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体会

  【关键词】心理疏导疗法;银屑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40-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为“白�”、“干癣”、“松皮癣”等。其病因病机至今尚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本病尚无根治方法。多年来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观点的影响下,只重视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很快复发或引起了严重后果,不但远期疗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研究表明,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1]。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时,即为典型的心身性皮肤病,而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性皮肤病。长期研究证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病人的性格、情感、紧张、烦恼、忧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银屑病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浩瀚繁博,中国古代医学家在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具体在银屑病的防治中,护理干预银屑病的报道较多,而应用心理疏导疗法干预治疗银屑病不多见。   近年来,笔者按心身性疾病应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银屑病,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心理疏导疗法是治疗心身疾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2]即:以患者为中心,在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以严正,亲切,灵活,适当的合情语言,来激励鼓舞患者自我领悟,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信念和勇气,充分调动其治疗的能动性,促使心理病理自身转化,减轻或消除症状,达到治疗和预防,促进心理康复的目的。   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为指导,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对以往认为很难治疗的各类神经症可以取得较高的疗效。   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怕”的本质是“虚、假、空”,特性是欺软怕硬。要治愈心理障碍,须除去这棵病理之“树”。提高自我认识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   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心理疏导疗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在就诊时由经治医师详细告诉患者所患疾病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式、预后估计等,与患者共同讨论,选择患者最希望的治疗方式,告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和应做到的事情。   第二步,在对患者制定疾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每个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文化程度、所处环境、遗传素质、个性特点的不同,进行个体心理分析,制订“心理疏导疗法”的干预方案。   具体措施包括:①个别心理疏导:耐心地与每一位患者交谈,听取他们的心理感受,收集详细资料,评估、分析引起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从患者原有对银屑病的认识水平着手,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启发和诱导患者思考、领悟;②集体心理疏导:每半月组织1次集体心理治疗,通过讲座、互动性讨论和医护人员解答疑问等方式,使患者了解调节自我情绪、适应周边环境的技巧,通过集体治疗让患者能互相关心、互相感染、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互相矫正,共同承担痛苦,分享战胜疾病的快乐;③放松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自己控制行为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当人体肌肉放松时,排除对外界的一切考虑,无焦虑、抑郁存在或不允许焦虑、抑郁存在,经过反复训练,使患者全身发生条件反射性松驰反应。具体分三个步骤,首先是准备工作:向患者讲解放松程序,治疗环境应安静、轻松,使患者处于最佳、最舒适的位置,且集中精力,保持安静与平静。第二步为吸气训练:嘱患者闭眼,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先深吸气,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使患者完全安静下来。第三步,指导患者放松:嘱患者在吸气时紧张肌肉,呼气时放松肌肉,交替进行。依次紧张全身的每一组肌肉并保持约10s,接下来放松同一组肌群约20~30s,并注意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顺序重复2~3次(放松训练时全身肌肉放松的顺序要事先确定,一旦执行,不能任意更改),每次10~30min。   第四步,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治疗。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慢而有节律的呼吸模式,可以提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近年来,笔者研究结果证实,腹式呼吸确实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改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3]。笔者已对3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治疗,每天进行2次,每次30min,27例坚持训练1个月后,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心理疏导疗法有利于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主要表现在自卑自闭症、抑郁、焦虑等方面。而抑郁、焦虑等精神紧张因素可引起大脑边缘高级神经中枢的变化,继而可能通过下丘脑调节下位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进一步加重银屑病病情,影响银屑病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4]。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引起的情绪反应经大脑边缘系统处理后,引起下丘脑调节内分泌的变化。相关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皮肤中某些神经肽尤其是sP在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人是有机的独特的整体,人的健康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方法对银屑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但患者遇到意外的不良刺激因素时,由于其特定的性格特征有可能会再度出现情绪波动,影响疾病的康复。   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对患者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排解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5]。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到:心理疏导干预可以改变银屑病患者的认知行为,有效减轻或消除伴发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对银屑病治疗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医生与病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心理疏导的基础。在诊疗过程中医生的支持在患者疾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疏导系统主要由医生-信息-患者三个要素构成,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医生的疏导信息与患者的反馈信息实现互换[5]。因此,如果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很难实施心理疏导。我们体会到在实施心理疏导前,医生应细心仔细地向患者讲解银屑病的相关的知识,并用痊愈病例的实例进行开导,及时、准确地解释患者的疑问或提问。指导病人使其很快适应疾病对自身的影响,尊重、关心、理解病人,使其感到温暖,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机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只有在充分取得病人信任后,建立坚定的信任关系后,才能获得患者治疗和心理上的反馈信息。有效的心理疏导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才能起到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熟练的操作技能是达到最优化治疗的必要条件。医生须掌握被疏导者足够的信息,才能制订出结合患者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的疏导内容,并能通俗易懂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深化认识。而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语言,须通过护患双方交流形成互动,达成共识后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需要医生掌握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医生接受专门的心理疏导训练,熟练掌握操作规则和治疗程序,辨证施治,否则很难达到心理疏导治疗“最优化”。   总之,心理疏导疗法通过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效改善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心理应激的增多,心身疾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随之增加。作为一名医生,要学会用新的医学模式去治疗病人,在头脑中要有心身疾病的概念,治疗上,除常规用药外,要加强心理治疗,即所谓的“心病需要心药医”。   银屑病患者若能够顺理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消除患病原因将胜于任何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这本身就是防治银屑病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疾病就会相应减轻而至痊愈[6]。   所以说,不是单纯研究某种药物和某些治疗手段就能够治愈银屑病,而要研究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要认真实施新医学模式防治银屑病。其中,心理疏导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简便易行,容易掌握而切实有效的,运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银屑病,对于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探讨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雪琴,李世荫,邵长庚,等.用现代医学模式论防治银屑病的观点[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4-6.   [2] 鲁龙光.疏导心理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3-24.   [3] 张力军,杨雪琴,吕沙里,等.腹式呼吸训练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用的初步观察.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24(1):39.   [4] 李雯,到贞富.皮肤病、精神因素与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J].国外医学皮肤科性病学分册,2002,28(2).   [5] 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6-424.   [6] 荆夏敏.