上下形成网络,工商部门分期分批搞好培训和发证工作,规范其营销经纪行为,提高素质。

在主要销售市场建立办事机构,建立包括各类各级蔬菜批发商以及大的零售商、集团客户等载内的客户资源库,将渠道资源编织成网。针对定点蔬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产品展示和推介,针对集团消费者开展公关。

3.7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产业体系、资本体系、人力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信息体系等体系,重点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服务程度。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六日

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隆县蔬菜办)

十几年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无公害高山反季节蔬菜得到迅猛发展和壮大,己建成重庆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已成为武隆县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为了全面优化蔬菜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蔬菜基地规模,保障城镇居民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在认真调研全县蔬菜生产基础上,现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武隆蔬菜生产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情况

1.1.1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蔬菜产业是武隆县重要的支柱产业。蔬菜的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播种面积不断增加,2004年为15.5万亩,产量19万吨;2005年为18.86万亩,产量30.8万吨;2006年为21.2万亩,产量38.7万吨;2007年为23.5万亩,产量37万吨。

1.1.2种菜收入明显增加。2006年,全县蔬菜生产总产值3.02亿元,比2005年的2.47亿元增长了29.6%;2007年,全县蔬菜生产总产值4.2亿元,比2006年的2.03亿元增长了106.9%。

1.1.3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8年,全县引进外来业主及大户35个,发展本地业主及大户155户,建立蔬菜示范片6.2万亩,带动农户2.6万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12.7

万亩。

1.1.4订单生产初具规模。2008年,全县共签订加工和销售订单6.8万亩,有力推动全县蔬菜商品化生产。武隆县港峰农业有限公司在双河乡、石桥乡等地订单发展1.5万亩甘蓝、辣椒等蔬菜品种。

1.1.5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积极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全县新组建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个,架起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有力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1.6标准化生产得以推进。在武隆无公害蔬菜产地通过整体认证和1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通过认证的基础上,2008年,武隆县港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港峰芙蓉仙女牌大白菜”、“港峰芙蓉仙女牌娃娃菜”等5个产品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可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武隆高山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已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核,农业部正在进行公示;其他几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在审核之中,5个蔬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有力推动了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发展进程。

1.2销售情况

武隆县的蔬菜销售市场主要在重庆市主城区、县内及周边区县,随着县内企业冷冻库的建设完工,从2008年起,已远销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2005年武隆县蔬菜销售量为17.3万吨,销售收入1.32亿元;2006年,商品蔬菜

销售收入2.03亿元,农民人均销售收入586元,分别比2005年的1.32亿元和261元增长53.8%和124.5%;2007年,县外销售14.3万吨,销售收入1.71亿元,县内销售7.6万吨,销售收入1.18亿元。

2006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25.5万亩,总产量888.8万吨,商品化率为53.7%;武隆县蔬菜种植面积为21.2 万亩,总产品为38.7万吨,商品化率为70%;7~10月份蔬菜秋淡季节,重庆市常住城镇人口需菜量为146.7万吨,武隆县高山蔬菜在重庆市场上市量为14.7万吨,市场占有份额为10%。

1.3工作机构

2006年底,成立了县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全县蔬菜生产工作的领导;同时,成立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编制5名,不占编领导1名,设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编制6名。2008年7月起,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与县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合署办公,现有工作人员9人(含领导)。全县各乡镇调整充实了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人员,部分乡镇成立了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从事蔬菜生产指导、管理工作。

1.4资金投入

2004年—2006年,市县累计投入蔬菜产业366万元,主要用于龙头企业的扶持。

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作为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资源,打捆渝东南产业发展基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扶贫资金等各种涉农资金1000万元,用于发展蔬菜产业。发挥县农业信用贷款担保中心的支农作用,重点支持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工、销售环节的贷款。建立50万元的蔬菜产业发展风险基金。

1.5扶持政策

1.5.1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每申报成功一个蔬菜绿色食品,政府补助1万元;每申报成功一个蔬菜有机食品,政府补助2万元。

1.5.2企业新落户武隆从事蔬菜冷链建设,且企业固定资产直接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政府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50万元;对加工、销售年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政府给予企业当年新增贷款利息50%的贴息;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加工、销售环节申请贷款,县农业信用担保中心要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可申请扶贫和库区产业贴息贷款。

1.5.3支持本地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人将武隆蔬菜推销到到沿海、港澳、国外市场。一年累计销售在1000吨以上的,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 ,每吨补助50元。

1.5.4在武隆注册的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将武隆蔬菜以品牌包装进入超市(超市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每进入一家超市,政府给予5000元补助。