银屑病理论与实践[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关键词】心理疏导疗法;银屑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40-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为“白�”、“干癣”、“松皮癣”等。其病因病机至今尚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本病尚无根治方法。多年来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观点的影响下,只重视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很快复发或引起了严重后果,不但远期疗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研究表明,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1]。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时,即为典型的心身性皮肤病,而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性皮肤病。长期研究证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病人的性格、情感、紧张、烦恼、忧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银屑病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浩瀚繁博,中国古代医学家在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具体在银屑病的防治中,护理干预银屑病的报道较多,而应用心理疏导疗法干预治疗银屑病不多见。   近年来,笔者按心身性疾病应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银屑病,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心理疏导疗法是治疗心身疾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2]即:以患者为中心,在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以严正,亲切,灵活,适当的合情语言,来激励鼓舞患者自我领悟,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信念和勇气,充分调动其治疗的能动性,促使心理病理自身转化,减轻或消除症状,达到治疗和预防,促进心理康复的目的。   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为指导,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对以往认为很难治疗的各类神经症可以取得较高的疗效。   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怕”的本质是“虚、假、空”,特性是欺软怕硬。要治愈心理障碍,须除去这棵病理之“树”。提高自我认识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   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心理疏导疗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在就诊时由经治医师详细告诉患者所患疾病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式、预后估计等,与患者共同讨论,选择患者最希望的治疗方式,告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和应做到的事情。   第二步,在对患者制定疾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每个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文化程度、所处环境、遗传素质、个性特点的不同,进行个体心理分析,制订“心理疏导疗法”的干预方案。   具体措施包括:①个别心理疏导:耐心地与每一位患者交谈,听取他们的心理感受,收集详细资料,评估、分析引起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从患者原有对银屑病的认识水平着手,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启发和诱导患者思考、领悟;②集体心理疏导:每半月组织1次集体心理治疗,通过讲座、互动性讨论和医护人员解答疑问等方式,使患者了解调节自我情绪、适应周边环境的技巧,通过集体治疗让患者能互相关心、互相感染、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互相矫正,共同承担痛苦,分享战胜疾病的快乐;③放松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自己控制行为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当人体肌肉放松时,排除对外界的一切考虑,无焦虑、抑郁存在或不允许焦虑、抑郁存在,经过反复训练,使患者全身发生条件反射性松驰反应。具体分三个步骤,首先是准备工作:向患者讲解放松程序,治疗环境应安静、轻松,使患者处于最佳、最舒适的位置,且集中精力,保持安静与平静。第二步为吸气训练:嘱患者闭眼,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先深吸气,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使患者完全安静下来。第三步,指导患者放松:嘱患者在吸气时紧张肌肉,呼气时放松肌肉,交替进行。依次紧张全身的每一组肌肉并保持约10s,接下来放松同一组肌群约20~30s,并注意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顺序重复2~3次(放松训练时全身肌肉放松的顺序要事先确定,一旦执行,不能任意更改),每次10~30min。   第四步,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治疗。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慢而有节律的呼吸模式,可以提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近年来,笔者研究结果证实,腹式呼吸确实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改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3]。笔者已对3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治疗,每天进行2次,每次30min,27例坚持训练1个月后,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心理疏导疗法有利于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主要表现在自卑自闭症、抑郁、焦虑等方面。而抑郁、焦虑等精神紧张因素可引起大脑边缘高级神经中枢的变化,继而可能通过下丘脑调节下位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进一步加重银屑病病情,影响银屑病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4]。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引起的情绪反应经大脑边缘系统处理后,引起下丘脑调节内分泌的变化。相关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皮肤中某些神经肽尤其是sP在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人是有机的独特的整体,人的健康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方法对银屑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但患者遇到意外的不良刺激因素时,由于其特定的性格特征有可能会再度出现情绪波动,影响疾病的康复。   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对患者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排解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5]。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到:心理疏导干预可以改变银屑病患者的认知行为,有效减轻或消除伴发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对银屑病治疗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医生与病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心理疏导的基础。在诊疗过程中医生的支持在患者疾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疏导系统主要由医生-信息-患者三个要素构成,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医生的疏导信息与患者的反馈信息实现互换[5]。因此,如果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很难实施心理疏导。我们体会到在实施心理疏导前,医生应细心仔细地向患者讲解银屑病的相关的知识,并用痊愈病例的实例进行开导,及时、准确地解释患者的疑问或提问。指导病人使其很快适应疾病对自身的影响,尊重、关心、理解病人,使其感到温暖,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机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只有在充分取得病人信任后,建立坚定的信任关系后,才能获得患者治疗和心理上的反馈信息。有效的心理疏导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才能起到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熟练的操作技能是达到最优化治疗的必要条件。医生须掌握被疏导者足够的信息,才能制订出结合患者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的疏导内容,并能通俗易懂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深化认识。而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语言,须通过护患双方交流形成互动,达成共识后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需要医生掌握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医生接受专门的心理疏导训练,熟练掌握操作规则和治疗程序,辨证施治,否则很难达到心理疏导治疗“最优化”。   总之,心理疏导疗法通过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效改善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心理应激的增多,心身疾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随之增加。作为一名医生,要学会用新的医学模式去治疗病人,在头脑中要有心身疾病的概念,治疗上,除常规用药外,要加强心理治疗,即所谓的“心病需要心药医”。   银屑病患者若能够顺理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消除患病原因将胜于任何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这本身就是防治银屑病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疾病就会相应减轻而至痊愈[6]。   所以说,不是单纯研究某种药物和某些治疗手段就能够治愈银屑病,而要研究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要认真实施新医学模式防治银屑病。其中,心理疏导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简便易行,容易掌握而切实有效的,运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银屑病,对于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探讨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雪琴,李世荫,邵长庚,等.用现代医学模式论防治银屑病的观点[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4-6.   [2] 鲁龙光.疏导心理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3-24.   [3] 张力军,杨雪琴,吕沙里,等.腹式呼吸训练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用的初步观察.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24(1):39.   [4] 李雯,到贞富.皮肤病、精神因素与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J].国外医学皮肤科性病学分册,2002,28(2).   [5] 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6-424.   [6] 荆夏敏.银屑病理论与实践[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相关文章

  • 一例妊娠晚期合并银屑病的护理
  • 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妊娠晚期突发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银屑病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以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银屑病患者产褥期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妊娠晚期:银屑病:护理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祖国医学称之为" ...查看


  •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_师
  • 021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大纲 基础知识 单元细目要点一.康复医学概1.康复医学的内涵(1)康复的定义和基本内涵述和特征(2)康复医学的定义及其与相关医学的关系 (3)康复医疗的共性原则(4)康复的基本政策和法规 2.残疾和残疾学定(1)残疾. ...查看


  •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31卷主题词索引.docx
  •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31卷主题词索引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年第31卷主题词索引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年第6期第31卷 索引 使用说明: 1本索引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标引主题.2主题词按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查看


  • 光化学治疗
  • 概述 光化学治疗是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作为组织光敏剂,静滴48-72h后,它与癌组织有较大的亲和力,在肿瘤组织内长时间集聚.当应用适当波长的光照射肿瘤组织时即产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 ...查看


  • 臭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对策
  • [摘要] 目的:探讨臭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2-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脑梗死患者,本组病例均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臭氧自血疗法治疗,实施精心护理措施 ...查看


  •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与疾病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2000,16(8) :761-763 [文章编号] 1000-4718(2000) 08-0761-03 ・761・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与疾病 ...查看


  •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全科医师)考试大纲
  • 考试大纲第 1 基础知识 单 元 一. 全 科 医 学 概 论 细目 要点 要求 1.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全科医学的主要特征 (3)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全科医疗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全科医疗中的伦 ...查看


  • 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和护理体会
  • 护 理 研 究 Nursing Research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33· 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和护理体会 罗艳彬1 罗伏生2 1.湖南 ...查看


  • 康复医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康复医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康复医学是一门 ( ) A.研究残疾人和患者的行为学 B.研究残疾人和患者的社会心理学 C.语言矫治学 D.有关促进病.伤.残者恢复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功能为目标的学科 E. ...查看


热门内容