1.5.5蔬菜生产乡镇向本县蔬菜加工企业提供产品,在加工环节实现的税收县级实得部分,按各乡镇提交的产品数量比例返还给生产乡镇作为生产扶持费。

1.5.6蔬菜生产乡镇规模发展(500亩以上)实行订单生产,建立长期性蔬菜生产基地,经蔬菜办与相关部门核实后,每亩给予5元的补助。

1.5.7建立蔬菜产业发展风险基金50万元。在市场行情不好的年份,用于适当补贴生产、经营者的亏损。

1.6工作亮点

1.6.1《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2008年3月28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持,邀请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等单位的专家对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和武隆县人民政府编制的《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项目达到了规划的要求,同意《武隆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评审。评审组组长向仲怀正式签署了意见,并建议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尽快组织实施。

1.6.2种植结构调整试验成功在望。2008年,依托重庆市农科所的技术力量,引进彩色糯玉米在白马镇豹岩村种植100亩,进行试验种植,目前长势良好;从湖北省长阳县引进高山秋淡季番茄、黄瓜、四季豆等在海拔1000多米的在双河乡荞子村试验示范种植。目前,番茄和黄瓜均已开花挂

果,其他试验品种均生长良好,试验成功在望,为全县蔬菜种植结构调整,错过上市高峰,满足蔬菜市场秋淡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1.6.3订单生产缓解蔬菜销售难问题。2008年,县蔬菜办、龙头企业、乡镇政府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找销售渠道。全县订单蔬菜种植面积20余万亩,在蔬菜行情进入了低谷阶段,市场价格极为低下的情况下,积极缓解了全县蔬菜销售难的问题,全县没有出现蔬菜烂市的情况。

1.6.4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初步完成。

县蔬菜办与县农综、国土、水务、扶贫等部门共同完成了双河乡、仙女山镇、火炉镇市级基地和巷口城郊蔬菜基地、长坝、白马等县级基地建设初步规划。待《重庆市蔬菜基地建设标准(试行)》正式下发后,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详细规划。

1.6.5智能育苗大棚正如火如荼建设。蔬菜办牵头,港峰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在石桥乡启动了智能大棚的建设,现正进行钢架架设阶段,将于2008年8月底全面竣工,9月投入使用。

2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基地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武隆蔬菜生产基地中,特色优势和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表现在基地布局上,高低山秋淡蔬菜生产基地所占比例偏小,蔬菜的效益也

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田间道路和水利灌溉设施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2.2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偏低。武隆蔬菜产业发展中,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不够紧密,蔬菜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蔬菜单产不高,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乏力,对菜农的技术培训不足,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及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亟待完善,科技对蔬菜产业的支撑不够。

2.3蔬菜加工滞后,产业链延伸受阻。蔬菜加工企业少,龙头企业优势不强,资金少,产业链条较短,支撑现代农业的骨干产业体系和龙头企业集群尚未形成。蔬菜加工企业和加工户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加工产品单一,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新产品研发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差,限制了蔬菜产业链的延伸和蔬菜附加值的提高。

2.4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武隆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一些龙头企业的投资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和商业银行借款,企业负债率高,营运能力较弱;蔬菜产业经营的高风险,也增加了龙头企业的参与风险。同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也影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2.5销售渠道不畅,市场拓展乏力。蔬菜销售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差,销售蔬菜的经纪人实力不强,农民参与巿场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难以

分散市场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市场信息反馈慢,信息的流通渠道不畅,农户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的变化,缺乏有效的行情预测、分析、防范和适应。市场拓展的乏力使武隆蔬菜优质不能优价。

2.6生产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低。武隆县蔬菜生产以农户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劳动生产率偏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完善,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现有基地大多分布零散,集中度低,整体发展后劲不足。组织化程度的低下导致生产和市场存在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隆蔬菜的市场拓展能力。

2.7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能力弱。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使蔬菜种植标准化落实难、蔬菜采后处理难、蔬菜品牌化经营难、蔬菜市场销售难、蔬菜质量监管难,蔬菜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支撑难。因此,缺乏为蔬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得武隆蔬菜在规模、档次、市场营销等方面都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蔬菜市场竞争的需要。

2.8品牌意识欠缺,品牌效应发挥不力。当前武隆县蔬菜生产规模相对小而分散,农户采用传统的自产自销方式,品牌和标准化意识欠缺。如,对己有的无公害蔬菜“仙女山”品牌,忽视品牌的打造,宣传力度不够,无法发挥品牌效应,提高武隆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菜农自产自销的生产方

式,安全卫生标准体系未健全,难以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生产,无法适应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体系发展的要求。

3对策与建议

3.1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通过政府牵头,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会刊等传播媒体,刊登广告,举办不同形式的武隆高山蔬菜品牌推介会。

合理引导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把创品牌纳入市场开发的首要条件,相关职能部门对创品牌企业优先提供良种供应、优先技术服务,重点扶持和服务于企业创品牌。对争创品牌的企业给与一定奖励。

加强对蔬菜生产和销售诸环节的管理,积极推进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制,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抓好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质量分级和加快包装开发步伐等,达到精品上市。

制订相关政策,使用专项资金,支持品牌外销出口企业采用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迅速提升武隆高山蔬菜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3.2 大力实施市场化战略

除了在仙女山兴建蔬菜批发市场外,还要在重点基地和集镇建立蔬菜市场网点,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产销合作经济。 培育成熟的中介组织进入市场,进一步发挥农产品协会、农民

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

健全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蔬菜市场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力度,县财政划拨农产品检验检测经费。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蔬菜产品上市前产品检测和初级产品市场检测,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蔬菜产销信息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覆盖蔬菜生产基地、批发零售市场、生产加工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的蔬菜信息网络。在专用网站上定期发布蔬菜供求市场信息,通过新闻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黑板报等)使菜农与市场进行充分沟通。

3.3 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

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投入,严格监督管理,从源头抓起,确保蔬菜产品的内在质量。建立可追溯体系,实施全程标准化控制。建立和完善蔬菜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认证体系,使蔬菜产品在加工环节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程。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建立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验检测体系,确保上市蔬菜的高品质、强竞争力。

3.4大力推进生产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制订蔬菜主要产品的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出台蔬菜生产管理办法等行政规章。建

成多个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蔬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生产档案,对蔬菜产品进行登记造册,编号到户,实行化肥、农药、种子登记制度,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生产资料。加快蔬菜基地菜园土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打造“武隆”蔬菜独有的品牌。建立蔬菜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3.5大力推进加工体系建设

积极加强蔬菜产品原料保障体系、加工企业体系、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创新体系和政策扶持保障体系建设。创办蔬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贸工农”联合体,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3.6大力推进营销体系建设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蔬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蔬菜产品营销网络。

县、镇二级重点抓好蔬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上下形成网络,工商部门分期分批搞好培训和发证工作,规范其营销经纪行为,提高素质。

在主要销售市场建立办事机构,建立包括各类各级蔬菜批发商以及大的零售商、集团客户等载内的客户资源库,将渠道资源编织成网。针对定点蔬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产品展示和推介,针对集团消费者开展公关。

3.7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产业体系、资本体系、人力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信息体系等体系,重点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提高蔬菜产业发展的服务程度。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章

  •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修改1
  •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摘要 一.项目介绍 二.项目主营业务与产品 三.主要技术 第二章 公司概况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发展思路: 三.公司发展理念 四.种植规模 五.发展模式 六.营销策略 七.公司运行模式 八.组织结构与分工 九.劳动定员 ...查看


  • 20万吨硝酸铵生产线项目
  • 河北兴安配套20万吨硝酸铵生产线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建设单位: 河北兴安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 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证书编号: 国环评证乙字第1212号 编制时间: 二○一三年十二月 河北兴安配套20万吨 ...查看


  • 09法学调查报告
  • 09秋法学:刘兴江 关于重庆市县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的 调查报告 重庆市武隆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逐步建立,劳动力得到了解放,打工人员逐年增多,打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的问题也显现出来了 ...查看


  • 仙女山景区的现状分析
  • 仙女山景区的现状分析 1.资源的现状 (1)区位条件 仙女山镇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武隆县中北部,处于乌江北岸,距县城20km,是武隆县县"一江两翼"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东接火炉镇,南与巷口镇接壤,西与土坎镇 ...查看


  • 畜牧兽医中级职称综合卷知识点
  • 第一篇 政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10.12) 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农村改革 ...查看


  • 我国蔬菜育苗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科研训练)
  • 青岛农业大学 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我国蔬菜育苗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学生专业班级: 设施农业0901班 学生姓名(学号) 王以宝 20094705 指 导 教 师 陈 宁 完 成 时 间 2012-12-22 2012 ...查看


  • 固原市移民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 摘要 总结了固原市移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市移民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农业:现状:对策:移民区: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S316: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 ...查看


  • 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
  • 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 ---浅析土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土坎镇位于武隆县城西部,距县城仅8公里,幅员面积41.3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属典型的山区地貌.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带领下,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查看


  • 2016-2021年绿色蔬菜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目录)
  •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属性 [报告名称] 2016-2021年绿色蔬菜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服务方式] 电子版(Word/PDF)+ 彩封软精装印刷版 + 正规机打发票 [交付方式] 邮件发送电子版,特快专递纸介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